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
浅谈马克思爱国主义
摘要: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德基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这一论断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层面”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即,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鲜明回答了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来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前进的重大问题。
这不仅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更加成熟,而且也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和核心地位。
本文将结合十七大精神和当前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新任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是十七大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内容的首要观点。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及信仰它的理由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及信仰它的理由学号1123219 班级11232 潘凤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它与时俱进,科学创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而我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理由不仅仅是因为它严谨科学理论,更为了它所为我展现的美好生活和幸福未来。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马克思主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它是我们构建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的现实基础。
其他任何理论都无法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影响相比,无论是西方自由主义,还是儒学或是什么宗教都不能够充当这一重任。
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仍不可或缺,仍有其重要的适用性。
最后,更直观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化、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正一点点随着中国的发展构建起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已被进一步深化,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还在不断的完善、发展着,既然它在进步,那么存在的总是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适应现在的社会,所以它才会依旧存在,并且立于不可替代的位置之上。
它值得我信仰,值得我期待。
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进步
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想信念是当代青年必备的思想武器,也是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让我们深入理解这一伟大思想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科学学习的方法以及坚定理想信念和不断进步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的重要特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每一部分都是深化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二、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有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入性。
首先,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把握其体系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
其次,要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最后,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著作,阅读原著、权威解读和相关研究成果。
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要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的最好实践。
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坚定理想信念和不断进步的关系坚定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目标。
理想信念的坚定可以使我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不动摇、不迷失方向。
而不断进步是我们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
坚定理想信念和不断进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增强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坚定理想信念。
马克思--科学与信仰
马克思——科学与信仰2018114827 杨碧红测绘5班《给90后讲讲马克思》中讲到了马克思的婚姻故事,其间的一个设问引发了我的联想。
这个问题很简单:他是如何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我们如何追求幸福?“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于是一个马克思和燕妮决定舍弃安逸的贵族生活,反抗阶级的世俗观念。
这却不是简单而冲动的叛逆,而是他们认清了爱情无法靠单纯的物质条件来构筑,而恰恰需要共同的理想追求来维系的事实;同时,马克思又用自己的禀赋和努力证明了自己的潜力,赢得了人心。
而他们在接下来的伉俪生活中互相勉励彼此支持,彰显了伟大的人格光辉。
这是一场关于追求爱情的革命。
他用理性追求幸福,用感性守护幸福。
而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同样的,当马克思眼观经济政治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他做的不是对资本主义的简单批判或反对,而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研究与分析,客观而深刻地指出历史规律,从而指导实践。
例如,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他批判地分析了早期国民经济学家仅仅只是把各种经济因素放到公式里进行计算,却没有理解这些规律是如何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并且指出了他们不懂运动和联系,把应当指明的东西当作阐述的前提等等。
他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初步阐发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把自己的研究放置在一个非原始非虚构的大背景下。
他也把自己的思考生根与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之下,提出颇具指导意义的论断。
例如,资本家获取的是积累式的竞争利润,于是他们对劳动者的剥削加重等等。
他用科学摸索方向,用信仰传播力量。
马克思把他的思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经过严密理论论证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
时代在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但马克思主义能继续为观察和解决新的问题提供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因此它为许多民族,尤其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进步的路途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与之相反的,是如《动物农场》反映的“革命后的第二天”的问题。
许多革命,在起步时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不再受到某一种的欺压与剥削,大家向往自由,期待新生,于是在一个领导团体的带领下,进行了革命。
浅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
浅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作者:刘艳群乔春梅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5年第09期【摘要】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群众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价值在当今世界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格局下,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造成了人们思想意识的混乱。
面对我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西方国家不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大张旗鼓的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甚至“中国责任论”等言论,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如果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很容易受这些歪理邪说的蛊惑,误入思想认识的歧途。
为了抵挡住各种思潮的侵蚀,防止这些错误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群众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当然,马克思主义真理本身并不具备强大的力量,必须要为广大群众所了解接受并且相信,矢志不渝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才能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而真理的展示、传承与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通过这一途径,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刻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
只有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才能真正树立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信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进行了精准的阐释,彰显着经典作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无比坚定的信仰,处处闪耀着依托人民信仰为生命的光芒和无穷的智慧力量。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思考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导向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国外多元的思想文化涌入中国,会主流意识得到坚持和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
在这一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信仰观似乎走向淡化,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的导向作用成为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多元化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当代特定的社会背景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1、日益开放和发展的中国、日益多元化的思想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社会转型期,即处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期,处于从传统的非市场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并存。
这样的巨大变迁,冲击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政策,从此打开了中国紧闭已久的大门,使中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对外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也是日趋改善,各种信息愈益快速地传播,各种观念四处流传扩散。
世界不同类型的文化和思潮在更加众多的领域广泛交流。
在相互学习、借鉴和融合中,各种文化思潮发生碰撞和冲突,从而影晌大学生的思想变化。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并不完全一致,比如2010年中国GDP为58798亿美元,赶超日本的54742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
但是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却不容乐观,如前段时间发生的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事件其实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也不能说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既然事件发生了,我以为有一定的必然性。
艺术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
艺术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作者:黄丹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针对艺术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问题,探寻原因,得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可行性路径,以期为切实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何谓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或主张的相信尊崇并身体力行,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强烈支配作用。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无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度信服、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状态的主观确信,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坚定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培养出合格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二、艺术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艺术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相当疏远和漠视,出现一定程度信仰危机,表现如下:首先,从变化根据的内因看:1、对马克思主義信仰缺乏深刻认识。
对理论缺乏深刻广泛理解,认识不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变化,转型期社会变化引起的诸多矛盾,从而导致了“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的产生,动摇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世俗功利化趋势。
部分学生将现实生活的一切都市场化、功利化,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不是因为相信其科学性,而是可以给自身带来利益或得到他人认同,如入党有助于评忧、找工作等,带有世俗化、功利化色彩。
3、对马克思主义宣教育误解“洗脑”。
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被看作是一种纯粹意识形态领域下的“洗脑”教育,对马克思主义持怀疑态度、抵触心理,主观上不愿意接受或采取敷衍态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内涵往往被忽视,更不必说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
其次,从变化条件的外因看:1、社会大环境复杂多变。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自利观念的滋生,金钱的力量被片面夸大,被当成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的表现,导致个人利益至上。
浅谈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
浅谈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有其核心价值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其核心价值观是与科学理论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的。
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同一切科学理论一样,是需要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和证实的,会受到历史条件和客观现实的限制,既有认识真理和发现真理的一面,又有缺憾和不足。
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从其理论体系中提炼、升华的一种理想和目标,这种人类永远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可以成为接受她的人们的信仰的。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研究的对象是人和人类社会,他从人类生产劳动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探究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奥秘。
为此,他搜集了数不清的从人类社会远古时代到他那个时代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他的涉猎面之广几乎是无人可比的。
在一生的研究工作中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法学、文学、地理学、人类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文献和资料,光是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就有几百万字,而《资本论》的原始手稿就有10卷本之多。
正是从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出发,马克思运用观察、分析、抽象、归纳、演绎、逻辑、推理、数学、统计、实证等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工作,创立了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庞大的理论体系,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
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马克思总结出了人类社会要经历的三大社会形态和五种生产关系。
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1]由此,他逻辑地推出了人类历史上要经历人(原始人)——非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人(资本主义社会)——人(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演进过程。
浅谈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
必 不 可 少 的 公 共 课 程 ,教 师 们 的 教学 任
思 主 义的 认 识 上 ,有 78.8%的 学 生认 为
(二 )青年学生马克思主 义信仰教育 务重 、压 力大 应该适 当地提 高其政 治
马 克思 主义 “有 说 服 力 ,没 有 过 时 ”:有 的 问题 分析 从学 校 、教 师的 原 因一k看 , 与 经 济 待 遇 。并 日.不 断 地 加 强 对青 年 教 14.6% 的 学 生 感 到 “说 不 清 楚 ”;还 有 在 马克思主义理沦的教学 中,存在着理 师的培养,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 ,提高教
文明的 向往 。南此看来 .在当代青 年学 生 中马克 思 主 义信 仰 的实 践 是 十分 成功 的 ,但是青 年学生 的马克思 主义信仰教
的对 策 (一 )加 强 师 资 队伍 建设 ,改 良理 论
教育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高校
淡化 、信仰 多元化的倾向 。在对于马克 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
力旺盛 、朝气蓬勃 的发展时期 ,具有较高
的文 化 层 次 ,又 赶 r改革 开 放 后 快 速
变化 的时代 ,是社 会 群体 中 的重要 力 量。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 、行 为习惯等 ,
都代表着时代的特色 、民众的心声,他们
的信 仰是 民族发展的指南针 .是同家繁
荣 的保 障
一 、 马 克 思主 义信 仰 的 内涵 信仰是人生的精神 支柱 ,是指 人仃】
要 求 的 ,能 够满 足我 国社 会 发展 的需 要 , 青年学生缺乏对马 充思 主义理论学习的 学生们 以开放的姿态把 自己的生活融入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在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中指 出 :“我 们必须更加 自觉 、 更 加 主 动 地 推 动 文 化 大 发 展 大 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其次,体现在信仰活动与现实生活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从现实实践中分析和概括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人们指出的是一条现实道路。遵循这条道路,人们通过努力和奋斗,就能逐步达到追求的目标——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实践理性,鼓舞和激励了100多年来的共产主义运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所能完成的每一项历史任务,都是。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科学性还在于“它十分完备而严整”,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认识与实践相一致、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人生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证明主要体现为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一方面是在这种信仰的鼓舞下开创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这种运动的每一步发展和成功,都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一种新的证明。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它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以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他们以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信仰是精神领域的最高主宰,是人们关于生命和宇宙最高价值的信念,是主体对于某种思想的真诚信服。它是一种附着于一定对象的相信心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信仰的代表,更确切地说,科学信仰的理论信仰典型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实践信仰典型形式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其实质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作为价值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就其本身来讲,它不仅包含知识性、科学性,尤以革命性和价值性见长。作为科学信仰的真理,其确定和实现既要诉诸人的工具理性,也要诉诸人的价值理性;既是人的认知能力的发挥,也是人的情感和意志的体现。
首先,体现在科学与信仰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科学真理的尊崇与信服,是对扎根于现实世界、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从思维方式上看,它确定了以实践为核心的统一理性与信仰这对矛盾的思维方式;从方法论上看,它对现实世界的研究成果,通过正确的抽象和科学升华,形成了关于未来社会的根本观点,它从有限看到无限,由暂时把握永恒,通过相对寻求绝对,使信仰不断地在实践中实现从应然到实然、实然到应然的转化与平衡;同时,这一过程又使实践在科学实践的牵引下不断地深入和超越。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信仰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信仰问题马克思是伟人,马克思主义也是承前启后的伟大思想和理论,我们这些小屁孩尚不具备资格和能力在这里妄言什么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迫于形势,也只能在这里就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信仰这一小方面来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尚且幼稚的看法,诚惶诚恐。
在我看来,马克思在其理论中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丰富的信仰思想,本文只从一个侧面初步展示马克思的有关思想,并揭示马克思考察信仰的独特视角。
一、从经济看信仰:马克思信仰思想的独特视角。
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经典作家从来不谈论和研究信仰问题。
这种印象不正确。
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就从不同角度涉及到信仰问题。
比如,马克思从研究和批判宗教的角度谈论过信仰;从批判旧哲学和清算唯心主义哲学信仰的角度谈到过信仰;从政治斗争和政治信念的角度谈到过信仰;从人生信仰角度谈到过信仰;还从思想宣传的角度,以及从共产主义运动的角度等也谈到过信仰问题。
在马克思谈论信仰的各种角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至今往往受到忽视的一个视角,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信仰现象的观察和透视。
这是马克思信仰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信仰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现象,而且是离经济基础比较远的意识形态现象,人们往往看不到它与社会的经济因素和经济过程之间的联系。
所以,历来研究信仰现象的人,不论是一些神学家、宗教学家还是哲学家、文学家等,往往从思想人文的角度考察信仰问题,而通常并不注意进行经济分析。
这就有意无意地限制了信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独具慧眼,能够从经济角度去考察信仰问题。
特别是马克思,在与恩格斯的理论分工中,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因而,他在研究经济学过程中随时随地涉及到一些信仰问题,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新颖的见解。
经济学研究与信仰研究看起来天悬地隔,但并非如此。
马克思不是就经济研究经济,而是从经济领域来透视整个社会。
他在经济学研究中经常地广泛地涉及到信仰问题并不奇怪。
而且政治经济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形态性。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为基础形成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具体说来,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以及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它揭示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规律,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尊重历史、研究历史,并从历史中总结发展规律,进而进一步推动历史前进。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正在于它的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者总是首先抹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
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论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
论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1.引言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和政治哲学,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运动。
然而,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持怀疑态度,认为它是一种虚无主义或迷信。
然而,本文将阐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并提供相应的理由和论据。
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2.1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体系首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基于一整套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通过对社会、经济和历史的分析,提出了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重要概念。
这些概念是经过实证和逻辑推理而建立的。
与宗教信仰或迷信不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和实证分析基础上的。
2.2 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基础其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
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改变社会现实,解决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这些理论是为了解决社会不公和剥削问题而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纸上谈兵的学说,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实践的。
2.3 马克思主义有历史经验验证此外,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可以通过历史经验来验证的。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一些国家得到了实际实施,比如苏联、中国和古巴等地。
这些国家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具体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虽然其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
历史经验的验证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可行的。
3.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3.1 解析社会现象的能力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社会科学,具有独特的解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套独特的分析框架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经济和政治现象。
通过马克思主义分析,人们可以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存在、经济剥削的本质,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
这种分析能力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指导实践和改变现实的潜力。
3.2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和政治哲学,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概述---精品管理资料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概述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从两个角度界定义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以及后人对它的发展。
我们现行党章上规定的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广义上说的。
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在我国,我们又把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经列宁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称之为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21世纪为什么还要研究19世纪诞生的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3、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怎么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1、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有重点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2、要认真研读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3、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二、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特点(一)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特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实践最丰硕的时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我国理论界从此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理论界最活跃、形成的成功也是最多的一个时期。
2、特点:出现了向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回归的趋势.以20世纪70、80年代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起点,紧接着就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生产力的标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地探讨和较为深入地研究.从90年代开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讨论。
世纪之交,理论界又就深化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调研。
当前伴随着我们党提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等问题的研究继续升温。
浅谈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社会中的必要性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社会中的必要性论文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靠集体建立起来的信仰难以长久,靠集体的信念建立起来的信仰会随着某个宗教、政党、组织的解体而烟消云散。
信仰的内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天人合一信仰、上帝信仰、佛信仰、科学信仰、对权利、地位、金钱、声誉、美色等的痴迷和崇拜也是信仰,“及时行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等也是信仰。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社会中的必要性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社会中的必要性全文如下:【摘要】当今社会的人们面临信仰缺失的严重危机。
而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其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和发展性,赢得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我们最崇高、最理想的信仰。
在追求马克思信仰的同时,首先要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来抓,同时还要从法制规则出发,加强法制教育。
加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母亲曾叹道:“奇怪,过去我们吃不饱,穿不暖,但人却活得很精神;而今日子好过了,却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头。
”因为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母亲读的书不多,她也不知道什么叫做信仰。
可是母亲的话却引起了我笔者的深思:这其实就是当代社会信仰缺失的例证。
一、目前我们面临信仰缺失危机信仰是人们对其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并把它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因此,信仰是人们活动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
信仰一旦丧失或存在危机,不仅会使个人的生存意义荡然无存,同时也会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到不知所措。
近几年来发生的种种事情,不断质问拷打着我们每一个人:毒奶粉,毒大米等食品安全问题;黑煤窑,黑心包工头对农民工的种种残酷的剥削;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18名路人路过却视而不见;老人孩子跌倒无人敢扶;官在其位不谋其政;富人为富不仁;社会诚信度愈发低下等等,可以想象,今天的社会,各行各业,很多人似乎都失去了信仰、道德、伦理底线,整天浑浑噩噩,过着茫然无措的生活。
论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
论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引言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思想体系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国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性质和地位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论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的观点,并提出相关论据和论证。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质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一种信仰体系。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信仰强调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社会现象的调查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倡导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注重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证来进行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社会现象研究。
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在客观事实和科学实证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即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
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自然科学的演化理论,其科学性不言而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部分之一,其基本原理和理论模型是科学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剩余价值的产生机制等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和矛盾,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信仰科学性的争议与回应虽然马克思主义信仰被认为是科学的信仰,但也存在争议。
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基于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思想,与科学精神相悖。
对于这一争议,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支持者提出了以下回应:科学方法与政治实践的区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不同于其政治实践的具体方式。
虽然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可能出现误解和曲解,以至于被某些人用来合理化他们的政治行动,但这并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科学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论信仰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指南。
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夯实理论基础、增强理论自信、提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本领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的重要性、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坚定理论信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理论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真理,是对现实世界的正确把握和认识,是指导我们改造世界的有效工具。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工具。
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科学地认识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
只有准确把握和运用这一理论,我们才能认清社会现象的本质,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
其次,它是指导我们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告诉我们世界的本来面貌,还指引着我们如何改变这个世界。
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
最后,它是指导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要求必须通过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来实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只有坚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执政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要性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增强理论自信、担负起时代使命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不能成为信仰吗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一种可供大众信仰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信仰,是一种具有严密科学性、可以研究并且不断发展创新的信仰,因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信仰的有机统一。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把它看作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体:既坚信并践行它,又研究并创新它。
我们知道,在当今时代,不少即使是搞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者也毫不迟疑地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成为信仰,综合其理由大致如次:1、从历史上看,科学从未成为信仰;2、信仰是不讲道理的,科学是讲道理的,因而很难成为一种信仰;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科学是被研究的对象,因而不能成为信仰的对象。
4、大众无法从事研究工作,因此大众不可能把科学(比如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
比如,宗教,它是信仰的对象,而不是研究的对象,信仰不等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只能作为研究对象,而不能作为信仰对象,所以马克思主义不能成为信仰。
这种对于马克思主义不能成为信仰的分析,可以归结为其对科学与信仰关系问题的分析,在这种观点看来,科学与信仰是截然对立的,二者不存在结合点。
但是,在原因的表述上,却存在着逻辑矛盾:既然科学是被研究的对象,大众无法从事研究,而信仰又是不讲道理的,那么,大众又何尝不能在不从事研究的情况下而不讲道理地去信仰它呢?研究不等于信仰,同理,信仰也不等于研究,那么,人们就更有理由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不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
再者,“科学从未成为一种信仰”值得推敲。
在哥白尼的“日心说”问世之前,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占据着统治地位,禁锢着人们的头脑,而哥白尼凭借其对科学的信仰,对“日心说”的信仰,坚持不懈地论证、宣传,直至被迫害致死(布鲁诺更是如此)。
如果科学家在研究之前,不对其研究课题抱有一种虔诚的信仰的话,那么,他的研究也是很难继续下去的。
针对以上述及的几个误区,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作进一步论述。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科学的信仰。
一、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所谓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一主张、主义、宗教等的极度相信和尊敬,并以之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马克思主义信仰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增强民族精神。作为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大地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各名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且在维系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坚定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推动着人们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步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
பைடு நூலகம்正文: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也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和发展的关键期。在新时期,国际环境,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对中国来说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始终没有停止。它们渲染、鼓吹多元文化主义,主张文化平等,主张文化价值的普世性,实质上是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对我国输出文化的同时,也输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抗和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所以,新时期国人的信仰现状令人担忧,表现主要为:1.信仰多元化。信仰宗教的人群在增加,现在“信教热潮”,这其中有佛教、基督教等,信仰日益复杂化、多元化。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推进、国家的宗教政策民主健全,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我国公民信教群体比例有着很大幅度的提高。这导致不关注马克思主义,甚至出现不关心和回避的现象。国外各种文化对影响巨大,宗教尤其体现的突出。2.信仰正在弱化。在东西文化的交融的全球化环境下,他们基本能能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但是,也有部分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及其理想模糊的倾向,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不足,关心国家政治不够。三十多年来,我国已经从政治中心的社会,转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并重。虽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内在地包含着政治的成分,但,政治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一些人对政治教育和政治活动的兴趣不如以前高。马克思主义即使思想层面的,又是政治层面的东西,一些人缺乏对这方面的关注。3.无信仰。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想法,生活忙碌平淡。有些人存在着严重的信仰缺失问题,日常生活中我行我素,不关心其他事,更有把信仰寄托在网络游戏上。完全没有信仰,是典型的无信仰者。“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可怕的民族,也是一个走向灭亡的民族。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就没有凝聚力和前进力,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信仰和精神是人生前进的力量,是民族繁荣兴旺的法宝。”4.信仰功利化。有一部分说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当问及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时,他们的回答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即信仰马克思可以入党,对就业有帮助等想法。信仰宗教的大都也是带有某些宗教和政治目的。他们把精神信仰和政治追求混为一谈,没有分清两者的本质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有其核心价值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其核心价值观是与科学理论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的。
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同一切科学理论一样,是需要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和证实的,会受到历史条件和客观现实的限制,既有认识真理和发现真理的一面,又有缺憾和不足。
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从其理论体系中提炼、升华的一种理想和目标,这种人类永远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可以成为接受她的人们的信仰的。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研究的对象是人和人类社会,他从人类生产劳动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探究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奥秘。
为此,他搜集了数不清的从人类社会远古时代到他那个时代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他的涉猎面之广几乎是无人可比的。
在一生的研究工作中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法学、文学、地理学、人类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文献和资料,光是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就有几百万字,而《资本论》的原始手稿就有10卷本之多。
正是从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出发,马克思运用观察、分析、抽象、归纳、演绎、逻辑、推理、数学、统计、实证等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工作,创立了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庞大的理论体系,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
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马克思总结出了人类社会要经历的三大社会形态和五种生产关系。
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1]由此,他逻辑地推出了人类历史上要经历人(原始人)——非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人(资本主义社会)——人(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演进过程。
所以,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完全是从客观事实出发,用科学方法抽象论证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具有科学理论的双重性。
即,它既有反映客观真理的一面,又有对客观真理认识不完全的一面。
因为,人是具有理性思维的,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源泉。
人的主观世界只有在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时候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也才有可能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然而,由于人的认识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对客观真理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
尽管马克思的理论已经达到了当时人类思想史上的巅峰,但是,他的理论仍然不可能把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认识穷尽,尤其是他在当时特定环境下所做的一些具体判断以及所阐述的一些改造社会的具体措施,更容易受到当时时代的限制而呈现出局限性。
二、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
但是这种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核心价值观。
与社会科学领域中某些强调“价值中立”或“价值祛除”的理论流派不同,马克思公然
申明自己的理论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其理论的价值和根本目的在于启迪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其核心价值观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正如马克思所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它既是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也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目标。
与弗朗西斯·福山所说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不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局限于国家形态的人类社会,而且适用于未来非国家形态的人类社会。
马克思所说的“自由”既包含着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自由,更包含着哲学层次上的“自由”。
也就是说,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社会成员不仅有富足的和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使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所说的“解放”是指人类不断地摆脱各种社会枷锁、压迫和奴役而走向自由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类摆脱了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和人的片面、单一、畸形发展状态,进入自由、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状态,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和全面的发挥,从而摆脱了“非人”、“半人”、“假人”的状态,回归于人的本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那时,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
显然,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一个恒久的、动态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的终极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核心价值观融汇在其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庞大的理论体系之中。
那么,这种核心价值观可不可以成为人们的信仰呢?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代表人类进步潮流、健康向上的理想和信仰。
倡导这种理想和信仰与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
因为,我们首先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才能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其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与区别。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预见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对当时欧美各国革命形势和社会政治经济动向做出了一些具体的判断。
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所做的某些具体判断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形势,其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憾不足,这都是很自然的。
这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然而,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核心价值观却是一种恒久的理想,既是人类奋斗不息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类的终极价值所在。
也就是说,人类可以无限地向它趋近,但也许永远不能与它重合。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确立的“三个代表”思想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并且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的思想。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倡导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于国、于民、于个人都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调控社会的实现方式是靠信仰的感召和道德的约束。
社会主义国家为人们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将有益于提高人们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使个人与社会的进步取向相融合。
我们相信,一个以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为信仰,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党将是一个有着强
大生命力的党,而一个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国家将是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