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家系选育的研究进展
我国淡水养殖鱼类遗传育种的现状和愿望
我国淡水养殖鱼类遗传育种的现状和愿望作者:明朴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6期明朴随着人类研究的逐步深入,淡水养殖的鱼苗供应紧张情况获得解决,还促进繁殖生理学的积极发展,为促使淡水养殖呈现崭新的发展生机。
国家需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淡水养殖鱼类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淡水养殖鱼类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促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养殖人获得更高的收入。
一、我国淡水养殖鱼类遗传育种的现状和成就1、杂交育种与发育遗传选种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现今人们的重视度较低,只有部分单位会进行育种的尝试,杂交育种应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课题,杂交过后,鱼类品种将会更加多元化,鲤鱼等都是杂交的品种。
较多的育种促使渔农的经济效益提高,遗传过程将会较为显著,淡水鱼类养殖的效益变得更加优良。
黄鲟鱼的地位十分显著,它们的生长速度较为迅速,性成熟的时间也较早,能够在淡水池塘中进行广泛的养殖,咸淡水、咸水环境中也能被养殖。
杂交育种与发育遗传需要一定的周期,人们应该科学的选择鱼种,分析每种鱼苗的特点,最终,育种效果才会优良,2、不同种、属和亚科之间的远缘杂交同属不同种间也可以进行杂交,当杂交变成鱼后,人们会进行后续的跟踪指导,跟踪人员对各种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会为人们提供众多的参考建议,民众依据众多的研究成果,将会促使研究过程变得更加合理。
3、远缘杂交的受精细胞学与胚胎发育不同的受精方式将会产生显著的差异,人们应该合理的选择各种鱼类,运用优良的受精细胞学知识,鲤鱼科在受精时,受精率会显著提高,受精过程不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是卵子、精液,此种现象应该获得人们的高度重视。
4、杂种鱼类生殖细胞的分化与发育在进行杂种时,需精确的选择鱼类,杂种效果才会优良,全育型不会受到性别等的影响,可以进行内品种间的杂交。
雄性不育型指雌性具备生育的能力,雄性不会产生生育的效果,鱼类繁殖的效果将被影响,繁殖的鱼类数目大幅度降低,在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出现灭亡的现象。
某种鱼类的遗传育种研究
某种鱼类的遗传育种研究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水生生物的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也逐渐崛起。
其中,鱼类养殖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而针对某种鱼类的遗传育种研究也吸引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
所谓遗传育种,就是通过对遗传性状的选择、交配和改良,以实现提高目标生物体性能的目的。
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需要繁殖出高性能的种猪或种鸡等优良种类,另一方面还需要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对这些种类进行优化改善。
同样地,针对某种鱼类的遗传育种研究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领域主要针对黑鱼、青鱼、草鱼等鱼类进行遗传育种研究。
其中,黑鱼的养殖业发展最为迅速。
因为黑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补虚壮阳、益气补血等功能,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针对黑鱼的遗传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性繁殖,即选取与种群基因中性状有关的最佳个体作为后代的父母,经过多次交配和选择,使后代的性状得到优化和改良。
二是基因改良,即对种群某些基因进行人工干预。
这种方式虽然操作上较为困难,但有一些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实现目标。
在选择性繁殖方面,主要针对黑鱼的生长速度、体重、存活率、肉质等性状进行研究。
社会化饵料和鱼药对黑鱼生长的影响也得到了深入的探究。
不仅如此,有研究人员还利用微生物群落的分析方法,寻找与黑鱼生长性状相关的肠道微生物,以期实现优良性状的快速筛选和选育。
在基因改良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是基因敲除、基因编辑、转基因等。
其中,基因敲除是指通过干扰一些基因对生物体进行人为“调整”的一种方式;基因编辑则是直接对某个基因进行修饰,以实现精准改良。
至于转基因技术,则是通过暴露种群于外部DNA,从而实现功能基因的引入。
不过,在进行遗传育种研究时,还需要注意许多问题。
比如,将外来物种引入到养殖环境中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基因污染等诸多问题;同时,基因改良技术的应用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安全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总之,鱼类的遗传育种研究虽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所涉及的技术和操作也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现代生物技术在鲑鳟鱼类品种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在鲑鳟鱼类品种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第20卷第2期2007年11月水产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FISHERIESV o1.20,No.2NOV.2007文章编号:1005—3832(2007)02—0085—06现代生物技术在鲑鳟鱼类品种改良中的研究进展虫.士'I贾智英'孙效文(1.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0:2.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0)关键词:鲑鳟鱼;遗传标记;数量性状定位;分子辅助育种中图分类号:Q953文献标识码:A自从1970以来,渔业作为提供动物性食品增长最快速的行业,平均每年增长8.9%.自1950年到1990年间渔业捕捞量增加了5倍,但在最近l5年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停滞;,而世界水产品消费则从1961午的280万吨增长到2OO1年的963万吨,增长了3倍之多…,预计到2015年全球渔业产品的需求量将达到18300万吨.考虑到捕捞产量已经接近其生产潜力的上限,所以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养殖产量将占到总水产需求量的4l%(1970年占3.9%,2002年占29.9%).同时由于捕捞量的停滞不前和人151的增加,未来几年水产品价格不可避免的要上涨,根据预测2015年鱼类价格将提高3.2%….需求量的增加与价格的上涨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也为生物技术在水产经济鱼类中,尤其是在养殖鱼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包括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各种遗传标记的开发,遗传图谱的建立,数量性状定位(QTL)技术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MAS)的日益成熟.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扩大育种目标的范围,增加选择的精度,提高育种的效率,并且还可以使育种对象以常规育种方法所不能进行的方式得到改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水产动物育种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前景.鲑鳟鱼类作为世界性的养殖种类,不仅其常规育种技术十分成熟,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本文将主要结合鲑鳟鱼类,系统阐述现代生物技术在其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同时对现代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1现代生物技术在鲑鳟鱼类品种遗传改良中的应用1.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人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转基因方法一般包括精子载体法,反转录病毒感染法,显微注射法,体细胞核移植收稿日期:2007—05—06作者简介:贾智英(1976一),女,山东蓬莱人,博士,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遗传育种.E —mail:********************'l通讯作者:孙效文(1955一),男,吉林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及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86?水产学杂志第20卷法,Es细胞介导法,脂质体转染法,电脉冲介导法和基因枪法等.转基因技术主要进行了快速生长转基因鱼,抗寒(耐寒)转基因鱼,抗病转基因鱼和其他抗性转基因鱼的研究.转生长基因鱼的促生长效应明显,并且具有少食快长,适应性强等特点;转抗冻基因鱼可以提高鱼体的抗冻能力并促进鱼体生长;转溶解酵素基因则可以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大量研究表明,转基因技术在鲑鳟鱼类品种改良中具有巨大潜力.转基因技术有望为鲑鳟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选择表达良好,遗传稳定的亲鱼,有望成为新的优良养殖品种.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转基因技术先后在虹鳟和大西洋鲑的应用中取得成功'.鲑鳟鱼中最初应用转基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长速度,如,Du等将大磷大马哈生长激素cDNA构建的重组体导人大西洋鲑鱼,成功地获得比对照组大4~6倍的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Hew等所获得的转基因大马哈鱼的生长速度是普通大马哈鱼的10—30佶.研究还表明转生长基因的早期表达就能使转基因银大麻哈鱼开食前的生长快于非转基因鱼.目前在鲑鳟鱼方面除了已经成功转入的外源基因主要包括促生长基因(GH)之外,抗冻蛋白基因(AFP)和虹鳟鱼溶解酵素基因等多种外源基因均已成功转入(表4).表l鲑鳟鱼类中转基因技术的采用TablelTransgenicfishinSalmondea1.2遗传标记技术分子遗传标记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区分不同的个体或群体能够稳定遗传的物质或性状,是生物个体或群体间遗传差异的客观表征.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鱼类遗传研究中被用来分析鱼类物种遗传多样性,群体的遗传结构及种群的亲缘关系,遗传图谱的建立和基因定位及种质资源的保护等.目前在水产动物遗传研究中有数十种分子遗传标记得到应用,当前应用较多的是微卫星和AFLP标记.微卫星(Microsatellite),又称短串联重复(STRs),简单序列重复(SSRs),由2—6个碱基的核心序列串联重复而成,与其他常用的分子遗传标记(例如同工酶,RFLP,RAPD)相比,微卫星标记具有座位数目巨大并随机分布于基因组中(内含子,外显子,基因间序列),多态性丰富,共显性遗传方式,分析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和近缘种中引物通用性高等优点.AFLP标记,又称为选择性限制片段多态性(SRFA)技术,实际是RFLP和PCR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它既克服了RFLP技术复杂,多态性低和RAPD技术稳定性差,标记呈现隐性遗传的缺点,同时又兼有两者之长:即实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每个AFLP反应可以检测的位点数多达50—100个,多态性很强,所需的DNA 模板量少.鲑鳟鱼类方面分子标记技术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在群体鉴定方面,这种遗传识别技术也被称为DNA2期贾智英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鲑鳟鱼类品种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87?指纹鉴定.DNA指纹鉴定已经在大西洋鲑欧洲群体和美洲群体区分,养殖大西洋鲑与野生大西洋鲑的区分方面取得成功.McGinnity等还将该技术应用到养殖鲑鱼对自然群体影响的研究中.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在鲑鳟育种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该技术的成熟可以使育种所建立家系同池饲育而不发生混淆,而一般家系选育工作中为了避免家系间发生混淆通常要分池饲育,但这不但要求有更多的培育设施,而且分池饲育本身并不能保证100%的环境因素的一致性,从而降低选育效果的准确性;此外现在国内外正在应用的电子标记技术虽然可以使多个家系同池饲育,但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只能标记5~10g以上的鱼苗,而且价格较昂贵(平均一个标记子弹需要20元人民币以上)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应用.而分子标记技术在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环境条件的一致性,提高选择的准确性.1.3水产动物遗传图谱技术遗传标记一旦被开发出来,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来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图谱的建立为基因定位,特别是一些重要经济性状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并为最终克隆这些基因提供了基础,同时还可以推动生物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MAS)和遗传改良.构建遗传连锁图谱一般要经过创建作图群体,筛选分离标记和遗传标记连锁分析三个步骤.自从美国农业部1997年确定了包括鲶鱼,鳟鱼,罗非鱼,对虾和牡蛎5种水产动物的基因组计划(其目标主要是:(1)发展和建立重要水产动物的中密度遗传连锁图谱;(2)定位重要的经济性状基因;(3)比较基因组作图)以来,遗传图谱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鲑鳟方面,虽然其遗传图谱的构建比不上模式生物斑马鱼所取得的成就,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成绩.由欧盟资助项目"鲑鳟鱼类DNA标记和遗传标记作图的开发"在1997~1999年得到执行,该计划目的是构建低分辨率的大西洋鲑,虹鳟和褐鳟的遗传图谱,并成功获得一个由20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所构建的虹鳟图谱.随后,NicolsetalIJ91通过增加AFIJP和微卫星分子标记,将已公布的虹鳟的3个图谱整合成一张标记数为1359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到2004年大西洋鲑图谱上的标记数是527个,其中54个微卫星标记和473个AFIJP标记_20],北极红点鲑的图谱标记数达到了327个.1.4数量性状定位(QTL)技术QTL定位是以具有一定饱和度的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通过连锁分析,确定一些与经济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即QTL在图谱上的位置与特定标记之间的遗传距离口.目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建立,整个基因组上定位QTL已经成为可能.在鲑鳟鱼中最早有关数量遗传定位的是Ozakietal等人所进行的虹鳟鱼抗病性状(抗IPN)的研究,通过研究一个回交家系抗病表型变异,发现两个数量性状位点与虹鳟抗IPN病毒的能力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变异中的27—34%与这两个位点相关口.还有一些关于虹鳟和大西洋鲑抗病性状数量遗传定位的研究.除了抗病性状,针对虹鳟其他一些性状也开展了数量性状的定位研究,例如,生长率[283.,对温度的耐受力],耐温上限..以及产卵时间F31;等等.1.5分子辅助育种技术(MAS)分子辅助育种已成为有效的育种工具,他是根据与某一性状或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的出现来推断该基因或性状从而进行选育的方法,可以增加选择的准确性,从而大大缩短育种的周期.在鲑鳟鱼类育种工作中,由于起步较晚,但随着与经济性状相关联的,可以用于选择的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及遗传图谱与目标基因紧密相连的经济有效的分子标记的建立,MAS定会在鲑鳟鱼类育种中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易进行直接测量的性状,如抗病性状,该技术就更有自身优势和价值.2现代生物技术在鲑鳟鱼类品种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转基因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在通过该种技术获得转基因鱼大规模批量生产之前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孙效文等报道了以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作为食物,用猫做实验动物的试88?水产学杂志第20卷验.结果表明,用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作为食物,食用它的动物的生理学和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动物没有显着差别,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说明食用转生长激素基因鱼基本是安全的.然而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鱼与普通鱼的基因组存在差异,这也就不能消除人们对转基因产品存有各种各样的怀疑和争论.此外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也需要认真研究,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只有加强安全性评估,关注转基因鱼类产品是否对人体,动物和环境有不利影响,从实验室研究开始到商品化生产前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实行安全管理措施,高度重视其安全性评价与管理,才能使转基因鱼步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道路.当然在转基因鱼走向商品化生产之前还要研究其遗传稳定性的问题.QTL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拥有一个覆盖整个基因组的连锁图谱.因此,要进一步开发和建立遗传图谱将推进QTL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功能基因的鉴定与克隆.未来几年或几十年除了几种模式鱼类之外,其他重要养殖经济鱼类的遗传图谱将得到建立,并且这些图谱将用来进行QTL定位,进而针对养殖鱼类的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育种实践将成为现实.目前有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种植业和畜禽业中已有不少应用成功的例子.而在鱼类方面,目前虽然进行着许多有关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遗传图谱构建以及数量性状位点搜寻之类的工作,但还没有大规模育种实践中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成功的先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既可能是育种者所关心的某一经济性状极可能是由多个基因位点来控制,而大多数位点对这一性状的影响较小,而有些位点则表现出较大的影响.对于具有较小影响的位点来说很难进行图谱标记,这时的分子技术就不能替代常规育种技术.所以将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大大提高育种规划的效率.Gomez—Raya等认为在进行的选择育种工作中如果采用了分子辅助育种技术,那么育种速度将提高大约11%.此外,正如前文所提到的DNA指纹技术在育种工作中对于家系之间的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技术是否被采用,关键还取决于这种标记技术是否成本低廉,是否操作简单易行.因此,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易行的新的标记技术,将得到广泛重视和发展.这也必将使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提高育种效率.[2]参考文献FAO.2004.Thestateoftheworldfisheriesandaquaculture(SOFIA)http://www:fao.ore=/sof/sofia/indexen.htm.FAO.2000.Thestateoftheworldfisheriesandaquaculture(SOFIA)/sof/sofia/indexen.htm.FAO,Rome.AvailablefromFAO,Rome.AvailablefromFAO.2006.Y earbooksoffisherystatistics:summarytables.Availablefrom:http://www.fao. org/~statist/statist.asp.ChourroutD..GuyomardR.&HoudebineL.一M.Highefficiencygenetransferinrainbowtrout(Sal?nogairdneri)bymicroinjectionintoeggcytoplasm[J].Aquaculture,1986,51:143~150. FletcherG.L.,ShearsM.A.,KingM.J.,DaviesP.L.&HewC.L.Evidenceforantifreezep roteingenetransferinAtlanticsalmon[J].CanadianJournalofFisheriesandAquaticScience,1988, 45:352—357.DuS.J.,GongZ.,FletcherG.L.,eta1.GrowthenhancementinransgenicAtlanticsalmonbyth euseofan'allfish'chimericgrowthhormonegenecontruct[J].Bio/Technology,1992,10:176~181.HewC.L,FletcherG.L,DaviesP.L.Transgenicsalmon:tailoringthegenomeforfoodproduct ion[J].JFishBiol,1995,47:1—19.DevlinR.H,Y esakiT.Y,DonaldsonE.M,eta1.Productionofgermlinetransgenicpacificsal monids,j]j刀引『r;2期贾智英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鲑鳟鱼类品种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89? withdramaticallyincreasedgrowthperformance[J].CanJFishAquatSci.,1995,52:1376—1384.[9]KrasnovA.,AgrenJ.J.,PitkanenT.I.,eta1.Transferofgrowthhormone(GH)transgenesin toArcticcharr(SalvelinusalpinusL.)II.Nutrientpartitioninginrapidlygrowingfish[J].GenetAnal,1 999.15:99~105.[10]PitkanenT.I.,KrasnovA.,TeerijokiH.,eta1.Transferofgrowthhormone(GH)transgen esintoArcticcharr(SalvelinusalpinusL.)I.GrowthresponsetovariousGHconstructs[J].GenetAn al,1999.15:91—8.[11]FletcherG.L.,ShearsM.A.,KingM.J.,eta1.Biotechnologyforaquaculture:transgenics almonwithenhancedgrowthand~eeze—resistance[J].BullAquacuhAssocCan,1992,92:31~3..[12]KapuscinskiAR.Currentscientificunderstandingoftheenvironmentalbiosafetyoftran sgenicfishandshellfish[J].RevSciTech,2005.24(1):309~22.[13]PitkanenT.I.,KrasnovA.,ReinisaloM.,eta1.Transferandexpressionofglucosetranspo rterandhexokinasegenesinsalmonidfish[J].Aquaculture,1999,173(1):319~32.[14]TaggartJ.B.,V erspoorE.,GalvinP.T.,eta1.AminisatelliteDNAmarkerfordiscriminatitweenEuropeanandNorthAmericanAtlanticsalmon(Salmosalar)[J].CanadianJournalofF isheriesandAquaticScience,1995,52:2305~2311.[15]MjolnerodI.B.,RefsethU.H.,KarlsenE.,eta1.&HindarK.Geneticdifferencesbet weentwowildandonefarmedpopulationofAtlanticsalmon(Salmosalar)revealedbythreeclassesofgeneti cmark—ers[J].Hereditas1997,127:239~248.[16]McGinnityP.,StoneC.,TaggartJ.B.,eta1.GeneticimpactofescapedfarmedAtlanticsal mon(Sal—nlosalarL.)onnativepopulations:useofDNAprofilingtoassessfreshwaterperformanceof wild.farmed,andhybridprogenyinanaturalriverenvironment[J].IcesJournalofMarineScience, 1997,54:998~1008.[17]FjalestadK.T..,MoenT.Gomez—RayaL.Prospectsforgenetictechnologyinsalmonbreedingpro—grammes[J].AqucuhureResearch,2003,34:397—406.[18]SakamotoT.,DanzmannR.G.,GharbiK.,HowardP.,eta1.Amicrosatellitelinkagemapo fRain.bowtrout(Oncorhynchusmykiss)characterizedbylargesex—specificdifferencesinrecombinationrates[J].Genetics2000,155:1331~1345.[19]NicholsK.M.,BartholomewJ.,ThorgaardG.H.Mappingmuhiplgeneticlociassociated withCerato—myxaShastaresistanceinOncorhynchusmykiss[J].DisAquatOrg,2003,56:145~154. [20]MoenT.,HoyheimB.,MunckH.AlinkagemapofAtlanticsalmon(Salmosalar)revealsa nuncom monlylargedifferenceinrecombinationratebetweenthesexes[J].AnimalGenetics,.2004,389.[21]WoramR.A.,McGowanC.,StoutJ.A...AgeneticlinkagemapforArcticchar(Salvelinus alpi—n):Evidenceforhigherrecombinationratesandsegregationdistortioninhybridversuspurest rainmappingparents[J].Genome,2004,47:304~315.[22]阮成江,何祯祥,钦佩.我国农作物QTL定位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植物学通报,2003,20(1):10~22[23]OzakiA.,SakamotoT.,KhooS.,eta1.Quantitativetraitloci(QTLs)associatedwithresist ance/sus.ceptibilitytoinfectiouspancreaticnecrosisvirus(IPNV)inrainbowtrout(Oncorhynchusmy kiss)[J].MolGenGenom,2001,265:23~31.[24]PahiY.,ParsonsJ.E.&ThorgaardG.H.IdentificationofcandidateDNAmarkersass ociatedwith90?水产学杂志第20卷IHNvirusresistanceinbackcrossofrainbow(Oncorhynchusmyk~s)andcutthroat(0.clarki) [J].Aquaculture.1999.173:81~94.[25]RodriguezF.,LaPatraS.,WilliamsS.,eta1.IdentificationofDNAmarkersassociatedwit hinfectioushematopoieticnecrosisresistanceinrainbowtrout(abstract)[J].PlantandAnimalCenome,2 001,9:214.[26]GrimhohU.,StetR.J.M.,StorsetA.,eta1.EvaluationofMHCgenesasquantitativetraitlo cifordiseaseresistanceinfish.[R].EuropeanMarineScienceandTechnoiogyConference,Lisbon Portu?gal,23~27May1998.[27]MoenT.,FjalestadK.T.,MunckI.I.,eta1.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toidentifyAF LPslinkedtoQTLfordiseaseresistanceinAtlanticsalmon(abstract)[J].PlantandAnimalGeno me,2001,9:217.[28]NicholsK.M.,RobisonB.D.,WheelerP.A.,eta1.Quantitativetraitloci(QTL)associated withdevelopmentrateinclonalOncorhynchusmykissstrains(abstract)[J].Aquaculture,2000,2 09:233.[29]PerryG.M.L.,DanzmanR.G.,FergusonM.M.eta1.ThermaltoleranceOTLinoutbredrai nbowtrout(Oncorhynchusmykiss)(abstract)[J].Aquaculture,2000,204:238.[30]JacksonT.R.,FergusonM.M.,DanzmannR.G.,eta1.IdentificationoftwoOTL—influencinguppertemperaturetoleranceinthreerainbowtrout(Oncorhynchusmykiss)haft—sibfamilies.Heredity,1998,80:143~151.[31]SakamotoT.,DanzmannR.G.,GharbiK.,eta1.AmicrosatellitelinkagemapofRainbowt rout(Dn'corhynchusmykiss)characterizedbylargesex—specificdifferencesinrecombinationrates[J].Genet—ics,2000,155:1331~1345.[32]孙效文,梁利群,闫学春,等.转基因鲤鱼作为食物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1998,(3):50~55.[33]DevlinR.H.Transgenicsalmonids.In:TransgenicAnimals:GenerationandUse[M].HarwoodAca—demicPublishers,Amsterdam,1997:105~115.[34]FalconerD.S.,MackayT.IntroductiontoOuantitativeGenetics[M].4thedn.Longman, London.1996.[35]Gomez—RayaL.,KlemetsdalG.Two—stageselectionstrategiesutilisingmarker—quantitativetraitlocusinformationandindividualperformance[J].JournalofAnimalScience,1999,77:2008~2018.。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22个道氏虹鳟选育家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22个道氏虹鳟选育家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杨濯羽;张艳萍;娄忠玉;焦文龙;王太【摘要】采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道氏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22个选育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结果显示:22个道氏虹鳟家系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9个微卫星位点共获得71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8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4;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80和0.771。
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发现22个群体在不同位点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偏离。
计算遗传距离,发现部分家系之间遗传距离较大。
综合分析,得出22个道氏虹鳟家系中家系8、家系11、家系12、家系21、家系28、家系29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具有较大的遗传潜力,可作为下一代繁育亲本。
研究结果对22个道氏虹鳟家系的人工选育及其合理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Ten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ion of 22 Oncorhynchus mykiss famil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2 Oncorhynchus mykiss families had high diversity. There were totally 71 alleles at 9 mi-crosatellite loci, with an average 7. 89 per locus. Average PIC was 0. 74. Average Ho and He were 0. 780 and 0. 771. We found that 22 Oncorhynchus mykiss families had different degrees for deviation in different loci by Hardy-Weinberg test. Genetic distance showed several families had large distance. Furthermore, family8, family11, family12, family28 and family 29 had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potencial. They could be used as parent grouper. The result provided guidance for 22 Oncorhynchus mykiss families breeding and utilization.【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6(046)003【总页数】7页(P3-9)【关键词】道氏虹鳟( Oncorhynchus mykiss);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家系选育【作者】杨濯羽;张艳萍;娄忠玉;焦文龙;王太【作者单位】甘肃省水产研究所,甘肃省冷水性鱼类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甘肃省水产研究所,甘肃省冷水性鱼类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甘肃省水产研究所,甘肃省冷水性鱼类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甘肃省水产研究所,甘肃省冷水性鱼类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甘肃省水产研究所,甘肃省冷水性鱼类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隶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大马哈鱼属(Oncorhynchs),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冷水性经济鱼类。
生物技术在水产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在水产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摘要:本文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水产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研究,包括人工雌核生殖和雄核生殖, 多倍体诱导, 细胞核移植, 细胞和组织培养, 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等。
关键词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水产动物;应用1 引言生物技术是指人们运用现代生物学、工程学和其它基础学科的知识, 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 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兴技术领域。
近十几年来, 生物技术迅猛发展, 方兴未艾。
本文就人工雌核生殖和雄核生殖、多倍体育种、细胞核移植、细胞和组织培养、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在水产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 人工雌核生殖和雄核生殖2.1 雌核生殖雌核生殖是指卵子依靠自己的细胞核发育成个体的生殖行为。
自然界存在这种单性生殖的水生动物, 人工诱发手段也可使未受精卵进行雌核生殖, 但产生的个体绝大多数是单倍体, 难以存活, 需紧接着二倍化的特殊处理。
诱发雌核发育除了可以加快建立选育系和控制性别外, 还可以使一些稀有的隐性等位基因显现而产生新的优良胜状, 使具有重要经济性状的显性基因转为纯合状态, 雌核发育后代还可用来鉴定鱼类的近交衰退现象等。
常用诱发雌核生殖的方法有射线照射、化学药品处理、带血玻璃针激活以及杂交(异质精子穿入卵但精核不参于发育)等。
二倍化的方法通常使用温差(冷或热休克) 、水静压、药品(如秋水仙素和细胞松驰素B (简称C S) )处理等。
我国蒋一硅等[1]和吴清江等[2]曾分别成功地应用了y射线辐射鱼类精液后诱导红螂鱼卵和鲤鱼卵的雌核生殖。
在对虾方面的研究, 蔡难儿[3]首先报道了采用与研究鱼类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相类似的四步诱导法对中国对虾进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 育出三批雌核发育的个体但要大规模生产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2.2 雄核生殖雄核生殖是指卵子只依靠雄性原核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人工雄核生殖同人工雌核生殖一样, 也要经过诱发雄核生殖并使之二倍化的两个步骤。
主要养殖鲑科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鲑 属鱼类等 。 文主要介绍 以上几 种鱼类遗传 育种 的 本
相关研究 。
鱼 的主要养 殖鱼类l 鲑科鱼类 属典 型的冷 水 l ” 。 生鱼类 ,
性腺 发育与光周期 变化关系密切 , 繁殖期多在一 年 中 日照最短 的季节 I 2 l 。鲑科鱼 类约有 3 种 , 属鲑亚科 6 分 (am na ) 白鲑亚 科 ( oeoia ) S l o ie和 C rgnn e , 亚科 5属 前个
布着 一个 土著种红点鲑 属鱼类一 花羔红 点鲑 ( m l a— m ) 肉质细嫩鲜 美, a, 营养 极为丰 富, 市场 价格较 高1] 2 3 。 目前 国内水 产品市场对 红点鲑属 的鱼类 需求旺盛 , 苗
遗传选 育研究 开展 的较早 , 多数生长 和屠体性状 都有 较为准 确 的遗传 参数估 。大西洋鲑 成熟年 龄的遗 传力约 为 01~.8 , . 0 E 早熟性 状的遗传力 为 031, 6 4 . 正 4 常 成 熟 的遗 传 力 为 02 1 性 腺 指 数 遗 传 力 约 为 . , 4
鲑科 鱼类具有 肉质鲜美 、 高蛋 白、 不饱 和脂肪 高
酸、 营养丰 富 、 无肌 间刺 、 易加 工等 优点 , 在世 界范 围 内受 到消费者 的普 遍欢迎 , 是仅次 于鲤 科鱼类和 罗非
c ry c u OO ) 陆 封 型 大 西 洋 鲑 (am aa ) oh n h s m N U 、 S l oslr 等 l。人 工选育 的种类 主要 有大西洋 鲑 、 3 1 虹鳟和 红点
主 要养殖鲑 科 鱼类遗传 育种 的研 究进展
户国, 谷伟 , 白庆利 , 王炳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0 7 ) 50 0
水产遗传育种现状与展望
水产遗传育种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过去的几十年,水产养殖日益成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水产养殖是渔业的重要组成。
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14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比上年增长4.5%。
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762万吨,增长4.9%,捕捞水产品产量1688万吨,增长3.5%。
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4:26。
可以预见,随着水产业的发展,水产养殖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会更高。
水产生物的遗传育种研究一直是水产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水产遗传育种研究的范围和采用的技术手段不断扩展和提高。
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现代生物学技术已使人们可以从更宽、更广的角度来解析和认识水产生物的遗传特征,进而使从宏观到微观的遗传调控成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围绕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经济水生生物优良品种这一核心目标,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因素:1、缺乏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遗传改良新品种(品系)2、病害问题3、生态环境问题4、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二、水产养殖生物遗传改良的进展和成就水产养殖生物遗传改良现状:据挪威著名的遗传学家Dr. Gjedrem Trygve 研究,世界水产养殖产品只有1-2%来自遗传改良的养殖品种。
在挪威,超过90%的养殖鱼类是遗传改良品种,生产的鲑鱼和虹鳟在国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
世界上遗传改良的水产养殖新品种主要有:鲤鱼: 20多种,鲑鳟鱼:10多种,鲟鱼: 1种,罗非鱼: 3~4种。
现在中国水产养殖品种达到150余种,包括鱼、虾、贝、藻和其它生物。
然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系统的遗传改良,据李思发等研究,就水产养殖品种而言,我国大约只有10%的养殖品种是经过遗传改良的。
我国只有16.5%的水产养殖产量是从养殖改良的新品种获得的。
我国鲫鱼研究进展
我国鲫鱼研究进展鲫鱼在分类上属鲤科,鲤亚科,鲫属。
在亚欧大陆上有两个种,分别为黑鲫种和鲫种。
黑鲫主要分布在中欧、东欧,部分分布在亚洲西伯利亚的勒那河,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
鲫种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日本、朝鲜半岛,后移植引种驯化于印度、北美和世界各地,繁殖能力适应能力极强。
在我国,除西部高原以外,鲫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鲫种有两个亚种及多个变种:鲫和银鲫亚种,以及红鲫、白鲫、金鱼等多个变种。
鲫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鲫鱼,又叫喜头鱼、鲫瓜子、鲋鱼、鲫拐子、朝鱼、刀子鱼、鲫壳子等。
由于鲫鱼食性杂,适应能力、繁殖能力、抗逆性和抗病能力极强等,几乎遍布于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库和沼泽河沟等大小水体中。
鲫鱼肉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自古就是中国传统的淡水经济鱼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吕氏春秋》上就有记载“鱼之美者,洞庭之鲋”。
在我国,鲫鱼具有悠久的养殖和生长历史以及极为丰富的资源。
近十多年来,我国鲫鱼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潜力越来越大,其年总产量现已超过 200万吨,是产量稳步持续增长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淡水养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鲫鱼不但是我国淡水养殖食用鱼的主要品种之一,而且鲫鱼的几个变种,如红鲫、金鱼也是我国观赏鱼养殖的主要品种,在我国观赏鱼养殖中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中,金鱼是我国特有的观赏鱼品种,是经过我国人民长期的人工选育,从野生鲫鱼群体中选育出来的观赏品种。
同时,鲫鱼具有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多样性高、基因组加倍和生殖方式多样(可进行雌核发育生殖和正常的两性生殖)等特点,而逐渐成为研究进化遗传学和发育遗传学的独特研究对象受到研究人员日益重视。
1.我国天然多倍体鲫鱼生物学特征研究进展鲫鱼中存在多倍体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和日本的鲫鱼亚种——银鲫,很早就有报道在其群体中存在有染色体为150±和200±的多倍体个体。
但是长期以来,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野生鲫鱼一直被认为是二倍体群体(2n=100)。
鱼类养殖中的品种选育技术
鱼类养殖中的品种选育技术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业,随着人们对鱼类需求的增加,对品种的选育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中的品种选育技术,包括选种、亲本筛选、人工授精和后代选择等几个方面。
一、选种技术选种是鱼类养殖中最基本的品种选育技术之一,通过选择具有高产、抗病、耐寒等优良性状的优良种鱼进行繁殖,提高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
选种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选种目标:根据养殖的具体需求,确定选种目标,例如提高产量、改善肉质、增强抗病能力等。
2.优良种鱼筛选:通过观察和测量,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种鱼,如体型匀称、生长快、体色艳丽等。
3.家系选择:根据配种的基因背景,选择适合的种鱼进行家系选择,以保持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
二、亲本筛选技术亲本筛选是鱼类养殖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亲本进行筛选,可以获得更好的后代品质。
亲本筛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鱼体形态测量:测量亲本的体长、体重、体高等形态指标,筛选出具有良好形态的亲本。
2.繁殖行为观察:观察亲本的繁殖行为,包括甩尾、抱卵等,选择具备良好繁殖行为的亲本。
3.遗传标记技术:利用遗传标记技术,分析亲本的遗传背景,筛选出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优良亲本。
三、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是鱼类养殖中常用的繁殖技术之一,利用人工的方式将雄鱼的精子注入雌鱼体内,实现人工受精。
人工授精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鱼类性腺的准备:雄鱼和雌鱼进行性腺切除,准备好性腺组织。
2.精子提取:将雄鱼的性腺组织切割成碎片或悬液,提取出精子。
3.精子保存:将提取出的精子保存在合适的液体中,保证精子的质量和活力。
4.人工授精:将保存好的精子注入雌鱼的卵巢中,实现人工受精。
四、后代选择技术后代选择是鱼类养殖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后代进行筛选和选择,选育出具有良好性状的品种。
后代选择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长性状测定:测量后代的生长速度、体重等性状指标,筛选出生长快、体重高的个体。
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选肓通过验收
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选肓 逦过验收
9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院长江 水产研究所主持承担 月1 日, 该项 目根据雌核 发育原理 , 采用染色体操作技术 , 国 的 “ 在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 目农林动植物育种工 内首次应用静水压方 法诱导牙鲆 有丝分裂雌核 发育 获得 成 程 “ 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选育 ” 课题在北京通过了
《 中国水产》2 1年第 1期 Oo o
阈值设定和图表分析等功能。 析, 为东 方纯 种间杂交育 种提供科学依据 。 成果总体达到国 数据查询 、 该4 款设备的研制成功 , 标志着我 国深水 网箱养 殖设 施 内领 先 水平。 与装备技术研发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 展。
8 4 农业部科教 司组织有关专家, 月2 日, 对中国水产科学 研究院资源与环 境研究 中 刘 海金研 究员主持完成 的 “ 鲆 I 牙 双单倍体及其克隆的制备” 成果进 行了鉴定 。
0 m范 围内通过手持遥控器 随时切换 , 控制4 个不 同方位布 催产技术 ; 摸索 出受精卵最佳孵化方法 ; 确定了胚胎及仔稚 3 0 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 网箱内的鱼类活动和 幼鱼发育的适宜温度、 盐度范 围; 首次 观察和描述了黄鳍东 设 的水下探头 ,
研制的 “ 深水 网箱养殖环境 方鲍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特征 ; 总结出一套黄鳍东方纯全人 网衣状态等深水 网箱水下工况; 自动监测系统” 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完成对网箱养殖 区的 工育苗技术工艺, 三年 共 培 育 出30 m以上 幼 鱼 5 . 尾 , .c 36 万 平
效率l t ~2 U ( O/ h 0 h依据 不同聚鱼密度 ,即鱼水 比例而变) ,
需辅助光源 ,就可清 晰地观察 到网箱 内的鱼类活动和 网衣 略趋 势, 已在 对虾养殖 生产中得 到广泛应 用, 产生 良好 的经 状 态 ;研制的 “ 遥控式多视角 深水网箱水下监视器”可在 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 推动了对虾养殖 的可持 续健康发展。
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驯养研究取得新进展
为24.4cm,牙鲆对照组的养殖成活率为49%㊂由此可见, 鲆优2号 牙鲆平均体质量比对照组牙鲆大21.8%,养殖成活率比对照组高19%㊂此外,5月23日,东港市景仕水产有限公司从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有限公司引进 鲆优2号 鱼苗30万尾,放入海水池塘进行养殖,其生长和养殖成活率优势同样明显㊂ 鲆优2号 牙鲆新品种是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历经10余年培育出的抗病高产新品种,也是我国采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结合家系选育技术培育出的鱼类高产抗病新品种㊂该新品种具有生长快㊁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㊂此次验收结果表明, 鲆优2号 牙鲆新品种在辽宁省丹东东港进行池塘养殖,其生长和养殖成活率优势明显,非常适合在丹东市进行大规模推广养殖,具有很大的养殖潜力和广阔的推广前景㊂(来源:黄海水产研究所)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驯养研究取得新进展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远海养殖技术与品种开发创新团队在陵水试验基地开展的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采捕㊁运输㊁室内循环水驯化养殖试验研究取得新进展,初步构建了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外海采捕㊁海上运输㊁海-陆转运和室内循环水驯化养殖技术体系及配套工艺,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件㊁实用新型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2件㊂南海所创新研究团队在室内驯养过程中开展了黄鳍金枪鱼幼鱼养殖生物学研究,研究内容涵盖生长特征㊁摄食行为㊁饵料选择㊁运动特征㊁消化生理㊁骨骼系统结构㊁鱼体机械损伤恢复等方面㊂截至目前,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海上运输成活率达到95%,海-陆转运成活率达到100%,室内循环水驯养成活率为74.1%,初步构建了黄鳍金枪鱼幼鱼生长曲线,体质量(W)与全长(L)的关系方程为W=0.0094L2.551,R2=0.9314,相关数据正在持续收集中㊂黄鳍金枪鱼(拉丁名:Thunnusalbacares,英文名:yellowfin tuna),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㊁鲭科(Scombridae)㊁金枪鱼属(Thunnus),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水域,是世界远洋渔业重要渔获品种之一㊂根据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年鉴数据,2018年黄鳍金枪鱼捕捞总产量为149.66万t,占世界金枪鱼捕捞产量的28.94%㊂黄鳍金枪鱼背部肌肉粗蛋白质含量为26.2%,脂肪含量仅0.2%,是高蛋白㊁低脂肪健康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㊂(来源:南海水产研究所)我古生物学家发现 云南暴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在云南罗平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齿鱼科鱼类,命名为 云南暴鱼 ㊂它体长34cm,是2.44亿年前(中三叠世安尼期)罗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在食物网中占据较高的位置㊂云南暴鱼的发现和研究更新了人们对罗平生物群的食物网结构和三叠纪生物复苏的认识㊂徐光辉介绍,经历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事件之后,三叠纪生物复苏的1个重要标志是1个成熟的食物网的建立,包括生产者㊁初级消费者㊁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㊂云南罗平保存有丰富的中三叠世鱼化石,但过去一直未发现大型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㊂有人推测,这是因为罗平生物群的生活环境水体较浅,海洋生态系统尚未全面恢复㊂但云南暴鱼的发现改变了这一认识,结合近年来大型肉食海生爬行动物的发现,进一步表明1个成熟而复杂的食物网在中三叠世早期已经建立起来㊂通过对云南暴鱼以及其他相关鱼类的详细研究,徐光辉首次将疣齿鱼科纳入分支系统学研究中,重构了早期新鳍鱼类分支进化树㊂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早期新鳍鱼类各主要类群系统发育关系㊁辐射演化和生态适应具有重要意义㊂(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齐芳,推荐:徐承旭)广东首次增殖放流3.5万尾优质鳗苗近日,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2020广东省鳗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顺德大良举行,2000kg成鳗和3.5万尾鳗苗放流入德胜河㊂据悉,这是首次将鳗苗纳入了放流的范畴,以期通过放流不同生长阶段的鳗鱼来探究鳗鱼资源的养护㊂鳗鱼是国际上重要的经济渔业物种,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国,是1种洄游性鱼类㊂我国的珠江口是其亲体降河入海㊁鳗苗溯河洄游的必经通道㊂据统计,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日本鳗生产基地,鳗鱼养殖总面积约6万亩,年生产能力5万~6万t,活鳗年出口量6000~8000t,占全国的95%以上,每年创汇超2.2亿美元㊂然而,鳗鱼人工繁殖技术一直未完全攻克㊂目前,鳗鱼养殖业的种源全部来源于捕捞的野生苗种㊂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鳗鱼自然资源数量锐减,鳗苗捕捞量起伏不定,严重影响后续养殖㊁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㊂世界鳗业看中国,中国鳗业看广东,广东鳗鱼看顺德㊂ 顺德作为中国鳗鱼之乡 ,珠江三角洲鳗鱼养殖的发源地,经过鳗鱼从业者多年的开拓,打造了 顺德鳗鱼 金字招牌㊂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在致辞中指出,鳗鱼在广东的渔业经济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增殖养护鳗鱼等水生生物资源和经济渔业资源意义重大㊂(来源:南方农村报,作者:曾思铭,253水产科技情报㊀2020,47(6)。
养殖技术-鱼类家系选育的研究进展
养殖技术-鱼类家系选育的研究进展鱼类家系选育的研究进展对鱼类进行选育由来已久,最早出现在范蠡的《养鱼经》。
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来对鱼类进行遗传改良始于20世纪20年代对鱼类抗病新品种的选育。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良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育种是培育新优品种的一种有效途径,已经在多种生物的选育中取得成功,而家系选育则是选择育种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家系选育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选育方法,由于其系谱清晰、可延缓近交衰退、缩短育种年限、选育效果好并可为分子育种奠定基础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育种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家系选育实际是对基因型的选择,通过对优势基因型的富集,选育出的目标性状相关基因具有较高的纯合度。
正确把握好近亲交配和品系的建立是家系选育的关键,通过一对一交配建立家系,累计繁殖,使一些隐性基因纯合体出现的百分率增加,从而增加隐性性状的表现几率,这样可以加速淘汰一些不良基因,大大增加了优良性状相关基因的累计频率,最终获得优良的经济性状。
国内外利用家系选育已经获得了许多比较好的结果,例如,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50个全同胞家系不同时间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抗病力等指标进行研究,加性遗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这些性状进行选育可行;对大西洋鲑(Salmo salar)20个家系中二倍体和三倍体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倍体家系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三倍体(P<0.05);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07vnis niloticus)吉富品系63个全同胞家系进行研究,加性遗传方差显示吉富罗非鱼(GIFT,0.niloticus)仍有较大选育价值;在国内,于飞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rimus)31个家系进行选育,从中选出1、6、26号等3个家系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家系;韦信键等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32个家系l~6月龄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筛选出3个快速生长家系。
鱼类品种选育与改良
荷包红鲤
新吉富罗非鱼
彭泽鲫
◆ 家系选育
• 家系选育是从一雌一雄选种选配后建立家系开始,在其后代 中一代一代进行高度的近亲交配,以累代实行严格的全同胞交 配为基础,依据个体表现型值,兼顾家系平均值,运用BLUP 方法估算育种值,再来进行选择留种和选配。 • 家系选育的关键是选种和选配,核心是育种值估计。
8
团头鲂“浦江1号”:上海海洋大学
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过十几年工人定 向选育的品种。
吉富罗非鱼:该鱼是1993年
以来在菲律宾利用尼罗罗非鱼 的四个亚洲品系和四个非洲品 系等广泛的种质资源选育而成 的新品系。
9
斑点叉尾鮰USDA-103:
美国选育品种,抗病,生长速 度快
虹鳟:芬兰、美国选育品种
10
天津换新水产良种场
审定时间
1996年 1996年 1996年 1996年 1996年 1996年
1996年
1997年
2002年
此外还有:建鲤、松荷鲤、墨龙鲤、新吉富罗非鱼等也是先杂交再选育出的新品种;
而兴德鲤、红镜鲤、蓝色鳞鲤等是没有通过审定的杂交种
颖鲤
丰鲤
墨龙鲤
荷元鲤
部分近缘杂交种图片
◆ 远缘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交配的过程称为杂交。杂交的主要目 的是获得杂种优势,培育杂交新品种。杂交又分为近缘杂交和远缘杂 交。
近缘杂交 (Close hybridization)
即种内杂交,同一物种的生物相互交配,是杂交育种最常用的方法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大口黑鲈研究进展
储忝江(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4)基金项目:浙江省农业(水产)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加州鲈家系选育研究与示范”(2021C02069-2-05)我国1983年引进大口黑鲈,1985年突破人工繁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口黑鲈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
2019年全国大口黑鲈养殖产量达到470000吨,养殖面积18700公顷(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
为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在2015年开始示范推广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共建“跑道”数量占全国19%,位列全国第二,浙江省内现开展的养殖品种包括加州鲈、草鱼、鲫鱼、黄颡鱼等淡水鱼品种22个,梭鱼、七星鲈等海水鱼品种5个,其中最普遍的为加州鲈,占调研总数的22%(马文君等,2019)。
虽然大口黑鲈在池塘内循环流水槽中的养殖已经不在少数,但是浙江仍然以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为主,工程化、高效率养殖大口黑鲈符合浙江省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
笔者通过交流调研及文献检索,现将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大口黑鲈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一、池塘内循环大口黑鲈养殖模式的养殖技术与效果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已经发现池塘内循环养殖大口黑鲈的存活率高于传统的池塘养殖(原居林等,2018;孙毅等,2021)。
为了分析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下的盈利能力,魏泽能等(2018)试验养殖大口黑鲈“优鲈1号”,共养殖8条槽,5月底每条养殖槽投放体长6~8厘米鱼种20000尾,投喂蛋白质水平45%的鲈鱼专用膨化料,每条槽养殖产量8000~10000千克,成活率在90%以上,通过成本核算,每条水槽的净利润在6.4万~9.8万元。
周书洪等(2021)经过142天养殖,1200米2跑道池、2000米3水体共收获大口黑鲈45104千克,养殖成活率94%,产值191.7万元,利润36.38万元。
刘梅等(2021)对大口黑鲈池塘内循环和传统池塘两种养殖模式对比,发现前者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是其养殖的大口黑鲈因营养品质高,受到消费者青睐,卖出单价高于后者,价格优势明显,同时便于管理捕捞,降低了人工成本,因此前者利润显著高于后者。
鱼类遗传育种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鱼类遗传育种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水产养殖逐渐成为世界养殖业的热门领域之一。
而对于水产养殖,鱼类作为主要的养殖对象,在提高产值和经济效益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的养殖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疾病频发和低产等,因此如何提高鱼类养殖的生产效益,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这个背景下,鱼类遗传育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了水产养殖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鱼类遗传育种概述遗传育种是通过选择有优质遗传特征的鱼类进行育种,从而改善鱼类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抗病性等性状的一种技术。
传统的鱼类育种多是基于经验方法进行选择和繁殖,难以满足养殖业的需求,而遗传育种则是一种系统、科学的方法,可大幅提高养殖效益,改善品质和繁殖性能等。
其通过大量的遗传学研究,通过选择和交配技术等手段来改良鱼类,获得更多优势性状的品种,以满足人们对鱼类的需求。
鱼类遗传育种的优势与传统育种方式不同,遗传育种融入了高新技术与人工智能,以科学的方法进行鱼类优化,优势包括: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遗传育种改良鱼种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等,提高养殖效率,从而提高产值和经济效益。
2.提高养殖品质采用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技术改良鱼类的产业性状,使鱼类的肉质更加美味,更加适合市场需求。
3.提高抗病性根据鱼体所患疫病的遗传特点,正向筛选免疫力强韧、病毒抗性高的优良品种,有效降低疫病损失。
4. 养殖环境友好通过改良鱼类生长速度和抗病性,有效降低了水质污染和养殖环境对鱼体健康的影响,适合生态型养殖业模式。
实现技术方案为了实现鱼类遗传育种,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方案,包括:1.家族选择家族选择是一种通过对外表和生殖特征进行选择和配对,以达到家族纯化或选育高产、高质的品系的方法。
主要应用于鲤鱼、鲑鱼、大黄鱼等。
2.遗传标记辅助选择该技术依托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基于遗传标记在遗传水平对鱼类进行选择和繁殖。
鱼类育种研究进展
12 引种 驯化 .
杂 交 种 名 称
丰鲤
杂交组合
兴 国红 鲤 早 ×散 鳞 镜 鲤 6
引种 驯化可 以较 快地 产 生养殖 新 品种 。 团头 鲂 由野 生变 为家 养并 推广 至全 国 ,是 我 国在 野 生 种 驯化 方 面的成 功实 例 。建 国 以来 ,我 国从 国外 引进 了一些 优 良品种 ,如莫 桑 比克 罗 非 鱼 ( r Oe .
hli s 、革 胡 子鲶 ( lr sl ea 、蟾 胡 子鲶 itu) oc Cai a r) a z
( lr s arc u ) Cai t h s 、斑 点叉 尾鲴 (c lrs u c ab a 1 auu P n— t
芙蓉鲤
颖鲤
tt ) 等 。其 中罗 非鱼 、革 胡子 鲶 等 已成 为 我 国 au s
得 到纯 化 ,基 因型逐 渐趋 向纯合 、稳 定 ,经进 一
获得了 “ 丰鲤 ” 荷 元鲤 ” “ 蓉鲤 ” 等 具有 、“ 、 芙
明显杂 交优 势 的杂交 种 和 “ 鲤 ” 和 “ 建 松浦 鲤 ”
两 个新 品种 ( 1 。 表 )
表 1 具 有 明 显 杂 交 优 势 的 近 缘 杂 交 淡 水 鱼 种
一
些 经 济 性 状 表 现 显 著 优 良 而 又 稳 定 的新 品
日本 、澳 大利亚 等 国纷纷 将鱼 、虾 、贝 、藻等经
济海 洋生 物 的遗 传育 种研 究列 为海洋 经济 的重点 发展 方 向 。挪 威 培 育 的 大 西 洋 鲑 ( am aa S l oslr Ln au ) 良种 已 成 为 该 国 重 要 的 经 济 支 柱 之 in es 一 ;美 国 人 工 选 育 的 凡 纳 滨 对 虾 ( ipn es Lt eau o vn a i 良种 已几 乎垄 断 了世 界养 虾 业 。 中 国 a n me) 虽是 养殖 大 国 ,但 经济鱼 类 的育种 工作开 展得 相
海水鱼类人工选育的方法和研究概况
2
2.1
人工选育的方法
个体选择
个体选择是依据个体本身的表型值进行选择。
具体地说 , 选留或淘汰亲鱼 , 主要取决于个体生产 性能或某种经济性状的优劣 , 优者留种而劣者淘汰。 个体选择的主要方向包括个体的形评定、生长发 育和生产性能的测定等。个体的性能资料通常能从 其亲属资料中得到补充 , 如作为个体系谱组成部分 的双亲、全同胞或半同胞 , 或它的后裔。根据个体本 身性能而进行的个体间比较也常常称为性能测验 , 这种选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 , 并且无论正反方向选 择 , 都能取得明显的遗传效应 , 如 Fevolden 等 [35]比 较海水养殖虹鳟 (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选育个 体在应激环境下血液中皮质醇水平和溶菌酶活力发 现 , 虽然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 但亲本对子代的遗传 贡献都比较大 , 选择效果明显。 由于只是对表型值进 行选择 , 所以个体选择效果的有无和大小与被选择 性状的遗传力关系极为密切。只有遗传力高的性状 , 个体选择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 而遗传力低的性状如 果进行个体表型值选择 , 由于选择反应不大 , 选择 的效果一般不能确实肯定。 一般经验认为 , 个体选择 对 于 遗 传 力 为 0.20 以 上 的 性 状 是 适 宜 的 [36] 。 Bernard[37] 对法国海 (Salmotrutta fario) 的生长速度 的个体选择 , 其遗传力为 0.25, 结果得出第一年选 择 组 的 体 长 平 均 增 加 6.2%, 体 质 量增 加 21.5% 。 Vandeputte 等
[43]
整个家系要么被选择 , 要么被淘汰。 而个体表型值除 了作为家系均值的组成因素外 , 它本身在选择上没 有特别的意义。 育种者可根据实际情况 , 确定家系的 选留或淘汰标准 , 高于标准者为优秀家系 , 是选留 对象 ; 低于标准的为普通家系或较差家系 , 是淘汰 的对象。陈松林等 [45] 在对牙鲆不同家系抗病性能测 定时 , 将成活率设置成 4 个梯度来判断其抗病能力 , 结果筛选出抗病力强、较强、一般和差的家系数分 别为 3 个 , 17 个 , 33 个和 6 个。 家系分为两种 , 由相同的亲本产生的称为全同 胞家系 ; 由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产生的称半同胞 家系。后裔选择和同胞选择是家系选择的两种特殊 形式 , 当所选性状不能在个体上直接测量时 , 这两 种方法具有特殊的价值 , 那便是通过对子代的表型 特征的观测来判断亲本的性状 , 并估测其育种值。 李 云明等 [46]对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4 个家系第 三代个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 结果得出其肉 质遗传变异尚少 , 需继续进行家系选育。 家系选育的 好坏关键在于正确运用好近亲交配和系的建立。近 交和选择是家系选育中建系的重要手段。对任一给 定的选择强度 , 与个体选择比较 , 家系选择会提高 近 交 率 。 Neira 等 [47] 对 银 大 马 哈 鱼 (Oncorhynchus kisutch)的收获体质量进行连续 4 代选择后 , 奇数年 出生的个体平均近交率达 10%。一个群体近交繁殖 , 如果不经选择 , 后代群体中的显性基因数目和隐性 基因数目的比值并不改变。 累代近交繁殖 , 可以使原 来混杂的群体或杂种个体不断的纯合化 , 使隐性基 因的纯合体百分率增加, 隐性性状因而有表现机 会 [33]。 但若能在近交繁殖的同时进行严格选择 , 可以 积累有利基因 , 并减少隐性基因 , 防止近亲繁殖带 来的不良后果。 生产上 , 从一个混杂的群体或一个杂 交体中分离出的种种不同的家系 , 各系间成员彼此 有明显的差异 , 通过近亲繁殖可以分离出若干性状 性状良好、个体整齐的家系、小家系或自交系 , 每系 内的个体由于有比较高度而又相同的纯合百分率 , 就有基本一致的表现型 , 性状就稳定 , 该家系才是纯 系 , 通过繁育成为改良品种。 这也就说明了在选择过 程中应用近亲繁殖的必要性。 家系选择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 所选性状的遗 传力低 ; 个体间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造成 ; 当共 同环境因子造成家系成员间很相似时 , 家系选择无 效 , 因为此时家系间表现出的差异可能是环境因素 引起的 , 而选择的目的是区别遗传原因产生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