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中小企业内创业类型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我国中小企业内创业的类型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逐步的升级转型,很多企业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试着在企业内部拓展新的业务,在企业内部开拓新业务的过程通常被我们称为“内创业”。本文主要简述内创业的基本概念和对内创业的类型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内创业特点类型

企业内创业,也称公司创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内创业相关概念提出至今,内创业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目前,对其比较一致的定义是:为了获得创新性成果而得到组织授权和资源保证的企业创业活动。企业内创业的本质是将创业精神注入已经建成的企业当中,鼓励员工在企业内部像企业家创建新企业一样做事,培养和造就内企业家,以推动企业的持续创新,并由此赢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在基本解释了内创业概念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内创业”这一概念限定在中小企业群体中来进一步地予以细化分类。只有这样才便于开展后续的内创业风险及控制研究。由于中小企业群体的内创业行动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公司创业行动是有显著差别的,对中小企业内创业行动的研究探讨不涉及诸如联盟、并购、分包和外部风险资本等在内的借助自身边界之外的资源来进行的创业活动。它是一个类似于内公司创业的概念,在对内创业进行类型划分时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衡量变量来建立既符合理论基础又具有现实意义

的分类标准。这也就是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内创业类型时有别于国外的早期公司创业类型划分研究之处。

首先,在内创业研究的三大主流方向中有关内创业过程的研究已举足轻重。姜彦福等人于2006年就提出了将内创业区分为“核心过程”和“覆盖过程”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的理论,而核心过程和覆盖过程又各自可进一步细分,最终将内创业过程依次划分为“定义过程”、“推进过程”、“规定结构框架”和“规定战略框架”这四个阶段。姜彦福的这一研究模型在此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对内创业过程的提出了一种较清晰合理的分段方法,而且从定义过程阶段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来看,中小企业内创业行为的选择和实施是内创业者在内创业前期的定义过程中,根据企业内/外部突发性事件或诱导因素的影响作用而综合做出的选择性决策,这可以说是由国内学者在研究国内企业内创业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导致内创业行动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诱导因素的企业内部或外部导向性是可以用来划分中小企业内创业类型的。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如此,国外学者chang于1998年提出的“内源驱动”和“外源驱动”概念则可以看成是有效划分内创业类型的重要理论成果。根据他的研究理论,内源(部)驱动型内创业企业的特征常常是由于企业采用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或内部危机导致了关键性的组织变革发生。这类创业行动侧重于企业业务规模和范围的扩张。在企业通过实施内创业而进入的新市场领域中所依

赖的产品或服务创新程度常较低;外源(部)驱动型内创业则描述的是中小企业通过在现存组织边界之外寻求创新/创业驱动源的创业行动。具体以企业活动为例,这类企业内创业的表现特征包括:企业侧重于追求外部新的产品、市场机遇;或者由于响应外部市场因素变化和技术变革而在企业内部进行一系列配套性的内部资源重

组行动。这种内创业通常能够导致企业新产品(服务)领域的开拓与进入,并且在新业务市场领域中公司的产品(服务)创新程度通常都很高。因此,中小企业内创业驱动力的内源/外源导向性可以作为划分我国中小企业内创业行动的一个重要维度。

除内创业行动的内源/外源驱动性之外,从企业实地访谈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内创业行动过程中所进行的企业边界和组织机构的拓展程度是存在很大跨度差异的。这种差异将直接导致中小企业内创业行动的差异,进而彻底影响到内创业的主要风险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从guth和ginsberg(1990)将内创业划分成“公司内部的风险创业”和“战略更新”两种类型的理论中看出一些雷同之处。此外,stopford和baden-fuller(1994)将内创业划分为“现存组织内的风险创业活动”和另外的“组织转型和更新”与“行业竞争规则改变”三种类型,其中第一种类型和后两种类型就可以分别通过“企业组织和边界的拓展程度”的“高”或“低”来区分。总之,企业组织和边界的拓展程度高/低可以作为区分我国中小企业内创业类型的另一个有效维度。

由“企业组织和边界的拓展程度”和“内创业的内/外驱动性”

两变量组合而成的二维矩阵就是本文研究对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内

创业进行类型划分的科学有效方法。矩阵的两个坐标轴上的变量将整个区域分割成了四个象限。其中低组织拓展内部驱动型内创业象限通常是一种企业“内部更新”行动,这对于我国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其创业强度通常很低,且不便于有效地加以识别判断。

由此,我国常见的中小企业内创业实践包括了以下三种类型: 类型一:高组织拓展内部驱动型。这是一种内部驱动的内创业,并且伴有新的分支公司的创建或大规模的企业组织边界拓展。通常情况下,实施这类内创业的中小企业一般是处于产品技术相对稳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因此,企业自身对外界新技术创新和变革的敏感程度通常较低,但这类企业通常会更注重通过内部的管理创新和人才价值的提升来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说与另外两类中小企业内创业相比,该类型的内创业行动中内创业家的任务将涉及更多的对新创分支公司机构的整合及对整体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

类型二:低组织拓展外部驱动型。这是一种外部驱动的内创业,实施该型内创业的企业积极追逐外部市场变化或技术变革带来的

新机遇,且通常公司内部需要根据外部市场机遇开拓行动而相应地进行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部门的组建等。因此,对于实施低组织拓展外部驱动型的内创业企业来说,其内创业管理层需要更侧重于企业外界新产品新市场机遇的开发问题,以及企业产品技术研发人员及团队的激励和维持问题;

类型三:高组织拓展外部驱动型。这同样是一种外部驱动型的内创业,但又具备较高程度的企业组织扩张或边界拓展。其中,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情况就是内创业企业在新业务领域中孵化创

建新的独立子公司,以实现企业向新业务领域的迈进。当然,对于这类中小企业内创业来说,原母公司的内创业管理层既需要根据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特长所在及时准确地选择可供投资的新市场业务,又需要精心地为新业务中子公司的孵化创建而不断网罗人才,组建新业务领域中分公司的独立经营管理团队,以及为新业务中子公司的孵化创建提供战略上的指导等等,所以说实施高组织拓展外部驱动型内创业的企业在创业资源禀赋和开拓创新精神上通常都

要求较高。

参考文献

[1]张玲玲,张现力,企业内创业的特点及过程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0)

[2] 苗莉,基于企业内创业的企业持续成长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2)

[3] 吴峻峰,面向中小企业内创业风险控制的能力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