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诊断思路与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与植物共生的真菌,能够在植物体内生存和繁殖。
它们对植物的
生长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研究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形态鉴定法:
形态鉴定是最常用和基础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内生真菌的形态特征,如菌丝、子实
体等,结合专门的分类鉴定书籍或数据库,进行分类和命名。
这种方法对于那些已知的内
生真菌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2. 生理鉴定法:
除了形态特征外,内生真菌还可根据其在培养基上表现的生理特征进行分类鉴定。
对
内生真菌的产孢能力、生长速度、培养基酸碱度等进行观察和比较,来判断其属种和亲缘
关系。
3. 分子鉴定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鉴定法成为目前研究植物内生真菌最常用和准确的
方法之一。
通过提取内生真菌的基因组或某些特定的基因片段(如ITS序列),使用相关
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然后与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比对,从而确定其分类。
4. 生态学鉴定法:
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也可以通过其在植物体内的生态学特征来进行。
通过观察和分析
内生真菌在植物内的分布、数量和相互作用等特征,以及内生真菌与植物共生的生态关系,来辅助进行分类鉴定。
分类鉴定植物内生真菌的方法包括形态鉴定法、生理鉴定法、分子鉴定法和生态学鉴
定法。
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结合,提高分类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
发展,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的分类鉴定方法。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约有高达85%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病情恶化快
Nolla-Salas J, Sitges-Serra A, Leon-Gil C,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1997;23:23-30
肝脾念珠菌病
由门脉循环引起
系统性念珠菌病
由胃肠道播散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白念珠菌
念珠菌血症菌种分布 (1992-2003)
% of Isolates by Year(no.tested) 1992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Species (235) (332) (413) (320) (2770) (1715) Candida albicans 44.3 53.3 54.0 54.7 59.8 65.1 Candida glabreta 16.6 20.5 15.3 15.3 16.4 14.2 Candida parapsilosi 21.7 9.0 18.9 10.3 10.7 9.3 Candida tropicalis 11.9 11.4 7.0 11.9 7.9 6.9 Candida krusei 2.6 4.2 1.7 2.8 2.7 2.7 Candida lusitaniae 2.1 0.6 0.0 2.2 1.3 0.4 Candida guilliermondii 0.4 0.4 1.9 0.9 0.6 0.3
现状
病原体:白色念珠菌为第一位,但有下降趋势;非白念珠菌增加(其中热带第一位,克柔、近平滑增加)
途径:内源性为主(正常菌群)
检验真菌的方法
检验真菌的方法
1. 直接镜检法:将短柄棉签蘸取患部分泌物、皮屑、毛发等样本,涂于玻璃片上,用40倍至1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检测真菌的形态和数量。
2. 细胞学检查法:可采用细胞学方法检查骨髓、淋巴结等组织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包括涂片法、细胞学初筛法、细胞学制片法等。
3. 培养法:将样本接种于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利用真菌的生长特点判定是否存在真菌的培养。
4. 核酸检测法:查找真菌的DNA或RNA序列,并使用PCR 技术的手段拓展浓度,最后用电泳技术侦察出真菌的情况。
5. 基于免疫学的检测:包括诸如ELISA和荧光法等方法,主要检测真菌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或抗原,以用于检测真菌是否存在。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方法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方法对真菌的诊断需要了解真菌寄生的部位,完整的病史,包括职业、业余爱好和旅游史。
检查一般采用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两种方法即可确诊。
必要时再进行实验、血清学反应或动物接种等。
标本的采集用无菌操作收集适宜部位的标本,可疑浅部真菌感染应取病变部位的毛发、指(趾)甲屑及皮屑等,可疑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人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选取、脑脊液或分泌物、排泄物及痰液等并及时检查,一般不超过1~2小时,以免变质污染。
真菌的直接镜检皮屑、指(趾)甲和毛发等致密而难以透明的标本应先用10%的KOH微加温处理,溶解角质层和细胞基质,然后进行镜检。
脓、痰或血标本可直接涂片镜检。
镜下观察是否有孢子、菌丝或假菌丝。
若怀疑新生隐球菌等有荚膜的真菌感染,根据所致疾病选取标本,经墨汁负染后镜检,见有芽生菌体外围绕着宽厚的荚膜即可做出诊断。
真菌的分离培养一般用于直接镜检不能确诊时。
病原性真菌培养用沙保弱培养基(pH5.6,不适宜生长)培养,为了防止细菌或腐生性真菌的污染,经常加入放线(菌)酮、青霉素、链霉素或其他抑制性抗生素。
如果是皮肤、毛发和甲屑等标本,需经70%乙醇或2%石炭酸浸泡2~3分钟杀死杂菌,再经无菌盐水洗净后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上,在25℃~28℃的条件下培养数日至数周,观察菌落特征。
可疑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可接种于血平板、肉渣培养基或硫酸钠肉汤内,分别在室温和37℃培养数日至数周。
必要时可在玻片上做真菌小培养,能在光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便于鉴别。
阴道或口腔粘膜处标本可直接用棉拭子取材,在血平板上分离。
血液标本需事先增菌,脑脊液标本则取其沉淀物接种于血平板上,于37℃培养。
若疑为假丝酵母菌,可取菌落接种于0.5ml血清试管内,37℃1h后涂片,革兰染色后镜下见有假丝酵母菌细胞长出芽管即可初步鉴定为白假丝酵母菌。
血清学诊断可辅助检查深部真菌感染。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乳胶凝集和补体结合等试验。
微生物学真菌镜检
微生物学真菌镜检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而真菌是微生物学中的一类重要微生物。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了酵母菌、霉菌和伞菌等。
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因此,微生物学真菌镜检是研究真菌的一种方法,本文将从真菌的特点、真菌镜检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真菌的特点真菌是一类独特的微生物,与细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真菌在形态上多为菌丝状,有时也可以呈现为单细胞的酵母菌。
真菌的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壳聚糖构成,这也是真菌与细菌的重要区别之一。
此外,真菌在生物学上被归纳为真核生物,与人类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相似。
二、真菌镜检的方法真菌镜检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形态和结构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直接镜检和培养镜检两种。
1. 直接镜检直接镜检是一种简便的真菌镜检方法,适用于临床和实验室的常规检测。
该方法通常采用标本涂片,将待检标本制备成薄片,然后使用染色剂染色,使真菌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
常用的染色剂有苏木精、甲苯酚蓝等。
直接镜检可以观察到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和孢子囊等结构,对于真菌感染的初步判断有很大帮助。
2. 培养镜检培养镜检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真菌镜检方法,需要将待检标本进行培养,使真菌生长繁殖,然后再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培养镜检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判断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等。
常用的培养基有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
三、真菌镜检的应用真菌镜检在临床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上,真菌镜检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并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
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的患者,通过镜检可以迅速确定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在科研领域,真菌镜检是研究真菌的基础方法之一,可以观察真菌的形态变化、生长规律和细胞结构,为深入研究真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四、真菌镜检的局限性尽管真菌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真菌培养检查是医院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和鉴定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培养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采集标本: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采集不同的标本。
例如,对于皮肤真菌感染,可以从病灶边缘刮取皮屑;对于深部真菌感染,可能需要采集血液、尿液等标本。
采集的标本应该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 培养基选择: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沙保弱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3. 接种: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在培养基上,接种时要避免污染。
接种后将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在培养期间,需要定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
一般情况下,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
如果发现有菌落生长,需要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生化反应等试验,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5. 鉴定: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生化反应等试验,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药敏试验等,以确定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6. 报告:鉴定完成后,医生会将结果报告给患者。
报告中包括真菌的种类、药敏试验结果等内容。
根据报告,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1. 在采集标本前,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污染标本。
2. 培养期间,应该保持恒温箱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培养基上的真菌能够正常生长。
3. 在鉴定真菌时,应该注意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特征,以及进行生化反应等试验,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4. 对于深部真菌感染,需要进行多次检查,以排除假阳性的可能。
真菌检测方法
真菌检测方法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空气、水体等环境中。
在生活和生产中,真菌不仅对人类和动植物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食品、饮用水、药品等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对真菌的检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真菌检测方法。
首先,传统的真菌检测方法之一是培养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样品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特性,观察和统计培养基上的真菌数量和种类。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于一些真菌种类的检测效果较好,但是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并且对于一些难以培养的真菌种类可能无法进行检测。
其次,PCR法是一种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真菌检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扩增真菌DNA或RNA的特定片段,来检测样品中的真菌数量和种类。
PCR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真菌检测,尤其适用于对样品中真菌种类进行快速筛查和鉴定。
另外,生物传感器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真菌检测领域。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元件(如酶、抗体、细胞等)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方法。
通过生物元件与目标真菌的特异性反应,可以实现对真菌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对于一些需要快速检测的场合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最后,近年来,基于光学技术的真菌检测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例如,荧光显微镜技术可以通过观察样品中真菌的荧光特性来进行检测;激光散射技术则可以通过检测样品中真菌颗粒的散射光信号来实现真菌的快速检测。
这些基于光学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的优点,对于真菌检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真菌检测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应用。
传统的培养法适用于一般真菌的检测;PCR法适用于快速准确的真菌鉴定;生物传感器技术和基于光学技术的检测方法则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检测的场合。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真菌检测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2021/5/9
26
念珠菌血症治疗指南*
伴随情况
非粒缺成人
首选
两性B或氟康唑IV或 PO;或卡泊芬净
替代选用
两性B联合氟康唑4-7 日,继以氟康唑
疗程及备注
末次血培养阳性和临 床症状及体症消失后 14日,拔除静脉导管
儿童 s
两性B或氟康唑IV或 PO
卡泊芬净
临床症状和体症消失 14-21日
反复血培养阴性
□几种抗真菌药物的病原学特性、适应性 及安全性比较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念珠菌、隐球菌 ■曲霉、毛霉属
2021/5/9
4
深部真菌病
□各脏器、皮下组织、皮肤(除表皮外)、 粘膜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深部真菌病
□表皮、毛发、甲床(角质层)真菌所致感 染-浅部真菌病
2021/5/9
5
病原菌
□致病性真菌-组织孢浆菌、球孢子菌、类 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着色真菌、足分 支菌、孢子丝菌等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2021/5/9
1
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
真菌病
每年每百万人发病率
组织胞浆菌病 球孢子菌病 曲霉病 隐球菌病 念珠菌病 孢子丝菌病 芽生菌病
1970年 19.7 10.3 1.9 1.3 1.8 0.9 0.6
1976年 23.0 17.9 4.8 2.3 1.8 0.2 0.5
□临床诊断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临床主要 标准1项(或次要2项)
□拟诊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或临床主 要标准1项(或次要2项)
2021/5/9
19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国内
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包括由病原性真菌、条件致病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病和浅部真菌病;由气传真菌所致的变态反应真菌症即过敏;由污染真菌产毒所致的真菌中毒症。
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量治疗手段的开展,免疫障碍疾病的大量发生,使真菌感染的情况日益增加,医院感染中的真菌感染也不断增加,因而,掌握真菌检验的方法就成为检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材料与方法1.1 真菌来源收集临床送检标本所分离出的真菌120例,男性84例,女性36例,其中痰液96株,粪便11例,咽拭子12例、尿液5例、血液4例,分泌物3例。
1.2 采集及处理根据真菌侵犯组织和器官的不同而采集不同的标本,而采集最合适的标本是决定能否找到病原性真菌的关键,要尽量用消毒方法采集标本以免污染。
深部真菌病的标本如血液、脑脊液、脓液、尿、痰等应及时收集检查,一般不超过1~2h,以免变质污染,标本采取前,应忌用药。
为避免污染杂菌,在收集标本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在培养基内加入抗生素类。
1.3 检验方法1.3.1 酵母样菌的检验直接涂片法各类标本,除脑脊液、尿、胸水、腹水等需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作涂片外,其他均可用生理盐水或10%~40%KOH作涂片后直接镜检或用革兰、墨汁、0.1%甲苯胺蓝染色后镜检。
分离酵母样菌所选用的培养基为沙保弱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可加入各种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有利于真菌生长含抑制剂的霉菌琼脂。
将备类标本直接接种上述培养基,除新型隐球菌需同时接种两支培养基;一支孵育于37℃,另一支孵育于22~28℃,其他酵母菌均孵育于22~28℃。
每日观察生长情况。
根据酵母菌在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及在玉米粉吐温80培养基上生长物在显微镜下生长情况可作初步鉴定。
1.3.2 丝状真菌的检验某些丝状真菌如孢子丝菌或荚膜组织胞浆菌的直接涂片,必须染色后检查。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通过染色更为清楚,不染色涂片不易保存,染色涂片可长期保存。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真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标本采集、直接镜检、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及免疫学试验等。
以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最重要。
1标本采集不同真菌感染应采用不同的临床标本。
浅部真菌感染可以采集毛发、皮屑、指(趾)甲、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
深部真菌感染的检查可取痰、尿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等。
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后应及时转运至实验室进行检查,一般不超过1~2h,以免标本变质污染。
标本须在用药前采集,对已用药者则需停药一段时间后再采集标本。
2检查方法2.1 直接检查法直接镜检是最简单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其优点在于简便、快速,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定真菌感染。
但是,除了少数真菌外,多数不能确定其种类。
由于阳性率较低,阴性结果亦不能排除诊断,有时需反复检查或做其他方法检查以进一步确定。
直接镜检对于浅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帮助。
2.1.1 不染色标本检查取皮屑、毛发、指(趾)甲屑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中央,滴加100~200g/L KOH溶液1~2滴,以盖玻片覆盖后在火焰上微微加热,使组织或角质溶解、透明后,先于低倍镜检查有无真菌菌丝或孢子,再以高倍镜检查其特征,可初步诊断真菌感染。
2.1.2 染色标本检查有些真菌如深部真菌需要染色后才能更清楚地观察,常用的染色方法如下。
(1)革兰染色法:多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孢子丝菌和新近感染的组织胞浆菌等。
所有真菌均为革兰阳性。
(2)乳酸酚棉蓝染色法:取标本于载玻片上,滴加染液,加上盖玻片后于镜下观察,真菌被染成蓝色。
该法适用于各种真菌的直接检查,培养物涂片检查及小培养标本保存等。
(3)荧光染色法:用0.1%吖啶橙对标本涂片和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为黄绿色,新型隐球菌、鼻孢子菌为红色,组织胞浆菌为红黄色,曲霉菌为绿色。
2.2 分离培养法真菌培养是目前鉴定真菌的唯一方法。
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得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实体器官移植得广泛开展、高度免疫抑制剂与大剂量化疗药物得应用以及各种导管得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 ary fungalinfections,IPFI)得发病率明显上升。
IPFI也日益成为导致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血液病与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她危重患者得死亡原因之一、IPFI得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至今尚未统一。
为了规范我国IPFI得诊断与治疗,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美国家得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我国IPFI得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供国内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诊断标准一、定义IPFI就是不包括真菌寄生与过敏所致得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类型。
引起IPFI常见得真菌主要就是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接合菌(主要指毛霉)与肺孢子菌等。
IPFI得诊断由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四部分组成、临床诊断IPFI时要充分结合宿主因素,除外其她病原体所致得肺部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
诊断IPFI分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3个级别。
二、确诊IPFI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附录1),肺部感染得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附录2)及下列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1。
霉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非酵母菌得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得肺组织损害、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中得曲霉菌属与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表1 IPFI得诊断标准注:★原发性者无宿主因素,▲肺组织、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外肺孢子菌)2.酵母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酵母菌细胞与(或)假菌丝。
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酵母菌培养阳性,或经镜检发现隐球菌。
真菌的常规检验法
真菌的常规检验法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分离培养♦直接镜检生化反应♦染色镜检免疫学试验一、临床标本的采集♦1.皮肤的角质性物质:毛发、指(趾)甲、头屑、皮屑等。
2.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生殖道分泌物、耳垢、痰、粪便、尿液等。
♦3.血液和体液:体液包括胸水、腹水、脑脊液、淋巴穿刺液等。
4.脓汁及渗出物。
二、检验方法(一)标本直接检查法不染色标本检查染色标本检查(二)培养检查(三)鉴定①KOH溶液:本液适于检查致密的难以透明的材料(如毛发、指甲、鳞屑等)。
②墨汁:主要用于检查有荚膜的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等)③水合氯醛-石炭酸-乳酸封固液:此液透明力较强,只限于不透明的标本。
④生理盐水:为观察真菌的出芽现象可用生理盐水代替氢氧化钾溶液。
微生物学检查步骤:取患部标本(毛发、皮屑等)__置载玻片__加10%NaOH(或10%KOH)→微加温消化→镜检(观察菌丝和孢子)直接镜检的意义①有诊断意义,如浅部真菌病等;②通过真菌的形态,可确定某些致病性真菌的属或种, 如假丝酵母菌的厚膜孢子等;③判断某些真菌种的致病性等,如皮肤癣菌、曲霉等。
直接镜检的局限性:①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真菌感染;②有假阳性结果。
因此,对直接镜检可疑结果应作复查或用其他检验方法鉴定。
2. 染色标本检查♦(1)革兰染色:各种真菌均染成革兰阳性。
♦(2)乳酸酚棉蓝染色♦(3)糖原染色:♦又称过碘Schiff(简称PAS或PASH)。
真菌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组成,含有多糖。
过碘酸使糖氧化成醛,再与品红-亚硫酸结合,成为红色,故菌体均染成红色。
为真菌染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4)嗜银染色(GMS):染成黑色♦(5)粘蛋白卡红染色法(MCS):主要用于新生隐球菌荚膜的染色。
隐球菌荚膜和细胞壁呈红色,细胞核呈黑色。
♦(6)荧光染色:主要使用吖啶橙和氢氧化钾来染直接涂片、培养涂片及组织切片。
(二)培养检查法♦本法可确定菌种,辅助直接检查的不足。
①菌落性质:酵母菌还是霉菌;②菌落大小:致病性真菌菌落小,而条件致病性真菌菌落大;③菌落颜色:病原性真菌颜色淡,污染真菌颜色深;④致病性真菌菌落下沉,有时使培养基开裂;污染性真菌菌落不下沉,很少引起开裂。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 -回复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回复真菌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真菌感染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在样本中的形态和结构,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镜检的方法和步骤:1. 样本收集:首先需要收集患者可能感染真菌的样本。
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皮肤、毛发、指甲、黏膜刮片、体液(如痰、尿液、血液等)等。
不同类型的样本收集方法略有不同,通常皮肤和毛发样本可以通过刮擦或切割取得,指甲样本可以通过剪取甲片或直接取样,而黏膜刮片则可以通过用特殊的刮片刮取黏膜表面的细胞。
2. 样本处理:收集到样本后,需要对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检测真菌。
对于皮肤和毛发样本,可以将其放入含有盐水或润滑剂的显微镜载玻片上,然后用另一块载玻片轻轻压在其上,使样本均匀地分布在载玻片上。
对于指甲样本,可以用刀刮取指甲片并将其直接放在载玻片上。
对于黏膜刮片,可以将刮片放入盐水或生理盐水中,使样本悬浮并均匀分布。
3. 镜检准备:在进行真菌镜检前,需要准备好显微镜和所需的显微镜镜片。
显微镜应该调整到适当的倍率,通常使用10-40倍的放大倍率观察真菌。
显微镜镜片应该干净且无污垢,以确保观察时不会产生模糊或干扰。
4. 真菌镜检:将准备好的样本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调整到适当的倍率。
使用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进行观察,开始检查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
观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真菌形态:观察真菌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真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菌丝、孢子和分生孢子等。
- 真菌结构:观察真菌的结构特征,如分枝、分节、壁厚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确定真菌的种类和属。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真菌形态和结构,可以将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根据真菌的类型和数量,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鉴定具体的真菌种类,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镜检方法主要适用于检测表浅皮肤感染以及一些黏膜和体液样本。
对于深部组织感染或特定真菌种类的检测,可能需要其他的实验室技术和检测方法,如真菌培养、PCR检测等。
真菌直接镜检操作方法
真菌直接镜检操作方法
真菌直接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直接镜检的操作方法:
1. 准备标本:收集患者的临床标本,常见的包括鳞屑、毛发、指甲等。
确保标本是新鲜的,尽量避免污染。
2. 处理标本:将标本置于干燥的载玻片上,对于鳞屑标本可以用剪刀剪成较小的碎片。
如果标本潮湿,可以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无菌生理盐水以保持适当湿润。
3. 将另一片玻片放在标本上,用夹子夹紧两片玻片,然后用旋钮将两片玻片压紧,使标本尽量均匀分布在玻片上。
4. 将标本进行石蜡染色:用吸水纸涂抹石蜡染料,然后将涂有石蜡的吸水纸放置在玻片上,用旋钮压紧,待石蜡渗透到标本中。
5. 将载玻片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当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使真菌有利于生长。
一般情况下,温度保持在25-3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90%以上。
6. 观察载玻片:在1-2周的时间内,检查载玻片上的真菌生长情况。
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真菌通常呈菌丝状、孢子状或毛发状。
7. 记录结果:根据观察结果,记录真菌的种类和数量,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直接镜检是一种初步的排查方法,结果可靠性有限。
如果结果呈阳性或怀疑结果不准确,还需要进行真菌培养和其他进一步检测方法的确认。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真菌检测方法
真菌检测方法
真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鉴定法:通过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例如,观察菌丝和孢子的颜色、形态、大小等特征。
2. 培养法:将真菌接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和繁殖情况,并进行形态和生化鉴定。
3. 免疫学检测法:利用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原理,通过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法有ELISA、免疫荧光等。
4.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基因测序等,对真菌的基因组或转录组进行检测和鉴定。
5. 组织病理学检测法:通过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组织中真菌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并进行鉴定。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同时,进行真菌检测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真菌鉴定方法
真菌鉴定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涂片、墨汁涂片、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和培养检查12。
1.直接涂片:为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
取标本置玻片
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
焰上稍加热溶解角质后,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
可镜检。
可用于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2.墨汁涂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
取一
小滴墨汁与标本(如脑脊液)混合,盖上盖玻片后直接
镜检。
3.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染色可更好地显示真菌形态和结
构。
革兰染色适用于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等。
4.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
标本接
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培养
1-3周,必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鉴定。
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
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
首先,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之一是临床表现。
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脱屑、疼痛等症状。
在内脏器官感染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因此,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血液、尿液、皮肤刮片等标
本的真菌培养和鉴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和敏感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以通过真菌特异性抗原检测、真菌DNA检测等
方法来快速、准确地诊断真菌感染。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内脏器官感染的患者,医生可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感染部位的情况,判断病
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最后,对于一些疑难病例,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通
过组织活检,医生可以直接观察病变组织的真菌菌丝和孢子,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为治疗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总之,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
病理检查等多种手段,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才能更好地指导治疗,保障患者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为医生和患者对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真菌菌种鉴定
真菌菌种鉴定
真菌菌种鉴定是指通过对真菌的形态、组织结构、生理特征以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鉴定,确定真菌的分类地位和种属名称。
真菌菌种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真菌的菌丝、孢子、子实体等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垂直壁、层状反应等,来确定真菌的种类。
2. 组织结构鉴定: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菌丝和菌核等组织结构特征,包括菌丝的直径、壁厚、分支情况等,来确定真菌的种类。
3. 生理特征鉴定:通过培养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点、产生物质等生理特征,如菌丝生长速度、色素产生、分解产物等,来确定真菌的种类。
4. 分子遗传学鉴定:通过对真菌的DNA或RNA进行提取、
扩增和测序分析,比较不同真菌的遗传差异,如16S rRNA、ITS等,来确定真菌的分类地位和种属名称。
综合使用以上方法,常常可以对真菌的鉴定提供准确的结果。
实际操作中,专业的真菌学研究人员通常会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思路及方法之三:了解曲霉菌的病理特点
• 主要是急性渗出性炎、脓肿、坏死性溃疡、肉和支气管为表现方式。
• 小血管受侵后的出现梗死、化脓、出血、水肿;而支气管侵犯后则表现为支 气管肉芽肿及侵入性支气管炎
诊断思路及方法之四:了解曲霉菌的典型征象
• ①空洞:小空洞,不规则空洞,空气新月征空洞; • ②结节伴晕征; • ③支气管树芽征及支气管侵犯 • ④磨玻璃影,均在结节、空洞、实变、肿块性病灶周围; • ⑤空气新月征或球形空洞+结节浸润伴有中心坏死是本型曲霉菌特征性表现
肺部侵袭性曲霉菌病诊断的具体方法2
• 无条件进行病原学检查(气管镜与活检均不能做时) • ①非典型征象+宿主因素 疑诊 影像学动态观察(建议复查1次2次/周CT) 当病变从非典型向典型转变时 立即启动诊断驱动治疗 观察疗效及影像 学好转情况 启动诊断驱动治疗 观察疗效及影像学好转情况。
• 非典型病变比较弥漫或病情危重:非典型征象+宿主因素 疑诊 广覆盖治 疗【抗细菌+抗真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治疗同时争取条件进行寻找病 原学及病理学的检查,也需要复查影像学了解疗效及好转情况。
诊断思路与方法之二:烟曲霉菌相关检查
• G实验/和GM实验:尤其GM实验 • 曲霉菌的病原学证据:包括各种培养、涂片及病理学证据,。其中培养有: 痰培养、血培养,组织培养、灌洗液培养、分泌物培养、胸腔积液培养等等; 涂片:常有支气管灌洗液、支气管活检、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常常是经 支气管镜活检及穿刺组织 • 影像学检查:HRCT平扫、HRCT增强、CTPA以及HRCT复查,尤其影像学 复查尤为重要
诊断思路及方法之五:曲霉菌的演变特点
诊断思路及方法之五:曲霉菌的演变特点
• ①征象:非典型(单一) 典型(多种征象共存):即从结节 磨玻璃影 实变 磨玻璃结 •节 支气管侵犯(小气道-树芽征) 新月征); • ②症状:轻度 • ③范围:局限 • ④疗效:疗效好 重度; 弥漫; 疗效差; 空洞(空气
肺部侵袭性曲菌病诊断的具体方法1
• 无宿主因素:非典型征象(较少有典型征像)+大量真菌接触史 疑诊 真菌检测(诊断驱动治疗) 积极寻找病原学(血培养、支气管灌洗液或组 织做涂片、病理、培养) • 宿主因素:①非典型征象+宿主因素 疑诊 真菌检测(诊断驱动治疗) 寻找病原学(血培养、支气管灌洗液或活检组织做涂片、病理、培养) • ②典型征象+宿主因素+真菌检测(符合临床诊断) 诊断驱动治疗的同时寻 找病原学或病理证据
真菌诊断思路与方法
开封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李红敏
诊断思路与方法之一:了解真菌感染的相关知识
了解真菌的发生条件:①真菌的特性和接触数量;②宿主的免疫状态;③环 境条件条件影响宿主与真菌之间的关系。 了解宿主因素:①基础疾病影响:常见的有结核、恶性肿瘤、糖尿病、营养 不良、烧伤、严重的创伤、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及慢阻肺等;②长期大量 使用广谱抗生素;③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后,器官移 植、气管插管等;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对于无宿主因素患者:需要了解是否有接触大量真菌的病史,比如隧道工、 拆房、蔬菜大鹏种植户、接触大量霉烂物质等
肺曲霉菌病影像诊断价值
• ①.发现病变 • ②提示病变严重程度 • ③了解曲霉菌的疾病的进展变化以及对疗效的评估 • ④从而为临床进一步的确诊提供依据
小结
1.IPA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给我们诊疗带来很大困难 2.了解大量真菌接触史或宿主因素是诊疗第一步 3.对于真菌检测的意义,包括血清G实验、GM实验及支气管灌洗液的 G实验、GM实验对于我们诊断有很大帮助 4.非典型征象的影像学动态变化或典型征象为临床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提供了依据 5.IPA的病原学检车至关重要,是我们目标治疗的依据 6.IPA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临床拟诊-尽早规范的影像学 检查及复查-提出可疑诊断-尽早细菌培养、支气管镜检查、穿刺活检 和尽早应用抗真菌药物实验性治疗--早期诊断---较为满意的疗效! 7.无条件进行病原学或病理学检查者:尽早影像学检查及及时复查是 了解曲霉菌的影像学演变特点是可靠方法,并及时启动诊断驱动治疗 对曲霉菌并诊断及治疗是有意义的,也是病人受益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