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空安保法律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现航空安保公约与国内法律的有 机统一
(二)正式将“非法干扰行为”等重要概 念写入法条之中
● 除了以上法律、法规、规章之外,国务院、公安 部、民航局以及民航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还发布 了大量有关航空安保的非规章类的规范性文件。 例如,《国家处理劫机事件的总体预案》《关于 加强国际航班空放安全和外航飞机在我国内机场 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关于实施居民身份证查 验制度后办理乘机和货运手续有关规定的通知》 等,这些规范性文件的数量大大超过了法律、法 规、规章的总和。虽然法律、行政法规对这些规 范性文件的地位、效力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实践 中,这些规范性文件在我国民航安保工作中占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有关航空安保的行政法规和 行政规章起到了必要的和有效的执行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还起到了补充的作用。
●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就专门将 劫机破坏飞机,破坏机场等尼以使飞飞机发 生毁坏危险的行为规定为严重的刑事犯罪行 为,予以严惩。1992年12月全国人大制定 了《关于惩治劫持民用航空器犯罪分子的决 定》,又专门规定劫 机罪的构成及其刑罚, 以严厉打击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为。1996 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也 专章规定了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行为之 构成及其处罚。1997年修订新《刑法》时, 将《关于惩治劫持民用航空器犯罪分子的决 定》的规定直接纳人新刑法中。
第九章 第三节 我国航空安保法律制度
1:我国航空安保法律来自百度文库度的建立 2:我国航空安保法律制度的完善
● 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的民用航空事业规模很小、客流量有限,我国境 内出现的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行为较少。但近十几年来,中国民航取得了巨大的发 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民航大国,进一步改善航空安全、降低事故率,特别是从根 本上加强航空安保立法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航空界的共同目标和紧迫任务。
●二、非法干扰行为研究和界定的发展和演变
1:《非法干扰赔偿公约》对非法干扰行为的定义 2:《北京公约》对非法干扰行为界定的发展 3:《北京议定书》对非法干扰行为界定的新发展 4:《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7和19版成为分析非法干扰行为
●三、我国有关非法干扰行为的立法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完善关于非法干扰行为的立法
● 为了惩治、预防危害航空安全的犯罪行为,我国履行了作为《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东 京公约》《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的缔约国的 义务,恪守国际 公约的规定。一方 面自觉遵守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督查实施有关航空安保的标准和建议措 施;另一方面,积极制定国内航空安保法律法规,将公约的 相关内容转化为国内法,颁布 了一系列有 关航空安保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初步建立起国内航空安保法律体系并保证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有效实施。
● 1996年7月6日,国务院第201号令发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 条例》。该条例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一一 部专门规定航空安保的行政法规,对民 用机场的安全保卫、民用航空营运的安 全保卫、民用航空安全检查以及违法责 任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对防止非法 干扰民用航空活动,维护民用航空秩序, 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也起到了很好的作 用。
● 中国民用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 全保卫条例》.先后制定、发布了数十个涉 及机场航空器、旅客、行李、贷物等方面的 航空安全保卫工作的部门规章。例如《民用 航空安全保卫工作规则》《中国民用航空安 全检查规则》《中国民用航空监察员规定> 《航空安全员合格审定规则》<公共航空旅 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规则》等。这些规章 对于规范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维护航空 运输秩序,制止威胁飞行安全的行为,防止 机上滋扰行为,保护所载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保障民用航空飞行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未经许可进入驾驶舱、企图打开驾驶舱门;(3)违反规定,不听机组劝 阻;(4)在客舱洗手间内吸烟;(5)股打机组或威胁伤害他人;(6)谎报险情、危 及飞行安全:(7)未经允许使用电子设备; (8)偷盗或者故意损坏救生设备;(9) 违反规定开启机上应急救援设备。
● 3.扰乱秩序的行为
(1)寻衅滋事、殴打乘客;(2)酗酒滋事;(3)性骚扰;(4)破坏公共秩序;(5)偷盗 机上物品、设备;(6)在禁烟区吸烟; (7)冲击机场、强行登占航空器。狭义的 非法干扰行为就是指上述第2、第3类行为。
第四节 民航非法干扰行为及我国立法
1:民航非法干扰行为概述 2:非法干扰行为研究和界定的发展和演变
-、民航非法干扰行为概述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旅客在乘坐飞机过程中,由于不太了解航空飞行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常识,在飞 机上使用手机或者在机场、飞机上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导致对飞行安全造成了非法干扰,对航空 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旅客的非法干扰行为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 --、民航非法干扰行为概述 ● (一)民航非法干扰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 民航非法干扰行为就是旅客违反有关航空安全的规定,危害或足以危害民 用机场、航空器运行安全或秩序,以及有关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行为。 非法干扰行为有广义和独 义之分。广义的非法干扰行为包括三类: 1.劫、炸机等恐怖行为; 2.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 (1)当面威胁或电话威胁劫炸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