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小专题种群和群落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2讲 种群和群落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2讲 种群和群落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2讲 种群和群落1.下列关于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调查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 × )(2)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所得数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

( √ )(3)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 )(4)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 × ) (5)某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

( × )(6)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 )[解析] (1)跳蝻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若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大。

(3)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集群分布)。

(4)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性别比例。

(5)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 /2前逐步增大,K /2后又逐步降低。

(6)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

2.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 ×)(2)竹林中,竹子高矮参差不齐,体现了竹林的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

( ×)(3)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 ×)(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5)退耕还林、退塘还湖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 ×)(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一般使用标志重捕法。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21 种群与群落 Word版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习题:专题21 种群与群落 Word版含解析

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题21 种群与群落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种群的数量变化”在考纲中的要求为Ⅱ,本专题内容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涉及较多,其中种群的特征、种群增长曲线及原理应用、种群的密度调查、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群落演替是高频考点,常以数学模型、实例、表格信息等形式进行考查。

预计2020年高考中这种命题趋势还将继续存在,加强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注重对比归纳和规律总结是有效的复习方法。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一种群【考点集训】考向1 种群的特征1.(2019届江苏无锡学考模拟,28,2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B.出生率和死亡率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D.位置状态和分布答案 D2.(2018福建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二模,6,6分)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答案 C3.(2019届北京八中上学期期中,15,2分)科学家研究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B.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稳定型C.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答案 A考向2 种群的数量变化4.(2019届广东六校一模,37,1分)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答案 B5.(2018山西晋中一模,6,6分)20世纪30年代,环颈雉被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后,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如图实线所示。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巩固练:种群和群落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巩固练:种群和群落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巩固练: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 1.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红树林生态系统受到大风浪影响而导致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该变化属于次生演替 C.某种红树植物错落有致、高低不一的生长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 2.福寿螺被引入我国后,因其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取食水生植物,破坏力巨大。

为研究福寿螺对水稻的影响,将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引种到不同的水稻田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稻田中各生物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福寿螺属于初级消费者,与水稻和水花生为捕食关系 B.可用样方法来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 C.中密度处理小区中,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花生、鸭舌草、狐尾草和福寿螺的密度 3.黄猄蚁是聚果榕上常见的蚂蚁种类。

黄猄蚁能通过捕食在榕果表面产卵的寄生榕小蜂,减少其在榕果上的产卵;但是对进入榕果的传粉榕小蜂捕食较少,那些有黄猄蚁栖息的榕树上榕果种子产量较大。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黄猄蚁与聚果榕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关系 B.寄生榕小蜂与传粉榕小蜂之间存在寄生关系C.两种榕小蜂、黄猄蚁、榕树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D.传粉榕小蜂与聚果榕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4.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用样方法可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大小无影响D.种群只有数量特征 5.海洋微型浮游植物是鱼类重要的食物。

“实验3号”科学考察队计划对南海北部海岸线附近水域中微型浮游植物用样方法进行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调查,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采样时需拨开表层海水,采集深层海水中的个体B.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扩大样方面积进行采集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增加样方数量进行采集D.进行随机取样,对样方内个体进行标记后采集6.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种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的田鼠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绘制出如图曲线。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12种群和群落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12种群和群落

专题强化练(十二)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1.(2023·广东深圳高级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一只穿山甲每年能够吃掉大约700万只白蚁和蚂蚁,被称为“森林卫士”。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非法猎捕、栖息地丧失等原因,我国野生穿山甲的数量大量减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长期监测,发现在广东乌禽嶂山区的60 km2调查区域内有61只中华穿山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乌禽嶂山区调查区域内穿山甲的种群密度约为1只/km2B.栖息地丧失会挤占穿山甲的生态位C.非法猎捕是影响穿山甲的非密度制约因素D.在乌禽嶂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穿山甲的最有效措施解析:调查区域内穿山甲的种群密度为61÷60≈1只/km2,A项正确;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B项正确;非法猎捕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项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穿山甲的最有效措施,D项正确。

答案:C2.(2023·广东统考二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家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和检测技术而研发出“虫脸识别”技术,能够让机器自动化识别当前拍摄的照片中害虫的种类、数量。

关于该技术的论述,错误的是()A.根据同一特征识别同种幼虫和成虫B.可用于蝗虫等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工作C.需多个采样点的数据评估虫害等级D.有利于防止盲目大量使用农药灭虫解析:有些昆虫如蛾、蝶的成虫与幼虫在形态结构差别很大,因此不能根据同一特征识别同种幼虫和成虫,A项错误;机器自动化识别当前拍摄的照片中害虫的种类、数量,可用于蝗虫等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工作,B项正确;采样点越多,所采集的数据越接近实际情况,因此为避免偶然性,需多个采样点的数据评估虫害等级,C项正确;机器自动化识别当前拍摄的照片中害虫数量,可以有效提供相应数据,适当适量使用农药,有利于防止盲目大量使用农药灭虫,D项正确。

高考生物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7 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7 生物与环境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1 种群和群落1.(山东济宁二模)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B.DNA粪便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大2.(北京西城二模)一般来说,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但环境因子会使性别比例偏离。

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

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不需要随机取样B.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D.海拔越高,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3.(山东日照一模)种群生理性调节学说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加,个体处于紧张状态,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主要影响垂体和肾上腺功能,一方面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受阻,死亡率升高;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受到抑制,出生率降低。

反之,种群数量下降时,通过生理性调节,可使种群数量上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理性调节通过种群内个体的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B.社群压力下降时,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C.生理性调节会改变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属于密度制约因素4.(湖南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集群生活不利于基因交流,会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B.桦树林中高矮不同的桦树并不构成该群落的垂直结构C.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的比例越大,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退耕还林、还草后,退耕区域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5.(四川成都三模)下图是以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种的某高草草原(①)演替成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群落(③)的过程。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第1讲种群和群落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第1讲种群和群落

第1讲种群和群落聚焦新课标:2.1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案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春运期间,影响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选择性必修2P4正文)( )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选择性必修2 P4“思考·讨论”节选)( )3.同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数学模型不够精确。

(选择性必修 2 P8“旁栏思考”)()4.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选择性必修2 P9正文)( )5.松鼠以红松、云杉等植物的种子为食,但其种群数量与食物的丰歉并不相关。

(选择性必修2 P15正文)( )6.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种群数量为K/2时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选择性必修2 P15正文)( )7.群落中某一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下降。

(选择性必修2 P23正文)( ) 8.四大家鱼的混养就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选择性必修 2 P28“与社会的联系”)()9.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

(选择性必修2 P32“科学·技术·社会”)()10.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白天开放。

(选择性必修 2 P33正文)( )11.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 12.演替最终一定能形成森林。

(选择性必修2 P40图2-12)( )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18 “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考点整合固考基1.把握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2.理解种群增长的两种类型3.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应用要点归纳(1)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填空)①K值与K/2值的分析②K值与K/2的应用(2)关于K值的模型解读①K值并不是种群数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________;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可能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会遭到破坏。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限时集训:第12讲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限时集训:第12讲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限时集训第12讲种群和群落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C.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跳蝻属于一个种群,可以通过样方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D.利用数学模型研究“J”型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属于模型假设[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落特征,B错误;种群是指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而跳蝻是蝗虫的若虫,蝗虫还有成虫,故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跳蝻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J”型曲线的模型假设是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无天敌,D正确。

2.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衍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网孔过大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B.对于活动能力强的昆虫需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C.适当增加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种群数量会使酵母菌种群的K值增大D.在理想条件下,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则该种群增长率为λ-1[解析] 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网孔过大,只能调查其中大鱼的数量,因此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A错误;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需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B错误;K值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适当增加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种群数量不会使酵母菌种群的K值增大,C错误;“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为λ-1,D正确。

3.图Z12-1表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D )图Z12-1A.a曲线表示该种群的生存环境理想,没有其他生物和该种群生活在一起,没有竞争和天敌B.b曲线表示该种群生活在现实环境中,影响该种群个体生存的生物因素是天敌C.图中阴影部分形成的原因是种内斗争,不适应的个体被淘汰D.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原有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因素[解析] 曲线a表示“J”型曲线,条件是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但存在其他生物,A错误;曲线b表示“S”型曲线,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都影响该种群个体的生存,B错误;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即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C错误;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原有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因素,如水葫芦等,D正确。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种群和群落(10题)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种群和群落(10题)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种群和群落(10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科研小组对某地两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0﹣t2时间段内,乙种群数量变化呈“J”形增长B.0﹣t4时间段内,甲种群数量变化呈“J”形增长C.t2时乙种群年龄结构可能为稳定型D.甲种群数量最少时为t1,乙种群数量最少时为t32.如图表示某鱼类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种群密度小于a时,种群将趋向于灭亡B.当种群密度在a~b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C.在种群密度达到b时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3.假设鲤鱼种群的K值=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S1S2S3S4S50.900.750.500.250.1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左右D.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2和S4点时都是衰退型4.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为东北虎、东北豹等提供了栖息地。

调查发现6年内东北虎从27只增加到50只,其中新生幼虎数量10只。

野猪、狍子等虎豹猎物也显著增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东北虎种群数量的变化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的结果B.为了解东北虎的年龄结构需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目C.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种间竞争强度越强D.野猪等虎豹猎物的增长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环境容纳量5.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B.在计数时,通常数5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平均值,最后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C.该实验需要做重复实验,一般需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本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6.生态位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基础生态位是一种理论上的生态位,指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生物所能占据的最大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是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

【配套新教材】2023届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 专项练(5)种群和群落

【配套新教材】2023届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 专项练(5)种群和群落

(5)种群和群落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随机分布、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C.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2.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个体大,有巨型田螺之称。

引入我国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种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成为外来入侵的生物,对当地的植物造成严重的损害。

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若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的感染。

下列有关我国野外福寿螺的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福寿螺进入野外初期,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近似于“S”型C.气候、天敌、食物等均会影响福寿螺的种群数量D.出生率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也是造成福寿螺蔓延的主要原因3.近年来随着观鲸旅游的风靡,观鲸船的数量大幅增加,观鲸船的引擎噪音严重干扰了鲸鱼休息和育幼。

研究表明与没有船经过的情形相比,有观鲸船经过的时候,抹香鲸种群中母鲸平均花费在休息上的时间少了1/3,照料幼崽的时间少了4/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观鲸船向抹香鲸传递的物理信息会影响其生命活动B.母鲸体力消耗会降低幼崽能量摄入,对幼崽存活造成不利影响C.无序的观鲸活动会使抹香鲸的栖息地遭受破坏,影响其种群数量D.无序的观鲸活动会使抹香鲸种群数量增长由“J”形变为“S”形4.某学习小组用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某昆虫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电离辐射能导致雄虫不育,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离辐射比杀虫剂杀灭害虫效果更好,还可避免污染,保护环境B.电离辐射使昆虫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雄性不育,该方法称为人工诱变C.若a组第7代起换用其他杀虫剂处理,则7~14代数量变化与曲线b相似D.a组数量逐渐回升,是抗性个体在定向选择中得以存活并继续繁殖的结果5.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改善该生物种群的栖息环境,其环境容纳量会增大B. 该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C. 若该种群为草原中的田鼠,调查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D. 该种群的数量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达到最大, K值处于a和b之间6.存活曲线为生态学依照物种的个体从幼年到老年所能存活的比率所做出的统计曲线。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7套专题综合训练6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学生版(无答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7套专题综合训练6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学生版(无答案)

专题综合训练(六)(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B.草原群落中的动物没有垂直结构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该杂草地与农田相比固定太阳能总量降低了2.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遭到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杨树、白桦在被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3.(2015·甘肃兰州高三模拟)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λ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前4年间和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第4年到第5年间和第9年到第1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C.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D.从第4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直到第9年,保持相对稳定4.(2015·甘肃兰州市高三实战)如图中a~d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的高低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群b种内斗争最激烈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b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C.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最可能是最高营养级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5.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 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 37 260 19.8乙不干预8 9 28 11.9B.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C.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持续加剧D.边坡甲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但乙属于初生演替6.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从图中分析,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花鲢B.从图中分析,白鲢与水蚤的关系是竞争C.大量捕捞花鲢后,短期内白鲢种群总数量将增多D.大量捕捞白鲢后,短期内水蚤种群总数量将下降7.如图,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三大生物成分。

高考生物实验复习种群和群落同步训练(含答案)-精选文档

高考生物实验复习种群和群落同步训练(含答案)-精选文档

高考生物实验复习种群和群落同步训练(含答案)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

以下是种群和群落同步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

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答案] A[解析] e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速率为0;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是K/2处,即c点;防治虫害应在b 点;环境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2.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率[答案] A[解析] 由于食物和空间等条件有限,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因此,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环境容纳量即K值,受到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经开始影响种群增长;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对应K/2值),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

3.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肯定增加了营养供应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崩溃D.图④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表明捕捞过度[答案] A[解析] 图②中发酵罐菌种数量的K值与空间、营养、氧气等环境因素有关,K值增大不一定是增加了营养供应的结果;图③中c点后该种群灭绝,但该生态系统不一定崩溃;图④中d点捕捞后没有低于,所以不属于捕捞过度。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十一 种群与群落 Word版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方案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十一 种群与群落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一)[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时间:40分钟)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B.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D.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2.已知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

在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年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3.某地红松林受到人为砍伐破坏,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时间后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等植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林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属于次生演替B.“空地”形成前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同C.与杨树、白桦相比,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D.“空地”上的红松林一定与其他红松林的物种组成相同4.图5-11-1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5-11-1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5.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如图5-11-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B.⑥区域溶解氧可能最少C.a为区域⑥的优势种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是温度6.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

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5-11-3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5-11-3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7.(双选)如图5-11-4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曲线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C.C、E点都可代表顶极群落,演替到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D.演替的最初阶段由于资源空间充足,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增长8.(双选)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第3练 知识对点小题练 16_种群与群落(老高考旧教材)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第3练 知识对点小题练 16_种群与群落(老高考旧教材)

16.种群与群落1.(2022·陕西咸阳模拟)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下列关于种群空间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蛇类为了度过严寒的冬季,常集群于洞穴中B.种群的空间特征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C.种群的空间特征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内蒙古草原上的野生蒲公英的均匀分布2.调查统计法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块稻田中选取稗草较多的地方取样,所取样本的平均数可用于估算稻田中稗草的种群密度B.采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统计某些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以制订捕捞计划C.标志重捕法利用了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概率不同的特点D.被标记的个体容易被重捕或容易被天敌捕食都会导致调查统计的结果偏大3.(2022·广东广州模拟)唐鱼是华南地区的小型濒危杂食性鱼类,入侵物种食蚊鱼会捕食唐鱼。

研究人员调查比较了在不同生境中唐鱼种群的体长在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与无入侵取样点间的差异。

(图中矩形代表体长集中分布区域,其内黑色横线表示平均值,垂直线段表示数值的变动范围,上下两端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

体长与鱼龄相关。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农田生境溪流生境A.入侵初期,与溪流生境相比农田生境中食蚊鱼更容易捕食到唐鱼幼体B.食蚊鱼入侵使唐鱼种群的平均体长上升,有利于唐鱼种群的数量增长C.无论在农田还是溪流生境,食蚊鱼入侵都可能降低了唐鱼的种内斗争D.相同生境里,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中唐鱼种群K值比无入侵取样点的低4.(2022·福建泉州模拟)利用群落演替规律,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植物,以改造盐碱化草地,使草地结构和功能恢复,其简化技术流程图如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该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C.该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能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该过程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5.(2022·北京东城模拟)研究人员将红隼的雏鸟转移到不同的巢中,形成雏鸟数量减少的巢(3~4只)、正常的巢(5~6只)和扩大的巢(7~8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专题11 种群和群落1.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D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人的平均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解读: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不同。

人口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长时间内人口的变化趋势,而人口增长率可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地计算。

医疗水平提高可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

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人口出生率会增加,但考虑到人的平均寿命延长等因素,死亡率不一定增加,因此,短期内人口还可能增加。

2.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B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应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C.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D.将M只鹿标记后,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解读: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其常用的取样方法为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二者都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统计位于样方的个体数时,应统计样方内和样方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个体数,若只统计样方内的个体数,将导致统计结果偏小。

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应在特定位置设置灯光诱捕,并定时计数法。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即该鹿群约有(M×n÷m)只。

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B.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总是在K值附近波动C.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解读:呈“S”型增长的种群,当达到K值时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森林中动物垂直分层是由食物和栖息空间决定的。

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B.是由该环境的有效资源决定的C.与种群的个体数量无关D.同一种群的K值稳定不变解读: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环境条件变得更好,K值将变大。

5.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C.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群落结构简单,只有水平无垂直结构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解读:群落演替的过程是群落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的过程。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植物出现分层现象,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逐渐增高。

群落演替过程中,即使草本阶段群落结构简单,但仍然存在垂直结构。

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腐生等,但是在群落演替的最初阶段,生物的种类相当少,不可能具有各种种间关系。

6.(2017·四川乐山三模)如图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b点之前的增长并不就是“J”型增长B.cd段,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当C.bc段由于食物、空间和天敌等限制,此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过度捕捞、毁林开荒等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也有可能增加解读:由于自然环境中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则b点之前的增长并不是“J”型增长。

cd段,种群增长速率几乎为零,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当,导致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c段由于食物、空间和天敌等限制,种群增长逐渐减慢,但种群数量仍增加,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过度捕捞、毁林开荒等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也有可能使某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加。

7.(2017·河北衡水中学三模)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B.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C.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D.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解读: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也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次生演替。

群落水平结构呈镶嵌状况,是由于地形起伏、光线明暗、温度、湿度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自然条件下演替一般是朝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8.黄猄蚁是聚果榕上常见的蚂蚁种类,它能捕食在榕果表面产卵的寄生榕小蜂,减少其在榕果上的产卵量。

但是对进入榕果的传粉榕小蜂捕食较少,有黄猄蚁栖息的聚果榕上榕果种子产量较大。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D )A.黄猄蚁与聚果榕之间存在直接能量流动关系B.寄生榕小蜂与传粉榕小蜂之间存在寄生关系C.传粉榕小蜂与聚果榕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两种榕小蜂、黄猄蚁、聚果榕之间存在共同进化解读:由题中信息可知,黄猄蚁与传粉榕小蜂之间为捕食关系,传粉榕小蜂与聚果榕之间为捕食关系,故黄猄蚁与聚果榕之间不存在直接能量流动关系。

寄生榕小蜂与传粉榕小蜂之间不存在寄生关系,寄生榕小蜂与聚果榕为寄生关系。

传粉榕小蜂与聚果榕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但是不存在竞争关系。

生物的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选择、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两种榕小蜂、黄猄蚁、聚果榕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9.(2017·贵州贵阳一模)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地衣阶段演替到森林阶段,不存在地衣和苔藓植物B.环境因素是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的因素之一C.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D.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积极影响解读:群落的演替只是优势物种的取代,原先的物种并没有消失。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先出现,而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稳定,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积极影响。

10.(2017·黑龙江哈尔滨模拟)某林区因森林火灾导致生态系统被毁,成为秃山,如图所示是之后20年间该林区植被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A.该地区20年间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增加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解读:火灾毁掉了该地区的植被,但并未破坏该地区的原始土壤条件,故该地区20年间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导致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加,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减弱。

群落水平结构受到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故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故群落的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11.(2017·四川成都四模)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生物种群的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次生演替的速度常快于初生演替解读: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因为人类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消长情况不同,一定时期可能有“S”型增长,也可能有些种群数量减少。

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而初生演替条件恶劣,故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

12.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读:鹰捕食黑线姬鼠,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引起黑线姬鼠数量的减少,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的变化。

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280×100)÷(2×140)=100(只/hm2)。

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而不是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第三营养级鹰含的能量最少。

13.(2017·山东济宁一模)如图是研究人员对某果园生态系统中动物甲和动物乙近五年种群数量变化的监测数据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1)由连续五年的监测数据可知:2015年动物甲的种群数量(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动物乙的种群数量。

甲、乙两动物的种间关系是。

(2)果园害虫防治时,生物防治的方法之一是利用信息素诱杀害虫雄性个体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小,原因是该方法最终导致了。

(3)若该果园在砍伐后被废弃,则该地区随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其原因是。

解读:(1)由曲线可知:2015年动物甲的种群数量约为1.3×104个,动物乙的种群数量为5×103个,即甲的种群数量大于乙。

甲种群数量先增加先减少,乙种群数量后增加后减少,二者呈现非同步性变化,该二者属于捕食关系。

(2)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该技术属于生物防治。

(3)若该果园在砍伐后被废弃,则该地区随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其原因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持,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答案:(1)大于捕食(2)出生率下降(3)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持,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14.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注: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