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讲义(一)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1: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20·郑州外国语·调研考)阅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节选,完成各题。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
不是有的放失,而是无的放失。
……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
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
……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
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
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
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
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通常是指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以阐述道理,表明作者主张的文章,包括国学、史学、哲学、美学、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等方面的论文。
它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考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手法,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1)重点考查理解与信息整合、筛选能力(2)重点考查对全文的论证分析能力(3)重点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综合能力(一)考查重点1.理解。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种形式:①揭示段意的中心词、起始句、终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
②揭示主旨、情感的概括性词句。
③在揭示脉络层次中提纲挈领性的、过渡性的、总括性的词句。
2.分析综合。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包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四个子考点,这些考点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查内容。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所谓“信息”,主要是指选文涉及的知识、消息、情报,或者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
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文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与阐述,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区分,把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把文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归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分析,做到“事到理合”。
“事到”就是要搞清文本含“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理合”就是要推敲“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叙述的合拍和道理的有据。
论述类文本中的信息主要从重要的词语、重要的句子和文本运用的材料中获取。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讲义(含解析)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题,很多考生谈之色变,避之如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读懂文本是关键,在阅读文本时,我们要具备两遍阅读意识和文本串联意识。
一、泛读,即勾画意识。
圈画观点材料,落实结构层次。
1.圈注论点句。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在文章的开头,即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即所谓的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2.圈注论据句。
论据有两类,一类是选用的事例、数据、史实;一类是道理、格言、原理等。
这些往往紧跟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后,起支撑论点的作用。
3.圈注文中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论述文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并列、递进、总分等关系,而这些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
二、精读,即逆向阅读意识。
紧扣绾结,因题读文,找出对应处。
精读是对文章与题目的“绾结处”进行的精细阅读。
这遍阅读,须仔细比对,从试题到文本,确定考题中的每一项在文中的对应处,并在文本中做出明显的标识,并力求找出题目设置的干扰项,确认排除依据。
三、串联,即迅速串联文本大意,理清论证思路。
文本读完后,再根据思考的问题和勾画的关键词句或浓缩的每段内容,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意,更利于做好论证选择题。
【读文示范】
请利用两遍阅读意识和文本串联意识分析理解2018年全国卷Ⅰ的论述类文本。
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知识点与练习 讲义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思路一、请认真研读江苏卷近三年梳理概括论述思路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
首先,提出人的境界分三个层次;其次,最后,指出中国画家都想达到“高台玩月”的境理,接着论述雕刻家的创作要服从于约定俗成的社会要求,最后补充说明雕刻对日: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揭示人一旦踏、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1.认真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都要求“简要分析(概述)”“论述层次”,表明考查重点在梳理分析论述类文本的论述思路层次。
(2)“简要分析(概述)”的范围有“本文”或“第×段”,表明命题角度有整体分析全文层次和局部分析某段层次两种。
2.比较高考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现场答案,你发现参考答案有什么特点?考生现场答案与之相比存在什么问题?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参考答案特点:①语言组织均使用了序数词,如“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层、第二层”等。
②答案要点由文中摘引关键词语与自己的语言组合而成。
③在概括层次要点时有时使用了论述层次专业术语,如2016年答案中的“提出全文观点”“收束全文”等。
④6分题均由3个或4个要点组成。
(2)考生现场答案存在的问题:分析论述层次题难度不大,大部分考生能分析准一到两个层次,问题是有一个层次或一个层次要点概括不准。
如2014年考生现场答案第三个要点“如何达到这一重境界”,很笼统空泛,说明对仅有一句话的最后层次认识不清。
2015年考生现场答案则漏掉了第三个层次,没有注意到段中“有时”所单独指出的内容。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 点。因果论证可以以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回顾旧知:检查对上节课的把握——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三)判断论据能否支撑观点“三步骤”
习论证方法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反对党八股》为例)
①对比论证:列举党八股第一 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 物”,说明了文章长而空的后 果并指出产生的原因,然后以 斯大林的演说进行正面说明, 一贬一褒,从反正两方面说明 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 的文章。
习论证结构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为例
第二部分(从“人们的社 会存在”到“就是辩证 唯物论的认识论”)从实 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论 述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 过程。
习论证结构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为例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三 层,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 构。第一层(从“人们的 社会存在”到“……物 质力量”)总论物质与精 神的辩证关系; 第二层(从“人们在社会 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 到“此外再无别的目 的”)分别论证认识过程 的两次飞跃。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表达意思准确鲜明。 2. 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有的直接出现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 有的出现在文章结尾,多以“所以”“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词语为标志,
收束全文; 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 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要考生自己概括。 3.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 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 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总述)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第三段] ①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 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 学性的欠缺。②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 计上出乎意料。③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 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 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第二步:边思考,边筛选——为答题做准备 勾画信息是为我们做题服务的,因此,需要思考每一则材料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信息是什么,每一个题涉及区域在哪,这 样,把对我们做题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勾画的信息抓住材料 的关键,关注细节。 第三步:边比较,边概括——读懂文本,胸有成竹 在思考与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联系:比较异同(说法上的异 同、内容上的异同等),然后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概括。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读文示范]
(2020·新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材料一: [第一段]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 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 势。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第二段] ①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 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 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②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 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 值一提。③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 “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 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
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筛选(讲)(含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筛选讲目标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筛选信息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
熟练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筛选信息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从脸谱说起叶秀山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尾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
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
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
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
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
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
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
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论述类文本阅读1——整体了解(知识讲解)-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讲解与突破训练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讲解篇)一、命题了解1、【命题情况】根据材料的文本内容性质,非连续性文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论述类材料(政论文、学术论文、书评、时评)的组合文本;一类是实用类材料(新闻、调查报告、传记、科普文章、图表等)的组合文本。
选文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材料主要选自主流媒体发布的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新闻等。
注重文化积淀,关注社会焦点,文本大都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人文性。
2、【题型设置】在题型设置上以“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呈现,侧重考查文本的论述特点,侧重以论述性的内容去命题,同时加强了对论证的考查,分别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方式考查了论据和论证特点。
二、考纲要求(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常常包括:(1)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2)反映文章深层含意的词语;(3)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连接呼应作用的词语;(5)内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6)展现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7)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文中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主要包括:点明主旨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句);内涵丰富的句子;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所谓“文中的信息”是指作者在文中所阐述或传达的知识、事例、理论、观点或设想等;“筛选”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对文本信息进行搜索、选择、获取;“整合”是指对筛选得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压缩,使之条理化、清晰化、概括化、简洁化。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互相映照。
备战2020年高三一轮精品复习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讲义(一)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讲读文聚焦“3关注”,提高阅读速度和准度一、由高考考查点,知读文关注点以“2018年全国卷Ⅰ”论述类文本为例:由上可知,第1题侧重比对关键词句,第2题侧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间的关系,第3题侧重对观点的分析推断。
因此,读文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关注句间关系和层次关系,关注段意中心(明确写作意图),这也就是读文的“3关注”。
下面,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关键词句”“句间关系和层次关系”主要有哪些。
[读文关注点](一)关键词句1.重点词2.重点句(二)句间关系和层次关系读中——边读边做好“3关注”(2018·全国卷Ⅰ)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①,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过程②,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③。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①。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②。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③。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④,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①。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②。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122张ppt)
-24-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息的能力。D项,曲解文意,“‘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 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相关信息在原文第③段结尾处:“这一意义 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 态。”“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于文无据。
-13-
3.理清全文论述层次 论述类文本的论述层次,一般体现在段落关系上,段落间常有总 分、递进、并列、对比等逻辑关系。对全文段落层次的梳理,可以 采用画结构图的方式进行。
-14-
(三)辨 “辨”就是辨析,是在标画、梳理后对文本主要内容的一种分析。 要“辨”清如下两点: 1.辨清叙议。论述类文本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叙述和议论。叙 述是引用材料,是论据部分;议论是说理,往往包含着观点。分清叙 议,就辨明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2.辨明方法。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如正反对比论证、因果论 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在读后都要有初步的 了解。哪段文字是证明哪一个观点的,运用了什么方法证明的,都 需要有初步的认知。
-15-
读文示范
高考文本 (2018·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 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 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 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②☞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 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 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 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 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 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 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教案 新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2021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阐述类文本阅读〔一〕.【教学目的】1、理解考纲关于阐述类文本的考察要求。
2、阐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探究。
3、训练阐述类文本的做题方法。
重点难点:阐述类文本的做题方法。
【考点解读】2021年考试大纲要求:阅读一般阐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构造,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典题导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考虑,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
寂寞能安定,定那么心静,静那么心清,清那么心明,明那么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
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2020高考语文讲义课件:论述类文本-同用“比对法”,难度在加大
“冠”往往出现在选项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
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 子时,应注意原文中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
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
语指代的具体内容。
应用体验
返回
原文: 时间是 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 参数 。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 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 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 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 察日影。纪元前 11 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 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 13 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选项:(2017· 天津高考 T7—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
选项偷换概念。 原文是“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
同性”,选项说“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返回
设误方式(五)
曲解文意
设 误 手
命题者命制选项时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
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 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段
判 定 技 巧
要判断“曲解文意”干扰项,一定要仔细比对原
文,充分理解文意,看选项是否在概括转换时更
[比对分析]
选项以偏概全。将原文中的“明初”说成了“明
代社会”,扩大了范围,属于以整体代部分。
返回
设误方式(三)
混淆是非
设 误 手 段
命题者命制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
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
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判 要判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 定 时,要特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 技 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更要格 巧 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152张PPT).ppt
第一组 高考真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数字人文的概念提出之前,计算方法已被引入人文领域,在研究中发挥 作用。 B.要实现莫莱蒂设想的世界文学研究,首先应进行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 的数据化。 C.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 单篇文本。 D.数字人文不仅为文本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为人文研究提供 了新视角。
2.学情分析 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往往暴露出以下问题:(1)缺乏快速整合能力;(2)对文中 重要信息缺乏敏感性;(3)重技巧,轻理解;(4)分析与理解内容不准确;(5)推断 多凭主观印象,难以准确找到依据。
第三步•提分瓶颈突破
任务一 信息筛选题——细心定位信息源,精准破解设误点
信息筛选就是对选项所涉及的原文内容进行正误判断,选项是对文本的归 纳、概括、转述,经过了命题人的精心组织、改造和设计,其正误皆有确凿 依据,学生出现失误是因为未能准确发现和理解这些依据。因此,在复习中 要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1)提升在阅读中获取信息、辨识信息的能力,增 强发现信息、定位信息的敏感性;(2)善于抓关键句、关键词,准确把握句 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强化逻辑思维能力;(3)提升迅速读懂、分析选 项的能力。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典题再练
(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
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与 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 的影响。《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 篇。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 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 题分述法”,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 余”。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30张PPT)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 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混淆时间
• “已然”是已经发生,既成事实。 • “未然”是未发生的推想。 • 命题者设立干扰项时故意把已经发生的事实
判断为未发生,或把未发生的事实判断为已 经发生。
• 注意:
• 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 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 能盲目认同
• A.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各种民俗活动、表演艺术、 知识技能、手工制作,以及所赖以生存的空间场 所的总称。
范围不清
• 到最后完工之日,等到晚上子时时,在初始的地点一 气完成。经常是抠抠瓜子,点点眼睛,一点眼就开光 了,即“狮子”出世了。然后系上红绳,裹好红布, 送给主家。讲究的人家还用朱砂点眼,彩色染身,, 朱砂和各种符号都是辟邪的,点画过后,具有驱邪避 灾作用。
民间文化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偷换概念
• 狮子形象的大量出现是在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 入以后了。佛教将“狮子”作为各大寺庙宣扬佛法 的开路神兽。秦汉时的绥德,已是边关重镇,不少 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历经融合,使佛教在 这里扎根,人们的审美观与宗教信仰产生了密切关 系,把狮子看成是吉祥、驱邪之物,尤以炕头石狮 子更具其地方特色和百姓崇拜,那神秘各异的造型 和传统“保锁、守护”的习俗,就在民间代代相传。
• 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 一项是( )
•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 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 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全国Ⅰ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讲读文聚焦“3关注”,提高阅读速度和准度
一、由高考考查点,知读文关注点
以“2018年全国卷Ⅰ”论述类文本为例:
由上可知,第1题侧重比对关键词句,第2题侧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间的关系,第3题侧重对观点的分析推断。
因此,读文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关注句间关系和层次关系,关注段意中心(明确写作意图),这也就是读文的“3关注”。
下面,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关键词句”“句间关系和层次关系”主要有哪些。
[读文关注点]
(一)关键词句
1.重点词
2.重点句
(二)句间关系和层次关系
读中——边读边做好“3关注”
(2018·全国卷Ⅰ)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①,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
....,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
过程②,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③。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①。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
应有同样的
...品格②。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③。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④,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
..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①。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②。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③。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段首一句承上启下,与第
2
段“照着讲”形成并列..
关系,本段阐释“接着讲”的内涵,从3个方面做了阐释:
[解题指向] 有助于判断第2题A 项、C 项及第3题B 项;综合
第2段和下文第4段,有助于判断第2题B 项。
本段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阐明了“接着讲”的内涵,论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①。
从逻辑上说.....
,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②。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
无助于思想的创新③。
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④。
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⑤:“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⑥。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层次关系要理清
本段从以下两点阐明了“新子学”的两方面“照着讲”与“接着讲”之间
的关系:
[解题指向] 有助于判断第2题D 项第3题D 项。
把握段意明意图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新子学”应追求二者的统一。
读后——理行文结构图,明主旨大意
1.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子学”对诸子之学的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论证了“照着讲”和“接着讲”两方面的统一。
“照着讲”偏重于继承,“接着讲”偏重于创新,“新子学”应追求二者的统一。
2.第1段点明论题是“诸子之学”,引出下文议论的核心内容“新子学”。
3.第2、3两段分别阐释了“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内涵。
4.第4段从“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关系角度,阐明了“新子学”的意义。
做题——理清了文脉,做题易如反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解析:选D D项,颠倒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
文本第4段明确表明“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解析:选A论证是指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实证。
A项,选项认为“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为文章的观点;所谓“差异”,就是“差别、不同”的意思。
原文讲“新子学”、诸子之学关系时谈到三点:一是“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二是“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它同样具备传统诸子之学的品格,“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三是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因此,“新子学”与诸子之学的关系不是“差别、不同”,而是“联系、突破、发展”。
再者,全文在论述观点时采用道理论证,非对比论证。
所以,A项不正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解析:选B A项,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在原文中是“新子学”“照着讲”的主要内容,无论是要对其作进一步的阐发抑或是具体的实证研究,都是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在历史上并不是互相隔膜的,而是要总结历史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内容。
所以,A项不正确。
B项,原文说“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方面理解;其中“接着讲”为中西之学的交融,“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构建与发展过程”,而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二者的互动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选项转述为“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原文说法一致。
所以,B项正确。
C项,原文说“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但“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选项表述
为“照着讲”内含“接着讲”,对“出发点”的理解不正确,根据原文“照着讲”不含“接着讲”,“接着讲”内含“照着讲”。
再者,原文说“照着讲”是总结传统思想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是形成新思想的重要资源;选项却说“照着讲”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与原文内容不符。
所以,C项不正确。
D项,原文说:“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而“新子学”是中国思想传统“诸子之学”在近代以来中西思想互动基础下思想的新发展、新创新。
所以“‘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这一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新子学”本身就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照着讲”“接着讲”是对“新子学”理解的两个方面,不是“要参与世界文化发展”才成为“有必要”的内容。
并且“逐渐过渡”错误,“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不存在时间上的过渡。
因此,D项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