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音乐课中的双基教学

新课改音乐课中的双基教学
新课改音乐课中的双基教学

新课改音乐课中的双基教学

邗江区霍桥学校朱迎春

邮编:225104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下,在增强音乐课堂“玩中学”的同时,怎样搞好双基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最后获得审美体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学、双基

《音乐课程标准》给音乐教学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使音乐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师生真正体会到了音乐无穷的魅力。然而,当观看完一些热闹非凡的公开课后,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是在授课,还是在“表演”?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新课程的轨道而陷入了音乐教学的误区?

一、曲解“学科综合”,音乐课偏离音乐性

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学科本位,突出专业性和技能性。而新课改提出要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之间要加强整合,强调教学综合效益。于是就见到这样的一幕:这是一节音乐欣赏课,课题是《游击队之歌》。上课时,教师先检查了学生是否在课前收集了有关抗战时期的资料,然后师生一起介绍讨论抗战时期的故事。接着老师打开电脑观看抗战时期的课件,看完后学生讨论并进行演说,离下课还有8分钟才进入歌曲欣赏,教师简单介绍了词曲作者就下课了。这样的上课方法,是对音乐课学科综合的正解还是曲解?是不是为了体现音乐的综合性而把音乐本质给丢了呢?

以往的音乐教育过分强调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过分强调音乐技能的“专业性”。而新课标中“学科综合”的提出,既是音乐学习领域拓展的体现,也是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需要。但是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必须实现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性,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经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在音乐课中加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或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都应该把握一个适可而止的“度”。像前面提到的《游击队之歌》的执教老师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对音乐性的教学远远不够。最后,欣赏《游击队之歌》成了探索抗战历史的陪衬,音乐课成了历史课,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对音乐学科综合的一种曲解吗?二、“赏识教育”陷入廉价表扬

新课标提倡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要多鼓励孩子,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形成积极的情感。因而在课改中,许多老师一提到“批评”就讳莫如深,唯恐被扣上“伤害学生自尊”的帽子。以至于即使学生的见解乏善可陈,教师也会言不由衷地称赞。这种没有原则、不分高低地夸大其词和毫无内涵的表扬,只能使表扬趋于“廉价化”,学生获得的也只是一时的轻松和肤浅的满足感。时间一长,学生渐渐会在教师的表扬中迷失自己,反而不珍视教师的表扬,抑制自我激励和创造性。

在大力弘扬赏识教育的今天,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越来越多,奖励的手段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类似以下的现象:老师在听完某个学生的演唱后,便问其他同学:“他唱得好不好?”(其实很一般,音高、节奏均有偏差),可学生都知道投“师”所好,大声说“好!”接着老师继续引导:“让我们给点掌声好不好?”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在某些公开课上更是充斥着全盘夸奖,一堂课就像表演一台节目,掌声此起彼伏,

乍一看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都积极参与活动。然而,在热闹的背后,也带给我们反思:这就是赏识教育吗?这种赏识是否太廉价了?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肯定与否定”的关系,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回答,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的鼓励。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亮点给予鼓励。长此以往,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新的教材和版本不断涌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曾出不穷,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完全被抛弃,双基教学被淡化和轻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觉到我们在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要继承和发扬。音乐课堂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在音乐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没有双基的学习做支撑,音乐审美教育犹如“空中楼阁”,学生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创造的。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双基的教学不是被淡化而是要重视和加强,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中学音乐课堂中双基教学的看法与探索。

一.重视双基教学,强化音乐感受和理解。

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本身没错,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悖离了音乐本体,片面强调和夸大了音乐的趣味性,于是乎“兴趣”成了标签到处贴,甚至于不要双基教学,从而脱离了音乐、偏离了音乐方向和音乐本身,走入了音乐教育的误区。如在教学音乐欣赏《春节序曲》时,有位教师从情感入手,以“春节联欢晚会”开场的视听同步的情景画面导入,使学生沉浸在过新年的喜庆气氛中。但下面的环节却

出现了设计偏差:学生一会儿敲锣打鼓、一会儿放鞭炮、一会儿律动表演,好不热闹,可整个过程学生虽然参与到活动中玩得很高兴,但没有注意聆听音乐,不是音乐学习,跟音乐没有多大关系。有些老师以为把每节课设计的像举行一台预先排练好的晚会一样有条不紊,轰轰烈烈才是好课,以为把每节课组织得像小孩子做游戏那样敲敲打打、热热闹闹才是改革。简单地认为情感价值观就是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对过程和方法的目标缺乏必要的理解,出现了“游离”音乐的现象,而且将情感价值观与知识技能目标对立起来。没有双基教学做支撑,兴趣的持久性又表现在哪里呢?

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有别于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过分强化了技能技术作用,以单纯的乐理知识能力作为主体,导致了音乐与技能的片面化倾向,造成了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局面。现在音乐审美提倡的是‘融合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单一传授某种音乐知识技能,而是有机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地掌握知识技能,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得到美与善的滋养”。比如,在合唱教学中,将合唱技能的训练与音乐的表现融合成有机整体;音乐欣赏课中,将识谱、视唱、旋律与情感体验有机整合,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对音乐作品能作出积极的独特的反应,同时能自觉、自信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审美品位。

二、审美与情感培养并非抛弃“双基”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音乐审美和情感体验。而有些教师认为:音乐知识、识谱都可以不要了,一谈“双基”就等于违背了新课标新理念。其实不然。新课标强调音乐审美体

验、淡化双基教学,但不是不要双基,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是为了更好地享受音乐艺术的美感。例如,在钢琴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听辨音乐主题或教师范奏,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中的音乐内涵,为学生的训练做良好的促进,进而得到所需要的音乐审美享受。掌握知识技能是为了掌握一种学习音乐艺术的工具,架起一座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在课程改革的新体制下,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绝不是不重要,也不是要简单地将其“淡化”,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学。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对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益的基础知识技能,要引导学生学习。要给学生提供富于美感的音乐艺术作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理解、探索、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并由此让学生获得再发展、再提高的条件,以便更深刻地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

面对课改这一新形式我们除了更加努力的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更加深刻透彻的领悟新课标的理念。课改还刚刚开始,以后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摸索,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许多困难、许多疑惑、许多挑战,同时也有许多机遇。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准确把握新课标新理念的“度”,我们想每一位教师都会上出精彩的好课,都会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成功开拓者,让我们共同携手迎接课改更灿烂辉煌的明天。

小学音乐课常用教学方法(5).docx

小学音乐课常用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 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实行个性的陶冶 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的一种教学法。根据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形式的教学流程:设置情境----感受情境 ----表现情境----拓展情境----转化情境。 一、设置情境 组织教学,设置与课堂教学目标相配套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目标,例如: 我在《森林里的故事》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听着《高高兴兴上北京》的音 乐做着开火车的律动进教室。通过教师的语言导入:今天的小火车开到了 法国的大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开联欢会呢!把学生引入大森林 的自然环境中,引发了学生对接下来森林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期待,同 时也能迅速的进入角色,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或通过图画再现情境,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的、完美地表现所唱歌曲的艺 术形象,只能通过图画再现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教《草原就是 我的家》时,教师搜集所相关于内蒙古土地改革时期的革命斗争生活及乡

土人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使他们在视觉上有着很大 的冲击。 二、感受情境 音乐是情感的体验,高亢、明快、节奏活泼的乐曲使我们快乐的手舞足蹈;而低沉阴暗、节奏缓慢的音乐让我们伤感。例如:在《森林里的故事》教学中,我设计了《谁在叫》这个发声练习,多媒体演示各种小动物在森林 里唱歌的画面。通过让学生模唱各种小动物的声音,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感受到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和森林里热闹、欢乐的气氛。同时激发学生 兴趣,促使他们以一种愉悦、兴奋的情绪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教师生动 的语言导入,引导学生认真的去感受音乐。同时在多媒体画面上,一只只 对应的小动物也开始慢慢的出现,整个课堂开始进入一种师生都全身心投 入的状态,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表现情境 小学生好动表现欲极强。音乐课教师应创设扮演体会情境的机会,满足他 们的要求,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分享彼此的快乐,在创 作中激发潜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开拓更宽广、更美好的天空,在音乐 欣赏教学中我们不是让学生从头到尾坐在那儿听,而是随音乐带学生做简 单的律动,让学生在听较长乐曲时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欣赏《龟兔 赛跑》时,用彩色挂图将兔子与乌龟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先把兔子 和乌龟的音乐形象提出来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再要求学生听到兔

唱歌课教学流程

小学唱歌课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导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其中利用声乐的魅力导入新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情境导入、谈话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发声视唱练习。 这个环节既要注意避免专业化倾向,又不能忽视它的作用。发声练习与呼吸训练、听音、视唱等技能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之中。 通过视唱练习,使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培养学生的视唱歌曲的音高、音准能力。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视唱音阶,可以从新课歌曲中提取骨干音组成旋律视唱,也可以用新课歌曲中的部分旋律作为练声曲目,形式可以多样。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的特点有针对性练习。同时也可以加入节奏练习。 在这个环节就要注意强调学生的歌唱姿势和声音状态的要求。 3、学唱新歌。(至少听5遍,每一遍要有不同的要求) 学唱新歌是唱歌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教师的范唱、视唱曲谱,学唱歌曲、歌曲处理等内容。特别要提出的是要重视歌曲处理,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思维的手段。学生通过音乐思维获得良好的乐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表现音乐。 (1)对于新歌的听得方法:每一遍听都要带着任务和问题来听,不能泛泛地听。既可以是录音,也可以是老师的范唱。如,第一遍听时老师可以提问: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你听完以后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等等问题,学生听完后可以踊跃的回答问题。第二遍听时可以提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或节奏等问题。每一遍聆听都要解决一个问题。 (2)新歌的教唱方法:聆听和教唱可以有机结合进行。我们通常在教唱新歌曲时不要打断歌曲的完整性。学生在初接触歌曲时可以试着让学生小声哼唱旋律,如用“Lu”“La”“U”等母音模唱旋律,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歌曲的音准。学生熟悉旋律后可以加入歌词。在整个教唱过程中要把握好歌曲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处理,设计活动有序的穿插和进行,不要有太明显的痕迹。 4、歌曲处理。 歌曲处理要有深度,逐句逐段加以分析。带有感情来歌唱,注意面部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变动,感受音乐之优美。在此环节,可以给学生设计活动或是舞台的形式进行音乐表演或是音乐竞赛。注意学生对歌曲演唱的评价。 5、展示评价、拓展。 在基本掌握新歌的基础上,可以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演唱。如:独唱、齐唱、小组唱、分排唱,还可以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放歌曲音乐欣赏、用乐器演奏歌曲等),与非音乐手段相结合(简介词曲作者、创作背景、影像资料等),增强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还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好地挖掘音乐内涵。此环节应注意,教学拓展与本课歌曲的关联度,在一定的关联度的基础上,对本课内容做音乐多元化的拓展,同时也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和音乐审美。 5、课堂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哪些内容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有待于复习巩固,语言要简明扼要。并对此课进行简单的升华处理。

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方法

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方法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说,目的一 是通过音乐教育,人人都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 ,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二是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 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特别轻松愉快;三是给于学生以一定的审美知识 和审美观念,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一般的;同时给学生以 基础的音乐知识,达到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感知到音 乐形式的美,乐曲中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以及对音乐形象的 探索、内涵感情的体会等等。总之,它是以“美”为核心,随时地进行美的熏陶,通过 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有所适应。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 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 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较好地提 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近年来,纵观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 方法,各有所长,而我们的音乐实践于课堂教育改革不能生搬硬套,只能在其启发下依 据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努力探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大课题。本 文只就自己教学中得一些感受。 一、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要 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和无目的的起坐,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困惑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困惑 大沙田小学李婷小学音乐课程随着改革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呈现出思想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及其困惑。教师要针对问题不停探索对策,改良教学方法,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小学教育的主阵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新课程也和其他课程一样走进了学校,步入课堂。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课改而欢欣鼓舞,觉得有了自己施展的舞台,然而,音乐课要从探索阶段到深入实施,真正进入音乐教学课堂,要把全新的教育理念付之于实践,历经坎坷,我又感到有太多的迷茫与困惑,深深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矛盾冲突与观念碰撞,我们只有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面对问题探索对策,然而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一、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家长及学生对音乐教学认识不够 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学。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边远县城或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仍感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领导对音乐课的教学观念,由于升学率是学校声誉和生命力的标志,不少学校仍把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所以统考科目之外的课程受到冷落。音乐课虽然是必修课,但未列入升学考试科目之中。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开设音乐课的目的只是一种点缀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甚至占用音乐课用做其他学科的复习课等现象。 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部分教师上课时抱有一种应付的了心理,在教学上不愿去深钻,敷衍了事。因为他们认为在待遇上,音乐教师要比其它教师完成更多的课时量,才能获得相同的待遇。评定职称、评优、进修深造、出外考查等机会都离音乐教师太远。 家长们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也有多种不同意见。有些家长期望孩子长大后在音乐上有所突破;有些家长把音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有些家长甚至认为上音乐课会耽误学习时间,可取消音乐课程。

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制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推陈出新的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我是草原小牧民》时,不仅需要学生学会唱这首歌,也让学生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我通过制定歌曲感受、舞蹈表演让学生体会音乐美、蒙古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震撼力。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

小学音乐综合课教学流程

小学音乐综合课教学流程 (试行) 一、唱歌课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跟音乐做律动 (二)感受歌曲环节 1. 聆听歌曲旋律,感受情绪和拍子。 2.再次聆听歌曲旋律,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示歌曲 的强弱。 3.再次聆听歌曲旋律,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歌曲旋 律的高低。(及旋律线) 4.再次聆听歌曲(歌词),感受歌词内容。 (三)新课的教学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四)学唱歌曲环节 1. 指导学生用听唱法分句跟琴学唱旋律。(师边唱边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旋律高低) 2. 指导学生跟琴完整学唱歌曲旋律。 3. 指导学生有感情或按节奏读歌词。

4. 用听唱法、教唱法相结合的方式学唱歌词。(可根据歌曲的特点灵活学唱) 5. 让学生指出哪一句唱得不好或有难度,教师再着重单独地指导重、难点句的唱法。(可从歌曲节奏、音准、咬字、吐字等方面来解决重、难点) 6. 指导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7. 指导学生跟琴用合适的声音演唱歌曲。 8. 指导学生跟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创作、表现歌曲环节。(一节课中可采用下面一种形式,也可采用多种形式,根据具体课的设 计和时间来定。a.先分小组创编 b.进行表演表 现。c.进行评价。) 1. 为歌曲加上合适的歌表演或舞蹈动作。 2. 为歌曲加上合适的打击乐来伴奏。 3. 为歌曲创编歌词来演唱。 4. 用绘画或诗歌等形式来表现。 二、欣赏课教学步骤(一般一首大歌配一首小欣赏曲,一首小歌配一首大欣赏曲来搭配。) 1. 揭示课题,初步聆听歌曲或乐曲,感受歌(乐)曲的情绪和拍子。 2.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或歌曲的演唱形式(乐曲的演奏形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小学音乐教案(最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导入 1987 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摘要: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 动力要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中学音乐教材则体现鲜明 的人文性、知识性和愉悦性。强调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等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启发学生想象,开发学生的 智力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爱好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019-01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通我的一些教学积累,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 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 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 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 一、创设意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 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 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音乐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师生问好。 二、善于运用语言美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 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 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 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 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 的各个要素。 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 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 过去的音乐教学注重技能训练和提高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要用去很长时 间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 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 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 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和音符、休止符等。因此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能学习到音乐的基本知识,我采用 了音乐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例如:在讲音符、休止符的时候,教学可以先制

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

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采用丰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确立,并促进学生生动、开朗、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真正有用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了以下这些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佳的老师,在音乐课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因此,一个好的情境设计,能使学生记忆深刻,能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之中,使学生整堂课都在这个美丽的情境中学习。精彩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密的感觉。 二、寓教于“玩”,挖掘潜能。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经验: 1、角色表演 对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解放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进行自我表演,边唱边舞。 2、解放创编。 音乐的教学一个严重理念就是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音乐创造,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对于低中年级学生,鼓励他们进行口头创作、自编歌词,引导学生通过节奏、强弱、歌词的变化使这段话读起来更有情趣、更加丰盛。

总之,“长城非一日之功,实效非片刻使然”,只要我们努力改变观念,褪去课堂华丽的外衣。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让课堂回归本真。让“实效”向音乐本质更深处漫溯……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要建立音乐教学方法的次序和系统。从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由于音乐学习内容丰富必然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复杂性。把这些众多的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不同的特点区分开来,有利于音乐教师更好地分析和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将众多的音乐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音乐教学之中。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 以学生学习活动内容领域来划分,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分为:歌唱教学法、器乐教学法、律动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创作教学法等。 以音乐教育家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命名来划分可分为: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方法。 以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信息来源及主要活动方式来划分可分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等。 本书按照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将音乐教学方法分为: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式教学方法。 1.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示法等。这种教学方法是传授型的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是要求教师在充分激发、鼓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才可以实施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主要特点是:①能够充分发挥教师音乐技能和语言能力方面的特长,是一种省时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②适用于在短期内系统传授大量音乐知识素材的教学。 ③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接受并逐渐把握系统的知识结构,养成系统的思考习惯。④能够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掌握并积累众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动地接受、掌握音乐知识素材的能力。在音乐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法又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评三种形式。 ①讲述。是指教师向学生对某个事件或某种事物以叙述或描绘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强有力的情绪作用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会和感动,如对音乐作品的作家生平、创作背景的介绍与描述。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可见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呢? 一、运用生动教学语言,引发学生情感投入 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音乐美要依靠情感来体验。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只有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教师用好课堂语言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课堂语言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投入 情感的诱发,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联想。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配音诗、配音画时,可以—展身手。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勇猛和大象的憨态可掬。 三、通过音乐内在魅力,催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展现它特有的美丽并激起人们感情的博览。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学生的心田,陶冶情操。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列宁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在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同,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这就是音乐特殊的魅力所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敌最前线;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

5种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带给我们坚持和希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这边给大家介绍5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体验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之一,它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脑去思考。一句话,就是学习者要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它重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视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参与、活动、探究、实践,将教学过程变为整合、转化间接经验成为学生直接经验的过程,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学习者个人经历、感受、见解、体验为一体,从而自我解读、自我操作的过程。 对于"体验",《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句话所以重要,是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须采用一种同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方式---体验的方式。原则上,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的方式与学习者自身的音乐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

的体验代替学习者的体验。 2、比较 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将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体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风格不同等音乐内容进行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注意力,并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 3、探究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在新课程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独立的持续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4、合作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完整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六种教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六种教法 小学音乐教学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怎样上好音乐课,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美的熏陶是每位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音乐教学的需求。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六种教学方法。 一、激趣法 激趣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境: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兴趣。 (二)巧妙设疑: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刀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音乐课中,巧妙设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推进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例如:在教《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时,导课是这样设计的:为什么每当奥运会健儿取得金牌时,会升国旗、奏国歌?为什么中国北京天安门升国旗是旅游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三)实践操作: 音乐课上要用许多打击乐器。上课前,每生准备一份。根据小组特长在节奏学习中,各小组竞赛,每名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乐器练习节奏。在练习中,学生严肃认真唯恐自己组落后。通过学生边演边唱边击的教学形式,用朗读、拍手、拍腿、跺脚等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法训练节奏。在实践操作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换位法 教师再也不是课堂的主宰。新课程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换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者、参与者。在换位过程中,我努力研究认真思考认为换位决不是教师不

初中音乐课教学流程

初中音乐课教学流程 音乐教唱课 音乐欣赏课 竖笛课 一、音乐教唱课的教学流程 1、师生音乐问好 2、情境导入(视频、音乐、预设问题等) 3、出示乐谱,学生标示简谱 4、教师范唱 5、介绍歌曲相关知识(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等) 6、学生发声练习 7、学生试唱简谱 8、学生节奏练习 9、在教师指导下学唱歌曲 10、音乐知识讲授 11、音乐活动 12、课堂小结 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流程 1、师生音乐问好 2、情境导入(视频、音乐、预设问题) 3、聆听全曲 4、介绍作品相关知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5、带着问题复听全曲 6、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7、分段欣赏 8、参与音乐活动 9、曲式分析 10、小组展示 11、分享与交流 12、课堂小结 三、竖笛活动课

1、出示乐谱 2、重点节奏型讲授 3、学生试唱乐谱 4、教师范奏 5、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6、教师指导 7、学生合奏 8、独奏展示 9、音乐活动 10课堂小结 音乐课堂的心得与收获: 1、对于欣赏课,用学生已知的乐曲容易唤起学生对新乐曲的欣赏兴趣。 2、带着问题欣赏,更具目的性。 3、简单表达聆听感受胜过千言万语,更具准确性。欣赏感受不求同可存异,因为聆听感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重对错重感受。 4、音乐知识的讲授重积累,每节课安排的内容不宜过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5、教唱课不必逐句教唱,初中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音乐记忆和自学的能力。 6、较难较抽象的音乐作品欣赏应该分段,搭配视频效果事半功倍。 7、欣赏课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听”上,教师再好的讲解与分析也替代不了音乐本身带给学生的感受强烈。 8、重视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虽然这样的过程对于农村学生来讲会很漫长,但坚持下去会有很大的收益。

(完整版)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5]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3.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本文就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以下三点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6]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二)突破难点,优化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如采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

音乐课堂教学操作的一般环节

音乐课三线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环节 一.复习提问、生生评价 程序: 1.教师针对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分组互评。 2.教师巡视指导、点评、反馈。 二.灵活导入,展示目标 程序: 1.针对不同的课型,教师根据内容安排,采用灵活的方式导入,板书课题。 2.教师展示目标,让学生熟知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三.细分过程导练测结合 程序: 初中音乐课教学大致分为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对于两种课型的操作程序为: 唱歌课: (一)学唱歌 1.教师主动地帮助学生回忆并巩固涉及到所教歌曲的知识点(如:节奏型、旋律、歌词、调式等),做好铺垫。 2.组织学生聆听歌曲(也可以是教师范唱),学生讨论回答歌曲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师及时评价。 3.教师引导学生视唱乐谱或者通过发声练习、律动等熟悉歌曲旋律,教

师及时指导纠正。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填词并试唱整首歌曲,教师巡视跟进指导。 5.全班在教师带领下演唱整首歌曲。 (二)唱会歌 1.教师带领学生对所唱歌曲进行分析(如歌曲结构,调式、演唱形式等)。 2.学生分组合作演唱歌曲并提出自己遇到的难点。 3.教师对于学生在歌曲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指导并解决。 4.完整的演唱歌曲。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学唱的歌曲整体表达的情感与技术处理结合起来(例如:怎样准确表达歌曲情感以及唱歌的技巧等培养学生歌唱的能力)。 (三)会唱歌 1.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和方法,分组合作练习,同伴之间进行评价,教师巡视跟进指导。 2.在学生唱会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歌曲进行音乐创编或者音乐实践(如改变速度、力度、音色、增加器乐演奏或者编排舞蹈等)。 欣赏课: 1.组织学生聆听,启发学生回答对歌曲的感受。 2.教师通过对所要欣赏的乐曲进行结构分析,分段欣赏,把握乐曲的特点、重难点等,对学生进行欣赏音乐方法的训练和熏陶。 3.对体现作品风格特点的易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段落或者乐句进行学唱或者进行其它方式体验。 4.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整首乐曲(伴奏、小声伴唱、做律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