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湖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逆势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同心协力,迎难而上,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呈现平稳回升、蓄势上行的良好局面,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积极因素进一步累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12831.5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42.2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1.8亿元,增长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8.4亿元,增长19.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14.8亿元,增长14.7%,税收收入比重为75.6%;出口总额99.8亿美元,下降14.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6.9亿美元,增长13.9%;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3元,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

除外贸出口外,本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已完成。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了明显成效,标志着我们在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0年做的7项主要工作一年来,我们坚持应急与谋远结合,做了以下主要工作:(一)始终把坚定发展信心作为应对危机的动力之源。

我们在咬定发展目标中坚定信心。

我们综合分析研判形势,辩证思维,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愈挫愈勇,确定“保十”发展目标,提出“弯道超越”要求,与全省人民一道,坚定信心,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保证了目标的实现。

2010年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宜昌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优争先,难中求进,全市经济高开稳走,结构趋于优化,效益稳步提高,民生日益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4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6.5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90.12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480.70亿元,增长13.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8:55.4:32.8变化为11.4:57.5:31.1。

全市完成全地域财政总收入301.45亿元,增长27.9%。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24亿元,增长27.9%。

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57.31亿元,增长31.3%。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95.23亿元,增长24.8%。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3%。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3%,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2.7%,二手住宅价格上涨1.6%;房屋租赁价格上涨9.3%。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44万人,转移农民就业8.9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16.2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5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1.35千公顷,增加1.6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9.94千公顷,增加1.30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0.09千公顷,增加1.22千公顷;水果面积116.42千公顷,增加1.53千公顷;茶叶面积42.94千公顷,增加2.98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62.79万吨,比上年增产3.0%。

棉花产量3.08万吨,增产4.1 %。

2010年东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东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东西湖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西湖区统计局(2011年3月6日)2010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契机,抢抓机遇,克难奋进,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加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30304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3011万元,增长1.8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04337万元,增长21.5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85700万元,增长11.3%。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9年的5.5:57.3 37.2调整为4.9:61.0:34.1。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54562元,比上年增加5700元。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全区调减棉花种植面积32019亩,并在径河、长青街完成稻田改种快生菜2000亩,在压减棉花种植的新沟镇街、东山办事处新发展钢架大棚1000亩,完成池塘清淤改造10000亩,低湖田改精养鱼池2000亩。

水产养殖面积69556亩,其中名特优主养、套养面积57000亩,比上年增长14%(主要农产品产量见附表)。

全年落实耕牛处置补贴资金247万元,用于补贴农户购置农机具,全年争取农机补贴资金使用额度925万元,补贴农机具4116台(套),农机新增动力8000千瓦。

全年有效灌溉面积17885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221506千瓦,同比增长3.9%,农田排灌动力36063千瓦,同比增长6.3%。

全区完成植树造林42.17万株,造林面积4750亩,新增育苗面积600亩。

全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从业人员135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52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7%和16.5%。

2010年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荆门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荆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荆门调查队2011年2月16日2010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加快荆门崛起”的总体目标,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积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朝着既定目标稳步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730.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5.10亿元、353.13亿元、231.84亿元,分别增长5.0%、22.1%、13.3%。

三次产业结构为19.9∶48.4∶31.7,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上升5.2个百分点和下降2.7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8%,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4%。

年内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尚未有效改变,资源环境制约较为明显,节能减排压力尚存;农业基础仍然脆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物价、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3.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41.5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36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6.42千公顷,增加0.8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0.18千公顷,减少3.9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8.0千公顷,增加6.9千公顷。

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259.02万吨,比上年增产7.62万吨,增长3.0%;棉花总产量4.33万吨,增产0.28万吨,增长6.9%;油料总产量37.12万吨,增产0.87万吨,增长2.4%;蔬菜产量164.51万吨,增产11.88万吨,增长7.8%;水果产量37.72万吨,增产2.18万吨,增长6.1%。

湖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湖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湖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湖北省统计局【发布日期】2011【实施日期】20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湖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北省统计局2011年)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各种挑战,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统筹做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巩固了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全省经济在应对严峻挑战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在战略性调整中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在统筹谋划中进一步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增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共建共享中进一步改善。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不仅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为今后战胜新的困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综合2010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5806.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4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764.65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894.44亿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3.8∶46.6∶39.6调整为13.6∶49.1∶37.3。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及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10.6%、9.5%、11.1%、6.7%、7.3%和11.5%。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2.9,价格水平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

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5.8%,衣着类价格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1.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2%,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2%,居住类价格上涨3.4%。

鄂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鄂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鄂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闻作者:新闻来源:日期:2011-4-2 9:13:49浏览次数:28432010年,鄂州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变后危机时期为发展机遇期,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强力推进“两个率先”,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加速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以及2010年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一五”圆满收官,为“十二五”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总量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5.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增幅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全市经济连续4年以15%以上的增长率快速、稳健运行。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1.45亿元,增长5.2%。

第二产业增加值231.35亿元,增长21.2%。

第三产业增加值112.49亿元,增长9.0%。

三次产业结构为13.0:58.5:28.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792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5603美元,增长28.2%。

劳动和就业201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475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17人。

新增个体工商户5357户,带动就业11407人。

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889万元,扶持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311家。

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总量达到63.1万人,比上年增长0.64%,其中从事第一产业20.92万人,第二产业20.24万人,第三产业21.94万人。

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低于全省目标控制数。

农业和城乡一体化2010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8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29.67亿元,增长0.9%;林业产值1.18亿元,增长65.3%;畜牧业产值20.86亿元,增长8.4%;渔业产值37.37亿元,增长8.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5亿元,增长6.0%。

2010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咸宁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咸宁市统计局2010年,是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最困难、最复杂的一年。

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强力推进鄂南经济强市战略,努力构建咸宁在湖北的战略支点,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综合据初步计算,全市生产总值(GDP)达520.33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任务的158.2%,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9%,增幅位居全省市州第3位;比“十五”末净增316.24亿元,5年年平均增长15.7%;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3.1%提高到3.3%,提高了0.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100.98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241.96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177.39亿元,增长14.5%。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6.4:39.6:34提高到19.4:46.5:34.1。

工业化进程加快。

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218.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2%,比2005年增长154.1%,5年年平均增长20.5%。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5.8%提高到42.1%,平均每年提高1.26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形势喜人。

2010年,全市100%的村通电,比2005年提高6.6个百分点;99.9%的村通电话,比2005年提高2.3个百分点;99.1%的村通沥青水泥公路,比2005年提高0.3个百分点;50.4%的村通自来水,比2005年提高11.2个百分点。

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117家,比2007年78家增加39家,形成了一批“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巩固了苎麻纺织、竹木加工、粮油加工、生物保健品、蔬菜加工为重点的“五大加工体系”,有效地带动农村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一批优质产品。

湖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湖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湖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26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李鸿忠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逆势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同心协力,迎难而上,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呈现平稳回升、蓄势上行的良好局面,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积极因素进一步累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12831.5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42.2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1.8亿元,增长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8.4亿元,增长19.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14.8亿元,增长14.7%,税收收入比重为75.6%;出口总额99.8亿美元,下降14.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6.9亿美元,增长13.9%;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3元,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

除外贸出口外,本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已完成。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了明显成效,标志着我们在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坚持应急与谋远结合,做了以下主要工作:(一)始终把坚定发展信心作为应对危机的动力之源。

2010年武汉市蔡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武汉市蔡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武汉市蔡甸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1-05-25 来源:2010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在战胜特大洪涝灾害的同时,国民经济强劲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继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2010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5.9亿元,比上年增长 16.8%。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4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1.47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47.02亿元,增长15.9%。

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0.5:61.2:28.3,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3.5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3.4个百分点,三产业提高0.1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628元。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3.4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7.27万人、第二产业从业7.36万人、第三产业从业8.85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856人,登记失业率为4.2%。

二、农业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2万亩,产量15.06万吨,比上年减少12.9%;棉花种植面积3.81万亩,产量0.36万吨,比上年减少51.8%;油料种植面积9.18万亩,产量1.1万吨, 比上年减少15.4%。

蔬菜种植面积29.5万亩,产量52.24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莲藕种植面积5.7万亩,产量6.67万吨,比上年减少 8.1%。

全年牲猪出栏18.02万头,增长1.0%;禽蛋产量10642吨,增长8.4%;水产品产量5.53万吨,增长5.1%。

年末全区实有耕地面积38.6万亩,常用耕地面积38.3万亩,在常用耕地面积中:水田21.0万亩,旱地17.3万亩。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5万亩,占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的79.0%。

2010年中国各省gdp

2010年中国各省gdp

2010年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GDP完成情况中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GDP)历年汇总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增长10.3%2010年广东预计地区生产总值45636亿元增长12% 2010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40903亿元增长12.6%2010年山东实现生产总值39416.2亿元增长12.5% 2010年浙江省生产总值27227亿元增长11.8%2010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22942.68亿元增长12.2% 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20197.1亿元增长12.2%2010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18278亿元增长14.1% 2010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16898.6亿元增长15.1% 2010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16872.42亿元增长9.9% 2010年湖南生产总值15902.12亿元增长14.5%2010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15125.8亿元增长12.4% 2010年福建生产总值13800亿元增长13.8%2010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增长10.2% 2010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12263.4亿元增长14.5% 2010年内蒙古生产总值预计11620亿元增长15%2010年黑龙江地区生产总值10235亿元增长12.6% 2010年陕西生产总值预计10012亿元增长14.8%201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9502.39亿元增长14.2% 2010年江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35亿元增长14%2010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9108.83亿元增长17.4% 2010年山西实现生产总值9088.1亿元增长13.9%2010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77.06亿元增长13.7%2010年重庆实现生产总值7894.24亿元增长17.1%2010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实现7220亿元增长12.3%2010年新疆生产总值5000亿元增长10.5%2010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4594亿元增长12.8%2010年甘肃生产总值4100亿元增长11.5%2010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2052.12亿元增长15.8%2010年宁夏生产总值1643亿元增长13.4%2010年青海地区生产总值1350.43亿元增长15.3%201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507.46亿元增长12.3%经济总量之名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12月15日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09年,GDP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141190亿美元)、日本(50689.96亿美元)、中国(49854.61亿美元)、德国(33300.32亿美元)、法国(26493.9亿美元)、英国(21745.30亿美元)、意大利(21127.80亿美元)、巴西(15734.09亿美元)、西班牙(14602.50亿美元)、加拿大(13360.68亿美元)。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5月23日武汉市统计局)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抢抓多项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市功能继续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面实现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5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0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532.82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812.90亿元,增长12.5%。

一、二、三产业比重3.1:45.9:51.0,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

表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5515.7614.7第一产业170.044.5第二产业2532.8217.8 工业2079.8220.5 建筑业453.005.9第三产业2812.901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06.9420.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2.9615.0批发和零售业550.3014.6住宿和餐饮业183.707.8金融业347.1213.0房地产业331.203.1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4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9%。

2010年孝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孝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孝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坚持真抓实干与改革创新结合、坚持应急与谋远结合,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0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18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60.93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268.56亿元,增长11.6%。

三次产业结构为21.4:45.1:33.5。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长15.1%,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8.6%,住宿餐饮业增长11.6%,金融业增长11.2%,房地产业增长14.1%,其他服务业增长12.4%。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人均指标偏低;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调整经济结构难度增加、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等。

二、农业2010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克服灾害性天气多发和畜产品市场波动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业生产获得丰收。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24.25万亩,比上年增长1.2%。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2010年比上年±%粮食234.37万吨 2.4棉花 3.57万吨 10.3油料22.51万吨-2.9茶叶6053吨 130.5园林水果15.09万吨 16.5蔬菜302.87万吨 1.6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

全市大牲畜年末存栏43.72万头,比上年下降0.5%;生猪出栏320.22万头,增长4.9%;家禽出笼1.18亿只,增长20.6%;牛出栏12.11万头,增长23.3%;羊出栏19.30万只,增长18.1%;禽蛋产量31.06万吨,增长21.0%。

2010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全市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旅游全面突破,发展后劲稳步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1.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是地级随州市成立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6.57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81.66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3.43亿元,增长12.5%。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1.8∶43.7∶34.5调整为21.6∶45.2∶33.2。

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14.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2.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5%,房地产业增长6.1%。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3.5,价格水平上涨3.5%。

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6%,衣着类价格上涨4.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费价格上涨2.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8%,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9%,居住类价格上涨2.1%。

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综合竞争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业独大”的工业经济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欠账仍然较多,推进和谐随州建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主要困难和问题。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6.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

粮食种植面积21.9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17万公顷,增加0.0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86万公顷,增加0.03万公顷。

鄂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鄂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年初确定的115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鄂州电厂二期、武大有机硅、银龙管业等35个项目பைடு நூலகம்生产或投产;航宇国际商贸城、磨石山铁矿、金刚石科技园等15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华顶机电工业园、华工科技等58个项目开工建设,比上年增加11个。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投资项目370个,争取到位资金7.13亿元,带动项目投资近40亿元。
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5.44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增幅比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0.51亿元,增长23.3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4.93亿元,增长26.61%。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41.96亿元,比上年增长53.32%;利润总额19.0亿元,增长21.74%;利税总额40.1亿元,增长29.5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84.12,比上年提高49.38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财政支出4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环境保护支出2.81亿元,增长82.8%;医疗卫生支出2.8亿元,增长41.5%;农林水事务支出4.7亿元,增长33.2%。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56.64亿元,比年初增加54.1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9.43亿元,比年初增加28.34亿元。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41.71亿元,比年初增加42.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4.13亿元,比年初增加21.77亿元。
全年粮食总产量34.56万吨,比上年增长1.5%,棉花5490吨,下降2.2%,油料5.76万吨,下降0.7%,蔬菜88.81万吨,增长4.4%,水产品产量33.29万吨,增长10.9%,生猪出栏100.12万头,增长11.2%,家禽出笼1327.56万只,增长9.2%。粮食产量连续7年实现增长,水产品产量增幅创新高。

2010年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黄石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黄石调查队2011年2月28日2010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经济向好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活,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加速、效益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90.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94.91亿元,增长20.0%。

其中,工业增长20%,建筑业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241.58亿元,增长11.1%。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增长13.1%、12.3%、10.7%和9.8%。

三次产业比重为7.77:57.22:35.0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0.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27个百分点。

从三大需求贡献看,2010年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4.25%,拉动GDP增长11.66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59%,拉动GDP增长3.86个百分点;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6%,拉动GDP增长0.18个百分点。

表1:地方生产总值及结构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481元,比上年增长20.79%。

人均财政收入2755元,增长18.85%。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

201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1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0万人。

2010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7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7%。

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生产价格指数大幅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2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别"五涨三跌",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等五类价格指数与上年比,分别上涨4.4、3.7、3.3、2.9和3.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三类价格指数分别下跌0.7、1.2和2.1个百分点。

黄冈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黄冈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全市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5.6亿元,增长5.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幼儿园517所,在园幼儿12.49万人;小学1192所,在校学生54.63万人;普通中学346所,在校学生52.6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43所,在校学生10.87万人;大学4所,在校大学生4.6万人。
渔业总产值49.01亿元,增长6.4%。水产品产量40.73万吨,增长7.2%,再创历史新高。特色水产品小龙虾养殖势头强劲,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40.5万亩,总产量4万吨,增长5.3%。
农业用电量24.1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56%;化肥施用量49.68万吨,增长5.84%。
三、工业和建筑业
林业总产值10.73亿元,增长13.7%。当年人工造林面积1.05万公顷,下降33.8%;零星植树2160万株,增长33.8%,木材采伐量15.71万立方米,增长8.7%。
畜牧业总产值117亿元,增长12.5%.肉类产量48.87万吨,增产5.76万吨,增长13.4%,其中猪肉产量31.68万吨,增长7%;禽蛋产量25.4万吨,增产3.86万吨,增长16.9%;生猪出栏435.31万头,增长11.6%;牛出栏36.85万头,增长47.82%;山羊出栏55.81万只,增长15.9%;家禽出笼6650.5万只,增长15%。猪、牛、羊存栏分别为367.66万头、76.95万头、49.3万只,分别增长56.44%、3.1%、3.7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3.5%,增幅比上年高2.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9%、居住类上涨4.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2%,衣着服装类价格下降0.6%。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2010年全国各省GDP,官方2010年全国各省GDP,最新.

2010年全国各省GDP,官方2010年全国各省GDP,最新.

2010年全国各省GDP,官方2010年全国各省GDP,最新2010年全国各省GDP 排名.txt第一次笑是因为遇见你,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

2010发布的中国城市GDP排行榜60强1、上海市 14900.93亿元增长8.2% (沪2、北京市 11865.9亿元增长10.1% (京3、广州市 9112.76亿元增长11.5% (广东14、深圳市 8201.24亿元增长10.5% (广东25、天津市 7500.8亿元增长16.5% (津6、苏州市 7400亿元增长11% (江苏17、重庆市 6527亿元增长14.9% (渝8、杭州市 5098.66亿元增长10% (浙江19、无锡市 5000亿元增长11.5%(江苏210、青岛市 4900亿元增长11%(山东111、佛山市 4814.50亿元增长13.5% (广东312、武汉市 4500亿元增长13% (湖北113、大连市 4410亿元增长15%(辽宁114、成都市 4380亿元增长10% (四川115、沈阳市 4350亿元增长14.1%(辽宁216、宁波市 4214.6亿元增长8.6% (浙江217、南京市 4170亿元增长11.5% (江苏318、唐山市 3800亿元增长11% (河北119、东莞市 3763.26亿元增长5.3%(广东420、烟台市 3720亿元增长12.4%(山东221、郑州市 3365亿增长12% (河南122、济南市 3350亿元增长12%(山东323、长沙市 3300亿元增长14.5%(湖南124、哈尔滨市 3258.1亿元增长13%(黑龙江125、石家庄市 3110亿元增长11.1%(河北226、泉州市 3002.12 增长12.5% (福建127、长春市 2919亿元增长15%(吉林128、潍坊市 2791亿元增长12%(山东429、南通市 2760亿元增长14%(江苏430、西安市 2719.1亿元增长14.5% (陕西131、淄博市 2576亿元增长12%(山东532、温州市 2527.88亿元增长8.5% (浙江333、福州市 2520.69亿元增长12% (福建234、常州市 2430亿元增长11.4%(江苏535、绍兴市 2375.46亿元增长9.3%(浙江436、济宁市 2280亿元增长14% (山东637、徐州市 2220亿元增长13.5%(江苏638、邯郸市 2220亿元增长11% (河北339、大庆市 2120亿元增长12.1%(黑龙江240、临沂市 2110.18亿元增长13.4%(山东741、鄂尔多斯 2100亿元增长23% (内蒙古142、洛阳市 2074亿元增长13% (河南243、东营市 2060亿元增长11.8%(山东844、台州市 2025.47亿元增长8.5% (浙江545、包头市 2000亿元增长18%(内蒙古246、合肥市 2000亿元增长17% (安徽147、威海市 1970亿元增长11% (山东948、嘉兴市 1917.96亿元增长9.3% (浙江649、鞍山市 1915亿元增长12%(辽宁350、沧州市 1862.5亿元增长11% (河北451、盐城市 1860亿元增长13.5%(江苏752、南昌市 1820亿元增长13% (江西153、昆明市 1808亿元增长12% (云南154、扬州市 1800亿元增长13.5%(江苏855、保定市 1790亿元增长12% (河北556、南阳市 1780亿元增长11% (河南357、金华市 1765.94亿元增长9% (浙江758、泰安市 1700亿元增长13%(山东1059、泰州市 1650亿元增长14%(江苏960、厦门市 1619亿元增长8%(福建3社科院蓝皮书:2010年中国GDP增速保持10%左右中国网北京12月15日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今日上午在京举行,中国网现场直播。

2010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保增长、促转型、防通胀,有效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积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高位运行,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面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837.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较高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全省市州中居第一位。

全市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1.0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25.33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80.70亿元,增长10.6%。

三次产业结构为27.6:38.9:33.5,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分别为18.7%、55.9%和25.4%。

居民消费价格上升趋势明显。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4%,其中:服务类项目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2.8%。

分类看,除了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2.4%、2.5%外,其他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4%;居住类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增长11.7%。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3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待加强的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总量偏低,支撑作用不强,制约了全市的发展速度;二是能源、资金等要素紧张制约经济增长;三是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四是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导致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各种挑战,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统筹做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巩固了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全省经济在应对严峻挑战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在战略性调整中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在统筹谋划中进一步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增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共建共享中进一步改善。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不仅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为今后战胜新的困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综合2010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5806.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4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764.65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894.44亿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3.8∶46.6∶39.6调整为13.6∶49.1∶37.3。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及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10.6%、9.5%、11.1%、6.7%、7.3%和11.5%。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2.9,价格水平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

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5.8%,衣着类价格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1.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2%,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2%,居住类价格上涨3.4%。

12月当月价格水平上涨4.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6%,食品中粮食价格上涨17.5%。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上涨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9%。

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8%,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形势复杂、做大经济总量和调整经济结构难度增加、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等困难和问题。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1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

粮食种植面积406.8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5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8.01万公顷,增加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4.87万公顷,减少0.63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2315.80万吨,比上年增产6.70万吨,增长0.3%;棉花总产量47.18万吨,减产0.87万吨,减1.8%;油料产量311.80万吨,减产0.22万吨,下降0.7%(主要农产品(18.10,-0.19,-1.04%)产量见表1)。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5878家,比上年净增1851家,增长13.2%。

完成工业增加值6136.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512.96亿元,增长18.6%;国有企业增加值1083.75亿元,增长11.8%;集体企业增加值63.61亿元,增长10.6%;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33.06亿元,增长21.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3300.01亿元,增长25.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261.57亿元,增长27.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394.51亿元,增长34.7%;轻工业增加值1844.10亿元,增长25.0%;重工业增加值4292.41亿元,增长23.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工业产品结构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全省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7.7%。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20607.98亿元,增长39.8%,其中:钢铁、汽车、石化、电力、食品、电子信息、纺织等重点行业实现销售产值超千亿元。

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8%。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4.91,比上年提高41.9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09.73亿元,增长74.5%;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586.24亿元,增长76.4%。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4231.69亿元,增长24.1%;实现利润175.68亿元,增长39.0%;税金138.7亿元,增长16.3%。

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587.72万平方米,增长19.9%,其中招投标承包面积20417.92万平方米,招投标面为83%。

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26.88万元/人,增长14.7%;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677.3万平方米,增长25.5%。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02.69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9934.71亿元,增长31.3%;房地产开发投资1618.24亿元,增长34.8%。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3728.82亿元,增长19.3%;集体经济投资610.02亿元,增长48.4%;城乡私营个体投资2558.77亿元,增长44.4%;其他经济投资3905.08亿元,增长34.5%。

按产业划分,全省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393.00亿元、4169.92亿元和6239.77亿元,分别增长22.2%、34.6%和30.2%。

全省182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03.72亿元,占城镇以上项目投资的14.1%。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容量173万千瓦、新建高速公路334.07公里、电气化铁路主线正线交付运营里程499.6公里。

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9.44亿元,增长19.0%。

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5643.33亿元,增长19.6%;农村实现零售额1076.11亿元,增长15.8%。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663.17亿元,增长28.8%;零售业5318.39亿元,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737.88亿元,增长14.7%。

六、对外经济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59.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2%,其中:出口144.41亿美元,增长44.7%;进口114.65亿美元,增长57.7%。

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06个。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40.50亿美元,增长10.7%。

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32.70亿美元,新签合同额33.83亿美元,分别增长24.2%和12.8%。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368.0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4%;旅客周转量1261.7亿人公里,增长15.1%。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15.76亿元,增长20.4%。

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7万公里;局用交换机达到1690.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026.4万户,减少6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454.7万户,新增317.8万户。

全省电话普及率为78.5部/百人。

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459.4万户。

全年国内旅游人数20946.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0%;国内旅游收入1409.48亿元,增长45.4%。

入境旅游人数181.74万人次,增长36.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50亿美元,增长47.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11.23亿元,增长24.1%。

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777.96亿元,增长26.3%。

全年财政支出2465.18亿元,增长17.9%。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769亿元,比年初增加4091亿元。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851亿元,增加1628亿元。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648亿元,比年初增加2591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233亿元,增加547亿元;中长期贷款9158亿元,增加2077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500.33亿元,增长34.3%。

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02.64亿元,增长41.1%;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397.68亿元,增长32.7%。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7.02亿元,增长5.3%,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47.14亿元,增长3.3%;人身险公司赔付39.88亿元,增长7.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年末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2.37万人,在校生140万人,毕业生35.41万人;研究生招生3.61万人,在校研究生10.31万人,毕业生2.2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8.36万人,在校生90.38万人,毕业生33.5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9.55万人,在校生123.74万人,毕业生43.45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18.09万人,小学在校生365.5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1.84万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50项。

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5项,应用技术成果717项,软科学成果18项。

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664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6.6亿元,增长11.0%。

全省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初步测算为260亿元,增长21.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64%。

全年安排“863”计划项目150项(课题),经费1.76亿元,“973”计划项目166项,经费1.63亿元。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28个,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其中,安排国家资金15亿元,银行贷款10亿元。

全省天气雷达观测站点有15个,卫星云图接受站点15个。

地震前兆台站网1个,前兆台站20个;数字测震台网1个,测震台站20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0个,群艺馆、文化馆112个,公共图书馆107个,博物馆116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11个,放映单位1705个。

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2座,有线电视用户894.07万户。

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17.58亿份,各类期刊3.37亿册,图书1.65亿册(张)。

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0152个(不含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25.15万人,病床床位20.13万张;专科疾病防治机构8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1个,疾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6308人。

全省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冠军58项次、亚军33项次、季军24项次,其中奥运会项目最高水平比赛冠军10项次、亚军7项次、季军8项次。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0.1%。

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9.54亿元。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724万人(指常住本省半年以上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