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组织行为学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组织行为学复习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组织行为学复习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组织行为学复习题(附答案)一、判断题1、()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胆汁质气质。

2、()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先天遗传的,是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

二、名词解释1、职业生活质量2、冲突三、单项选择题1、调查法是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其中成本较低而且覆盖面较大的调查法是A.微观组织行为学B.宏观组织行为学C.组织、群体、个体、外部环境D.组织、个体、群体、外部环境2、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A.麦克米兰B.菲德勒C.海德D.麦克里格A.社会性3、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是(A.社会性B.系统性C.主动性D.管理性四、多项选择题1、按照沟通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沟通划分为()A. 口头沟通B.非语言沟通C.书面沟通D.正式沟通 E非正式沟通2、工作绩效是衡量领导有效性的主要标准,我们可以从下列方面评价领导绩效()A.人员的满意度B.工作的效率C.工作的效益D.出勤率E.人员的流向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4、同质结构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A.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B.完成复杂的工作C.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D. 一个工作群体的成员从事连锁性工作E.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五、简答题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3、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基本论点4、简述学院型、俱乐部型、棒球队型和堡垒型组织文化的特征六、论述题1、试论述组织文化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2、试论述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如何培养员工的创造性行为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错2、错二、名词解释1、职业生活质量:对职业生活质量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将其归纳为一系列客观的组织条件及其实践。

如工作的多样化、民主性和员工参加管理的程度,以及工作的安全性。

另一种解释是: 认为职业生活质量在于员工工作后产生的安全感、满意程度以及自身的成就、发展感。

大多数情况下将以上两种解释合二为一:员工喜欢他们所在的组织,而组织也具有能够满足员工自我成就需要的工作方式。

《教育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1

《教育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1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使用说明:1.为了帮助大家对教育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学得懂,用得上,我们为教师和同学们设立了一个案例库,本次所上的案例主要是教材当中的,希望教师和同学们以各种方式〔自己的经历、其他案例的摘选〕不断补充我们教育组织行为学的案例库,〔发到在线讨论或我们的邮箱中〕为大家创造一个讨论实际问题的园地。

1.对案例进展分析,首先,要在本课程中找到分析案例的相应理论,说明这一理论的根本观点,并用这些观点有针对性地分析案例中的事实,阐释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2.一般来讲,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本案例所提供的参考答案,只是一个答题思路,仅供大家参考。

1.抵抗听课说明了什么镇东初中规模不算大,生源根底参差不齐,师资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学生家长反映强烈,领导也有意见。

新学期开场后,镇教育委员会针对该校情况决定调教育办公室李主任到该校任校长。

李校长任校长一周后,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他谈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初步设想,他说“要提高质量,摘掉落后帽子,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检查,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检查,因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想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改良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

过去,我们学校班子没有重视这项工作,致使少数责任不强的教师混课甚至旷课,这是突出的薄弱环节。

因此,我提议,从明天起,所有校长、主任按自己所学专业,分学科到班子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与教师打招呼,希望大家不要走漏风声。

〞会议后的第二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展不打招呼的听课。

第一次听课后,局部校长、主任肯定了这种做法,有的说:“这次不打招呼的听课,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教师未备课,就是读读书,有的新教师根本就不会讲课。

〞有的说:“这次听课也发现了不少教师授课能力强,水平高,以后要注意重点使用。

〞有的还说:“这样的听课今后每过一段时间听一次,是很有好处的。

组织行为学(教育)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

组织行为学(教育)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

组织行为学(教育)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80分。

如卷面得90分,计入总成绩的分数为72分。

1.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了解:指对组织行为学(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

所对应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理解:指对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

主要对应的是论述题。

应用:指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分析和论述问题。

主要对应的是案例分析。

2.命题原则(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2)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7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节。

(4)试卷要含反映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题目。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的比例大体是:了解占30%;理解占40%;掌握占30%。

试题应难易适中,一般来讲,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

试题中的学习目标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每个学习目标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的。

各试题彼此独立,即某试题不可替其它试题作答或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线索。

3. 试题类型及结构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

该题要求学生在已给的知识条件下求未知,有关文字及句型一般来源于教材。

(2)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组织行为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

组织行为学(教育)形成性考核册

电大《组织行为学》一、填空题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

2.教师工作的主要特点是:育人性、复杂性、示范性和独立性。

3.霍桑实验使梅约发展出一种对人性认识的不同观点,即提出了关于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4.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社会知觉的概念,用以表示他对知觉的一种新观点.5.社会知觉可分为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因果关系知觉。

6.先入为主是对人知觉的首应知觉效应.7.斯蒂芬和沃尔夫在综合有关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描述教师成长的生命周期。

8.教师成长的心理机制是反思-更新—成长。

9.当人们产生某种优势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转化为动机 .10.双因素理论将引起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将消除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11.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12.归因理论将人们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归结为: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四个方面的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属于下列哪种人性假设?(B)A、社会人B、经济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2.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有多种需要和动机,属于下列哪种人性假设?(C )A.社会人B.经济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3.“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对人知觉的(B )效应.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4.认为老年人总是墨守成规,属于下列哪种效应?(D )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阅效应D.定型效应5.如果教师A认为和教师B相比,自已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努力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收入.6.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属于下列哪种强化方式?(C ) A.固定比例强化B.可变比例强化C.可变间隔强化D.固定间隔强化7.在归因理论中,能力属于哪一类因素?( C ) A.外部、不稳定、不可控B.内部、不稳定、可控C.内部、稳定、不可控D.外部、稳定、可控8.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D ).A.E高?V高=M高B.E中?V中=M中C.E低?V低=M低D.E零?V高=M中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X)1.社会人性的假设认为,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因此他们基本上是不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

组织行为学(教育)五、六章练习

组织行为学(教育)五、六章练习

1.管理方格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 )。

A 贫乏型C 俱乐部型B 任务第一型D 团队型这道题应选择 D 团队型。

20世纪40年代中期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学者对构成领导行为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构成领导行为的两大类因素,即关心人和关心组织,并以此为横纵坐标,将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

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管理学者布莱克和莫顿1964 年在领导行为四分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可以用九等分的方格图表示。

横坐标表示领导者对工作的关心程度,纵坐标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

见基础教材180 页。

该图型每一小方格代表一种领导行为类型,可以有81 种组合,取其四角和中心可分出五种典型的领导行为类型。

(1) 1 . 1方式是软弱型领导,对员工和工作都不关心,只以最小的努力完成必须的工作,是一种导致失败的领导方式;(2)9。

1方式是任务型领导,非常重视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但不关心员工,领导作风属专制型。

(3)1。

9方式是俱乐部型领导,很少关心生产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只关心员工.追求的是人人得以放松的环境,而没有人关心如何实现组织目标.(4)5 . 5方式是中间型领导,能适度关心员工和工作任务,这种领导既注意领导者在计划、指挥和控制上的职责,有较重视对职工的引导和鼓励。

能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但都在中等水平,缺少创造精神。

(5)9 . 9方式是团队型领导,强调工作任务和关心员工两项指标的有机结合,才是最佳的管理效果。

注意让组织中的个体了解组织目标、关心工作成果,努力使职工的个人需要和组织目标有效结合.2.首先对领导风格进行研究的人是( ) .A 勒温B 坦南鲍姆C 施密特D 沙特尔关于领导风格的研究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勒温进行的。

早在1939 年通过对学生群体的领导方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专制、民主和放任三种不同类型的领导作风. 因此这道题应选择A 勒温。

3 .“途径- 目标”理论是( )提出的。

A 菲德勒C 布莱克B 豪斯D 耶顿途经—目标理论是由豪斯提出的。

教育组织行为学

教育组织行为学

理解学校里的人……
一、学校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二、学校组织组织中何人为本
一、学校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10种关系——
领导与教师 领导与学生 领导与领导 教师与教师 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其他 其他与其他 领导与其他 教师与其他
二、学校组织中何人为本
校本 师本 人本 生本
谢谢大家……
其他(后勤人员、保安人员……)
二、学校里面的人都应该做什么事?
校长
领导阶层
中层干部
行政---善于经营 业务---专业引领
承上启下
善于专业引领的校长更受教师欢迎,它的示范作用就是一种无形的 影响,使得学校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1、要为校长当高参、献良策。 教师积极工作不是因为管理的权威,而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业务 能力的认可和崇拜增强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了管理者与 2、要甘当配角不冒尖,乐做绿叶不争艳。 被管理者的关系,也优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3、要以情感人,以诚待人,公平对人,平易近人,处好方方面面的 关系。 善于经营是现代校长的管理能力之一,管理者虽然不 是教学方面的行家,但是依靠自己的组织才能调动学校各 个方面的工作热情,将管理的具体事务分解并且落到实处, 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学校发 展也会进入良性轨道。
认识和理解学校组织中的人
认识学校里的人……
一、学校组织里面有什么人?
二、学校里面的人都应该做什么事?
一、学校组织里面有什么人?
以校长为中心的领导
教师:广义的教师是泛 领袖和导师的艺术 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 结合 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
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 校长: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 在教育(学校)中担任 教育、教学工作的人, 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 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教师 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 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 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 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 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 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 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 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 学生 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 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育组织行为学

教育组织行为学

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内容:第一节教育组织行为学概述第二节教育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学习目标:1.掌握组织、组织行为学,教育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2.掌握教育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了解教育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第一节教育组织行为学概述什么是组织?1.管理学家们的看法◆古典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社会系统组织理论。

V:是指有目的、有系统地把人们集合起来N:广义:很多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的一个系统。

狭义: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运用知识和技能相互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合。

组织是如何产生的?组织的特点和分类★特点:1.组织是由人组成的2.组织有自己的目标3.通过分工协作完成目标★分类◆按规模(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按社会职能不同( 文化性组织\经济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按组织内是否有正式的分(正式组织=由于工作需要而集合起来的群体。

组织内部有职、责、权的分工;领袖人物由上级任命。

非正式组织= 由于感情需要而集合起来的群体,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群体中影响最大的人当然是领袖,不需要经过上级批准。

组织和环境的关系:组织是一个整体,它由要素组成◆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组织要从环境中获得组织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组织为环境提供产出什么是组织行为?行为指有机体在心理和外在目标驱使而形成的行动和作为。

◆组织行为是指组织的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动和作为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是指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什么是教育组织行为学?教育组织是指为了实现培养社会和个人才的目的,对教育事业及其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组织机构教育组织的分类:◆宏观教育组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从总体上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计划、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组织机构。

教育管理的组织行为学视角探讨

教育管理的组织行为学视角探讨

教育管理的组织行为学视角探讨在教育管理中,组织行为学视角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组织行为学不仅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也研究群体动态、文化氛围以及制度安排如何相互影响。

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学校管理中,组织行为学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需要良好的管理以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假设是组织是由相互作用的个体和群体构成,每一个个体和群体的行为都会对整个组织产生影响。

在教育管理的环境下,这一视角有助于理解教师、学生、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影响教育成果。

从个体行为的角度来看,教育管理者需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动机、态度和满意度对教育效果的重大影响。

教师的工作动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如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包括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成长的关注等,而外在动机则涉及薪酬、职业发展机会等。

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者可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从而积极影响他们的教学效果。

在教育管理中,组织文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织文化是指在学校内形成的一种共同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教育机构的文化可以影响教师的工作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家长的参与度。

健康的学校文化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分享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教育管理者需要有意识地塑造积极的学校文化,以促进各方的共同发展。

群体动力学是组织行为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特别是在教育管理的背景下。

教师团队的构建和管理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学校的整体运作。

有效的团队合作能够提升课程开发的效率,增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同时,教师团队中的沟通、协作与信任是成功的关键。

教育管理者应当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与协作,从而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教育管理的组织行为学视角同样关注领导风格和决策过程。

教育领导者的风格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教育组织行为学分宏观和微观教育组织行为

教育组织行为学分宏观和微观教育组织行为

教育组织行为学分宏观和微观教育组织行为
宏观教育组织行为一般指教育的全社会层面上的组织形式和行为,例如教育体制、教育政策、教育资源配置等等。

它主要涉及到教育的宏观管理、规划和决策方面的行为,旨在实现教育大局的目标及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微观教育组织行为则是指教育机构、教学活动、学生评价等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实践行为。

它主要关注教育中的小组织、个体行为,包括教育机构的管理、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践、学生评价等工作。

微观教育组织行为能够促进教育的质量提高及教育效益最大化。

这两个方面的教育组织行为是相辅相成的,宏观教育组织行为的目标和规划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微观教育组织行为中,并根据微观实践的具体情况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宏观管理。

同时,微观教育组织行为的实践和探索也为宏观教育组织行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组织行为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教育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学校内部的各种组织行为和人际关系。

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学校组织,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将讨论组织行为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提升学校效能的重要性。

一、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以及组织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探讨个体在组织中的动机、工作满意度、沟通、领导等行为特征,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

二、组织行为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1. 学校组织构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为学校组织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学校组织的架构、层级和工作流程,教育管理者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教职工的分工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也可以帮助确定学校的权力结构和决策层级,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2. 激励激发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能够帮助教育管理者设计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管理者可以根据教师个体的特点和工作情况,制定个性化、可持续的激励策略,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投入程度。

3. 团队协作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于团队协作的理解和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了解团队协作的关键要素,如沟通、协调和信任等,培养学校教职工之间的密切合作和良好的协作精神。

通过搭建良好的团队合作平台和优化团队结构,提高学校内部团队的工作效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4. 领导与管理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领导与管理。

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学习领导理论和研究组织行为的领导模式,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以更好地管理学校。

他们可以借鉴有效的领导风格和方法,如情境领导、参与式领导等,以便更好地影响和激励教职工,提高学校的整体效能。

三、组织行为学对提升学校效能的重要性组织行为学的应用对于提升学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校是一个充满人际关系和组织行为的复杂体系,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这个体系,优化学校内部流程,有效提高办学效果。

组织行为学-群体

组织行为学-群体

群体规范是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关键因素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 规范》
——正是考虑到群体规范的特殊作用 影响群体规范建立和发展的因素 P119
★ 群体规范的功能
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所产生的压力,在一定限 度内能促使整个群体为实现群体目标而明确责 任分工和统一行动步调。因而群体规范是一种 强大的社会力量,其功能具体表现为:
★ 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 系,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为人际关系。
★ 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 人际关系的内容: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
★ 人际关系的方式: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 师生关系
P135
三、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的意义
★ 特点 ★ 功能 ★ 意义
四、人际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 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有三:
★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强化那些符合组织目标 的规范,而削弱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规范
强化群体规范应遵循的原则
削弱群体规范应遵循的原则
群体规范作用
增进凝聚力,促进群体生存的作用。 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 减少人际摩擦,改善人际关系。 澄清群体身份,表现群体的核心价值观。
五、群体压力
系的四个组成要素:
活动
相互作用
规范
思想情绪
& 群体的类型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大群体和小群体 实属群体与参考群体
二、个体与群体与组织的关系
& 群体是由个体构成的,群体又是组织的组 成部分,群体在个体与组织间发挥着中介 作用
& 个体与群体:
个体加入群体的原因是要完成某项任务或 是要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
★ “顺从”或“从众”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9-7-16 17:22 | 提问者:q4102835求一篇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的文章字数3000左右最佳答案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推动力。

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尽管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我们大家知道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便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的进步促使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组织管理学、人事管理学这些管理学的分支越来越显示出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组织行为学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管理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按照比较公认的说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科学管理学派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美国的泰罗,(F•W•Taylor),法国的法约尔(H•Fayol)、德国的韦伯(M•Weber)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派。

泰罗是科学管理的倡导者,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从根源上讲泰罗是组织行为学先驱者中最重要的一位。

这一时期正是大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关注的是生产的效率。

泰罗对工作进行动作和时间研究,注重工作的分析和设计,在钢铁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搬运铁块、铲铁锹等,将人的动作进行分解和设计,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制等。

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重视对物的研究,而忽视人的因素。

2.行为学派阶段行为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代表人物是梅约、麦格雷戈等,他们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

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史中被称为里程碑式的实验就是1924年开始的霍桑实验。

组织行为学(教育)形考册作业2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教育)形考册作业2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教育)》形考册作业 2 参照答案一、填空题1.尊敬、自我实现 2.目标、动机 3.拘束、行为改正 4. 真挚、接受、理解二、选择题1.C 2.B3.A4. A三、判断题1.√2. √3. ×4. √四、阐述题1.教师需要特色:激烈的精神需要和朴素的物质需要。

教师的精神需要表此刻:( 1)创建成就需要突出;(2)激烈的求知欲,渴求能力和人品的完好、完美和发展;( 3)重视社会议论。

激励举措:( 1)尽可能实时地、正确地掌握教师需要的动向,正确对待并知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 2)注意教师需要的个体差别,并为教师多种需要的知足供给诱因。

( 3)在知足教师必定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应当特别着重教师精神需要的知足。

( 4)正确调理教师的需要。

2.( 1)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将对教师的感情泛化到教师所授课程上,并且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受, "亲其师,信其道 "。

( 2)影响学生参加讲堂活动。

优异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心理上获取安全感,乐于并敢于勇敢参加讲堂活动。

反之则状况相反。

( 3)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

师生关系创建的讲堂心理氛围,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大脑思想、记忆、想象等方面活动的有效性。

最后,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3.( 1)卡曼于 1966 年第一提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它以领导四分图为依照,加入被领导者的成熟度这一要素,以为领导种类应当适应组织成员的成熟度。

在被领导者趋于成熟时,领导者的行为方式要做相应的调整:组织成员成熟度:很低 --较低 -- 高 -- 很高领导方式:命令式 --说服式 -- 参加式 -- 受权式。

(2)学校领导者在管理、使用和培育上对不一样成熟度的教师应当差别对待,提出不一样的要求,采纳不一样的方法。

《组织行为学(教育)》形考册作业 3 参照答案一、填空题1.奖励权处罚权2. 首因 3 .改良心智模式、展开团队学习二、选择题 1. C2 .A 3. B三、判断题 1.√ 2.× 3.√4.√5.× 6.√四、阐述题 1.( 1 )由合法权、典范权和专长权组合成的一个权利三角形,奖励权和处罚权在中间,对外头的三种权利予以支持和增补。

学校组织行为学

学校组织行为学

学校组织行为学一、学校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学校组织行为学对于学校的发展和运行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提高教育质量学校组织行为学研究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通过分析和改进学校的组织行为,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了解教师、学生和管理层之间的互动关系,优化组织结构和决策过程,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2. 增强学校竞争力通过学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学校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创新。

优化教学流程、培养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促进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组织行为学研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组织文化的建设,有助于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的校园文化。

积极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的研究和成长,提高学校内外人员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二、学校组织行为学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学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学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 组织效能的提升通过学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实践,学校可以识别和解决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从而提高组织效能。

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改善沟通和决策机制,学校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

2. 人才管理和领导力的提升学校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的人才管理和领导力问题,为学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战略。

通过培养和发展优秀的领导者和教职员工,学校可以更好地引领和推动学校发展。

3. 组织变革和创新的推动学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学校的组织变革和创新。

通过深入了解学校的组织文化和决策过程,学校可以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促进学校的创新和发展。

结论学校组织行为学对于学校的发展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力。

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和增强学校竞争力,学校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并取得长足发展。

同时,通过加强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研究和成长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因此,深入研究学校组织行为学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注:以上内容基于学校组织行为学的一般研究方向和影响因素,具体案例和论证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组织行为学(教育)课程学习指南

组织行为学(教育)课程学习指南

组织行为学(教育)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简介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学习组织行为学(教育)课程。

它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3学分、54学时。

该课程主要研究"学校"这一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和应用性是本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适合中小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学习,引导大家从"教师个体行为、学校群体行为、学校组织行为、激励、学校领导行为"的角度去学习和思考问题,要求大家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在学校组织中的具体应用,指导实际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

课程知识地图:该课程的前修课程:公共管理学、管理思想史,后续课程:教育评价、现代教育管理专题。

二、教师简介主编、主讲:何立婴,北京教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上有较深的造诣。

著有《社会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1年8月版)、《教学社会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小学心理卫生学》(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等书。

有VCD《师道讲坛--来自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视角》(20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音像电子出版社2008年版。

曾荣获曾宪梓教育奖。

课程主持教师:张遐,中央电大师范部教育管理教研室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

E-mail:zhangxia@;办公电话:(010)66490586。

三、课程学习资源及其使用(一)课程学习资源1.文字教材:基础教材:孙成志主编,《组织行为学》,中央电大出版社00年第1版。

辅助教材:何立婴主编,组织行为学(教育)学习指导,中央电大出版社03年第1版。

辅助教材是根据学校组织的特点和学员的学习需求,对基础教材进行了选择性使用和必要的补充,将基础教材的第八章——工商业组织的综合案例略去,因循剩余七章的体例来补充学校领域中的组织行为学知识。

组织行为学(教育)学习指南问题解答

组织行为学(教育)学习指南问题解答

组织行为学(教育)学习指南问题解答问:组织行为学(教育)和组织行为学是什么课程关系?答:组织行为学(教育)和组织行为学是两门正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不同的课程。

组织行为学(教育)实际可称为“教育组织行为学”是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是研究教育(中小学校)这一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组织的人的心理及行为规律。

问:请说明组织行为学(教育)的教材,应如何使用?答: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使用两本教材。

一本是孙成志主编的《组织行为学》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一版。

)另一本是补充教材,即《组织行为学》(教育)学习指导。

基于教育组织的特点和本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此教材对基础教材进行了选择性使用和必要的补充。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因循基础教材各章的体例来补充学校领域中的组织行为学知识(将基础教材的第八章----综合案例略去)。

因为本课程使用两本教材,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便,因此一定要注意本课程两本教材的关系和学习方法,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以《学习指导》教材为指导自己学习的依据,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以“内容提要”的形式为学生框定《组织行为学》(教育)的学习内容,包括基础教材中的内容和所补充的教育组织(本课程只研究、讨论中小学校组织)的内容。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为了学生便于学习,本教材在学习目标和作业中将《学习指导》中新补充的内容一律以阴影标出,未加阴影的内容即为基础教材内容,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加以注意。

二、明确《学习指导》书的编写体例和特点。

《学习指导》分为内容提要、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与探索、思考与练习5大部分。

撰写《学习指导》的重要意义是补充组织行为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包括一些教育组织管理中新的研究成果。

组织行为学(教育)知识点梳理

组织行为学(教育)知识点梳理

组织行为学(教育)知识点梳理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学习组织行为学(教育)课程。

它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3学分、54学时。

以下是本门课程的知识点表格。

本课程期末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判断并改错题,10小题,共30分。

3.论述题,从给出的三题中选作两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案例分析题,1小题,20分。

下面给大家梳理各章的重要知识点:第1章主要知识点1.“经济人”人性假设的基本含义2.“社会人”人性假设的基本含义3.“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的基本含义4.“复杂人”人性假设的基本含义知识点提示1.“经济人”人性假设薛恩和麦格雷戈(X理论)都提出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认为必须有外界的经济性刺激物激励人的行为。

感情是非理性的,人由于具有感情而不能自控和自我约束。

根据这种假设,职工是计较型参与,组织用经济性奖酬和一套权力与控制系统来实行管理。

2.“社会人”人性假设梅约通过霍桑实验提出社会人人性假设。

该假设认为: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

要求主管人员:更多注意工人的需要,关心工人心理上的健康,使他们的归属、尊重等心理需要得到实现。

3.“自我实现人”人性假设麦格雷戈的Y理论认为:人们在实现任务时,会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会寻求有责任感、挑战性的工作;在解决问题时,大多数人具有高度想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要求主管应重在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不是指挥者、调节者和监督者,而是辅助者、支持者、帮助者。

要求在管理制度上给予人更多的自主权,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共同分享权力。

4.“复杂人”人性假设薛恩认为:人的需要可分成许多类,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时会形成不同的动机;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组织行为学实施细则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教育)组织行为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教育)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和实用性是它的学科性质。

综合性体现在这要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来解释人在学校组织中的行为。

两重性是指它一方面具有与组织中人的行为生物特征相联系的反映人的行为一般规律的属性即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反映人的社会活动规律的社会属性即阶级性。

实用性是指(教育)组织行为学相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而言,它属于应用性科学。

(二)课程任务(教育)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组织中人的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重点阐述了(教育)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教育)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理解教育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及教育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为其管理活动提供心理依据和新的视角,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二、教学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一)教材及辅助教材本课程的基础教材为《组织行为学》,孙成志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新编教材为《组织行为学(教育)学习指导》何立婴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约15万字,《学习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组织行为学(教育)”课程的教育视角,是这一门课程的主教材。

该教材中增加了“人性假设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教师管理中的知觉效应、教师职业生涯设计、教师的需要及其管理、教师的心理挫折及其管理、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工作群体-教研组的建设、学校领导者应具备的个性品质、权变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学校组织的基本问题、学校组织的设计、学校组织中的工作压力、学校组织的文化建设、学校组织的内部、外部环境、学校组织冲突、学校组织行为的合理化、学校组织变革”等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校组织中个人及群体的行为规律。

两本文字教材相辅相成,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

(二)网上教学资源网上教学资源包括中央电大资源和省电大自建资源,共分文本资源和音像教学资源两类。

文本资源有各章节的教学大纲、教学辅导、考试大纲、自测自检题库、往届试卷、作业练习等、模拟试题、中央电大直播课堂脚本等;音像教学资源有中央电大辅导、期末复习的直播课堂以及省电大直播课堂。

1、文本资源中央电大网上辅导分为“专题研究、案例库、试题透析、热身练习、新书推介、分章辅导”等板块。

A、专题研究主要围绕本课程的重点专题,介绍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推荐研究的精品文章,提示继续做深入研究的着眼点。

B、案例库提供与课程重点内容相关的案例及其分析要点,鼓励学生通过e-mail 上传自己收集的案例,鼓励学生和地方电大的责任教师通过“电大在线”的“在线讨论”栏目讨论相关案例的分析与做答。

C、试题透析提供若干题型的相关试题的做答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和答题的方法。

D、热身练习提供一些模拟试题及答案要点,供学生学习和自我检测。

E、问题解答欢迎大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e-mail或者“在线讨论”平台发送,我们会及时将重点问题予以解答。

F、好书推荐给学生推荐一些教育组织行为学相关的学术及通俗读物,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和多方思考。

G、分章辅导就文字教材各章的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辅导。

省电大的网上辅导分为“教学辅导、直播课堂、考试与练习、参考资料、在线测试”几个模块。

A、教学辅导分章节对教材重难点进行讲解;对教材及课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把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以便学员更好理解教材概念、原理等内容。

B、直播课堂自建资源中直播课堂分四讲,第一讲为教材第一、第二章;第二讲为教材第五、第三章;第三讲为教材第四、第六章;第四讲为教材第七章。

C、考试与练习包括考试大纲、模拟试题、热身练习等内容,为学员全面准备考试提供了充分材料。

D、参考资料就各章节学习内容提供补充材料,以便学员更好理解本章节学习内容。

E、在线测试为学员更好检验、检测自身知识的水平提供平台。

另外,省电大在课程学习中还为学员提供了学员与教师互动的平台: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等。

学员可以积极利用中央电大、省电大提供的网络环境和一切现代化手段(如信函、电话答疑、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电子信箱、IP课件等)与教师进行互动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提高自身自学能力。

省电大网上BBS“在线讨论”文本答疑两次。

具体时间以网上通知为准。

2、音像教学资源音像教学资源包括中央电大的3次IP课件、省电大的四次直播课堂。

3次IP课件以网络形式进行期末复习指导,拟为一、二、三章内容设IP课件(1),四、五章内容设IP课件(2),六、七章内容IP课件(3)。

IP课件主要在介绍全书框架的基础上,向学生阐述各章内容的线索、学习方法,并提示重、难点知识和实际案例,可设“内容线索、重点提示、学习方法、案例分析”等栏目;学生可结合学习进度、参照期末复习指导手册,灵活使用上述3个IP课件。

另外,还可以用电话答疑,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课程主持教师联系方式如下:(三)使用建议在(教育)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网上资源(包括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课程资源、校外各网站的学习资料)、电话及信箱答疑、网上课程平台的互动与交流等。

学习中以自主学习为主,结合网上教学大纲、教学辅导中对文本教材重难点及内容解析来领会教材知识,这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关键;另外,充分利用IP课件和直播课堂精讲、直观、生动的特点,进行深入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这些资源应结合使用,全面复习。

三、主要教学环节(一)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活动1、自学建议:(1)正确、合理使用两本教材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按要求,科学使用两本教材。

先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再阅读基础教材。

在把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阅读《学习指导》中的补充内容,然后,在研究与探索中精练所学知识,分析相应的案例。

同时注意学习的自测和反馈,结合学习进度及时做一些练习,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

力争在两本教材的合理使用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自主学习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要清楚文字教材的结构、思路和学习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各种学习材料,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辅导时,应要求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文字教材,对文字教材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学习,以强化学习的方式参加教师的集中面授辅导。

善于动脑筋,分析与概括教材的要点、重点,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要做到联系实际学会应用。

认真完成平时作业与综合练习,加强案例分析与总结。

自学时数原则上不低于36学时。

2、小组学习活动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补充,这一学习形式决不可少。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参加小组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当地公共管理的一些实际情况制定小组讨论题目。

鼓励学生已各种形式提出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发言和交流的机会。

通过研讨活跃学习气氛、扩展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

一学期可进行二次以上的小组讨论,探讨学习体会,学习经验,共同分析案例,做好讨论记录,以备检查。

另外,还可以利用网上教学论坛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员一学期要进行网上BBS学习至少两次,可以互相就学习心得体会及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等进行交流。

(二)面授辅导组织行为学(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要重视面授面辅导的方法和作用,一学期授课时数占总学时数的1/3为宜,不得超过18课时。

辅导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心理学或管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学历,或具有二年以上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

辅导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课程考核说明进行辅导,“XX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了突出本课程的应用性,《学习指导》书专门设立了研究与探索,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研究。

“研究与探索”部分,可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是结合本章的主要理论或知识点提供学校管理实例,并进行了适当的分析、说明,为学生理解、消化一些理论要点,提供帮助。

小组讨论依据本章所介绍的理论和知识,作者提出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进行分析和讨论。

问题研究针对学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划定范围或提供材料,大家可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下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办法。

讨论中教师起导入、鼓励、控制、总结和评价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共同主讲,学生将自学和小组学习的成果写成报告。

此外,老师可适当给学生提供每章末“参考资料”中所列的资料,借以开阔学生视野。

各章节的重难点及课时安排建议如下表:(三)网上教学活动为减轻学习难度,一定要充分利用录像教材、辅导练习册、网络辅导等助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在认真分析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并进行案例教学。

要求教学点每学期必须组织学生2次以上网上实时答疑,具体时间以网上通知为准。

在平时网上学习上,要求学员每月用于网上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教学点要督促学员做好记录,形成表格与形成性作业一同交由授课教师检查。

(四)形成性考核要求:形成性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20%,即为20分,是本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本人能够监控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证学习质量。

形考主要是形考手删,同时要求学生附上上网学习时间表(上网时间及网站名),及面授课出勤表,形考最后得分参考上网学习时间表和出勤表。

(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80%。

如卷面得90分,计入总成绩的分数为72分(90×80%=72)。

1.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了解:指对组织行为学(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

所对应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理解:指对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

主要对应的是论述题。

应用:指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分析和论述问题。

主要对应的是案例分析。

2.命题原则(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2)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7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