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2022-2023学年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2022-2023学年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意,简单地说就是诗的意境。

情与理融合为“意”,形与神凝结为“境”,情理与形神相互渗透、依存、制约,结出了诗意之果。

诗意是文学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一种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存在。

因此,诗意具有潜在性、模糊性和延伸性的特点。

那么,小说的诗意又是什么小说的意境与诗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体裁属性不同,不能等同于诗的意境,它是优秀叙事文学散发出的袅袅余音与淡淡幽香。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是诗歌之学,是指一切文艺作品,可见诗意对于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普遍意义。

因此,诗意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涵盖了其他文艺作品。

对于小说而言,诗意是好小说的标配。

解读小说的诗意,我认为有两把钥匙,可以打开曲径通幽之门。

第一把钥匙,是汉朝董仲舒所说的“诗无达诂”。

意思是说,对《诗经》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

《诗经》的注疏,自毛亨之后甚众,但没有一部著作能够完全说服后世,历朝历代都有学者质疑不断,新解迭出,每一家都只是一家之言,而不能达成“全面共识”。

之所以不能“达诂”,因读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了审美鉴赏的差异性,于是就有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小说的诗意,要想“达诂”也非易事。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揭幕人,他的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诗意的代表之作。

他笔下的很多句子没有饱和感,感觉后面尚未写完,却像铁锤一样敲打着读者的心,无不让人感到压抑、愤怒和惆怅。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请同学们认真审题、工整书写、规范答题、考出好成绩!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艺作品的价值功能来说,创造的作品不过是一些抽象死板的指示性符号而已,语言文本自身的完美,只给艺术欣赏提供一个契机,一部作品的艺术生命的完成,其价值的实现,还有待于具体的文学接受过程,通过接受主体的参与、创造,从字词句到语段篇章信息的译解、总合,不断建构新的意义图式,传送新的艺术信息。

我国古典诗学,十分注重鉴赏者的主动性,善于根据审美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鉴赏方式。

首先,它强调吟咏。

宋人魏庆之说:“诗全在讽诵之功。

看诗不须着意去里面分解,但是平平地涵泳自好。

”(《诗人玉屑》卷十三)读诗的技诀不是环环相扣的条分缕析,它是情感上的体验和共鸣,阅读过程是接受者跨越语言的栅栏,设身处地经受诗人所经历过的感情,重新获得感发的过程。

审美情感的到来,非外在强力所能至,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贵在不着意地吟咏意会。

这是步入审美之境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因为诗由语词符号构成,属于时间艺术,而且古代诗歌特别讲究音律的效果,注重音乐的美感效应,结构整齐,字字铿锵,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抑扬顿挫,通过谐美的声音传达意义,震荡心灵,陶情冶性,讽咏时,读者心里的尘俗之门被关闭,更容易进入诗的情境,感受诗人的一致之思。

元稹记述自己读陈子昂诗说:“适有以陈子昂《感遇》诗相示,吟玩激烈,即日为《寄思玄子诗》二十首。

”1“吟玩激烈”,更突出地表现了诗歌欣赏时有着强烈的感情冲动,说明了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的不平衡态势。

“吟玩”使得言语文字进入文学流通,接受者感入神思,彷徨八极,充分地化语词为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思,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体验状态,并引发出元氏个人内心深处潜伏的情绪流,形诸笔墨,赋而为诗。

四川省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四川省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四川省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我们在享受先辈留下的丰厚遗产时,不能忘记他们创业时栉风沐雨的艰辛。

B . 李华同学的发言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人家深受启发,讨论的气氛更加的热烈。

C . 在电影配音比赛中,参赛选手栩栩如生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D . 两个老同学已经多年没有联系,没想会在此相遇,他们一见如故,热情拥抱。

2. (2分)(2017·新课标Ⅱ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 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 .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 .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 .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3. (2分)下列礼貌用语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初次见面称“久仰”;好久不见称“久违”。

B . 求人原谅称“包涵”;求人方便称“借光”。

C . 受人之礼称“笑纳”;赠人书画题“惠存”。

D . 客人到家称“光临”;归还原物说“奉还”。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 (6分)(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钮卫星①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

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

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

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

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

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

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

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

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

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

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中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南华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南华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南华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低碳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

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

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

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但是这种追求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人们的孤独感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2.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选择独立生活,但是这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不稳定。

3.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1.当代社会,个人自由和独立的追求日益普及,但这种追求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孤独感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2.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选择独立生活,但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不稳定。

3.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在中国古代,没有将“诗心”作为一个诗论范畴来使用。

然而,“诗心”应该是一种超脱、淡泊、自由的审美胸怀。

儒家“心性论”的“心”是以“善”为根本的“道德心”。

这种“道德心”包含着像___、___那种积极“入世”,关怀家国命运、民间疾苦,“执着”地、真情地去抒写世道沧桑、生命悲欢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之心。

这是一种充满社会关怀、现实关怀、人类生存关怀的富有人文主义精神之心。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家与的心性论所阐述的“心”或“性”更切合作为审美胸怀的“诗心”的本质特征。

认为必须不执着于物,不生贪念,不被五光十色的尘世现象引诱迷惑,经常保持清净的心态。

这种禅境既是美好的人生境界,也正是我们所谓审美胸怀、所谓“诗心”的境界。

当然,单从儒、道、禅的心性论理解“诗心”的性质特征是不够的,“道德心”和“智慧心”还不是“诗心”的特质。

从中国传统诗论看,“诗心”的特质在于情感性——“诗心”是一种以情感为特质的性灵之心。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鲁迅的散文抒情性浓郁,具有能穿透岁月的美感力量。

在那夜气如磐的年代里,鲁迅用他的文章表达对革命者和先驱们的崇仰与缅怀,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热烈向往。

深化思绪于曲折的层次中,让思绪在曲折的逻辑中出奇制胜地推演,这是鲁迅散文抒情的主要特点。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在“说(写)”还是“不说(不写)”之间徘徊,往返起伏。

这构成了整篇文章内在的心理线索,也形成了“文气”的跌宕。

鲁迅的内心始终交织着两种情感欲求:一方面是情感喷发的冲动,另一方面却是克制激情的欲求。

正是这情感的喷发和反抑的内在冲突所形成的张力,赋予了鲁迅情感表达形式上一波三折的曲折性。

如第一节所显示的:将欲发,又觉“无话可说”;仿佛已是“痛定之后”,却因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平添阵阵“悲凉”;决心显示“最大哀痛”,又顾及于“非人间”的“快意”;直至无可逃遁,才拼将一腔悲痛,全数掷出,化作灵前至哀至烈的声声哭诉。

情感的热流与冷流交错对流,汇合成了心灵的大颤动。

将感情渗入叙事,在极平静的叙述中,表现出最强烈的感情是鲁迅散文抒情的又一个特点。

他并没有身临其境,却能以雄辩的细节,描绘出现场感,把节制的情感释放出来。

这就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了中国历史家所强调的“实录”,变成了春秋笔法的“寓褒贬”,没有直接的判断,义愤尽在叙述之中。

极强烈的情感包裹沉淀在极严峻冷静的写实中,出之以中国气派的简洁凝练,也就构成了鲁迅前期作品所特有的美学风格。

它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难和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道路的艰难。

鲁迅还善于运用多样的抒情手段,形成丰富多变的抒情风格。

他的情感,有时如火山奔突,瀑布直流;有时如清泉流水,细波微澜;有时又如深山幽谷,沉郁顿挫。

如果说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汪洋恣肆的激怒与哀痛,形成了诗意汹涌的感情波涛;那么,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却把那动人心魄的感情力量蕴藉在心,出之于笔端的,是深沉的纪实。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册语文期末真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册语文期末真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二上学册语文期末真题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21.(6分)①而且形式上也借鉴民族传统艺术技法②对民族动画风格的探寻③更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每空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2.(5分)运用排比,把三部动画片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组成排比,构成了句子内部的成分排比,内容集中,增强了气势。

(明确手法1分,内容构成2分,效果2分)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合江先市酱油酿造技艺“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合江传统种植的大豆、小麦生长期长,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出油率高;赤水河畔地下水水质清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偏硅酸等天然矿物质,为酱油酿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① ,包括筛选原料、浸泡大豆、蒸焖古豆,摊凉豆料、拌和面粉、自然制曲、制盐水、移曲入缸、日晒夜露、自然浸油、暴晒浓缩、过滤澄清、灭菌罐装。

除了酿造工序很重要外,②。

酿制酱油得从立春开始上锅,到立夏时翻缸,立秋时验缸,立冬时除霜,每个节气都是酿造的重要节点,三到五年后的又一个立春,③。

22.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结合《乡土中国》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5分)小张的老家在西部一小县的张湾村,张氏一族繁衍300多年至今,枝叶硕茂。

从上世纪末起,张氏族人大多因读书、工作到城市生活,足迹渐渐遍布世界各地。

随着老家张氏族中主事老人的相继离世张氏祠堂逐渐年久失修,部分坍塌,族谱也多年未修订。

近日,有海外张氏后人提出全体张氏后人集资重修祠堂并修订族谱,并委托在市里文化部门工作的小张来全面负责这项工作。

你会建议小张接受还是拒绝呢?为什么?请说出两条理由。

(成都七中)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试卷二

(成都七中)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试卷二

2023外研版-高二上册-成都第七中学-(第二次月考模拟试卷)(本试卷不含听力)题号A卷B卷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阅读[共两节,满分5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37.5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篇This document sets out the display standards for Glasgow Museums. This guide will help exhibition planners provide access to exhibitions in our museums. Glasgow Museums’ aim is to improve access to collections by having as many items as possible on display and without physicalbarriers. We also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these objects without limiting access to them.Object Placement*Don’t place objects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could present a danger to visitors.*All object displays, cased or otherwise, must be viewable by all, including people who are small in figure or in wheelchairs.Open Display*All objects on open display must be Secure from theft and damage.*All objects identified for potential open display must be viewed and agreed on an object-to-object basis byRecommendations DistanceRecommended distance to place objects out of “casual arm's 700mm length”700mm(taken from the edge of the object to the edge of any proposed form ofbarrier)Cased Objects*All cased displays should fall within the general optimum(最优的)viewing band of 750-2,000mm. Ensure everything is visually accessible from a wheelchair.*Position small objects or those with fine detail in the front part of a case, with larger items behind.*Position small items or those with fine detail no higher than 1,015mm from floor level. Objects placed abovethis height are only seen from below by people in wheelchairs or people who are small in figure.( )1. From this text, we can learn that Glasgow Museums______.A. limit access to exhibitions on a daily basisB. are most well-known for its large collectionC. make generous donations to the disabledD. give weight to the experiences of visitors( )2. According to the guide, objects to be placed on open display must______.A. be equipped with anti-theft systemB. be viewed from a distance of 700mmC. receive approval from the museum firstD. fall within arms' reach of a standing man( )3. A mother and her 10-year-old son are likely to both feel comfortable in front of a diamond placed in a glass case at the height of______.A.1,250mmB.950mmC.650mmD.450mmB篇In mammals, loud calls usually serve as alarm signals that warn fellow species of an enemy or other danger. On the other hand, screams from humans can have very different meanings, as Swiss researchers now report in the journal“PLoS Biology”. Human’s screams are not always only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fear, pain, anger and grief, but also positive emotions such as joy and pleasure.Sascha Frihholz and his colleagu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Zurichstudied how many types of human screams there are, how accurately test subjects can distinguish them, and which brain regions are involved(参与)in processing such sound signals. To do this, they first made sound recordings of different screams. Twelve men and women were to put themselves in situations where they reacted with a brief scream. The predetermined situations included, for example: an attack by an armed stranger, celebration about a sporting victory of their favorite team, the threat of an opponent.From the recordings, the researchers finally selected 420 screams. From this, they identified six distinct categories of screams, including three of alarming characters (cries of pain, anger, and fear) and three non-alarming screams ( as expressions of great pleasure, extreme joy, and desperate sadness). Contrary to all expectations, the subjects reacted to non-alarming screams more quickly and recognized the emotion expressed with it more reliably than with alarming screams. This was also confirmed by images of the brain us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Until now, researchers assumed that humans also detect and process perceived alarm signals particularly quickly in the form of screams, as this is an important survival mechanism(机制),”says Frihholz. But unlike monkeys and other mammals, non-alarming screams would have become more important for communication.“This changed priority(优先)is probably due to needs that have evolved in the evolution of complex human social relationships."( )4. What does the text mainly talk about?A. Human’s screams expressions.B. An experiment launched in screams.C. Loud calls as a survival mechanism.D. Mammals' loud calls served as alarm signals.( )5. Which expression can be reacted to more quickly?A. Cries of pain.B. Anger.C. Fear.D. Desperate sadness( )6. What does the last paragraph convey?A. Monkeys are not sensitive to non-alarming screams.B. Humans survive because of quick reaction to screams.C. Non-alarming screams gain priority because of human’s revolution.D. Non-alarming screams make human social relationships more complex.( )7.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text?A. To spread and advocate.B. To argue and discuss.C. To compare and inform.D. To recommend and introduce.C篇Good manners are always good manners. That's what I thought until I married Alexander, who is Russian.When I first met Alexander and he said to me in Russian, “Nalei mnye chai-pour me some tea.” I got angry and answered, “Pour it yourself."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without a“please”, it sounded really rude to me. But in Russian it was fine-you don't have to add any polite words.However, when I took Alexander home to meet my parents in the UK, I had to give him a good lesson about pleases and thank-yous, and to teach him to smile, smile, smile.Another thing that Alexander just couldn't understand was why people say things like “Wouldyou mind passing me the salt, please?" He said, “It's only the salt, for God’s sake! What do you say in English if you want a real favour?”He also watched in amazement when, at a dinner party in England, we swallowed some really disgusting food and I said, “Mmmm... delicious." In Russia, people are much more direct. The first time Alexander's mother came to our house for dinner, she told me that my soup needed more flavouring. Afterwards, when we argued about it, my husband said, “Do you prefer your dinner guests to lie?"Alexander complained that in England he felt like an idiot because in Russia if you smile all the time people think you are mad. In fact, this is exactly what my husband's friends thought of me the first time I went to Russia because I smiled at everyone.At home we now have an agreement. If we're speaking Russian, he can say “Pour me some tea”. But when we're speaking English, he has to add a “please”, a “thank you”, and a smile.( )8.What can we know from what Alexander said?A. He didn't think politeness was necessary.B. He didn't like the writer's politeness.C. He wasn't used to the English politeness.D. He wasn’t willing to have good manners.( )9. What did Alexander's friends think of the author when they first met her?A.She was noble.B. She was strange.C. She was lovely.D. She was impolite.( )10.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ir agreement?A. They respect each other.B. They change a lot for each other.C. They learn from each other.D. They fail to fit in with each other.( )ll. What topic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A. Good manners.B. Human relations.C. Culture shock.D. Mixed marriages.D篇What fisherman Moul Thun from a remote island in the Mekong River, in northern Cambodia, didn't know was that stingray(黄貂鱼) he hooked would eventually be named the largest recorded freshwater fish. For Zeb Hogan, who’s been documenting large freshwater fishes for almost two decades, the discovery of the stingray, which was released alive back into the river, filled him with hope. "It proves these underwater big fish, which are in critical danger, still exist," says Hogan.Hogan's pursuit for big fish, called the Megafishes Project and supported by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began in 2005 when fishermen in northern Thailand pulled a 646 pound catfish out of the Mekong River. The species is known that it was the largest, that is, the heaviest-ever caught in the area.Arriving at the island, the team found Thun's fish, a female that appeared to be in good health. It was more than 13 feet from nose to tail. The researchers were shocked to see her weight at 661 pounds. She set a new world record. The original aim of the Megafishes Project was to find, study, and protect the world's largest freshwater fishes. The project focused on species that could grow to at least the size of a human and that lived only in freshwater.Hogan initially drew up a list of roughly 30 species to focus on.The challenge, as Hogan soon learned, was that many of these fish are hard to find. They live in remote, inaccessible places, and often in deep waters. Early on in the search, there were relatively few scientists studying them.What was clear was that the river giants were shrinking in number, threatened by a host of factors including overfishing, water pollu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dams, which block migrating fish from completing their life cycles. As Hogan's work progressed, its focus increasingly turned to conservation. “It was never about just finding the biggest fish,” Hogan says, “but looking for ways to protect these extraordinary animals that, in some cases, have been on Earth fo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years but are now drifting out of entities."( )12. Why was Zeb Hogan full of hope?A. Freshwater fishes weren’t in danger.B. Some large fishes didn’t die out.C. The stingray was put into the river.D. Many large fishes existed in rivers.( )13.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646-pound catfish?A. It was also caught by Moul Thun.B. It's the largest recorded freshwater fish.C. It was injured very seriously.D. It was caught in the Mekong River.( )1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original goal of the Megafishes Project?A. Finding about 30 species of big fishes.B. Studying fishes smaller than humans.C. Protecting big freshwater fishes.D. Setting new record in finding fishes.( )15.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art “drifting out of entities"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A. Dying outB. Getting illC. Being protected.D. Living well.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12.5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1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1

考末试高卷期试二期语文上学高二语文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天门中学陈胜波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戏谑.(xuâ) 僭.称(jiàn) 埋.怨(mán) 卷帙.浩繁(yì)B.逾.垣(yú) 羞赧.(nǎn) 号口兆(táo) 啾.啾齐鸣(jiū)C.簇.拥(cù) 檄.文(xí) 褒姒.(nǐ) 溘.然长逝(hâ)D.口讷.(nà) 谲.诈(juã) 泥淖.(nào) 瘟.头瘟脑(wē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A.汗颜金钢钻老生常谈清风夜唳B.偏废敲竹杠奇怪跌出协从不问C.渲泄吊书袋自顾不睱冥顽不化D.坐落壁上观自渐形秽颠扑不破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一到香港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都不肯下来。

B.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大赛风靡一时,然而央视的一些“名嘴”却不以为然....,在研讨会上对此大加挞伐。

C.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即将呼之欲出....。

D.银行加息的消息不翼而飞....,专家和开发商对此分析大相径庭,购房者无所适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和中国经济进一步有机结合之际,科学技术必须及时走在经济建设的前列,以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占据和开拓国际市场。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如果1956年您将1万美元交给巴非特,今天除去税收后的收入,您已是2.7亿美元的亿万富翁。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高二语文 xx.1第Ⅰ卷满分50分一、阅读下面《龄官划蔷痴及局外》选段,完成1~4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来,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

只见赤日当空,树(yīn)合地,①。

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

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甲】架下那边有人。

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乙】之际,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

”想毕,便要叫那女子,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

”话未出口,幸而再看时,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像是那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biàn)不出他是生旦净丑的那一个角色来。

宝玉忙把舌头一伸,将口掩住,自己想道:“幸而不曾造次。

上两次皆因造次了,颦儿也生气,宝儿也多心,如今再得罪了他们,越发没意思了。

”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

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cù)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tínɡ tínɡ),大有林黛玉之态。

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

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

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

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

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

宝玉想道:“必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

这会子见了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着【丙】,也未可知。

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

”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

再看,还是个“蔷”字。

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

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6届半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为与无为楼宇烈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同时必须说明的是,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也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融摄的。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一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8高三上·深圳月考) 下面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旅游业已经成为三亚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遐迩,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B .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C . 老王今年62岁,短小精悍,思维特别敏捷,干起活来年轻人还比不上他。

D . 这篇作文她不改还好,一改反倒一塌糊涂。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五年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预测名单榜首,却年年与该奖无缘,可以堪称是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悲壮的入围者”。

B . 班主任这项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举足轻重,它要求承担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胜任。

C . 广州恒大足球队首次参加“世俱杯”比赛,与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的冠军同场竞技,在收获自信的同时也看到了与世界的差距。

D . 到目前为止,中国珠算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3. (2分) (2017高一下·湖南期中) 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 . 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 . 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 . 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 . 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4. (6分) (2017高三上·杭锦后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中国传统美学是由三家组成的,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

儒家美学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道家美学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禅宗美学是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占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突出一个“仁”字。

“仁者爱人”,其实就是讲和谐,儒家尤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儒家的思想是“入世”,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禅宗的思想是“遁世”。

我们可以各列举一位唐代的诗人来说明。

儒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是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因为他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道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李白,李白被称为“诗仙”,因为他是典型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禅宗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王维,王维被称为“诗佛”,因为他是典型的禅宗思想的代表人物。

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

虽然杜甫是以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

杜甫身上也有道家的东西,李白身上也有儒家的东西,王维身上也有儒家甚至道家的东西。

比如,王维进朝做官肯定要按儒家的方式行事,上朝是儒家,退朝是禅宗。

所以说,他们每个人身上三种美学都有,只不过是每个人更侧重哪一种。

另外,一直讲“儒道互补,庄禅相通”,这八个字概括了三种美学、三种文化相互渗透的特点。

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果大家去过青岛崂山,就能发现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和平相处,互不侵犯。

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是什么教派都能留下来。

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在中国都有分支,但是谁也不占统治地位。

再一个是艺术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的空间,尤其是道家和禅宗。

刚才讲了儒家是“入世”,但是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比如说中国画家中著名的“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清代“扬州八怪”全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家和禅宗里面尽情地遐想。

而西方就不一样了,西方很多知识分子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包括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等。

如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名著《悲剧的诞生》中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

”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尼采自己就没有做完这场梦和演完这幕剧,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反而自杀了,因为他钻研越深入,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茨威格就是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双双服毒自尽的,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他觉得越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

而中国的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精神的家园,失意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

(1)下列关于原文“传统美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中国传统美学是由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家”组成的。

儒家美学以孔孟为代表,道家美学以老庄为代表,禅宗美学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B . 就儒家、道家、禅宗“三家”政治思想而言,在唐代的典型代表是:“诗圣”杜甫代表儒家思想,“诗仙”李白代表道家思想,“诗佛”王维代表禅宗思想。

C . 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在我国,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都能保留下来,世界上三大家教在中国也有分支。

D . 中国的文人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由此可见,中国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儒家突出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就是讲和谐。

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占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

B . 虽然杜甫是以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

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

C . 道家思想是“出世”,禅宗思想是“遁世”,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唯一的精神空间。

D .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一同服毒自尽,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他觉得他越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者具有相互渗透的特点,“儒道互补,庄禅相通”就是很好的说明。

B . 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青岛崂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可以和平相处,互不侵犯。

又如王维身上既在儒家的东西,也有道家的东西。

C . 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失意时的精神家园,如中国画家中的“明代四大家”“扬州八怪”等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禅里尽情的遐想。

D . 西方很多知识分子缺少研究道禅一样的美学,所以他们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如哲学家尼采就是其中之一。

5.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⑴~⑷题。

沼泽地[日]芥川龙之介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

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

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

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

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没有使用绿色。

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

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

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

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

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

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

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

”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

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

”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

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

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

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不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死了。

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

我问道:“为什么呢?”“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

这可太有趣儿啦!”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

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

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

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

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

我在这张小小的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

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

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

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是杰作。

”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1)文中说“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蕴蓄着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什么?(2)“记者”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什么用意?(4)“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怎样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