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法规体系

合集下载

总结国内航空法规的体系

总结国内航空法规的体系

总结国内航空法规的体系国内航空法规的体系总结国内航空法规体系是指我国在航空运输领域制定并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总称。

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以及特别的航空法律法规等。

下面将对国内航空法规的体系进行总结。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国内航空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宪法确立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民在航空领域的基本权益。

二、民法民法是我国民事关系的基础性法律,对航空运输中的合同关系、人身伤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等问题进行了规范。

根据民法,乘客与航空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航空公司应当对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行政法行政法是指国家对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行政行为等进行规范的法律。

在航空领域,行政法规定了航空公司的准入条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规则。

行政法还规定了航空运输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四、刑法刑法是我国刑事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

在航空领域,刑法对危害航空安全的犯罪行为进行了规范,如劫机、破坏航空器、炸毁航空设施等。

刑法对这些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以维护国内航空安全。

五、航空法律法规航空法律法规是国内航空法规体系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运输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航空运输的许可、航空器的登记、航空器的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器的适航管理、航空器的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规定。

航空法律法规对航空运输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范,确保了国内航空运输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六、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除了上述的基本法律法规之外,还有一些与航空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所有权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抵押登记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航空器所有权登记、抵押登记等问题进行了规定,确保了航空器的权属和财产安全。

国内航空法规的体系由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以及特别的航空法律法规等构成。

民航规章以及法规体系!

民航规章以及法规体系!

民航规章以及法规体系!愿你经历再多,都不忘初心;愿你难过再多,都不忘微笑;愿你能披荆斩棘,做到自己想要做到的事一、公约国际航空法的最高级别。

公约不是国家法之上的法律,由各缔约国缔结,对签字国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批准了芝加哥体系、华沙体系、航空刑法体系三大体系共五个公约:1944年《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芝加哥公约)、1929年“华沙公约”和1963年“东京公约”、1970年“海牙公约”、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

二、议定书和双边协定议定书作为对公约的修改补充文件,也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条约。

二战后,以“芝加哥公约”、“华沙公约”等公约为指导,签订了近2000个交换过境权和营运权、签订航路、运力和运费价格等国际航空运输经营双边协定,这些协定有其共性规则和模式。

三、国际标准与建议措施《芝加哥公约》赋予国际民航组织(ICAO)理事会准立法权—通过“国际标准与建议措施”并将其作为公约的附件,附件是公约条款的实施细则。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标准是一般性规范,其法律地位要比建议措施高,而建议措施则属于非强制性的范畴,依据公约规定,遇有违背国际标准的情况,必须通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理事会。

四、国际法ICAO附件五、国内法我国的国内法规体系是以国际民航五大公约、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为蓝本,在符合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实际而制定的。

我国的国内航空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行业规章三级构成。

《中国民航航空法》是我国民航法规中的最高级别,须经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通过,涉及到与民用航空有关的各个方面,1996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是我国民航法规的“根基”。

行政法规:为了从法律上约束与民用航空有关的一些部门,有民航局负责起草,报国务院审议颁发,如《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颁发。

民航规章:由民航局起草,以民航局长令的形式公布。

行业规章:以国际民航组织19个附件为依据,技术规范和国外规章为参考,结合本国实际而制定,通常编入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他们只能约束民航内部。

放管服背景下的我国通用航空法规体系解读与重构

放管服背景下的我国通用航空法规体系解读与重构

0引言。

,;,、、、,。

,,,。

,,。

,,,,,。

1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法规重构需求分析,,,、[1]。

,。

, 4.5,,放管服背景下的我国通用航空法规体系解读与重构刘睿航陈农田李嘉伟孟宪卓吕政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6183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通用航空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基础较差、起步较晚等原因,导致出现了许多制约我国通航发展的因素,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没有建立专门针对通航的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文章首先对我国当前通用航空放管服背景下的法规标准体系重构进行需求分析;然后结合欧美通航发达国家法规标准体系对比分析,对我国通用航空法规体系从法律、法规以及规章三个维度进行梳理解读;最后从组织体系保障、体系重构针对灵活性、无人机法制以及差异分类管理四个层面提出我国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实施路径。

【关键词】通用航空;放管服政策;法律法规体系;重构路径中图分类号:D910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10.51【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ina’s general aviation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but due to our country’s poor foundation and late start,there have been many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eneral aviation.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s that China has not established a perfection.system of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for general aviation.Firstly,we analyze the needs for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regulatory and standard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current general aviation decentralization service.Secondly,we combin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gulatory and standard system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and analyze the general aviation regulato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laws,regulations and rules.Finally, we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my country’s general aviation regulatory system restructuring from four levels:organizational system guarantee,system restructuring,flexibility,UAV legal system,and differential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Key words】General aviation;Decentralization,management and service policy;Legal system;Reconstruction path※基金项目: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S201910624136)。

中国民航法律法规体系概述

中国民航法律法规体系概述
的通知、决定戒政策说明。 工作手册(Working Manual,简称WM):用亍规范和指导民航行政机关工作
人员的具体行为的文件。 信息通告(Information Bulletin,简称IB):用亍反映民用航空活劢中出现的新
情冴以及国内外有关民航技术上存在的信息问题进行通报的文件。
2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2) 使用下列航空器实施的非定期载客运输飞行: (i) 旅客座位数量(丌包括机组座位)丌超过30座,幵且最大商载丌超过3400千克 的多发飞机; (ii) 单发飞机; (iii)旋翼机。
(3) 使用下列航空器实施的全货机运输飞行: (i) 最大商载丌超过3400千克的多发飞机; (ii) 单发飞机;(iii) 旋翼机。
2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CCAR-141
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审定规则 目的:用亍规定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证、临时合格证、 人员、航空器、设施、训练课程和课目、考试权、运行规则、记 录、罚则等内容,以及取证后的一般运行规则。
CCAR-142
飞行训练中心合格审定规则 目的:用亍实施对航空公司飞行训练中心的合格审定,从而规 范该审定和持续监督检查,保证受训的民用航空器驾驶员达到幵 保持规定的训练标准和质量。
1 中国民用航空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亍2000年7月24日公布(第288号 令),2007年第二次修订 目的:为了维护国家领空主权,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飞 行活劢,保障飞行活劢安全有秩序地进行。 适用范围:凡辖有航空器的单位、个人和不飞行有关的人员及 其飞行活劢。
目的:用亍对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承运人 进行合格审定和持续监督检查,规范其运行活劢,保证其达到幵 保持规定的运行安全水平。

民航安全法规体系

民航安全法规体系

民航安全法规体系民航安全法规体系是指为了维护民航运输安全,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度。

它旨在规范民航运输活动,确保飞机的安全运行,防范事故发生,保护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权益。

民航安全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国际民航组织(ICAO)颁布的国际法规、各国民航主管部门制定的国家法规和航空公司自行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

国际民航组织(ICAO)是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和推动全球民航安全标准和规范。

ICAO的法规主要包括《国际民航公约》和《国际民航组织运输法规》等。

这些法规规定了民航运输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包括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和维护要求,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的资质和培训要求,航空器的运行和管理要求,以及空中交通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各国民航主管部门根据ICAO的法规制定相应的国家法规,确保本国民航运输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民航安全法规体系的核心是保障航空器的安全运行。

航空器的安全运行包括航空器的设计、制造、维护和使用等方面。

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航空器的结构强度、飞行性能、系统可靠性等达到安全要求。

航空器的维护需要按照规定的周期和标准进行,确保航空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航空器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守飞行操作规程,包括起飞、着陆、巡航、进近等各个阶段的操作要求,确保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民航安全法规体系还涉及到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的资质和培训要求。

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是保障航空器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飞行经验和技能,熟悉航空器的操作系统和紧急处置程序,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因此,民航安全法规体系对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运行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能力和素质。

民航安全法规体系还包括了空中交通管理的规定。

空中交通管理是指对航空器在空中的飞行进行协调和控制,确保航空器的安全分隔和飞行路径的合理规划。

空中交通管理需要依靠先进的雷达设备、通信设备和导航设备,以及专业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确保航空器在空中的安全运行。

国内航空法的三级框架体系

国内航空法的三级框架体系

国内航空法的三级框架体系一、引言国内航空法是为了规范国内航空运输行为,保障民航安全、维护乘客权益、促进航空产业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国内航空法的三级框架体系包括上位法、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构建了完整的国内航空法律体系。

二、上位法上位法是指对国内航空法有指导作用的宪法和国际公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宪法中的相关条款保障了公民的航空权益,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等。

国际公约是国际间达成的协议,对各国之间的航空运输具有约束力。

我国作为国际民航组织的成员,批准并执行了多个国际民航公约,如《芝加哥公约》等。

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对国内航空行业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该法规定了民航的组织形式、民航运输的主体、航空器的注册和标志、航空运输的许可和审查制度、空中交通管理等内容,为国内航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四、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的部门制定的对国内航空行业进行具体管理的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民航局颁布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如《航空器适航审定规则》、《机场管理条例》等。

这些规章细化了行政法规中的内容,对具体的民航运输活动进行了规范,保障了民航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五、总结国内航空法的三级框架体系为国内航空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

上位法、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国内航空法的三级框架体系在保障民众航空权益、促进航空产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未来,我国还应进一步完善国内航空法律体系,适应航空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提高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推动国内航空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

最新民航法律法规体系简介

最新民航法律法规体系简介

民航法律法规体系简介作者:张露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由1部法律(《民用航空法》)、27部行政法规和行政法规性文件以及115部现行有效规章组成的多层次的民航法规体系框架。

第一层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发布。

第二层次:行政法规国务院通过由总理以国务院令发布或授权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民用航空行政法规。

如:《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等。

第三层次:民航规章CCAR-China Civil Aviation Regulations 即中国民航规章的缩写,也是指中国民航规章体系。

目前,中国民航管理的航空公司和其他航空企业全部按照CCAR 的要求来建立和健全各自的管理体系。

CCAR共有上百部,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各公司选用不同的内容进行规范和管理。

民航局局长以民航局令发布的各类民用航空规章。

如:CCAR121部、CCAR145部等现行规章及规章性文件分类目录1、行政规则《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职能部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CCAR-12LR-R1)《民用航空飞行标准委任代表和委任单位代表管理规定》(CCAR-183)2、航空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R3)3、航空人员《民用航空器驾驶员、飞行教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1)《民用航空飞行签派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5)《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CCAR-67)《航空安全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9)4、空中交通管理《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CCAR-93TM-R3)5、一般运行规则《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我公司目前执行CCAR-91运行规范,属通用航空公司)《中国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规定》(CCAR-91FS-II)《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规定》(CCAR-97FS)6、运行合格审定《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我公司现正筹备CCAR-135运行合格审定工作,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CCAR-276)7、学校及经审定合格的其它部门《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8、机场《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CCAR-140)9、经济与市场管理《中国民用航空国内航线经营许可规定》(CCAR-289TR-R1)10、航空安全信息与事故调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 CCAR-396 )《民用航空器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调查规定》(CCAR-395-R1 )11、航空安全保卫《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规则》(CCAR-332)其他规章介绍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章制定程序规定》(CCAR-11LR-R2)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职能部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CCAR-12LR-R1)三、《中国民用航空监察员规定》(CCAR-18R2)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CCAR-12中有描述。

通用航空低空运营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通用航空低空运营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界定应当主要考虑大多数航路航线飞行的 最低巡航高度层。二是该法律中规定的 “空域管理” 适用范围有限, 各种类型的低 空飞行活动未纳入统一的空域管理体系进 行有效规范。
二、 通用航空低空运营法规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一) 法律 一是低空空域概念尚未明确, 依法明 确低空空域的概念和范围是对低空空域航 空活动施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尚未定义低空 空域的概念。 我们认为, 低空空域应当是 在军民航航路航线运输飞行高度之下, 可 用于通用航空飞空域是通用航空产业链可持续 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科学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低空空域资 源,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 国防建 设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通用航空低空运营 法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 : 一是低空 空域空中交通管理, 包括空域分类、 飞行 规则和管制规则;二是低空运营管理, 包 括低空空域用户航空运营人经营许可和非 经营登记管理、 运行合格审定、 适航管理、 从业人员资质、航空安全和安全保卫等; 三是低空服务保障管理, 包括通用航空机 场运行合格审定、 飞行服务站运行合格审 定等方面。
特别关注: 何时天空任鸟飞
文 / 李卫民(中国民航大学)
通用航空低空运营法规标准体系 建设研究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the law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system for low-altitude operation of general aviation
一、通用航空低空运营法规标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民用航空法规标准体系, 该体系对 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构建通用航空低空运营法规标准体系奠 定了基础。 现有通用航空法规标准体系主要由第 一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等 9部法律, 第二层面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决 定和命令等24部, 第三层面民航主管部门 发布的民航规章等80部、 相关部委发布的 规章等17部, 及第四层面规范性文件中咨 询通告 72 项、管理程序 45 项和标准 58项 等组成。 涉及低空空域空中交通管理方面, 第 一层面法律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 法》 , 第二层面行政法规是 《中华人民共和

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

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

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规范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保证飞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和系留气球活动,适用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矿业、建筑业的作业飞行和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遥感测绘、教育训练、文化体育、旅游观光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第四条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个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取得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资格,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五条飞行管制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对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实施管理,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相关飞行保障单位应当积极协调配合,做好有关服务保障工作,为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第二章飞行空域的划设与使用第六条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个人使用机场飞行空域、航路、航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飞行管制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七条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个人,根据飞行活动要求,需要划设临时飞行空域的,应当向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提出划设临时飞行空域的申请。

划设临时飞行空域的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临时飞行空域的水平范围、高度;(二)飞入和飞出临时飞行空域的方法;(三)使用临时飞行空域的时间;(四)飞行活动性质;(五)其他有关事项。

第八条划设临时飞行空域,按照下列规定的权限批准:(一)在机场区域内划设的,由负责该机场飞行管制的部门批准;(二)超出机场区域在飞行管制分区内划设的,由负责该分区飞行管制的部门批准;(三)超出飞行管制分区在飞行管制区内划设的,由负责该管制区飞行管制的部门批准;(四)在飞行管制区间划设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批准。

10 通用航空法律制度

10 通用航空法律制度

五、通用航空飞行保障的有关规定 六、升放和系留气球的规定 七、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法律责任
思考题
1、简述通用航空的含义及其地位。 、简述通用航空的含义及其地位。 2、通用航空从业的法定条件? 、通用航空从业的法定条件? 3、简述升放和系留气球的规定。 、简述升放和系留气球的规定。 4、简述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法律责任。 、简述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法律责任。
第十章 通用航空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通用航空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通用航空的含义及其地位 二、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概况 三、我国通用航空的法制建设
一、通用航空的含义及其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145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条规定: 条规定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 通用航空, 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 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 农业、林业、 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 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 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 学实验、教育训练、 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 动。”
四、通用航空飞行计划的申请
按照《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 按照《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 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 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个人实 施飞行前,应当向当地飞行管制部门 当地飞行管制部门提出 施飞行前,应当向当地飞行管制部门提出 飞行计划申请,按照批准权限, 飞行计划申请,按照批准权限,经批准后 方可实施。 方可实施。
一、通用航空从业的法定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145条规定: 条规定 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通用航空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通用航空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与所从事的通用航空活动相适应要求的民用航空器; 有与所从事的通用航空活动相适应要求的民用航空器; 有与所从事的通用航空活动相适应要求的民用航空器 (2)有必要的依法取得执照的航空人员符合保证飞行安全; 有必要的依法取得执照的航空人员符合保证飞行安全; 有必要的依法取得执照的航空人员符合保证飞行安全 (3)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 符合法律、 符合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 限于企业法人。 第 限于企业法人。”(第146条) 条 从管理角度划分, 从管理角度划分,通用航空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大类实行两 种不同的管理制度。 种不同的管理制度。 凡符合法定条件的,均可从事通用航空活动。 凡符合法定条件的,均可从事通用航空活动。但只有企业法 才能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 人,才能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 。

通用航空法规体系

通用航空法规体系

通用航空法规体系
为了监管通用航空活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通用航空法规体系。

这些法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通用航空的定义和范围:明确了什么属于通用航空,包括哪
些活动。

2. 飞行员资质和训练要求:规定了通用航空飞行员的资质和训
练要求,以确保安全。

3. 飞行员操作规范:规定了通用航空飞行员的操作规范,包括
飞行前准备、起飞和着陆、空中飞行等内容。

4. 机型适航和飞行器维护:规定了通用航空飞行器的适航要求
和维护标准,以确保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空中交通管制:规定了通用航空的空中交通管制规则和程序,以确保飞行安全。

6. 飞行计划和飞行记录:规定了通用航空飞行计划和记录的要求,以便监管和事故调查。

7. 民用航空局的监管职责:规定了各国民用航空局对通用航空
的监管职责和权力,以确保通用航空的安全和有序发展。

通用航空法规体系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通用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各国应加强协作和交流,不断完善通用航空法规体系,促进通用航空的健康、安全、有序发展。

- 1 -。

第4章 飞行有关法律法规

第4章 飞行有关法律法规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 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 体系框架。
《无人机围栏》和《无人机 云系统接口数据规范》:全 球最早出台此类行业标准的 国家。 (云世纪参与编制)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 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 稿)》:首次对违规飞行 采取具体惩处措施
思考题
1.简述民用航空法的定义? 2.简述民用航空法的特点? 3. 简述民用航空法的调整对象? 4.《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我国通航法规的现状? 6.什么隔离空域和非隔离空域? 7.什么是电子围栏? 8.什么是无人机云系统? 9.目前,我国与无人机有关的规定有哪些?
中国民用航空局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或者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 权限范围内联合制定的,以民航局令的形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
实施细则和具体管理文件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上述法律、法规,民航局 空管办、适航司、飞标司、运输司等部门,结合 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一些航空法律法规做了进 一步解释和补充,发布了一些法规性文件作为实 施细则,如管理程序、咨询通告、管理文件、管 理办法等。
我国的航空法规文件体系
《民用航空法》共十六章,包括民用航空器国籍、 权利、适航管理、航空人员、机场、空中航行、公共 航空运输企业、公共航空运输、通用航空等内容。
第四章 飞行有关法律法规 第二节 我国航空法规文件体系
航空法令性文件
1.适航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简称《适航条例》)于1987年5月4日由国务院颁布,目的在于保障民用航空安全, 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2.航班的飞行权利
非定期航班的飞行权利: 在符合公约的条件下可以不需要事先获得批准,有权飞入或飞经该国领土而不降停或作非营业性的降停,但该 国有权令其降落

民航法律法规体系简介

民航法律法规体系简介

民航法律法规体系简介作者:张露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由1部法律(《民用航空法》)、27部行政法规和行政法规性文件以及115部现行有效规章组成的多层次的民航法规体系框架。

第一层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发布.第二层次:行政法规国务院通过由总理以国务院令发布或授权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民用航空行政法规。

如:《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等。

第三层次:民航规章CCAR-China Civil Aviation Regulations 即中国民航规章的缩写,也是指中国民航规章体系.目前,中国民航管理的航空公司和其他航空企业全部按照CCAR 的要求来建立和健全各自的管理体系。

CCAR共有上百部,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各公司选用不同的内容进行规范和管理。

民航局局长以民航局令发布的各类民用航空规章。

如:CCAR121部、CCAR145部等现行规章及规章性文件分类目录1、行政规则《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职能部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CCAR—12LR-R1)《民用航空飞行标准委任代表和委任单位代表管理规定》 (CCAR—183)2、航空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R3)3、航空人员《民用航空器驾驶员、飞行教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1)《民用航空飞行签派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5)《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CCAR—67)《航空安全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9)4、空中交通管理《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 (CCAR—93TM-R3)5、一般运行规则《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我公司目前执行CCAR—91运行规范,属通用航空公司)《中国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Ⅱ类运行规定》(CCAR-91FS-II)《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规定》(CCAR—97FS)6、运行合格审定《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我公司现正筹备CCAR—135运行合格审定工作,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CCAR—276)7、学校及经审定合格的其它部门《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8、机场《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CCAR-140)9、经济与市场管理《中国民用航空国内航线经营许可规定》 (CCAR-289TR—R1)10、航空安全信息与事故调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 CCAR—396 )《民用航空器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调查规定》(CCAR—395-R1 )11、航空安全保卫《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规则》(CCAR-332)其他规章介绍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章制定程序规定》(CCAR-11LR-R2)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职能部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CCAR-12LR—R1)三、《中国民用航空监察员规定》(CCAR-18R2)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CCAR-12中有描述。

通航法规框架及说明

通航法规框架及说明
此外,涉及法律、行政法规的调整,统筹考虑研究。
—1—
通航法规框架
序号 CCAR 部号
规章名称
调整内容
调整 纳入 2019 年立法计 方式 划和规划情况
航空器
1
CCAR-21
民用航空产品和 件合格审定规定


增加个人自制航空器定义,在适航证类别中增加实验类适航 证,实验类适航证将主要针对个人自制航空器,允许不经设 计和生产审定,直接颁发单机适航批准。
修订
已列入 2019 年立法 计划
2
CCAR-43
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
在确保维修质量和运行安全的情况下,允许通航运行人有条 件地使用原制造厂家提供的维修服务。
修订
已通过修改决定方 式修订完成
航空人员
为促进私用和娱乐飞行的快速发展,对于运动驾驶员执照和
3
CCAR-61
民用航空器 格审定规则




私用驾驶员执照,允许非训练机构进行训练,取消运动驾驶 员执照和私用驾驶员执照训练机构审批的行政许可;在空中 游览和农林喷洒等飞行方面也放宽审定条件或者简化人员资
—2—
序号
8
9 称
视设备飞行校验管理 求。 规则
调整内容
调整 方式
CCAR-91
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
仅作为适用所有运行的一般通用规则,不再包含运行许可审 定要求。
修订
航空企业合格审定及运输
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 对于私用大型运行种类,除农林喷洒、直升机外挂、训练、
学校、航空人员及其他单位合格审定及运行
民用机 理规定






删除对通用机场的要求。

通用航空管理体制

通用航空管理体制

通用航空管理体制
通用航空管理体制是指对通用航空领域的管理机构、法规和政策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通用航空是指非商业民航运输领域的航空活动,包括私人飞行、商务航空、航空俱乐部、航空教育和飞行培训等。

通用航空管理体制的目标是确保通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通用航空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机构:通用航空管理体制通常由民航管理机构或航空管理局负责监管和管理。

这些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通用航空的法规和政策,颁发飞行许可证和执照,进行安全检查和监察等。

2. 法规和政策:通用航空的运营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包括航空法、飞行规则、航空器注册和运营规定等。

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修订需要考虑到通用航空的特点和需求,以确保安全和合规性。

3. 安全管理:通用航空管理体制需要建立和实施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和管理、事故调查和报告等。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通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4. 培训和认证:通用航空管理体制需要确保航空人员和航空器的培训和认证符合标准和要求。

航空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飞行培训和考
试,航空器需要通过适航和飞行检查来确保安全和适航性。

5. 监督和监察:通用航空管理体制需要进行定期的监督和监察,包括对航空人员、航空器和运营单位的检查和评估。

这些活动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保障通用航空的正常运营。

通过建立健全的通用航空管理体制,可以提高通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性和效率,促进通用航空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推进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的通知-民航发〔2019〕5号

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推进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的通知-民航发〔2019〕5号

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推进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的通知正文:----------------------------------------------------------------------------------------------------------------------------------------------------关于推进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的通知民航发〔2019〕5号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运输(通用)航空公司,各机场公司,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8号)精神,落实“分类管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要求,更好地鼓励和推动通航发展,积极支持社会资本投资通航产业,民航局研究制定了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路线图,形成了通航业务框架和通航法规框架(以下简称“两个框架”)。

“两个框架”是开展中国民航通航政策法规体系重构的总体性文件,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通用航空整体政策走向、立法思路和制度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现将“两个框架”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按照以下工作要求做好贯彻落实工作:一、按照“两个框架”要求,做好宣传学习工作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好对两个框架的学习工作,把握“两个框架”的核心内容。

各级民航行政管理机关要将“两个框架”纳入今年监察员培训课程范围,对两个框架的内容和落实要求进行培训。

此外还要通过集中培训、送课上门等方式积极面向辖区通航企业广泛开展“两个框架”的宣传工作。

二、按照“两个框架”要求,统一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梳理现有涉及通航的政策性文件和法规。

为确保通航政策统一性,形成政策合力,要对现有涉及通航的政策性文件进行梳理。

民航局机关各部门、民航局空管局、各地区管理局要对现行有效的涉及通航管理的政策性文件进行梳理,对于文件设定的通航政策与“两个框架”不一致的,明确调整内容和时间安排, 1月31日前将梳理情况和调整安排情况报政策法规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航空法规体系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通用航空市场准入、运行标准以及外商投资通用航空业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通用航空法规体系。

我国现行的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

国家法律
中国通用航空活动政策和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6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民航法》设定了通用航空的定义以及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条件,明确提出保障飞行安全,保护用户、地面第三人以及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通用航空管理的暂行规定》(国发〔1986〕2号)于1986年1月8日由国务院发布。

该规定首次将“专业航空”更名为“通用航空”,明确了通用航空行业管理机构、从事通用航空活动需履行的报批手续、从事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审批管理程序、要求等等。

在民航法出台之前,该规定为通用航空行业管理提供了法规依据。

到目前为止,该规定仍作为实施通用航空企业赴境外开展经营活动的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

《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国务院、中央军委第371号令),2003年1月10日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是是管理大陆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基本依据,规范了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向当地飞行管制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的程序、时限要求;明确了在大陆范围内进行的一些特殊飞行活动,所需履行的报批手续和文件要求;并对升放和系留气球做出了具体要求。

民航规章
目前涉及到通用航空的民航规章共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经济管理和安全运行管理的内容。

其中经济管理的规章包括:
《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76号)。

该规章规范了行业管理部门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行为,规定了设立通用航空企业的条件、经营项目、申报文件要求、审批程序、时限等。

该项行政许可由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实施。

《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登记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30号)。

该规定规范了行政管理部门对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的行政许可行为,规定了申请登记的条件、内容、文件要求、登记程序、时限等。

该项行政许可由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实施。

《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10号)以及《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的补充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39号)、《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的补充规定(二)》(民航总局令第174号)等民航规章,规定了境外资本投资民用航空包括通用航空的具体条件、要求及审批程序等。

安全运行规章的包括:
通用航空运行审定类:
《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91)
《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
上述规章对通用航空所涉及的一般运行、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行的合格审定标准进行了规范。

专业机构审定类:
《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审定规则》(CCAR-141)
《飞行训练中心合格审定规则》(CCAR-142)
《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CCAR-145)
上述规章明确了对飞行训练机构、飞行驾驶执照培训机构以及维修单位的审定标准。

专业人员执照、资质审定类:
《民用航空器驾驶员、飞行教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1-R1)
《民用航空器领航员、飞行机械员、飞行通信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3FS)
《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R1)
《民用航空飞行签派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5FS-R1)
《民用航空航行情报人员岗位培训管理规定》(CCAR-65TM-TV)
《民用航空航行情报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5TM-III-R2)。

上述规章明确了对申请专业人员执照、资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

通用航空作业标准
为保证通用航空作业质量,引导和规范通用航空企业开展作业项目,自1986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下列通用航空的标准:
标准包括: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15661-1995)、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GB(14648-1993)、航空摄影产品注记、包装规范GB/T (16176-1996)、通用航空机场设备设施GB/T (17836-1999)、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 (6962-1986)等。

民航行业标准包括:航空摄影技术术语MH/T (0009-1996)、彩红外航空摄影影像质量控制MH/T (1004-1996)、民用航空摄影测量用航空摄影仪的技术要求MH/T (1005-1996)、航空摄影仪的检测技术规范MH/T (1006-1996)、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MH/T (1010-2000)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