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散文部分第一单元《动人的北平》Word版含答案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动人的北平目标:通过学习《动人的北平》,学生能够了解并领略北平的风土人情,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文化的尊重。
一、前导活动1. 引入:通过呈现北平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是否听说过北平这个地方。
2. 通过班级讨论并介绍北平的背景和历史,让学生对北平有一定了解。
二、内容学习1. 听读导入:播放录制好的录音,播放北平的风景和历史背景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平的魅力。
2. 分组阅读《动人的北平》,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其中的一篇文章。
3.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阅读的文章内容,并让学生彼此交流对北平的看法和印象。
三、拓展活动1. 观影活动:播放一部与北平有关的电影或纪录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北平的历史和文化。
2. 导视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参观同学家乡的老建筑或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用相机记录下来,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导视。
四、交流展示1. 学生展示他们拍摄的照片和记录的导视内容,共同交流他们对老建筑和历史遗迹的认识和感受。
2.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导视文章或照片收集成册,形成一本小册子,让其他同学借阅并参观他们的家乡。
五、总结反思1.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北平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家乡的历史和文化也更加珍惜和尊重。
2. 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北平有哪些特点?你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你有何帮助?3.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总结,分享他们对北平的了解和本节课的感受。
六、作业布置1. 作业一: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北平的文章,记录下他们对北平的理解和感受。
2. 作业二:让学生继续收集家乡的老建筑或历史遗迹的照片,并用一段文字进行导视。
七、评价方式1. 通过学生阅读以及小组分享和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北平的了解和对历史的敏感程度。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导视收集的照片评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和思考能力。
备注: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动人的北平》这篇文章引发学生对北平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并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尊重。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动人的北平》
心灵地栖息诗意地生活——赏析《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动人的北平》是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第一篇。
本文是作者林语堂用博大、真切、幽默、闲适相融合的文风创作出的具有独特格调的小品散文。
作者将北平的景象,以一幅幅小画面呈现出来,不仅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而且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性,流露出了作者优雅的情怀和闲适的人生。
因此,本文富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读法,感受北平的动人之处。
2通过探究法,把握作者优雅的情怀和闲适的人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诗意地生活。
三、教学重点:1筛选信息,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
2品读体会北平的动人之处。
四、教学难点:把握作者优雅情怀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关于北平,一个历史故事悠远绵长的地方,一个让许多文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曾用饱蘸情愫的文笔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幅神韵清绝的北国之秋图,老舍在《想北平》中用通俗质朴的语言倾诉到“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更是肯定到,庄严典雅,充满生趣的北平是世界上最能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
看来,北平在文人的心中的确泛起了层层涟漪。
今天,我们再来拜读一篇精美散文《动人的北平》,让我们跟随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再次翻开历史的旧照,解读北平的风情,倾听作者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1请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介绍北平的概括性语句。
【明确】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
北平是个珠玉之城。
北平是个国王的梦境。
北平是饮食家的乐园。
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
北平是采购者的天堂。
北平是个住家的城市。
北平有多样的人。
北平有五颜六色旧的与新的色彩。
北平是个理想的居住城市。
(建筑格局、生活方式、常人心态)2明确本文的结构特点:先总后分(三)品读北平之美:(品文)1学生品读课文,然后找出自己认为动人之处来赏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动人的北平 Word版含解析
动人的北平诗海拾贝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解读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
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的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
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
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忠贞不贰的高尚情操。
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林语堂(1895-1976),文学家。
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福建龙溪人。
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
1932年起编《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推动了小品文的创作,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6年旅居美国。
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
1966年定居台北。
著有《剪拂集》《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无所不谈》《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语堂文存》等。
1923年,林语堂结束了他在欧美的留学生活,在北大任教。
那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复古势力和从新文化运动中分化出的资产阶级右翼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开始合流。
当时的北京正处于军阀统治之下,本文所描绘的古老的北平五方杂处、兼容并蓄,在人们传统的生活状态之下,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变革的思想暗流涌动。
作者为当时语丝派的急先锋,指斥过所谓“中华民国”实为“中华官国”。
但在本文中,他却只表达了对自己生活过的这座城市的怀念与留恋。
论语派1932年9月《论语》在上海创刊,林语堂、郁达夫等先后任主编。
1937年8月因抗战爆发而停刊,1946年12月复刊,至1949年5月停刊。
提倡“幽默”及“语录体”文学,发表抒写“性灵”的小品文、掌故丛谈等。
现代文学史上,一般把在该刊及《人间世》《宇宙风》等同类刊物上发表小品文的主要作家称为“论语派”。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动人的北平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动人的北平幽默的话语非凡的智慧林语堂的幽默,并不是单纯的搞笑,他的幽默,折射出他的机敏与睿智,同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深刻的思想凝结而成的哲理密切相关。
一次,林语堂应邀参加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在他前面有不少人做演讲,都讲得冗长乏味。
轮到他演讲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学生们已经开始不耐烦了。
林语堂走上讲台,开口就说:“绅士的演讲,应当像女孩子穿的裙子一样,愈短愈好。
”此言一出,全场哄堂大笑,听众们精神为之一振。
林语堂的这句幽默语,对那些“懒婆娘的裹脚布”似的演讲,提出了中肯的批评,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理。
这句话就成为演讲界知名度极高的名言,广为流传,至今不衰。
林语堂曾经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去做关于中国文化的演讲。
他在演讲中大谈中国文化的优越性,认为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人生哲学,中国的都比西方的好。
美国学生既觉得耳目一新,又颇为怀疑。
有一位女学生实在忍不住了,举手发言,问:“林博士,您好像是说,什么东西都是你们中国的最好,难道我们美国没有一样东西比得上中国的吗?”林语堂略加思考,乐呵呵地回答:“有的,你们美国的抽水马桶要比中国的好啊!”这机智的回答,引起满堂哄笑。
林语堂在这里幽默地指出美国人追求物质享受的特点,是大实话,但似褒实贬,发人深思。
一、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年出生于福建龙溪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1976年3月26日于香港去世,4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82岁。
代表作品有《大荒集》《京华烟云》等。
二、整体感知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身居北平的所见景象,表现了作为一个传统文化故土与西方文化土壤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对本国历史的崇敬,对故都文化的热爱,对故都包容新旧事物的喜悦,对故都平民百姓的亲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动人的北平》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
焦作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动人的北平》教学反思温县一中卢文珊选择这样一篇经典散文参赛,在下了很大的勇气的同时,又觉得些许幸运。
幸运的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赛,就能够和学生一起品味经典,共同学习、成长。
针对自己的这节课,我主要有两点感悟: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表层,没有真正体悟到作者对北平的独特情怀。
我的设计主要是围绕品味语言来感悟作者对北平的那种文化上的认同,希望学生能够透过文字把握情感。
但似乎是太急于想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大半节课都在让学生品味语言,并且语言的品味是需要反复诵读来感知的,恰恰我的设计缺少丰富有效的朗读,所以学生的品味几乎没能把握住情感的内核。
责任主要在我,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没能把握住关键,即“动人”,作者赋予北平人的情感,为什么它就如此动人了呢?其实在试讲的时候,就有听课的老师一针见血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只是我没有重视,没有足够的“匠心”,设计得有些单薄。
这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在教学设计上多下点功夫。
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师生互动多,生生互动少。
其实在写一段赏析文字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的要求是写完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但学生也许是没听清楚,也许是紧张,并没有进行小组内交流。
而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部分学生也没有主动起来分享,而且学生在写的时候,我也看了一些学生写的,确实不出彩,没有抓住关键。
同时,我在想,我的赏析示范是不是也没有给学生起到应有的作用?是不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所以写不出来精彩的赏析,因而互动也就不精彩了?课堂设计应该环环相扣,老师的引导非常关键,这正是我所欠缺的。
这次大赛的经历对我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对于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有莫大帮助的。
我会继续努力,也希望各位前辈同仁不吝赐教!附:《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动人的北平》是《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精读课文,除了要探究形与神的关系之外,重点肯定是品味语言,感悟情怀。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动人的北平 学案
《动人的北平》学案一、学习目标:1、体会散文选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2、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和深刻性3、探究散文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4、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二、学习重点:1、散文的选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
2、散文的形与神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积累散文的阅读方法。
四、预习导学(提前发学案,学生自学部分)1、清除字词障碍(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2、作家作品介绍 (鼓励学生上网查阅,开阔学生视野)3、了解时代背景4、摘抄初读时你认为的名言、警句、漂亮话 (学生会抓住初读时最有感触的句子或段落来摘抄)5、学生能够通过勾画段落中的概括性语句,说出作者的思路,归纳北平的动人之处。
6、学生抓住关键段落和词语,反复诵读,寻找散文中的“神”。
五、导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林语堂:(1895-1976),文学家。
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
福建龙溪(今漳州)人。
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
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运动。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 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
1927 年任外交部秘书。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
1966年定居台湾。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动人的北平》优质教案(1课时4页)
动人的北平林语堂【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性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筛选信息和语言运用的能力3.培养学生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北平动人之处,体会散文形神相依的规律。
2.与《故都的秋》进行比较阅读,深刻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优雅情怀的内涵。
2.激发和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本国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整体感知,筛选信息,把握北平的动人之处。
2.与《故都的秋》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与深刻性。
【教学难点】:1.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2.新与旧、雅与俗相杂的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拓展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那样一个地方,夏天里胡同的槐花,秋天里胡同口烤白薯的香气,还有初冬时悬挂在树梢上仿佛咸鸭蛋黄似的红红的日头。
依稀听见小贩的叫卖声,风车的嗡嗡声,茶馆的说书声……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北京。
提到北京,你的头脑中首先闪现的是什么画面?(找2--3名同学叙述,教师总结。
)这些都是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但说起北平的往事啊,真是绵长而悠远,那你知道“北平”这一称呼的由来以及变迁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北平”的往事:1.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
战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
2.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
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
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3.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1课动人的北平教案(系列三)
动人的北平画面内容画面上“故宫面馆”的厨师笑容满面地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嘴里说道:“这可是老佛爷最爱吃的面条,三十元,值!”顾客被惊得大汗淋漓,脑后有一个大大的“贵”字。
寓意点评当今社会,某些商家已经将世界文化遗产当成了赚钱的筹码和工具,完全是顶着传承文化虚名、行垄断牟利之实的伪文化。
既没有遵循公平交易的市场原则,也没有体现经济对文化的足够尊重。
[识作者]国际文化使者林语堂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
他博学多才,以“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己任,辛勤笔耕,在文学、历史、语言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林语堂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一生写了60多本书,上千篇文章。
《京华烟云》和《风声鹤唳》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分别在海峡两岸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21种文字,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语种,其读者遍布全球各地,影响极为广泛,在国际上享有“文化使者”的美誉。
他为人类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著有《剪拂集》《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无所不谈》《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语堂文存》等。
[探背景]林语堂曾经两度在北京生活,即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的三年(1916—1919)和留学归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三年(1923—1926)。
林语堂在北京居住的时间少于在上海和美国,并且经济状况也大不如上海时期和美国时期,但是他却对北京文化情有独钟。
他不仅有专门探讨北京文化的专著《辉煌的北京》,而且还有以北京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散文及随笔,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化选择与感情倾向。
动人的北平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案第一篇:动人的北平教案《动人的北平》是《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第一篇,是一篇精读课。
为了更好领悟课文,提供了动人的北平的教案设计给大家,欢迎大家参考!一、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把握北平形象特点。
2、体味认识如何将抽象感觉形象化的写作手法,与作者产生精神共鸣。
二、教学重点:1、通过语段学习揣摩体验比喻和细节描写手法在形象化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作者具体描摹北平的风貌的写作手法进行个性化创作。
三、教学步骤:1、导入:有同学向老师抱怨说,语文是玄学,学语文无异于一群人坐在课室里参禅。
的确,很多时候,面对文本,老师一眼看出来的意蕴,学生会说“哇,这是你编的吧,我怎么看不出来?”举个例子,“动人”这种感觉无形无迹,徐志摩写少女“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我们想见这是动人的。
那么写一个人可以这样传神体贴,写一座城的风貌特点又是如何体现这座城特有的动人韵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语堂先生的《动人的北平》,试试通过这篇优美的散文,去认识作者笔下北京城,去和林语堂先生沟通、共鸣,同时,也让我们一起来拨开“语文是玄学”的面纱,看看林语堂先生如何将无形深情化为有形实相,带给我们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精彩北平。
2、检查预习作业,请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提示,梳理出文章思路,完成学案的第一大题。
北平的形象:(1)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
(2)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
(3)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一个人眼从未见过的珠玉之城。
(4)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
北平的特点:(1)北平是清静的(2)北平有多样性(3)有五颜六色旧的与新的色彩北平宜居的理由(1)北平的建筑宽阔(2)北平居民的生活方式舒适可爱,安详(3)北平的性格自由,兼容并包3、林语堂先生说北平的是“动人”的,但何谓“动人”,如何将这种抽象的感觉表现出来,让我们一起来鉴赏体味文章四个比喻句的含义和作用,认识北平“动人”的形象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城的品格。
人教版《动人的北平》教案
人教版《动人的北平》教案一、设计理念:1、利用多媒体手段激起学生对老北京的好奇心。
2、采用教师示范法,学生迁移模仿,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
二、学习目标:1、整体阅读,品味鉴赏北平的动人之处。
2、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3、解读作者的人文情怀。
三、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品味鉴赏北平的动人之处。
四、教学难点: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1、情境导入、激发情意:播放《北京欢迎你》的 MTV,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绚丽的画面中,走进现代北京。
(使用情境教学法,引领学生走入文章,激发学习兴趣。
)2、讲述体验,激发共鸣:讲一讲你心目中的北京。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的自主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个人的生活阅历是艺术的源泉,是个性化解读的基础。
)董庆旭(紫禁城)胡琪(什刹海)……3、教师激情诱导: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精神、特点,这些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
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
林语堂已然成了历史的回忆,而他的作品却凝结成了珍珠,熠熠生辉,充实我们的头脑,丰盈我们的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在记忆的珠海里探珍赏奇,去欣赏《动人的北平》。
(二)、研讨文本,自主学习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思路(训练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归纳理解能力。
)明确:(1、2、3)概写北平老成的性格特点:豪爽、宽大、包容新旧两派。
(4、5)北平是一棵老树:古老、深厚。
(6)北平是一个朱玉之城:富贵高雅、风景优美之地。
(7)北平是一个国王的梦境:政治、艺术文化、消闲之地。
(8)北平是一个清静得城市:有院落、新鲜蔬果,悠闲自得。
(9、10)北平有多样的人,多样的色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动人的北平》教案
动人的北平林语堂湖北省鄂州高中叶传鑫教学重点:1、林语堂笔下北平的特点及表现手法;2、北平的“动人”之处;3、名家写北平的文字比较;4、描写北平“动人”的视角。
教学难点:关于北平“动人”之处(包容和宜居)的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背景导入(学生浏览课件)1、北平历史沿革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
战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
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
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
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
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
1945 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
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
散文家、小说家、学者。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杂文:《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话》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1966年定居台湾。
语文:1.1《动人的北平》教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整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动人
为什么在当时千万人眼中在也寻常不过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在本文中就变得如此的美丽动人呢?
当时当地的社会确有美丽动人之所在
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是审美的心境、心灵的镜像.
当代人阅读本文有什么意义?
•感受新旧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的优雅情怀
《动人的北平》教案
课 题
动人的北平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欣赏大师笔下的北平独特的“性格"和“动人”之处
过程与方法
感受林语堂优雅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重点
本文所体现的民俗、人文价值
教学难点
新与旧、雅与俗相杂的表达方式
教学关键
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课 型
讲课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
教 具
课件
• 对自然地理、人文风物的热爱
• 感受中华文化、故都文化
作业:阅读林语堂的作品《京华烟云》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板
书
设
计
动人的北平
自然风光 城市景象的动人
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
整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动人
课后记事
感受林语堂优雅的情怀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一、导入新课
关于“北平”和“北京”的来历
林语堂的小故事
放北京的著名景点
动人的北平-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动人的北平-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与散文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特点;2.能够分析、理解并欣赏选课文的艺术风格、文学价值和人生意义;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教案选取的课文包括:1.王安忆《长恨歌Two》2.舒婷《舍得》3.韩少功《北平无战事》2. 教学方法1.授课教师先讲解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解释选课文的文学背景和文学特点;2.采用讲解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和剖析文章;3.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理解,并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活动。
三、教学流程1. 教学设计第一课《长恨歌Two》1.引入:介绍诗歌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2.学习内容:学生自读《长恨歌Two》,聚焦文本主题和艺术形式特点,重点理解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现代人对历史的反思;3.分享讨论:小组内学生读后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课堂上再进行集体讨论;4.课堂作业:每个小组编写一则类似的短诗,与《长恨歌Two》相呼应。
第二课《舍得》1.引入:介绍舒婷和她的文学代表作品,讲解《舍得》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内容:学生自读《舍得》,聚焦文本主题和艺术形式特点,重点理解文中的价值判断、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3.分享讨论:小组内学生读后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课堂上再进行集体讨论;4.课堂作业: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闪光点(或“舍得点”)自行拓展创作,进行小组展示。
第三课《北平无战事》1.引入:介绍韩少功和他的文学代表作品,讲解《北平无战事》的背景和文学价值;2.学习内容:学生自读《北平无战事》,聚焦文本主题和艺术形式特点,重点理解文中对人性的深度探讨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3.分享讨论:小组内学生读后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课堂上再进行集体讨论;4.课堂作业: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类似的故事或历史事件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进行小组展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动人的北平》优秀教学设计(4页)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散文从“形”入手,把握“神”的方法思路。
2、通过诵读赏析文本,体会北平的动人之处。
3、品味细节,激发和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本国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与深刻性。
教学难点: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学期我们学过郁达夫的《古都的秋》,北平的确是动人的。
展示北平的图片,林语堂笔下的北平又是一番什么模样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动人的北平》。
二、作者介绍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
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三、读课文,掌握字词四、把握课文内容1、梳理文章的思路。
(一)(1、2、3)概写北平老成的性格特点:豪爽、宽大、包容新旧两派。
(二)(4、5)北平是一棵老树:古老、深厚。
(三)(6)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富贵高雅、风景优美之地。
(四)(7)北平是一个国王的梦境:政治、艺术文化、消闲之地。
(五)(8)北平是一个清静得城市:有院落、新鲜蔬果,悠闲自得。
(六)(9、10)北平有多样的人,多样的色彩。
——小结:前面的部分主要写了北平的古老深厚、宽大包容、自由闲适的特点。
(七)(11—22)北平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城市。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动人的北平 Word版含解析
动人的北平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木屐.( ) ②老妪.( ) ③媲.美( ) ④嗜.好( ) ⑤珐琅..( ) ⑥褴褛..( ) ⑦街衢.( ) ⑧颐.和园( ) ⑨画舫.( ) ⑩裸.体( ) ⑪墙垣.( ) 答案 ①jī ②yù ③pì ④shì ⑤fà lán ɡ ⑥lán lǚ⑦qú ⑧yí ⑨fǎnɡ ⑩luǒ ⑪yuán(2)多音字①露⎩⎪⎨⎪⎧ 露.着( )暴露.( ) ②藉⎩⎪⎨⎪⎧ 慰藉.( )狼藉.( ) ③杉⎩⎪⎨⎪⎧ 杉.树( )杉.木( ) ④笼⎩⎪⎨⎪⎧笼.子( )笼.罩( ) ⑤蒙⎩⎪⎨⎪⎧ 蒙.古( )蒙.骗( )承蒙.( ) ⑥佣⎩⎪⎨⎪⎧ 女佣.( )佣.金( )⑦轴⎩⎪⎨⎪⎧ 中轴.( )压轴.( ) ⑧刹⎩⎪⎨⎪⎧什刹.海( )刹.车( ) 答案 ①lòu /lù ②jiè/jí ③shān /shā ④lón ɡ/lǒnɡ ⑤Měnɡ/mēn ɡ/mén ɡ ⑥yōnɡ/yòn ɡ ⑦zhóu/zhòu ⑧chà/shā2.辨清字形(1)⎩⎪⎨⎪⎧ 诙( )恢( ) (2)⎩⎪⎨⎪⎧ 藉( )籍( ) (3)⎩⎪⎨⎪⎧蔼( )霭( ) (4)⎩⎪⎨⎪⎧嬉( )嘻( ) (5)⎩⎪⎨⎪⎧ 裸( )踝( ) (6)⎩⎪⎨⎪⎧舫( )妨( )防( ) 答案 (1)诙谐 恢复 (2)狼藉 国籍 (3)和蔼 暮霭 (4)嬉戏 嘻嘻哈哈 (5)裸体 脚踝(6)画舫 妨碍 防护3.辨析词语(1)偶尔·偶然二者都是副词,但“偶尔”是说行为发生的次数少,不经常;而“偶然”是说某种情况的产生不是必然的,表示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意思,二者不能互换。
“偶尔”侧重在它的副词性,与“经常”相对;“偶然”侧重在它的形容词性,与“必然”相对。
动人的北平(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_1
动人的北平(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课题《动人的北平》2 课堂类型新授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同学鉴赏散文作品的深厚爱好,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与《故都的秋》进行比较阅读,深刻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
激发和培育同学敬重历史,喜爱本国文化的热忱。
教学重点与《故都的秋》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与深刻性。
教学难点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教学方法自读品尝法、争论沟通法学法设计讨论争论--分析归纳一、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内容,请同学说说北平的动人之处。
(引导同学回忆课文)娓娓道来,写得生动真实,富于优雅情怀,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品尝语句,品尝的情怀。
二、检查预习(同学分析自己画出的句子,集体争论)三、品尝语言(老师点拨,归类)1、形象化的语言,制造一种深厚的诗意赏析:“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
”虽是散文语句,内在情感丰富,词句很工稳,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
“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早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更富有诗意,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一句,表达了一种优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的诗句。
2抒情的语句,表达优雅的审美情怀另外,文中多处以“你”称呼读者,仿佛引领读者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与读者、读者与本文之间的距离。
赏析“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
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堂倌,他们的款待是十足和气的,由于他们在满清政府侍侯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殊训练。
”这段文字着眼于饮食内容,落笔于饭馆的历史、招牌、堂倌等细节。
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饭馆里的氛围很是浓郁,堂倌的形象、声音、动作等生动好玩,仿佛呼之欲出,北平饭馆那种特有的让人亲切、热忱的感觉跃然纸上,对它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落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奇;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1单元动人的北平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动人的北平错误!【画面内容】画面中“故宫面馆”的厨师笑容满面地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嘴里说道:“这可是老佛爷最爱吃的面条,三十元,值!”顾客被惊得大汗淋漓,脑后有一个大大的“贵”字.【寓意点评】当今社会,某些商家已经将世界文化遗产当成了赚钱的筹码和工具,完全是顶着传承文化虚名、行垄断牟利之实的伪文化。
既没有遵循公平交易的市场原则,也没有体现经济对文化的足够尊重。
错误!国际文化使者——林语堂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
他博学多才,以“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己任,辛勤笔耕,在文学、历史、语言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林语堂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一生写了60多本书,上千篇文章。
《京华烟云》和《风声鹤唳》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分别在海峡两岸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21种文字,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语种,其读者遍布全球各地,影响极为广泛,在国际上享有“文化使者”的美誉.他为人类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著有《剪拂集》《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无所不谈》《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语堂文存》等。
错误!林语堂曾经两度在北京生活,即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的三年(1916—1919)和留学归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三年(1923—1926).林语堂在北京居住的时间少于在上海和美国,并且经济状况也大不如上海时期和美国时期,但是他却对北京文化情有独钟。
他不仅有专门探讨北京文化的专著《辉煌的北京》,而且还有以北京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散文及随笔,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化选择与感情倾向.这些作品大都是林语堂移居海外后所作,此时他一转早期对中国文化全盘批判的态度,转从世界文化的角度,介绍中国文化,尤其偏爱北京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
一、分析教材
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进而提高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设置选修教材则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
《动人的北平》是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第一篇。
本单元在内容上,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富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教人学会思考、学会体验心灵。
本文之所以被选作精读课文,是因为林语堂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大师。
他用博大,真切,幽默,闲适相融合的文风创作出了具有独特格调的小品散文,《动人的北平》就是其中的一篇。
他的作品总是欢悦的,用抒情的笔调写世上的人和事,表达着对人生的热爱。
他把北平的景象,以一幅幅小画面呈现出来,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
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品味散文浓重的感情,体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隽永,把握散文形散与神聚的艺术特性,从而使学生学会阅读散文。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重点:对散文中用抒情语言所表达出的情感和内涵的鉴赏。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形神相依的规律。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时数:两课时。
2、教学方法:新教材强调“重视积累,感情熏陶和培养语感”,而科学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因此采用以下方法:
1、诵读法:大纲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音,语调,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通过诵读,得出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通过诵读发现精妙词句,体会其作用。
2、研讨法。
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内的研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北京欢迎你》的MTV,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绚丽的画面中,走进北京。
,北京成了奥运的符号,而福娃,鸟巢,水立方,又成了北京的符号。
而当北京还被称为北平的时候,
什么是它的符号呢?“动人”就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伴随画面,走进老北京。
(二)简单了解北京、北平名字的由来。
(三)美读全文,初步赏析,感受迎面扑来的古都北平的动人气息。
你认为北平的动人之处在哪里。
请有感情地朗读你选出的段落或语句,并说出你的感受。
体会语言的闲适,淡雅的风格
(四)进一步赏析,从内容或语言表达包括句式修辞等方面赏析你选出的段落或语句。
要求:口头表达,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有文采。
从内容上归纳北平的动人之处:(由教师示范总结第五段内容,其余各段由学生用类似方法自己总结。
提高阅读文章时提炼重点词,分析概括的能力)
A、自然风光动人
B、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
C、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
D、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
E、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从语言上归纳特点:
由教师举一例加以分析。
其余由学生自己找,自己分析语言特点,提高综合鉴赏能力
A、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
开篇第一句,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
并且用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写城,开篇就将读者领进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城市。
B、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
形象性强,画面感很强,语言节奏感也很强,如果分行排列就近似于诗了。
C、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与高爽的冬日气候。
”
虽是散文语句,内在情感丰富,词句很工稳,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
D、“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
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
”
这段文字着眼于饮食内容,落笔于饭馆的历史、招牌、堂倌等细节。
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饭馆里的氛围很是浓郁,堂倌的形象、声音、动作等生动有趣,仿佛呼之欲出,北平饭馆那种特有的让人亲切、热情的感觉跃然纸上,作者对它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总结: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
抒情的语句,表达优雅的情怀。
细致入微的描写,自然地流露情感。
多种变化的句式,文章摇曳多姿。
第二课时
(五)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运用工具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因此设置拓展探究:
1、为什么在当时千万人眼中在也寻常不过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在本文中就变得如此的美丽动人呢?(学生讨论作答,教师总结)
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是美的
2、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能发现美呢?懂得有爱才有美丽。
将文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引发思考,表现文学的教育、认识的作用。
(六)借助图片进一步了解北平的动人。
唤起学生共鸣。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课文作为一个例子,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向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学殿堂的大门。
在探究的过程中,很够让他们通过思考,一步步领略文学的神秘与迷人。
因此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
北平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都源远流长。
林语堂笔下的北平,似乎散乱无序,面面俱到,好象什么都说到了,又什么都没有说充分。
如何理解这种写法?说说全文的结构,并提炼主题结构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总体介绍北平城的老成、豪爽、包容。
以下各段具体阐述它的这几个特点,行文脉络清晰,北平城的动人之处描绘的多姿多彩。
分别从自然的,文化的,生活的角度描绘了北平的动人之处。
各部分各自独立,虽然撒得开,但是处处紧扣“动人”特点来写。
宛如一幅幅画面徐徐展开,读者面前逐渐出凸显出了一个繁华而闲适而淡雅的古城。
作者内心中包含的对古城的无限热爱在淡雅的笔触中逐渐丰满。
文中有画,文中有情。
2、深入探究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现在你眼中的北京是什么样的?现在的北京更吸引你还是曾经的北平更吸引你?
结合马克思对中国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3、北平固然是美的,但是那不是我们的家园,如果要你说说海阳的动人之处,你会想到些什么呢?请试着仿照《动人的北平》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写一写“动人的海阳”,可以先写几个片断,共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