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颁布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知识分享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1eef3be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f.png)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三、问答题(每题“分,共计50分)
1s何为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何为灭菌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
(1)消毒剂的浓度与作用时间;
(2)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3)pH值;
(4)有机物;
(5)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
(6)微生物的数量。
检验人员经常接触标本及工作器械,接触感染是实验室感染HBV的主要
途径
(4)实验室感染的控制如何实现?
1s建立控制实验室感染的管理制度
2、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更新
3、加强消毒的质量的他方与己方监测
4、加强仪器设备的消毒
5、保持台面清洁
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
废物袋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
之外
B因其体积大的放在生物安全柜一侧就可以
C污染的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中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消毒
仆以上,方可处理
D消毒液后的废弃物方可转人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高压灭菌等
处理
4.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D)
A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动物实验室培训试题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动物实验室培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81bdc9580216fc700afdf1.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A生物安全柜B 防护服C口罩D 缓冲间2。
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A 规范操作B 戴眼罩C 加强人员培训D 改进操作技术3。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 )A 城市铁路B 飞机C 专车D 轮船4。
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 )A 2004年12月1日B 2004年11月12日C 2005年1月1日D 2005年6月1日5。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是( )A 生物安全柜、培养箱B 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C 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D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6.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A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B 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C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D 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7.作为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 ()A BSL— 1B BSL—2C BSL-3D BSL-48.生物安全柜操作时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放置要求不正确的( )A 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等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之外B 因其体积大的放在生物安全柜一侧就可以C 污染的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中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消毒1h以上,方可处理D 消毒液后的废弃物方可转人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高压灭菌等处理9。
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A 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6cmB 应该使用密闭的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无需灭菌的接种环C 小心操作干燥的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D 以上都是10.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 )内向有关部门报告.A 1小时B 2小时C 3小时D 4小时11.生物安全柜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正常指标,不包括()A 噪声B 气流量C 负压在正常范围D风速12.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B 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C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D 真菌孢子、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13.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应采用( )作生物指示物A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B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C 短小芽孢杆菌D 粪链球菌14.一本实验原始记录本的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宜的消毒方法是:()A干烤B高压蒸汽灭菌法C 75%酒精浸泡D紫外线照射15. 接收感染性物质标本应由人进行?()A 1B 2C 3D 416。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颁布说明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颁布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1af4851f5335a8102d220b2.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第四条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第五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八条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第九条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二)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第十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路运输;没有陆路通道,必须经水路运输的,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紧急情况下或者需要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往国外的,可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第十一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运输目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单位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要求;(三)容器或者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运输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需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或者运往国外的,由出发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后,分别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检验检疫过程中需要运输病原微生物样本的,由国务院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批准,并同时向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除依照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取得批准外,还应当经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关于运输高致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即时批准.第十二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2人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第十三条需要通过铁路、公路、民用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承运单位应当凭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批准文件予以运输.承运单位应当与护送人共同采取措施,确保所运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安全,严防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事件.第十四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指定的菌(毒)种保藏中心或者专业实验室(以下称保藏机构),承担集中储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任务.保藏机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向实验室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藏机构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保管制度,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保藏机构储存、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其经费由同级财政在单位预算中予以保障.保藏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第十五条保藏机构应当凭实验室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批准文件,向实验室提供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予以登记.第十六条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保藏机构接受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予以登记,并开具接收证明.第十七条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2小时内分别向承运单位的主管部门、护送人所在单位和保藏机构的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发生被盗、被抢、丢失的,还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或者包装材料,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并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第三章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第十八条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第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二)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三)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五)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前款规定所称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制定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并应当召开听证会或者论证会,听取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投资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第二十条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应当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认可;实验室通过认可的,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5年.第二十一条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二)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三)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四)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三级、四级实验室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给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第二十二条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的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实验活动结果以及工作情况应当向原批准部门报告.实验室申报或者接受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有关的科研项目,应当符合科研需要和生物安全要求,具有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经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同意.第二十三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动物防疫机构在实验室开展检测、诊断工作时,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需要进一步从事这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同意,并在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实验室中进行.专门从事检测、诊断的实验室应当严格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二十四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需要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了检验检疫工作的紧急需要,申请在实验室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开展进一步实验活动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时起2小时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2小时内未作出决定的,实验室可以从事相应的实验活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为申请人通过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提供方便.第二十五条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将备案情况汇总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第二十六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汇总并互相通报实验室数量和实验室设立、分布情况,以及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的三级、四级实验室及其从事相关实验活动的情况.第二十七条已经建成并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的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其他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八条对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从事相关实验活动.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需要从事前款所指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经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批准部门指定的专业实验室中进行.第二十九条实验室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符合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保证生物安全和操作者人身安全的要求,并经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论证;经论证可行的,方可使用.第三十条需要在动物体上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在符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三级以上实验室进行.第三十一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对实验室设施、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第三十二条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实验室负责人应当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第三十三条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采取安全保卫措施,严防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保障实验室及其病原微生物的安全.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报告.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并接受公安机关有关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第三十四条实验室或者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每半年将培训、考核其工作人员的情况和实验室运行情况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第三十五条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进入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应当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实验室应当为其提供符合防护要求的防护用品并采取其他职业防护措施.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还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每年组织对其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第三十六条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第三十七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20年.第三十八条实验室应当依照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对废水、废气以及其他废物进行处置,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第三十九条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在明显位置标示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第四十条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制定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并向该实验室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第四十一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病原学、免疫学、检验医学、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环境保护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设立与运行的生物安全评估和技术咨询、论证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病原学、免疫学、检验医学、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环境保护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本地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本地区实验室设立和运行的技术咨询工作.第四章实验室感染控制第四十二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指定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应当具有与该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有关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第四十三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时,实验室负责人应当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报告,同时派专人陪同及时就诊;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将近期所接触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危险程度如实告知诊治医疗机构.接诊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救治;不具备相应救治条件的,应当依照规定将感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转诊至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接诊治疗,不得拒绝救治.第四十四条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并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报告.第四十五条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接到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人员对该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发生实验室感染或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报告,并同时采取控制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封闭实验室,防止扩散.第四十六条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接到关于实验室发生工作人员感染事故或者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的报告,或者发现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造成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以及其他有关机构依法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一)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三)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四)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五)进行现场消毒;(六)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七)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或者兽医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的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或者患有疫病、疑似患有疫病的动物,诊治的医疗机构或者兽医医疗机构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通报实验室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接到通报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第四十八条发生病原微生物扩散,有可能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理.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分工,履行下列职责:(一)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的采集、运输、储存进行监督检查;(二)对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是否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条件进行监督检查;(三)对实验室或者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培训、考核其工作人员以及上岗人员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四)对实验室是否按照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主要通过检查反映实验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标准和要求的记录、档案、报告,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第五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病原微生物泄漏或者扩散现场调查取证、采。
202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考试题
![202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02643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2.png)
202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考试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 ) [单选题]A.BSL- 1B.BSL-2C.BSL-3(正确答案)D.BSL-42.一本实验原始记录本的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宜的消毒方法是: [单选题]A.干烤B.高压蒸汽灭菌法C.75%酒精浸泡D.紫外线照射(正确答案)3.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顺序是( ) [单选题]A.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正确答案)B.防护眼镜→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内层手套C.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外层手套→内层手套D.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内层手套→防护服4.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设施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 ) [单选题]A.送排风系统B.三区两缓布局(正确答案)C.UPS电源D.自动闭门系统5.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 [单选题]A.2004年12月1日B.2004年11月12日(正确答案)C.2005年1月1日D.2005年6月1日6.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 )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单选题]A.1小时B.2小时(正确答案)C.3 小时D.4小时7.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 )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单选题]A.1人B.2人(正确答案)C.3 人D.4人8.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天 [单选题]A.1B.2C.3(正确答案)D.49.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单选题]A.1/2B.2/3C.3/4(正确答案)D.4/510.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分为四级,哪一级的防护水平最低?( ) [单选题]A. I级(正确答案)B.II级C.III级D.IV级1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 [单选题]A.环境消毒B.合理使用抗菌素C.洗手(正确答案)D.隔离传染病人12.用过的锐器(针头,刀片等)应直接放入( ) [单选题]A.针罩中B.耐刺的利器盒(正确答案)C.生活垃圾袋D.医疗垃圾袋13.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资料至少保存( ) [单选题]A.1B.2C.3(正确答案)D.414.以下哪些属于感染性废物?( ) [单选题]A.病人血液(正确答案)B.废弃的戊二醛C.实验动物尸体D.废弃的疫苗15.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 ) [单选题]A.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B.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正确答案)C.细菌芽孢,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D.真茵孢子,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16.在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分类依据是( ) [单选题]A.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及其危害程度(正确答案)B.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C.病原微生物的遗传性特性D.病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特性17.灭菌是指:( ) [单选题]A.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B,在体外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C.不存在活菌的状态D.是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正确答案)18医院临床实验室和检验科,对实验室要求最低应达到哪级生物安全防护标准?( ) [单选题]A.一级生物安全防护B.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正确答案)C.三级生物安全防护D.四级生物安全防护19.病原微生物操作废弃物的处理具体应该遵循什么法规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2)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7603b425fc4ffe473368aba7.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是: ( ) A生物安全柜 B 防护服 C口罩 D 缓冲间2.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有效方法: ( )A 规范操作B 戴眼罩C 加强人员培训D 改进操作技术3.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 )A 城市铁路B 飞機C 专车D 轮船4.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 )A 2004年12月1日B 2004年11月12日C 2005年1月1日D 2005年6月1日5.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設备是( )A 生物安全柜、培养箱B 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C 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D离心機和高压灭菌器6.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 ) A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B 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C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 D 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7.作为甲类传染病霍乱进行大量活菌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实验室? ( )A BSL- 1B BSL-2C BSL-3D BSL-48.生物安全柜操作时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容器放置要求不正确( ) A 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容器等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之外 B 因其体积大放在生物安全柜一侧就可以 C 污染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中装有消毒液容器中消毒1h以上,方可处理 D 消毒液后废弃物方可转人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高压灭菌等处理9.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 ) A 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长度不应超过6cm B 应该使用密闭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无需灭菌接种环 C 小心操作干燥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 D 以上都是10.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機构应立即采取必要控制措施,并在( )内向有关部门报告.A 1小时B 2小时C 3小时D 4小时11.生物安全柜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正常指标,不包括( )A 噪声B 气流量 C 负压在正常范围D风速12.微生物对消毒因子抗力从高到低顺序是( )A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B 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C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D 真菌孢子、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13.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应采用( )作生物指示物A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B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C 短小芽孢杆菌D 粪链球菌14.一本实验原始记录本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宜消毒方法是: ( ) A干烤B高压蒸汽灭菌法 C 75%酒精浸泡D紫外线照射15. 接收感染性物质标本应由人进行? ( )A 1B 2C 3D 416.脱卸个人防护装备顺序是( ) A 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 B 防护眼镜→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内层手套 C 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外层手套→内层手套 D 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内层手套→防护服17.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設施方面必须具备条件( )A 送排风系统B 三区两缓布局C UPS电源D 自动闭门系统18.生物安全柜内少量洒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属于( ) A 严重差错B一般差错 C 一般实验室感染事故D严重实验室感染事19.全自动高压灭菌器使用哪项是正确( ) A 同类物品装放一起 B 液体和固体物品分开存放 C 敷料与器械同时灭菌时,应将敷料放在下层 D 常用各种物品灭菌时间(110-121℃)20-30min20.下列哪种不是实验室暴露常见原因( ) A 因个人防护缺陷而吸入致病因子或含感染性生物因子气溶胶 B 被污染注射器或实验器皿、玻璃制品等锐器刺伤、扎伤、割伤 C 在生物安全柜内加样、移液等操作过程中,感染性材料洒溢 D 在离心感染性材料及致病因子过程中发生离心管破裂、致病因子外溢导致实验人员暴露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40分)1对人类而言,下列那种情况属于生物威胁来源?A 各种致病微生物、转基因生物B 外来生物入侵C 工厂烟囱排放空气污染D 生物恐怖事件2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内容包括().A 安全設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B 严格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规程C 实验室特殊設计和建設要求D 实验楼宇智能化系统3以下哪几项是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目?A 保护试验者不受实验对象侵染B 确保实验室其它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C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D 保证得到理想实验结果4以下关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注意事项中,正确是().A 必须使用生物安全柜等专用安全設备B 工作人员在试验时应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C 工作人员手上只有在皮肤破损或皮疹时,才应戴手套D 必须具备喷淋装置、洗眼器等应急防护設施5生物医学实验室中个人防护用品包括().A 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B 防护镜C 防护服D 纸巾6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A 第一病原微生物B 第二病原微生物C 第三病原微生物D 第四病原微生物7一下哪些具有感染性:A病人血液 B 病原体培养物 C 动物尸体 D 废弃疫苗8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应主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微生物致病性B 微生物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C 当地所具备有效防护措施D 当地所具备有效治疗措施9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门应该标有国际通用生物危害标志,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通用生物危害性标志 B 传染因子 C 实验室负责人或其它人姓名、电话 D 进入实验室特殊要求10哪些人员应该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A 实验室管理人员B 实验室清洁工C 实验室修理工D 邻近实验室工作人员.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生物安全主要指在进行生物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防护設施、設备、防护原则及技术操作等以减少或消除有潜在危险性因子暴露及意外释放,从而保证人类和环境安全.2污染(感染)锋利物品,如注射针头、解剖刀片和碎玻璃;应当放置到不容易被刺破带盖容器中,把它们当作传染性物质处理.3一般实验室环境設施条件,达不到动物实验室国家标准,不能作为动物实验場地.4为了防止污染,有些实验需要戴一次性手套.所以在进入实验室就要戴手套,并一直戴着做所有事情.5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时,可用超净工作台替代生物安全柜.6无菌室使用前,将全部要接种物品移入无菌室缓冲间,并用75%酒精棉球擦拭干净,最后将物品送入工作台上,开启紫外灯进行物品表面消毒灭菌30min左右.7实验室应时常监测生物安全柜以确保其性能符合相关要求.应保存检查记录和任何功能性测试结果,并在安全柜上标记检查证明.8每次微生物实验结束后,必须用普通自来水清洁实验桌面,并需彻底洗手等.9凡是《基因工程实验》操作所用一切塑料器具(eppendorf管、tip等),在使用前都应装入盒子和瓶子中灭菌,可以直接用手装盒或装瓶.10发酵实验期间,要保持室内地面、桌面、操作台及其各种物品和器具清洁卫生,同时也要保持发酵罐体外及其管路卫生,做到无灰尘、无污垢.11发酵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要注意水、电、汽(气)安全,厉行节约,严禁跑冒滴漏.要注意不要将酸碱等液体滴到仪器設备表面,避免造成仪器表面污染或腐蚀.12当冷冻离心機用完后,不要马上关闭离心機盖子,应敞开一段时间,待冷冻造成霜自然晾干后,再关闭离心機盖子.13在需用橡胶或塑料手套生化类实验中,不用经常检查手套有无破损.14每次微生物实验结束后,必须清洁消毒实验桌面,并需彻底洗手等.15在微生物实验中,一定要有”有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意识”,操作中一定要按正确程序严格无菌操作,一方面避免感染,另一方面加强自我防护.16当生物安全柜内发生少量感染性材料溢洒时,应用吸收纸巾立即处理,并立即用浸满消毒液毛巾或纱布对生物安全柜及其内部所以物品进行擦洗.工作面消毒后应更换手套,不论是摘下手套还是更换手套都要洗手.17高压灭菌锅灭菌时,待灭菌物品可与含有腐蚀性抑制剂或化学试剂物质放在一起灭菌.18在实验室内部运输感染性物质时,应使用金属或塑料材质容器加以包裹.19在同一个实验室同一独立安全区域内,可以同时从事两种高致病性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20消毒含义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去除微生物,但不一定杀灭其孢子.答案:DBABC BBBDB ABBDB ADBBCABD ,ABC,ABC,ABD,ABC,AB,ABC,ABCD,ABCD,ABC,√√√××√√××√√√×√√√×√×√-----------------------------以下无正文----------------------------------------谢谢大家下载,本文档下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修改.再次谢谢大家下载.翱翔在知识的海洋吧.。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考核试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考核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47589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16.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考核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 [单选题]A、城市铁路(正确答案)B、飞机C、专车D、轮船2.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 [单选题]A、2004年12月1目B、2004年11月12目(正确答案)C、2005年1月1日D、2005年6月1目3.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是() [单选题]A、生物安全柜和培养箱B、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C、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正确答案)D、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4.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并在()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单选题]A、1小时B、2小时(正确答案)C、3小时D、4小时5.一本实验原始记录本的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当的消毒方法是() [单选题]A、干烤B、高压蒸汽灭菌法C、75%酒精浸泡D、紫外线照射(正确答案)6.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设施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 [单选题]A、送排风系统B、三区两缓布局C、UPS电源D、自动闭门系统(正确答案)7.生物安全柜内少量洒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属于() [单选题]A、严重差错B、一般差错(正确答案)C、一般实验室感染事故D、严重实验室感染事故8.诱发安全事故的原因是 ( ) [单选题]A、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B、不良的工作环境C、劳动组织管理的缺陷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9.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什么场所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单选题]A、一级、二级实验室(正确答案)B、三级实验室C、四级实验室D、五级实验室10.对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重点是 ( ) [单选题]A、可燃易燃性、可传染性、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的使用和存放B、清除污染和废弃物处置情况C、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11.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107ff06cc175527072208fe.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范与标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作一简要叙述,供大家参考。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200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第424号国务院令,公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条例分为七章:总则、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实验室感染控制、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72条。
该条例颁布后,农业部和卫生部相继出台了配套文件。
农业部文件包括《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和《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卫生部文件包括《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380号国务院令)已于2003年6月4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条例分总则、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57条。
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根据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卫生部颁布实施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8月1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
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
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已于2004年5月28日颁布,于该年10月施行。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1ddaf045d1f34693dbef3e26.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二)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三)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五)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
前款规定所称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制定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并应当召开听证会或者论证会,听取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投资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
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应当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认可;实验室通过认可的,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
证书有效期为5年。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二)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三)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四)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三级、四级实验室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给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
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的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试题及参考答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44e86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7.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试题及参考答案1.ISO是A《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B.《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实验室生物安通用要求》D.以上都对答案:A2.为了实施质量体系A.在与质量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岗位上都使用相应的有效版本文件B.及时撤出失效文件C.及时撤出作废文件D.以上都对答案:D3.实验室对质量体系运行全面负责的人是:A.最高管理者B.质量负责人C.技术负责人D.专业实验室组长答案:A4.下列活动中的哪一项必须有与其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进行?A.管理评审者B.合同评审者C.监督检验D.质量体系审核谜底:D5.进行现场质量系统考核的主要目标是A.修改质量手册B.检验质量系统文件的实施情形C.修改程序文件D.寻找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答案:B6.实验室的客户请一个有资历的机构对该实验室进行质量系统考核,这种考核称为A.第一方考核B.第二方审核C.第三方审核D.以上都对谜底:C7.考核过程中确定中确定的不符合项必须A.记实B.备受审核方管理层认可C.第三方审核D.第一方考核谜底:B8.有时工作急需,所采购的物资或在校准/检测过程中的消耗品来不及检验或沐浴合适的仪器,又不能确定质量的,在此种情况下A.仍不准投入使用B.应充分相信供应商出具的合格证或充分相信校准/检测操作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可以投入使用C.要经实验室授权人审批后,做好记实和标识后方可放行使用D.经实验室授权人审批后,能够不做记实和标识后便可放行使用答案:C9.对仪器设备的审查主要是审查A.校准/检测检测证书的合法性B.量值溯源结果的有用性C.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的完整性D.以上都对答案:B10.通常一般病院实验室属生物平安几级实验室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答案:B11.“患者准备”是:A.检验程序内容B.预防措施C.检验前程序内容D.检验后程序内容谜底:C12.对于测量设备A.只有经授权的人才可操作设备B.只有实验室主任才可操作设备C.进入实验室的人,只要依照说明要求都可操作设备D.各实验室组长都可操作设备谜底:A13.医学实验室是A.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B.对来自人体材料进行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细胞学等检验的实验室C.实验室能够提供其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D.以上都是答案:D14.对质量体系的总要求可以归纳为A.写你所做的(应该做到的事情一定要写成文件)B.做你所写的(写入文件的内容一定要做到)C.记你所做的(做到的事情一定要有记录)D.以上都对谜底:D15.GB-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规定实验室个人责任A.能够在工作区域内使用化妆品和处理隐形眼镜B.在工作区域内能够佩带戒指、耳环、腕表、手镯、项链和其他珠宝C.能够在工作区域中喝水D.个人物品、服装和化妆品不该当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净化的区域答案:D16.GB-2004《实验室生物平安通用要求》规定实验室平安工作行为A.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带手套也应立即洗手B.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可以带手套出实验室C.摘除手套,使用卫生间前后能够不用洗手D.能够带手套吸烟谜底:A17.GB-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规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免疫状态 A.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免疫以预防其可能被所接触的生物因子的感染,并应按规定保存免疫记录B.实验室工作人员每一年都应做健康查体,能够不保存记实C.健康记录可以公开D.工作人员健康查体的血清不必保存答案:A18.关于利器处理应当A.禁止用手对任何利器剪刀、弯、折断、重新戴套B.安全工作行为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D.以上都对答案:D19.Ⅱ级生物平安柜用于保护A.操作者、样品和环境B.柜内能够使用明火C.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不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D.以上都不对谜底:A20.质量体系文件包括A.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实B.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C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实D.程序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答案:A21.同一批号浓度的质控品,对于血糖在A实验室20天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1)为3.2%,B实验室20天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2)为2.1%。
国务院令第424号
![国务院令第424号](https://img.taocdn.com/s3/m/b74ecd8702d276a200292e86.png)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总理 温家宝
二00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00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b23e270912a216147929ea.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 )A生物安全柜B 防护服C口罩D 缓冲间2.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 )A 规范操作B 戴眼罩C 加强人员培训D 改进操作技术3.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 )A 城市铁路B 飞机C 专车D 轮船4.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 )A 2004年12月1日B 2004年11月12日C 2005年1月1日D 2005年6月1日5.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是( )A 生物安全柜、培养箱B 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C 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D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6.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 )A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B 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C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D 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7.作为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 ( )A BSL- 1B BSL-2C BSL-3D BSL-48.生物安全柜操作时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放置要求不正确的( )A 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等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之外B 因其体积大的放在生物安全柜一侧就可以C 污染的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中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消毒1h以上,方可处理D 消毒液后的废弃物方可转人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高压灭菌等处理9.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 )A 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6cmB 应该使用密闭的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无需灭菌的接种环C 小心操作干燥的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D 以上都是10.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 )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5d1c7c83c4bb4cf6ecd146.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是: ( )A生物安全柜B 防护服C口罩D 缓冲间2.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有效方法: ( )A 规范操作B 戴眼罩C 加强人员培训D 改进操作技术3.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 )A 城市铁路B 飞机C 专车D 轮船4.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 )A 2004年12月1日B 2004年11月12日C 2005年1月1日D 2005年6月1日5.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设备是( )A 生物安全柜、培养箱B 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C 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D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6.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 )A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B 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C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D 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7.作为甲类传染病霍乱进行大量活菌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实验室( )A BSL- 1B BSL-2C BSL-3D BSL-48.生物安全柜操作时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容器放置要求不正确( )A 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容器等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之外B 因其体积大放在生物安全柜一侧就可以C 污染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中装有消毒液容器中消毒1h以上,方可处理D 消毒液后废弃物方可转人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高压灭菌等处理9.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 )A 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长度不应超过6cmB 应该使用密闭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无需灭菌接种环C 小心操作干燥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D 以上都是10.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控制措施,并在( )内向有关部门报告.A 1小时B 2小时C 3小时D 4小时11.生物安全柜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正常指标,不包括( )A 噪声B 气流量C 负压在正常范围D风速12.微生物对消毒因子抗力从高到低顺序是( )A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B 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C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D 真菌孢子、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13.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应采用( )作生物指示物A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B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C 短小芽孢杆菌D 粪链球菌14.一本实验原始记录本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宜消毒方法是: ( )A干烤B高压蒸汽灭菌法C 75%酒精浸泡D紫外线照射15. 接收感染性物质标本应由人进行( )A 1B 2C 3D 416.脱卸个人防护装备顺序是( )A 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B 防护眼镜→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内层手套C 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外层手套→内层手套D 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内层手套→防护服17.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设施方面必须具备条件( )A 送排风系统B 三区两缓布局C UPS电源D 自动闭门系统18.生物安全柜内少量洒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属于( )A 严重差错B一般差错C 一般实验室感染事故D严重实验室感染事19.全自动高压灭菌器使用哪项是正确( )A 同类物品装放一起B 液体和固体物品分开存放C 敷料与器械同时灭菌时,应将敷料放在下层D 常用各种物品灭菌时间(110-121℃)20-30min20.下列哪种不是实验室暴露常见原因( )A 因个人防护缺陷而吸入致病因子或含感染性生物因子气溶胶B 被污染注射器或实验器皿、璃制品等锐器刺伤、扎伤、割伤C 在生物安全柜内加样、移液等操作过程中,感染性材料洒溢D 在离心感染性材料及致病因子过程中发生离心管破裂、致病因子外溢导致实验人员暴露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40分)1对人类而言,下列那种情况属于生物威胁来源?A 各种致病微生物、转基因生物B 外来生物入侵C 工厂烟囱排放空气污染D 生物恐怖事件2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内容包括().A 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B 严格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规程C 实验室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D 实验楼宇智能化系统3以下哪几项是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目?A 保护试验者不受实验对象侵染B 确保实验室其它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C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D 保证得到理想实验结果4以下关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注意事项中,正确是().A 必须使用生物安全柜等专用安全设备B 工作人员在试验时应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C 工作人员手上只有在皮肤破损或皮疹时,才应戴手套D 必须具备喷淋装置、洗眼器等应急防护设施5生物医学实验室中个人防护用品包括().A 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B 防护镜C 防护服D 纸巾6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A 第一病原微生物B 第二病原微生物C 第三病原微生物D 第四病原微生物7一下哪些具有感染性:A病人血液 B 病原体培养物 C 动物尸体 D 废弃疫苗8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应主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微生物致病性B 微生物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C 当地所具备有效防护措施D 当地所具备有效治疗措施9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门应该标有国际通用生物危害标志,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通用生物危害性标志 B 传染因子 C 实验室负责人或其它人姓名、电话 D 进入实验室特殊要求10哪些人员应该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A 实验室管理人员B 实验室清洁工C 实验室修理工D 邻近实验室工作人员.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生物安全主要指在进行生物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防护设施、设备、防护原则及技术操作等以减少或消除有潜在危险性因子暴露及意外释放,从而保证人类和环境安全. 2污染(感染)锋利物品,如注射针头、解剖刀片和碎玻璃;应当放置到不容易被刺破带盖容器中,把它们当作传染性物质处理.3一般实验室环境设施条件,达不到动物实验室国家标准,不能作为动物实验场地.4为了防止污染,有些实验需要戴一次性手套.所以在进入实验室就要戴手套,并一直戴着做所有事情.5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时,可用超净工作台替代生物安全柜.6无菌室使用前,将全部要接种物品移入无菌室缓冲间,并用75%酒精棉球擦拭干净,最后将物品送入工作台上,开启紫外灯进行物品表面消毒灭菌30min左右.7实验室应时常监测生物安全柜以确保其性能符合相关要求.应保存检查记录和任何功能性测试结果,并在安全柜上标记检查证明.8每次微生物实验结束后,必须用普通自来水清洁实验桌面,并需彻底洗手等.9凡是《基因工程实验》操作所用一切塑料器具(eppendorf管、tip等),在使用前都应装入盒子和瓶子中灭菌,可以直接用手装盒或装瓶.10发酵实验期间,要保持室内地面、桌面、操作台及其各种物品和器具清洁卫生,同时也要保持发酵罐体外及其管路卫生,做到无灰尘、无污垢.11发酵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要注意水、电、汽(气)安全,厉行节约,严禁跑冒滴漏.要注意不要将酸碱等液体滴到仪器设备表面,避免造成仪器表面污染或腐蚀.12当冷冻离心机用完后,不要马上关闭离心机盖子,应敞开一段时间,待冷冻造成霜自然晾干后,再关闭离心机盖子.13在需用橡胶或塑料手套生化类实验中,不用经常检查手套有无破损.14每次微生物实验结束后,必须清洁消毒实验桌面,并需彻底洗手等.15在微生物实验中,一定要有”有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意识”,操作中一定要按正确程序严格无菌操作,一方面避免感染,另一方面加强自我防护.16当生物安全柜内发生少量感染性材料溢洒时,应用吸收纸巾立即处理,并立即用浸满消毒液毛巾或纱布对生物安全柜及其内部所以物品进行擦洗.工作面消毒后应更换手套,不论是摘下手套还是更换手套都要洗手.17高压灭菌锅灭菌时,待灭菌物品可与含有腐蚀性抑制剂或化学试剂物质放在一起灭菌. 18在实验室内部运输感染性物质时,应使用金属或塑料材质容器加以包裹.19在同一个实验室同一独立安全区域内,可以同时从事两种高致病性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20消毒含义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去除微生物,但不一定杀灭其孢子.答案:DBABC BBBDB ABBDBADBBCABD ,ABC,ABC,ABD,ABC,AB,ABC,ABCD,ABCD,ABC,√√√××√√××√√√×√√√×√×√-----------------------------以下无正文----------------------------------------。
2004年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颁布
![2004年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颁布](https://img.taocdn.com/s3/m/81afa6d265ce05087732133e.png)
单位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对人员管理、实验活动、感染性材料的保存、接收、运输等方面有明确规定。
人员管理
与培训
单位建立了实验室人员档案管理系统,掌握接触病原微生物人员的姓名、岗位等信息,对进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有详细登记,并能保存备查。
管理制度
单位建立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①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②菌毒种或样本等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③员工健康管理制度;④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⑤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⑥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⑦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⑧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单位自查至少每月一次,实验室自查至少每周一次。
单Hale Waihona Puke 选派有关人员参加了省、市级卫生机构组织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
单位组织开展了本单位内部的培训,并实行考核合格上岗制度。
单位对从事实验室检测、及运送、贮存、销毁感染性材料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
物资储备
单位储备有足够的防护用品(手套、防护服、实验用鞋、口罩、帽子等)。
实验室
活动
对本单位开展的实验活动已到省卫生厅指定机构进行了实验室备案。
单位不从事超范围的实验活动。
单位对从事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进行了详细登记,并能够保存备查。
从事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等感染性材料的相关实验活动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有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相关记录,防护措施到位。
实验室配备有符合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设备,主要包括:
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喷溅罩、移液辅助器、一次性接种环加热器、螺口盖瓶子或管子、感染性材料及废弃物的运送容器或工具等安全设备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ee6875910ef12d2af9e7fd.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 D )A生物安全柜B 防护服C口罩D 缓冲间2.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 B )A 规范操作B 戴眼罩C 加强人员培训D 改进操作技术3.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 A )A 城市铁路B 飞机C 专车D 轮船4.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 B )A 2004年12月1日B 2004年11月12日C 2005年1月1日D 2005年6月1日5.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是( C )A 生物安全柜、培养箱B 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C 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D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6.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 B )A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B 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C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D 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7.作为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 ( B )A BSL- 1B BSL-2C BSL-3D BSL-48.生物安全柜操作时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放置要求不正确的( B )A 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等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之外B 因其体积大的放在生物安全柜一侧就可以C 污染的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中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消毒1h以上,方可处理D 消毒液后的废弃物方可转人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高压灭菌等处理9.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 D )A 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6cmB 应该使用密闭的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无需灭菌的接种环C 小心操作干燥的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D 以上都是10.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 B )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考试题(一)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考试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0f8082574afe04a1b171de8d.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考试题姓名科室得分一、填空题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有:《》()和《》()。
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目标不仅是保护()不感染和不受伤害,还包括保护()不受污染,周围人不受伤害,保护()不受污染,保持本来性质。
3、国务院《》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4、生物安全柜在实验室安装后,应进行全面,检测尤其是(),包括()、()、()和()检测。
进入BSL-2级实验室时,应在工作服外加()、()、(),()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5、根据《》(GB19489-2004)的规定,BSL-2和BSL-3实验室,应配备()或()。
6感染性材料是造成实验室感染的根源,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有关的(),()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二、是非题〔答题时在()内V打或打X〕1、负压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外界病原微生物污染实验样本。
()2、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应当都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3、高致病原微生物是指所有有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4、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或样本,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包装要求后,并经上级部门批准,可以通过任何交通工具进行运输。
5、实验室在条件不完全符合生物健全要求的情况下,只要工作重要,领导批准,也可以开展工作。
()6实验室废弃只要通过咼压火菌,就可以确保环境安全。
()7、BSL-2级实验室应有可自动关闭的门和防节肢动物设施。
()8、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装备应坚持安全稳定、技术先进、经济实用、资源共享、分级和重点装备相结合的原则。
()9、生物安全实验室各项工作也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10、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
()11、洁净工作台的洁净度可以达到100级,完全可以代替生物安全柜使用。
()12、P CR实验室可以是组合的,也可以是分散时的布局,但都应该具备试剂配制、样品处理、核酸扩增及产物分析四个区。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c40b1d0740be1e650e9ae1.png)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试题姓名:(职务/职称:)得分:一、填空题(2分/空)共计30分1.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3.Ⅰ级生物安全柜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安全柜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口,工作状态时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不保证试验对象不受污染。
4.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底血清进行有关检测,以后定期复检。
5.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二、选择题(单项)每题4分,共计20分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D、第四类病原微生物2、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A、1人B、2人C、3人D、4人3、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年。
A、3年B、4年C、5年D、6年4、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A、1名B、2名C、3名D、4名5、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年。
A、10B、20C、30D、40答案:1、AB 2、B 3、C 4、B 5、B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何为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何为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1)消毒剂的浓度与作用时间;(2)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3)pH值;(4)有机物;(5)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6)微生物的数量。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1)生物膜:细菌可粘附于利于生长的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e62d52a45177232e60a20d.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是: ( )A生物安全柜B 防护服C口罩D 缓冲间2.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有效方法: ( )A 规范操作B 戴眼罩C 加强人员培训D 改进操作技术3.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 )A 城市铁路B 飞机C 专车D 轮船4.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 )A 2004年12月1日B 2004年11月12日C 2005年1月1日D 2005年6月1日5.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设备是( )A 生物安全柜、培养箱B 生物安全柜和水浴箱C 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器D离心机和高压灭菌器6.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 )A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B 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C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D 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7.作为甲类传染病霍乱进行大量活菌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实验室( )A BSL- 1B BSL-2C BSL-3D BSL-48.生物安全柜操作时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容器放置要求不正确( )A 废物袋以及盛放废弃吸管容器等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之外B 因其体积大放在生物安全柜一侧就可以C 污染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中装有消毒液容器中消毒1h以上,方可处理D 消毒液后废弃物方可转人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高压灭菌等处理9.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 )A 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长度不应超过6cmB 应该使用密闭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无需灭菌接种环C 小心操作干燥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D 以上都是10.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露时,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控制措施,并在( )内向有关部门报告.A 1小时B 2小时C 3小时D 4小时11.生物安全柜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正常指标,不包括( )A 噪声B 气流量C 负压在正常范围D风速12.微生物对消毒因子抗力从高到低顺序是( )A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B 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C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D 真菌孢子、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13.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应采用( )作生物指示物A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B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C 短小芽孢杆菌D 粪链球菌14.一本实验原始记录本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宜消毒方法是: ( )A干烤B高压蒸汽灭菌法C 75%酒精浸泡D紫外线照射15. 接收感染性物质标本应由人进行( )A 1B 2C 3D 416.脱卸个人防护装备顺序是( )A 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B 防护眼镜→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内层手套C 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外层手套→内层手套D 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内层手套→防护服17.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设施方面必须具备条件( )A 送排风系统B 三区两缓布局C UPS电源D 自动闭门系统18.生物安全柜内少量洒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属于( )A 严重差错B一般差错C 一般实验室感染事故D严重实验室感染事19.全自动高压灭菌器使用哪项是正确( )A 同类物品装放一起B 液体和固体物品分开存放C 敷料与器械同时灭菌时,应将敷料放在下层D 常用各种物品灭菌时间(110-121℃)20-30min20.下列哪种不是实验室暴露常见原因( )A 因个人防护缺陷而吸入致病因子或含感染性生物因子气溶胶B 被污染注射器或实验器皿、玻璃制品等锐器刺伤、扎伤、割伤C 在生物安全柜内加样、移液等操作过程中,感染性材料洒溢D 在离心感染性材料及致病因子过程中发生离心管破裂、致病因子外溢导致实验人员暴露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40分)1对人类而言,下列那种情况属于生物威胁来源?A 各种致病微生物、转基因生物B 外来生物入侵C 工厂烟囱排放空气污染D 生物恐怖事件2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内容包括().A 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B 严格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规程C 实验室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D 实验楼宇智能化系统3以下哪几项是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目?A 保护试验者不受实验对象侵染B 确保实验室其它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C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D 保证得到理想实验结果4以下关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注意事项中,正确是().A 必须使用生物安全柜等专用安全设备B 工作人员在试验时应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C 工作人员手上只有在皮肤破损或皮疹时,才应戴手套D 必须具备喷淋装置、洗眼器等应急防护设施5生物医学实验室中个人防护用品包括().A 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B 防护镜C 防护服D 纸巾6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A 第一病原微生物B 第二病原微生物C 第三病原微生物D 第四病原微生物7一下哪些具有感染性:A病人血液 B 病原体培养物 C 动物尸体 D 废弃疫苗8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应主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微生物致病性B 微生物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C 当地所具备有效防护措施D 当地所具备有效治疗措施9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门应该标有国际通用生物危害标志,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通用生物危害性标志 B 传染因子 C 实验室负责人或其它人姓名、电话 D 进入实验室特殊要求10哪些人员应该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A 实验室管理人员B 实验室清洁工C 实验室修理工D 邻近实验室工作人员.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生物安全主要指在进行生物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防护设施、设备、防护原则及技术操作等以减少或消除有潜在危险性因子暴露及意外释放,从而保证人类和环境安全. 2污染(感染)锋利物品,如注射针头、解剖刀片和碎玻璃;应当放置到不容易被刺破带盖容器中,把它们当作传染性物质处理.3一般实验室环境设施条件,达不到动物实验室国家标准,不能作为动物实验场地.4为了防止污染,有些实验需要戴一次性手套.所以在进入实验室就要戴手套,并一直戴着做所有事情.5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时,可用超净工作台替代生物安全柜.6无菌室使用前,将全部要接种物品移入无菌室缓冲间,并用75%酒精棉球擦拭干净,最后将物品送入工作台上,开启紫外灯进行物品表面消毒灭菌30min左右.7实验室应时常监测生物安全柜以确保其性能符合相关要求.应保存检查记录和任何功能性测试结果,并在安全柜上标记检查证明.8每次微生物实验结束后,必须用普通自来水清洁实验桌面,并需彻底洗手等.9凡是《基因工程实验》操作所用一切塑料器具(eppendorf管、tip等),在使用前都应装入盒子和瓶子中灭菌,可以直接用手装盒或装瓶.10发酵实验期间,要保持室内地面、桌面、操作台及其各种物品和器具清洁卫生,同时也要保持发酵罐体外及其管路卫生,做到无灰尘、无污垢.11发酵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要注意水、电、汽(气)安全,厉行节约,严禁跑冒滴漏.要注意不要将酸碱等液体滴到仪器设备表面,避免造成仪器表面污染或腐蚀.12当冷冻离心机用完后,不要马上关闭离心机盖子,应敞开一段时间,待冷冻造成霜自然晾干后,再关闭离心机盖子.13在需用橡胶或塑料手套生化类实验中,不用经常检查手套有无破损.14每次微生物实验结束后,必须清洁消毒实验桌面,并需彻底洗手等.15在微生物实验中,一定要有”有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意识”,操作中一定要按正确程序严格无菌操作,一方面避免感染,另一方面加强自我防护.16当生物安全柜内发生少量感染性材料溢洒时,应用吸收纸巾立即处理,并立即用浸满消毒液毛巾或纱布对生物安全柜及其内部所以物品进行擦洗.工作面消毒后应更换手套,不论是摘下手套还是更换手套都要洗手.17高压灭菌锅灭菌时,待灭菌物品可与含有腐蚀性抑制剂或化学试剂物质放在一起灭菌. 18在实验室内部运输感染性物质时,应使用金属或塑料材质容器加以包裹.19在同一个实验室同一独立安全区域内,可以同时从事两种高致病性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20消毒含义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去除微生物,但不一定杀灭其孢子.答案:DBABC BBBDB ABBDBADBBCABD ,ABC,ABC,ABD,ABC,AB,ABC,ABCD,ABCD,ABC,√√√××√√××√√√×√√√×√×√-----------------------------以下无正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fc1fb80fc4ffe473268ab4c.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范与标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作一简要叙述,供大家参考。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200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第424号国务院令,公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条例分为七章:总则、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实验室感染控制、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72条。
该条例颁布后,农业部和卫生部相继出台了配套文件。
农业部文件包括《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和《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卫生部文件包括《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380号国务院令)已于2003年6月4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条例分总则、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57条。
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根据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卫生部颁布实施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8月1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
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
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已于2004年5月28日颁布,于该年10月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
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八条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
第九条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二)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第十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路运输;没有陆路通道,必须经水路运输的,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紧急情况下或者需要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往国外的,可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
第十一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运输目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单位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要求;(三)容器或者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运输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需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或者运往国外的,由出发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后,分别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检验检疫过程中需要运输病原微生物样本的,由国务院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批准,并同时向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通报。
通过民用航空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除依照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取得批准外,还应当经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关于运输高致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即时批准。
第十二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2人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
第十三条需要通过铁路、公路、民用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承运单位应当凭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批准文件予以运输。
承运单位应当与护送人共同采取措施,确保所运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安全,严防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事件。
第十四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指定的菌(毒)种保藏中心或者专业实验室(以下称保藏机构),承担集中储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任务。
保藏机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向实验室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保藏机构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保管制度,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
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
保藏机构储存、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其经费由同级财政在单位预算中予以保障。
保藏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保藏机构应当凭实验室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批准文件,向实验室提供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予以登记。
第十六条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
保藏机构接受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予以登记,并开具接收证明。
第十七条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2小时内分别向承运单位的主管部门、护送人所在单位和保藏机构的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发生被盗、被抢、丢失的,还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或者包装材料,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并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第十八条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第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二)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三)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五)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
前款规定所称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制定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并应当召开听证会或者论证会,听取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投资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
第二十条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应当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认可;实验室通过认可的,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
证书有效期为5年。
第二十一条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二)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三)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四)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三级、四级实验室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给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
第二十二条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的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实验活动结果以及工作情况应当向原批准部门报告。
实验室申报或者接受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有关的科研项目,应当符合科研需要和生物安全要求,具有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经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十三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动物防疫机构在实验室开展检测、诊断工作时,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需要进一步从事这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同意,并在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实验室中进行。
专门从事检测、诊断的实验室应当严格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二十四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需要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了检验检疫工作的紧急需要,申请在实验室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开展进一步实验活动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时起2小时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2小时内未作出决定的,实验室可以从事相应的实验活动。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为申请人通过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