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全国-中国现代文学史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第一章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争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2.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来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要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4.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完整word)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完整word)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

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1.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诗界革命”的口号由梁启超在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声誉最高。

3.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4.1916年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5.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以此为文学革命的宗旨,把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结合起来。

6.《小说月报》是20年代小说界第一刊物。

7.各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8.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9.第二次文学论争,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根据生活实感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怀旧》。

11.鲁迅自己认为《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12.郁达夫自己称王以仁“他是我直系的传代者。

”13.浪漫抒情派小说是五四文学中最明显受西方文学影响的16.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以徐志摩和陈西滢影响最大。

17.周作人的散文历来就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风格。

18.最能表现周作人散文个性的却是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即散文小品。

1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量尝试散文诗创作的第一人。

20.“意在言外,文必已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这是郁达夫对冰心的性格和散文风格的评价。

21.鲁迅评价“浅草—沉钟社”是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时间最久的团体。

22.《戏剧》月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杂志。

23.胡适《尝试集》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体。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第一时期(1917—1927)“20年代文学”、第一个十年文学萌芽期第二时期(1928—1937)发展期第三时期(1938—1949)相对成熟期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①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③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①、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②、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整)

新青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

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杂志。

因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代表人物主要是以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周作人等为主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干力量。

主要是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后来随着革命的展开,做出了以下主要成就。

①集中力量批判旧戏曲,鸳鸯蝴蝶派等。

②开展了如何建设新文学的讨论。

李大钊,胡适,周作人等都提出了具体的文学主张,观念和理论主张进入学理层面。

③创作兴盛。

④翻译介绍工作加强。

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带来了文学的全面革新和解放,由此文学告别古典,走向现代。

中国新文学(后来称中国现代文学)就是1917年的文学革命为开端。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

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三、简答与论述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上)

由九书网__提供下载
梁启超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变革,首功应归诸梁启超。他首先提出了“诗界革命”、 “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享年五十六岁。
由九书网__提供下载
由九书网__提供下载
绪论(3)
三、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1、 白话代替文言。古典文学中占主流的文学是诗歌、 散文,是用文言进行写作,小说、戏剧不被视为正宗 文学;而现代文学则提倡白话,提倡小说、戏剧的创 作。 2、人性意识的觉醒。古典文学是非人的文学,现代文 学是人的文学。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 3、世界性。指现代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而纳入世界文 学的范畴中。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学 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由九书网__提供下载
三、新文化运动的客观条件
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 社会转型成为可能。 2、清朝末年(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同时新式学堂、新式 文化教育得以发展,一大批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者群体 (他们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自主开放意识),成为新文化 与新文学运动的生力军。 3、现代印刷和出版业的发展,晚清报业与专门文学杂志的出现, 加之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 证。 4、科举制度废止后,终止了知识分子的仕进之途,一大批读书 人被抛进了自由知识分子的境地。此时出现了以“思想”和 “写作”作为的谋生手段、体现其自身独立价值的新的途径, 他们有了新的活动空间。 5、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契机。
1、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处于内焦外困之中,中国沦为殖民地 半殖民地状态。当时的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眼光探首域外,向 西方寻找救国的方略,主张开放国门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龚 自珍、魏源等人是先驱。 2、到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和梁启超将这一思想腿向高潮。他们 直接提倡西学,办新式学堂、学会,办报纸。所谓“家家谈时 务,人人谈西学”。 梁启超的“三界革命” 。 3、译介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思想是晚清维新 运动在文化上的一个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新文体:梁启超把自己流亡日本时期所写的政论文章称为“新文体”。

这些文字具有空前的开拓创新精神、思想新颖。

文字介于文言白话之间,纵笔所至不检束,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文法,然而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鼓动力量。

这种报章体语言是文言向现代白话的一种过渡,对五四新文学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

2、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的一个新文学社团。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蒋百里、孙伏园等人。

《小说月报》为其重要发表园地,又创办《文学》旬刊、《诗》月刊。

该社团倡导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把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作为表现对象,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

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较广的一个新文学社团。

3、创造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社团。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等人。

发表园地有《创造》周报、《创造季刊》和《创造日》。

艺术上注意吸收西方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创造社早期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强调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该派强调作家的主体性、艺术的自觉性以及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较有特色、较有影响的新文学社团。

4、语丝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社团。

1924年11 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人。

创办《语丝》周刊。

该社团重视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逐渐形成一种任意而谈、无所顾及、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

在当时的文坛独树一帜。

5、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成立。

主要成员:闻一多、徐志摩、陈源(西滢)、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

他们在理论上强调艺术美的至高无上,提倡纯粹的艺术,形式上乐意戴着脚镣跳舞。

其创作具有章法谨严,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意象新颖,意境深邃的特点。

该派既吸取祖国传统诗词的营养,又借鉴外国诗的技巧,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11页/共24页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 当她发现和周萍的关系破裂不可避免时,感到了彻底的幻灭,于是她的倔强和阴骘的性格又促使她不顾一 切地进行报复,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亲生儿子。
• 繁漪是全剧中推进各种矛盾爆发的关键人物,也是曹禺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独具魅力的人物形 象。
第12页/共24页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第15页/共24页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 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金 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 迎着日出而去。
第16页/共24页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 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糜集在 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后者,则环绕着妓女翠喜 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曹禺通过这种对比鞭挞了 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
• 《雷雨》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丰富性与残酷性,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悲剧性。 • 艺术特征:情节连贯、紧凑,曲折,冲突富于戏剧化; • 语言简练,个性化,富于潜台词; • 戏剧场景具有象征性和诗意特征。
第13页/共24页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 三、《日出》 • 《日出》:表现的是现代大都市的众生像,对“不足者”和
第9页/共24页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 繁漪是一个
“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
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

中国现代文学史 汉语言文学自考

中国现代文学史 汉语言文学自考

中国现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学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中国近代化时期的重要阶段。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文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这是一场旨在改革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运动。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的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对现代化的思考。

20世纪初,一系列文学运动出现,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这些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并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和作品。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个人主义。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一代的作家,如鲁迅、胡适和郭沫若等,开始崭露头角。

他们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现象,并通过文学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传统和外国侵略的运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诗人艾青、贺知章和郭小川等人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同时,一批优秀的小说家如巴金、老舍和沈从文也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白话文运动是一场推动使用白话文(现代汉语口语化的文字)的运动。

这个运动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在这个时期,一些重要的散文家如胡适、鲁迅和茅盾开始活跃起来,他们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和真实的写实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中国现代文学也继续发展和演变。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文学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冲击,但仍然有一些作家坚持创作,并在困境中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

从8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少作家开始探索个体与社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

这些作品通常具有更加开放和多元的风格和主题,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历程,它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作家们对现实和人性的思考和表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发展期:1917-1949(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

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

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

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30年代文学(革命文学)一一、、3300年年代代文文学学思思潮潮((人人文文主主义义文文学学思思潮潮和和左左翼翼革革命命文文学学思思潮潮))1.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1) 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思想。

他受美国白璧德主义的影响,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为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籍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

他在艺术上批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否定个性主义,几乎是整体地否定了五四新文学运动。

梁实秋的文艺思想包括:一、人性论。

(他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标准。

梁实秋认为,人性是超阶级的,他的人性概念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概念。

他所谓的人性是二元的,一是以想象情感为代表的;一是以理性为代表的。

他主张文艺上的“合于理性的束缚”。

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

)二、天才论,声称“文学不是大多数人的”。

(2) 朱光潜30年代的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变态心理学》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

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能,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

2.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1)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普罗文学”)兴起。

(2)左联: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人在上海霞飞路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蒋光慈、冯乃超等制定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

1930年11月被吸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1936年初经共产国际指示解散。

(3)左联进行的文学活动:一、 创办刊物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三、 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四、 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五、 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六、 培植了大量的文艺青年3. 30年代重大文学论争(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现代文学的概念:“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第一节文学革命一、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积淀与时代动力1.晚清的文学改良运动时间:戊成变法前后倡导者:维新变法的思想家、文学家主要内容: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革命目的:为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的要求。

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意义:冲击了传统的文学观念与形成为学革命提供了文学变革的态势和思想资源。

2.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时代契机与动力(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

(2)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由知识分子发动的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豪运动。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抨击文化专制、倡导思想的自由、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二、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文学革命的发生: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上学改良当议》。

“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胡适1917年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第二节外国文学思想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崛起一、外国文艺思朝的涌入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是文学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外因。

五四后短短几年间,西方文艺复兴与各种文艺思潮几乎同时涌入中国。

二、新文学社团的崛起1.文学研究会(简称文研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是文学革命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文研会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出版有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沈雁冰在第一个十年叫沈雁冰,第一个十年后叫茅盾。

叶绍钧一一叶圣陶2.创造社1921年6日成立于日本东京。

主要成员有郭沫苏、郁达夫、成仿吾等。

他们强调文学本质是感情,艺术是作家自我表现和内心的自然流露,倾向于浪爱主义先后出版有重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月刊》等刊物和创造社系列丛书。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摘要:一、前言二、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三、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四、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发展阶段五、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及作家六、结论正文:【前言】中国现代文学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变革和社会进步而崛起的一门艺术。

它起源于20 世纪初,历经百年沧桑,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本文旨在概括性地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

当时,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提倡白话文运动,反对文言文,主张文学为人民服务。

鲁迅的《狂人日记》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开拓精神的作家和文学作品。

新文化运动强调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发展阶段】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从发展阶段来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新文学初期(20 世纪初至20 世纪30 年代),抗日战争时期(20 世纪30 年代至40 年代),解放战争时期(20 世纪40 年代至50 年代)和新中国时期(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及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呐喊》,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茶馆》,沈从文的《边城》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展现了作家们的独特艺术风格。

【结论】总之,中国现代文学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和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七大版本的比较和略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七大版本的比较和略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七大版本的比较和略评《中国现代文学史》七大版本分别是:一、袁行霈编:1932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袁行霈教授编写的。

该书仅涉及了近现代文学,以清末民初文学为重点,较少涉及其他时期的文学发展史。

二、郭沫若编:1940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郭沫若教授编写的。

该书不仅涉及近现代文学,而且还涉及更多其他时期的文学发展史,如抗战文学等,全面性比较强。

三、胡适编:1947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胡适教授编写的。

该书不仅涉及近现代文学,而且还涉及更多其他时期的文学发展史,如清朝文学等,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四、林语堂编:1957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林语堂教授编写的。

该书不仅涉及近现代文学,而且还涉及更多其他时期的文学发展史,如宋元明文学等,在深度上有着较大的提升。

五、翟泰来编:1963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翟泰来教授编写的。

该书在全面性上比前四本书有较大的提升,涉及更多其他时期的文学发展史,如明清文学等,极大地扩大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范围。

六、刘宗棣编:1977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刘宗棣教授编写的。

该书在全面性上比前五本书有较大的提升,涉及更多其他时期的文学发展史,如古典文学等,使得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范围更为广泛。

七、张潮编:1999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张潮教授编写的。

该书在全面性上比前六本书有较大的提升,涉及更多其他时期的文学发展史,如近现代文学等,使得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范围更加完善,具有更为系统的结构。

从上述七个版本来看,随着编者的不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深度和全面性不断提高,历史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其研究范围从清末民初文学发展史到近现代文学发展史已经涵盖了大部分中国文学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重要的中国文学史研究著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刘勇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刘勇等)
45
研究论著
• 陈平原:《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 青年>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03年 第01期;
• 王晓明:《一份杂志与一个社团——重识 “五·四”文学传统》,《上海文学》, 1993年04期;
•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 1999年
46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
59
鲁迅杂文创作的几个时期 • 1918年至1924年即《热风》和《坟》的一部
分,属早期 • 1925年至1929年间,这一时期的杂文包括
《华盖集》及其续编,《而已集》和《三闲集》 • 1930年至1934年,包括《二心集》、《南腔
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和 《花边文学》
60
鲁迅杂文的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史
绪论
一、文学启蒙的意义
1.启蒙在传统中的历史 依据
2.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 之间
3.“现代化”内涵的扩大
3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 欲新宗教,必新小说; 欲新政治,必新小说; 欲新风俗,必新小说; 欲新学艺,必新小说; 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 格,必新小说。” ——梁启超
4
循着民族、国家的 现代化和人的现代 化两个方面,继续 扩充和深化“现代 化”内涵的,是鲁 迅和周作人
• 李长之:《鲁迅批判》,北新书局,1936年; • 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 : <
61
杂文
是文章形式的彻底解放,也是文学精神的深 刻自觉,它是鲁迅对可用于现代中国的一切 文章形式的创造性综合,也是他一生文学成 就的综合显示。鲁迅明确反对现代“文学概 论”之类对各体文章的严格限制,强调既要 发挥各体文章特殊的形式功能,更要注意互 补融合,追求无所顾忌自由驱遣的恢弘气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概要一.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他们以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同时又出版了《诗》月刊。

他们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称为“为人生派”。

后来,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著名作家都成为它的会员,人数达170余人,是中国二十年代第一大规模的文学社团。

二.创造社1921年7月,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日本东京组成创造社,成员还有田汉、郑伯奇等。

1922年5月,他们在国内出版了《创造季刊》,此后又出版了《创造周报》、《创造月刊》等刊物。

他们的主张多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因而也被称为“为艺术派”。

三.文学研究会小说创作的一般特点冰心、庐隐、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在创作上,直接继承了“发生期”中“问题小说”的传统,多写探讨人生问题,表达对人生见解的各种题材,提出了当时他们所关心的婚姻、家庭、出路、道德等各种问题。

其中,不少小说表现了“泛爱”思想。

他们的创作大多经历了一个由表现“爱”与“美”,转而揭露生活中的“丑”与“恶”的变化过程,作品的现实性得到了逐步的增强。

四.冰心的小说冰心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年前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问题小说阶段和泛爱小说阶段。

她的问题小说较好地继承了新文学发生期“问题小说”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问题。

如1919年她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用对比的手法,提出建立合理家庭的问题;此后写的《斯人独憔悴》提出了五四后必然加剧的某些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的问题;《去国》通过在外留学的英士学成回国决心报效祖国,最后又怀着悲愤惆怅之情离开祖国的故事,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庄鸿的姊姊》提出了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

她的泛爱小说是其问题小说的变化和发展。

代表作《超人》通过何彬的形象,直接提出作家的人生互爱理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上完整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上完整课件
详细描述
巴金及其作品
总结词
语言幽默,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详细描述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幽默大师,他的作品以幽默诙谐、生动逼真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包括《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这些作品通过对北京市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并提出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认识。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推动文化革新和思想解放,发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影响
代表人物
左翼文学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意识。
总结词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左翼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起因
鲁迅、茅盾、巴金等。
代表人物
左翼文学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意识,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和斗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思想武器。
影响
白话文运动打破了文言文的束缚,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促进了文学的大众化和现代化。同时,也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总结词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文学从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促进了文学的大众化和现代化。
起因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推动文化普及和文学革新,发起了一场白话文运动,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进行文学创作。
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思想观念、文学理论和创作技巧等方面。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紧密相连,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
历史背景
03
晚期现代文学(1938-1949)
抗战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白毛女》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一·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7年迁北京)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吴宓、胡先驌、柳诒徵、吴芳吉等)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章士钊等)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派,茅盾、周作人等12人)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19.1921.7创造社于东京成立。

(为艺术派,郭沫若、郁达夫等)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西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激流三部曲
B.抗战三部曲
C.农村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主知识点:2.2.1、一、概述
答案:C
解析:茅盾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春蚕》是茅盾的一篇描写浓郁江南水乡风土人情味的风俗画作品,反映农村生活,是三部曲的第一篇。
14.下列作品中,由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是()
A.《棠棣之花》
C.具有含蓄凝练特色
D.具备诗的意境
E.采用白描手法
主知识点:1.2.3、三、《野草》、《朝花夕拾》
答案:ABCD
解析:《野草》是鲁迅在艺术探索上的新成果,也是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里程碑。《野草》是诗与散文的结合,采用以抒情为主的手法,往往篇幅较短,内容含蓄、凝练。《野草》具有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取象、造境、构思上的独特性:是现实景象和梦境的交错描写,把一些微妙难言的感觉、直觉、情绪、想象、意识与潜意识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有着丰富的心理内涵。《野草》在语言上表现为反义词语的相生相克,由此又派生出句式、节奏上的回环往复,把散文诗的抒情特点及诗的意韵发挥到了极致。《野草》大量运用了象征、隐喻手法。自然景物、人物或故事,往往既是写实的,而同时又具有象征和隐喻的意义。
A.《魔方》
B.《陈毅市长》
C.《于无声处》
D.《丹心谱》
主知识点:5.5.1、一、概述
答案:A
解析:1985年及其之后,探索戏剧继续发展。高行健的《野人》;王培公、王贵的《WM(我们)》;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多元组合剧《魔方》;孙惠柱、张马力“心理分析剧”《挂在墙上的老B》;写实与象征并存的“异面融合剧”《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八骏图》
B.《边城》
C.《憩园》
D.《长河》
E.《绅士的太太》
主知识点:2.5.1、一、概述
答案:ABDE
解析:沈从文的小说分两类:一类是湘西世界,《边城》既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它展示了沈从文的理想的人生形式。在对“乡下人”性格特征的展现中,对湘西乡村儿女人生悲喜剧进行了价值重估。以湘西军伍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入伍后》、《会明》、《传事兵》、《卒伍》、《虎雏》、《我的教育》等,揭示了人性美。抗战时期的《长河》(第一卷)是在动态的现实中展现乡野素朴的人生形式;一类是都市文化批判系列,这一系列包括《八骏图》、《绅士的太太》、《或人的太太》、《某夫妇》、《大小阮》、《有学问的人》、《焕乎先生》、《一日的故事》等作品。
7.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取材于人民解放战争,赞美了英雄战士与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小说所表现的一组关键人物是()
A.“我”、“通讯员”、“新媳妇”
B.“团长”、“通讯员”、“老奶奶”
C.我”、“司令员”、“新媳妇”
D.“我”、“通讯员”、“老奶奶”
主知识点:4.2.3、三、王蒙茹志鹃
答案:A
解析:茹志鹃1958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百合花》,形成了“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它取材于人民解放战争,通过“我”、“通讯员”、“新媳妇”三者之间的生活片断的描写,赞美了英雄战士与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揭示了军民的血肉关系是赢得革命战争胜利保证的主题。
8.30年代台湾文学受到左翼思潮的影响,1934年成立的“台湾文艺联盟”提倡()
A.文艺群众化
B.文艺自由化
C.文艺民族化
D.文艺现代化
主知识点:2.1、第一节概述
答案:A
解析:1934年,在台湾新文学的发展中,以实行文艺群众化为进取目标的“台湾文艺联盟”成立。
9.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文学派别,被称为()
C.汪静之
D.徐志摩
主知识点:1.4.1、一、概述
答案:C
解析: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他们于1921年左右写诗,1922年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出版诗合集《湖畔》,同年5月汪静之出版了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出版诗合集《春的歌集》。歌唱自然、友情和爱情。
13.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在文学史上合称为()
33.朦胧诗是新时期影响广泛的诗潮,代表作品有()
A.《远与近》(顾城)
B.《纪念碑》(江河)
C.《回答》(北岛)
D.《致橡树》(舒婷)
E.《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
主知识点:5.3.2、二、“朦胧诗”
答案:ABCDE
解析:“朦胧诗”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王小妮和王家新等。他们在1980年前后分别发表的《回答》(北岛)、《致橡树》(舒婷)、《远与近》(顾城)、《纪念碑》(江河)、《大雁塔》、《诺日朗》(杨炼)和梁小斌的《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王小妮的《我感到了阳光》、《碾子沟里,蹲着一个石匠》、王家新的《中国画》等诗作。
2.在《新青年》的“双簧信”事件中,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模仿旧文人口吻提出了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对其观点进行针锋相对辩斥的人是()
A.刘半农
B.周作人
C.鲁迅
D.胡适
主知识点:1.1、第一节概述
答案:A
解析:胡适、陈独秀二人的主张得到了刘半农、钱玄同等人的响应。他们除了撰文支持文学革命,还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仿照旧文人的口吻提出了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写成一封致《新青年》的信,刘半农根据王敬轩的信,逐一辩斥。
三、文字题(共9题,70分)
21.联系作品的人物刻画,分析曹禺《北京人》的艺术成就。
主知识点:2.6.3、三、《北京人》
A.《一个伟大的印象》
B.《一九三六年在太原》
C.《中国的一日》
D.《包身工》
主知识点:2.9、第九节散文创作概况
答案:D
解析:在30年代的散文创作中,报告文学趋向成熟,其突出的标志是夏衍的《包身工》。
20.下列作品中,属于“改革小说”的是()
A.《剪辑错了的故事》
B.《乔厂长上任记》
C.《蝴蝶》
D.《你别无选择》
3.老舍在英国完成的长篇小说中,涉及中英两国国民性比较的是()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小坡的生日》
主知识点:2.4.1、一、概述
答案:A
解析:老舍的长篇小说《二马》(1929),背景是英国,小说以马则仁(老马)、马威(小马)父子从北京到伦教的生活轨迹为经,以中英两国国民性的比较为纬,展开了较为广阔的画面。并且触及了东西方不同民族之间要求心灵沟通的愿望与这愿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A.三毛
B.西西
C.施叔青
D.朱天文
主知识点:5.2.1、一、概述
答案:D
解析:朱天文也是80年代以后台湾新女性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小毕的故事》、《炎夏之都》、《世纪末的华丽》、《荒人手记》等。
12.专注于歌颂大自然与友情、爱情的“湖畔诗人”,除了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还有()
A.冯至
B.宗白华
主知识点:5.2.1、一、概述
答案:B
解析:“改革小说”作为一种潮流,兴起于1981年前后。1979年《人民文学》第7期发表的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
二、多选题(共5题,10分)
30.鲁迅的《野草》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别具一格,它在艺术上()
A.采用象征、隐喻手法
B.采用写实手法
34.五四时期,以创作乡土小说知名的作家有()
A.王鲁彦
B.冰心
C.许杰
D.庐隐
E.蹇先艾
主知识点:1.3.1、一、概述
答案:ACE
解析:乡土文学作家群崛起于1923年左右,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台静农等。乡土文学作家普遍地受到鲁迅乡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深厚影响。共同的志趣使他们将笔触一致地投向了中国乡村,并表现出了共同的创作倾向。
4.柔石以浙东农村的典妻陋习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是()
A.《韦护》
B.《二月》
C.《人鬼和他的妻的故事》
D.《为奴隶的母亲》
主知识点:2.7.1、一、概述
答案:D
解析: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通过一个“典妻”的故事,如实书写了春宝娘这一忍辱负重的中国普通农妇的悲剧命运及真实灵魂。
5.《论“文学是人学”》一文的作者是()
A.秦兆阳
B.钱谷融
C.钟惦斐
D.王蒙
主知识点:4.1、一、概述
答案:B
解析:随着全国工作重心由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向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转移,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也称“双百方针”。这一方针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其影响下,一批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或真实描写人性、人情的作品冲破“禁区”应运而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也摆脱教条,产生了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钟惦斐《电影的锣鼓》等有一定独立见解的文章。
主知识点:3.1、第一节概述
答案:C
解析:1945年至1949年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长期论争。论争源于胡风文艺思想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冲突,胡风认为“主观战斗精神”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强调“主观”在创作中的决定作用,并曾著文批评当时创作中的“客观主义”。
16.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股“探索戏剧”热潮,代表性作品是()
10.1927年底成立的太阳社,主要成员除了钱杏邨,还有()
A.李初梨
B.蒋光慈
C.朱镜我
D.郭沫若
主知识点:2.1、第一节概述
答案:B
解析:太阳社于1927年底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人,出版刊物有《太阳月刊》、《海风周刊》等。
11.80年代以后,写出《荒人手记》的台湾新女性主义作家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