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的诊治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简介: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T1DM通常发病年龄较轻,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治疗目标是尽可能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标准:1.糖尿病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同时伴有口渴、疲倦等。
2. 无论是否有典型症状,必须有高血糖或空腹血糖≥7.0 mmol/L的诊断依据。
3. 对于无典型症状的患者,应严格遵循空腹血糖≥7.0 mmol/L的原则。
治疗目标:1. 血糖控制:运动和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水平保持在3.9-7.2 mmol/L范围内,餐后2小时血糖<10.0 mmol/L。
2.异常波动的防治:尽量避免血糖异常波动,减少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
3.心血管疾病(CVD)的预防和控制: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管理等。
治疗原则:1.血糖监测:建议每天监测血糖,特别是饭前、饭后和睡前测量。
2.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3.饮食:建议选择高纤维、低脂、低盐的饮食,并合理分配主食、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4.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包括基础胰岛素和血糖调节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1.基础胰岛素治疗:建议每天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泵。
2.血糖调节胰岛素治疗:根据餐前血糖和进食量决定胰岛素剂量和给药方式。
相关注意事项:1.低血糖:应在患者和家属中提供低血糖急救措施的培训,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糖尿病并发症:对于已经存在的糖尿病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需加强相关治疗和效果监测。
3.妊娠期管理:孕妇患者需进行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
总结: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提供了详细的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的和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的发生,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版)doc资料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版)doc资料
指南简介
本文档是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的修订版,旨在提供权威和有效的指导,帮助医生在糖尿病临床诊疗中做出准确的决策。
诊断标准
1. 根据血糖水平、症状和病史,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为:
- 随机血糖≥11.1 mmol/L;
- 空腹血糖≥7.0 mmol/L;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
2. 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为:
- 空腹血糖范围:6.1-6.9 mmol/L;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范围:7.8-11.0 mmol/L。
临床管理
1. 糖尿病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包括:
- 饮食控制,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控制体重,维持适当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 不吸烟,限制饮酒。
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体特点来选择。
2. 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预防并发症
1. 注意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包括心血管疾病、眼部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
2.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筛查,及时发现并干预可能的并发症。
结语
本文档为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的修订版,提供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临床管理、药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指导。
医生们可以根据本指南的内容,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安全的诊疗服务。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3 版解读》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糖尿病的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发布,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和精准的指导。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重要内容和意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定义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的血糖水平。
具体如下:1. 空腹血糖≥7.0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随机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3. OGTT 中 2 小时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糖尿病时应排除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如应激、药物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其诊断切点为≥6.5。
二、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分型主要依据病因和发病机制,2023 版指南将糖尿病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大类。
1. 1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通常发病较急,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时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胰岛素绝对缺乏是 1 型糖尿病的特征,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2.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相互作用有关。
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 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但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新指南
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新指南
一、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
2023年ADA指南明确提出,糖尿病的分类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
风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耐量减低等。
三、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是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预防并治疗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具体的治疗目标应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
四、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运动疗法和行为改变。
2.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和注射降糖药。
3.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包括眼病、肾病、心脏病和神经病变。
五、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包括血糖监测、药物管理、饮食和运动
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监测。
六、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应包括定期的医疗检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和心理
支持。
七、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预防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早期筛查和治疗。
八、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023年ADA指南也介绍了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的诊断方法、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
总结
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新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科学的糖尿病诊疗知识,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ppt课件
20
完整版ppt课件
T1DM的病因分型诊断
血糖控制目标 降低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是T1DM血糖控制的两大目标,因
此目前公认的血糖控制标准为:在最少发生低血糖风险的 情况下应使患者的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对于个体患 者而言,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以下方面:患者的 年龄、患者本人或其家庭管理和认识糖尿病的能力、血糖 监测频率及就诊的方便性与积极性。建议我国T1DM血糖控 制目标是:在尽量避免低血糖基础上,儿童和青春期 HbA1c<7.5%;HbA1c<7.0%;老年人HbA1c<7.5%;不同年龄 阶段的T1DM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同
22
完整版ppt课件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将血糖安全地控制在目标范围的重要手段之一。 监测血糖可以评估和反映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指导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利用快速血糖仪进行床 边血糖检测(POCT)和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SMBG)是临 床上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反映2-3月平均血糖水平的 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连续3-5天的动 态血糖监测是在血糖波动较大患者中发现无症状低血糖和 血糖波动特征的重要手段;糖化白蛋白和血、尿酮体也是 反映糖代谢异常程度的有用指标。
发病率显著高于郊县和农村。这可能
与城市生活水平、与污染物接触及就Fra bibliotek医条件等有关。
9
完整版ppt课件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的影响还表现在居住于不同国家 和地区华人儿童的T1DM发病率差异很大, 如Diamond研究中我国大陆儿童的T1DM标化 发病率为0.57/10万/年,而台湾为1.5/10 万/年,香港为2.0/10万/年,移居美国的 华人高达4.9/10万/年。这些结果都提示环 境因素可影响T1DM的患病率。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病。
患者日常自我监测建议
血糖监测 使用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记录血糖波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记录 记录每日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摄入量等,以便评估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调整。 运动记录 记录每日运动情况,包括运动方式、时间、强度等,以便评估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调整。 症状观察 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同时,也应注意观察慢性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如视力下降、足部感觉异常等,以便及时就医诊治。
心理干预措施选择
01
02
03
04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认知,改 变消极思维模式,培养积极应
对方式。
家庭治疗
针对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进 行干预,改善家庭氛围,提高
家庭支持。
团体心理治疗
组织患者参加团体心理治疗活 动,增进病友间的相互理解和 支持,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药物治疗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 者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抑郁 、抗焦虑等药物,缓解症状。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 水平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能量。
确定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偏好,确定每日 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制定碳水化合物计划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确定每日可摄入 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和分配。
设计餐次和食谱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偏好,设计每日三餐 及加餐的食谱,确保营养均衡。
药物选择
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 治疗,通常选择长效、中效或短效胰 岛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 调整。
2024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检查与评估•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非药物治疗措施推广与实践目•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方法•患者日常自我管理与支持体系建立录01糖尿病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皮肤瘙痒、感染易发等并发症状。
诊断依据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检测结果。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若无糖尿病症状,需另日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02糖尿病检查与评估实验室检查项目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血脂检测肝肾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ABCD糖尿病分型血糖控制情况评估综合评估并发症评估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03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口服降糖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治疗策略及注射技巧培训01020304胰岛素种类选择注射部位轮换注射技巧培训胰岛素剂量调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
注意患者有无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低血糖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04非药物治疗措施推广与实践饮食调整原则和建议食谱饮食调整原则建议食谱制定个性化食谱,包括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鱼类等。
运动处方制定及执行监督运动处方制定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
2024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家属参与,共同促进康复
家属教育培训
对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 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
照顾患者。
家属参与监测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血糖监测、饮 食控制等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帮助。
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 划,明确治疗目标和行动计划。
06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定期随访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强调自我管理重要性
02
教育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并鼓励
他们积极参与。
提供个性化指导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
的指导。
培训患者自我监测技能
教授血糖监测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掌握血糖监测的时机和频率。
培训并发症识别能力
教育患者识别低血糖、高血糖等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024年糖尿病诊疗 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 药物治疗与进展 • 非药物治疗方法与技术 • 并发症筛查与处理原则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01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糖尿病定义及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 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 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糖尿 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 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 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01
02
03
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 持续上升,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糖 尿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 ,与经济发展水平、饮食 习惯等有关。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简版).ppt
1、中国T1DM患者血糖达标率低
•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和美国相比,中国T1DM患者的平均HbA1c 、HbA1c达标率及HbA1c控制不良的比例均不理想,总体血糖控制情 况不佳——
2、中国T1DM患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研究结果显 示,我国T1DM患者DKA发生率达26.4/100 人年,高于美国的8/100次人年;
需要胰岛素治 疗大于 6 月
疑诊 1 型糖尿病 临床特征和胰岛功能随访 依赖胰岛素治疗或 C 肽迅速降低
1 型糖尿病
胰岛自身抗体检测
图3. T1DM诊断分型流程 注:不适用于特殊类型T1DM
阳性 自身免疫性
阴性 特发性
第三章 控制目标与临床管理
T1DM治疗六大目标
① 避免症状性高血糖和低血糖症 ② 尽早对升高的HbA1c水平进行干预 ③ 预防家长或孩子由于糖尿病产生的心理问题 ④ 预防青春期代谢恶化 ⑤ 提供积极的医疗服务和糖尿病管理知识 ⑥ 维持正常的生长与发育
2型糖尿病 单基因突变糖尿病
起病年龄
6月龄至成年人 常见于青春期后 新生儿或青春期后
临床特点
自身免疫 酮症 血糖
急性起病
存在 常见 高
慢性或急性起病 慢性或急性起病
否 少见 不定
否 仅新生儿常见 不定
第二章 诊断与分型
新发糖尿病
起病年龄 小于 20 岁
“三多一少”症状明 显,非肥胖体型
起病时伴有酮 症(酸中毒)
必需营养素缺乏 • 调整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保持适宜的体重及腰围 • 选择适当食物品种和进食方式,减少血糖波动 •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改善整体健康水平
第五章 医学营养治疗
• 全日能量摄入: 总能量(kcal)=1000+年龄x(100~70)*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一、引言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全球范围内,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本文将详细介绍1型糖尿病的诊治指南,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诊断1、临床表现: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
2、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是诊断1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还应检查尿常规、血酮体、血电解质等以排除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3、胰岛功能检查: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可了解胰岛功能,协助诊断1型糖尿病。
三、治疗1、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胰岛素剂量、注射次数、时间等。
2、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控制1型糖尿病的基础。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等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
3、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增强体质。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4、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控制病情。
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
5、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并发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
四、总结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
诊治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实用的参考,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处理1型糖尿病。
通过合理的胰岛素治疗、饮食和运动调整以及血糖监测,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密切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建议和展望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胰岛功能检查和并发症筛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诊疗指南版pdf-2024鲜版
内分泌科与血管外科合作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内分泌科与血管外科医生共 同评估血管状况、制定治疗方案,降低截肢风险。
2024/3/28
17
04
营养支持与运动处方编写技巧
2024/3/28
家属互助小组
建立家属互助小组,为家属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2024/3/28
善心理干预体系
不断优化心理干预方法和技术, 提高干预效果。
加强专业团队建设
培养专业的心理干预团队,提高 团队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 2024/3/28
推动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内分泌科、营养科等相关 科室的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 面的诊疗服务。
18
营养需求评估及膳食结构调整建议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体 质指数、腰围、臀围等指标,以及饮 食习惯和摄入量。
建议患者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 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 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 的摄入。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 膳食计划,调整饮食结构,包括控制 总热量、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碳 水化合物等。
20
个性化营养支持与运动处方示例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如1型、 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等,提供个性化的 营养支持和运动处方示例。
分析不同示例中营养支持和运动处方的 制定依据和实施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 贴近实际需求的诊疗建议。
2024/3/28
21
长期跟踪调整策略
定期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运动 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及时调整营养支持和运动处方。
32
THANKS
一、糖尿病的诊治指南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诊治指南一、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 WHO)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OGTT试验中,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二、糖尿病的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还应包括降压、调脂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等措施。
1.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治疗流程图2.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3.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诊治指南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较常见,典型表现为TG增高,HDL-C降低。
小而密LDL-C、糖基化和氧化LDL-C增加,这种增加并不一定伴有LDL-C总水平的增加。
多数研究认为,在2型糖尿病,Lp(a)水平不增加。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控制目标参考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和西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5年(第四版)见上表。
1)调脂治疗1)高LDL-C的治疗:ADA建议糖尿病合并有冠心病或大血管疾病,当LDL-c≥2.6mmol/L 时,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开始药物治疗;如果不伴有冠心病或大血管疾病,当LDL-c≥3.35mmol/L时,开始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如LDL-C在2.6~3.35mmol/L 之间时,可先饮食、运动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加用药物治疗。
首选他汀类,次选胆酸结合树脂或非诺贝特(适用于混合性高脂血症)。
当LDL-C较高,治疗未达标时,可考虑加大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或联合用药,如他汀类药物与胆酸结合树脂合用等。
2)高TG的治疗: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和严格控制血糖。
血糖已尽可能得到控制后,可考虑药物治疗。
TG在2.3~4.5mmol/L时开始药物治疗,首选贝特类药物,他汀类在治疗高TG伴高LDL-C时有一定疗效。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节选)
控制之前应采取避孕措施。应告知已妊娠的糖尿病 妇女在妊娠期间血糖强化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高血糖 可能对母婴带来的危险。由糖尿病医师和妇产科医 师评估是否适于妊娠。如计划妊娠,应在受孕前 进行如下准备: (1)全面检查,包括血压、心电 (2)使用胰岛素
图、眼底、肾功能以及HbAlc。
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血糖监测。餐前血糖控制在 3.9—6.5mmol/L,餐后血糖在8.5以下mmol/L 范围,HbAlc控制在7.0%以下。 妊娠期间糖尿病的管理: (1)应尽早对妊娠
的糖尿病教育。
既能保证孕妇和胎儿能量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 正常范围,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 低生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对使用胰岛素者,要 根据胰岛素的剂型和剂量来选择碳水化合物的种 类和数量。应实行少量多餐制,每日分5—6餐。 (4)鼓励尽量通过血糖自我监测抽查空腹、餐前 血糖,餐后1—2h血糖及尿酮体。有条件者每日测 定空腹和餐后血糖4—6次。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 腹,餐前,或睡前血糖3.3—5.3mmol/L,餐后 lhK7.8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 HbAlc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 (5)尿酮阳性
急诊手术时,如果存在酮症酸中毒,应立即按
万方数据
糖尿病临床2013年3fl第7卷第3期Diabetes World,Mar 2013,Vol
7,No.3
酮症酸中毒治疗流程治疗,尽可能在短期内改善代 谢紊乱,恢复循环血容量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可能 会延迟手术以尽量满足手术需要。有条件可床旁监 测血酮水平以便调整治疗。 术后处理: 在患者恢复正常饮食以前仍予胰岛素静脉输 注,恢复正常饮食后可予胰岛素皮下注射。对于 术后需要重症监护或机械通气的患者的高血糖 (>10.0mmol/L),通过持续静脉胰岛素输注应 将血糖控制在7.8—10.0mmol/L。中、小手术术 后一般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8mmol/L, 随机血糖<10.0mmol/L。在既往血糖控制良好的 患者可考虑更严格的血糖控制,同样应注意防止低 血糖发生。
临床医学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饮食 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尚无定论
支持或反对婴儿早期牛乳喂养是 T1DM发生的危险因素。来自中 国一项研究显示T1DM的发病率 与不同时间给予婴儿固体辅食或 配方牛奶等有关。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
T1DM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6月龄以 内婴儿很少发病,而发病一般从9月龄开始 并持续升高。国外资料报道12-14岁患病达 高峰,然后呈下降趋势。我国11个地区的资 料显示10-14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进一 步分析发现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 至10岁时达最高峰(0.99/10万/年),随后略 有下降。随着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推广, 部分既往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被重新 诊断为LADA,这提示很大一部分大于18岁 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应被诊断为T1DM。值得 注意的是,部分欧洲国家T1DM的发病
T1DM的病因分型诊断
血糖控制目标 降低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是T1DM血糖控制
的两大目标,因此目前公认的血糖控制标准 为:在最少发生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应使患 者的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对于个体患 者而言,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以下 方面:患者的年龄、患者本人或其家庭管理 和认识糖尿病的能力、血糖监测频率及就诊 的方便性与积极性。建议我国T1DM血糖控 制目标是:在尽量避免低血糖基础上,儿童 和青春期HbA1c<7.5%;HbA1c<7.0%;老 年人HbA1c<7.5%;不同年龄阶段的T1DM 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同
流行病学
T1DM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多于儿童或青 少年时期起病。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 T1DM所占比例约为80-90%。按照世界卫生 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1999年对于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T1DM可分 为自身免疫性及特发性T1DM。前者的胰岛自 身抗体多为阳性,提示病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反 应破坏胰岛β细胞所致,多以酮症或酮症酸中 毒起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诊治指南一、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 WHO)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OGTT试验中,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二、糖尿病的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还应包括降压、调脂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等措施。
1.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治疗流程图2.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理想良好差血糖(mmol/L) 空腹 4.4-6.1 ≤7.0 >7.0非空腹 4.4-8.0 ≤10.0 >10.0 HbA1c(%) <6.5 6.5-7.5 >7.5血压(mmHg) <130/80 >130/80- ≥140/90<140/90BMI(kg/m2) 男性:<25 <27 ≥27女性:<24 <26 ≥26TC(mmol/L) <4.5 ≥4.5 ≥6.0HDL-c(mmol/L) >1.0 1.0-0.9 <0.9TG(mmol/L) <1.5 1.5-2.2 ≥2.2LDL-c(mmol/L) <2.5 2.5-3.30 ≥3.303.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诊治指南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较常见,典型表现为TG增高,HDL-C降低。
小而密LDL-C、糖基化和氧化LDL-C增加,这种增加并不一定伴有LDL-C总水平的增加。
多数研究认为,在2型糖尿病,Lp(a)水平不增加。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控制目标参考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和西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5年(第四版)见上表。
1)调脂治疗1)高LDL-C的治疗:ADA建议糖尿病合并有冠心病或大血管疾病,当LDL-c≥2.6mmol/L 时,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开始药物治疗;如果不伴有冠心病或大血管疾病,当LDL-c≥3.35mmol/L时,开始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如LDL-C在2.6~3.35mmol/L 之间时,可先饮食、运动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加用药物治疗。
首选他汀类,次选胆酸结合树脂或非诺贝特(适用于混合性高脂血症)。
当LDL-C较高,治疗未达标时,可考虑加大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或联合用药,如他汀类药物与胆酸结合树脂合用等。
2)高TG的治疗: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和严格控制血糖。
血糖已尽可能得到控制后,可考虑药物治疗。
TG在2.3~4.5mmol/L时开始药物治疗,首选贝特类药物,他汀类在治疗高TG伴高LDL-C时有一定疗效。
3)混合性高脂血症(高LDL-C和TG)的治疗: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用他汀类药物,较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TG水平。
如LDL-C已达标,TG≥2.3mmol/L可考虑替换为纤维酸类或与他汀类合用,这种合用会增加肌病的危险,应特别谨慎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TG>5.6 mmol/L,治疗目标首先是通过降低TG来防止急性胰腺炎,只有当TG降到TG<5.6 mmol/L时,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降低LDL-C上。
4)低HDL-C血症的治疗:尽管减轻体重、运动、禁烟和控制血糖对提高HDL-C是有效的,但多数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
烟酸类药物能有效升高HDL-C,但应谨慎使用,此外还可选用贝特类药物。
基线检查、随访监测与坚持服药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查血脂一次,根据血脂检查,如先开始饮食、运动等非调脂药物治疗,在3个月后复查血脂水平,未达标者开始药物治疗,每6~12个月复查一次,直到达标后每4~6月复查。
6.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诊疗指南糖尿病患者应每三个月测量一次血压,如果发现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应改天进行重复测量,仍≥130/80mmHg证实血压升高。
对血压升高和接受降压治疗者,宜鼓励患者自测血压或增加血压检测频度,每周测定一次。
1)血压控制目标:1)糖尿病人血压≥130/80mmHg开始干预,控制目标为血压≤130/80mmHg。
2)在老年人应≤140/90mmHg。
3)若24小时尿蛋白≥1g,血压应≤125/75mmHg。
4)药物治疗24小时内的谷峰比应≥50%。
2)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在血压处于130~139/80~89mmHg水平,主张进行非药物干预,至多3个月,如无效则开始药物治疗。
非药物干预包括:(1)戒烟。
(2)减重,超重10%以上者至少减肥5kg。
(3)节制饮酒,男性每天乙醇摄入应≤20~30g,女性≤10~20g。
(4)限制钠盐,每日≤6g。
(5)优化饮食结构,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脂肪摄入。
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其他的措施如补充微量营养素、添加钙、镁、纤维素或鱼油有效。
(6)加强体力活动,如快步行走或游泳,每周5次,每次30分钟。
(7)缓解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心态。
3)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1)主张小剂量单药治疗,如无效采取联合用药。
(2)在控制达标的同时,兼顾靶器官保护和对并发症的益处。
(3)避免药物副作用,如对靶器官、代谢的不良影响。
(4)应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
如有糖尿病肾病,应首选ARB(5) 降压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见表1)表1. 降压药物适应症、禁忌症及副作用药物类型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利尿剂心力衰竭痛风葡萄糖和血脂代谢异常老年人阳痿收缩期高血压电解质紊乱β阻滞剂心绞痛哮喘或慢阻肺血脂异常心肌梗塞后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外周血管供血不足CCB 心绞痛心脏传导阻滞(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下肢水肿老年人重度心衰(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收缩期高血压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ACEI 心力衰竭妊娠干咳左心室功能不全双侧肾动脉狭窄电解质紊乱心肌梗塞后高血钾糖尿病肾病ARB 对ACEI有咳嗽反应者同ACEI余同ACEIα阻滞剂前列腺肥大双侧肾动脉狭窄体位性低血压心力衰竭高血钾(6) 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以减少单药加大剂量带来的副作用,利用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相互之间抵消副作用,对靶器官有综合保护作用,在二、三级预防中联合用药常常是必然趋势。
目前被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包括:1)ACEI或ARB与利尿剂。
2)钙通道阻滞剂(CCB)与β阻滞剂。
3)ACEI与CCB。
4)利尿药与β阻滞剂。
5)推荐开发生产合适的复合制剂,如小剂量ACEI加小剂量利尿剂。
详细内容参考《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第二部分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指南以下为在本研究中常见糖尿病并发症的处理原则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一)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原则:生活干预、扩冠、抗凝、降糖、降压、调脂。
(1)预防心肌梗死及猝死;(2)减轻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分类:见上图2.诊断:症状、EKG、心肌酶(TNT、CK-MB)3.治疗原则:需急诊住院处理。
(二)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1.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脑梗死:包括栓塞性脑梗死,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
需立即住院治疗3.治疗原则:抗凝、降糖、降压、调脂(三)糖尿病眼病治疗原则:1.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随访,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2.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需眼科治疗3.无视网膜病变随诊间隔时间可定为一年,出现视网膜病变随诊时间由眼科医生按需要规定。
(四)、糖尿病肾病治疗原则:1.糖尿病早期肾病:尿白蛋白>30mg/24h或尿白蛋白/肌苷比值〉30mg /g 克。
治疗方法为严格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压、使用ACEI/ARB药物2.糖尿病肾病期: 尿白蛋白>300mg/24h,或尿白蛋白/肌苷比值〉300mg /g克。
治疗方法为严格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压、使用ACEI/ARB药物3. 肾功能不全期: 血肌酐>133umol/L,应转肾内科治疗(五)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治疗原则:应转外科会诊治疗。
其他治疗包括胰岛素治疗、抗炎、抗凝、消栓、手术。
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防治(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人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主要发生在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也可发生。
1、预防(1)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
一旦怀疑本病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检查。
(2)1型糖尿病人要坚持合理地应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严重缺乏,需终身使用胰岛素,不得随意减量,更不能中断治疗。
(3)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药物。
2型糖尿病在合并一些急性危重疾病,如感染、急性心脑血管病、大手术及外伤等应激情况时有可能发生,此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血糖明显增高和出现应激情况时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4)定期监测血糖,有条件者可自我血糖监测。
在合并应激情况时每天监测血糖。
2、诊断和治疗: 詳见《中国糖尿病指南》(二)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大多发生在老年2型糖尿病。
1、预防(1)定期自我监测血糖,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状态。
(2)老年人渴感阈值升高,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鼓励主动饮水。
(3)糖尿病患者发生呕吐、腹泻、烧伤、严重感染等疾病时要保证供给足够的水分。
2、诊断和治疗:詳见《中国糖尿病指南》(三)乳酸性酸中毒本病主要是体内无氧酵解的代谢产物乳酸大量堆积,导致高乳酸血症,进一步出现血pH降低,即为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不高,但病死率很高。
大多发生在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伴有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同时服用苯乙双胍者。
1、预防(1)严格掌握双胍类药物的适应症,对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食欲不佳,一般情况差的患者忌用双胍类降糖药。
(2)使用双胍类药物患者在遇到急性危重疾病时,应暂停本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3)长期使用双胍类药物者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心肺功能,如有不适宜用双胍类药物的情况时应及时停用。
2、诊断和治疗:詳见《中国糖尿病指南》(四)糖尿病低血糖症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低血糖症口服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有关。
且症状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进入昏迷状态。
实验室检查:血糖≤2.8mmol/L(≤50mg/dL)。
1、预防(1)合理使用磺脲类和胰岛素治疗。
(2)病人应熟悉低血糖的症状以及如何自我处理低血糖症。
(3)外出时随身佩带病情卡,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
(4)老年患者血糖不要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0mmol/L即可。
(5)服用中、长效璜脲类药物(优降糖、达美康、格列美脲或璜脲类药物缓释剂如瑞怡宁)发生严重低血糖者,应在低血糖纠正后严密观察,防止低血糖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