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高考全国甲卷:2022年[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 ,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向任何方向
运动不等于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上海卷第2题)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
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第二步 审—审读题干,圈定答题区间
▪ 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 ▪ (1)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 (2)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
的。 ▪ (3)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
的。 ▪ (4)是理解题还是分析概括题。 25
【文试站题”】的根原据因文,意错,误下的列一白项鹤是梁被誉为“世界D 第一古代水
命题陷阱之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 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 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 况的判断。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 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命题陷阱之十: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 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
• 【试题】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根据选文推
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3分) ( A、C )
A.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B.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 C.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D.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 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通常是指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以阐述道理,表明作者主张的文章,包括国学、史学、哲学、美学、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等方面的论文。
它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考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手法,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1)重点考查理解与信息整合、筛选能力(2)重点考查对全文的论证分析能力(3)重点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综合能力(一)考查重点1.理解。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种形式:①揭示段意的中心词、起始句、终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
②揭示主旨、情感的概括性词句。
③在揭示脉络层次中提纲挈领性的、过渡性的、总括性的词句。
2.分析综合。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包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四个子考点,这些考点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查内容。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所谓“信息”,主要是指选文涉及的知识、消息、情报,或者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
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文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与阐述,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区分,把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把文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归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分析,做到“事到理合”。
“事到”就是要搞清文本含“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理合”就是要推敲“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叙述的合拍和道理的有据。
论述类文本中的信息主要从重要的词语、重要的句子和文本运用的材料中获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信息性阅读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强调综合素养的任务群阅读基于《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信息性阅读能力和文学性阅读能力信息性阅读是以求知求真的态度与方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其对象主要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
对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有:在熟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
文学性阅读是以审美的态度和方式阅读文本,涵养性情,滋润心灵,从而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丰富关于文学和世界的想象与认知,其对象主要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
对文学性阅读能力的要求有:能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感受、想象、体验作品呈现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领悟作品表达的感情、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评价;对常见文学类作品的基本特征、一般体例和主要表现手法有所掌握,在了解文学史常识和文学创作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文本艺术创新的主题意向、思想蕴涵能有所领悟并展开联想,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分析与评价;对文本建构和文本理解所涉及的复杂因素,前者如作者倾向与意图、作品语言与形式,后者如读者立场、阅读取向、欣赏角度、评价标准等,具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信息性阅读一、把握论述类文本的分类和基本特征1.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费孝通《文化与“不朽”》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费孝通《文化与“不朽”》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生物性,决定了人是要生老病死的,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是可能长久存在下去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社会都必然永远存在,也有整个消亡的)。
这种“死”和“不死”是我们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
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即社会性。
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时生同时死。
在共处的这段时间里,每个人的人生经验、知识、感受、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一个人的生命可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比如石刻、竹简、书本、光盘等信息载体)传递给别人,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一代代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更新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
像唐朝的诗人李白,他作为一个人,生物性决定了他必然会逝去,但他的诗作,连同他的诗的风格,都保存在各种文献中,成为“文化”。
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
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生长的土壤。
李白的诗作,经过几百年、一千年后,还能重新影响、塑造出别的诗人,他们可能接近李白,可能超越李白……文化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人“接通”了,可以共享生活的经历和生命的体验。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说,“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式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
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体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它是跨越时间、空间和生命的东西,也是先于个体而存在,不随个体的消失而消失的东西。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 点。因果论证可以以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回顾旧知:检查对上节课的把握——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三)判断论据能否支撑观点“三步骤”
习论证方法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反对党八股》为例)
①对比论证:列举党八股第一 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 物”,说明了文章长而空的后 果并指出产生的原因,然后以 斯大林的演说进行正面说明, 一贬一褒,从反正两方面说明 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 的文章。
习论证结构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为例
第二部分(从“人们的社 会存在”到“就是辩证 唯物论的认识论”)从实 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论 述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 过程。
习论证结构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为例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三 层,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 构。第一层(从“人们的 社会存在”到“……物 质力量”)总论物质与精 神的辩证关系; 第二层(从“人们在社会 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 到“此外再无别的目 的”)分别论证认识过程 的两次飞跃。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表达意思准确鲜明。 2. 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有的直接出现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 有的出现在文章结尾,多以“所以”“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词语为标志,
收束全文; 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 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要考生自己概括。 3.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 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 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论述类文本《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西上饶2023届高三上7月)
上饶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7月开学检测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文章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文章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及详细解析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及详细解析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真题解透】全国甲卷五年(2018-2022)考点对比分析-高考语文真题对比分析(全国通用)
202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同上) 项是(3分)
2022 下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同上) 项是(3分)
全国甲【Ⅰ】卷【论述类】五年高考考点【2018-2022】比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号 年份
设题方式
考点
201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查筛选文中的
(3分)
信息的能力
第 201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
(3分)
题 2020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考点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以及探究能力
(同上)
考查筛选、整合、分析文 中信息能力 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 的能力 考查学生筛选、整合并概 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三、现代文阅读三:文学类文本
文学类文本一般考查小说和散文。
文本考查在材料选材方面主要是走近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现代文学大师的文学作 品,主题方面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从考查的内容方面来看:考查的重点仍集中在人 物形象、情节结构、表达技巧、小说情感主题、小说环境等方面,重在阅读的深度。 在学科素养方面,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的语文学科素养,引导考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 美意识,将艺术审美与价值导向紧密结合,在完成审美能力考查的同时,实现对考 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促进其向美向善,提升人生境界。
题
(2018
2020
年是第8
题) 202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语文使用地区:四川、宁夏、内蒙古、青海、陕西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海洋环境。
要实现海洋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各国必须摒弃传统的大国争霸思路,充分照顾彼此的安全关切和合理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海盗、人口走私、贩毒等海上犯罪行为,在涉及海洋权益争端时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短期内无法协商的问题可以考虑搁置争议。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愿景意味着,我们要坚持开放的自由贸易体系,同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问题,发挥海洋作为国际求的日益增加,各国都希望开发利用更多的海洋资源。
如何才能在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又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洋发展的“四个转变”:“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
这为海洋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
具体到全球、地区和双边层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应该着眼于不同的路径,这样才更具有可行性。
在全球层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主要着眼于涉海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各国应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稳定有效的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体系。
2023年全国甲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全国高考甲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飞速发展,考古资料得以大量积累,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多学科合作日益深入,各种专题研究广泛展开。
“考古写史”在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获得诸多具有突破性和填补空白意义的成绩,中国考古学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上古史构建方面展现了广阔前景。
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新材料,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
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新材料,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
从重构上古史体系角度看,20世纪70—80年代,夏鼐、苏秉琦等系统地构建了新石器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时空框架体系。
苏秉琦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基础上提出“满天星斗”“多元一体”和“古国一方国帝国”等关于中国上古史的历史叙述体系。
严文明提出“重瓣花朵”模式,在承认多区域文化共存的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强调中原文化区“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
张光直认为各地区文化多元发展并通过彼此之间的密切交流而形成一个“中国相互作用圈”。
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如四川的三星堆一金沙文化、江西的吴城文化、两周时期的曾国与中山国历史,等等。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论述类文本 课件27张
6.混淆时态 7.混淆关系 8.偷换概念 9.因果混乱 10.主次颠倒
1.以偏概全
即以部分代整体,局部代全局,个别代一般(选项范围扩 大),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 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 数”“有时” “全都”“全部”等。
答题方法总结
3.筛选文中信息的步骤小结:
①通读全文,初步了解主要信息(读) ②审读题干,确定信息范围(找) ③文题比对,辨析信息对错(比) ④巧用排除,复位验证(排)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 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 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 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 (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解题步骤
温馨提醒,抓住关键词语要注意
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点。 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做好标记 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出现频率 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 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 中心主旨。 5.去掉文本中作为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所要论证的话。
(1)整体把握,快速感知主要信息。 速读,借助关键语句把握大意、明确层次结构。 (2)审明题意,确定筛选范围。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指令”,确定筛选范围。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友兰先生的《新原人》从追问“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这一问题开始,指出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而为人者,在于人有“觉解”;而“人之所以能有觉解,因为人是有心的”。
由此可见,“心”在冯友兰的境界论中占据首要地位。
概括起来,冯友兰一般从功能的角度来解释心。
他讲到心有四种功能:感觉、思议、了解、自觉。
其中,了解和自觉又合称“觉解”。
冯友兰论述人生境界的依据是心的觉解程度的高低,而觉解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过程:第一,运用心的思议功能得到事物之理及其知识形态的概念(思);第二,站在事物之理的高度“以理观物”(观),并在实践过程中用经验、知觉去印证名言的概念知识(悟)。
观与悟合称“了解”(解);第三,将心的“了解”的活动作为意识对象进行反观,使心处于明觉状态(觉)。
第四,觉解其觉解。
因此,思、观、悟、觉等概念所表达的都是心的不同功能或不同状态,冯友兰将其合称为“觉解”。
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自明诚”“转识成智”的意思是一致的,其根本底蕴在于如何通过认识、知识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就是以增进知识的方法改变自己的心灵状态。
冯友兰所关注的正是由理论上的知识转化为切身体验,由常人的心理转化为圣人的心理。
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可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有“心”。
他将人心的觉解比喻为一盏“宇宙灯”。
宇宙间有觉解,与宇宙间有水有云,是同样不可否认的事。
不过宇宙间有水有云,不过是有水有云而已。
而宇宙间有觉解,则可使其他别的事物被了解。
如一室内有桌椅,有灯光。
就存在方面说,灯光与桌椅的地位,是相等的。
但有桌椅不过是有桌椅而已。
有灯光则室内一切,皆为灯光所照。
宇宙间之有觉解,亦正如是。
宇宙间的事物,本是无意义的,但有了觉解,则即有意义了。
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
近代科学兴起以来,原本充满神奇色彩的宇宙变成了物质性的“自然界”。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
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
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无线者非画也。
”这句话何其爽直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菲尔、伦伯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亲切地表示画家“艺术心灵的探险史”与造物肉搏时的悲剧与光荣的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
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
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
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
然而北齐时(550-577)曹国(属土耳其斯坦)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
此为中国线画之受外域影响者。
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
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
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
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
2024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全面解读
第二遍:精读--分析题目
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仔细阅读试题,弄清题目要求, 带着题目返回原文,标画选文。 1、标注敏感点:选项中可能作为设误点出现的词语,表条件、 因果、转折、顺承关系的词语,文本中出现的重要概念等,都 可以作为敏感点标注出来。 2、找准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语句,筛选信 息类题目要注意选项是否改变原文意思,理解分析类题目的选 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3、落实设误点:根据内容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 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需要理解分析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 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根本、重 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示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 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 (4)或然必然。如:如果、可能、也许、一定、 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关联词
第二段先提出观点,然后以孔子的话作为佐证,接着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阐 述“孝”的重大意义。
①提出观点。 ②引用《孝经》中孔子的话,是为了阐释“孝”是常规、通则与规矩,从而佐证 “孝”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③指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 ④“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肯定了“孝”的普遍意义,也指出了这种伦理规范 的制约性。 [提示] 信息①③有助于第1题B项的判断。信息④有助于第2题D项和第3题C项 的判断。
将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语句(圈出来的)带入文章中,由 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查找。
03 论述类文本高频考点题型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易 错
[注意] 有些文本中论点的提出、论证方式和论证语言等没有特色,则无须
·
集 分析。
中
突
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聚
“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
焦 易 这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梗。微博上,“废话文学大赛”达到了1.1亿的阅
错 读量;豆瓣上也开设了废话文学、豆瓣废话学小组;B站(哔哩哔哩视频网站)
聚 焦
看着影视剧中的康熙大帝、尔康、甄嬛们一本正经地讲废话,观众们属实是
易 乐疯了。而视频的弹幕以及评论,也迅速成为网友们交流“废话文学”的场 错 集 地。“当康熙在怒斥群臣的时候,他在怒斥群臣。”“还好这个视频只有两
·
中 分半钟,让我浪费了两分半钟的时间。”
突
破
随着网友们对“废话文学”写作的得心应手,“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
聚 材料一:
焦 易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错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
·
集 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
中 突
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 1930 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
焦 论点的 的梗,然后又说到微博、豆瓣上等关于“废话文学”兴起的现象,
易 错
提出 从而引出“废话文学”的话题
·
集
第一段是总起部分,引出“废话文学”的话题;从第二段到第五段
中 突
第二步: 为第二部分,先说到“废话文学”的渊源、流派,接着论述“废话
破 分析论 文学”的功能;第六段为第三部分,探讨了“废话文学”产生的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17
2、已然与未然。
▪ 【有效阅读信息】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 实验和观测证实的理论。可是,且不说弦论, 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他认为在那些可 居住宇宙的“岛屿”上,确定基本物理学和 宇宙学状况的物理常数也许可以与我们的宇 宙有很大差别。……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 住宇宙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但它们相互之 间的差别也就十分巨大。
,就能大大提高得分整率理pp。t
11
高考语文“小阅读”干扰项设置方法:
▪ 1、部分与整体; ▪ 2、已然与未然; ▪ 3、或然与必然; ▪ 4、先期与后期; ▪ 5、主要与次要; ▪ 6、原因与结果; ▪ 7、言此与言彼; ▪ 8、言多与言少; ▪ 9、客观与夸大(或缩小); ▪ 10、有据与凭空。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必考)
整理ppt
1
论述类文本
阅读指导
整理ppt
2
现 代 文 阅 读 (必考)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解答“小阅读”的基本思路:
▪ 泛读全文→采集有效信息→比照
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
▪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
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
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
▪ 综观历年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将
选项的干扰点基本设置在如下十大“雷区”,只
要充分了解这些“雷区”的特点,巧妙避开它们
有些看概选括性项较的强话的题选、项说,法原及文遣根词本用没语这与句原话文,
若相简比单在地语与言原文文字去上对有比,无极变易化出,错如。何一变定化要,从
是变否化符后合的原内文涵意外思延,等符合是逻否辑相性同上。去思考判断。
3.排除确认
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
的。
整理ppt
10
高考语文“小阅读”解题思路:
▪ 【试题】从原文看,下列对“实际上里斯走 得比这更远”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08安徽卷6题)
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
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
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
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
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
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注意标示整理词ppt 语
整理ppt
9
解题过程
上题三对下、文选对能项照找中原到摘某抄文些原,词文咬语语文的句嚼选多字项、审,结选不构项能形—盲式—目类选认似择同、; 而1对.筛那选些定改位换了:说找法准,、改找换全了与表选达项形对式应,的找原不 到文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这 种2流.对于照形比式较的:对句话之间的 关系,有没有首括段、小结段、首括句、小 结句、中心句、过渡句、起重要作用的关联 词语等等。找到核心的一句话
3、注意大致标一下段意,以利下面确定搜索区 域
4、去掉文本中作为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所要论 证的话。
整理ppt
6
第一句是统领句!下面的无
第一段:
非都是材料而已!
偷换概念
某某的观点是
选项句特征
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 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
故意曲解原文意思
全部、都;必然、一定;严重非常
已经、将要、完成、成功、全部、都、一定
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有,却在不同位置
因果的位置和原句是否一致 ;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 同一位置;之所以,就,只要…就
整理ppt
3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的 解题过程指导
整理ppt
4
解题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要钩玄明大意
1.克服不良的解题习惯。 ①做选择题只看题目不看材料的浮躁心态。 ②不先阅读材料,直接看题目然后到文中找答 案。
2.快速整体把握文章
整理ppt
5
怎样又快又准地读懂文本
1、注意文本的题目,弄清文本的话题,找到文 本要告诉我们哪一句话。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
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
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话响最题广是的“地全区;球热变带暖流行的疟疾 和由于寄严生虫重病缺将水向会北半蔓沙延漠化,使,欧滑洲雪出运现动”流在欧行洲病将;荡地然中无海存地;区
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
7
把握文本大意,能够回答以下三问:
第一问:全文围绕什么? 也就是话题是什么
第二问:每段在说什么? 也就是标注一下段意
第三问:作者主张什么? 也就是主要观点是什么
整理ppt
8
解题过程
二、明确要求,察亮眼睛审题干
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 ①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②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 ③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
▪ 【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08山东卷8题)
▪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 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整理ppt
16
2、已然与未然。
▪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 “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 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 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 为“已经产生的情况”。
整理ppt
12
干扰项的设置方式: 1.过于绝对 6.偷换概念 2.以偏概全 7.答非所问 3.混淆时间 8.强加因果 4.模糊范围 9.已然未然 5.无中生有 10.张冠李戴
整理ppt
13
社科文中常见8种错因
内容 曲解
程度 差异
逻辑 错误
错因 张冠李戴 转化失误
曲解原意 以偏概全 推测有误 无中生有 混淆因果
增加减少一两个词,甚至是 “的” “了”等改变意思;或换一 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以改变意思。
整理ppt
14
1、部分与整体。
▪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范围上 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 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 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 判断。
整理ppt
15
1、部分与整体。
▪ 【有效阅读信息】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 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 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 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