广府地区古建筑形制研究导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东南大学建筑学系朱 光亚教授负责的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编号 2000028609)“南方发达地区传统建筑工艺抢 救性研究”课题,成果包括了一系列的博士、 硕士学位论文,如: ①张玉瑜. 福建传统大木匠师营造技艺研 究[D].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5.(博 士) ②李新建. 苏北传统建筑工艺研究[D].南 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4.(硕士) ③石宏超. 苏南、浙南传统建筑小木作匠 艺研究[D]. 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5. (硕士)
Xiao Min
摘要 文章论述了广府地区古建筑形制研究的 基本内容和设想,对中国南方古建筑研究、岭 南地区古建筑研究做了综述性的分析,提出了 地方性古建筑形制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参考框 架。 关键词 古建筑形制研究;广府古建筑;古建 筑研究方法 ABSTRACT It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rphologic study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Canton area. The contents, characters and ideas of the issue are discussed. Reviews on the study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South China and Lingnan area are given. KEY WORDS morphology study of building; ancient building in Canton; method of ancient building research *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 金资助,项目编wenku.baidu.com:2009ZM0324;广东省普通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编 号:09-jdxm77001。 中图分类号 TU-0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1)01-0064-04
1 广府地区古建筑形制研究的基本内容
广府地区古建筑形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 广府地区古代建筑进行的以“形制”为中心历 史研究,通过形式谱系、文化源流、文献考究 和工艺技术等不同的研究视角,建构地方性古 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它包含了“地方性”、 “民间”和“形制”三个方面的要点: 1.1 作为典型地域的建筑形制研究 当代建筑史学对于地方性建筑文化区系的 划分较多参照了以文化地理,尤其是方言区划 为依据的民系文化类型,并形成较有影响的学 术话语1)。本文的“广府地区”作为文化地理 学的概念,指以明清广州府为中心的粤中地 区,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粤方言分布地的中 心地位,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珠江三角洲地 区,特指以清代广州府和南海县、番禺县、顺 德县、东莞县、香山县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平原 主体部分。广府地区文化地理学的上层次概念 是“岭南地区”。 岭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和文 化边缘区位,一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建 筑文化的分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岭南主要的文 化地理分区是广府地区、客家地区和潮汕地 区,后两者在文化地理上超出了岭南地域,延 伸至闽赣两省,而且在近十年中得到建筑史学 界较多的关注和研究。相比之下,作为岭南文 化最主要代表的广府地区,民间古建筑形制研 究进展不多(详见后文国内研究现状)。广府 建筑文化区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古建筑在 本地区有大量保存。进一步联系已有成果,可 以 有 计 划 推 进 完 善 “ 岭 南 ” —— “ 华 南 ” 的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基于地方性营造传统的中国南方古建筑研 究 以中国南方为主题的地方性建筑研究在21 世纪前后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成为建筑史学 发展的一个前沿。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并不都以 “形制”为题,但对地方性营造技术、工艺等 的关注,实际上呈现了“形制”研究的不同侧 面。这一方向的研究集中体现在2000年以来东 南大学学术队伍的系列研究课题上。 东南大学张十庆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中国南方建筑谱系与区划研究》 (项目批准号:59978006;2002年完成), 代表性成果如: ①张十庆.古代营建技术中的“样”、 “造”、“作”. 建筑史论文集15辑[C]. 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②张十庆. 中国江南禅宗寺院建筑[M].武 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③张十庆. 宋元江南寺院建筑的尺度与 规模(上,下)[J].华中建筑,2002(3): 92~93;2002(4):89~92.
66 历史建筑与民居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Vernacular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11.1
作者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 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广州, 510640)
建筑的存在形态是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的物 质基础,对建筑形态的规律探索,是建筑学科 研究的基础理论工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学的 发展中,对建筑形态的关注和研究长期以古建 筑形制研究的课题进行。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的建筑学者 即通过对古建筑的调查、勘测和比较研究, 致力于建立古建筑形态学的基本制度及其演变 规律。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北方官式为代表 的建筑体系,结合官方历史文献如宋《营造法 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等进行研究,也就 是将实物形态结合成文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就 此而言,古建筑形制研究可以解释为对古建筑 形态的制度化研究。 现代中国建筑史学正是建立在以梁思成、 刘敦桢等前辈学人为代表建立的,以官式古建 筑形制研究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建筑知识体系之 上。随着认识的深入,民间的、地方性的古代 建筑表现出的文化丰富性、地域差异性表明古 代建筑研究仍有大量工作需要进行。只有在地 方性古建筑形制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开 展地方性建筑文化、哲理、艺术等上层理论的 研究工作。广府地区古建筑形制研究的课题, 即是基于上述考虑提出的研究任务。作为研究 的初步计划,本文将讨论广府地区古建筑形制 研究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对相关背景研究工作 进行综述分析,提出开展这一课题的思路和对 策。
2011.1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Vernacular 历史建筑与民居 65
区域研究。因此,虽然“广府”本身是一个 局部,但通过它来确立“岭南”,比较“江 南”,建构“华南”,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 的基础环节。 作为与官式建筑相对应的营造体系,无论 是从民间还是从地方性的角度进行界定,广府 地区保留下来的建筑类型大量表现为住宅和祠 堂。从现存数量和保存状况上看,具有运用形 态学量化统计和比较研究的基础。由于传统宗 族活动在社会上的显著影响,广府地区祠堂 保留数量较多,对此类型的形制研究提供了有 利的基础。祠堂由于其较高的等级象征含义, 在营造设计中不同程度的采用了部分官式建筑 的手法,存在较高的规范化程度,有可能较易 取得一些规律性的结果;而通过对其形制的 研究,也有利于建立起官式殿堂(学宫、寺 院)——民间公共建筑(祠堂书院)——民间 住宅的连续谱系。 1.2 以“民间”为基础的建筑形制研究 建筑史学界对于民间建筑(民居或乡土建 筑)研究,相对于官式建筑而言,在形制方面 的研究较为薄弱。其原因是:一、民间建筑对 于设计、营建过程的要求不如官式建筑的规范 化程度高;二、缺乏类似《营造法式》和清 《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官式建筑文献,实例 研究缺乏理论检验和比较的参照系。 对此,本课题提出以“民间”为基础,将 延续民居或乡土建筑研究中关注民间文化传统 的视角,包括民间工艺、民间习俗、民间文献 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将民间古建筑形制研究和 官式建筑形制分析结合起来,以更深入的了解 民间营造与官式建筑规范形式之间的关系,使 得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设计研究更为全面。 1.3 以“形制”为中心的扩展研究 古建筑形制研究可以解释为对古建筑形态 的制度化研究,这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具有相当 的契合性。中国传统的“礼制”文化,强调通 过仪式化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思想,礼 制影响的普遍性扩展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 对器物形态的关注往往上升到制度化的层面。 官式建筑的形态规则以宫室之制的名义成为礼 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文化的“道器之辩” 隐含了忽视具体劳作过程的倾向,器物的自然 属性必然要求对其材料运用和制作过程的给予 关注。就此而言,把“形制”解释为“形状制 作”也有其合理性。实际上早期的建筑史论文 在分析建筑形态时也注意到了这一方面,如 梁思成先生对蓟县独乐寺等著名实例的研究,
在讨论其木构架形态的同时,往往结合结构技 术与材料构造的合理性,以及工匠设计的目的 性进行分析。2)而当代西方建筑理论中的“建 构”概念,为古建筑形制研究也提供了一个进 一步深化发展的可能。 近年来的建筑史学研究在面对“地方性” 问题时,比较注重地方宗教、宗族等文化习俗 对建筑的影响,而对于建筑工艺、技术、文献 等传统的建筑史学研究课题深化不足,对“形 制”研究的基础性作用(理论整合与建构)不 够重视。对此,本课题提出以“形制”为中 心,建构地方性建筑基础理论,整合形式谱 系、技术源流、文献考究和工匠法则等不同的 研究视角,这里,“形制”的含义将包含上面 提到的制度化与建构文化的多重含义。 综上所述,广府地区古建筑形制研究提 出,以区域性民间建筑的传统营造技术和经验 作为重点,从形式谱系、技术源流、文献考究 和工匠法则等不同的侧面切入,将民间古建筑 形制研究和官式建筑形制分析结合起来,通过 古建筑形制的多因素(类型、工艺、材料、样 式与尺度)整合与规律(分区、分期与相互关 系)分析的研究,解释广府地区古建筑形态的 演变,探索岭南古代建筑艺术与建筑科学技术 的发展规律,完善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理论, 提高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在此基础上,朱光亚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 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南地区若干濒危 和失传的传统建筑工艺研究》(项目批准号: 50678034),继续推进这方面的研究。 上述研究的特点是: (1)中国南方古建筑研究成为用“地方 性”知识反思现有中国古代建筑基础知识体系 的学科前沿领域; (2)基于地方性营造传统的研究内容存 在两面性:一方面是对形式谱系、技术源流、 工艺作法等技术性层面的强调,这成为对上世 纪九十年代偏重建筑文化理论探讨的反动,也 是学科发展回归基础知识建构的表现;另一方 面,这些研究对于对地方性匠师技艺和工法技 术等的关注,虽然呈现了“形制”研究的不同 侧面,但缺乏建筑形态本体的制度化分析,也 就是“形制”的整合研究。本文认为,应通过 “形制”研究的整合作用,建构地方性建筑的 基础理论,深化研究成果并和现有中国古代建 筑的基本知识体系(官式建筑形制等)进行对 话; (3)“(中国)南方”在上述相关研究 中主要限于传统的“江南”地区,这是南方古 建筑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江南地区作为古代 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地区,长期与北方官式建 筑的发展形成紧密的互动关系,并留下了《营 造法源》等正式的文献,对该地区的古建筑研 究可以较为方便的融入到官式建筑研究语境之 中,但是可能也影响了建筑史学界进一步将研 究视野扩展到民间的层面。可以注意到,在上 述有关研究中,作为“江南”与“岭南”之间 的福建地区也得到了关注,这意味着研究课题 发展向“岭南”提出了要求。 2.2 岭南地区古建筑研究 这一方向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队伍的研究成果上。主要包括:
64 历史建筑与民居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Vernacular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11.1
广府地区古建筑形制研究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Morphologic Study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Canton Area 肖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