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学
动物检疫学出题
2013检疫名词解释20′1.动物检疫:是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兽医临床学的各种诊断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运载工具等进行疫病方面的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或阻断动物疾病的发生、流行以及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传播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物检疫处理:是检疫机关依据检疫法规和检疫要求,根据现场检疫和实验室检验的结果,对检疫物实施退回、销毁、或无害化处理的检疫程序。
3.个体检疫:指对群体检疫中检出的可疑病态动物进行系统的个体临诊检查。
4.血清学实验:因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所以将体外发生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或血清学试验。
5.动物产品:来源于动物未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
6.产地检疫:是对畜禽等动物、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离开饲养生产地前实施的检疫。
7.HA:即血球凝集试验。
某些病毒具有凝集某种(些)动物红细胞的能力,称为病毒的血凝,利用这种特性设计的实验称为血球凝集试验。
8.HI:即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指病毒的血凝可为相应的特异抗体所抑制,具有特异性。
9.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10.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鸡的一种急性败血型传染病。
填空(30’)1.国内动物检疫的范围主要是动物和动物产品2.鸡的一类疫病是禽流行性感冒和鸡新城疫3.猪的一类疫病是猪瘟、非洲猪瘟、口蹄疫、猪水疱病4.国内检疫,又称内检,包括: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和市场检疫监督5.免疫学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和变态反应检测6.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分为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播7.通过诊断和检查,可将动物分为假定健康动物、疑似患病动物和患病动物三类8.动物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9.隔离检疫分为个体检疫和群体检疫10.抗体包括IgA、IgD、IgE、IgM、IgG五类11.中国动物检疫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简答题(4x5‘):1.猪链球菌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哪些?⑴脑膜炎:共济失调,后肢摇摆不稳,四肢作游泳状。
动物检疫学名词
动物检疫:是指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机构及其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和检疫标准,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动物检疫的范围:是指动物检疫的责任界限。
根据我国动物检疫有关法规的规定,凡在国内收购、交易、饲养、屠宰和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贸易性、非贸易性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运载工具,均属于动物检疫的范围。
动物检疫的对象:是指动物检疫中各国政府或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应检疫的动物疫病。
产地检疫是指在动物生产地区所进行的检疫,这是直接控制动物疫病的最好方法。
运输检疫是指对各种运输工具如火车、汽车、船只、飞机等所运送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
屠宰检疫是指对待宰的畜禽进行的宰前检疫和屠宰后进行的宰后检疫。
临诊检查法是诊断动物疫病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对动物外貌、体态、排泄物、体温、脉搏、呼吸等进行检查。
病原学检查:患各种疫病而死亡或为了确诊而处死的动物尸体,多呈现一定的病理变化,故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病理学检查法包括病理解剖学检查法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法。
病原学检查法是利用兽医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方法,查出动物疫病的病原体,这是诊断动物疫病的一种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
、免疫学检查法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反应进行诊断动物疫病的一种方法。
现场检疫是指动物在交易、待宰、待运或运输前后,以及到达口岸时,在现场集中进行的检疫方式。
隔离检疫是指将动物放在具有一定条件的隔离场或隔离圈进行的检疫方式。
动物检疫处理是指对检出的患病动物、动物产品及其污染环境的处理。
合格动物及动物产品:通过动物检疫而确定没有患动物检疫对象的动物,属于合格动物;通过对动物产品进行检验,证明来自健康动物或非检疫对象的动物,这种动物产品属于合格动物产品。
不合格:通过动物检疫发现有明显临诊症状或实验检疫证明为检疫对象的感染者,属于不合格动物;来自动物检疫对象的患病动物或受感染动物的产品,属于不合格产品。
动物检疫学实习报告
动物检疫学实习报告1. 引言动物检疫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疾病和动物产品安全的学科,通过对动物进行检疫并实施防疫措施,保护人类健康和动植物资源的安全。
本次实习是我在动物检疫部门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实际工作,我对动物检疫的流程、方法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习内容2.1 动物检疫流程在实习期间,我详细了解了动物检疫的流程。
首先,检疫部门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待检动物进行分类。
然后,根据动物的种类和来源,制定相应的检疫方案,包括检疫时间、检疫地点和检疫要求等。
接下来,需要对动物进行体检,检查其健康状况和传染病情况。
最后,根据检疫结果,对动物进行鉴定和分类处理。
2.2 动物疾病防控措施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各种常见的动物疾病及其防控措施。
动物疾病是对动物健康和养殖业产生重大危害的因素之一,因此,防控疾病是动物检疫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疫苗接种、疫区划分、隔离检疫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我参与了疫苗接种工作,并了解了疫区划分和隔离检疫的重要性。
2.3 动物产品安全检疫除了对动物进行检疫,实习期间还进行了动物产品的安全检疫。
动物产品包括肉类、乳制品以及其他动物制品。
通过对进口动物产品和国内动物产品进行检验,可以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我了解了动物产品的检疫流程和检验方法,并参与了部分实际工作。
3. 实习收获3.1 环境适应能力实习期间,我在动物检疫部门接受了一定时间的培训并参与了实际工作。
通过与同事的合作和指导,我逐渐适应了部门的工作环境。
这对我未来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3.2 动物健康知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大量的动物健康知识,包括常见的动物疾病及其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这些知识对我理解和应对动物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3 团队合作能力动物检疫工作需要团队协作,我们需要与其他部门合作,确保动物的健康和产品的安全。
在实习期间,我与同事们密切合作,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
动物检疫学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动物检疫: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由国家法定的检验检疫监督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检疫对象和检验检疫标准以及管理形式和程序,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检验检疫样品:检验检疫中取自动物、动物产品等检疫物或环境,拟通过检验反映检疫物或环境有关检疫状况的材料或物品。
3、检疫许可:又称检疫审批,是在引进动物、动物产品、种质材料等检疫物时,引进单位或个人应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引进的检疫程序。
4、检疫申报:简称报检,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检疫程序。
5、检疫风险:是指动物疫病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随动物、动物产品等检疫物由输出地传人输入地的可能性及其对输入地生产、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的潜在危害。
6、检疫监管:是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简称,是指检疫机关对输入、输出地动物产品的养殖、生产、加工、存放、转运等过程实施监督管理的检疫措施。
7、肉的成熟:当肌肉僵直达到最大程度之后,在适当温度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肌肉开始变得柔嫩多汁、具有弹性,风味和适口性也大大改观,食用价值提高,这个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8、肉的自溶:是指肉在酸性环境及较高温度条件下储藏,组织蛋白分解酶活性增强,使组织蛋白发生自家分解的过程。
9、宰前检疫:也称宰前健康检查,是屠宰加工前对屠畜实施检验检疫,以评价其是否适于屠宰,其肉品是否适合食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10、宰后检疫:是应用兽医病理学和实验诊断学知识,对屠畜禽胴体和内脏等副产品等进行卫生质量鉴定。
简答题1、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1)及时采样:一般采集未经治疗动物的样品;对濒死动物可扑杀采样;患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动物,应尽可能立即采样。
(2)合理采样:不同疫病的需检样品各异,应尽可能按圈定的疫病侧重检样。
动物检疫检验学
动物检疫检验学动物检疫检验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学科,它在维护动物健康和保障人类食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动物检疫检验学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方法,以及它在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动物检疫检验学是通过对动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诊断和防治动物疾病的学科。
它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保障人类食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
动物检疫检验的内容涉及到动物的病原体检测、疫情监测、兽医药物残留检测等方面。
动物疫病是指对动物群体具有较高致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对于动物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并且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动物检疫检验学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对动物进行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传播,保护动物健康。
动物检疫检验学的方法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临床检查是通过对动物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标的观察,以及对动物症状和体征的检查来判断动物是否患病。
实验室检验则是通过对动物组织、血液、粪便等样本的检测,以及对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来确诊和监测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则是通过对疾病的传播途径、发病规律、流行特点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疫情防控策略。
动物检疫检验学在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减少动物的痛苦和死亡。
其次,通过对动物的检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避免疫情的扩散和暴发。
此外,动物检疫检验学还可以保障人类食品安全,确保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止动物疾病通过食品链传播给人类。
动物检疫检验学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装备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动物检疫检验的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例如,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的存在,ELISA技术可以检测动物体内的抗体水平,提供疫情监测的依据。
同时,逐渐引入的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也使得动物检疫检验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确。
《动物检疫学》课程笔记
《动物检疫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动物防疫与检疫的认知1.1 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定义和目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动物病理学、动物毒理学、动物疫病、动物卫生和动物临床诊断等多个方面。
该领域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诊断、检验、控制和治疗动物疫病,如禽流感、动物瘟疫等。
此外,它还包括动物性食品的检验与检疫,以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的检验。
1.2 动物防疫与检疫的重要性动物防疫与检疫对于维护动物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监测,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降低经济损失,保护人类健康。
此外,动物防疫与检疫还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3 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原则动物防疫与检疫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等综合性防疫措施,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 早期发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动物疫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快速反应:对动物疫病疫情做出快速反应,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 科学防控:根据动物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1.4 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内容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内容包括:- 动物疫病的预防、诊断、检验、控制和治疗;- 动物性食品的检验与检疫;- 动物产品卫生安全的检验;- 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 防疫计划与防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兽医消毒技术;- 免疫接种技术;- 药物防治技术;- 动物疫病净化技术;- 重大动物疫情处理技术;- 动物检疫技术;- 动物生产与流通环节检疫;- 主要动物疫病检疫。
1.5 动物防疫与检疫的法律法规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法》、《兽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动物防疫与检疫的组织管理、职责权限、技术规范、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为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研究动植物检疫的学科,旨在减少动植物疾病、有害生物和其他危害因素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涉及到对动植物的检测、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以及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
一、动植物疾病预防动植物疾病是导致农作物和畜禽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在动植物疾病预防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检疫检验: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进行检验,确保其不携带病原体或其他危害生物。
2. 疫情监测:定期对农作物、果树和畜禽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3. 疫苗开发与接种:开发适合的动植物疫苗,对易感动物进行预防性接种,提高它们的抵抗力。
二、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是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和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检验检疫标准制定:制定和修订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检验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证书签发:对符合出口要求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签发检验检疫证书,以确保货物符合目的地国家的要求。
3. 检疫检验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的检疫检验设施,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检验检疫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防控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还致力于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是对国家农业、生态和经济安全造成威胁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以下几方面需要重点关注:1. 边境监测:加强边境监测,严防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2. 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全球动植物疫情和有害生物的动态。
3. 风险评估: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结: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为了保障国家农业安全、促进贸易发展和减少动植物疾病传播的学科。
通过预防动植物疾病、确保动植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及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为动植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动物检检疫基础必学知识点
动物检检疫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动物检疫的目的和重要性:动物检疫是防止动物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并确保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动物传染病的分类:动物传染病可分为传染性病原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病原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
3. 动物检疫法律法规:各国都有相关的动物检疫法律法规,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和贸易的公平。
4. 动物检疫的常见措施:动物检疫常见的措施包括检疫封锁、隔离检疫、卫生监督、检疫证明、撤销检疫等。
5. 动物检疫证明和出入境规定:动物检疫证明是出入境动物产品必须的文件,规定了携带动物产品的相关要求。
6. 动物携带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动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源、物体传播等途径传播疾病,预防措施包括强化卫生管理、接种疫苗、消毒、隔离等。
7. 动物检疫的重要工作:动物检疫包括动物疫病监测、疫病防治、宣传教育等工作,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8. 国际动物检疫组织(OIE):国际动物检疫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旨在促进动物的健康和福祉,并协助国家制定和实施动物检疫措施。
以上是动物检疫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检疫工作及其意义。
动物检疫学
动物检疫学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或阻断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称为动物检疫。
动物有害生物检疫,其实质就是动物检疫。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
检疫法的任务:一是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发展;二是促进国内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三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风险分析的基本方法:(1)定性风险分析是依靠先例、经验进行主观估计和判断,可提供给决策者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的定性判定。
(2)定量风险分析是利用科学依据给定性的风险因素赋以数值,最后以0-1.0的概率估计危险性,供决策者利用。
A类传染病:能够迅速跨国境传播的疫病,具有严重的社会经济意义和公共卫生意义,对国际动物和动物产品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B类传染病:认为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意义和(或)公共卫生意义的疫病,在国际动物和动物产品贸易中具有一定意义。
应用OIE风险分析框架:释放评估--接触评估--后果评估--风险评估引进动物胚胎、精液、受精卵等动物遗传物质时必须按规定履行入境检疫手续:(1)签定双边检疫议定书(2)检疫审批(3)报检(4)现场检疫(5)隔离检疫(6)检疫放行和处理临诊检疫是应用兽医临床诊断方法,对待检动物进行的活体检疫。
牛的检疫主要以牛瘟、牛肺疫、炭疽、结核、锥虫病、气肿疽、布氏杆菌病、牛出败、口蹄疫等为重点对象。
生化试验:(1) 糖类分解试验(2) 吲哚(靛基质)试验(3) 淀粉水解试验(4) V-P试验(5) 甲基红(M-R)试验(6)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7) 溴甲酚紫牛乳试验(8) 硫化氢试验(9) 硝酸盐还原试验(10) 尿素酶试验(11) 接触酶试验(12) 氧化酶试验(13) 苯丙氨脱氨酶试验(14)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15) 氰化钾试验病原性细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
通常病原菌的毒力越大,其致病性就越强。
最小致死量(MLD)能使特定的动物感染后,在一定时限内发生死亡的最少活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动物检疫学练习(参考答案版)
动物检疫学练习(参考答案版)⼀、名词解释动物检疫:运⽤法律和⾏政的强制⼿段,禁⽌⼀切带有危险性动物疾病(和植物有害⽣物)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输⼊,以保护本国农牧业的⽣产安全和⼈类的⾝体健康。
传染源: 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紧急接种: 发⽣动物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流⾏,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尚未发病动物进⾏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通常应⽤⾼免⾎清或⾎清与疫苗共同接种。
传播媒介:指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物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总称。
动物产品检疫:指商检局对动物产品及野⽣动物产品进⾏的检疫⼯作。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调运前,由检疫⼈员在其⽣长或⽣产期间于原产地进⾏检验、检测、以防⽌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项措施。
国境检疫:对出⼊国境的动物及其产品进⾏的动物检疫。
净化检疫:亦称疫区检疫,指在国内某地发⽣规定的检疫对象流⾏时进⾏的检疫。
是在已发现疫情流⾏的情况下进⾏检疫。
临场检疫:能够在现场进⾏并得到⼀般检查结果的检疫⽅法,通常以家畜流⾏病学调查法和兽医临诊检查法为主,其特点是能够亲临现场进⾏,简便快速,可得出⼀般检疫结果。
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饲养或种植,并在其⽣长期内进⾏检验、检测和处理的⼀项措施。
感染:病原体侵⼊⽣物机体并⽣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反应的过程。
植物检疫:在防⽌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物的传⼊、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控制的⼀切活动。
动物疫病: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病。
动植物检疫法规:为了防⽌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物的传⼊和扩散⽽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物品的⽣产、流通或储存、或⼈员的正常活动,并建⽴检疫出证体系的官⽅规定。
A类疫病:指超越国界、具有⾮常严重⽽快速的传播潜⼒,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影响的传染病。
动物检疫学练习(参考答案版)
一、名词解释动物检疫:运用法律和行政的强制手段,禁止一切带有危险性动物疾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输入,以保护本国农牧业的生产安全和人类的身体健康。
传染源: 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紧急接种: 发生动物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流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尚未发病动物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通常应用高免血清或血清与疫苗共同接种。
传播媒介:指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生物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总称。
动物产品检疫:指商检局对动物产品及野生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工作。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国境检疫:对出入国境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动物检疫。
净化检疫:亦称疫区检疫,指在国内某地发生规定的检疫对象流行时进行的检疫。
是在已发现疫情流行的情况下进行检疫。
临场检疫:能够在现场进行并得到一般检查结果的检疫方法,通常以家畜流行病学调查法和兽医临诊检查法为主,其特点是能够亲临现场进行,简便快速,可得出一般检疫结果。
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内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感染:病原体侵入生物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反应的过程。
植物检疫: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动物疫病: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动植物检疫法规:为了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而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或储存、或人员的正常活动,并建立检疫出证体系的官方规定。
A类疫病:指超越国界、具有非常严重而快速的传播潜力,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
动物检疫学讲义
第一章动物检疫学概论第一节动物检疫概述一、动物检疫的定义动物检疫(quarantine)是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运载工具等进行疫病方面的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或阻断动物疾病的发生、流行以及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之间的传播。
三、动物检疫的意义和作用1.保护动物生产2.促进经济贸易活动的开展3.保护人类健康4.保障消费者使用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四、动物检疫的基本属性1.法制性2.预防性3.国际性4.综合性五、动物检疫的内容(一)检疫性疫病动物检疫实质是检出引起动物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病原体以及其他有害生物。
(二)检疫物1、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2、运载工具和器物其他检疫物包括动物血清、动物废弃物(分泌物、排泄物、渗出物以及脱落的皮屑、毛发等)、动物疫苗、动物饲料等。
六、动物检疫法规(一)主要国际动物检疫相关组织及法规1、相关组织:有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兽疫局(OIE)。
2、主要法规:与动物检疫相关的国际性法规主要有《SPS协定》和《国际动物卫生法典》。
(二)中国有关动物检疫法规目前,主管我国动物检疫的国家机关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农业部,涉及我国动物检疫的主要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物、动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等。
第二节动物检疫的类型一、产地检疫(quarantine in origin area):指动物及动物产品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的检疫。
1. 收购检疫:指养殖户、农牧埸以及规模养殖集团的动物、动物产品形成贸易规模时,由购销单位和当地检疫部门配合进行的检疫检查。
2. 屠宰检疫:指对动物在屠宰前后进行的检疫检验。
一般分为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两类。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动植物的检验、检疫和疫病防控等方面。
它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意义、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对于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动植物产品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但其中可能潜藏着各种病原体、有害物质甚至是毒素等。
通过对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可以杜绝有害物质的入侵,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
其次,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病原体的侵袭可能引发生态系统的紊乱。
因此,在进行动植物的国际贸易时,对动植物进行检验检疫可以防止外来物种或者病原体的输入,保持生态平衡。
此外,动植物检验检疫还可以遏制动植物疫病的传播,从而保护农业生产。
动植物的检验检疫主要依赖于科学的方法。
其中,检验方法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对动植物样本进行检验,可以判断其是否携带病原体、有害物质等。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传统的实验室分析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方法主要依赖于显微镜观察、培养和鉴定等技术,能够检测出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存在。
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则可以通过检测DNA、RNA等分子的存在来判断样本是否受到感染。
这些先进的技术不仅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还缩短了检验时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
动植物检验检疫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动物领域,检验检疫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
针对动物的检验检疫主要包括动物体内的疫病检测、动物产品的检测以及动物的健康证明等。
例如,在国际间的动物产品贸易中,对于输送国家会进行相关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植物领域则主要关注预防植物病虫害的传播。
这包括检测种子、苗木以及植物及其产品中的病虫害。
近年来,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不断增长,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的作用日益重要。
动物检疫检验学
动物检疫检验学动物检疫检验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疫病检测和检验方法的学科,它对于保障动物健康、人畜共患病的防控以及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动物检疫检验的意义、检验方法和技术、检验项目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动物检疫检验的意义动物检疫检验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患病动物,防止疫病的扩散和传播。
同时,动物检疫检验还可以保障食品安全,确保食品不受患病动物的污染。
此外,动物检疫检验还有助于控制人畜共患病,保障人类健康。
二、检验方法和技术动物检疫检验涉及到多种检验方法和技术。
常见的方法包括临床观察、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等。
其中,临床观察是最基础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动物的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指标,判断是否患病。
病理学检查则通过对动物的组织和器官进行解剖和镜检,发现病变和病理变化。
血清学检验是通过检测动物体内的抗体或抗原来判断是否患病。
分子生物学检验则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ELISA等,检测动物体内的病原体DNA或RNA,以诊断疾病。
三、检验项目动物检疫检验的项目繁多,涵盖了多种疫病和病原体。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疫病的早期诊断、疫苗效力检验、动物性食品安全检验等。
早期诊断是通过对动物体内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疫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疫苗效力检验是对疫苗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
动物性食品安全检验是对从动物体内获得的食品进行检测,确保食品不受疫病污染。
四、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疫病防控的重视,动物检疫检验学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新型的检验方法和技术将不断涌现,为动物检疫检验提供更精确、快速和可靠的手段。
同时,动物检疫检验学的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涉及到更多的动物种类和疫病类型。
动物检疫检验学对于保障动物健康、人畜共患病的防控以及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检验方法和技术,进行相关检验项目的开展,可以及时发现疫病,保护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研究动植物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的学科,其目的是确保动植物产品的贸易安全和公共卫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
概念与重要性动植物检验检疫是指对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和监管的一系列工作。
其目的是保护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安全,防止动植物疫病的传播和入侵性生物的扩散。
动植物检验检疫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物安全:动植物疫病和入侵性生物的传播对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通过检验检疫,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病和入侵性生物的传播,保护国家的生物安全。
2. 保障食品安全:动植物产品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但其中可能存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通过检验检疫,可以确保动植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3. 维护生态平衡:入侵性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威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通过检验检疫,可以减少入侵性生物的传播,维护生态平衡。
技术与方法动植物检验检疫涉及多种技术和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技术和方法。
1. 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病原体。
通过PCR技术,可以检测到动植物体内的病原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病的传播。
2. ELISA技术:ELISA技术是一种免疫学方法,可以检测动植物体内的抗体或病原体。
通过ELISA技术,可以对动植物进行病原体的筛查和鉴定,及时发现和控制疫病的传播。
3. 隔离检疫:隔离检疫是一种常见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方法,通过将疑似感染的动植物隔离,观察其症状和病原体的传播情况,以确定是否存在疫病。
4. 检疫证书:检疫证书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检疫文件,用于证明动植物及其产品符合进口国或地区的检验检疫要求。
动物检疫学——第二章动物检疫程序与方法
12-20
120-160
〔一〕视诊 利用视觉或利用简单器械对患病动物的状态和病变进行观察的方法. 1、 肉眼视诊 视诊时一般先不要靠近动物,也不宜进行##,应尽量使动物取自然的姿态. 检查者应先站在离动物适当距离处,首先观察其全貌,然后由前往后、从左到右、边走边看,观察动物的头、颈、胸、腹、脊柱、四肢;当至正后方时,应注意尾、肛门及会阴部,并对照观察两侧胸、腹部是否有异常;最后再接近动物,进行细部检查.
E 、反刍和呼吸的检查 主要检查呼吸运动〔包括呼吸频率、类型、节律及呼吸强度〕,看有无呼吸数增多或减少、有无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有无病理性呼吸节律及呼吸困难等.同时,检查反刍动物的反刍情况.
F、 可视黏膜的检查 包括眼结膜、口腔黏膜、鼻黏膜和阴道黏膜,黏膜具有丰富的微血管,根据其颜色的变化,可推断血液循环状态和血液成分的变化. 临诊时主要检查眼结膜.正常情况下,马的黏膜颜色呈淡红色;牛的黏膜颜色呈淡粉红色〔水牛的较深〕;猪、羊的黏膜颜色呈粉红色;犬的黏膜为淡红色.
二、临诊检疫技术 临诊检查是诊断动物疫病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对动物外貌、体态、排泄物、体温、脉搏、呼吸等进行检查. 动物临诊检查应用于产地、运输、屠宰等流通环节的动物检疫中,是动物检疫中最常用的方法.
临床检查分类
1.群体检查:就是对待检动物群体进行的现场临诊观察.
群体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
静态检查 动态检查 饮食状态检查
群体检查方法〔1〕
静态检查:深入圈舍、车、船检查动物自然静态下的表现,精神、外貌、营养、卧姿、呼吸、反刍状态、髯、羽等情况,注意有无昏睡、咳嗽、气喘、呻吟、流涎等反常现象.
群体检查方法〔2〕
动物检疫本科专业
动物检疫本科专业动物检疫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有动物疾病防治、动物卫生检疫与行业管理等。
作为动物卫生检疫人员一门重要的专业,动物检疫的本科专业已经成为了现代畜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一、培养目标动物检疫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掌握动物卫生检疫,动物疾病防控,公共卫生等多方面知识及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立足于实践科学领域的综合性素质。
二、专业课程动物检疫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动物病理学:主要了解动物的疾病形态,疾病诊断等。
2.动物免疫学:主要了解动物的免疫系统,各种免疫和免疫异常等。
3.动物检验学:主要是动物的检疫、抽样、处理、传染病诊断等。
4.动物行业管理:主要是围绕畜牧业的发展、运营、管理等方面。
三、就业方向动物检疫本科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从事以下方向的工作:1、动物卫生检疫:这是最主要的方向,包括国家及地方疾病防控机构,畜禽屠宰及食品加工企业、畜牧植物防疫站等。
2、动物疾病防治:可在医药企业、兽医院、兽药生产及销售、动物保健品生产企业等从事工作。
3、公共卫生:可以进入食品安全领域、环境卫生监督等从事工作。
4、科研院校:除了以上方向可以投身,也可以选择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四、专业特色动物检疫本科专业的主要特色在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相较其他学科,动物检疫专业更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情境的模拟与应用,如动物疫情实验室,动物细菌学实验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动物检疫本科专业不仅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同时也成为现代畜牧产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在这里,我们相信有一群热爱动物、热爱生命的青年在这个领域一定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检疫学
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或阻断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称为动物检疫。
动物有害生物检疫,其实质就是动物检疫。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
检疫法的任务:一是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发展;二是促进国内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三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风险分析的基本方法:
(1)定性风险分析是依靠先例、经验进行主观估计和判断,可提供给决策者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的定性判定。
(2)定量风险分析是利用科学依据给定性的风险因素赋以数值,最后以0-1.0的概率估计危险性,供决策者利用。
A类传染病:能够迅速跨国境传播的疫病,具有严重的社会经济意义和公共卫生意义,对国际动物和动物产品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B类传染病:认为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意义和(或)公共卫生意义的疫病,在国际动物和动物产品贸易中具有一定意义。
应用OIE风险分析框架:释放评估--接触评估--后果评估--风险评估引进动物胚胎、精液、受精卵等动物遗传物质时必须按规定履行入境检疫手续:(1)签定双边检疫议定书(2)检疫审批(3)报检(4)现场检疫(5)隔离检疫(6)检疫放行和处理
临诊检疫是应用兽医临床诊断方法,对待检动物进行的活体检疫。
牛的检疫主要以牛瘟、牛肺疫、炭疽、结核、锥虫病、气肿疽、布氏
杆菌病、牛出败、口蹄疫等为重点对象。
生化试验:
(1) 糖类分解试验(2) 吲哚(靛基质)试验
(3) 淀粉水解试验(4) V-P试验
(5) 甲基红(M-R)试验(6)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7) 溴甲酚紫牛乳试验(8) 硫化氢试验
(9) 硝酸盐还原试验(10) 尿素酶试验
(11) 接触酶试验(12) 氧化酶试验
(13) 苯丙氨脱氨酶试验(14)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15) 氰化钾试验
病原性细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
通常病原菌的毒力越大,其致病性就越强。
最小致死量(MLD)能使特定的动物感染后,在一定时限内发生死亡的最少活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半数致死量(LD50)在一定的时限内能使半数实验动物感染后发生死亡所需的活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最小感染量(MID)和半数感染量(ID50)最小感染量(MID)是病原微生物对试验对象(试验动物、鸡胚胎、细胞培养)能引起传染发生的最小剂量。
半数感染量(ID50)是病原微生物能对半数试验对象发生感染的数量。
个体检查:群检→无病的动物→可抽10%→个体检查。
实验动物的分级:
(1) 一级实验动物即普通动物(CV)
(2) 二级实验动物即清洁动物(CCV)
(3) 三级实验动物也称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
(4) 四级动物也称无菌动物(GF)
(5)悉生动物(GN),又称已知病原体动物
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电解质、酸碱度、温度、振荡、湿度等。
凝集反应: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参加下,抗原颗粒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现象,或凝集反应。
抗原又称凝集原,抗体则称凝集素。
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或被动凝集反应。
载体:动物红细胞、细菌、聚苯乙烯乳胶微球、皂土、活性炭、火棉胶等。
优点:灵敏度比直接凝集试验高,适用于各种抗体和可溶性抗原的检测。
特点:微量、快速、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
直接凝集反应:
1、玻片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方法
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抗原悬液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
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颗粒凝集的为阳性反应。
优点:使用简单、快速;
缺点:灵敏度低。
应用:菌种鉴定、血清学分型、血型鉴定等。
2、试管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为半定量试验方法。
3、布氏杆菌虎红玻板凝集试验
沉淀反应(precipetaiton)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基本原理:
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活性。
②使抗体或抗原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体或抗原。
③在测定时,把受检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
④用洗涤的方法去除未结合的酶标抗原(或抗体),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
⑤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
⑥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定性或定量分析。
OIE采用的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鉴定方法:
(1)、取8只4~6周龄易感鸡,静脉内接种0.2ml1:10稀释的有感染性尿囊液,10天内死亡率≥75%,即死亡6、7、8只易感鸡的任何流感病毒。
(2)、分离物符合以上标准以后,其他鸡群可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相同血凝素亚型病毒的抗体鉴定来确定是否感染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
(3)、对在致病力试验中致死率不足75%,即致死l~5只鸡(在8只鸡中)或血凝素为H5或H7的病毒都需进一步试验和验证。
(4)、如果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在8只鸡中只能致死1~5只接种鸡,并能在没有胰蛋白酶的条件下在细胞培养物上生长,产生致细胞病变作用或形成蚀班,必须先测定其HA相关多肽的氨基玻序列,才能确定分离物是否为非高致病力毒株。
动物样品采集检验样品时,需要符合以下规定:
(1) 适时采样(2) 合理采样
(3) 典型采样(4) 无菌取样
(5) 适量采样(6) 样品处理
(7) 安全采样(8) 样品包装
(9) 送检迅速
新城疫(ND)也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
共患病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中,共患病包括:炭疽、伪狂犬病、心水病、狂犬病、Q热、裂谷热、副结核病、巴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鹿流行性出血热、细小病毒病、梨型虫病共十三种。
动物检疫:指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保护畜牧业和人民身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和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对象、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疫、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动物检疫的范畴:(1):实物范围:
①国内动物检疫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