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地狱的呼唤——评鲁迅《失掉的好地狱》

合集下载

鲁迅《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鲁迅《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鲁迅《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鲁迅《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导语】:失掉的好地狱》是揭露、抨击军阀统治的。

《失掉的好地狱》之现实与超现实

《失掉的好地狱》之现实与超现实

《失掉的好地狱》之现实与超现实作者:杨晓梅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4期摘要:“五四”时期风云变幻、各种势力此消彼长,在政治的低气压下,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些外在的因素使《失掉的好地狱》带有一种天然的现实性,对中国政治历史的解读,使诗人从刻骨铭心的现实体验中升腾出了“焦虑”与“虚无”。

由现实入梦,由现实过渡到超现实,诗人拒绝宇宙的静止状态,否定一切关于“普遍、永久、完全”的神话,具有对现实不满精神的伟大的轨道破坏者,使诗人断定“人类者,有希望进步之生物也”。

关键词:《失掉的好地狱》;现实性;超现实中图分类号:I2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2-0014-01一、深刻的现实性关于《失掉的好地狱》的写作意图,在《英文译本序》里,鲁迅这样说:“所以,这也可以说,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当然不会美丽。

但这地狱也必须失掉。

这是由几个有雄辩和辣手,而那时还未得志的英雄们的脸色和语气所告诉我的。

我于是作《失掉的好地狱》。

”而就在写作《失掉的好地狱》的一个多月前,鲁迅在审视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时,曾指出“称为神的和称为魔的战斗了,并非争夺天国,而要在得地狱的统治权。

所以无论谁胜,地狱至今也还是照样的地狱。

”这些来自诗人自身的陈述使这首寓言式的散文诗带有一种天然的现实性。

(一)地狱中的太平世界“一切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秩序,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振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布告三界:地下太平。

”在火焰、沸油、钢叉的折磨下,鬼魂们痛苦的呻吟竟然变得井然有序,并与统治机器的声音相和鸣,成为令人陶醉的大乐,营造出了一种“太平盛世”的景象!这样的描述足以令人触目惊心——在火焰和油锅中、在振颤的钢叉下痛不欲生的“鬼魂”们,显然被剥夺了自我言说的话语权,并且就连他们那因痛楚而发出的微弱的呻吟,仿佛也是为配合某种特定旋律而发出的,于是整齐划一的呻吟成为“太平地狱”的颂歌,可见这种痛苦已深入骨髓,扯断了鬼魂们的神经,使之渐渐失去了痛感,变得越来越麻木!这充满假象的太平世界,是地狱,更是人间的真实写照。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首先,我想谈谈《失掉的好地狱》的主题。

通过描写一个被封建迷信和暴力统治所主导的社会,这本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命运的无常。

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数都是被环境所逼迫的受害者,他们选择以暴力来反抗对他们的压迫和剥削。

正如书中所写:“残忍并非本来就存在,残忍是一种被迫才会有的事情。

”作者试图通过描绘这些受害者的内心痛苦和无助,以及他们不得已的选择,表达对人性的深沉思考。

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命运和选择,人性的善恶也因此显得更加复杂和迷离。

其次,我要谈谈《失掉的好地狱》中的人物性格塑造。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活,他们个性各异,互相交织成了一个丰富的社会画卷。

正如作者所言,“人活着就是互相对待,互相帮助,互相斗争。

”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比如,李四是一个倔强而又机敏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其他人,但同时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对待。

而李四的妻子王婆则是一个坚强而又悲观的女性,她在种种压力下一直保持着内心的坚守。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读者可以深入地去思考人性的善恶和命运的细微差别。

再次,我要谈谈小说中对农村现实和封建迷信的揭示。

小说描绘了一个贫困而又闭塞的农村社会,这个社会由于封建迷信和暴力统治而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受到了严格的规范和束缚,他们相信只有通过暴力才能改变命运。

“这是一群贪婪、残忍、狡猾、伪善的人所统治的世界,一个被暴力和迷信所笼罩的地方。

”并且,作家通过描写封建迷信的种种荒谬和骇人听闻的暴力行为,揭示了封建迷信对社会的破坏和人性的扭曲。

这种揭示不仅仅是对封建迷信的批判,同时也是对人性的人道关怀和警示。

最后,我想引出对社会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读完《失掉的好地狱》,我对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善恶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个充满利欲熏心和欺骗的社会中,人性的善良和正义往往被无情地践踏和淹没。

然而,作品也给予读者一些启示。

正如书中李四的一句台词所言:“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在那一刹那间做了决定,可是人们却总以为命运乃是从众多的可能性中选择一种最好的方法。

鲁迅:失掉的好地狱

鲁迅:失掉的好地狱

鲁迅:失掉的好地狱鲁迅:失掉的好阴间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户外,阴间的周围。

全部鬼魂们的叫唤无不卑微,然有次序,与火焰的咆哮、油的欢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形成醉心的大乐②,公告三界③:天下太平。

有一个巨大的男人站在我面前,美丽、慈善,遍身有大光芒,但是我知道他是魔鬼。

全部都已结束,全部都已结束!不幸的魔鬼们将那好的阴间失掉了!他悲愤地说,所以坐下,讲给我一个他所知道的故事──六合作蜂蜜色的时分,便是魔鬼打败天神,把握了操纵全部的大威望的时分。

他收得天国,收得人世,也收得阴间。

他所以亲临阴间,坐在中心,遍身发大光芒,照见全部鬼众。

阴间原已抛弃得很久了:剑树④消却光芒;沸油的边际早不腾涌;大火聚有时不过冒些青烟;远处还萌发曼陀罗花⑤,花极细微,惨白而不幸。

──那是家常便饭的,由于地上从前大被燃烧,天然失了他的肥美。

鬼魂们在冷油温火里醒来,从魔鬼的光芒中看见阴间小花,惨白不幸,被大迷惑,倏忽间记起人世,默想至不知几多年,遂一起向着人世,发一声反狱的绝叫。

人类便应声而起,仗义直言,与魔鬼战役。

战声遍满三界,远过雷霆。

总算运大策略,布大机关,使魔鬼并且不得不从阴间出走。

最终的成功,是阴间门上也竖了人类的旗帜!当魔鬼们一齐喝彩时,人类的整饬阴间使者已临阴间,做在中心,用人类的威严,叱咤全部鬼众。

当鬼魂们又宣布一声反狱的绝叫时,即已成为人类的叛徒,得到永久沉沦的罚,迁入剑树林的中心。

人类所以彻底把握了阴间的大威权,那()威棱且在魔鬼以上。

人类所以整理废弛,先给牛首阿旁⑥以最高的俸草;并且,添薪加火,磨炼刀山,使阴间整体改观,一洗从前颓丧的气候。

曼陀罗花当即焦枯了。

油相同沸,刀相同铦,火相同热,鬼众相同嗟叹,相同婉转,至于都不暇记起失掉的好阴间。

这是人类的成功,是鬼魂的不幸朋友,你在猜忌我了。

是的,你是人!我且去寻野兽和恶鬼一九二五年六月十六日。

野草文学评论

野草文学评论

在坚持中彷徨,在绝望后坚守——走进野草,探寻鲁迅的内心世界激情终究还是退潮了,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了,有的退隐了,有的前进了,只剩下一个他,孤独到看不清方向。

夜阑人静时,直视自己的心灵,那是无尽的孤独,虚无,彷徨甚至是绝望。

也罢,那就用绝望反抗,用虚无抵挡,用无所寄托去抨击黑暗!鲁迅是一个体验大绝望大悲哀的人,然而他并不将这暗黑表露出来。

并不是说看了《野草》就能够走近鲁迅,而是看了这本书,也许你会走进绝望和虚无,与鲁迅一同彷徨。

灵魂的痛苦是因为最初的探索,亦是因为最终的坚守。

敢问路在何方?也许答案并不存在,也许答案就在心中,也许这痛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答案。

本文试图从鲁迅与尼采,贝多芬的对比中探索鲁迅的心路历程,剖析他心中的痛苦与彷徨。

(一)真正的超人——尼采式的探索酒神迪奥尼索斯的肯定生命,是超人在大地上的意义,是绝望中的希望那无中生有的痛苦与彷徨。

托尼学说,魏晋文章,在鲁迅的文章中,我嗅到了一股尼采的味道:假如你向往灵魂的安宁与幸福,就信仰吧:假如你要做一个真理的追随者,就探索吧。

我叫他们掀翻古老的狂妄所踞坐的教席;我叫他们取笑他们的道德巨匠、圣者、诗人和救世主!“重估价值”与“反偶像”引起先驱者的共鸣,那是心怀着稽康的愤世,尼采的超人,配合着进化论的鲁迅。

在鲁迅创作《影的告别》的同一天给李秉中写的信中有言道:“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

我虽竭力遮着,总还恐怕传染给别人,我之所以对于和我往来较多的人总不免感到悲哀者以此。

”先生于野草中袒露了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不避自我的批判和超越。

查拉图斯特拉在等待那种精神更健康、更充盈、更无所畏惧、更懂得游戏和自嘲、更善于从失败中重新开启战斗的伟大邻人正是鲁迅。

他如此善于战斗,善于游牧和逃逸,善于自嘲,甚至善于及时地走入孤寂、浴火重生。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论创造者的道路”中说:“你必然要在你自己的烈焰中焚毁你:倘若你先不变为灰烬,你怎能更新呢!”于是我们在《墓碣文》中看到了鲁迅的“自啮其身”和“抉心自食”,乃至“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有人说尼采和鲁迅对古圣先贤的反对以及自身的批判都显现出极端的偏执,我不赞同。

《失掉的好地狱》意象解析

《失掉的好地狱》意象解析

97品 评《失掉的好地狱》意象解析杨 勇《失掉的好地狱》以梦境的方式表现了“人类”比“魔鬼”更可怕的主题,是一篇带有预言性质的散文诗,其中的各种意象隐晦地象征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派别。

这些意象之间的转换也渗透着鲁迅的历史哲思和他对人民大众“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大悲悯、大同情。

《失掉的好地狱》是鲁迅《野草》中比较难理解的篇目之一。

由于这篇散文诗用了许多比较隐晦的意象对当时的黑暗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理性的预测,所以要理解这篇散文诗,人们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对其中的意象进行解析,才能更好地理解鲁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当时,北洋军阀为了争夺统治权,不惜干戈相加,连年混战,时局动荡不安。

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下,北方社会一片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与此同时,在南方,国民党右派势力十分猖獗,他们公开反对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大造反革命舆论,企图阴谋夺取政权。

鲁迅看透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本质,他曾在《〈野草〉英文译本序》里这样说:“所以,这也可以说,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当然不会美丽。

但这地狱也必须失掉。

这是由几个有雄辩和辣手,而那时还未得志的英雄们的脸色和语气所告诉我的,我于是作《失掉的好地狱》。

”在他看来,无论是在台上的北洋军阀,还是企图阴谋夺权的国民党右派都是一丘之貉。

“几个有雄辩和辣手,而那时还未得志的英雄们”暗指国民党反动派,鲁迅通过对当时社会局势的分析,预测国民党反动派即将从北洋军阀手里夺取政权,并且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社会将更加黑暗,人民的灾难将更加深重。

后来政治局势的发展也证明了鲁迅预测的准确性,《失掉的好地狱》也因此成为带有预言性质的散文诗,其中的各种意象也成了当时社会状况和政治派别的象征。

《失掉的好地狱》是一篇写梦境的散文诗,文本以“我梦见自己”开始。

鲁迅通过梦境,以倒叙展开文章的叙述。

“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野外,地狱的旁边。

”通过后面的文字,读者才可以明白这里的“地狱”已经是“人类”统治下的地狱。

“曼陀罗花”、“鬼魂”、“魔鬼”的纠葛——《野草.失掉的好地狱》解读

“曼陀罗花”、“鬼魂”、“魔鬼”的纠葛——《野草.失掉的好地狱》解读

现当代文学“曼陀罗花”、“鬼魂”、“魔鬼”的纠葛——《野草.失掉的好地狱》解读文/刘岩摘要:具体意象及关系建构承载着鲁迅另一种思想和艺术逻辑,通过具体意象的分析,明确这些意象关系的纠与纷。

具体意象呈现两面性:曼陀罗花的孤独与犹疑,鬼魂的沉沦与反抗,魔鬼的希翼与绝望,意象自身的矛盾性加剧了鲁迅思想主题的复杂性。

三种意象的每一错综交杂,都会形成一种新的关系产物:启蒙者与启蒙者的联盟,启蒙与反启蒙的对抗,意象的叠加与超越、颠覆与颤变。

关键词:曼陀罗花;鬼魂;魔鬼;意象关系一、鬼魂与魔鬼——同为鬼的差异鬼魂与魔鬼同属于鬼,气质相同却有着本质的差异。

在《失掉的好地狱》中,由于其意象的相似性及作者表达主题的需要为其提供了同台出现的契机。

鬼魂的反抗是为了稳定而反抗,其躁动的灵魂因子一旦被安抚,性格便趋于平淡。

魔鬼则不同,是为了夺取统治权而战斗,敢于与天国的神相较量。

因为魔鬼是不容许失败的,一旦失败将一无所有,所以魔鬼的反抗也更决裂、更彻底。

反抗的目的决定了鬼魂反抗软弱的一面,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同时,鬼魂与魔鬼之间的反抗力量也存在较大差距,鬼魂需要曼陀罗花的引诱才能够反抗,魔鬼自身就具有反抗性,拥有摧毁一切的破坏精神。

在《失掉的好地狱》中,鬼魂以被启蒙者的身份看待,魔鬼以少数觉醒的异类身份出现,在这层意义上魔鬼与鬼魂之间形成了启蒙与被启蒙的关系,也是魔鬼对鬼魂的直接启蒙;由于曼陀罗花的参与,鬼魂与魔鬼之间又形成另外一种微妙的关系,魔鬼对曼陀罗花进行启蒙,曼陀罗花又对鬼魂进行启蒙,魔鬼与鬼魂之间则变成间接启蒙的关系。

魔鬼的形象彰显了鲁迅“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叛逆气质,彷徨于启蒙却依然执着于呐喊,以精神界战士的形象投身于国民精神的重建。

二、魔鬼与曼陀罗花——启蒙者的联盟曼陀罗花蛊惑了鬼魂反狱,魔鬼用大光辉照见一切鬼众,都与鬼魂取得了联系,通过鬼魂这一中间物魔鬼与曼陀罗花之间则产生了间接的关联。

他们同样以启蒙者的身份出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和做派。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失掉的好地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诗。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地狱的统治权的更迭,生动形象地向人们暗示了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下,统治阶级争夺统治权的把戏层出不穷,打着漂亮旗号的军阀们不断出现。

他们的上台下野,你来我去,决不会改变地狱的性质,而是更残酷的统治。

因此,受压迫的人民决不能对挂着新招牌的军阀统治者抱任何幻想,必须识破他们的假面,认清他们的本质,深刻地揭露了军阀混战的实质。

在阅读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

鲁迅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地狱的统治权的更迭,以及军阀混战的残酷现实。

通过这篇文章,我不仅了解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深刻认识到了人民在压迫和剥削下的苦难和挣扎。

同时,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和人道主义关怀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他不仅对军阀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也对于受压迫的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关注。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个黑暗的时代,但是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历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和教训,才能更好地前进和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现实,对于不公和不义要敢于发声和反抗。

最后,我们需要保持人道主义关怀,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福祉,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和谐的社会。

《失掉的好地狱》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下面就选取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句进行解读。

“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野外,地狱的旁边。

一切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秩序,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布告三界:地下太平。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荒凉、阴森的地狱场景,通过各种声音的交织,展现了地狱的恐怖和混乱。

这种描绘方式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也让人感受到了地狱的残酷和无情。

同时,“布告三界:地下太平”则暗示了统治者对于自己的残酷统治的掩饰和美化。

“有一伟大的男子站在我面前,美丽,慈悲,遍身有大光辉,然而我知道他是魔鬼。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失掉的好地狱》是一部由美国作家查尔斯·巴克斯特(Charles Baxter)所著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友情和成长的故事。

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广受好评,让读者深入思考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在阅读完《失掉的好地狱》后,我深受触动,对其中的一些主题和情节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主人公尼克和他的家人、朋友展开。

尼克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热情的少年,他的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充满了温暖和爱。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尼克的父亲却因为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困难而变得越来越疏远,这给尼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同时,尼克的朋友们也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他们之间的友情也受到了考验。

小说通过这些情节展现了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和挑战,让人深刻地思考了家庭、友情和成长这些重要的主题。

在阅读《失掉的好地狱》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小说中的人物所吸引。

尼克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少年,他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憧憬。

尼克的父亲虽然在外表上看起来很坚强,但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尼克的朋友们也各有各自的特点和困难,他们之间的友情也充满了真诚和温暖。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小说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让人深刻地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除了人物的刻画,小说中的情节也让我深受触动。

尼克的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却充满了温暖和爱。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尼克的父亲却因为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困难而变得越来越疏远,这给尼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尼克的朋友们也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他们之间的友情也受到了考验。

通过这些情节,小说展现了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和挑战,让人深刻地思考了家庭、友情和成长这些重要的主题。

在阅读《失掉的好地狱》的过程中,我不仅对人物和情节产生了共鸣,还对小说中所表达的一些主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家庭、友情和成长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面临的重要主题,它们关乎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失掉的好地狱》是一部由美国作家约翰·米尔顿创作的史诗诗歌作品,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宗教和哲学为主题,描述了撒旦叛逆上帝,被驱逐出天堂后,在地狱中与上帝展开了一场永恒的斗争的故事。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对人性、信仰和自由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作品中撒旦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撒旦是一个叛逆的天使,他不愿被束缚在上帝的统治下,于是选择了背叛。

他的形象让我联想到了人类的自由意志和对权威的反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对各种束缚和压迫,而撒旦的形象给了我一种启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由和正义。

其次,作品中对于上帝和地狱的描绘让我思考了人类的信仰和宗教。

上帝是全能的,他统治着天堂,但他也是严厉的,对于叛逆者会进行严厉的惩罚。

而地狱则是一个充满痛苦和折磨的地方,叛逆者们在那里受尽折磨。

这让我思考了人类对于信仰和敬畏的态度,以及对于善恶、正义和罪恶的认知。

最后,作品中对于人类命运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在地狱中,叛逆者们经历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他们失去了一切,包括自由和尊严。

这让我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天,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轻易放弃,因为失去了一切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

总的来说,《失掉的好地狱》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刻思考的作品,通过对撒旦、上帝和地狱的描绘,让我对人性、信仰和自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作品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每一天,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感谢约翰·米尔顿为我们带来了这部伟大的作品,让我们在阅读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失掉的好地狱》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克里斯汀·霍夫曼(Kristen Hahn)撰写的小说。

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闻名,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失落和自我发现的故事。

在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触动,不禁有许多感慨和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露丝的女性,她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丈夫和孩子,从而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她的生活变得一片混乱,她无法摆脱对过去的回忆和悲伤。

然而,在这种绝望中,她逐渐发现了内心的力量和坚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通过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她逐渐走出了阴影,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动力。

小说通过露丝的故事,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脆弱和坚强。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落,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和克服这些困难。

露丝的经历让我深刻地意识到,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们需要勇气和坚持,不能被困境所击倒,而是要学会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此外,小说还通过对家庭和亲情的描写,让我对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露丝失去丈夫和孩子后,她的家人成为了她最大的支持和依靠。

他们给予了她无尽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这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家庭是我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人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通过阅读《失掉的好地狱》,我也意识到了自我发现的重要性。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内心的力量和坚持。

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成长,我们才能真正地走出困境,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

总的来说,读完《失掉的好地狱》让我深受触动。

它不仅是一部关于失落和挫折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勇气和坚持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露丝的经历,我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坚持和成长,如何珍视家庭和亲情,如何找到自我发现的重要性。

这些都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读这部小说,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读《失掉的好地狱》

读《失掉的好地狱》

作者: 匡启镛
出版物刊名: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36-38页
主题词: 散文诗;统治者;鲁迅;新旧;军阀混战;寓意深刻;军阀统治;帝国主义;直奉战争;统治权
摘要: <正> 这是一篇凝炼、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诗。

写于1925年6月。

当时,鲁迅战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巢穴北京。

他目睹各派新旧军阀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因此,借梦魔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痛苦不堪的命运,形象地揭示了各派军阀混战的反动实质,从而提醒人们,必须抛弃对以新的面貌出现的统治者的任何幻想,表现了鲁迅对反动军阀的彻底否定。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直奉战争、直皖。

鲁迅的一个失掉的好世界

鲁迅的一个失掉的好世界

师道二○一九年第九期鲁迅的一个失掉的好世界何清忠往事今说对文章的分析,是要从各方面综合考察的,而不仅仅是停留于文章的文字本身,否则,容易造成“寻章摘句”或者“断章取义”,甚至会造成误读。

读者的任务是从文字的表层去推究作者内在的表达倾向、心理状态、思想根源及其潜意识的东西在文字上的显性表现,读者从这样的推究与探险中使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整个思想状态,进而使自己的心理品质得到加强,进一步提升思考能力与思维素质。

对鲁迅这样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作家,或许更需要用这样的视角去解读其作品。

因为鲁迅自己就曾经这样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才是较为确凿。

”在“全篇”的基础上分析个别的文字(词、句、段)进而推及作者的人,了解作者的生平、性格品质及其人与时代的关系,这二者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字某种意义上说是思想的表现形式,属于表面的东西,凡是表面的东西,它将某些东西显示出来的同时,必将掩盖更多的东西,这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发掘。

而对文字深层意蕴的发掘,又必须依赖于更多的背景知识,这样我们便必须了解“全人”或者“社会状态”。

以这样的理解方式来读《故乡》,这篇文章深刻的现代性使我们吃惊,鲁迅是那么深刻地属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于自己的时代。

那么,什么是现代性呢?现代主义绘画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以摒弃沿袭已久的纯客观描写,要求从自然中寻找到自己的情感。

这也是“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所在。

从心理认识上说,“现代性”指的是作者在思想上意识到社会现实所造成的冷漠,个人在孤独的人际环境中产生个性自由的欲念,因此在艺术样式上追求新异。

塞尚热衷于表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热衷于表现体积和空间感,像印象派画家一样狂热追求光的表现,追求颜色的表现,他注重形体与形式本身的生命,因此而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现代性在绘画领域被认为是艺术形式的转变,这是“现代主义”的真正发端,但还不能作为现代性的准确定义。

鲁迅的野草读后感

鲁迅的野草读后感

鲁迅的野草读后感鲁迅的野草读后感鲁迅《野草》读后感--------灵魂的彷徨当肉体的陷于不可解答的困惑的时候,鲁迅开始尝试探索另一种形式的:灵魂的。

然而他对这种更加缥缈、形而上的方式表现出了一种无奈的徘徊和彷徨。

他说:“称为神的和称为魔的战斗了,并非争夺天国,而在要得地狱的统治权。

所以无论谁胜,地狱至今也还是照样的地狱。

”《失掉的好地狱》,题目便隐含了深厚的挖苦意味。

地狱原是魔鬼对灵魂的审讯之所,魔鬼为此准备了刀山、剑树、油锅,想要拷问出灵魂的罪恶来。

但是魔鬼说:“一切都已完结,一切都已完结!可怜的鬼魂们将那好的地狱失掉了!”于是,地狱不再是地狱,地狱的一切均废驰了。

那些鬼魂受到蛊惑,便纵声向人类发出反叛地狱的绝叫。

他们渴求人类对他们的。

但是当人类的使者得到地狱的统治权之后,鬼魂仍旧如原先一样,要经受拷问,这是灵魂向肉体发出求救的最终失败。

鲁迅在其中暗含了两种形式的拷问,一种是人类所存在的肉体形式对灵魂的拷问;另一种是魔鬼的灵魂对人的拷问。

然而鲁迅马上觉察出这两种拷问的可笑:地狱至今也还是照样的地狱,一方是垂死挣扎,一方是铁腕镇-压,丝毫没有变,以致鲁迅后来说:“我常觉得‘黑暗和虚无’乃是‘实有’。

”而当“黑暗和虚无”成为“实有”时,人作为生命存在的肉体已经不再对灵魂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吸引力。

所以,在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影,这个灵魂的另一种反响形式就会来向肉体辞别,但是,影同时又是彷徨的,影说:“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

”“我不如在黑暗里漂浮。

”鲁迅此时深刻地体会出灵魂的无措,却又只能彷徨于明和暗之间(影的形象),任它向自己辞别,留下仅有的黑暗和虚空。

《野草》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借种子的力量来说明生命力是不可抗拒的,借此来启发和鼓舞当时的人们去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的力气最大?一般人们的答复通常都是“大象”或“狮子”什么的,而作者却提出了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

独立于地狱之门r——新读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

独立于地狱之门r——新读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

独立于地狱之门r——新读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
李苒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7(000)030
【摘要】《失掉的好地狱》创作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以"说梦"形式含蓄地表达了鲁迅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沉思与忧虑.全文以佛教用语颠覆以往创作方式,并以超现实的象征性写作指涉社会问题,又在现实基础上展开超现实预测,营造出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同时,作品延续了鲁迅一贯的"觉醒"与"自剖"命题,并深化了"孤独"与"迷茫"的支柱力量及存在价值.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李苒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广东广州 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太平地狱”-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的象征意蕴 [J], 张全之
2.“太平地狱”-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的象征意蕴 [J], 张全之
3.鲁迅文学创作对外国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以《失掉的好地狱》对《静》的借鉴为例 [J], 裴亚莉;管丽峥
4."太平地狱"的歌声--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的象征意蕴 [J], 张全之
5.读《失掉的好地狱》 [J], 匡启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最新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

失掉的好地狱读后感重读《失掉的好地狱》鲁迅散文诗《失掉的好地狱》,作于1925年6月16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6月22日《语丝》周刊第32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

作品以梦幻的笔法描写诗人在令人恐怖的地狱旁边遇到一个魔鬼,然而这魔鬼并非青面獠牙,而是看上去美丽,慈悲,遍身有大光辉,他不是一般的鬼魂,他是被人类驱逐出地狱的原来的地狱的统治者。

他以悲愤叹惋的口气给诗人讲述了鬼魂们怎样失掉了他统治下的好地狱。

当初魔鬼战胜天神,收得天国,收得人间,也收得地狱。

他于是亲临地狱,坐在中央,遍身发大光辉,照见一切鬼众。

后来地狱慢慢废弛:剑树消却光辉;沸油的边际早不腾涌;大火聚有时不过冒些青烟,远处还萌生了曼陀罗花,花极细小,惨白可怜。

于是鬼魂们在冷油温火里醒来,从魔鬼的光辉中看见地狱小花,受到蛊惑而记起人世,遂同时向着人间,发一声反狱的绝叫。

人类便应声而起,仗义执言,与魔鬼战斗。

最后魔鬼被驱逐出地狱,人类取得了地狱的统治权。

当鬼魂们欢呼胜利时,人类统治地狱的使者已开始整饬地狱,用了人类的威严,叱咤一切鬼众。

鬼魂们再次对抗时,却遭到人类的严厉镇压。

于是人类完全主宰了地狱,制定出严刑峻法,那威凛远远超过魔鬼。

于是鬼众们跌入更痛苦的深渊一样呻吟,一样宛转,至于都不暇记起失掉的好地狱。

以上是诗人假借魔鬼之口讲的魔鬼与天神和人类争夺地狱统治权故事的主体梗概。

那么这以奇异的想象描写地狱境况的散文诗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文化内涵呢?作品中的地狱天神魔鬼和人类各是喻指什么呢?我们还是先梳理一下以往研究者们提出的见解和观点。

先看主流的观点。

以往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地狱是指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 天神是指清朝统治者; 魔鬼喻指的是北洋军阀统治者; 人类那么是喻指国民党新军阀。

作品的主旨是揭露北洋军阀争权夺利的黑暗统治并对国民党取得政权后的蜕化变质做了预见。

诸如:王瑶认为:作者从那时自以为是鬼魂的解放者,而当时尚未得志的一些国民党英雄们的嘴脸上,已天才地预感到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担负打破地狱,解放鬼魂的使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地狱的呼唤——评鲁迅《失掉的好地狱》
吴漫
康德认为,天才就是“表达审美意象的功能”。

鲁迅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妙笔生花,以非凡的想象力和知解力,构造了一个奇谲的地狱之境。

在鲁迅先生的梦境中,“魔鬼”、“鬼魂”、“人类”等意象的内涵相比于传统文学作品而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魔鬼”不再是凶神恶煞的模样,而是以“美丽、慈悲,遍身有大光辉”的天使般的形象出现,魔鬼统治下的地狱“剑树消却光芒,沸油的边际早不沸腾;大火聚有时不过冒些青烟”,这废弛的地狱倒有几分人间的味道。

人类也蜕尽了最后一丝存在,“在地狱门上也竖了人类的旌旗”,其行为甚至比魔鬼还要乖戾。

人类主宰下的地狱“油一样沸;刀一样铦;火一样热;鬼众一样呻吟,一样宛转”,分明还原了地狱应有的残酷景象。

鬼魂们也不是飘忽不定、怨气横生的存在,而是清醒地不断发出“反狱的绝叫”的反抗者。

“曼陀罗花”是传说中开在地狱的死亡之花,而在文中则象征着一种人类原初的美好的记忆,一种冲破黑暗、冲向光明的希望之源,即便是在遭遇劫难的贫瘠的土地上,也顽强地开出惨败可怜的小花,正所谓“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蛊惑”代表着启蒙,鬼魂们在“好地狱”中醒来,看见这地狱小花,才记起遥远的人世,想起“人”应有的生活的样子,鼓起勇气向人间“发一声反狱的绝叫”,摆脱浑浑噩噩的没有肉身却与行尸走肉无异的心灵混沌。

象征主义追求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通过形式的探索与实验,培养和创造出有创造性的新读者。

《失掉的好地狱》完全颠覆了读者由于已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形成的关于“魔鬼”、“人类”、“鬼魂”等意象的既定心理图式,迫使其根据语境去将这些意象的内涵具体化。

虽然这对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理解力的挑战,但在这看似煎熬的阅读体验中,伴随着创意性的理解,读者的理解能力和精神境界也不由得提升,成为有创造性的新读者。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认为,“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鲁迅借魔鬼之口来讲述一个梦境中的故事,乍看之下类似于以呈现为主的“零度写作”,实际上“魔鬼”、“鬼魂”、“人类”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从中可以窥见作者的情感倾向。

“魔鬼”遍身散发光辉,主宰三界之后,
“亲临地狱”,粉饰太平。

人类打着正义的幌子,使尽阴谋诡计,收服地狱之后,傲慢地派所谓“地狱使者”行狐假虎威之事。

鲁迅先生在这里使用“反语”极尽嘲讽之能事。

魔鬼的“美丽、慈悲,遍身有大光辉”,人类的“仗义执言”“运大谋略,布大网罗”,这些表面的赞美之词,实则充满了贬低嘲讽之意,以褒义之词表贬低之意,更增一层讽刺效果。

对于“鬼魂”,作者是不无肯定和同情的。

鬼魂在曼陀罗花的启蒙之下,意识觉醒,从蒙昧状态中走出,具有了“人”的自由意志,发出了反抗的声音。

鬼魂是混乱、黑暗的地狱中一股向上的力量,它们发现了地狱万劫不复的真相,不沉湎于所谓的“好地狱”,向往自由的、合理有情的真正的人间。

然而鬼魂注定是不幸的,它们手无缚鸡之力,幼稚地寄希望于人类,以为人类主宰的地方就一定是人间,殊不知人类残酷贪婪的本性堪比魔鬼。

当失望如潮水一般翻涌而来,无畏地发出有一声“反狱的绝叫”之后,由被人类视为叛徒受到无情的打压。

它们不满足于曾经的“好地狱”,又厌恶后来的“坏地狱”,永远无处安放,永远苦痛。

鲁迅既肯定了鬼魂身上清醒、向上的反抗精神,又同情它们与地狱格格不入的尴尬处境。

鲁迅以“地狱”为载体,营造了一个由“魔鬼”、“人类”、“鬼魂”三股力量构成的浑融完整的意境。

虚构的世界里必须跳动着现实的心脏。

在神话中,“地狱”原是生前犯下罪孽的人死去后灵魂受刑的场所,而本文中的地狱则是活脱脱的另一个人间。

这不禁令人想到当时动荡的时局,虽然时常易主,但地狱始终还是地狱,“鬼众”总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梦境中永无天日的阴暗沉闷的主色调恰恰是鲁迅苦闷、悲愤、挣扎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鬼魂的苦痛亦是作者的苦痛,鬼魂反抗地狱,鲁迅反抗的是那与地狱大同小异的人间。

鲁迅身上无疑也闪烁着冲破一切桎梏、追求自由独立的“鬼魂精神”,但更可贵之处在于,他还具有一种敢于自我否定的清醒的自省精神。

“是的!你是人!”魔鬼的这句话将鲁迅先生的自我剖析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也使这篇文章批判的锋芒在指向霸道的统治者的同时,也指向了自己,正如耶稣所说,“让从未堕落者扔第一块石头”。

鲁迅只能眼睁睁看着鬼众们既失掉了“好地狱”,又在“坏地狱”中备受煎熬,虽不是始作俑者,但无力重整乾坤,只能发出沉重的叹息。

难怪鲁迅被称作“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他将“投枪”“匕首”指向世间一切不合理的现象时,也从不掩饰回避自身的局限,表现出深刻又
伟大的自省精神。

以梦境照应现实,虽说起到了“意在言外”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鲁迅有话不吐不快却又难以明言的无奈,于是只得以新奇的想象为砖瓦建造一个光怪陆离的意象大厦,在充满魑魅魍魉的人间地狱,写下绝望的篇章,以期亮起一盏不灭的灯,呼唤光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