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的典故
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事亦见《世说新语·任诞》及《语林》)。
【解说】
王徽之(?~388年):王羲之第三个儿子,字子猷。东晋名士。性爱竹,尝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这里所记雪夜访戴逵,亦千古佳话,传见《晋书》卷80。戴逵(?~396年):字安道,东晋学者,著《释疑论》反对佛家因果报应说,擅雕塑、书、画、鼓琴。屡征不仕,《晋书》卷94有传。山阴(今浙江绍兴)至剡(今浙江嵊县)溪二百里水路,又是逆水行舟,经宿能至,必有西北风鼓帆相助。寒天雪夜更兼一夕劲风,可见兴致之豪。而到了友人门前,却又转身返回,因乘酒兴而来,兴致满足而去,何必再见友人!王子猷的行径,任性随意,旷达通脱,显示出魏晋时期,名士们任性适情的生活态度。不失清高和风雅,因而“雪夜清兴”之事历来很为后人称道
题名:王羲之兰亭流觞
作者: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解说】
王羲之(321~379或303~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著名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为王敦、王导的从子,深为二王所器重。后托病辞官,精于书法,史称“书圣”。传见《晋书》卷80。
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修禊,以消除不详。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有“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人们集会于曲水之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直到停止流动,在谁面前,谁则取而饮之,叫做“流觞”。
王羲之素有“书圣”之赞誉。他最为后人所称道的作品是《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
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41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祓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挥毫书写诗序,即著名的《兰亭集序》。《晋书·王羲之传》:“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王羲之适逢酒酣,乘兴挥笔,意气飞扬,潇洒自如,写下这绝代书法佳品。酒醒之后,“更
书数十百本,终不及之”。可见在酒的协助下使他写出了后世书法家所难以企求的艺术珍品,博得一代名君唐太宗的异常珍爱,推为王书第一,死后又殉葬昭陵,可见其有振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兰亭流觞”后成为脍炙人口的酒典和风雅之事。
题名:谢奕与老兵饮酒
(谢奕)与桓温善。温辟为安西司马,犹惟布衣好。在温坐,岸帻笑咏,无异常日,桓温曰:“我方外司马。”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尝逼温饮,温走入南康主门,避之,主曰:“君若无狂司马,我何由得见?”奕遂携酒就厅事,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在?”温不之责。
【解说】
谢奕字无奕,谢安之兄。“初为剡令,有老人犯法”,“以醇酒饮之醉”。后桓温辟为安西司马,其从兄尚书仆射、都督豫冀幽并四州,镇西将军。谢尚死后,迁都督豫兖冀并四州军事,安西将军、豫州刺史。未几卒,拜镇西将军。传见《晋书》卷49。
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衣着简率不拘。
题名:孟嘉酒醉风落帽
作者:陶渊明
孟嘉为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坠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延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晋书·孟嘉传》亦载)
【解说】
孟嘉,东晋名士,江夏邽人。陶渊明外祖父。少以清操知名,嗜酒,饮多不乱,自得酒中趣。《晋书》卷98有传。
桓温(312~373年),字元子。东晋大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人。晋明帝女婿。官至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南郡公。历仕明帝迄简文帝七朝,专擅朝政。有窥
觎晋室之意,以谢(安)、王(坦之)两大族所忌而不得,忿恨病死,谥宣武侯。《晋书》卷98有传。
“龙山落帽”亦为饮酒史上佳话之一。后遂以之指称重九登高饮酒的风雅之事。
题名:石崇斩美人劝酒
石崇每要客宴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疆,至于沈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解说】
王丞相:即王导(267~339年),字茂弘,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元帝时任丞相,历仕元、明、成三帝,是稳定东晋政权的重要人物。传见《晋书》卷65。大将军,即王敦。
“斩美人劝酒”,《晋书·王敦传》载为王恺事,非石崇。李慈铭说:“疑传闻过实之辞。”但无论王恺或石崇,其骄奢残忍,杀人如儿戏,令人发指,而王敦的自私冷酷,无动于衷,更残忍到失去人性。
题名:王敦击壶抒胸臆
作者:裴启
王大将军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便以如意击珊瑚唾壶,壶尽缺。(《晋书·王敦传》亦载)
【解说】
裴启,字荣期,东晋河东(辖今山西永济、夏县一带)人。少有风姿才气,好论古今人物。《语林》:裴启撰,记汉魏至晋“言语应对可称者”。十卷,至隋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二卷。明人所编《五朝小说》中有《裴氏语林》20则;鲁迅《古小说钩沉》共辑得180则。
王敦(266~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导从兄。东晋元帝时,任大将军等职。后率兵入京,诛大臣,有图晋之意。明帝起兵讨之。病死。《晋书》卷98有其传。
后人因之以“击缺唾壶”形容激赏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