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音乐课中的双基教学
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1.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音乐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教师可以
使用音乐相关的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研究音乐知识。
2. 互动式教学
在音乐课上引入互动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
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活动,如合唱、合奏等,让学生积极
参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创造性教学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创造性的音乐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编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创造能力。
4. 跨学科教学
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将音乐与其
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
通过与语文、美术等学科
的结合,可以增加音乐课的内涵和广度。
5. 实践教学
音乐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可以组织学
生进行音乐实验、音乐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音
乐技能和理论水平。
总之,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需要注重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创造性教学、跨学科教学和实践教学。
通过合理运用
这些方法与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促进他们
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音乐双基教学的一点思考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音乐双基教学的一点思考内容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音乐教育活动不是孤立的艺术,它本质上是一种依托于文化土壤中的情感教育。
正因为音乐教育具有“丰富想象、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功效。
不能忽视音乐艺术美感及其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的灌输。
为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同时,也不断深化对构成音乐美的基本元素的认识,及基本技能的养成,最终提升他们深层次的音乐鉴赏能力与美感趣味,本文从“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音乐双基教学的必要性”;“强化双基的教学误区与反思”;“新课改理念引导下的双基教学设计”;“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正文存目引言一、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音乐双基教学的必要性二、“强化双基”的教学误区与反思。
三、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的设计四、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的作用结语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音乐出版社[2]《音乐基础知识入门》人民音乐出版社[3]《音乐教师新课程教学指南》辽宁大学出版社引言一代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些名言都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
音乐正是借助于有节律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与心,寻之于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人的心灵。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充分发挥音乐这种比说教更深刻持久且有说服力的教育,让学生有一种对音乐新的诠释理解和再创造,就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继续切实深化双基教学,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音乐双基教学的必要性“音乐双基”指的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对乐谱上的符号及一些相应的感念性名词,如何体现作为音乐的音及其关系的理论阐释;或换言之,就是解释乐谱为什么要把音乐这样记录下来的理由,以及记录乐谱所必要的,国际通用的规范。
新课改下音乐教育的目标
新课改下音乐教育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对于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系统、更实质性的要求。
那么,新课改下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音乐能力和音乐情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指学生在音乐学科中所实现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四个维度的统一和相互渗透的状态。
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新课改下的音乐教育重点之一。
首先,音乐素养的培养应该包括音乐知识的传授。
学生需要学习音符、音阶、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
其次,音乐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音乐技能的提高。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乐器演奏技能、歌唱技能、作曲技能等,能够在音乐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实践能力。
最后,音乐素养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音乐风格、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不同时期的音乐变化等,从而提高自己对于音乐的欣赏水平和认识水平。
二、培养学生音乐能力除了音乐素养的培养外,新课改下的音乐教育还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所获得的演奏、创作、表演、欣赏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使得他们能够在未来的音乐发展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首先,音乐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学生的演奏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乐器演奏技能,能够演奏不同类型的音乐曲目,从而提高自己的演奏能力和演奏技巧。
其次,音乐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表演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舞台表演技巧、气氛营造和精神状态等,从而在表演时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最后,音乐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创作技巧,从而能够进行音乐创作,包括创作乐曲、歌词、场景音乐等。
三、培养学生音乐情感音乐情感是指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真实、深刻、持续体验到的音乐感受,包括音乐欣赏、音乐表达、音乐交流等。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论文•相关推荐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论文摘要:高中音乐教学,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不断创新,也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挑战。
因此,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创新,才可以使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那么,就需要了解现在高中音乐课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新课改的相关内容,对课程的教授方式进行创新。
本文作者主要是对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形式下的高中音乐教学进行简单论述,希望对今后的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音乐;教学;创新一、现阶段情况下高中音乐课存在的问题音乐是可以使情感得以表达,如果利用好音乐,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得到释放,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在现阶段,高中音乐课还不是高中众多课程之中最重要的课程组成,因此,它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除了上述所说的这些,高中音乐课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过于形式化,使学生对音乐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有些高中的音乐课,音乐老师在课下无须备课,只需要在课堂上随机教一首歌曲或者问一问同学们喜欢什么歌曲,然后进行教唱,更有一些老师,直接利用用多媒体进行播放音乐,称之为音乐欣赏,通过这样的形式上一节课,然后就说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顺利进行了教学计划。
学生通过一节音乐课可能学到的仅仅是一首歌而已,其它的有关音乐任何知识都没有学到,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可能会越来越不喜欢音乐课,对音乐课产生反感。
第二,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最后高中不考音乐,所以很多人都不会对音乐课多么上心,只是随便学学,有的学生还在音乐课上写其它科的作业,或者进行小声地交谈,从内心里不重视,久而久之,音乐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就不会那么认真了,因为不是高考的科目之一,家长也任由学生自由发展,学校对音乐课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
不论是学生本人,还是老师、学校、家长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这就导致了现在音乐课的现状。
第三,音乐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现阶段高中的音乐课主要是以一种方式存在的,要不就是单纯教歌曲,要不就是音乐欣赏,半个学期都是这么上的,因此,本该多种形式并存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
详解《2023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修订内容
详解《2023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修订内容1. 引言《2023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是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而形成的。
新课程标准对原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育的需要。
2. 修订内容2.1 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将音乐审美作为课程的核心,强调音乐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感和创新能力。
2.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音乐教育的四大目标:审美情感、音乐技能、音乐文化和音乐应用。
其中,审美情感目标被置于首位,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审美能力。
2.3 课程结构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音乐欣赏”、“音乐技能”、“音乐创作”和“音乐活动”四个方面修改为“音乐审美”、“音乐技能”、“音乐文化和音乐应用”四个方面,更加符合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
2.4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的教学内容,如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视觉艺术等跨学科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2.5 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6 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3. 结语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
希望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为培养具有音乐素养、审美情感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课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课教学我国新一轮的课改,已浩浩荡荡地展开,新课标为我们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建议和指导。
在新课改的机遇和挑战中,音乐教师急需从学校的小圈子里跳出来,从课堂的小天地中走出来,从陈旧、落伍的教育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各自为阵、孤芳自赏、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困境中醒悟过来,从一味的重复自我、缺乏活力和动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根据课改的精神、课标的要求,结合学校和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加强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同时,要积极地关注和研究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以及出现的新问题。
在教学中不要重复自我,不要墨守成规。
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具,以探索最佳的教学效果,体验不同教学设计带来的乐趣,寻求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提前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上课一定要提前备课,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认真细致地写好教案,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
教案的设计要精,要充分体现教学的整体思路和教学的整体环节,体现学生的学习方法,体现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还要突出一个“中心”,也就是这节课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什么,是歌唱、是双基、是舞蹈、是欣赏还是其他任务,不可能在一堂课中什么问题都设计了。
教案是教学的一个蓝本,是指导教学的一个具体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灵活运用,课堂中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教案,像一个钢琴演奏者“眼不离谱,琴不离手”。
部分教师手中拿着教案,照着教案一字一音地念着自己的“精美”作品,难道这也算是在教学?这种方法,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备学生,因学生的不同,学生的实际课堂情况可以改变你的教案,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二度创作,即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活用教案。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上好音乐课精编版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上好音乐课宋晓莉就一名音乐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呢?下面是我对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就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的课堂上老师教学为主体更换为学生为主体。
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
这样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创造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我们来设想一下,例如:上一节欣赏课,如果教师先将曲名,作者,作品的表现内容等介绍给学生,这时学生还没有听到音乐,就已经把他们限制在一个框框里了,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得学生失去了对作品的兴趣,在欣赏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和联想。
所以,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的内容,体会意境,教师有意识的启发学生探索问题。
这样一来,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
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被别人夸奖,那么,积极地评价是学生的一个对症好药。
学生博得了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在课堂上会表现得格外有积极性,与老师的配合也就默契了许多。
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为学生愿意去表现,思维开拓了,活动的时候大家都动起来了,好展开了,音乐课效果也就随之有所体现。
二.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的学习,也就没有学习效率。
所以我认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音乐教师探索的一个问题。
本人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认为,很多学生是非常愿意上音乐课的。
原因并不是对音乐课本身感兴趣,而是因为音乐课这门学科不用考试,是一门比较轻松的科目。
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解读
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解读一、新课改的背景与目标1.1 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应运而生。
1.2 目标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旨在:1. 完善音乐教育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 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培养具有较高审美素养的学生。
3. 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音乐教育水平。
二、新课改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结构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唱歌与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实践能力。
2. 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音乐基础知识:普及音乐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 音乐创作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教学目标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素养,包括:1. 听、唱、奏、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2. 音乐审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 音乐文化认知与传承。
2.3 教学方法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注重: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创造。
2.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2.4 教材与资源新课改鼓励使用多样化、富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1. 注重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 引入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视野。
3. 结合现代科技,开发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
三、新课改的实施与评价3.1 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音乐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优化教学设备,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3. 注重课程整合,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3.2 评价机制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
2. 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实践能力。
双基教学
双基教学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双基教学模式的外部表征双基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它首先倡导了一种所谓的双基教学模式,我们先从双基教学模式外显的一些特征进行描述刻画。
双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双基教学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着较为固定的结构,课堂进程基本呈“知识、技能讲授——知识、技能的应用示例——练习和训练”序状,即在教学进程中先让学生明白知识技能是什么,再了解怎样应用这个知识技能,最后通过亲身实践练习掌握这个知识技能及其应用。
典型教学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解分析——样例练习——小结作业”,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复习旧知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理解新知、逾越分析和证明新知障碍作知识铺垫,避免学生思维走弯路。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往往是通过适当的铺垫或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出新知,通过启发式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尽快理解新知内容,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接受新知的合理性,即及时帮助学生弄清是什么、弄懂为什么;进而以例题形式讲解、说明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新知的应用,明白如何用新知;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尝试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增进理解,熟悉新知及其应用技能,初步形成运用新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小结一堂课的核心内容,布置作业,通过课外作业,进一步熟练技能,形成能力。
所以,双基教学有着较为固定的形式和进程,教学的每个环节安排紧凑,教师在其中既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示范作用或管理作用,同时也起着为学生的思维架桥铺路的作用,由此也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教学铺垫理论。
双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控制双基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有效控制课堂的高效教学模式。
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运用,具体到每一堂课,教学任务和目标都是明确具体的,包括教师应该完成什么样的知识技能的讲授,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学生应该得到哪些基本训练(做哪些题目),实现哪些基本目标,达到怎样的程度(如练习正确率),等等。
最新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音乐新课程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音乐教育的特性制定的符合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发展需要的课程,它由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组成,主要理念如下: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的不同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本身而并非单一关注结果。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者主要通过聆听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音乐的这种特殊性根源于音乐特殊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它以乐音为材料作用于人的听觉,可以直接传达和表现音乐家感情的起伏,变化和波动。
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引言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对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在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来展示音乐视频、音频和图片,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音乐欣赏和研究,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体验。
2. 合作合作是新课标下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完成音乐创作、演奏或表演等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3. 多样化评价方式在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和能力发展。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还可以引入听力测试、观察评价和表演评价等方式,通过多方位的评价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4. 创设情境引导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的。
例如,可以组织音乐会、剧场演出或校园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过程。
通过情境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5. 注重培养音乐素养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除了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鉴赏、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结论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多样化评价方式、创设情境引导以及注重培养音乐素养等方法,教师可以在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在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体验,成为了广大音乐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音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歌曲《春天在哪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如绿草如茵的草地、五彩斑斓的花朵、欢快歌唱的小鸟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大自然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春天里的经历和感受,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
比如,在讲解音乐符号时,可以将音符比作小精灵,将休止符比作小休止,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认识和理解这些符号。
二、多样化教学手段1、多媒体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音频,展示音乐相关的图片、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比如,在欣赏交响乐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演出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个乐器的演奏以及乐队的整体配合,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2、乐器辅助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教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易学的打击乐器,如木鱼、三角铁、沙锤等,让学生通过敲击乐器感受节奏的变化。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教授一些吹奏乐器或弦乐器,如口琴、吉他等,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小组演奏等活动。
例如,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声音,调整自己的音准和节奏,使整个合唱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音乐课教学内容改革
音乐课教学内容改革引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我们的音乐课程需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档将详细阐述音乐课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方案。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美的愉悦。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现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水平。
3. 强化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
4.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改革方案1. 调整课程结构1. 增加音乐欣赏课程,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经典和现代的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水平。
2. 强化音乐实践课程,包括合唱、合奏、音乐创作等,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融入音乐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流派和特点,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
2. 更新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音乐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判断能力。
2. 实施分组合作教学,鼓励学生共同创作、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优化教学评价1.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衡量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音乐学习。
3. 定期组织音乐比赛和演出,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作水平。
4. 加强师资培训1. 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音乐教学能力和素养。
2.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3. 建立音乐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
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了解现有音乐课程的优缺点,为学生需求提供依据。
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3. 实施方案:将改革方案逐步落实到位,确保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
4. 评估反馈:定期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改革方案。
新课标下如何提升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如何提升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引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音乐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提升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通过创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提升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一、创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氛围中主动研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1. 拓展音乐欣赏范围:包括古典、民间、流行等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融入音乐文化: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培养文化素养。
3. 实践教学:增设合唱、乐队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音乐技能。
三、提高教师素质1. 专业培训:加强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3. 师德教育: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完善评价机制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激励性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积极研究,提高音乐素养。
结语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升音乐课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环境,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音乐人才奠定基础。
浅谈新课改下的“双基”教学
130神州教育浅谈新课改下的“双基”教学1.冯冰2.崔晓辰3.陈玉芳1,2.山东省青州市益都街道辛庄小学 3.山东省青州市益都街道冉家小学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改革实施后音乐课堂发生的变化,分别从课改后的教学现状、“双基”教学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双基”教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应怎样看待音乐教学中的“双基”教学,以及“双基”教学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双基”教学;新课改;音乐审美自2001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课程标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方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淡化“双基”教学,强调审美实践。
音乐新课改实施后,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综合性等等。
新课改素质教育提出以来,依据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学校的音乐教育发生了自上而下的转变,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长期以来的基本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教学被取而代之。
对学生而言,强制约束少了,自主自由多了,理性分析少了,感性体验多了,枯燥知识少了,游戏活动多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越来越“快乐”。
一、课改之后的教学现状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各地教育局到学校展开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摒弃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原有的“双基”教学也在改革的浪潮中被忽视,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显现,“生机勃勃”的课堂中充满着欢声笑语,各种律动教学、多媒体教学、跨学科综合教学备受追捧。
但根据笔者的实践深深地感受到,脱离了“双基”教学的音乐课堂,看似内容丰富、课堂活跃,却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教师面试:音乐教学结构化问题解答
教师面试:音乐教学结构化问题解答(经典10题)1、你认为什么样的教学形式能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参考解析】与唱歌课相比,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大大减少。
为了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使更多的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我认为如下几种方式能够让我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第一,试讲过程中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
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
如:听赏《跳绳》中,让学生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
第二,结合生动的故事进行教学。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第三,亲身参与音乐表演。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例如:在欣赏《钟表店里》,让孩子们用不同乐器: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2、如何在不违背新课标理念的前提下进行音乐“双基”教学?【参考解析】音乐学科新课改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改变原来课程中的“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但如果将课堂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感受意境、创设活动氛围上,学生不学习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就不能深入音乐欣赏之中,去体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习“双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一,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音乐。
初中音乐课堂的双基教学初探
初中音乐课堂的双基教学初探一、双基教学的概念和意义双基教学是指音乐教学中的双向基本能力培养,即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
音乐素养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理解和情感体验,包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音乐技能是指学生掌握的实际演奏和表演技巧,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等方面的技能。
双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素养和实际操作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既能够感受音乐的美,又能够掌握音乐的技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际能力。
双基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双基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偏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而双基教学则能够使学生在技能的培养的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表现能力。
双基教学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注重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取得更加明显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就感。
双基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回报。
二、初中音乐课堂的双基教学实践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双基教学的实践主要包括音乐素养的培养和音乐技能的培养。
下面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素养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双基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可以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音乐,增强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义,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还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特点,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音乐表演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声乐、器乐、舞蹈等形式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声音、乐器和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新课标环境下音乐课的教学技巧
新课标环境下音乐课的教学技巧引言随着新课标的推出,音乐课的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适应新课标环境的教学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新课标环境下更好地进行音乐课的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技巧: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可以利用故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唱歌、演奏、舞蹈、合作创作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利用科技手段:借助科技手段,如音乐软件、互动教具等,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研究中。
二、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因此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以下是一些培养音乐素养的教学技巧:1. 音乐欣赏:通过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和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2. 音乐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 创作与表达: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注重实践与体验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以下是一些注重实践与体验的教学技巧:1. 亲身体验:通过带领学生参观音乐厅、音乐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2. 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乐器、演奏音乐,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3.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创作、合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结论在新课标环境下,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音乐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满意度。
音乐课的类型与结构
音乐课的类型与结构音乐课的类型与结构音乐课堂教学类型:课堂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1、单一课型。
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器乐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2、综合课型。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
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器乐、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音乐课单一课型的结构:第一种:欣赏教学课堂结构欣赏过程:导入→整体性教学阶段(初听)→分析性教学阶段(分听)→综合性教学阶段(复听)。
1、导入新课;提出聆听要求(可采用情景法、描绘法、直观法)①点明课题,识记作者、辨认题材(板书)②感知主题音调、辨认、追踪、记忆、反复强化(出示主题音调)。
③认知有乐器及音色(挂图,聆听)。
④情感的辨认、追踪、记忆(类型,变形)。
情感类型一般可分为(出示小黑板):a\欢快活泼b\雄壮有力c\委婉细腻d\悲怆哀伤2、整体性欣赏(初听)(出示曲式结构挂图)放录音,全听一遍,感知音乐整体形象。
聆听过程,教师要以动态、神态及相当准确的言语点拨,扼要提示分段和音色的表现。
3、分析性欣赏(分听)(编制分听磁带)分段反复细听通过对各段音乐感知、分析,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和手段表现情感的作用,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进行音乐情感的体验。
A、分析性欣赏,可采用如下的提问,启发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
⑴在这段音乐里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它用了哪些表现手段和表现要素?⑵缓慢抒情的曲调可表现怀念、回忆或歌颂、赞美的情感,这段缓慢的曲调表现了什么情感呢?⑶谁能听出这首乐曲的节拍.音色.情感?它和以前听过的乐曲有相似的地方吗?⑷这首乐曲与某些乐曲相比,你能感到有哪几种乐器演奏呢?B、听,要完成如下教学任务:⑴回答教师所提出的要求;⑵能按曲式结构逐段聆听,并能感受其情感;⑶抓住各部分的情绪表现,确切地分析表现要素和手段的作用,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到理性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音乐课中的双基教学
邗江区霍桥学校朱迎春
邮编:225104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下,在增强音乐课堂“玩中学”的同时,怎样搞好双基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最后获得审美体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学、双基
《音乐课程标准》给音乐教学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使音乐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师生真正体会到了音乐无穷的魅力。
然而,当观看完一些热闹非凡的公开课后,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是在授课,还是在“表演”?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新课程的轨道而陷入了音乐教学的误区?
一、曲解“学科综合”,音乐课偏离音乐性
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学科本位,突出专业性和技能性。
而新课改提出要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之间要加强整合,强调教学综合效益。
于是就见到这样的一幕:这是一节音乐欣赏课,课题是《游击队之歌》。
上课时,教师先检查了学生是否在课前收集了有关抗战时期的资料,然后师生一起介绍讨论抗战时期的故事。
接着老师打开电脑观看抗战时期的课件,看完后学生讨论并进行演说,离下课还有8分钟才进入歌曲欣赏,教师简单介绍了词曲作者就下课了。
这样的上课方法,是对音乐课学科综合的正解还是曲解?是不是为了体现音乐的综合性而把音乐本质给丢了呢?
以往的音乐教育过分强调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过分强调音乐技能的“专业性”。
而新课标中“学科综合”的提出,既是音乐学习领域拓展的体现,也是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需要。
但是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必须实现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性,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经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
在音乐课中加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或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都应该把握一个适可而止的“度”。
像前面提到的《游击队之歌》的执教老师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对音乐性的教学远远不够。
最后,欣赏《游击队之歌》成了探索抗战历史的陪衬,音乐课成了历史课,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对音乐学科综合的一种曲解吗?二、“赏识教育”陷入廉价表扬
新课标提倡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要多鼓励孩子,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形成积极的情感。
因而在课改中,许多老师一提到“批评”就讳莫如深,唯恐被扣上“伤害学生自尊”的帽子。
以至于即使学生的见解乏善可陈,教师也会言不由衷地称赞。
这种没有原则、不分高低地夸大其词和毫无内涵的表扬,只能使表扬趋于“廉价化”,学生获得的也只是一时的轻松和肤浅的满足感。
时间一长,学生渐渐会在教师的表扬中迷失自己,反而不珍视教师的表扬,抑制自我激励和创造性。
在大力弘扬赏识教育的今天,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越来越多,奖励的手段形式也趋于多样化。
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类似以下的现象:老师在听完某个学生的演唱后,便问其他同学:“他唱得好不好?”(其实很一般,音高、节奏均有偏差),可学生都知道投“师”所好,大声说“好!”接着老师继续引导:“让我们给点掌声好不好?”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在某些公开课上更是充斥着全盘夸奖,一堂课就像表演一台节目,掌声此起彼伏,
乍一看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都积极参与活动。
然而,在热闹的背后,也带给我们反思:这就是赏识教育吗?这种赏识是否太廉价了?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肯定与否定”的关系,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回答,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的鼓励。
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亮点给予鼓励。
长此以往,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新的教材和版本不断涌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曾出不穷,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完全被抛弃,双基教学被淡化和轻视。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觉到我们在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要继承和发扬。
音乐课堂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在音乐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没有双基的学习做支撑,音乐审美教育犹如“空中楼阁”,学生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创造的。
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双基的教学不是被淡化而是要重视和加强,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中学音乐课堂中双基教学的看法与探索。
一.重视双基教学,强化音乐感受和理解。
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本身没错,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悖离了音乐本体,片面强调和夸大了音乐的趣味性,于是乎“兴趣”成了标签到处贴,甚至于不要双基教学,从而脱离了音乐、偏离了音乐方向和音乐本身,走入了音乐教育的误区。
如在教学音乐欣赏《春节序曲》时,有位教师从情感入手,以“春节联欢晚会”开场的视听同步的情景画面导入,使学生沉浸在过新年的喜庆气氛中。
但下面的环节却
出现了设计偏差:学生一会儿敲锣打鼓、一会儿放鞭炮、一会儿律动表演,好不热闹,可整个过程学生虽然参与到活动中玩得很高兴,但没有注意聆听音乐,不是音乐学习,跟音乐没有多大关系。
有些老师以为把每节课设计的像举行一台预先排练好的晚会一样有条不紊,轰轰烈烈才是好课,以为把每节课组织得像小孩子做游戏那样敲敲打打、热热闹闹才是改革。
简单地认为情感价值观就是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对过程和方法的目标缺乏必要的理解,出现了“游离”音乐的现象,而且将情感价值观与知识技能目标对立起来。
没有双基教学做支撑,兴趣的持久性又表现在哪里呢?
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有别于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过分强化了技能技术作用,以单纯的乐理知识能力作为主体,导致了音乐与技能的片面化倾向,造成了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局面。
现在音乐审美提倡的是‘融合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单一传授某种音乐知识技能,而是有机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地掌握知识技能,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得到美与善的滋养”。
比如,在合唱教学中,将合唱技能的训练与音乐的表现融合成有机整体;音乐欣赏课中,将识谱、视唱、旋律与情感体验有机整合,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对音乐作品能作出积极的独特的反应,同时能自觉、自信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审美品位。
二、审美与情感培养并非抛弃“双基”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强调音乐审美和情感体验。
而有些教师认为:音乐知识、识谱都可以不要了,一谈“双基”就等于违背了新课标新理念。
其实不然。
新课标强调音乐审美体
验、淡化双基教学,但不是不要双基,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是为了更好地享受音乐艺术的美感。
例如,在钢琴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听辨音乐主题或教师范奏,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中的音乐内涵,为学生的训练做良好的促进,进而得到所需要的音乐审美享受。
掌握知识技能是为了掌握一种学习音乐艺术的工具,架起一座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
在课程改革的新体制下,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绝不是不重要,也不是要简单地将其“淡化”,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学。
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对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益的基础知识技能,要引导学生学习。
要给学生提供富于美感的音乐艺术作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理解、探索、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并由此让学生获得再发展、再提高的条件,以便更深刻地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
面对课改这一新形式我们除了更加努力的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更加深刻透彻的领悟新课标的理念。
课改还刚刚开始,以后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摸索,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许多困难、许多疑惑、许多挑战,同时也有许多机遇。
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准确把握新课标新理念的“度”,我们想每一位教师都会上出精彩的好课,都会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成功开拓者,让我们共同携手迎接课改更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