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必修作业:第七单元易混易错+高考体验 含解析

合集下载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重难点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重难点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一、易错易混点1、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国家利益决定的2、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4、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5、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任理事国之一。

6、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7、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8、中国对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9、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10、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突破方法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历程时期国内外形势外交形势外交成就建国初期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国家独立;美国敌视、孤立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确立了“一边倒”等方针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争霸的形势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两级格局解体;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认识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俄)关系的演变(1)建国初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状况,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结盟。

高考题易错系列历史考点易混淆的知识点解析与解题技巧

高考题易错系列历史考点易混淆的知识点解析与解题技巧

高考题易错系列历史考点易混淆的知识点解析与解题技巧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易混淆的知识点,解析题目的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考历史考点中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解析,并提供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高考历史试题。

一、易混淆的知识点解析1. 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在历史学科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常常会以考题的形式出现,而其中的起因和结果往往是考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对相关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其起因是英国侵略中国、烧毁圆明园等事件,结果是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考生在解析相关题目时,应准确把握事件的始末,并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找到事件的关键因素和影响。

2. 历史人物的区分和评价另一个易混淆的知识点在于历史人物的区分和评价。

历史学科中涉及的人物众多,有时他们的名字、行为和观点会相似,容易混淆。

以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例,这两位伟大的中国革命家和政治家,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考生在解析相关题目时,要准确辨认两位人物的贡献和思想,避免混淆。

3. 不同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时空关系时空关系是历史学科中常见的知识点,也是考生容易混淆的内容之一。

在解析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不同历史事件或人物之间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

例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两者的时间相隔并不久,考生在解析相关题目时,应明确两者的先后关系和相关影响。

二、解题技巧1. 精读历史教材,掌握重点知识点历史学科的内容庞杂,考生需要通过精读历史教材,掌握重点知识点。

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各类人物的事迹和历史的发展脉络,对解析题目有很大帮助。

2. 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知识点考生可以将历史学科中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重要的概念和关键因素。

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可以帮助考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 第7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含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检测 第7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含答案

单元高效整合
知识网络
知识整合
一、西方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
阶段

初的殖民扩张
背景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进行资本输出
主要
国家
西、葡、荷、英、法等国
英、俄、法、美等国
西方
中国
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的主导),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


经济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
政治
法德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扩展
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推行洋务运动;农民掀起太平天国等革命斗争
文化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理性主义推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浪潮,自由主义兴起,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科学技术领域出现重大突破
西学东渐的新思潮萌发
对外
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扩张
地区
大多只能占有沿海地区,未深入内地
进行全球殖民扩张,深入内地
全世界范围
方式
公开的殖民掠夺
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
武力扩张,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活动
抢夺金银、贩卖黑奴、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
在殖民地进行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进行资本输出,商品倾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结果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国家带来沉重灾难
推动了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2019-2020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七单元单元整合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七单元单元整合Word版含解析

单元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消嵌:超越主产丿J.引发经疥盘治危机[认读要领]一种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

两大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三大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重大历史线索1 .苏联(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和经验教训(1)苏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佃17—佃27年1928—佃53 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头现工业化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巩而政权国内战争1917年十月議命战吋共产主义政_ W918-1921)I-内容余權收集制、工业国右化、实慟配给制1-影响积機:集中有眼力就保证军事胜利7 *苏朕经济改革超杵晓勃列H粽夬改革兖尔巴界苏联■■夫改革转向咖得与夾餘端:工宓比例失调、斥制积機性苏联的社会主文建新经济政策一(1921-1928)斯人林模式(J925-I99L)柞川形城过程固定粗債税、竝幵小僅业、恢复自血贾易促进经济恢:u,巩固工农联盟、理论创新优先发展]1工业右针农业集体化廷动丑年计划(一五、二五)193CS年苏联宪医确定功绩:实现工业化、反怯两斯朋础内容(2)苏联(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尤其是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需要立足实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

②必须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

③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部门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必须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

⑤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特点,要顺应潮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2.近现代进程中主要经济发展模式三、题型应用体验程度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程度型选择题也叫最佳选择题,其结构是几个备选项与题干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其备选项的内容一般都与正确题干材料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度。

高考历史——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附典型例题)

高考历史——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附典型例题)

高考历史——易混易误史实、概念辩析(附典型例题)这其中有大部分内容都属于主干知识,且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题眼,把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掌握好,可以大大降低答题的错误率。

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权利,同时又对周天子具有一定的义务。

被分封的并不是完全具有王族血缘关系的诸侯。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均依据于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

【典型例题1】《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B.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 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典型例题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显然,选项中的A、B、D都不属于这种情况,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是C。

分封制中诸侯的义务与权利:五个义务—①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和⑤朝觐述职五个权利—①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易错点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错误。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2.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及1965年中国研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都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正确。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3.“百家争鸣”并不是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

正确。

“百家争鸣”指科学上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文艺科研领域应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之内。

4.“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实质相同。

错误。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

5.“211工程”是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的工程。

错误。

“211工程”是发展高等教育方针,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

“希望工程”是利用社会力量办学。

7.“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错误。

“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重要原因。

“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政策层面,对科技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根本上说,科技发展要依赖于经济基础。

——易混点2.“双百”方针提出的目的、实质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目的:在文艺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既是对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新发展。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易混易错 高考体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易混易错 高考体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易混易错+高考体验对应学生用书P87[易混易错]1.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

……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答案 C解析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这与“一边倒”并不冲突:一方面,“一边倒”是我国基于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选择;另一方面,在“一边倒”的同时,我国又坚持独立自主,不做苏联的附庸。

材料“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选C项。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某某)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

这主要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 )A.实行“一边倒”的政策B.力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答案 B解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所作出的让步,是处于恶劣国际环境下的新中国为了国家整体利益而作出的局部牺牲,即便如此,新中国仍然不忘为国家争取更多利益,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反映出力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故选B项。

材料未体现“一边倒”,排除A项;材料时间是195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未提出,排除C项;材料时间是1950年,“求同存异”外交方针还未提出,排除D项。

3.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

课堂互动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知能优化提升一、比较建国初期“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例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胜利[剖析][题组冲关]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的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准确理解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旧政权所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答案C2.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①尊重各国对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选择②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主权一律平等③各国共同建立“大家庭”式的关系④不用战争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争议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大家庭”式的关系,是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关系的形象称呼,社会主义阵营属于结盟性质的联合,不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则,故排除③。

答案A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政策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

4.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5.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新中国要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废除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重点易错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重点易错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据微博考试研究所统计,苏联在1951—1960年新发明采用率的增长率为14.5%,1960—1970年降为3%,1971—1980降为1.8%总体而言,苏联在生产中运用一项新技术大约需要6—8年,而美国只需要两年。

上述现象说明苏联A.科技转化受制于体制因素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C.科学技术发展的严重落后D.经济发展受到冷战影响答案:A解析:苏联在生产中运用一项新技术的时间远长于美国,这是由于长期实行斯大林模式体制过于僵化,故选A项;BD 与材料无关排除;苏联科技水平还是比较先进的,且材料强调的是科技的转化,故排除C项。

故选A项。

2、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

报告显示,当时的1美元可以在波兰购买1.3千克~1.8千克黄油,可以在法国购买600克~750克黄油,而在苏联只能购买250克~400克黄油。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斯大林模式”已经确立B.遭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D.政府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并且政府大量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正在进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通过这种方式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D项正确;“斯大林模式”确立与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排除;苏联当时实行计划经济,西方经济危机对苏联影响有限,B项排除;这一时期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革,C项排除。

故选D项。

3、下图漫画名为《丹地海边的调味品交易》,漫画中左侧的人物为甘地,右侧为英国驻印度总督。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易错集训: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易错集训: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六单元易错集训1、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 )A。

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C。

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D.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2、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这些决策带来的影响包括()①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②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③奠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④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A.②③④ B。

①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③3、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反映出新中国()A。

试图摆脱两极格局的影响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4、中苏签订的协定中说:“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其主要背景是()A。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确立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5、1955年4月,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的提出()A.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修正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

形成了美苏冷战对峙格局D.打破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6、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易错点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兵家学派的孙膑著有兵书《孙膑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穷兵黩武。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6.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7.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8.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9.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10.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1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易混点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2、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基础知识点归纳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基础知识点归纳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将政权交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B.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和平”等要求C.资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武装D.资产阶级剥夺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武装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但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和平”等要求,仍然派兵参与战争,致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CD项。

故选B项。

2、如图是20世纪两大国际组织的徽章。

国联徽章以五边象征五大洲,五星代表五大种族;联合国徽章是由橄榄枝环绕的世界地图和五个同心圆组成的地图纬线构成。

与国联徽章相比较,联合国徽章突出理念是A.民族自决B.世界和平与团结C.大国一致D.种族和解与共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联合国徽章是由橄榄枝环绕的世界地图和五个同心圆组成的地图纬线构成”可知,联合国徽章中橄榄枝和同心圆围绕的地球体现了联合国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B项正确;民族自决与“联合国徽章是由橄榄枝环绕的世界地图和五个同心圆组成的地图纬线构成”不符合,排除A项;大国一致是国联的原则,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种族和解与共存的问题,排除D项。

故选B项。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其发展到全球阶段的标志是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德国突袭波兰C.太平洋战争爆发D.德国入侵苏联答案:C解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促进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易混淆知识点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易混淆知识点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写道:“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新阶段”的准确含义是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已被打破B.世界范围内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C.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胜利D.亚洲各国先后取得了民族的独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新阶段”主要指的是世界范围内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A项是在二战结束后,排除;C项错在“普遍”,排除;当时亚洲各国并未先后取得民族独立,排除D项。

故选B项。

小提示:2、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意、中、荷、比、葡等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先后签订了三大条约(如表)。

据此可知,该会议A.满足了中国作为战胜国所提要求B.导致了国际政治力量新的分化组合C.确立了美国战后超级大国的地位D.使中国再次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答案:B《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三大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获得了和英国同等的制海权,实现了其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因此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益者,同时华盛顿会议抑制日本势力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膨胀,削弱了日本,导致了国际政治力量新的分化组合,故B项正确;《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没有满足中国作为战胜国所提要求,排除A项;二战后美国确立了超级大国的地位,排除C项;《九国公约》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排除D项。

故选B项。

小提示:3、苏联政府于1930年提出了整顿、巩固和发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明文规定,反对歪曲党的路线的行为,禁止采用强迫手段实行集体化,禁止将农民住宅、奶牛、猪、羊家禽等收归国有,恢复农贸市场等。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上册册第七单元测试03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上册册第七单元测试03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七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傅斯年是五四游行的总指挥,他在运动后不久说:“若说这五四运动单是爱国运动,我便不赞一词了: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的,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

”傅斯年意在说明五四运动()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是彻底反封建的革命运动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具有思想解放和启蒙作用2.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追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

2020春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易混易错高考体验新人教版必修2

2020春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易混易错高考体验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易混易错+高考体验[易混易错]1.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苏维埃政府在军事上的胜利得到保证B.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有效措施C.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D.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答案 D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选D项。

战时共产主义是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使苏维埃政府在军事上的胜利得到保证,A项表述正确,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促使红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项表述正确,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余粮收集制以及取消自由贸易等措施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C项表述正确,排除。

2.俄罗斯历史上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该政策属于( )A.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正确。

3.1921年,列宁对美国商人哈默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

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

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

”不久,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

材料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彻底否定B.新经济政策实现了苏俄经济复苏C.苏俄对社会主义认识有所突破D.工业政策调整是经济改革的核心答案 C解析材料“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表明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对社会主义认识有所突破,故C项正确。

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易混易错+高考体验对应学生用书P71[易混易错]1.下列关于我国“两弹一星”表述正确的是()A.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1967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D.钱学森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答案 C解析A项“氢弹”说法错误,排除;B项时间错误,应为1964年;C项说法正确;D项“中国火箭之父”与“两弹一星”无直接关系,排除。

2.“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答案 D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邓稼先等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①②正确。

材料信息说明当时中国还没有研制成功原子弹,④错误;从时间信息分析③错误,原子弹是在改革开放前研制成功的。

故选D项。

3.(2018·江苏高邮高二期中)科技创新与国计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以下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新阶段B.“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标志我国开始进入航空时代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答案 B解析B项是航天而不是航空时代,故错误,符合题意。

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2018·山东潍坊高二下统考)在谈到“文革”时期的科技成就时,一位老工程师回忆道: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到,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

这说明文革时期的科研优势是() A.全国技术力量的无成本合作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利用C.科技文化工作受到广泛尊重D.“左”倾错误没有影响科技领域答案 A解析A项与材料“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最新成果”未明确是否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故B项错误;科技文化工作者在“文革”时期不受尊重,故C项错误;“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故D项错误。

5.(2018·天津耀华中学第三次月考)毛泽东曾说:“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

”这表明毛泽东()A.坚持“百花齐放”B.坚持“百家争鸣”C.坚持真理,实事求是D.坚持学术的自由化答案 B解析1956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针对艺术问题,“百家争鸣”针对学术问题,“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说明是针对学术问题的“百家争鸣”。

故B 项正确,排除A项。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是“双百”方针内容,C项错误;坚持“双百”方针不是要搞学术自由化,D项错误。

6.(2018·长沙月考)1953年,山西省政府指出,各地在戏改过程中,“不重视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艺术风格的培养,片面地追求给演出内容填充一些工作要求和政治口号,概念化公式化伤害了优良艺术品的产生”。

据此判断,这主要针对当时山西()A.戏曲政策执行出现偏差B.“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双百”方针遭遇曲折D.“样板戏”占据了戏曲舞台答案 A解析“在戏改过程中”,说明材料中所述现象的出现与戏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有关,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时间“1953年”不符,排除。

7.(2018·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高二期末)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50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政治课在总课时中占比最大B.课程设置受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C.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课程安排体现面向工农的时代要求解析根据材料图表不难看出,在总课时中占比最大的是俄语课而非政治课,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俄语课之所以在总课时中占据绝对比重,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课程设置根本没有体现全面发展的思想,也没有体现面向工农的要求,故C、D两项错误。

8.下面是1977年以来几个重要年份高考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图。

这说明()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B.经济发展影响教育发展C.“文革”对教育破坏严重D.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不够答案 B解析1977~1992年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初步恢复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缓慢,1992年以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1998~2008年的状况;C项与统计数据无关;D项材料不能体现。

9.观察下图,从图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我国()A.教育得到持续发展B.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D.“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解析材料中的三个时间点,我国小学、初中入学率和高校在校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故A项正确;义务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2001年基本完成,“完全”与“99.54%”“98.50%”不符,故B项错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2018·江苏苏州高二期末)发表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小说《塔铺》中写道:“这样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我们宿舍,就‘磨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

但他矢口否认,一个人藏到学校土岗后乱背,就像当初偷偷烧蝉吃一样。

”这段材料描写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造成的后果B.“文革”使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破坏C.高考制度恢复后学生复习备考情形D.“科教兴国”战略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答案 C解析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高考制度恢复后的备考情形,非高等教育,故B项错误;题干中“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世界地理》……一个人藏到学校土岗后乱背,就像当初偷偷烧蝉吃一样”,推知高考恢复后资料缺乏,报考者积极备考,故C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高考体验]1.(2018·江苏高考)《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 B解析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与设问“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A项错误;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试验后,于2003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设问“改革开放以来”相符,故B项正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设问“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C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设问“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D项错误。

2.(2017·全国卷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

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 C解析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

A项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当时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D 项错误。

3.(2017·全国卷Ⅲ)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 C解析该作品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政府开展扫盲教育,故出现了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补习班的情景。

对这一社会现实的描绘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的风格,故C项正确。

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不符合该画风格,故A项错误;同一时期西方流行现代主义,故B项错误;该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不是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

4.(2017·北京高考)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答案 C解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属于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且这仅是医学方面的成就,无法得出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排除A项;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兴趣,并不能由此得出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排除B项;电影的发明是近代科技进步的结果,京剧被拍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故C项正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把它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成功解决,排除D项。

5.(2015·全国卷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 D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

在教育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D项正确。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2年时,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文化教育改革并不必然需要懂得俄语,C项错误。

6.(2014·浙江高考)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宋、元、民国、当代出现的典型事物(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