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二冬》示范课
【国学启蒙】《声律启蒙》二冬(二)

【国学启蒙】《声律启蒙》二冬(二)《声律启蒙》是一篇配合《106部平水韵》来进行韵律学习的文章,是学习诗词必需的基础,也是学习吟诵所必要掌握的韵律基础,更是初学者积累典故最简单的着手点,我们将《声律启蒙》分为“上平韵”和“下平韵”来学习,接下来继续看第一段落: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上节课我们讲了“二冬韵”的第一自然的第一小节,学习了一些典故,最主要的有“绿竹”与“苍松”,“冯妇搏虎”与“叶公好龙”,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做相关的练习。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勤学苦练”,就是说,仅仅做到了“勤学”是不可以的,知识积累得再多,不加强练习,时间久了也会淡忘,只有配合“苦练”,才能够强化记忆,把知识点掌握扎实。
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勤加练习。
今天继续第二小节的分析: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燕子也是侯鸟,春归秋去,由于燕子的颔下羽毛呈紫色,所以也被称作“紫燕”。
燕子常常是出双入对的,这一点跟大雁很像,十分恩爱,因此常以“双飞燕”,“比翼双飞”等词来形容恩爱的夫妻。
燕子夫妇春天回归后,便于梁间筑巢,然后孵养小燕子,一家其乐融融,一派天伦之乐。
“衔泥燕”,是指燕子在初春的时候,开始潮从湿的河滩处衔泥筑巢。
出自唐五代时期牛峤qiáo 的词《忆江南·衔泥燕》:“衔泥燕,飞到画堂前。
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
”春日融和,紫燕成双,总是给人以旖旎美好的初春气象。
“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峰。
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暮春有感寄友人》唐·鱼玄机。
“天际长垂饮涧虹,檐前不去衔泥燕。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唐·李绅。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圆圆曲》清·吴伟业。
还有一种关于燕子的意象,中国文学是一种意象的文化,每一个汉字都是有它的意义的,从最开始的甲骨文开始,汉字的起源、创造、变化,由以象形字为主,“山”字原来就是一座山的形象。
声律启蒙《二冬》示范课

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
巫山雨洗, 嵯峨十二危峰。
嵯峨 山势高耸险峻的意思。
听描述,猜汉字 一边是红,一边是绿 一边喜风,一边喜雨
秋
雨
天
千
立秋 风
收
季
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叶公好龙
“叶公”代指表面爱
好而并非真正爱好的人。 出自西汉刘向《新序·杂 事》。
qióng
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
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
pao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大雁雍雍地鸣叫,旭日东升光闪耀。)
塞外,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称塞北。包括内蒙古、甘肃、 宁夏、河北等省、自治区的北部以及蒙古高原
jiē gǎn
秋
对
冬
冬
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
暴风不会刮整整一个早晨而不停,骤雨下不了一个整天。
春 秋冬
暮 鼓
晨 钟
观 山
玩 水以此为业,后来 不再杀虎,被称为善 士。有一次在野外偶 遇众人逐虎,不觉技 痒,又卷起袖子下车 打虎,遭到士人的取 笑。后代便以“冯妇” 代指重操旧业者。出 自《孟子·尽心下》。
嵯(cuō)峨:山势高险的样子。
谢谢
《声律启蒙》
(清)车万育
二冬 示范课
二东: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 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通用新版声律启蒙6 声律启蒙二冬(三)

这么算来,这个皇帝平均一小时就得做两件坏事。这也太夸张了,根 本不可能。有些大臣也知道霍光在瞎说,但是霍光权力太大了,大家 都不敢和他对着干,就这样。当时的皇帝,就被霍光赶跑了。 赶走了一个皇帝,总得立一个新皇帝。找谁来当皇帝?这个时候,大家 想起来,民间还有一个皇家后代刘病已。于是,大家就把他叫回宫里, 让他当了皇帝。 有了皇帝,那就得有皇后。大臣们就商量了,说:“霍光将军的小女儿 还没出嫁,就让她来当皇后吧!” 但是刘病已在民间的时候,的确已经娶了妻子,他的妻子叫许平君。 但是,古时候谁来当皇后这件事,不仅仅是皇帝的私事,也是整个朝廷 的公事,得拿出来大家一起商量。如果大臣们都觉得不合适,就算皇 帝已经有了妻子,这个妻子还是不能当皇后。震半极力大。,大巧们 都相中结震光。所以的的媒过计他力目来自后需来可开心了的心 相,“更刘病已想了个好办法。他对手下的人说:“我以前是生活在民 间的。那个时候我有一把剑,可我入宫的时候忘记带了。现在我很 想它,想把它带回宫里。大家帮我找找吧!”
声律启蒙
二冬(三)
一起来欣赏
原文朗读
二冬(三)
rén duì yì rànɡ duì ɡōnɡ yǔ shùn duì xī nónɡ
仁 对义,让 对 恭,禹舜 对羲农。
xuě huā duì yún yè sháo yào duì fú rónɡ
雪花 对云 叶,芍 药对 芙蓉。
chén hòu zhǔ hàn zhōnɡ zōnɡ xiù hǔ duì diāo lónɡ
禹舜对羲农
译文:夏禹、虞舜和伏羲、神农相对
雪花
对 云叶
云叶:空中的云朵 译文:雪花和云朵相对
译文:芍药花对芙蓉花
陈后主,汉中宗,秀虎对雕龙。
译文:陈后主和汉中宗相对,曹植和刘勰相对
声律启蒙3分钟教给孩子古时最美调调(二冬三段)

声律启蒙3分钟教给孩⼦古时最美调调(⼆冬三段)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学形式,两千多年来⼀直薪⽕相传,⾄今仍具有强⼤的⽣命⼒。
在古代,⾃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学修养的训练,除了要学习识字外,还要学习⾳律、格律等。
因此,《声律启蒙》应运⽽⽣,它是古时训练⼉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我们的国学经典课程开设“声律启蒙”课程,带孩⼦追溯、学习古时那最美的调调。
声律启蒙(⼆冬三段)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浓浓。
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邀功,必借⼲⼽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知识拓展①舜禹:“舜”“禹”皆为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
相传“舜”受“尧”禅让,后禅位于禹,史称“尧舜禹”。
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领,尧去世前,尧把部落联盟⾸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禹”史称“⼤禹”,奉“舜”命治⽔有功,“舜”死后即位,其⼦“启”建⽴夏代,开家天下之始。
⼤禹治⽔禹的⽗亲叫鲧。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泛滥,⽔患给⼈民带来了⽆边的灾难。
鲧治⽔九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办法,⽽且消极怠⼯。
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先⾰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后来鲧就死在那⾥。
舜征求⼤⾂们的意见,⼤⾂们推荐禹来治⽔:“禹虽然是鲧的⼉⼦,但是⽐他的⽗亲德⾏能⼒都强多了,为⼈谦逊、待⼈有礼、做认真。
”舜并不因他是鲧的⼉⼦,⽽轻视禹,⽽是很快把治⽔的⼤任交给了他。
⼤禹也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亲就嫉恨在⼼,⽽是欣然接受了任务。
他暗暗下定决⼼:“我的⽗亲因为没有治好⽔,⽽给⼈民带来了苦难,我⼀定要努⼒治⽔。
”当时,⼤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涂⼭⽒是⼀位贤惠的⼥⼈,同意丈夫前去,⼤禹洒泪和⾃⼰的恩爱妻⼦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批助⼿,跋⼭涉⽔,风餐露宿,⾛遍了当时中原⼤地的⼭⼭⽔⽔。
《声律启蒙》二冬

二冬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注释:2.冯妇,男,战国晋国人,冯妇是人名,不是说此人是姓冯的妇女。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翻译:晋国有个人叫冯妇的,善于打虎,后来成了善士,不再打虎了。
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
那老虎背靠着山势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迫近它。
大家远远望见冯妇来了,连忙跑过去迎接他。
冯妇挽袖伸臂地走下车来,众人都很高兴,这件事却被士人们当成了笑话。
":士人们讥笑他什么?讥笑他重操旧业,又干起了打虎的勾当,而把自己做善士的追求放弃了。
所以,"再作冯妇"作为一个相关成语,是指人应该明己见机守义,不应因环境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与原则。
简言之.就是不应"再作冯5.恰恰:黄莺的叫声。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6.雍雍:大雁的叫声。
《诗经》里有“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7.迢递:遥远的样子。
8.嵯峨:山势显高的样子。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注释:1.台高名戏马: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
成语秋风戏马,戏马台——宋·吕定据鞍指挥八千兵,昔日中原几战争。
追鹿已无秦社稷,逝骓方叹楚歌声。
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
声律启蒙—《二冬》

声律启蒙—《二冬》第二节冬的第一部分春对夏,秋对冬。
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跫。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怡,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春夏秋冬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真难不倒我。
暮鼓和晨钟是什么东西啊?暮鼓是傍晚击鼓,晨钟是早上撞钟,他们都是寺庙里用来通知时间的。
哈哈,就像现在的闹钟一样。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观山去看看山,玩水是去玩玩水,对吗?嗯,这么理解也没错。
其实观山玩水和游山玩水一样,就是在山水之中旅游啦。
我最喜欢旅游啦。
绿竹是不是绿色的竹子?苍松就是金色的松树?我在公园里看到过。
没错,他们都是四季常青的植物。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冯妇虎,叶公龙,这是什么动物啊?它们啊不是动物,是两个小故事。
冯妇虎讲的是古代有一个大力士,叫冯虎。
他力气大到能打老虎。
这名字听起来是个女的,其实是个壮汉。
后来做了读书人,决定要当个善良的人。
不杀生了,就发誓不再打虎了。
可有一天,冯妇?路过一个地方,看见一群人在追一只老虎,但没有人敢靠近,他忍不住又卷起袖子和老虎打了起来。
他忘了自己发誓不打老虎啦。
也许他是想为民除害。
不过,这种行为确实被一些读书人嘲笑了,说他这么做违背自己的誓言,所以寓言冯妇搏虎。
来形容一个人,只是表面变了,实际上还是和从前一样。
)(我记住了。
叶公龙说的是叶公很喜欢龙。
屋里到处都是龙的花纹。
真龙听说有人这么喜欢他,就跑到叶公冢去了。
结果叶公竟然害怕地扭头就跑,看来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
是啊,后来叶公好龙变成了成语。
用来形容有些人自称喜欢什么事物,可实际上根本不喜欢。
甚至还有点儿害怕它。
不喜欢,还假装喜欢,真奇怪。
)(蝴蝶应该是飞舞的蝴蝶,鸣蛩又是什么呢?鸣蛩就是鸣叫的蟋蟀。
蟋蟀叫起来叽吱叽吱的,可好玩儿啦。
不错后面两句的小动物你认识吗?)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嗯,是小燕子和大黄蜂。
声律启蒙.二冬 教案

声律启蒙二冬·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韵文,读准词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并找出韵脚、平仄规律,体会音韵的形式美。
(重点)2、结合译文理解二冬第二节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如戏马台、盘龙寺的由来、霸王别姬,走近历史人物项羽、毕卓和王恭,欣赏中华名山的自然风光,感受人文意境美。
(难点)3、积累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描写四季景物的古诗,想象诗歌画面,完成诗配画。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生齐诵《声律启蒙》二冬第一节。
二、初读感知。
1、借助书本上的注音,生自由读二冬第二节的内容,注意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识带拼音的生字,师正音并范读文本。
3、播放凯叔朗读范本,生跟读。
4、生齐读二冬第二节。
三、图文结合理解,学习第一部分。
1、根据图片理解并背诵“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2、指名读、分小组、齐读等形式读第一句。
3、结合图片,教师讲解,理解什么是“镜奁”、“衣笥”、“野杵”、“村舂”。
4、一二句连起来读,小组PK,帮助背诵。
5、图文结合,想象“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的画面,过渡:师:孩子们欣赏了春、夏、冬的景色,唯独少了哪一个季节?你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天吗?师相机拓展了解秋天的其他称呼“秋天:三秋、金秋、金天、素秋”6、积累感悟。
结合图片,师带领学生读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7、复习第一部分所学的内容,背一背,比一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复习第一部分内容,指名背诵、齐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了解典故。
1、齐读所学内容。
注意带点的生字读音,这一部分生僻字较多,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先读熟。
2、认真观看视频,了解西楚霸王项羽,观看戏马台,霸王别姬动画片。
3、师讲故事。
带领学生了解毕卓、王恭。
4、背诵加油站。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听凯叔范本朗读,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2、小老师教读所学内容。
3、欣赏秀美山川。
图文结合了解五老峰、三姑石,师讲述传说故事。
笠翁对韵二冬教案传统文化

笠翁对韵二冬教案传统文化第一篇:笠翁对韵二冬教案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笠翁对韵》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春联、教学用卡片、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第二篇:《笠翁对韵》(节选二)教案《笠翁对韵》(节选二)教案郭素华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节选二)。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节选二)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声律启蒙二冬2乐乐课堂

声律启蒙二冬2乐乐课堂
摘要:
一、声律启蒙二冬的背景和意义
1.声律启蒙二冬的来源
2.对儿童学习诗词的重要性
二、乐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特点
1.生动有趣的课程设计
2.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三、声律启蒙二冬的具体内容和学习方法
1.课程内容的设置
2.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乐乐课堂在声律启蒙二冬教学中的实践
1.教学活动的开展
2.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正文:
声律启蒙二冬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启蒙教育读物,对于儿童学习诗词有着重要的意义。
乐乐课堂以此为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声律启蒙二冬的内容。
声律启蒙二冬主要通过对冬天的各种自然景观的描绘,让学生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学习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乐乐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乐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课程设计生动有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寓教于乐,将知识学习和兴趣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声律启蒙二冬的具体内容学习中,乐乐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能力,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内涵和韵味。
此外,乐乐课堂还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诗词写作能力。
总之,乐乐课堂在声律启蒙二冬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17课-人教部编版(共19张PPT)

第17课 内容一 声律启蒙·二冬 内容二 回乡偶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内容一 声律启蒙·二冬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声律启蒙·一东》。 (二)师生合作吟诵《诗经·周南·关雎》。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声律启蒙·二冬》,老师读一句,学生 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蛩、衔、雍、迢递、奁、笥、 霄、杵、舂、蟠、擘、芍、那(nǎ)更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须我友。
2.多形式熟读文本。 3.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明对暗”至“响传风雨若金 镛”。 1.素解文意。 【链接】①《戏马台》
(二)正诗音 1.初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音:茱萸 3.标注入声字:
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 每到重阳节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 只可惜少了我一人。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回乡偶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声律启蒙·二冬》。
二、学习《回乡偶书》 (一)解诗题
“偶书”是即时所写的诗。贺知章在长安做官许久,终于能 告老还乡。回到家乡的时候,却发现一个人都不认识了。这时的 他已经八十多岁,距离他离开家乡时已有五十多年。
笠翁对韵解读《二冬》 ppt课件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
【薄】意同淡。 【晨钟】:清晨的钟声。 【暮鼓】:鼓楼晩间报时的鼓声 【暮鼓对晨钟】暮鼓晨钟,本 指寺院僧众撞钟击鼓,后遂用 指言论警策,发人深省。
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山茶】山茶花是中国传 统十大名花之一,世界名 花之一。山茶花也是云南 省省花,浙江省金华市和 温州市的市花。 【石菊】二字今读阳平, 古均为入声字,石属陌韵 ,菊属屋韵。石菊是葡萄 牙的第二国花,又名石竹 、绣竹。葡萄牙第一国花 是薰衣草。
荷锄翁:荷(音赫),担着 ,扛着。陶渊明有“晨兴理 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诗句 。此处荷锄翁恐指陶渊明。
仙鹤对神龙:是一种类比的句子,本身讲究押 韵,从这句上来看,没有实际的意义,另一种 说法是龙对凤,鹤应该对喜鹊???
【知文化】
• 隐士和隐逸文化 • 隐士:就是隐居而不当官的知识分子。一般是指有
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却不去做官也不作努力的 人,他们隐居山林之中,或乡村之中,垂钓江边或 砍柴山中。 • 隐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批名士遁迹山林, 当起隐士,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尽管 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但六朝隐士 之多,恐为历代之冠。 • 隐逸诗:对隐居生活由衷赞美和吟咏的诗歌。
谢谢老师们的倾听
李渔
主讲:高明莉
二冬.其二
讲解:高明莉
二冬.其二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 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金菡(hàn)萏(dàn),玉芙蓉。绿绮(qǐ)对青锋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yōng)。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dài)宗遥望, 儿孙云封:本身没有意思。是告 诉学写诗的人怎样对对子。“烟锁 ,平仄,主谓词组,云封,平仄, 主谓词组;这是学诗的基本功练习 。
声律启蒙《二冬》 ppt课件

•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 明亮对昏暗,淡薄对浓厚。绝顶智慧对平淡无奇。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镜匣对衣箱,野外捣衣对村内舂米。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花儿开得鲜艳,草儿长得细密。炎热的夏天对寒冷的冬天。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高高的台子名叫戏马,小小的书斋号称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就是为什么有 “东韵”“冬韵” 这些说法的原因。
•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 春对夏,秋对冬。黄昏的鼓对清晨的钟。
•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 游山对玩水,绿竹对青松。
•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冯妇打虎,叶公好龙。飞舞的蝴蝶对鸣叫的蟋蟀。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紫燕成双成对衔泥筑巢,黄蜂成群结伴采花酿蜜。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 仁德对正义,忍让对恭敬。夏禹虞舜对伏羲氏、神农氏。
•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 雪花对云朵,芍药对芙蓉。
•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亡国的陈后主,中兴的汉中宗。被称为绣虎的曹植与写 下《文心雕龙》的刘勰( xié)相对。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拂过柳塘的清风非常柔和,笼照花圃的月光十分明亮。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春光明媚,正适合早晨观看蝴蝶飞舞;秋风萧瑟,最适宜晚 上倾听蟋蟀鸣唱。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
战士要建功立业,必然要靠战争来成就自己的勇猛威武;
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隐士想实现心愿,需要在品诗饮酒中培养舒朗散淡的气度。
手持蟹螯像毕卓一样逍遥自在,身披鹤氅像王恭一样潇洒飘逸
声律启蒙一东二冬教案

一、《声律启蒙》1、简介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声律启蒙》全书分上下两卷,上下卷各15 篇。
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明清以来,如《训蒙(pi án)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2、作者:车万育(1632-1705 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
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康熙二年(1663 年),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166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
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gāi )赅博。
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藏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3 、一东、二冬注释:上: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15 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为106 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三江”等情况相同。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①。
岭北对江东。
声律启蒙课件《二冬》课件

探究流行歌曲中声韵的运用,如何通过各种声韵技巧 ,增强歌曲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
如何将声律启蒙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创作中
日常生活中的声韵运用
探讨如何在日常交流、演讲、写作等方面,运用声韵 原理,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实践
鼓励学员在诗歌、散文、歌曲等创作过程中,尝试运 用声律启蒙所学的声韵技巧,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同时,也可以将声韵美学应用于设计、广告等领域 的创作中,让作品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教学实践与互动
Chapter
学生朗诵与表演《二冬》
朗诵实践
通过集体朗诵、个人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二冬》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能力。
表演展示
引导学生将《二冬》的内容进行表演,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展示对作品的理解,培养表演能力 。
小组讨论与分享学习心得
分组探讨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二 冬》中的主题、声韵、词义等内容,互相交 流学习心得。
分享交流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向全班分享自己的 学习心得和收获,促进全班共同进步。
声韵配合实践:创作自己的声律启蒙作品
01
02
03
声韵学习
通过对《二冬》中声韵的 分析和学习,让学生了解 汉语声韵的基本规则和特 点。
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声韵 知识,创作自己的声律启 蒙作品,培养创新能力和 运用语言的能力。
02
《二冬》内容解读
Chapter
《二冬》原文朗诵与欣赏
朗诵技巧
在朗诵《二冬》时,应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以及字音的准 确性和清晰度。同时,通过掌握适当的语速和语调,更好地 表现出诗文的韵律美和情感内涵。
【教案】声律启蒙 二冬

声律启蒙二冬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并熟读前半段【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冬》第三小节。
(1)播放音乐,一起跟唱。
(播放熊江融《声律启蒙一冬》音频)(2)学生左手按,右手指,齐读第三小节。
(3)抽生上台表演展示第三小节背诵。
二、学习【二冬】第三节1、播放二冬动画视频。
2、课件出示“二冬”内容,学生自读感受。
3、听视频音频,学生反复跟读跟唱。
(播放视频和熊江融《声律启蒙二冬》音频)4、简单了解一东内容。
5、教师范读;教读;学生跟读,整体感知。
6、学习此句: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1)图文结合识汉字:春夏秋冬、暮鼓晨钟、观山玩水、绿竹苍松等(2)注释:[1]暮鼓:晚间报时的鼓声。
[2]晨钟:清晨报时的钟声。
[3]苍:青绿色。
(3)各种形式的读:教读;抽读;男女分读;小组赛读;小老师教读;站立读。
7、学习此句:冯妇虎,叶公龙。
舞蝶对鸣蛩。
(1)老师简单讲《冯妇打虎》的故事。
(见PPT)(2)老师讲《叶公好龙》的故事。
(详见《声律启蒙》书籍第41页)(3)注释:[1]冯妇虎:出自《孟子•尽心下》。
春秋时期,晋国的冯妇善于打虎,以此为业,后来他成了善人,就不再打虎了。
有一次他在野外见到很多人在追逐一只老虎,老虎背靠崖壁,没有人敢靠近它,人们见到冯妇,赶忙过去迎接他,冯妇挽起袖子、伸出手臂下车,众人都很高兴。
可是士大夫却讥笑他,因为他又做起了打虎这件事。
这个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重操旧业。
[2]叶公:出自刘向《新序》。
春秋时期的叶公非常喜欢龙,他衣服上的配饰、酒杯上花纹,以及房间中的图案,都雕刻成了龙的形状。
天上的龙听说了这件事,于是来到了他家里,在窗户外偷看他,还将尾巴伸进屋子里,叶公吓得转身逃走,像丢失了魂魄一样,所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只是喜欢像龙的东西罢了。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的爱好。
[3]蛩:蟋蟀。
(4)各种形式的读:教读;抽读;男女分读;小组赛读;小老师教读;站立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ē gǎn
秋
对
冬
冬
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
暴风不会刮整整一个早晨而不停,骤雨下不了一个整天。
春 秋冬
暮 鼓
晨 钟
观 山
玩 水
绿 竹
苍 松
冯妇虎
冯妇,晋国人,善搏 虎,以此为业,后来 不再杀虎,被称为善 士。有一次在野外偶 遇众人逐虎,不觉技 痒,又卷起袖子下车 打虎,遭到士人的取 笑。后代便以“冯妇” 代指重操旧业者。出 自《孟子·尽心下》。
嵯(cuō)峨:山势高险的样子。
谢谢
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
巫山雨洗, 嵯峨十二危峰。
嵯峨 山绿 一边喜风,一边喜雨
秋
雨
天
千
立秋 风
收
季
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叶公好龙
“叶公”代指表面爱
好而并非真正爱好的人。 出自西汉刘向《新序·杂 事》。
qióng
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
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
pao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大雁雍雍地鸣叫,旭日东升光闪耀。)
塞外,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称塞北。包括内蒙古、甘肃、 宁夏、河北等省、自治区的北部以及蒙古高原
《声律启蒙》
(清)车万育
二冬 示范课
二东: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 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这是什么季节?
春 看图片,猜汉字
春
对
夏
这是什么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