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四 特点特征类主观题

合集下载

新课标全国卷历史主观题方法:特点类与比较差异

新课标全国卷历史主观题方法:特点类与比较差异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5.程度,影响
性质封建专制主义政治机遇革命渐进激进性殖民主义面对经济危机进行的改革具有实践空想性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侵略彻底妥协性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阶级内战艰难曲折性法西斯主义外交思想解放运动现代化3
特点类;比较两个事件的相同/差异; T41论题/观点;
1.来源 (1)来源于XX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来源于XX思想 2.性质 封建专制主义 殖民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法西斯主义 政治 面对 经济 文化 社会 外交 现代化 机遇 危机革 侵略 内战
,具有
思想解放运动
先进/落后性 开放/封闭性 渐进/激进性 实践/空想性 彻底/妥协性 艰难曲折性 ……
3.目的:维护XX阶级的利益/反映XX阶级的愿望 4.内容措施 (1)包括的方面 ①多/少;范围广/窄,全球(国)性/地域性 ②以XX方面为主导/XX与XX相结合 (2)实施过程:分工明确,可行性强,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 (1)彻底性/妥协性/局限性 (2) ①实现了/未实现XX的发展与实力增长;得到/未得到认可 ②a.实现了从 原始社会 到 奴隶社会 的转型;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高考主观题答题技巧——特点类题目】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2015年4月14日打印】

【高考主观题答题技巧——特点类题目】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2015年4月14日打印】

高考历史解题方法指导-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设问呈现: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角度一,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如根据材料总结法家思想的特点。

角度二,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如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角度三,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设问,如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答题模版: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是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就具有范围广(波及地域广、涉及的经济部门多)的特点。

2020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特点及解题技巧

2020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特点及解题技巧

(三)解题技巧:
• 4、反证法运用:(解题时和检查时应 用)
• (1)反证过程中发现篡改或创造了历 史,选项错误;
• (2)反证过程中发现以偏概全,选项 错误;
例题5(反证法的运用)
• 2018年全国1卷24题:《墨子》中有关于“圆”“直 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 、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 载。这反映出《墨子》( )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三)解题技巧:
• 2、绝对化选项排除:
• (1)绝对化关键词:完全、彻底、绝对、全部都;放弃 、开始、消除——矛盾、根本,错误率高;一定程度上、 一定的,正确率高;
(二)、命题角度(预测)
• 根据考纲规定,高中历史教材85个大考点约600个 具体知识点,但高考只考其中的12个,所以有针 对性的复习极为重要,结合历年高考真题,概括 其中主要的10个角度,大致如下:
• 古代史部分(1—4)
• 1、中国古代政治:(1-2题,主要包括奴隶社会和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前者以朝代更迭,宗法、礼乐、分 封三大制度为主;后者包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选官、 监察四大内容,前者多为隔年考查,后者基本每年必考)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例题6(反证法的运用)
• 2017年全国2卷31题: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 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 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攻略大全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攻略大全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攻略大全一、内容措施型【高考历史方法指导】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

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1.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

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主要的设问形式)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1.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二、背景原因型【高考历史方法指导】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

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

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

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

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

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近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

新课标全国卷历史主观题方法:特点类与比较差异

新课标全国卷历史主观题方法:特点类与比较差异
特点类;比较两个事件的相同/差异; T41论题/观点;
1.来源 (1)来源于XX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来源于XX思想 2.性质 封建专制主义 殖民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法西斯主义 政治 面对 经济 文化 社会 外交 现代化 机遇 危机 矛盾
(民族/阶级)
进行的
革命 改革 侵略 内战
,具有
思想解放运动
先进/落后性 开放/封闭性 渐进/激进性 实践/空想性 彻底/妥协性 艰难曲折性 ……
3.目的:维护XX阶级的利益/反映XX阶级的愿望 4.内容措施 (1)包括的方面 ①多/少;范围广/窄,全球(国)性/地域性 ②以XX方面为主导/XX与XX相结合 (2)实施过程:分工明确,可行性强,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 (1)彻底性/妥协性/局限性 (2) ①实现了/未实现XX的发展与实力增长;得到/未得到认可 ②a.实现了从 原始社会 到 奴隶社会 的转型;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异同类主观题解题技巧(通用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异同类主观题解题技巧(通用版含解析)

异同类主观题解题技巧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特点特征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对于很多题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

现举例如下:(2018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

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6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汉武帝年号制度改革”,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每点2分;也可能4点,每点1.5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结合所学可得出“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②根据“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评价类主观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导学案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评价类主观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导学案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2024高考历史复习:评价类主观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高考历史评价类主观题是历史科目考试中重要的一类题型,它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进行评价和分析。

本篇将从评价类主观题的类型和解题思路两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真题进行解析。

一、题目类型1.单一事件评价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评价。

考生需要首先了解事件的背景,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起因等。

然后需要分析事件的过程,包括主要事件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涉及到的相关历史背景和影响因素。

最后,考生需要分析事件的影响,包括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后来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例如,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事件,考生需要了解统一六国前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背景,分析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采取的措施,如推行度量衡、文字、货币统一等,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和后来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2.人物评价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考生需要首先了解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活动和成就。

然后需要分析人物的影响,包括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后来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例如,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考生需要了解他的政治思想、统治政策和行政手段等,以及他对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如贞观之治等,并分析这些贡献对当时社会和后来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3.制度评价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制度进行评价。

考生需要首先了解制度的背景和内容,包括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过程。

然后需要分析制度的影响,包括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后来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例如,对于封建制度的评价,考生需要了解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并分析封建制度对当时社会和后来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4.综合评价题: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综合评价。

考生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主观题答题技巧——特点类+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主观题答题技巧——特点类+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东北地区移民过程 (1)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 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居民不足1万人,
不足1万人→人口数量少——东北地广人稀,人口稀疏(. 连贯:长期)
主题→东北地区移民过程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 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 吉林西北平原。
7.骨干各工省程市在的用团工结与协治作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
8.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 年九荒”的得历到史有彻效底控改制变。
独立自主 中央=政府=国务院=政府的重视 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修建水库 具有规划性(计划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成立专门(治理海河)的机构;
④东北临近省份的非法移民日益增多,屡禁不止
⑤清政府受外国侵略和不平等条约影响,被迫开放东北部分地区
⑥移民促进民族融合,经济文化发展
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
⑨清政府在东北设置行省制
⑧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地区
⑩东北人口稠密
11.移民合法化,鼓励移民
1.清政府由禁止到是开时禁再到鼓励 2.由自发移民到政府主导为主 3.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 4.移民主要来自临近省份 5.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 从非法移民到合法定居、生产
1.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
位。
中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2.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 库。
修建水库
3.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 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特点类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特点类

特点类设问【题型特点】特点就是指某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之处,既反映了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显现出其所具有的特殊性。

其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等。

此类型试题主要通过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之间本质上互相区别的主要之处。

特点、特征型设问的角度较多,有针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设问,也有依托某段材料的设问,还有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的设问。

特点、特征型非选择题属于概括说明类题目。

【解题思路】1.答题模板一:从历史事物的构成要素角度分析:一般来说,根据构成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比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从时间角度概况特点常见语句有“历史悠久”(题干中出现很早的时间或者朝代)、“分阶段...”、“逐步...”(题干中出现多个阶段性时间)、“具有持续性”、“持续时间长”(题干中出现持续性时间)、“出现在...之后”(在题干中或者教材史实中某个重要时间节点之后)等。

另外,如果题干中出现了多个时间段且每个时间段所描述的史实或事件不具有共性,这个时候可以按阶段进行概括特征。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4)过程:“历史事物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往往能够明显地体现出其自身出现的新特点,抓住其新变化的特征,也是认识特点的有效方法”。

如果题干中多次出现政府或者国家某些鼓励措施,可以概况为“政府\国家推动...”,如果题干中有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相关内容,可以概况为“根据...调整”、“服务于现实需要”、“...与时俱进”等。

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03 特点类材料题(解析版)

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03 特点类材料题(解析版)

答题技巧03 特点类材料题【题型特点】特点就是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的特别之处或突出之处。

特点类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整理材键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力,运用简练、准确的历史语言表达的能力。

该类历史试题,是指人们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之间本质上互相区别的特殊之处。

该类试题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基本特征、共同特点等。

该类设问的角度较多,有针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设问,也有依托某段材料的设问,还有进行历史知识的比较设问。

特征型试题的主要类别有:1.历史事件的特点型:历史事件的特点常从时代背景、参与主体,引动方式、引动目的、引动结果、性质、影响及总结结论等方面进行归纳。

2.历史措施特点型:历史措施(政策)的特点主要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影响等角度分析。

3.历史阶段特点型:历史阶段的特点常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生产关系等方面归纳。

由于历史阶段时间长,其特点常具有变化性。

4.历史人物特点型:历史人物的特点常从时代背景、阶级属性、个性化活动与思想主张、历史地位等角度分析。

【答题模板】1.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分析(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2)时间——时间发生的早晚、经历的长短等方面。

(3)目的——是否具有多重性或是为哪一阶级(阶层)服务。

(4)过程——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是否发生变化、过程是否顺利等。

(5)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7)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8)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

(9)影响——影响的广度与深度,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等。

2.专项分析(多角度分析)(1)政治角度:政权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考虑。

高考历史四大类主观题必备答题术语总结

高考历史四大类主观题必备答题术语总结

高考历史四大类主观题必备答题术语总结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四 特点特征类主观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四 特点特征类主观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四)特点特征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特点特征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特点特征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特点特征: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

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

(4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中国成立后的关税主权问题”,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4分可能2点,一点2分两点4分;也可能4点,每点1分。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前关税不独立可得出“完全自主;”②根据“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

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可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2019全国3卷)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

2023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答题模版

2023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答题模版

2023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答题模版专题01 原因(背景)类材料题解题模板题型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来源、回答方式以及核心知识点。

1.知识来源方面,主要有“根据材料”“依照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种规定;2.回答方式方面,需要具体回答与详细分析的关键词有“说明”、“分析”等等,而一般可以简单分析的关键词是 “指出”、“概述”、“简析”等;3.知识点方面,往往选取比较重要的考点,或者是上课的重难点。

解题方法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

1.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1)涉及政治史问题时,可以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

(2)涉及经济史问题时,可以从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去分析,或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3)涉及文化史问题时,可以从历史传统、文化政策、政治背景、理论体系等角度去思考与分析。

2.内因与外因(1)对于“内因”与“外因”的分析,一定要弄清楚问题考查的历史对象的内涵与外延。

(2)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人物,那么内因就是历史人物的性格、意志品质与个人经历等,而外因就是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3)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事件,那么内因往往是该历史事件的主观条件与直接原因,以及该历史事件策划者、组织者的历史活动;而外因往往是导致该历史事件发生的间接相关事件,以及客观的外在条件。

(4)如果题目问的是国家或重要社会组织的因素,那么内因就是这个国家与组织内部的人物活动、历史事件等,对于国家而言,其外因是国际局势、对外关系;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其外因是不同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以及政府政策、社会环境等等。

(5)有时题目会要求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个角度去分析,其实这与内因、外因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3.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1)对于深度层次分析,往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社会理论,譬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诸如此类。

高考历史启示类主观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讲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历史启示类主观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讲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24高考历史复习指导:高考历史启示类主观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历史启示类主观题通常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一、题型特点1.综合性强。

历史启示类主观题往往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2.开放性大。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提炼出其中的经验教训、启示启示,开放度大,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

3.导向性强。

历史启示类主观题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二、解题思路1.仔细审题。

审题是做好历史启示类主观题的关键。

在审题时,学生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明确题目所问及答题角度。

2.回归教材。

历史启示类主观题往往以教材为基础,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是解答历史启示类主观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学生要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中提炼出经验教训和启示启示。

4.结合实践。

历史启示类主观题的启示启示应该结合实践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从当前社会实践出发,结合题目所给的历史条件和背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启示启示。

三、真题解析例题:(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于3月25日至27日在京举行。

本届论坛主题为“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共赢”。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而发展。

要坚持原则,把握方向,‘志同则气合’。

2020备考资料: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思路+复习方法

2020备考资料: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思路+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思路+复习方法今天再带大家学习十二种问答题的解题思路,满满的答题得分技巧!让你的问答题有话可说,有据可寻。

并附赠教你如何在冲刺阶段寻找那些隐藏的考点,让你的历史知识再无漏洞!12种历史问答题的解题思路问答题的文字表达技巧基本方法: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1、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2、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3、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4、比较项的确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高中历史主观题讲解:特征类

高中历史主观题讲解:特征类

3.根据揣摩好的表达角度,“围绕关键词”表述。最后表述
的文字既是试题答案,也是从材料获取的有价值的、表述清
晰的历史信息。
总结提升
如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1.逐句读材料,尽可能从每句材料中寻找体现其中心意旨的
关键词。
2.把关键词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寻找概括表达的角度。
例如上题材料三的关键词可作如下归类:
(1)“改造海关”“保护国家生产”(关税主权方面)
(2)“发展国内生产”(经济发展方面)
(3)“出现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外贸方面)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 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
三、【真题讲解】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 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 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
特要征予:以完调整全,自“主使;其税较率能灵适活合,于根发据展国国内家生需产要保调护整国。内工 意业义的:要维求”护。国同家年关,税中主国权对;外有贸利易出于现结了束7外0余贸年入来超未的有局的 面出;超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 发展。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 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
历史材料题讲解 (五)
——特征类
一、【题型特征】
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之处,通俗地说就是 与众不同的地方。历史特点是指某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之 处,既反映了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显现出其所具有的特 殊性。此类型试题主要通过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 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之间本质上互 相区别的主要之处。其提示语一般有主要特点、时代特点 、新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 、共同特征、不同特征等。

2020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

2020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

2020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历史主观题的设问分类大体包括背景原因类、内容措施类、特点特征类、影响意义类、认识启示类、论证评述类等方面,为帮助同学们提高解题能力,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指导,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背景原因类1.呈现的方式背景原因类设问呈现的方式有宽泛性和限定性两种。

宽泛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或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根源是什么等。

2.路径的选择(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可以从外因、内因,国际、国内,或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

如经济方面,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角度;政治方面,可涉及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角度;思想文化方面,可涉及思想、科技、教育等角度。

(2)对于某一具体原因的分析,如根本原因,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主观需要等方面进行思考;主观原因,可以从领导某一运动(或事件)的阶级或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客观原因,可以从自然或社会环境(或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一个新的时代。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形成一种“超轻结构”。

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摘编自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二马戛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

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的眼中只有不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特点特征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特点特征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特点特征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特点特征: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

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

(4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中国成立后的关税主权问题”,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4分可能2点,一点2分两点4分;也可能4点,每点1分。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前关税不独立可得出“完全自主;”②根据“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

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可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2019全国3卷)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

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

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

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9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1898戊戌变法”,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9分可能3点,每点3分;也可能4点,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四点9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当然也有可能个别例外的要求5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结合所学可得出“变法的核心机构;”②根据“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可得出“注重维护皇帝权威;”③根据“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得出“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2018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

(8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农作物的培育及”,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8分一般4点,每点2分。

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结合所学可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②根据“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可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③根据“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得出“开发出各豆制品;”;④根据“《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2019江苏卷)23.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完成下列要求:(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5分)(2)特点: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影响”,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5分可能2点,一点3分两点5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个别情况也可能5点,本题即属于这种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结合所学可得出“欧洲具有主导性;”②根据“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可得出“内容具有丰富性;”③根据“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得出“范围具有全球性;”④根据“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得出“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⑤根据“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得出“时间具有长期性。

”(二)做特点特征类题目要根据设问中的提示作答。

例如:(2018北京卷)41.(26分)坭兴陶、宜兴陶和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

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

建国后紫砂壶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2)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宜兴紫砂壶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

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中国古代手工业”,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4分可能2点,一点2分两点4分;也可能4点,每点1分。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本题设问中已经给出了答题思路“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①根据图表中“20世纪50—70年代,”结合所学可得出“20世纪50—70年代,建立了公有制企业”②根据“80年代至今”可得出“80年代至今,民营企业发展。

”(三)做特点特征类题目有时要注意高度概括。

例如:(2019北京卷)40.(16分)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16世纪上半期,德国许多地区和城市颁布法令,进行济贫改革。

萨克森的莱斯尼希市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将关闭的修道院的资产以及信徒捐给教会和修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

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

他们还接管了城市的济贫事务,统筹管理,对接受救济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查,避免了教会和修会救济的弊端。

(1)概述16世纪上半期德国济贫改革的主要特点。

(2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6世纪上半期,德国许多地区和城市颁布法令,进行济贫改革。

”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16世纪上半期德国济贫改革,有可能设计到1517年德国的宗教改革。

”,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2分可能1点;也可能2点,每点1分。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根据材料“萨克森的莱斯尼希市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将关闭的修道院的资产以及信徒捐给教会和修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