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木雕的少年》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卖木雕的少年》,让学生了解木雕的制作过程和木雕艺术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手工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卖木雕的少年》,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和劳动者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卖木雕的少年》,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课外阅读资料,音乐资源教具:PPT,小组活动评价表学具:学生绘本,学生手工创作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师生互动:出示一些木雕作品图片,请学生说出自己对木雕的观感和认识。
2. 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木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需要经历哪些步骤?二、阅读与赏析(20分钟)1. 学生除阅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边阅读边适当地讲解生词和语法点。
2. 课文赏析:就课文的情节、人物、描写进行细致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冲突和高潮。
3.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选出一个小组代表发表讨论结果。
三、合作学习与表演(30分钟)1. 学生细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角色的性格、心理发展和转变,自由讨论后组织小组表演。
2. 学生分工合作,分别扮演文中的小明、张大爷等角色,并进行小组表演。
3. 全班观看表演,评价各小组表演的优缺点,进行评奖选出最佳表演奖。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者自行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文化。
2. 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手工艺品进行制作,并在下节课展示作品。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学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和欣赏我国民间艺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方式,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基本内容,生字词的学习。
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技巧。
2.2 教学难点欣赏和理解民间艺术,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体会作者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导入:图片导入:展示一些民间艺术作品,如木雕、泥塑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学生自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了解课文大意。
新课导入: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3.2 第二课时课堂活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民间艺术特点,欣赏和理解木雕艺术。
学生进行创意木雕作品设计,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课堂小结:学生展示自己的木雕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朗读、小组合作、创意作品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情趣、创造力等方面的提升。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和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课文文本《卖木雕的少年》。
民间艺术作品图片、视频等资源。
木雕材料、工具等,用于学生创意作品制作。
教学课件、学习单等教学辅助材料。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课文文本《卖木雕的少年》打印备用。
民间艺术作品图片、视频等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医疗队员到坦赞》、《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了解课文的背景。
课时目标:1、学习5-15自然段,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不知道大家对课文的词语掌握的怎么样(出示词语),李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
1、读读词语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大瀑布)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木雕)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人物)2、运用词语课件播放琳琅满目的非洲木雕,师:你能用四字词语来夸夸这琳琅满目的木雕吗?引导学生用上“栩栩如生、构思新奇、爱不释手、各式各样”等四字词语来夸夸这些木雕。
(将文中词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其语言的内化。
)二、研读课文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感受一下大瀑布的美,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读过不少关于朋友的故事,那么你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感情呢?(真诚、友善、互助…..) 这说明朋友之间应该有着深厚的——友谊作为支撑。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卖木雕的少年》。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非洲文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非洲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对非洲的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找出生字词,并与同桌交流学习。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非洲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非洲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非洲朋友的怀念之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相关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非洲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非洲的印象。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卖木雕的少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补充并总结。
4.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情感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非洲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非洲朋友的怀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6. 小结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非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营造一个真实的非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卖木雕的不易和对木雕的热爱;(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卖木雕的不易和对木雕的热爱;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体验感;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案例教学法:分析少年卖木雕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手工艺品。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木雕样品或图片;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朗读的节奏和情感;(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卖木雕少年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大意。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少年的句子,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分析少年卖木雕的心理和情感;(2)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揣摩少年对木雕的热爱和敬业精神;(3)教师总结,强调尊重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重要性。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少年、顾客等),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卖木雕的场景;(2)学生通过表演,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体会少年卖木雕的艰辛和快乐;(3)教师评价学生表演,给予鼓励和建议。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非洲木雕艺术的魅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和评价非洲木雕艺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创作自己的木雕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的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非洲木雕艺术的魅力。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欣赏和评价非洲木雕艺术。
2. 创作自己的木雕作品。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多媒体课件。
2. 非洲木雕艺术品图片或实物。
3. 木雕材料(如木块、刀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展示非洲木雕艺术品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谈论对非洲木雕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分析情节(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评价,感受非洲木雕艺术(1)学生展示自己的木雕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从造型、线条、色彩等方面评价非洲木雕艺术。
5. 创作练习,发挥创造力(1)学生根据自己对非洲木雕的理解和想象,创作自己的木雕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非洲木雕艺术的小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非洲艺术品的图片或实物,进行欣赏与评价。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教案设计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 非洲风土人情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特定文化背景的理解。
2. 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非洲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非洲的印象。
(2)简介课文作者和课文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举例运用。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分析课文人物形象,讨论作者写作的目的。
5.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拓展作业: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课文讨论: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非洲的了解,以及他们对课文中的非洲风土人情的看法。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化差异,并尊重不同的文化。
八、案例分析:1. 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中人物形象。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概括段落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运用绘画、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学习机会,勇于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生字词。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人物形象的分析。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人物心理活动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非洲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非洲。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非洲有什么了解?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和句子。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分析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特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4.情境体验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课文中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5.绘画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课文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7.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善良、勇敢和坚韧的短文。
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题目,教师提供指导。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到位?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4.作业布置是否合理,学生能否完成?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非洲市场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图片,这里是非洲的一个市场。
你们能感受到这里的氛围吗?有没有注意到图片中的小摊贩?”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继续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卖木雕的少年》,就发生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教案设计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学生能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木雕”、“少年”、“商人”等。
3. 句型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练习,如“这个木雕很漂亮”、“它能值多少钱”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木雕是什么吗?木雕有什么用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3. 词汇学习:教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跟读、记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这些词汇造句。
4. 句型练习: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句型,让学生跟读、模仿。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这些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的朗读课文录音。
2. 学生用本节课学习到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了解非洲木雕艺术,感受作者对非洲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少年诚实、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非洲传统文化的热爱。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诚实、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非洲木雕艺术,感受作者对非洲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少年诚实、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非洲木雕艺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非洲木雕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非洲木雕艺术。
2.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4.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述少年品质的句子,并进行交流讨论。
5.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诚实、善良、热情、乐于助人这些品质的理解。
6.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少年诚实、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卖木雕的少年的故事。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非洲木雕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2. 邀请当地艺术家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非洲木雕艺术。
3.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不同风格的木雕作品,拓宽视野。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以及对于非洲木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木雕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木雕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非洲木雕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非洲木雕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非洲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展示非洲木雕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非洲木雕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5. 小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等环节,使学生对非洲木雕的艺术特点和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活动一:欣赏与讨论(1)教师展示更多非洲木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非洲木雕的欣赏和感受。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感受作者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非洲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场景、人物表现出的情感。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非洲的印象。
(2)简要介绍非洲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5. 感受非洲风情:(1)学生讨论: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非洲特色风情?(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对非洲的认识。
6. 总结:本节课学生了解了非洲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感受到了作者对非洲的热爱。
课后请学生收集其他关于非洲的资料,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非洲文化:(1)学生收集关于非洲的资料,如非洲的音乐、舞蹈、绘画等。
(2)在课堂上展示并分享,让学生对非洲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学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木雕文化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欣赏和评价木雕艺术,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木雕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文原文。
3. 生字词卡片。
4. 与木雕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木雕艺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木雕的了解和看法。
(3)简介课文《卖木雕的少年》及其作者。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揭示课文的主旨。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有关木雕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3. 写一篇关于《卖木雕的少年》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的情况,以及收集和分享木雕资料的积极性。
《卖木雕的少年》精品教案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
了解课文内容,弄清 楚少年卖木雕的哪些 地方令“我”担心和 感动。
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质疑、自主探究的能力 。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体会人物的 思想感情。Βιβλιοθήκη 提高学生想象力及运用语言的能 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到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以及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 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0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
学生应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包括它们的读音、写法、意义 等。
继续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总结词
拓展知识面
详细描述
通过继续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非洲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 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相互学习。
THANKS
第三部分(第16-25自然段)
小组合作
讲述中国留学生再次遇到卖木雕的少年, 少年送给他一只木雕小象墩,并表达了中 非人民之间的友谊。
分组讨论并分析各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课堂小结
总结文章主题
本文讲述了中国留学生在非洲与卖木 雕的少年相识、相交的故事,表现了 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的木雕艺术,拓宽文化视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感受人物情感和特点。
(3)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通过细节描写,感受人物情感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差异,感受非洲木雕艺术的魅力。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动画视频或图片素材。
2. 生字词卡片。
3. 非洲木雕艺术图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非洲木雕艺术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大家共同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细节描写:(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少年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
(2)学生尝试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描绘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5. 文化差异:(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非洲木雕艺术的文化背景。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拓展学习,如查找其他关于非洲木雕艺术的文章或图片。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卖木雕的少年的小故事。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 27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27 卖木雕的少年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等),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
2课时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这个地方。
(播放图片)2教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非洲在感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3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有关描写少年的语句。
2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讲出少年的外貌,语言,行为等,以及故事的发生地点。
(非洲南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边)指导读好瀑布的名字。
三、感受瀑布和木雕之美1播放瀑布图片,引导学生用词语描绘。
(壮观,雄伟等)2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绘它的有关的词语。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等)3欣赏非洲的木雕图片,在第三、四自然段中找出描绘木雕的词语。
(琳琅满目、栩栩如生、各式各样)4齐读四个字的词语。
5教师:刚才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不但要记住,而且要会正确运用。
从这些出示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是写瀑布的,而“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这些词语都是写木雕的。
6填空: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四、积累词语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大瀑布)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木雕)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人物)第二课时一、设疑导入教师:精美的木雕激发了“我”强大的购买欲望,但是“我”为什么又放弃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1.1 导入新课1.1.1 教师展示一组南非的木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兴趣。
1.1.2 教师简要介绍南非的木雕文化,引出本课《卖木雕的少年》。
1.1.3 板书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字词学习2.1.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如“少年、精美、非洲、各国”等。
2.1.2 学生跟读,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2.1.3 教师通过游戏、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1.2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3.1.3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4.1.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1.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南非木雕文化。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5.1.2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5.1.3 学生对南非木雕文化背景的了解。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5.2.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5.2.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南非的木雕文化。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文课件或教案本6.1.2 南非木雕图片或实物6.1.3 生字词卡片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1 课文文本6.2.2 笔记本6.2.3 彩色笔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教学环境6.3.1 教室布置:悬挂南非木雕图片或实物6.3.2 座位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学习6.3.3 教学媒体:课件或教案本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教师通过展示南非木雕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导入内容。
7.1.2 学生分享对南非木雕的初步了解。
7.1.3 教师简要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七、教学过程7.2 课文学习7.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教案:《卖木雕的少年》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旨,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子;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学生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放弃,勇往直前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概括;2.故事中重要词汇和句子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教学小结和评价;2.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1)师生共读故事全文,然后问学生故事的大意。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帮助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3)教师解释和拓展重要词汇和短语。
3.教学重点呈现教师通过举例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并进行板书。
4.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1)学生分小组讨论故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展示。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教师小结和评价(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概括教学重点和难点。
(2)评价并展示优秀的学生答案,鼓励学生。
六.板书设计知识目标: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词汇和句子:1.木雕:wood carvings2.富有:wealthy3.贫穷:poverty4.勤劳:hardworking5.智慧:wisdom七.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也进一步提高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互动的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进来。
另外,考虑到学生可能对故事中一些词汇和短语的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词汇和短语的相关语境来解释,提高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
三年级下册27.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7.卖木雕的少年教材及作者简析: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
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会少年的内心,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资料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教学目标: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教学重难点:1.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学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
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7 卖木雕的少年
兴义市向阳路小学杨丽红
教学目标
1、复习四字词语,会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学情分析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比较亲切,但故事离我们的学生有点遥远,而且又发生在非洲,所以老师给予的补充教材尤为重要。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美丽的风景,独特的风情,还有黑色皮肤的人们。
这就是神秘的非洲!今天我们一起走出国门,去认识一位新朋友——《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字词:诚恳摊点流露遗憾吹拂衣襟
清晰可辨一模一样沉甸甸(ABB)
2、强调“辨”字
3、评价木雕
出示书上的词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4、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的木雕你最想做什么?
二从“遗憾”切入,研读感悟
(一)了解我的遗憾
1、什么叫“遗憾”?(不称心,感到惋惜)
2、我为什么遗憾呢?
课件出示: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3、指导朗读
4、请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划划,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
出示: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存把厚的树桩。
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1)理解“栩栩如生”
5、看着这么栩栩如生、构思新奇的坐凳你想怎么做?(坐一坐、摸一摸、拍照留恋、买回家)
6、你们都喜欢,那作者喜欢吗?请找出相关句子。
学生汇报,出示课件: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1)哪些词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木雕。
(2)理解“爱不释手”:
7、填空完整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
其中象墩 (构思新奇 ),大象雕得 ( 栩栩如生 )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
但是因为象墩(沉甸甸)的,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我感到很(遗憾)。
(二)、感悟少年的“遗憾”
过渡:明白了“我”遗憾的原因,卖木雕的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4——9自然段,想一想,少年为什么遗憾?
1、请画出少年言行的句子,课件出示:
①“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②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③“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④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遗憾的神情。
2、指导朗读
过渡:为什么非洲少年在知道我是中国人之后眼睛里会流露出遗憾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看看你能否从这里找到答案。
3、图片帮助理解人物内心
从这里,你们找到答案了吗?非洲少年为什么在知道我是中国人后会感到遗憾呢?(中国人给了他们无私的帮助,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中国人不能带走心爱的木雕,所以感到遗憾。
)
(三)、弥补遗憾
1、师:少年想什么办法弥补遗憾?(指名回答:送“我”一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却只有拳头大小。
)
2、师生分角色朗读11 -15小节:
师:请同学分角色来朗读赠送木雕的这一幕。
男生来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他的情意;女生来读“我”的话,我来读旁白。
3、此时,中国游人还会遗憾吗?非洲少年还会遗憾吗?
4、是的,我们是朋友!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我们和全世界人民永远是朋友!
四、拓展练习,情境写话(作业)
夸夸黑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