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颈源性头痛的思考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颈源性头痛 CEHPPT课件

颈源性头痛 CEHPPT课件
寰枢关节特征 C1横突是颈椎横突中最长,C2横突是颈椎横突中最大,C2在动静结合处,横突上附着 颈夾肌,半棘肌,肩胛提肌等,应力集中。寰枢椎异常时可引起该部位肌肉,筋膜损 伤,发生痉挛或无菌性炎症,卡压枕大神经或颈后神经丛。
2019/11/12
.-
6
C2脊神经发自寰椎和枢椎之间,分为升支,降支和枕大神经(内侧支)。升支降支支 配头下斜肌,头夹肌和颈夾肌,头部的后仰和旋转。第2颈神经后支粗大,混合性, 主要为感觉成分,少量的运动成分,感觉支在项线至头顶部的皮肤。枕大神经属于感 觉神经,支配枕部,项部和头顶部皮肤感觉。C2神经阻滞有效是颈源性头痛的一个重 要特征。
2.炎性水肿机制
上颈椎的炎性疾病如:风湿,椎间盘炎和肌腱筋膜韧带软骨的炎性水肿,紧张挛缩及粘
连均可导致刺激枕N及C1--C3后支造成头痛,由此解释了椎管周围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的原因。
2019/11/12
.-
3
3.机械刺激学说 当外力作用或长期不良姿势,破坏颈椎自身结构的生物力学平衡,造成颈椎屈度异常,关 节失稳,椎体间的错位,错缝,脱位或后关节紊乱,椎间盘变性等造成机械刺激或压迫颈 神经或交感神经导致头痛。 4.肌肉痉挛 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肌肉持续收缩,肌肉血供减少。肌肉慢性痉挛引起组织缺血,代谢 聚集于肌肉组织,代谢的终末产物引起肌筋膜炎,直接刺激在软组织内穿行的神经干及神 经末梢产生疼痛。
2019/11/12
.-
2
CEH发病机制的几种理论:
1.解剖会聚理论
三叉神经第一支和颈神经C1-C3的感觉传入纤维在上颈髓的(后角的中部及腹侧)三叉神 经脊束核尾部聚集成二级核团。由此认为CEH的发生是高位颈神经支配的机构发生病损产 生伤害性痛觉信息,通过C1-C3神经传入纤维及其与三叉神经传入纤维中枢会聚,使伤害 感受性传入产生紊乱而形成的一种头面部牵涉痛。(三叉神经的脊髓核既接受来自 C1C2C3的传入神经纤维,同时又接受三叉神经脊髓束的神经纤维)

颈源性头痛PPT课件

颈源性头痛PPT课件

诊断标准
• CHISG*颈源性头痛的断标准:
1.颈部症状和体征
⑴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于异常体位时或按压头痛侧 的上颈部或枕部时头痛症状加重
⑵颈部活动范围受限 ⑶同侧的颈、肩或上肢非根性痛(定位不明确),或偶有上
流行病学
• 在普通人群中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为 1%~4.1%
流行病学
• 在严重头痛患者中占 17.5%
流行病学
• 在挥鞭伤者中颈源性头痛患病率可达 53%
解剖学基础
• 头面部表面和深层 结构都是由三叉神 经及第 1~3 颈神 经分布支配
解剖学基础
• 第 1 颈神经在寰椎后弓 上方发出,后支内含有 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 大多数头痛(偏头痛除 外)都可能与颈椎的病 理变化有关
发病机制—假说
•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假说--解剖会聚理论
三叉神经第一支和颈神经上 三对的感觉传入纤维在上颈 髓的三叉颈神经核聚集成二 级核团 。这种聚合介导疼 痛信号放射至颈神经或三叉 神经支配的头颈区域
发病机制—假说
•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假说--肌肉痉挛学说
颈部肌肉的异常和机械性损伤
穿行于其间的神经受到卡压
– 颈部旋转屈曲试验的旋转范围与头痛的严重程 度呈负相关
体格检查
• 颈部旋转屈曲试验(下图)
辅助检查
• 放射学改变与头痛的关系尚不明确。颈椎影 像学多是为了排除相关疾病
诊断标准
• Sjaastad 等认为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必须具有以 下三个特征
1.由头颈运动或姿势激发的单侧头痛 2.按压颈部引起头痛 3.单侧头痛放射到颈部和同侧肩部或上肢
解剖学基础
颈源性头痛的解剖学分类
• 根据神经根的不同受累部分
– 神经源性疼痛: 神经根的感觉根纤维受刺激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课件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课件

04
头痛
头痛是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症状 ,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持
续性钝痛或搏动性疼痛。
颈部疼痛
头痛的同时常伴有颈部疼痛、 僵硬或不适感,有时可放射至
肩部、上肢或面部。
压痛
在颈部特定区域按压时,可能 引发头痛或加重头痛。
颈部活动受限
颈部活动时可能感到疼痛或不 适,导致颈部活动受限。
CHAPTER
02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紧张性头痛
头痛部位多在双侧,呈紧束性疼 痛,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与颈源性头痛的疼痛部位和
性质不同。
颅内高压性头痛
头痛部位多在额部或枕部,呈弥 漫性疼痛,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的 表现,如恶心、呕吐、视乳头水 肿等,与颈源性头痛的疼痛部位
和伴随症状不同。
CHAPTER
03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CONTENTS
目录
• 颈源性头痛概述 •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 •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 • 颈源性头痛的预防与康复 • 颈源性头痛的最新研究进展
CHAPTER
01
颈源性头痛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颈源性头痛是由于颈椎或颈部软 组织的器质Βιβλιοθήκη 或功能性病变引起 的头痛。特点
头痛通常伴随着颈部疼痛、僵硬 或不适感,有时会放射至肩部、 上肢或面部。
非处方药
如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 林等),用于缓解轻度的颈源性头痛 。
处方药
如肌肉松弛剂、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 ,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的颈源性头痛, 需由医生开具处方。
物理治疗
按摩疗法
通过按摩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紧 张和疼痛。
牵引疗法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PPT课件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PPT课件
突出、骨质增生等。
MRI检查
MRI检查可以更清楚地显示颈椎 的软组织和椎间盘,帮助医生判 断是否存在颈椎间盘膨出、突出 等病变,以及脊髓和神经根受压
的情况。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提供颈椎的三维图像 ,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颈椎的 骨骼和软组织结构,以及是否存
在颈椎管狭窄等问题。
其他相关检查
血液检查
医生可能会安排血液检查以排除 其他可能的头痛原因,如感染、 炎症等。
症状
头痛通常位于后枕部、头顶、颞部等 区域,可伴有颈部疼痛、僵硬、活动 受限等症状,有时还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耳鸣等不适。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颈椎退行性变、颈椎失稳、颈椎骨刺形成、颈椎间盘膨出等颈椎病变是颈源性 头痛的主要病因。此外,颈部肌肉痉挛、炎症等颈部软组织病变也可能导致头 痛。
病理机制
颈椎病变导致颈椎对头部的支持力减弱或消失,使颈部和头部处于非正常生理 状态,进而引起头痛。同时,颈椎病变可能刺激或压迫神经、血管等组织,加 重头痛症状。
讨论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 具体情况,如工作习惯、生活习惯等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经验教训与启示
经验教训
颈源性头痛患者应重视颈椎保健,定期休息和调整工作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
启示
对于长期从事低头工作的人群,应加强颈椎保健宣传和教育,提高对颈椎健康的重视程 度。
感谢适当的体重有助于减 少颈椎压力。
避免颈部受到外伤
尽量避免突然的头部或颈 部动作,如突然转头或抬 头,以防止颈椎受伤。
康复训练
颈椎肌肉锻炼
通过锻炼颈椎周围的肌肉 ,增强颈椎的稳定性,如 进行颈部伸展、旋转等运 动。
颈椎牵引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颈椎牵引,以缓解颈椎压 力和疼痛。

颈源性头痛的护理ppt

颈源性头痛的护理ppt

颈源性头痛的护理目 录•颈源性头痛概述•颈源性头痛的护理原则•颈源性头痛的物理疗法•颈源性头痛的药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预防与康复颈源性头痛概述01颈源性头痛是由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引起颈椎对颈部神经的压迫或刺激,导致头痛、头昏、颈肩痛等症状。

定义与症状定义病因颈椎退行性变、颈椎失稳、颈椎骨刺形成、颈椎间盘膨出等颈椎病变,以及颈部肌肉劳损、外伤、炎症等颈部软组织病变均可引起颈源性头痛。

病理机制颈椎病变或颈部软组织病变导致颈椎对颈部神经的压迫或刺激,引发神经根水肿、炎症反应,从而引发头痛等症状。

病因与病理机制根据患者的头痛症状、颈椎及颈部软组织的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可明确诊断。

诊断颈源性头痛需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其他头痛类型相鉴别,同时也要排除颅内病变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

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颈源性头痛的护理原则02010203疼痛评估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以便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止痛药、抗炎药等药物治疗,缓解疼痛症状。

非药物治疗采用物理疗法、按摩、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式,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疼痛管理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颈部过度弯曲。

睡眠姿势调整坐姿调整颈部锻炼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椅子,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

进行适当的颈部锻炼,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稳定性。

030201日常生活习惯调整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心理疏导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减轻头痛带来的困扰。

认知行为疗法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获得情感支持和理解。

社会支持心理护理与支持颈源性头痛的物理疗法03颈椎牵引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拉伸颈椎,减轻颈椎间盘压力,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改善颈椎曲度异常,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颈椎源性头痛的临床诊疗1.ppt

颈椎源性头痛的临床诊疗1.ppt
烯起椎酸头间痛→盘。PG(→突炎出症)髓水核肿组、织疼→痛磷→脂刺酶激A2C1(、PCL2A、2)C3→脊花神生经四引
5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症状、体征
1.头痛
(1)部位: 多发于颞部(单侧、亦可发生于双侧)、顶部、枕部、
额部 (2)性质:
闷痛、胀痛;阵发性刺痛;持续性钝痛伴阵发性加剧; 偶为搏动性痛 (3)发作规律:
无明显时间规律,发作时间持续不定,常持续数小时, 也可持续数天。 (4)伴随症状:
可伴有头晕、耳鸣、少数伴恶心、睡眠障碍(表现为睡 眠质量差,睡眠浅,易醒、多梦、失眠);部分患者伴随颈 部活动受限、疼痛、肩臂疼痛。精神心理异常。
注意:临床大多数患者颈部不适、疼痛 并不明显。
6
2.体征:
(1)局部压痛: A.C2、C3横突旁压痛,并伴有同侧头部痛区疼痛程度变化、 头胀、或头部轻松感 B.寰枕筋膜压痛,可伴有枕顶部感觉变化 C.头痛部位局部压痛和不适感
治疗:1.颈椎硬膜外腔神经阻滞QW×5次;
2.口服药物
结果:头皮瘙痒逐次减轻,最终痊愈。
12
颈源性头痛临床诊疗体会
1.颈源性头痛是一类疾病,而非一种疾病。 2.颈源性头痛表现复杂多样,症状可以涉及多器官
系统。 3.颈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核团之间
应该存在多个未知的神经连接通路和路径。 4.颈源性头痛的诊疗思路不能局限于现有条条框框,
三.神经阻滞疗法:
枕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椎管内神经阻滞
四、神经毁损治疗及手术治疗:
1.颈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后内侧支乙醇毁损术 2.直视下颈神经后内侧支切断术、后入路关节突关节减压术
9
颈源性头痛病例分享
案例一
女性患者,14岁,初中学生,反复发作头痛 不适1年余,并渐进性加重,尤以考试前明显,严 重时伴有恶心、呕吐(不伴有呕吐物),休息可 自然缓解、减轻,寒暑假期间无发作。多次就诊, 颅脑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未明。中药和康 复治疗效果不明显。

颈源性头痛ppt课件

颈源性头痛ppt课件


插图
相关影响因素


20~59岁人群中,发病率达0.1~0.3%, 占头痛人群中17.8%,有逐年上升趋势。 工作性质有关 天气变化有关 体位与姿势有关 解剖结构有关
原发病因
1、有菌或无菌性炎症:如高位椎间盘炎、高位 颈椎退变所致小关节韧带、肌筋膜炎症; 2、肿瘤:如后颅窝肿瘤、高位颈椎肿瘤; 3、外伤:如挥鞭伤、高位颈椎骨折脱位; 4、先天或后天畸形 5、其他:如神经卡压
颈源性头痛
定义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 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 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 牵涉痛:当来源于躯体两个不同部位的初级传入 纤维与脊髓内的同一个二级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时,其中一个部位病变产生的痛觉冲动就可能被 误认为是来源于另一部位的初级神经纤维的传入。 发展历史:1983年到1990年
鉴别诊断
颈 源 性 头 痛
颈部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 枕神经痛 颈椎病 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外伤后头痛
颈部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





定义:由于颈部脊神经后支卡压而出现的 一系列症候群;以青中年人多发 病因:骨纤维(孔)管易受卡压(见解剖) 诱因:天气变化或体位不当可加重 症状:后枕部、颈项部或肩背部的酸胀痛 体征:部分颈椎活动受限,关节柱或横突 压痛,有时放射至相应区域。 检查:影像学检查颈椎可有轻中度退变
诊断标准1
The Cervicogenic Headache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HIS
I 颈部症状和体征 :i 以下情况, 头痛症状加重: (1) 颈部活动和(或) 头部维持于非常规体位时。 (2) 在头痛侧的上颈段或枕部压迫时, 头痛症状加 重(注释1)。 (ii) 颈部活动受限 (iii) 同侧的颈、肩或上肢呈非根性疼痛, 或偶有上 臂的根性痛症状。 II 诊断性麻醉阻滞: 可明确诊断, 这在科研中必不 可少 III 头痛发生于单侧, 不转移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3
概述
•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通常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 轮上缘和枕外隆凸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 头痛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 • 原发性头痛是指不能归因于某一确切病因,也可称为特发性头痛,
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其中偏头痛和发作性紧张 性头痛是最常见的类型。 • 继发性头痛的病因可涉及各种颅内外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肿 瘤、颅脑外伤、感染、五官科疾病、全身性疾病、内环境紊乱以及 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等。
23
机械理论
• C2横突薄弱易产生关节不稳, 由于 C2横突小而短,C2棘突长 又分叉,是颈部屈伸运动的杠 杆臂,易发生损伤造成上颈椎 关节不稳引起头痛。
• 其腹侧的运动神经根( 前根) 受到炎症侵袭时可以引起反射性颈部 肌肉痉挛, 持续性肌肉慢性痉挛引起组织缺血、缺氧,使一些代谢 产物如乳酸、缓激肽、P 物质、5- HT 等被游离出来聚集于肌肉 组织, 引起肌筋膜炎, 产生疼痛, 并可直接刺激在软组织内穿行的神 经干及神经末梢产生疼痛。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19
炎症理论-椎间盘
• 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及椎间盘物质释放可直接引
起无菌性炎症和水肿。
• 产生免疫排斥反应性炎症,引起椎间盘性神经根
炎。
• 退变的非突出的椎间盘可以产生炎症介质PLA2、
IL- 1、IL- 6、TNF- Q、PGE2、组织胺、5- HT、
NO、IgG、IgM等, 颈这源性些头痛的化诊断与学治疗因子不仅能致炎、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16
会聚理论
• 头面部表面和深层结构 都是由三叉神经及第1-3 颈神经分布支配

颈源性头痛课件ppt

颈源性头痛课件ppt

加强临床研究,验证各种治疗 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 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THANK YOU
张。
物理治疗
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电疗 和针灸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颈源性头痛,手术 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颈 椎融合术和颈椎间盘置换术等 。
康复训练
包括颈椎稳定性训练、肌肉力 量训练和姿势调整等,可以帮 助患者恢复颈椎功能,预防头
痛复发。
研究热点与展望
神经调节治疗
痛症状。
拉伸训练
对颈部和肩部的肌肉进行拉伸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按摩与理疗
通过按摩、热敷等物理疗法, 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
针灸与拔罐
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 、疏通经络来缓解头痛。
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
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会导致 颈部疲劳和头痛,应适当休息并适时调整 姿势。
情绪调节
饮食调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头痛的影响。
合理饮食,多摄取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 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 食物的摄入。
05
颈源性头痛的最新研 究进展
最新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非甾体消炎药、肌肉松弛剂和 抗炎药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肌肉紧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通常表现为单 侧眼眶周围疼痛,伴随流 泪、鼻塞等症状,颈部检 查无异常。
03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颈源性头痛的常见治疗方 法之一,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 缓解疼痛和消炎。

颈源性疼痛PPT课件

颈源性疼痛PPT课件

世界颈源性头痛协会诊断标准 1、颈部症状和体征
头痛症状在以下情况下加重:颈部活动 和(或)头部维持与异常体位时,按压 头痛侧的上颈部或枕部时
颈部活动范围受限
同侧的颈肩上肢非根性痛(定位不明 确),或偶有上肢根性痛
2、诊断性神经阻滞可明确诊断
治疗
1、一般性治疗:健康教育、中医中药、物理治疗等 2、药物治疗:非甾类、阿片类、抗抑郁、抗癫痫、肌
肉松弛药
3、神经阻滞:颈椎旁、星状、枕大枕小、小关节、选 择性神经根、硬膜外腔
4、神经毁损:射频、药物 5、神经调节:SCS 5、手术治疗:经各种非手术治亦无效者,多有椎管内
骨性异常改变卡压神经根,应考虑外科手术活疗。
谢谢!
第8章 头面部痛
1
概述
2
偏头痛
3 紧张型头痛
4 丛集性头痛
5 颈源性头痛
6 三叉神经痛
7 舌咽神经痛
第五节 颈源性头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义:高位颈部脊神经(C1-4)所支配 结构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慢 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 组综合征
机械与动力因素至椎动脉及交感神经遭 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 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女性多见
发病机制 1、机械刺激学说 2、炎性水肿学说 3、解剖会聚理论学说 4、肌肉痉挛:颈部持续性肌肉痉挛—组
织缺血—直接压迫及炎性产物积聚
汇聚理论
头面部表面和深层结构都由三叉神经及第1-3颈神经分 布支配
三叉神经脊束尾侧亚核可下降至C1,2阶段,其尾侧可 达C3阶段,并于高位颈髓后角相连,称“三叉神经-颈 神经核”
后天畸形
临床表现
①反复发作一侧头痛,以颈、枕部为主, 亦可扩展至全头痛或肩及上肢,也可为 双侧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眶上神经
枕神经 三叉神经核尾部
瞬目反射(blink reflex, BR)
瞬目反射(blink reflex, BR)是众多脑干反射 的一种,
常用来评价脑干的病理过程以及三叉神经和面 神经功能的完整性。
通过BR来研究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
瞬目反射 的操作
对应 刺激侧 波形 对侧
R1
R2
R2’
思考(2)--以往文献存在诊断分 类问题
以往的大量文献中病例分组的可靠性存在巨大 疑问。
2000年以前的文章中,大量颈源性头痛的病例 被归类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类型。
怀疑态度的学者:拒绝在临床诊疗和科研观察 中使用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
接受态度的学者:过度诊断。
思考(3)--牵涉痛
颈肩痛可以导致头痛, 但是,头痛也可以造成颈部和肩部的疼痛。 三叉神经眼支与高位颈神经发生的会聚中,兴
奋的传导是多方向的。 谁先谁后?
思考(4)--三叉神经是否存在功 能障碍
既然颈源性头痛中的额眶痛是牵涉痛,三叉神 经是否受累发生病理改变?
BR反应的是一个复杂的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病变都可能造成BR的变 化。
文献少,有争议。
电生理检查的价值
继发性三叉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与颈源性头痛有 关,
三叉神经感觉功能障碍和广泛的感觉功能障碍
患侧广泛的痛阈值降低现象。 头部以外广泛存在温度觉阈值升高的现象。
实验性的颈部肌肉疼痛导致—
三叉神经开口反射兴奋度升高 硬脊膜神经元的中枢致敏
(但可能与紧张性头痛及偏头痛也有关)
1998年,Sjaastad等人修正了颈源性头痛的诊 断标准,即目前国际颈源性头痛研究组(
Cervicogenic Headache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CHISG)所提出的标准。
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暂时接受颈源性头痛为 一种独立的头痛类型,并在《国际头痛症分类 修订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ICHD-II)中发布。
临床体征的证据显示头痛的原因与颈部有关
对颈部结构或神经分布区的诊断性阻滞后或使用其他充分 处理后,头痛消失
D.在成功治疗导致组织功能紊乱和损伤后的病因后 ,3个月内疼痛消除。
发病机制(1)—会聚理论
三叉神经支配区疼痛:眶部和额颞部。
受C1-C3神经支配的颈部结构引起的牵涉痛。
受高位颈神经支配的结构发生病变
2004年8月由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颈源性头痛的新诊 断标准
A.疼痛,起源于颈部的牵涉痛,并且被发现于一个 或多个头部或面部区域,并符合C和D的标准
B.根据临床、实验室、和/或影像学证据显示,在颈 椎或颈部的软组织存在功能紊乱或损伤,已知其为 头痛病因或一般情况下可视为头痛病因的。
C.基于以下至少一项,并有证据证明疼痛可以归因 于的上颈部功能紊乱或损伤:
伤害性信
息的传入
通过C1-C3颈神经传人纤维与三叉
神经传人纤维发生会聚 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发生
紊乱
形成一种牵涉痛。
推断:
对发生病变的颈神经根进行镇痛消炎治疗,就可以 阻断这一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过程。
各种神经阻滞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
眶上神经
枕神经 三叉神经核尾部
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部延伸到脊髓上位3到4阶段 的背角外层。这就是所谓的三叉神经颈核 (trigeminocervical nucleus),这一结构同时接 受三叉神经和三条上位颈神经的传入信号。
思考(5)--电生理学的应用潜力 极大
关于颈源性头痛的思考
定义
颈源性头痛是指: 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
损所引起的 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组综合征。
历史背景
1983年,Sjaastad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的 概念。
1988年由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发表的头痛症、脑神经痛 以及面痛的诊断标准中,颈源性头痛并未被公 认为一种独立的头痛类型。
T sand发现,
在刺激患侧后,颈源性头痛的患者的R2幅度明显低 于对照组,
这可以为颈源性头痛在病理生理学上不同于偏 头痛和紧张性头痛提供证据。
M. De Marinis提出质疑:
可能是因为刺激强度过低所引起。
将来的研究必须对BR的操作方法进行规范。
思考(1)--额眶部疼痛在诊断中 的重要性
在这两方面传入之间产生的会聚作用解释了颈 -三叉神经的痛觉分配。
因此,起源C1-C3支配区产生的疼痛可以在受 三叉神经支配的区域被感知到,如眶部和额颞 部。
发病机制(2)—炎性机制
Martellett发现血清中IL-β和TNF-α水平明显高 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和健康人。
Zicari 等发现NO途径活性高于偏头痛和丛集 性头痛患者。
Sjaastad在1990年提两项标准的价 值,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广泛认可。
Antonaci认为这非常具有特异性,
Biondi认为这是由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内神经元的有序分布,使三叉神经眼支与高位 颈神经可发生会聚的程度最大。
不合并额眶部疼痛的患者在诊断和治疗预后方 面是否存在差异?
,生理性前凸消失、变直,甚至反张,颈椎骨质增生 等征象。 ⑥排除颅脑器质性疾病、五官科疾病、颈部肿瘤、结 核等引起的头痛。
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首先正式 承认颈源性头痛的定性和分类,并且公布了其 诊断标准
1990年, Sjaastad首次制定了颈源性头痛的 标准
1990年,Sjaastad提出的诊断标准
①间歇性或持续性头痛(初起多呈单侧)同时伴有同侧 颈枕部或(及)肩部疼痛酸困、僵硬等症状。
②颈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横突压痛阳性,并向同 侧头部放射。
③引颈试验阳性。 ④枕大神经阻滞后疼痛减轻。 ⑤X线片可见上位颈椎(C1-C3)移位,齿状突轴心偏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