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心法的种类

合集下载

气功心法

气功心法

气功心法十二段锦总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

先要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诀,自无差错。

十二图附后:十二段锦第一图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亡心中杂念。

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

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十二段锦第二图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敬呼吸,不宜有声。

十二段锦第三图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叉之手,移两手掌控耳。

以第二捐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

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

仍放手握固。

十二段锦第四图微摆撼天柱,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十二段锦第五图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舌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

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汩汩有声吞下。

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

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十二段锦第六图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相搓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

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仍收手握固。

十二段锦第七图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仍放气从鼻出。

[教材]吐呐心法

[教材]吐呐心法

吐呐心法吐呐功法1、吸凸呼凹法:吸气时肚脐凸起,吸气要慢细匀长。

意想全身慢慢扩大,把身子扩大到与宇宙一样大,同宇宙融为一体,宇宙间的巨大光明体(即能量与信息)由肚脐和每一个孔穴进入下丹田,闭息默念,本体光明!本体光明!(1至6遍)。

呼气时肚脐凹进,呼气亦应慢细匀长并微提肛,意想体内的黑气、毒气、病气、不愉快之气从肚脐和每个孔穴排出,直入宇宙空间。

吸——闭——呼时意念六轮后,内视下丹田半小时左右。

2、吸凹呼凸法:吸气时,用意将肚脐轻微地往肚里面吸,向命门方向吸,吸得不能再吸时,再慢慢地呼出去,呼气时肚往外鼓。

如此反复运息。

上述两法可任选一法习练,熟练后亦可两法交互练习。

一旦丹田气机能启发的运动,吸气时丹田收缩,呼气时丹田松张,出现自然的内功,或出现气流在丹田螺旋运行,或自发转圈,或立式旋涡法等;就是丹田气机发动了,就叫胎息。

上述两法习练时,取任何姿势均可,但必须放松,主要是大脑要放松,必须宁静自然,不宜一本正经。

一、基本知识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

故,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

故有练精化气一说。

精在人的身体里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靠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

精的补充来源有: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

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

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

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

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

嵩山少林内功心法

嵩山少林内功心法

嵩山少林内功心法少林内功心法一、少林内功少林内功原为武林强身基本功,经历代相传,已形成一种练功配合推拿治疗疾病的推拿流派,着重于腰腿的霸力和上肢力量锻炼。

练功时,要求心静,前胸微挺,后背要拔,腹要蓄,腰要塌,后臂宜敛。

通过有意识的动作配合呼吸“蓄力养气”,徐徐运力,所谓“外紧内松”。

运动时做到刚中有柔,刚柔相济,达到气与力同练,内与外俱壮的目的。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古传气功,内功心法在练习少林内功之前要掌握基本裆势,介绍如下:(一)站裆势【动作】并步站立,左脚向左横跨一步,稍宽于肩,足尖略收成内八字,五趾着地,运用霸力,劲由上贯下注于足。

前胸微挺,后臀内蓄,两手后伸,挺肘伸腕,肩腋勿松,四指并拢,拇指外分,两目平视,勿左顾右盼,精神贯注,呼吸随意。

【要领】做到三直四平。

即保持臂、腰、腿用力伸直;头、肩、掌、脚尽量水平,两脚内扣,运用霸力。

夹肩、挺肘、伸腕、翻掌、立指。

挺胸收腹,舌舔上颚,呼吸自然,两目平视。

(二)马裆势【动作】并步站立,左脚向左平开一步,屈膝下蹲,两足距离略宽于肩,两膝和脚尖微向内扣,两脚跟微向外蹬,成内八字形。

两手后伸,肘直腕伸,拇指分开,四指并拢,或两手平放两胯处,虎口朝内。

挺胸收腹,微微前倾,重心放在两腿之间,头如顶物,目须平视,呼吸随意。

【要领】沉腰屈膝,挺胸收腹,目须平视,呼吸自然。

(三)弓箭裆势【动作】并步站立,身向右旋,右足向前方跨出一大步,距离可根据自己身体高矮调整;在前之右腿屈膝半蹲,膝与足垂直,足尖微向内扣,在后之左腿膝部挺直,足略向外撤,脚跟着地,成前弓后箭之势。

上身略向前俯,重心下沉,臀部微收,两臂后伸,挺肘伸腕,掌根蓄劲或两手叉腰,虎口朝内,蓄势待发。

【要领】前弓后箭,用劲后沉,挺胸收腹,呼吸随意,虚灵顶劲,全神贯注。

(四)磨裆势【动作】上身略向前俯,重心下沉,臀部微收,两手仰掌护腰。

左手化俯掌屈肘向右上方推出,掌根及掌外侧运动徐徐向左方磨转,同时身体随之向左旋转,右弓步演变成左弓步,左手变仰掌护腰。

太极拳内功心法是什么的介绍

太极拳内功心法是什么的介绍

太极拳内功心法是什么的介绍太极者,只重其意不重其招。

同时生活中常常练习的太极拳的心法也有很多。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心法是什么,希望你们喜欢。

太极拳的心法:行功法太极行功,功在调合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

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

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

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

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

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

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

两手大指擦热摺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

即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

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

若才得此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

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绝不能成就。

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

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太极拳的心法:打坐歌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

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

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

闭目观心守本命,清静无为是根源。

百日内,见应验,坎中一点往上翻。

黄婆其间为媒妁,婴儿姹女两团圆。

美不尽,对谁言?浑自上下气冲天。

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

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

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元。

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

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

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有哪些

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有哪些

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有哪些太极内功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静动兼练,内外合一修练的一种怯病、保健、延年、增强技击能力的功法。

以意守命门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以达到壮腰健肾,练气强身目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内功心法。

欢迎阅读!太极内功操练方法姿势:太极内功的姿势很重要,与功法要求、意守部位、呼吸方法密切相关。

大致可分为三类,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

按练功者的需要选择。

静练式:练功初级阶段时应用,适于治疗疾病。

可分为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

仰卧式:平身仰卧床上,头颈部端正,枕高 25厘米左右,肩下垫高 5厘米左右。

两臂自然舒伸,十指轻展,掌心向下,放于身侧,两腿自然伸直并拢,两足相靠,足尖向上。

靠式:分为靠卧式和靠坐式两种。

靠卧式:即采取平时休息的半卧姿势,半卧床上,枕头要高,背上垫起35~45厘米,上身成坡形,余同仰卧式。

另一种靠卧姿势为左脚置于右脚上,压住解溪穴、或右脚在上,以舒适为宜。

靠卧式:即平时在躺椅上的姿势,要求与靠卧式相同。

本式坡度适宜,运用方便,感觉舒适,临床上多采用。

本式也分压解溪与不压解溪两种。

坐式:身体端正稳坐凳上,头微前俯,躯体端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轻放于大腿膝部,两腿自然分开,与肩等宽,两膝关节弯曲成90度,两小腿平行而垂直于地面,两脚底踏实地面(如凳的高低不合适,可在凳上垫毛毯或脚下放踏板。

如凳腿有调节装备,则可调节之)。

两肘关节自然弯曲、放松。

站式:是太极内功的基础功。

姿势与太极拳预备式相似,立正,左脚横开,脚尖向正前方,宽与肩等。

头正直,下领收敛(头顶悬之意),含胸拔背,松肩沉肘。

两手贴于身体两侧,全身关节、肌肉放松,两眼向前凝视。

动练式:动练式又分单练式和带动式,是太极内功的中级锻炼阶段。

站式:与静练站式相同,凝视后两眼征合或微露一线之光看会阴,头缓慢下垂,随呼气身体慢慢弯腰下蹲,蹲到两膝发酸为度,姿势到此定形,开始吐纳练式。

气功的分类与练法

气功的分类与练法

气功的分类与练法气功的分类与练法说到气功,很多人应该并不陌生吧,作为一种效果非常好,并且有科学依据的保健方法,它的养生功效,一直是让人啧啧称赞的,气功里面包含了很多学问,那么气功的分类与练法分别是怎样的呢,以下仅供参考!气的种类依气的来源作标准划分(一)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主要之气。

乃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及肺中清气所组成,分布于全身各处。

(二)宗气:由清气及谷气相合而成,以贯心脉而司呼吸。

(三)营气:谷气之精专部分。

旨在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其运行路径有二:1.十二经脉(精专营气);2.任督,阳跷,阴跷。

(四)卫气:水谷之悍气也。

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

(五)脏腑经络之气:和全身的气一样。

是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

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并可更新充实脏府经络的组织结构、并生成五脏六腑之精而贮存。

气功(炁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

练针灸的中医也常透过练习气功来增进疗效。

气功的分类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

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

炼气乃以运行为主。

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

气有呼吸的区别,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

要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

太极内功心法解说

太极内功心法解说

心意混元内功1、降气洗脏:降气洗脏功是调节三焦、去浊留清、滋养五脏松气松身的功法。

练习时应身心虚静,用三性归一法内想丹田、内视丹田,逐渐达到身心虚静、物我两忘的无极之境。

静站片刻后眼神心意领两手缓缓引气上行,引大自然混元气从头顶性宫进入体内自上而下的缓缓下降顺两腿一直降达两脚涌泉。

无极站桩时要虚领顶劲、下颌内收,舌抵上鄂,松腰敛臀,松胯圆档、沉肩坠肘、松腕舒指,周身放松,中正不偏,神形虚静,忘却呼吸。

动作时要舒展放松,节奏要和缓连绵,只用心意不用力,身形姿势需随心神意念的上升而渐渐伸展,随心神意念的下降而微微下沉,上下相随,周身一家。

降气路线以体内为主,体表为辅,两手配合导引,内外合一,连绵不断的逐渐降气,同时内外协调一致地松气松身,一直松降到脚底涌泉,呼吸应顺其自然,降气时意想大自然之气与体内的混元气合二为一,似雾露一般自上而下的涓涓流淌,如水气一般由里及表的沐浴全身,有通体透明极其舒泰的惬意感觉。

若某脏腑器官有病,则降气时到达该部位后稍停一停,然后再随意念引导,从涌泉穴排出体外。

2、三丹采气上丹采气三丹采气功是修炼天地人三材合一采收天地混元气、培养先天混元气的功法。

上丹采气时眼神心意要与两手配合一致、由远至近的边采边收,源源不断地进入上丹田,当采气收降至中丹田后,略停一下,此为气浮丹田,然后放松,再做下一个采收。

忘却口鼻呼吸,顺乎自然,意想天地混元之气由祖窍上丹田进入体内,与先天元神一起收降归入中丹田,与先天混元气混揉相抱,神气相合,天人合一,浑然一体。

由上丹田降归到中丹田的过程中,要意相气的下行,意视气的下行,意听气的下行,这叫神气有意下降,精气自然上升。

中丹采气中丹采气道理与上丹采气一样,由眼神心意引领两手,采收天地混元之气,然后由肚脐直接归入中丹田,当气收到中丹田后,用意引领至命门,再回中丹田,然后放松,接做下一个采收,此时,应忘却口鼻呼吸,顺乎自然。

意念上,要将天地混元气全部采收归入中丹田内,丹田犹如蓄水池一般,只蓄不泄,这叫蓄丹田。

单式气功养生法之调心法

单式气功养生法之调心法

单式气功养生法之调心法调心(神)包含松静法、意守法、观念法和默念法。

(1)松静法是指运用意念引导身体各部位逐一放松。

可配合调息练习,吸气时默念“静”,呼气时意想“松”,使全身各个部位从内到外、从左到右、由粗到细全部放松。

这是气功养生的基本功法与要求。

其要领是:要意想达到身体各个部位都如棉花样松软,配合调身,调息方法,做到松与静的辩证统一。

(2)意守法是指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把意念停留在整个身体或某一经络、穴位及特定部位,专注这一部位,以达到快速入静。

通过意守的锻炼,可使益气相合,调动人体“内气”促进其聚集和运行,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防病健身之目的。

这是调心(神)的基本方法。

因意守部位不同,又分为意守丹田、意守命门、意守穴位和意守呼吸法等。

其要领是:调身调息的有机融合是意守的关键和前提,要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

意想功法要求的部位,不要用拙力,要似想非想,使意气专注而非力量的会聚。

(3)观想法是指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集中意念想象身体内部景观或大自然的外部景观,以达到入静的状态;通过长期锻炼,可以出现“返观”现象,这也是髙度入静的结果。

此法是较难操作的调心(神)的方法。

其要领是:调身、调息的有机融合是观想的关键和前提。

观想功法要求的内容包括景色、图案及画面等,要用意气去专注,也不要用拙力,要似观非观。

(4)默念法是通过默念简短的字句,以排除杂念、敛神入静。

如默念“六字诀”;调整自身疾病的虚实、“身心愉快”调整自身的情绪等。

其要领是:调身、调息的有机融合是默念的关键和前提,要默念功法要求的内容,默念时要轻。

(5)调心(神)的要领①松静结合,身息结合。

松静是贯穿整个练功过程的基本要求,松静结合、辩证统一是调身、调息的基础。

身息结合是进入调心状态的关键和前提。

进入松静状态后,身体如棉花样松开,身心轻松安宁,加之呼吸绵绵深长,气血缓缓在经脉中运行,整个身体似有似无,这便达到了身心结合的较高状态。

②意气结合,心静自然。

基本内功心法

基本内功心法
3、双手开合
严格的说,双手开合这一步,还包括了双脚的开合。但与肩胯开合一样,下盘的开合为隐,上盘开合为显。也就是说,在丹田吸气外凸时,人的双掌心的劳宫穴要有内吸之意,双脚心的涌泉也同样如此,此时人的五指(趾)皆要有内扣,扒之意;在丹田呼气后贴时,则人的劳宫、涌泉要有外吐之劲意。 从传统气功的说法来讲,双手(足)开合可以迅速打开劳宫,练出开砖断石,以及击表伤内的小天星掌力,而我个人体会,这一要决是人修炼由外用内,开发人体潜能,功臻上乘的关键。 丹田开合桩功法
既明气窍,再详劲诀:通、透、穿、贴、松、悍、合、坚。曰通,劲之顺也;曰透,劲之速也;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曰松,劲之涣也;曰悍,劲之萃也;曰合,劲之一也;曰坚,劲之转也。
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提颏以正项,贴背以转手,松肩以出劲。曰横劲,曰坚劲,变之分明,横以坚济,坚以横用
[编辑本段]神运经
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故形气成为盛而能纵横,精神足而飞腾。
内功十二大力
诀云:底练稳步如山,坚膝屈腿如柱,裆胯内外凌集,胸背刚柔相济,
头颅正直撞敌,三门坚肩贴背,二门横肘竖肘,穿骨破彼之劲,
[编辑本段]补: 重订《内功经》
内功真传。脉络甚真;前任后督,行气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千变万化,不离根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
内功之基,始于工桩,握其大要,纲举目张: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足坚而稳。脊竖而拔,肋开而张,膝曲而伸,裆深而藏。
[编辑本段]纳卦经
头颈效法乎乾,取其刚坚纯粹。
足膝效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
肩背宜于松活,是以巽顺之意。

气功运气方法

气功运气方法

气功运气方法气功是一种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它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意念来调整身体和心灵的方法。

气功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身体的能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在气功中,有很多运气的方法,下面将按类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气功运气方法。

一、呼吸运气法呼吸是气功中最基本的运气方法之一。

通过调整呼吸的深度、频率和方式,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常见的呼吸运气法有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深呼吸、缓慢呼吸等。

其中,腹式呼吸是最基本的呼吸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二、动作运气法动作是气功中另一种常见的运气方法。

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常见的动作运气法有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

其中,太极拳是最为流行的气功运动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身体的能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三、意念运气法意念是气功中最为重要的运气方法之一。

通过调整意念,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常见的意念运气法有静坐养神、心静自然、意念调节等。

其中,静坐养神是最为基本的意念运气法,它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体的能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综上所述,气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健身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身体的能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在气功中,呼吸、动作和意念是三种常见的运气方法,它们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选择。

如果你想要尝试气功,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运气方法,坚持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健康和快乐。

心法(续前)

心法(续前)

心法(续前)心法(续前)一、摄炁固元心法取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此十干本炁各以一口真炁收入,引于五脏六腑,反复三次。

将此十干以五阴、五阳各成一环,互锁成太极锁相,成一日一月,当晓日非明,月非明,只明为明。

在此一节,五阳干闭锁为日,五阴干闭锁为月,日月为锁相之式。

日月之合有各种姿势,指日月相合为明,五脏六腑中各纳一位本炁。

注意:聚真炁以弥多,当晓混灵园而成球,即混成一位太极,五脏对五阴干,六腑对五阳干,此为腹中太极。

当此之时,当有不感而觉之意,胸罗万有,此一心法为摄炁固元心法。

将心沉下来,请体会摄炁固元四字,以十干本气,摄于天地之间,纳于脏腑之内,提一口真炁,与甲同念,藏于胆上,提一口真炁,与乙同念,觉肝略有所感,或见苍松翠柏,芳草如荫。

胆合肝,肝主筋,开窍于目。

提一口真炁,与丙同念,觉小肠略有滚动,提一口真炁,纳于脏腑之内,与丁默念其本炁,伏于心脏之外,日月之耀,光芒闪现。

心合小肠,主心脉,开窍于舌。

缓缓提一口真炁,与戊同念,可觉胃肠蠕动,缓缓地提一口真炁,与己默念,可觉体内运本炁,脾合胃,主肌肉、四肢,其荣在唇。

缓缓提一口真炁,与庚默念,可觉大肠略有不同。

缓缓提一口真炁,与辛默念,可觉由外至内收摄真炁,布于肺部,肺合大肠,主气,开窍于鼻,缓缓提一口真炁,与壬默念,可觉肾、膀胱、三焦有异样感觉,缓缓提一口真炁,与癸默念,可觉腰际间有温热感。

肾合膀胱,主骨,开窍于耳。

天地之间,乾坤之内,蕴含无量真机,收摄十干本炁,纳于脏腑至其充盈,以五阳干,即腑中所藏之炁,成一闭环路,以五阴干,即脏中所藏之炁,成一闭环路,此为一日、一月,成锁环状态,非一非二。

请重复一次。

首纳十干本炁,藏于五脏六腑之内,而后成闭环锁扣,应明之本义。

天干五行:甲(阳木)丙(阳火)戊(阳土)庚(阳金)壬(阳水)乙(阴木)丁(阴火)己(阴土)辛(阴金)癸(阴水)对应身体:甲(胆)丙(小肠)戊(胃)庚(大肠)壬(膀胱)乙(肝)丁(心)己(脾)辛(肺)癸(肾)本功修持有别其他功法的两个主要问题:虚灵一脉——采集负质量物质。

气功心法-专业文档

气功心法-专业文档

气功心法气功是一种传统的身心锻炼方法,通过调节呼吸、意念和身体运动等方式来达到增强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和促进内在平衡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气功心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练习气功并获得更好的效果。

1.调整呼吸呼吸是气功练习中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提高身体的氧气供应,促进身体的代谢和排毒,同时还能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在练习气功时,可以采取缓慢、深沉、均匀的呼吸方式,通过鼻子吸气和呼气,让呼吸变得细长而缓慢。

可以尝试让呼吸深入到腹部,以帮助调节呼吸节奏和加深呼吸深度。

2.意念集中意念集中是气功练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将意念集中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情景上,可以帮助身体放松、平静和集中。

在练习气功时,可以将意念集中在呼吸上,仔细体会呼吸的感觉和声音,或者将意念集中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上,以帮助身体放松和调节。

同时,还可以将意念集中在外部的景物上,例如观想美丽的自然风光或静谧的湖泊等,以帮助身体放松和平静。

3.身体放松身体放松是气功练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调节身体的肌肉和神经系统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在练习气功时,可以采取舒适的坐姿或卧姿,让身体的肌肉逐渐放松,避免身体的紧张和僵硬。

同时,还可以通过意念来调节身体的放松程度,例如感觉身体的重量、松弛身体的各个部位等。

4.保持自然保持自然是气功练习中的重要原则,通过让身体和意念自然地放松和平静来达到调节身心的作用。

在练习气功时,应该避免强制、刻意的控制和调整,让呼吸和意念自然地流动。

同时,还应该避免与呼吸和意念相关的强制控制和调整,例如强制入定、强制放松等。

只有让身体和意念自然地放松和平静,才能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5.循序渐进气功练习需要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练习的难度和深度。

在练习气功时,可以从简单的动作和呼吸方法开始,逐渐提高练习的难度和深度。

同时,还应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来适当调整练习的难度和深度,避免过度练习导致身体损伤或不适。

道教气功口诀和入门心法

道教气功口诀和入门心法

修成大道出迷途,才算人世伟丈夫。

日月同明永永存,乾坤并老壮玄都。

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倒置颠。

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

心诚则灵,信则灵。

气功定义:气功是一门研讨人体在特定意念主导下,进行身、息、心自我调练,通过淡泊虚无、导气益真以达到看病、保健、调能、延年意图的办法和理论的科学。

气功,古人称扶引、吐纳、练气、静定、参禅、炼丹、摄神、养性、修真、守一、易筋洗髓和反朴归真等,名目繁多,且常因修为内在及宗派习气而改易。

如今,它以涉及到今世的人体科学、医学科学、健身科学、古今哲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武技学、精神学以及宗教、历史、国防、杂技等多方面范畴。

气功最基本的意图便是强身健体,进一步的意图便是济世利人。

《黄帝内经》云:正气常存,邪不行干。

比较起来说,对于疗疾健身医学是科学的办法,但却是消极的;而体育训练是积极的,却是不科学的;只有气功对人生的保健,才是最积极、最科学的。

咱们道家文明中最主要的思维是:盗六合,夺造化,实现“我命在我不在天”,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意图。

道家养生重三宝。

三宝者:精、气、神也。

道家长生法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一向工程,总是以此三宝为基础,为资料。

精气神三者是彼此关联、彼此转化的,三者是不行分割的主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

气功训练归根结底便是这个根本。

精化气,气化神,神滋精。

一、练功要有三心———恒心、诚心、决心。

二、练功要具备三个条件————松、静、天然。

三、练功的三个基本要素———调形、调息、调心。

形正则息调,息调则心静。

练功的关键在于调心,静便是练功,恍恍惚惚的虚静态即为气功态。

致虚极,守静笃。

长生无妙药,只在一静中。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定是深度的入静态,慧是可以洞彻世界本原的大智慧,即大彻大悟。

静,是练气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气功发生超凡能力的必修手段,无论什么功法最终都要归结到“静”上。

心中无物为虚,想法不起为静。

心静则神全,神全则性现。

基本内功心法

基本内功心法

基本内功心法一,通天贯地法其基本要求如下:全身充分放松,双足分开约与两肩,同宽,两腿微屈,敛臂如坐高椅,小腹圆,勿挺胸凹肚,头顶如悬一线于天穹般正直,拨背,晨肩,双臂微屈,指尖向天,两掌谣对,自然呼吸,双目微闭,舌抵上腭。

意念:想象头顶上方有一灼热光明的太阳,其热流(能量流)自头顶百会穴及双掌心进入手,手,顺体内面下及肩、胸、腹、腿、足入地。

凡热流过处,都应尽可能想象出其热、光、流动的感觉特征,方可事半而功倍。

练功时间:无时无刻不可以练,长短不限,多多益善。

如在行走或工作、开会时练习的话,则双臂不用举起,垂下或放桌上,腿直均可,只需心中想着热流的运行即可。

练功反应及功效:练习"通天贯地秘法"一至数次,即可明显感觉到百会、掌心劳宫、涌泉等穴发热,发麻、心跳或如有虫蠕动,或自上而下有暖流、电麻、微风流动感,或有清凉、清新、身体沉重、轻飘感、或腹中肠鸣,失气(放屁)等等。

这些,都是大自然之精气进入您体内,发动内气的正常现象(古人谓之"得气"),完全不必恐慌,顺其自然坚持练功即可。

练习"通天贯气秘法"可治疗高血压、风湿、类风湿、失眠健忘、、肾亏、阳痿等多种慢性顽症,功效卓著。

二、快速聚气结丹秘法:混元一气法"丹"是道家气功对"气团"的称呼。

通俗地说,把"气"通过一定的方法聚集到一起,既称为"丹"、"丹"是"元精"高度积聚的产物,具有高能量,大密度、可运转的特征。

它的生成表明气功修练进入新的高一级境界。

混元一气法练习的方法如下:基本要求:双手平举在胸前,两掌心向内朝胸,指尖相对。

其他各部位要领与"通天贯地法"相同。

呼吸节律为:缓吸满--闭气闭呼......如此循环进行。

意念:想象丹田里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球,发出耀眼的红色和金黄色光芒。

内功心法有哪些练内功需注意什么

内功心法有哪些练内功需注意什么

内功心法有哪些练内功需注意什么武术博大精深,内功更是武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连号的内功,对于身体的好处也是非常巨大的,还可以起到养生的功效,今天三九养生堂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武术的一些相关知识,下面和店铺就来一起看看吧。

内功心法有哪些总义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

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

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

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

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

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

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

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

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

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

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

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

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

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

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

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见离,得了涅槃意? 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

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弥。

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

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

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

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

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

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

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

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

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

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

假惜可修真,四大须保固。

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

渡河须用筏,到岸方弃诸。

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

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

久久自圆满,未可一蹴企。

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

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

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

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在。

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

待报四重恩,永减三途苫。

后人得此经,奉持为宗旨。

择人相授受,叮咛莫轻视。

无始钟气篇第一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

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

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

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

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

穿金与透石,水火可与并。

并行不相害。

理与气即是。

54种心法是那些?

54种心法是那些?

54种心法是那些?观禅手册雷迪大师著果儒译五十四种心法有五十四种心法,即:1. 心或识。

2. 心所:心所有或其附随物。

有五十二种心所。

3. 涅槃:证入涅槃可以脱离生死轮回。

(以上加起来共五十四种心法)心,指具有辨别对象(对境)的功能,或具有撷取物体的功能,或具有知晓物体的功能,或具有能觉知物体的功能。

心所,具有意识的特色,由心里所产生之物,为心的附随物。

涅槃,指从各种痛苦烦恼中解脱。

一、心识识可分为六种,即:1. 眼识2. 耳识3. 鼻识4. 舌识5. 身识6. 意识眼根所产生的识称为眼识,有观看的作用;耳根所产生的识称为耳识,有听闻的作用;鼻根所产生的识称为鼻识,有嗅闻的作用;舌根所产生的识称为舌识,有品尝的作用;身根所产生的识称为身识,有触觉的作用;意根所产生的识称为意识。

然而在无色界,只有意识却没有身体。

意识又可分为四种:欲界识、色界识、无色界识、出世间识。

(1)欲界识:在这四种中,欲界识指住在欲界,有欲贪的众生的识。

欲界识又可分为四种:善(kusala)、不善(akusala)、异熟识(vipaka)、唯作意识(kiriya)。

(2)色界识:指静止的心识,没有欲贪的心识,但是仍在色界色爱(rupa-tanha)的范围内。

色界识可分为三种:善、异熟识、唯作意识。

(3)无色界识:亦指静止的心识,没有色贪的心识,但是仍在无色界无色爱(arupa-tanha)的范围内。

色界识亦可分为三种:善、异熟识、唯作意识。

(4)出世间识:是圣者的心,没有欲贪、色贪、无色贪等三种贪爱,且已超越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有两种出世间识:即圣道识和圣果识。

二、五十二种心所法1. 七种遍行心所(sabba cittaka),指遍一切识而起者,即:触(phassa)、受(vedana)、想(sabba)、思(cetana)、一境性(ekaggata)、命(jivita)和作意(manasikara)。

2. 六种杂心所(pakinnaka),之所以称为杂心所(别境心所),是因为他们与识同时生起。

太极气功心法练习气功要注意三点事项

太极气功心法练习气功要注意三点事项

太极气功心法练习气功要注意三点事项在生活中,很多人对于气功可以强身健体的作用是十分认可的,而很多练习气功的人身体也是十分健壮且很少患有疾病的,可见,练习气功对人们的身体有着一定的好处,为此,本文特为大家介绍一下练习太极气功的心法。

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

练针灸的中医也常透过练习气功来增进疗效。

气功心法之太极气功心法:本气功心法,绝无刚猛激烈,致敌死地之意,随屈就伸,黏连不脱。

一不用力,用力则断;二不用法,用法则尽。

养先天之气顺乎自然,定要去欲无求,无根无尘,万法自然,为之太极。

遇强则强。

自信手中不见强与劲,自有心中一片和与平,逆来顺受,空虚见丰盛,狂暴化昇平,无路处自有天命,动对静,除对乘,随缘入世因风出世,无情亦有情,随缘顺性不争不胜,无情亦有情。

是无恋物过细,视前尘如梦境,清静为天下.刚则折,柔恒存,柔于胜刚强,无欲无求,淡泊之志,终能截雷破山而不坚,白刃较强而无取,气沉丹田,中正安舒,呼吸要绵绵,深入丹田,意行气行,意到气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练习气功要注意的方面:1、运动锻炼时,特别不宜吸烟运动后吸烟,吸入肺内的空气混入大量的烟雾,一方面除减少含氧量,不利还清“氧债”,难以消除肌体疲劳;另一方面当人体吸入这样带雾空气,将影响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在运动后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

2、不宜蹲坐休息锻炼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功心法的种类
2016-03-16 气功
爱好气功必关注
气功,最简单最有效最省钱的治病健身方法,涵盖初学入门、佛家禅定、道家修真、武术硬功、房中养生等内容。

气功心法种类主要分四种,包括:松静法、意守法、意守呼吸法,默念法。

气功心法中的意守法有助于排除杂念,使大脑入静。

更重要的是通过意守丹田,结合腹式呼吸,诱发真气凝集,调动其循经活动,有助加强体内各个脏腑器官功能的活动。

练习气功心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意守其他部位,以便得到相应的效果。

气功心法种类1、松静法
放松入静是气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法。

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存在于自然之中,必然会受到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制约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造成身心紧张,气机失调,而生百病。

因此,练功气功心法首先要消除紧张状态,时刻关照自己的精神,放松自己。

放松法有内外深浅之分,外松所表现的是解除身体、四肢、肌肉的紧张状态;内松所表现的则是意念方面的松弛。

一般来说,掌握外松较内松容易。

松的锻炼有一个由外到内,由粗到细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气功心法种类2、意守法
意守是气功气功心法调意的基本方法,古称“守一”。

意守就是思维集中,即在身心松静的情况下,意守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这样,摄心归一,专注一处,就有助于排除杂念,聚精会神,即以一念代万念,达到入静。

其实上述松静的过程也是意守的过程,只是意念较为分散,多用想象的心理活动,此处注意力较为集中,可进一步加深入静,提高练功的效果。

所以入静是目的,意守只是手段而已。

此外,尚可通过意守锻炼,使意气结合,以调动人体内气,促进内气的聚集与运行,进而调整脏腑的功能,强身治病。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可意守的部位很多,运用得当,都有治病效果。

气功心法种类3、意守呼吸法
(1)数息法:即在练功中默念自己呼吸的次数,以一呼一吸为一次,可以从一到十,或从一到百,乃至千,如此周而复始,有助于入静。

练呼则数呼,练吸则数吸,可使心注于息,意不散乱、一般数息几百次,待思想比较安静下来,全身舒适后,就不必再连续数息,而改为听息或随息。

(2)听息法:此法是庄子提出来的。

它是在数息法的基础上,进而采用听呼吸出入之声音的方法,以诱导入静。

正常人一呼一吸是没有声音的,此法只是借助听息,万念归一,以助入静,提高练功效果。

(3)随息法:该法是在数息法、听息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心情安静,就用不着数息、听息,只须把意念跟随气息自然出入,即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以诱导进入宁静境界。

(4)止息法:此法是在随息纯熟之后,意念不随呼吸出入,把心意若有若无止于鼻端,修正之后,有全身似乎已不存在的感觉,进入高度入静状态。

气功心法种类4、默念法
此法是用意默念词句,但不发出声音。

可默念自己喜爱的词句、歌赋、音符等,以排除杂念,诱导入静。

练功者可依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

如高血压或神经衰弱患者,常有情绪不安,可默念“松”、“静”、“血压下降”、“身心愉快”之类有益疾病痊愈的
词句。

或随呼吸的节律,吸入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松”字,此法极有利于机体放松入静。

这时的呼吸一般是悠匀细长的,默念时用意要轻。

或依据自己身体疾病的虚实,默念“六字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