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光谷地区鲁巷广场交通现状调研

武汉市光谷地区鲁巷广场交通现状调研
武汉市光谷地区鲁巷广场交通现状调研

武汉市武昌区光谷广场

交通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十年时间,鲁巷从一个还散发乡间泥土气息的巷子,变成一个高楼林立、流光溢彩、街衢纵横、熙熙攘攘的光谷中心;世界上最长的光谷步行街、五星级的高档酒店、现代气派的办公楼、时尚的灯光模型广场,这一切已经成为光谷地区乃至武汉市的城市名片,代表着中国光谷和武汉市的城市形象。与光谷的繁华一脉相承光谷广场也就从一个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摇身一变为今天车水马龙的交通广场,交通拥堵成了光谷人的新困扰。

关键词:光谷广场交通拥堵交通枢纽地铁转盘车流布局

一、光谷广场在区位中的位置

光谷广场位于武汉市的东大门,是鲁巷地区最大的市民休闲广场,拥有代表光谷的标志性“风帆”景观,光谷广场是武汉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处珞喻路、民族大道、鲁磨路“十字”交汇中心,既是城区车辆穿梭绕行之处,又是黄冈等外地车辆进入武汉市区的必经之地,光谷广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转盘”。地铁2号线终点站位于光谷广场卓豹路华美达酒店处,另据武汉市地铁线路网规划,远期地铁9号线和11号线也将在光谷广场设站。光谷广场的交通问题主要是由于近几年光谷地区的车流量增长过快,光谷广场周边交通分流道路过少,光谷广场道路汇集过多造成的。

光谷广场是武昌区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汇聚了大量的人流和车流,在区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广场整体为圆形平面式广场。广场四周有建筑围合,通过6条交通线与外界连接。

光谷广场位于

武汉东湖开发区,

东湖开发区位于武

汉三镇之一的文化

高度密集区——武

昌,地处东湖之滨,

占地50平方公里,

山清水秀,自然环

境优美,交通便利。

开发区内除众多高

等学府、科研机构、

世界、全国知名高新企业外,各类相关设施齐全:公共设施有大型商场、银行、星级饭店、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大型会展中心等;文化设施有剧场、文化艺术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国际技术交流中心、国际技术交流中心、情报中心、光电子博物馆、人才交流中心、体育中心、图书馆等。

二、光谷广场交通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光谷广场战略地位的提

高,城市居民的增多,光谷广场已经成为了武

汉城市交通的一个“堵点”,成为了限制其进一

步发展的瓶颈。光谷广场汇聚了六条道路的车

流和人流,每当上下班高峰时段必定堵成一个

大停车场,节假日、周末堵车问题更加严重,

如今的转盘已不足够疏散车流,反而成为了一

个交通节点。总之呢,光谷广场目前的交通现

状就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堵!

不仅车流量巨大,人流量也特别多,光谷

中心是武昌区的商业中心之一,加之附近高校

林立,周围高新技术企业特别多,购物人群格

外大;由于过马路的公共设施不足,好多市民

横穿马路,致使车辆停滞。

上联:司门口街道口关山口口口堵死,下

联:珞瑜路中南路武珞路路路不通,横批:堵在武昌。这幅对联描述的是武汉的交通拥堵,而光谷广场已成为武汉交通的一个缩影。

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和来来往往的过往车辆,已成为光谷广场的心病,“堵车”已成为光谷广场最大的问题。

18时40分至45分,粗略统计了一下由光谷广场开往民族大道的车辆,5分钟之内,公交车、货车、小轿车、出租车等共有105辆之多;往返珞喻西路(卓刀泉方向)的更是车辆川流不息,双向车辆一时难以数清。其它四个路口,车辆也是来来往往。进出广场:险象环生。

下面是经过统计之后的各路段车流量统计图表:

三、交通问题造成的原因

1、地理位置分析

光谷转盘地处武昌洪山区鲁巷

广场,珞瑜东路、珞瑜西路、鲁磨路、

民族大道、卓豹路、步行街南路等6

条道路交会于光谷转盘。由于其地理

位置和周边环境较为特殊,被光谷广

场、光谷步行街、光谷国际广场和鲁

巷广场等商业繁华区环绕,因此,交

通拥堵的现象时有发生。

2、道路的布局

光谷转盘所在地在以前是郊区,在经过开发以后出现了六条放射式的道路,光谷转盘应运而生。该转盘当初建设的意图,一是为了更好的疏导交通,让六个路口的汇聚地的交通状况井然有序;

二是作为“中国光谷”的门户,使其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标志性建筑的设立显示出政府发展洪山区郊区的意图,另外光谷转盘周边紧邻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让很多商人看到了这个地区的商机。于是,光谷广场、光谷步行街、光谷国际广场的建立使交通流量大大增加,房地产业的发展吸引来了更多的人流,该地区最重成为武昌区堵车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下班的高峰期的堵车状况尤为严重。

六条道路呈放射性交会,城市内部上下班、购物的车辆和进城、出城的车辆交汇,更加增大了转盘的压力转盘已经不能正常运转。

3、功能分析

道路的交通状况往往与道路周边的功能分区和功能布局息息相关。

光谷广场位于东湖开发区的腹地,光谷转盘以东为郊区布有森林公园、九峰公园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等景区,以北有武汉植物园研究基地、中国地质大学等,以南有中南民族大学等,以西则联系武昌市区、东湖高新区等;道路两侧是众多的学校、企业、居民区和商场,光谷广场是武汉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道路周边新建了大量的商场,吸引了巨大的人流和车流,这也是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广场的基础性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例如:过街通道、天桥等,数量不足,导致行人横穿马路,这也加剧了,堵车的现状。

四、解决这些交通问题的建议

根据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光谷广场还将有两条地铁通过,同时也准备对转盘进行改造,在此,我提出自己对此问题的建议:

1、合理化的交通布局

在已有的六条道路的基础上修建外围疏散道路,打通新的出城道路,减少路过车辆的数量;减少常住人口,光谷广场离居住区和企业相对较近,可以考虑将居住区往后搬迁,缓解人流压力;广场、步行街修建大型地下停车场,禁止附近乱停车,让步行街真正成为步行街;在卓豹路、鲁磨路、和珞瑜西路这些非大型商业区择址修建停车场,减少购物车辆进入广场;加速开通地铁,缓解路面车流人流压力。

2、完善过街通道

在已有设施的基础上再路口节点加设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完善红绿灯设备,合理控制红绿灯时间;增加路标指示牌的数量,注意距离路口的距离、内容明确等问题;公交站点扩建翻新,避免大量人流聚集在路边,同时,还要后移,远离转盘,避免公交车过于集中,拥堵,增加转盘压力。

3、周边街道改造

优化雄楚大道和卓豹路的行车环境势在必行,卓豹路以及与卓豹路相连的雄楚大道,其行车环境较差,路面坑坑洼洼,行车颠簸,许多车辆都不会选择该路

段,而是取道珞瑜西路进入光谷转盘,这无疑增大了珞瑜西路的交通压力,容易在该路段的路口发生堵车。

因此优化雄楚大道和卓豹路的行车环境,比如拓宽道路等,以吸引车流量为珞瑜西路分流,可以大大缓解车流量。

虽然目前堵车问题严重,但是相信只要经过合理的规划和改造,光谷广场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参考文献:《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7年)》

武汉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蓝图

武汉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蓝图? 一、?整体概述? 自古以来有“九省通衢”之美誉的武汉位于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具有“得中独厚、辐射四周”的区位优势。武汉市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大铁路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武汉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武汉是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也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随着天和机场第二航站楼的投入使用,武汉将成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之一。? 这样武汉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武汉初步形成了公、铁、水、空及城市交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陆路运输现状及蓝图? (一)公路?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公路枢纽,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万公里(含通村公路),其中有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经过武汉,

另外有16条省道在这里交汇。在高速公路方面,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市内又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武汉外环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公布的《武汉市综合交通规划(2009-2020)》,提出要逐步将武汉建成面向世界的全国性交通枢纽。规定中指出公路方面要增加内环线硚口路至常青路、二环线发展大道至硚孝高速公路、珞狮南路至文化大道、珞狮南路至高新一路、友谊大道至三环线、墨水湖北路至三环线等环线切向快速放射线和联络线,提高环线交通节点交通疏散功能。三条环线与快速放射线、联络线相交成网,形成“环网结合、轴向放射”的快速路系统。? 汉口要新增9条连通路,这样就能完善三镇内部道路系统。汉口地区打通建设渠路、建设大道延长线、中一路、塔子湖西路、新华西路、三眼桥北路、金墩路、银墩路、古田四路等9条穿京广、汉丹铁路的连通路,强化京广、汉丹铁路沿线地区南北向道路建设。? 汉阳地区完善四新、汉阳旧城等地道路网络,增加至黄陵、大集方向的出口路。? 武昌地区重点建设垂江道路,增加武昌中心区与杨春湖地区、关山地区的连通路,改善环东湖风景名胜区交通条件。完善三镇次、支路网,改善交通微循环。? 另外,在部分客流低于轨道需求的发展轴上先修建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轨道交通的替代方式。2020年规划BRT线网方案由6条线路构成,总长125公里。6条线路分别为:汉口火车站——蔡甸、四

武汉地铁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两方案高清原图

武汉规划部门公布2013-2049版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两个初步方案,2013年8月28日两套方案亮相市民之家。 (这是最新版,内含两幅高清原图,下载另存桌面即可) 《武汉2049年远景战略发展规划》 【初步方案一】 【初步方案二】

轨道线网方案一技术指标表 线路名称起点止点线路长度(km)基本网 1号线径河汉口北40 2号线金银潭佛祖岭37 3号线文岭三金潭32 4号线新汉阳火车站武汉火车站36 5号线青山郑店46 6号线体育中心吴家山45 7号线前川、机场纸坊85 8号线盘龙城大桥新区43 机场线金银潭天河机场20

9号线磨山左岭39 10号线常福阳逻78 11号线蔡甸葛店70 12号线武汉火车站武汉火车站57 13号线金银潭左岭56 14号线走马岭后湖43 15号线武汉火车站阳逻北29 16号线径河龙泉山68 17号线径河豹澥57 18号线阳逻邾城26 19号线阳逻双柳16 20号线青菱金口22 21号线国博中心纱帽36 合计981 为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助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开始第三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规划到2049年,建成“一环串三镇,十射联新城”的轨道交通。昨日,两套方案在市民之家亮相,广征民意。 ■ 深远意义 助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第三次修编规划到2049年 近年来,武汉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为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要求进一步强化主城区城市功能,实施“三镇三城”发展战略,全面构建“1+6”城市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国土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交委、地铁集团等部门,开展了第三轮《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

2013武汉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2013武汉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2013武汉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是自2004年以来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编制完成的第十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不仅包括2012年武汉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状况,也对2013年当前的交通运行情况进行介绍。 报告显示,2012年武汉市社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区域交通发展与城市交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受了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交通压力持续增大的严峻考验,全市交通运行总体平稳。 1.城市发展 201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4亿元,较上年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为79482元。其中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2093.68亿元,较上年增长1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97.74亿元,较上年增长17.0%。

2012年,武汉市全市户籍人口为822万人,较上年继续减少0.7%,其中7个主城区人口为475万人,较上年下降0.4%。全年自然增长人口4.27万人,净迁移人口-3.78万人。 2012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1.25亿元,较上年增长20%,其中城市基础建设投资1075.5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1.4%。全年交通建设投资总额达466.1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约5.8%;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总额达140.4亿元,比上年增长5.9%。 2.道路交通 2.1道路设施 2012年继续推进过江桥梁、快速路建设。鹦鹉洲长江大桥三个主塔封顶,杨泗港快速通道四新段(陶家岭立交-国博立交)继续推进;江汉六桥完成部分主桥、引桥桩基施工;中北路延长线(二环线-青化路立交)完工,武汉大道综合环境治理和珞狮南路改造及配套完工通车,二环线水东段工程建成主线桥梁,龙阳大道、雄楚大街开展前期工作,汉口火车站周边道路及广场建设工程、武汉火车站周边市政配套及道路改造工程、武汉新区四新片区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项目、后湖地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王家墩商务区市政配套工程继续推进,部分临时停车场已建成。 2.2轨道交通 2012年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并通车试运营。4号线一期工程14个车站主体机构已完工。3号线一期市民中心站、后湖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一、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 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秀美的湖光山色 东湖山水秀美,景观别致,风光迷人。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 厚重的人文底蕴 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别致的园中之园 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荷花资源圃拥有荷花品种505个,水生植物20多个,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东湖还有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这里是人间美丽生命的群芳谱。 丰富的节庆活动 东湖既是花的海洋,也是水的世界。“月月有节、季季有花”是东湖的魅力所在。东湖名花荟萃,万彩纷呈,花开四季、十里飘香,春兰、秋桂、夏荷、冬梅是风景区最具特色的花卉;东湖浩淼的水域云蒸霞蔚、雾绕烟横,万顷波光浮天摇地。东湖旅游主题活动不断,每年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中国梅花节、樱花节、牡丹节、屈原暨端午文化节、夏日沙滩风情、金秋园林艺术节等活动,游客纷至沓来。 二、风景区具体景区调查分析: 东湖钓鱼台

关于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和未来

市民之家参观实习感想 --关于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和未来6月28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武汉市市民之家,早在很久之前,我就对武汉的规划感兴趣了,特别听说习总书记参观了市民之家后,更是想去一次,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在市民之家的各个展厅,我了解到了很多城规方面的知识,令我兴奋的是,有很多都是我之前在书上看到过的,如“田园城市理论”,“雅典宣章”,“马丘比丘宣章”等等。看到它们可在墙上,不由对城规更加喜爱。 参观了【城市印象大厅】、【城市历史展区】、【未来城市展区】、【总体规划展区】等几个展区后,我对武汉的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简单地说一下我对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与未来的看法。 1. 城市概况 武汉,简称“汉”,现为湖北省省会,是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位于中国腹地中心。全市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2万人(2011年),其中七个中心城区人口共达570万。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城市交通 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可以说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发达的交通是武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称号。 长江、汉水贯穿武汉市区,天然的水道使武汉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内陆河港。1862年,武汉被批准设立江汉关正式开埠。在随后的60多年中,内陆的武汉口岸,与上海、天津、广州三大沿海口岸对外贸易额比较,武汉曾42年位居第二,18年位居第三。改革开放后的近二十年里,随着以外贸为主的航运一步步转移到沿海,加之武汉及周边公路、铁路网络的建成,水运的地位逐渐被弱化。但随着国家近几年重提发展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武汉的内河航运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武汉是中国铁路枢纽之一,也是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目前,穿过武汉的高速铁路有京港高铁(350Km/h),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250Km/h),另外武九(江)连接线经过改造,到南昌已开通时速250km/h的动车组。西武高铁、武福高铁(350km/h)新汉阳站正在规划;2009年3月23日,武汉至麻城市城际铁路以开通,武汉至孝感、黄石和咸宁的3条城际铁路开建定于2012年通车。普速铁路则更多,武汉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长荆、武九、武麻铁路交汇处,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截止2011年4月1日,在汉始发或经停的动车组可通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合肥、南昌、石家庄、郑州、长沙、成都等直辖市、省会城市;襄阳、麻城,十堰、孝感、咸宁、黄石等省内城市。武汉铁路局是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三个特等站构成了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武昌南、武昌东、江岸西、汉阳火车站和市北郊的武汉北编组站(中国面积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构成了武汉铁路货运枢纽。武汉市拥有的公路总里程达到13103.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为617.40km。316、318、106、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此外还有G4、G42、G50等众多高速公路穿过武汉。

武汉光谷项目可行性报告定位部分

武汉光谷项目可行性报告定位部分 可行性报告之定位部分

导读: 第一部分:项目的整体定位 武汉的都市定位 武汉与中国要紧区域都市群的关系 武汉与京广沪的现实差别 武汉与成都、重庆、西安的现实对比 武汉都市现实定位与以后武汉进展定位 项目介入武汉的时机 武昌的都市定位 武昌与武汉三镇以及其他要紧行政区域的关系武昌都市各大中心组团之间的关系 光谷的都市定位 光谷广场周边片区域之间的功能关系描述 光谷广场在都市中的功能定位 光谷广场在人群上的定位 光谷广场在都市副核心的定位下功能描述 项目的功能定位

第二部分:项目的预期战略总体战略构想 首期战略构想 第三部分:实现战略的战术光谷项目规划与设计引导 商业体量的把握和论证 住宅体量的把握与分析 商业商务形式的构成引导 项目的交通关系论述 第四部分传媒和推广策略 项目推广案名的建议 核心推广概念的提炼 项目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如何最大化提升项目的价值? 制定推广目标 推广手段的摸索 传媒的选择与应用

本报告数据来源: 《光谷住宅市场调查报告》附件 《武昌住宅市场调查》附件 《武昌商业市场调查报告》附件 《武汉住宅资料汇编》附件 《武汉写字楼资料汇编》附件 《武汉商业地产资料汇编》附件 《武汉市光谷房地产项目调查研究》附件《武昌消费群体调查》附件 《武昌酒店调查报告》附件 《武汉酒店资料汇编》附件 《调查补充文本》附件

第一部分:项目的整体定位 武汉的都市定位 武汉与中国要紧区域都市群的关系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北接河南陕西,西接四川重庆,南连湖南云贵,东至安徽江西。因其境内江湖纵横,素有千湖之城,九省通衢的美称。 在中国历史上的六大都市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北边的要紧都市为北京天津华北渤海都市群,东边要紧都市为上海苏州南京杭州长三角都市群,南边为广州深圳香港珠江三角都市群,西边为成都重庆西安都市群。武汉正处在这几大都市群的正中间,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中国,武汉一直扮演这几大都市群的中央枢纽角色,既联系于四大都市群,又独立于四大都市体系之外,是武汉的颠峰时代。20世纪初,西方国家纷纷在武汉设置使领馆,洋行买办各大商行在此设立办事处,正是对武汉这一地位的认可。

武汉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蓝图

武汉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蓝图 一、整体概述 自古以来有“九省通衢”之美誉的武汉位于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具有“得中独厚、辐射四周”的区位优势。武汉市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大铁路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武汉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武汉是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也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随着天和机场第二航站楼的投入使用,武汉将成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之一。 这样武汉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武汉初步形成了公、铁、水、空及城市交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陆路运输现状及蓝图 (一)公路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公路枢纽,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其中有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

经过武汉,另外有16条省道在这里交汇。在高速公路方面,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市内又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武汉外环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公布的《武汉市综合交通规划(2009-2020)》,提出要逐步将武汉建成面向世界的全国性交通枢纽。规定中指出公路方面要增加内环线硚口路至常青路、二环线发展大道至硚孝高速公路、珞狮南路至文化大道、珞狮南路至高新一路、友谊大道至三环线、墨水湖北路至三环线等环线切向快速放射线和联络线,提高环线交通节点交通疏散功能。三条环线与快速放射线、联络线相交成网,形成“环网结合、轴向放射”的快速路系统。 汉口要新增9条连通路,这样就能完善三镇内部道路系统。汉口地区打通建设渠路、建设大道延长线、中一路、塔子湖西路、新华西路、三眼桥北路、金墩路、银墩路、古田四路等9条穿京广、汉丹铁路的连通路,强化京广、汉丹铁路沿线地区南北向道路建设。 汉阳地区完善四新、汉阳旧城等地道路网络,增加至黄陵、大集方向的出口路。 武昌地区重点建设垂江道路,增加武昌中心区与杨春湖地区、关山地区的连通路,改善环东湖风景名胜区交通条件。完善三镇次、支路网,改善交通微循环。 另外,在部分客流低于轨道需求的发展轴上先修建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轨道交通的替代方式。2020年规划BRT线网方案由6条线

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4-2049年)

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4-2049年) 武汉市作为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重要支点,面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重大历史机遇,在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创建公交都市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提出按照“顶层设计、地铁引领、独立成市”的要求,借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隔一定时期修编轨道线网的经验,落实市领导“地铁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指示,我院开展了《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4-2049年)》的编制工作。 1、武汉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总体架构 根据武汉2049提出的国家中心城市具备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要求,以及未来城市空间中心体系布局,通过开展规模匡算、客流走廊分析、国铁利用、快线运营实施规划、公交一体化等专题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经验,在维持原线网方案总体架构稳定的基础上,与城市远景空间布局高度协调,确定武汉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结构为“一环十射、三快穿城、环网交织、轴向放射”。市域快线编织结构外围,设置环线、实现了环线与快线之间的良好布局。环线串接多中心和对外枢纽,疏导核心区客流,强化主城功能和三镇沟通;市域快线引导新城发展方向。 图1 武汉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总体构架 2、线网方案

图2 武汉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 远景年市域轨道线网规划方案线路数为25条,总长1100km,站点585座。其中主城区范围内线网规模533km,站点365座。 表1 武汉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线路一览表

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相适应,继承和发扬了上轮轨道线网确定的“环网结合、轴向拓展”的结构。新一轮轨道线网规划方案保留了上轮线网规划确定的3条市域快线,快速联系主城与六大新城组群,重点锚固城市重点功能区和对外客运枢纽,适应城市客运主要流向,引导区域一体化发展;新一轮轨道线网规划方案继承了上轮线网规划确定的9条市区线,加密主城线网密度,全面促进主城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实现主城用地的集约发展,切实起到了优化城市布局结构,引导城市空间拓展、促进城市功能提升的作用。

武汉地铁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两方案高清原图

武汉规划部门公布2013-2049 版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两个初步方案,2013 年8 月28 日两套方案亮相市民之家。 (这是最新版,内含两幅高清原图,下载另存桌面即可)《武汉2049 年远景战略发展规划》 【初步方案一】

初步方案二】

轨道线网方案一技术指标表 线路名称起点止点线路长度(km )基本网 1 号线径河汉口北40 2 号线金银潭佛祖岭37 3 号线文岭三金潭32 4 号线新汉阳火车站武汉火车站36 5 号线青山郑店46 6 号线体育中心吴家山45 7 号线前川、机场纸坊85 8 号线盘龙城大桥新区43 机场线金银潭天河机场20

9号线磨山左岭39 10号线常福阳逻78 11号线蔡甸葛店 70 12号线武汉火车站武汉火车站57 13号线 金银潭左岭56 14号线 走马岭后湖43 15号线 武汉火车站阳逻北29 16号线 径河龙泉山68 17号线径河豹澥 57 18号线阳逻邾城 26 19号线阳逻双柳 16 20号线青菱金口 22 21号线国博中心纱帽36 合计981 为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助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开始第三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规划到2049年,建成“一环串三镇,十射联新城”的轨道交通。昨日,两套方案在市民之家亮相,广征民意。 ■ 深远意义 助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第三次修编规划到2049 年 近年来,武汉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为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要求进一步强化主城区城市功能,实施“三镇三城”发展战略,全面构建“ 1+6 ”城市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国土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交委、地铁集团等部门,开展了第三轮《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武汉2049 年远景战略发展规划》,到2049 年,武汉人口到2020 年将达到1150 万-1200 万,到2030 年将达到1300 万-1400 万,到2049 年将达到1600 万-1800 万。届时,武汉将形成“大临

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特点

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特点 摘要结合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分析总结了其规划研究过程的一些方法和特点,以期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科学思路。轨道交通网络规模2020 年为130 km ,远景年为215 km 。城市地区轨道网规模为325 km。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由7 条路组成,总长215 km ,设站178 座,设置车辆维修基地3 处,车场10 处;规划大型客运枢纽5 个,布置跨长江线路3 条(控制预留4 个通道),跨汉江线路2 条。 关键词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Wuhan City rapid 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analysis summed up the study of their planning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methods with a view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s rapid 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scientific ideas. Rai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ize in 2020 to 130 km, the vision was 215 km. The orbital network of urban areas the size of 325 km. Wuhan City,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program by the seven road component, with a total length 215 km, set up 178 stations, set up vehicle maintenance base 3, 10 yards; planning five major passenger hub, layout lines cross the Yangtze River 3 ( Control set aside four channels), cross the Han River Line 2. Key words: Wuhan, 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1 线网规划特点 (1) 线网布局与武汉三镇8 个主要发展方向相吻合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延续了长江两岸三镇鼎立、均衡发展的城市格局。受湖泊、山体的自然阻隔,汉口、汉阳、武昌三镇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城市发展主方向。见图2 。 从图2 中可以看出,武汉三镇的发展主方向是:

高层建筑防火调研报告-武汉光谷国际广场

高层建筑防火调研报告 ——武汉光谷国际广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09级建筑一班谷扬2009301530001 摘要:本文以《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图示为依据,结合对武汉光谷国际广场的实地考察,从总平面防火设计,平面防火设计,安全疏散设计和消防设备几个方面阐述了高层建筑防火规范在实际设计项目中的运用。 关键词:武汉光谷国际广场建筑概况总平面防火设计平面防火设计安全疏散设计消防设备 正文: 实地调研之前,我花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做了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是再次系统地通读并记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以便明确在实地调研中应该留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用防火规范的眼光审视后续工作中选择的实地调研对象,这样才能在调研过程中有目的的获得更全面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的工作是查阅大量高层建筑方面的资料,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武汉的高层建筑并最终确定调研对象——武汉光谷国际广场。 11月23日,我和一名舍友共同前往光谷国际广场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12月3日,为查缺补漏,我与另外两名同学再次前往国际广场实地调研。 而在此之前,我在网上收集了尽可能多的关于该高层建筑的资料。 1.建筑概况 1.1场地与周边环境 谷广场西北角,南面是珞瑜路,路宽 60米,路南侧是一29层的五星级酒 店;东临鲁磨路,路宽40米,东南方 向正对广场另一侧的会展中心。场地 东南高,西北低,有4米左右的落差。 1.2建筑使用性质与规模 光谷国际广场是其所在片区唯一 的高端写字楼,是一个包括裙楼商业 图1 总平面图(来自网络) 街,塔楼写字楼,总建筑面积22万 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 它的裙房经营面积达6万平方米,空间分布为地下一层与地上五层。建筑内部设两个六层通高的景观中庭,各层商业片区围绕中庭布置,自然形成室内商业街的空间模式。而各层之间主要通过两组贯通六层的自动扶梯承担垂直方向上的交通联系。建筑的地下二层则为一个包含245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 双塔楼层数27层,每个塔楼都有六部客梯和一部消防电梯为之服务。整个建筑高度约为120米。 1.3建筑体形与场地的关系 光谷国际广场所处的场地东南方向面对城市主干道交汇处以及圆形的光谷广场,所以说东南向为主要人流来向,这一面自然的被处理成了主入口广场。而建筑形体上对此也有所反映,体现在两个平面为椭圆形的塔楼呈面对主入口广场开敞的夹角状布置,形成向心的,具有很强标志性的主入口空间。

武汉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十二五”武汉轨道交通规划一览“十二五”武汉轨道交通规划一览 根据武汉地铁规划,武汉轨道交通分三期目标。一期目标至2012年,建成2号线和4号线一期,串联起武汉三大火车站。 二期目标至2017年,建成1号线、2号线、3号线、6号线、7号线和8号线,基本覆盖武汉市区。这一阶段,地铁2号线将从光谷广场延伸至江夏流芳,地铁3号线将从沌口体育中心延伸至蔡甸区的文岭,8号线修进黄陂区的盘龙城。 第三期目标是远景规划,武汉将建设12条地铁线路,其中1号线(轻轨)从堤角至黄陂;7号线连通黄陂天河机场和江夏的纸坊;8号线在黄陂继续延伸,从盘龙城延伸至横店;地铁4号线从武汉火车站穿越长江延伸至新洲区的阳逻;10号线连接汉南和新洲;11号线进蔡甸城区。 武汉轨道交通线路总长540公里,共12条线路(如图一),其中1号线(图一中的U1)为轻轨,其它均为地铁,其中主城340公里;过江通道7条,其中主城6条,轨道交通线网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 3条市域快线连城郊 E1——由蔡甸向东沿汉蔡公路、四新大道过长江,经雄楚大街至豹澥(xie),实现汉阳与武昌的快速直达联系。线路全长61公里,设站24座。 E2——由黄陂向南,经天河机场、王家墩,沿三阳路过长江,然后转向武昌火车站、经南湖组团至纸坊,实现汉口与武昌的快速直达联系。线路全长76公里,设站21座。 E3——由蔡甸常福向北沿318国道,经沌口沿芳草路过汉江,沿发展大道、二七路过长江,之后沿友谊大道至武汉站、经化工新城到阳逻。全线贯通武汉三镇,连接了汉口站、武汉站。线路全长80公里,设站28座。 5条骨架线路跨两江 跨长江线路3条 分别为U2(金银潭—鲁巷)、U7(黄家湖大学城—盘龙城)和U4(永安堂—武汉站)。 跨汉江线路2条 分别为U3(吴家山—博览中心)与U6(军山—三金潭)。 镇间骨架线路进一步加强三镇之间的紧密联系,均衡三镇发展格

武汉光谷广场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目录: 光谷广场的地位和位置…………………………………………光谷广场的作用…………………………………………………光谷广场周边建筑分析…………………………………………光谷广场上的景观、小品………………………………………光谷广场的绿化状况……………………………………………光谷广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光谷广场的位置和地位 光谷广场又称鲁巷广场,北纬°,东经°,于武汉东湖开发区中心地段,珞瑜路、鲁磨路、关山路、虎泉街、民族大道交汇于此。广场占地.万平方米,是一个集交通、观赏、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绿化广场。 广场整体为圆形平面式广场。广场四周有建筑围合,通过条交通线与外界连接。 东湖开发区内除众多高等学府、科研机构、世界、全国知名高新企业外,各类相关设施齐全:公共设施有大型商场、银行、星级饭店、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大型会展中心等;文化设施有剧场、文化艺术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国际技术交流中心、国际技术交流中心、情报中心、光电子博物馆、人才交流中心、体育中心、图书馆等。开发区内有占地面积亩的居住社区,其中有高级别墅、商住房、公共科技公寓等。 光谷广场又位于武汉东湖开发区的核心位置,是武汉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光谷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光通信领域最强的科研开发基地、中国最大的卡网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而且正在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并形成壮大手机产业群。光谷作为“国家队”,代表着国家竞争力在国际光电子信息领域的“群雄逐鹿”中遥遥领先。在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方面,光谷整合各类科技资源,以及排名全国第二的高校资源,建设了光电国家实验室和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初步建立起多层次的自主创新体系;专利申请量以年均的速度增长,年突破件;此外,光谷建设了创业中心、光谷软件园等,孵化面积达万平方米,已孵化科技项目多项。独特不可复制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优势,使得光谷成为中部地区发动科技引擎的代表,为中部经济崛起和带动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标杆”从这种意义上讲,光谷不仅是武汉的一张名片,更是中部地区与全国乃至世界对接的强力资本。

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2009—2020)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武汉

目录 一、规划概况 二、规划相容性和协调性分析 三、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四、规划方案调整意见及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五、评价结论

一、规划概况 1、建设规模 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在已批复并开始实施的1号线一、二期、轨道2号线一期、轨道4号线一期的基础上,延伸轨道1、2、4号线,新建轨道3、6、7、8号线,到2017年轨道交通建设总规模达到215.3公里,其中新增项目总长142.6公里。 2、车辆运用设施及规模 规划至2020年设置古田、常青花园、三金潭(3号线)、青山、老关、长丰和壕沟(8号线)等7处车辆段,硚口路、中山、流芳、客运中心站、黄金口、建设十路、金山大道、新余家湾和三金潭等9处停车场,车辆运用设施规划占地438.9hm2。 3、主变电站 除轨道1号线、2号线和4号线一期工程既有和在建的6座主变电所外,2020年前新建线路主变电所根据规划线网控制江汉路、二七路、古田二路等12处轨道交通专用变电所,建设规划新增控制用地面积3.88hm2: ①轨道3号线利用4号线王家湾主变电所,新建赵家条1座主变电所,占地4375m2,用地现状主要为商业和居住。 ②轨道4号线二期工程在王家湾新建1座主变电所。 ③轨道5号线利用轨道7号线车辆厂主变电所,占地3460m2,用地现状主要为居住。 ④轨道6号线新建博览中心和杨汊湖2座主变电所。 ⑤轨道7号线利用轨道2号线青年路主变电所,新建武昌车辆厂1座

主变电所。 ⑥轨道8号线利用轨道3号线赵家条主变电所和轨道4号线铁机路主变电所,在壕沟停车场新建1座主变电所。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一、项目概述 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 (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交通总体目标 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

武汉国际广场调研报告

武汉国际广场调研报告

项目简介
武商集团旗下武汉国际广场购物中心立足城市核心解放大道黄金商圈,毗邻交 通动脉,连接轻轨与地铁,捷运通畅。按照国际标准打造的武汉国际广场总营业面积 达32万平方米,是未来中国定位最高、规模最大、品牌最全的顶级购物中心。全新 的武汉国际广场分为A、B、C、D四馆,四方四座,构建超大规模商业新景观。

项目区位

项目定位规划平面及定位
A馆时尚之馆:热点名品汇聚,成 熟品牌聚集,将时尚尽收眼底; B馆奢华之馆:搜罗全球顶尖奢华 名品,畅享精致生活全新概念; C馆潮流之馆:拉阔年龄界限,引 领城市潮流风尚; D馆立体停车楼:9层立体停车楼, 层层楼层,尽享便捷泊车购物体验。

项目楼层分布
武汉国际广场购物中心超越寻常摩尔,打造12层全新高度,包括地下三层与陆上9层,是 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融汇时尚、奢华、潮流于一体的现代高端购物中心。整 个店内设计现代时尚,富丽堂皇,为您全方位展现国际时尚名品的魅力风情。 陆上9层 缔造完美购物 休闲 娱乐 美食空间; 1-2F国际奢品馆:云集LV、GUCCI、DIOR、LOEWE等百大国际奢华名品;3-4F时尚名 品馆:80大优雅时尚女装及魅力鞋包云集,打造全新焕彩空间; 5F潮流魅力馆:50大经典男装汇聚地,联袂演绎潮流新风尚; 6F家居生活馆 &超级儿童城:诠释生活新概念; 7-9F畅享乐活馆:购物之余,尽享美食、娱乐、休闲多层次的乐活享受; 地下3层 演绎都市生活快时尚; 地下负1层:武商超级生活馆,汇聚各式都市便利店、速食馆;A座专设贵宾泊车专区; 地下负2-3层:提供3500个标准泊车位,24小时全天开放。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铁道运营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随着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百姓出行需求更加强烈,预计2018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40亿人,旅客周转量将达到16000亿人,货物发送量将达42900亿吨,现在人首选 铁道轨道供电专业培养目标:预计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电化率为60%,规划建设新线4.1万公里。铁路的大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学子投入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培养目标:铁道信号的首要作用是保证列车运行正安全:铁路信号装备是组织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传递行车信息,改善行车人员劳动条件的关键设备, 铁道线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我国铁路系统经过今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吃加速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提升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2013年11月15日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武汉交通现状与原因

武汉交通现状与原因 关键字:武汉,交通,拥堵严重,原因,现状,解决方法,地铁。 摘要:简述大都市武汉交通十分糟糕的现状多方面的直接原因,及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根本原因。简单的提出解决建议。 近日,网友“火星蓝宝”在天涯社区发帖,大谈江城堵车之苦,并提倡步行上班,引起热议。“火星蓝宝”说,他住雄楚大道陈家湾,在中南路工作,沿路堵车严重,长期如此,烦躁情绪影响了工作。他决定从家步行到亚贸,避开拥堵路段,再搭车到单位。“耗时50分钟,比坐公汽快10分钟。”他说,步行实属无奈,但也有好处,能锻炼身体,还能静心思考问题。i[i]在武汉,每当人们提到它的交通状况时,总是情不自禁的摇头深表无赖。面对糟糕的交通系统这样的确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交通的压力,但不得不承认如今武汉的交通系统已相当落后了。作为湖北省首府——武汉,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良好的地理优势使得武汉成为中国中部地区(华中)的最大都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对于城市间交通武汉因此也显现了它的优势。武汉拥有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武汉的高速公路就有:京珠高速、沪蓉高速、沪渝高速、福银高速、大广高速、天河机场高速,天河机场第二机场高速(在建)、武汉外环线高速、武荆高速、汉蔡高速、和左高速、汉宜高速,汉十高速、六武高速(在建)、汉洪高速、硚孝高速(在建)、岱黄高速、武麻高速、汉麻高速、武英高速、青郑高速、武黄高速、武汉三环线高速等高速公路,武汉内环线、武汉二环线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快速路。此外武汉正在积极建设武汉中心城区至武汉武汉外环线及卫星城镇和远城区的“半小时交通圈”、武汉至相邻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武汉至邻省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同时武汉又是中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也是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沪汉蓉铁路、京港高铁交汇处,京广铁路从城区穿过,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武汉现与七个城市有动车组往返,也是中国唯一有两条高铁贯经过的城市,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合武铁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