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
论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
论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关于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一、引言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资源调配和经济扶持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通过政府之间的资金流动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实际中,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
本文将对政府间转移支付进行分类,并对每种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同时列举一些相关的案例,以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二、分类1.集中式转移支付:集中式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这种方式为中央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控制和调控的空间,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转移支付的资金数量。
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便它们更好地展开各种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项目。
2.分享式转移支付:分享式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对税收的分配方式。
这种方式使得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分权更加平衡,并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资源,以增加其作为政治管理的独立性。
3.计划性转移支付:计划性转移支付是指用来支持特定政策和项目的政府转移支付。
这种方式可以为中央政府提供更好的控制和调控标准,并提供更广泛的支持。
同时,它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与国家政策一致的支持,并且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比例分配转移支付:比例分配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根据某种比例分配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各地区之间实现平衡发展,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公平的机会和支持。
5.条件性转移支付:条件性转移支付是指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提供资金支持的政府转移支付。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适应政策目标和需求,并确保政府的资金使用合规和清晰。
三、案例1.财政困难地区的救助:国家为了帮助地方政府解决财政困难,对一些财政状况比较困难的地区提供了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比较快地缓解财政压力,并为地方居民提供更好的基础公共服务支持。
第九章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第九章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第九章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第一节政府间财政转移的基本原理一、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通常,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协调是通过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两大系统相互配合、共同运作来实现的,从而形成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架,其中,前者是政府间的收入制度,后者是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的财力进行单方面转移的活动进行规范的制度体系。
目前,对政府间资金划转的称谓很多,包括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等,在现实表述上,人们往往将其混用,仔细鉴别,四者的概念不同,其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但其内涵和范围不尽一致。
1>.转移支付。
按照联合国《1990年国民账户修订案》的定义,转移支付是指货币资金、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的所有权由一方向另一方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性转移,转移的对象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实物。
2>.政府转移支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写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的支出分析框架,政府转移支付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国际间的转移支付。
这种转移支付的对象是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跨国组织,具体包括对外捐赠、对外提供商品和劳务、向国际组织或跨国组织交纳会费等。
二是一个国家内部的转移支付。
这种转移支付包括政府向家庭的转移支付,如养老金、失业救济金、价格补贴、住房补贴等;政府向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如向城市运输、供水和污水处理等公共企业提供的一般补贴和基本建没投资等;各级政府上下级之间的资金转移,包括共享税的分配、上级政府拨给下级政府的各种补助、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提供的补助等。
3>.政府间转移支付。
在分级预算管理体制中,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各级各地政府之间的财力及其使用存在较大的差别,政府收支的划分不可能也难以使各级各地的收支完全对应均衡,从而出现政府收支的纵向不均衡和横向不均衡。
针对此,需要运用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实现财政体系内各级次和各地方预算收支的最终均衡。
政府转移支付(最终版新)讲解
3
THIRD
除按照国务院规定 应当由上下级政府 共同承担的事项外, 上级政府在安排专 项转移支付时不得 要求下级政府承担
配套资金。
国内现行改革措施及方向
4
5
6
FIFTH
7
用“因素法” 代替“基数 法”计算转 移支付 数 额。
转移支付制度
美国
联邦政府在计算具体拨 款额度时,按照国会通 过的法案所确定的公式, 参照州和地方的人均收 入、城市人口规模、税 收征收状况等因素进行 计算确定。
支付资金在 权划分不
规模上不合
理,专项转 移支付规模
过大。
清,转移 支付效率 低下。
• 配套资 金 压力 过大、资 金下达不 及时。
•结 构 上 , 采 •制 度 缺 乏
取单一纵向 法 律 制 度 转移支付体 的 规 范 、
系,税收返 资 金 监 管 还不利于公 不 力 转 移 共服务均等 支 付 项 目 化的实施, 不 合 理 , 没有达到地 效益低下。 区均衡效果。
是指同级地方政府间发生 的资金平行转移,一般是 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提供 资金援助,主要用于财政
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落后地区公共开支不足问 侧重于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 题。
目标。
中央不仅统一立法,并 且直接通过特定手段进 行转移支付,但同时又 负责组织地区之间的直 接转移支付。
• 据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透露,2005年,审计 署对20个省(区、市)地方预算进行抽查,中央 预算编入地方预算有3444亿元,约占中央实际转 移支付7733亿元 的44%,也就是说中央转移支付 有一半以上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完全脱离了 人大的监督,有的甚至脱离了政府的监督。
2
合理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财政的宏观调 控能力。
第五章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
(2)根据财政拨款是否有最高限额,税收努力相关性 无条件拨款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封顶的税收努力相关性 无条件拨款和不封顶的税收努力相关性无条件拨款。
无条件整额 拨款 无条件拨款 税收努力相 关性无条件 拨款 封顶的税收努力相关性 无条件拨款
不封顶的税收努力相 关性无条件拨款
(二)有条件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1.概念: 也被称为专项财政拨款(specific grant),它是一 种带有附加条件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在这一 方式下,上级政府在提供财政拨款时通常会指定该项 拨款资金的用途,下级政府必须按规定的用途来使用 这笔拨款,否则就无法得到该项资金,专款专用。 2.目的: 它主要用来执行转移支付的政策和意图,比如用于外 溢效应的项目,教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
(三)公共产品外部性
公共产品的外部性的存在,破坏了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成本与 收益相对称的原则,这可能会扭曲地方政府的行为,从而导致 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达不到最优状态。 发生这种情况,只要上级政府给予一定的配套补助或拨款,弥 补外溢收益的成本,就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臵效率。而配套 补助或拨款的多少,要根据外溢收益和本地区收益的比例来确 定,外溢收益越大,配套的比例就应当越大。
2.原因:
在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之间,由于各地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禀 赋不同,财源分布不均匀,加上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密集等因 素,各地的税基和可征税潜力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 在财政上的表现就是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充裕,而落后地区财政 状况拮据。而与此同时,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有着更大的支出 需要。 因此,各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净利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 异必然导致落后地区在同样的税收努力(即同样有效的税率) 下无法提供发达地区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 由于这些差异常常是由地方政府不可控制的因素引起的,所以 其带来的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应当由中央政府采取转 移支付的办法来解决,以达到最低公共服务标准,实现政府间 横向财政平衡的目标。
浅谈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
浅谈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内容提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是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们认为,政府间转移支付按照目标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类: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解决辖区间外溢性问题的转移支付、中央委托地方事务引致的转移支付、以增强国家政治控制力为目标的转移支付。
关键词:政府间转移支付,目标,分类正确的认识依赖于科学的分类。
当前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不清有密切的关联。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或最终目标)是引导社会利益结构趋向某种均衡状态,以避免社会成员之间利益严重失衡而导致公共风险加大,防范公共危机。
但具体目标(中介目标)却是多元的,具体目标不同,转移支付发挥作用的领域自然也不同,解决的问题也各有侧重,有社会的、自然的、经济的和政治的。
按照不同的具体目标区分各类转移支付,认识它们各自遵循的原则和作用机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
对此,我们将转移支付划分为: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解决辖区间外溢性问题的转移支付、中央委托地方事务引致的转移支付、以增强国家政治控制力为目标的转移支付。
这4类转移支付在中国实际上都已经存在,只是后3种转移支付没有在我们的观念中清晰地凸现出来,因而实际中不可避免地使转移支付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现象。
如水源污染、沙尘暴、水土流失都很容易造成辖区间外溢,要解决这类问题是离不开转移支付的,如果纳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之中,则会“摆不平”,往往难以解决而造成转移支付的“缺位”。
下面就4类转移支付分别加以论述。
一、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一)均等化目标的由来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基于这样的价值观念: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享受国家最低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
对均等化的理解包括两点:一是它是一项基本权利,与个人的支付能力和居住位置无关。
二是它是指缩小地区间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而不是直接改变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简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分类
简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分类财政转移支付是指财政部门将财政收入中的一定比例,通过中央与地方、省与市、市与县等政府层级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转移给下级政府,在其预算中实现公共事业的基本建设和运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提供。
财政转移支付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工具。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中央转移支付中央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向下级政府转移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下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建设。
中央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建设;二是中央财政对特定领域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发展;三是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二、地方转移支付地方转移支付是指省级政府向下级政府转移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下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建设。
地方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省级财政对地市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地市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建设;二是地市级财政对县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支持县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建设。
三、项目补助项目补助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向下级政府提供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特定的公共事业建设项目。
项目补助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对下级政府的项目补助,主要用于支持重点公共事业建设项目;二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对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的项目补助,主要用于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四、税费返还税费返还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将某些税费收入中的一定比例返还给下级政府,用于支持下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建设。
税费返还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税费返还,主要用于支持下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建设;二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对企业、个人等的税费返还,主要用于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公正。
简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分类
简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分类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将其财政资金从一个地区或部门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或部门,并用于支持接受转移支付的地方或部门的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按照转移支付的目的和资金来源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中央转移支付。
中央转移支付是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转移资金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缓解地区间财政收支不平衡等。
中央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特定目的转移支付两种形式。
二、地方政府间转移支付。
地方政府间转移支付是一级政府向下一级政府转移资金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实现地方政府间财政收支平衡、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等。
地方政府间转移支付包括横向转移支付和纵向转移支付两种形式。
三、政府与社会组织转移支付。
政府与社会组织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资金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事业、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等。
政府与社会组织转移支付包括公益性质的项目资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
四、重点项目转移支付。
重点项目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向已确定的重点项目或领域转移资金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推进重点领域发展等。
重点项目转移支付包括宏观调控类项目和重点领域发展类项目。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分类涵盖了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间转移支付、政府与社会组织转移支付和重点项目转移支付四大类。
各类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实现不同的目标和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对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一、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一)均等化目标的由来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基于这样的价值观念: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享受国家最低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
对均等化的理解包括两点:一是它是一项基本权利,与个人的支付能力和居住位置无关。
二是它是指缩小地区间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而不是直接改变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当然,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
无论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如何,中央政府都应保证所有的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形成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不同,其支出需求和自有财力之间存在缺口,表现为在相同的公共服务项目上,在平均的征税努力下,地区间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差距。
具体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间收入能力的差异。
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发达程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都市化程度、人口分布不同,加之税基的规模和税源的集中程度等存在差异,必然造成地区间收入能力的不同;二是在相同支出项目上,各地区单位支出成本也各不相同。
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区间社会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状况存在差异,尤其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成本差异更为明显。
在人口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通过居民在地区间的自由迁徙来实现。
完全自由流动意味着居民在辖区间的迁徙成本为零。
一般情况下,这种均等化的“自动调整机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达到。
为了使各地方政府都能达到基本的公共服务水平,要求中央政府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通过提供一套无条件的、基于基本公共服务为目的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协调地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间由于客观因素差异造成收入能力和支出成本差异而带来的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不平等。
凡是在地区差距比较明显的国家,均等化目标都是在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中考虑的重要内容,一般通过无条件拨款来实现。
在澳大利亚,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主要有普通支付和特定支付,其中,普通支付中的预算平衡援助款具有明显的均等化性质。
04政府间转移支付
第四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
美国穷人家的孩子都在吃啥?
(三)封顶的配套拨款
❖ 有条件封顶的配套拨款,规定了资金的用途和 最高界限,并要求地方政府承担一定比例自有 资金的拨款。
❖ 其效应如下图
第四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
二、有条件拨款
有条件封顶的配套拨款的效应(1)
第四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
二、有条件拨款
有条件封顶的配套财政转移支付的效应(2)
第四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
•联邦政府的事权:国防、外交、社会保障、 联邦交通和邮电、重大科研计划以及联邦一 级的行政事务等。
•州政府的事权:州一级的行政事务、教育、 文化、卫生、社会救济、住房、治安等。
•地方政府的事权:负责当地的教育、文化、 卫生、交通、治安、社区服务等。
第四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
一、不同级别政府间转移支付
❖联邦对州转移支付办法
❖ 那费用呢?穷人家孩子吃不起咋办?中小学生在学校吃 的午餐分三种购买方式,高收入家庭学生要自掏腰包, 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实行减价折扣、穷人家的孩子则是免 费。这样穷人家的孩子、低收入家庭孩子不必为吃不起 午餐而烦恼。
第四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
美国穷人家的孩子都在吃啥?
❖ 什么样家庭的孩子可以在学校吃免费的午餐呢? 原则上当然是穷人家的孩子,但什么是穷人的标 准呢?美国农业部定出的2009-2010年可以在学校 吃免费午餐、早餐的学生标准主要是以家庭收入 来衡量。
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
第四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的一种财力和资金的无偿转移,这种财力和资金无偿性转移的程序、规则和方法构成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它通常是作为各级政府间责权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一种协调机制而存在的,因此,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既是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调控经济,实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或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实现收入在地区间再分配的手段,同时,也是受补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财政转移支付有多种形式、不同的转移支付会产生不同的效应,不同的目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转移支付形式,这正是本章所要阐述的内容。
第一节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和类型一、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在一个多级财政体制中,根据政府职能的分工,各级政府都承担着一定的经济职能。
为了履行经济职能,各级政府必须要有一定的收入作为物质保证。
各级政府的收入来源可以按多种方法来划分,但最基本的一种区分是看收入是来自于其它政府还是本级政府。
本级政府直接筹措的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费和举债三种来源。
对来自于其它政府的收入我们称之为财政转移支付收入。
转移支付在财政支出中是与购买支出相对应,它是指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无偿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在我们一般的财政支出理论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时,财政的转移支付仅限于对微观经济主体如个人或企业的无偿性支出,如各种补助、补贴、公债的利息支出、税式支出和公共定价等。
但我们这里所指的转移支付是指发生在各级政府之间的资金的无偿转移,即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
在各国的具体实践中,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最常见的流向是从高一级次的政府流向低一级次的政府,如从中央流向地方,从省或州流向县市,但也存在处在同一级次的不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或者从较低级次的政府向较高层次的政府转移财政资金。
一般通常把只涉及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称之为狭义的财政转移支付,而把既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也包括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收入转移称之为广义的财政转移支付。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及效应
•
政府间的补助会使选民把补助的增加当 成是中央以下政府服务的单位成本的下降, 这一错觉的产生,会促使他们赞同中央以 下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大。与有条件的补助 相比,无条件的补助更容易产生财政幻觉, 使中位选民认为补助降低了地方性公共产 品的价格。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及效应分析
•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 • (二)政府间转移支付形式的效应分析 • (三)粘蝇纸效应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
• 按照中央向地方进行转移支付时是否指定 该项资金的用途,分为无条件转移支付 (或称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有条件转移支 付。
• 无条件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进行转移支 付时,不规定该项资金的用途,地方政府 可以自主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 另外,根据中央向地方进行配套转移支付时, 是否有最高限额又分为有限额配套性转移支付 和无限额配套性转移支付。 • 有限额配套性转移支付:中央对配套性转移支 付资金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该项目开支超出该 限额,中央将不再拨付资金。 • 无限额配套性转移支付:中央对配套性转移支 付资金没有规定一个最高限额,根据该项目实 际开支多少,中央按比例或规定拨款。
1.无条件转移支付
•
由于无条件转移支付不影响公共产品的 相对价格,所以主要起到了弥补地方财政 缺口与使地方提供的公共产品均等化的作 用。经验表明,地方政府以转移支付形式 获得的收入比地方自有的收入会带来更多 的地方支出,这一现象被称为“粘蝇纸效 应”。
浅探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国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践
美国的转移支付制度
01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手段,将部分财政收入转移到州和
地方政府,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德国的转移支付制度
02
德国联邦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手段,将部分财政收入转移到各州
建立完善的司法审查机制
通过司法审查机制的建立,确保财政转移支 付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管理体制
01
设立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管理机构,负责制度的日常管理、监督和评估
。
02
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
通过事权与财权的明确划分,规范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确保财政转
浅探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023-11-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概述 •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机制 •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践与问题 •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与建议 • 结论
0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各级 政府间纵向和横向的财政不平衡,以及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03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践 与问题
国内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践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手段,将部分财政收入转移到地方,以支持 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地方对基层的转移支付
地方政府也通过转移支付手段,将财政资金转移到基层,如乡镇、 农村等地区,以支持基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浅谈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浅谈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摘要]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是自分税的建立而随之产生的。
自今已经有了16个年头。
虽然在这些年中有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但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通过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的了解,探讨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其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使之不断完善。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关键词]转移支付分税制权力寻租一、我国转移支付的现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奠定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框架。
由于难以打破地方政府原有的利益格局等原因,1994年的改革没能对此前各个地区的财政支出基数进行调整,同时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而是选择采取“存量不动,增量调整”的方针,旨在通过渐进性改革,逐步加大中央财政所控制的增量,用增量部分进行以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为目标的地区间财力再分配,以求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995年财政部开始制定和实施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该办法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制定的。
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民族优惠政策转移支付两部分。
一般性转移支付额根据各地区标准支出、财力、收入努力不足额以及一般性转移支付系数计算确定;民族政策优惠转移支付是对民族地区在享受一般性转移支付后额外实施的照顾性转移支付1996年以后,每年财政部都要对这个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做一些修改和补充,使其不断完善。
从转移支付的规模上看,分税制以来,我国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规模逐年递增,尤其1998年以后增幅明显提高。
转移支付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1994年以后逐年下降,在1997年达到最低点后又逐年回升(参见下表),下降了1.3个百分点,而在此期间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在稳步上升,表明我国转移支付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同时也意味着这几年我国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相对于国家资源的份额在不断减少。
转移支付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直到2001年才有所增加,到2001年为止一共下降了1.6个百分点,但在2002年却又大幅下降,并低于2000年的水平,将近低了7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央在转移支付的力度和政策上都在进行着不断的调整。
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主要形式转移支付的类型转移支付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政府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给个人,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是指企业对非赢利组织的赠款或捐款,以及非企业雇员的人身伤害赔偿等等。
转移支付在客观上缩小了收入差距,对保持总需求水平稳定,减轻总需求摆动的幅度和强度,稳定社会经济有积极的作用。
通常在萧条来临时,总收入下降,失业增加,政府拨付的社会福利支出也必然增加。
这样,可以增强购买力,提高有效需求水平,从而可以抑制或缓解萧条。
当经济中出现过度需求时,政府减少转移支付量,可以抑制总需求水平的升高。
当然,对于过度膨胀的需求而言,这种抑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一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
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一般是根据一些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口、面积等,以及一些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教育、治安等的统一单位开支标准计算的。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的政府收入的差距,以保证各地区的政府能够有效地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为社会提供服务。
[1]模式类型我国目前仍实行的不是很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事权尚未明确划分,财政支出的划分与事权是紧密联系的,难以确定标准的收支概念;二是我国的中央财政仍十分困难,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持;三是既得利益调整的力度过大,困难很大;四是由于体制、经济结构、自然环境和人口状况等因素影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发展能力存在极大差别,致使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地区均衡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五是基础性数据统计、收集有很大难度。
第九章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1.标准人员经费。 标准人员经费。 标准公用经费。 2.标准公用经费。
(二) 教育部门标准支出的测算
1.人员经费标准支出。 人员经费标准支出。 2.事业费补助标准支出。 事业费补助标准支出。 3.教育部门取暖费标准支出。 教育部门取暖费标准支出。
(三) (四) (五) (六)
二、2003年标准收入的分项测算 二、2003年标准收入的分项测算
(一) 增值税标准收入的测算 (二) 营业税标准收入的测算 不同税目的营业税采取不同的方法确定。 1.不同税目的营业税采取不同的方法确定。 四行业” 2.“四行业”营业税应征收入根据决算收入 统 一适当调整。 一适当调整。 (三) 城市维护建设税标准收入的测算 (四) 资源税标准收入的测算 (五) 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收入的测算 (六) 农业特产税标准收入的测算
第五节 客观性转移中影响因素的确定
客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的选择
(一)客观因素通过回归分 析方法筛选确定 (二) 公用经费的影响因 素 1.公用经费影响因素的 选择。 选择。 2.计算公用经费采用数 据的来源。
二、标准财政供养人口指标的核定方法
(一)标准在职职工人数的测算 1.省级标准在职职工人数 地级标准在职职工人数。 2.地级标准在职职工人数。 标准离退休人数测算说明。 (二) 标准离退休人数测算说明。
三、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
(一)合理确定目标,增强各级政府收支关系的 合理确定目标, 对称性 调整转移支付结构, (二)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均等化转移支付 数量, 数量,强化公平的力度 (三)改基数法为客观因素法 (四)借鉴国际经验形成规范的转移支付公式
第三节 我国均衡性转移的总体设计
一、一般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原则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5)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是政府间的一种补助,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类。
财力性转移支付是指对自有财政收入(含按财政体制规定上级财政给予的返还与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需求或上级政府出台减收增支政策形成财力缺口的地区,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
接受补助的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
财力性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使用,所以又称一般性转移支付或无条件转移支付,其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目前,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1.一般性转移支付,它是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手段,作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从1995年起中央对财力薄弱地区实施一般性转移支付;2.民族地区转移支付;3.调整工资转移支付;4.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5.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6.其他财力性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下级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
二、转移支付的分类(一)一般性转移支付税收返还。
它是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为保各级政府既得财力而采取的一种财力转移支付方式。
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以1993年为基期年核定。
按照1993年地方实际收入以及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情况,合理确定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收入数额,并以此作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基数,保证1993年地方既得财力。
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即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每增长1%,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增长0.3%。
(二)专项补助专项转移支付是指在中央与地方预算中,不包含在地方财政体制规定的正常支出范围内,由中央财政根据特定用途,增拨给地方财政部门的专项预算资金。
转移支付财务制度
转移支付财务制度转移支付在现代财政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通过调节经济资源的分配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为了确保转移支付的公平、有效和透明,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制度。
一、转移支付的分类转移支付可以按照用途、对象和形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用途的不同,转移支付可以分为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基础设施转移支付、教育和卫生转移支付等。
按照对象的不同,转移支付可以分为个人转移支付、家庭转移支付、企业转移支付等。
按照形式的不同,转移支付可以分为直接现金转移支付、间接补贴等。
二、转移支付财务制度的特点转移支付财务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程序严格。
转移支付的程序通常更加严格,需要经过审核、审批和监督等环节,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 预算控制。
转移支付财务制度中预算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政府需要对转移支付的预算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3. 绩效评估。
为了评估转移支付的效果,政府通常会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估指标,并对转移支付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4. 透明度。
为了确保转移支付的公开和透明,政府通常会公布相关的转移支付信息,向公众和利益相关者提供透明度。
5. 监督机制。
转移支付财务制度通常会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对转移支付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资源的有效使用和防止滥用。
三、转移支付财务制度的作用转移支付财务制度在现代财政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转移支付,政府可以向弱势群体提供特定的经济援助,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2. 促进经济发展。
转移支付可以为企业提供补贴和支持,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3. 促进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通过转移支付,政府可以向教育和医疗事业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4. 缓解社会压力。
在经济不景气或特殊时期,转移支付可以为失业人员和困难家庭提供救助,缓解社会压力。
地方财政学 资料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有哪些类型拨款类型主要有有条件拨款、无条件拨款和分类拨款三大类。
(一)无条件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目的: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无条件拨款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横向的与纵向的财政不平衡问题,既保证地方政府作为一个整体能平衡预算,同时缓解地方政府间财政能力的差异,保证每个地区都能提供基本水平的公共服务。
分类:(1)无条件政府间转移支付按照拨款数额是否固定又分为无条件整额拨款和税收努力相关性无条件拨款。
如果无条件政府间转移支付是一笔数额固定的款项,那么它就属于无条件整额拨款。
税收努力相关性无条件拨款,该形式是财政拨款的数额不是固定的,而是由上级政府根据接受财政拨款的下级政府的行为来决定拨款的具体数额。
通常是根据下级政府自有收入的情况来确定拨款的数额,所以这类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也被称为税收努力相关性无条件拨款。
具体的财政拨款数额与税收努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二)有条件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目的:它主要用来执行转移支付的政策和意图,比如用于外溢效应的项目,教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
分类:根据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否需要下级政府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可以区分为有条件配套的财政拨款和有条件非配套的财政拨款。
•(1)有条件非配套的财政拨款•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提供一笔固定数额的补助,并指定其具体用途,但不要求下级政府提供配套资金。
这种拨款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提高下级政府对指定项目投资的积极性。
•(2)有条件配套的财政拨款•上级政府不仅指定财政拨款的具体用途,而且还要求接受财政拨款的下级政府按照规定的配套率提供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上级政府指定的用途,否则就不能得到该项财政拨款。
•有条件配套的财政拨款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有条件封顶的配套财政拨款和有条件不封顶的配套财政拨款。
•①在有条件不封顶的配套财政拨款方式中,上级政府不规定接受财政拨款的下级政府可以获得的财政拨款的最高限额,只要下级政府按照设定的条件提供配套资金,就一直可以按配套率从提供财政拨款的上级政府那里获得相应数额的财政拨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
内容提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是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们认为,政府间转移支付按照目标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类: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解决辖区间外溢性问题的转移支付、中央委托地方事务引致的转移支付、以增强国家政治控制力为目标的转移支付。
关键词:政府间转移支付,目标,分类
正确的认识依赖于科学的分类。
当前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不清有密切的关联。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或最
终目标)是引导社会利益结构趋向某种均衡
状态,以避免社会成员之间利益严重失衡而导致公共风险加大,防范公共危机。
但具体目标(中介目标)却是多元的,具体目标不同,转移支付发挥作用的领域自然也不同,解决
的问题也各有侧重,有社会的、自然的、经济的和政治的。
按照不同的具体目标区分各类转移支付,认识它们各自遵循的原则和作用机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
对此,我们将转移支付划分为: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解决辖区间外溢性问题的转移支付、中央委托地方事务引致的转移支付、以增强国家政治控制力为目标的转移支付。
这4类转移支付在中国实际上都已经存在,只是后3种转移支付没有在我们的观念中清晰地凸现出来,因而实际中不可避免地使转移支付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现象。
如水源污染、沙尘暴、水土流失都很容易造成辖区间外溢,要解决这类问题是离不开转移支付的,如果纳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之中,则会“摆不平”,往往难以解决而造成转移支付的“缺位”。
下面就4类转移支付分别加以论述。
一、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
(一)均等化目标的由来
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基于这样
的价值观念: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享受国家最低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
对均等化的理解包括两点:一是它是一项基本权利,与个人的支付能力和居住位置无关。
二是它是指缩小地区间政府基本公共服务
的差距,而不是直接改变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当然,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
无论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如何,中央政府都应保证所有的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
服务。
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形成是由
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不同,其支出需求和自有财力之间存在缺口,表现为在相同的公共服务项目上,在平均的征税努力下,地区间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差距。
具体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间收入能力的差异。
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发达程度、经济体制、经济
结构、都市化程度、人口分布不同,加之税基的规模和税源的集中程度等存在差异,必然造成地区间收入能力的不同;二是在相同支出项目上,各地区单位支出成本也各不相同。
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区间社会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状况存在差异,尤其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成本差异更为明显。
在人口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通过居民在地区间的自
由迁徙来实现。
完全自由流动意味着居民在辖区间的迁徙成本为零。
一般情况下,这种均等化的“自动调整机制”在现实生活中
难以达到。
为了使各地方政府都能达到基本的公共服务水平,要求中央政府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通过提供一套无条件的、基于基本公共服务为目的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协调地区间由于客观因素差异造成收入能力和
支出成本差异而带来的居民享受公共服务
的不平等。
凡是在地区差距比较明显的国家,均等
化目标都是在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中考虑的
重要内容,一般通过无条件拨款来实现。
在澳大利亚,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主要有普通支付和特定支付,其中,普通支付中的预算平衡援助款具有明显的均等化性质。
在加拿大,均等化转移支付是联邦政府为减少各省之间的财力不平衡而设立的一项最主要
的补助。
此项转移支付由联邦直接补助到省,由省级政府根据轻重缓急自主安排,省级政府也可将转移支付和其自己财政收入一并
用于安排医疗保健、教育、社会援助等公共服务。
在中国,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被称为财力性转移支付。
它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由上级政府安排给下级政府的补助,资金接受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资金用途。
在美国,无条件拨款仅占转移支付总额的2%左右,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相比,美国显然没有把无条件拨款作为解决州际间财
政均等化的主要政策工具。
这与美国现在的地区差距不大以及人口的自由流动有密切
关系。
无条件拨款主要是收入分享拨款,其理由是联邦政府比州政府拥有更强的收入
征收能力,联邦政府希望让所有的州在平均的水平上履行标准职能。
(二)均等化的内容与差异的衡量
1.均等化的内容。
均等化在西方国家一般指财政能力均衡化,财政能力可通过宏观经济指标来测度:包括各地方行政区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各区域居民的要素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
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
,财政均等化的实践也各有不同。
在澳大利亚,指在相同的收入和管理效率下,提供标准服务的能力;在加拿大,指各省在合理的相当的税收水平上提供合理的相当水
平的公共产品;在德国,指各州的财政能力差异得到均衡;在瑞士,指在不过分加重税收负担的情况下,提供可接受的最低水平的
公共服务;在瑞典,由中央的转移支付保证地方政府具有全国平均水平的财政能力。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Sally Wallace认为,财政均等化可以指下列中任何一项:(1)同样的纳税购买力,这意味着,不论在任何地区,每个纳税人每一美元都能购买到相同水平的公共服务;(2)同样的税收努力结果,这意味着,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内,同样的税率能够征得同样的税收;(3)同样的税收努力能带来同样的公共服务水平,这意味着,二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同样的税收努力结果首先达到了,那么紧接着就能实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2.差异的衡量。
在理论上探讨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异比较容易,困难在于如何去衡量这些差异。
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精确地衡量这种差异,也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拿出一个客观的衡量结果去指导建立转移支付的公式。
大多数国家一方面以人均收入指标衡量财力状况,另一方面详尽计算对特定服务的支出成本,例如:公路里程、贫困线下的
人口、住房短缺情况等。
二、解决辖区间外溢性问题的转移支付
(一)辖区间的外溢性
辖区间外溢性是由辖区内收益成本与
社会收益成本的不一致导致的。
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总是从辖区范围内考虑较多,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从社会整体来看,这种理性的选择有时会带来不利的后果。
这有两种基本的情形:一是从辖区范围内看,政府某项活动的“辖区成本”大于“辖区收益”,是不合算的,但该项活动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收益”,其结果是“社会收益”大于“社会成本”;二是相反的情况,在辖区范围内看,政府某项活动的“辖区收益”大于“辖区成本”,是合算的,但该项活动会带来很高的“社会成本”,其结果是“社会成本”大于“社会收益”。
前一种情形是正的外溢性,如在本地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