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用药方案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的综合干预及管理
避免侵袭性产科操作包括:会阴侧切、人工破膜、胎 头吸引器或产钳、 宫内胎儿头皮电极监测等。
• (六)提供科学的婴儿喂养咨询、指导
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 杜绝混合 喂养。
医务人员应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就人工喂养的接受性、知识和 技能、负担的费用、是否能持续获得足量、营养和安全的代 乳品、及时接受 医务人员综合指导和支持等条件进行评估。
个细胞 /mm3 (1)剂量和方法
HIV感染孕产妇预防机会性感染推荐使用复方新诺明, 用药剂量和方法与一般成人/青少年相同
复方新诺明片剂(SMZ400mg+TMP80mg ),口服, 每日1次,每次2片
复方新诺明过敏者,可考虑氨苯砜作为备选药物
复方新诺明可能导致叶酸流失,因此营养不良的孕妇 应慎用
• (2)停止用药指
婴儿服用抗病毒药物后的主要副作用: AZT:厌食、贫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少、乏力、便秘、 高肝脏毒性。 NVP:皮疹、发热、乏力、嗜睡、高肝脏毒性。
• (五)提供适宜安全的助产技术服务
选择性剖宫产问题,由于病毒载量低至一定水平剖宫 产未显示比阴道分娩有降低传播作用,且有更多的并 发 症和不良后果,不主张将HIV(+)作为剖宫产指证。
方案一
产妇: AZT+3TC +LPV/r或EFV
产妇:持续用药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
儿童: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NVP,每天1次, 6周
母乳喂养 方案二
产妇:
AZT+3TC+ 单剂 量NVP
产妇:AZT+3TC,7天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病毒药物注意事项及机会性感染的预防
B、首次怀孕时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C、继续预防单阳家庭的性传播
D、可以避免停止或重新开始抗病毒用药对妇女健康的影响
3、下列哪一项是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治疗的停用指标(A)
A、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B、CD4<200
C、WHO临床IV期
D、口腔念珠菌感染史
4、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克力芝)治疗HIV的用法为(D)
C、关注性伴侣的健康
D、关注母亲的健康
1、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治疗和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围产期妇女优选AZT+3TC+LPV\r
B、应特别关注性别差异导致的毒性反应
C、对于之前用过单剂量NVP方案的妇女,应该选择LPV\r
D、对于之前用过单一AZT方案3;方案的优势不含(B)
A、300mg,一日2次,服药与饮食无关
B、600mg,QN,睡前空腹
C、200mg/片,200mgQD14天,然后200mgBid
D、400/100mg(2片),每日两次,可与食物同服
5、HIV阳性孕产妇抗病毒治疗应该综合性的考虑三个原则不包括(C)
A、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B、提高婴儿健康水平,提高婴儿存活率
艾滋病、梅毒孕妇所生儿童的管理要点
儿童梅毒感染状况监测和随访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自出生时开始, 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随访,直至排 除或诊断先天梅毒
先天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为 先天梅毒:
措施
阳性人群 高危人群
关注安全 低危人群
(二)HIV干预措施
为所生儿童提供随访与艾滋病检测
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 对其进行随访,提供常规保健。
出生后6周及3个月(或其后尽早)采血进 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
未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或早期诊 断检测结果阴性者,应于12月龄、18月龄 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0-6岁儿童生长监测花名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乡(社区)
村
父 编亲 号姓
名
母 亲 姓 名
儿 童 姓 名
性 别
出 生 时 间
户 口
本 市 / 县
非 本 市 / 县
满 月
3 月 龄
动员儿童健康检查时间
6 月 龄
8 月 龄
1 2 月 龄
1 8 月 龄
2 4 月 龄
3 0 月 龄
3 6 月 龄
4 岁
5 岁
6 岁
附件5.男童年龄别体重
病艾 感滋 染病 早感 期染 诊孕 断产 检妇 测所 及生 服儿 务童 流艾 程滋
艾艾 滋滋 病病 抗感 体染 检孕 测产 及妇 服所 务生 流儿 程童
婴儿抗病毒用药方案
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 )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以 下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婴儿若接 受母乳喂养,应首选NVP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2020年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一、孕产妇抗病毒治疗(一)治疗方案。
1.对于孕期发现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立即给予抗病毒治疗,可选择以下三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方案一: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方案二: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方案三: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
2.孕前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根据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进行病毒抑制效果评估。
如病毒载量小于50拷贝/ml,可保持原治疗方案不变;否则,酌情调整抗病毒治疗用药方案。
3.对于孕晚期(孕28周之后)发现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荐使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恩曲他滨(FTC)+整合酶抑制剂。
(二)注意事项。
1.在分娩结束后,艾滋病感染产妇无需停药,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
2.当孕产妇血红蛋白低于90g/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0.75×109/L,建议不选或停用AZT。
应用TDF前需进行肾脏功能评估。
3.整合酶抑制剂应选择可应用于孕产妇的整合酶抑制剂。
具体治疗方案参见最新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
(三)孕产妇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检测。
孕产妇抗病毒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应进行相关检测,评估孕产妇感染状况,确定用药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
1.用药前:进行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他相关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有条件的地区可对感染孕产妇进行耐药检测。
2.用药过程中:按规定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他相关检测(同前)。
3.孕晚期:进行1次病毒载量检测,在分娩前获得检测结果。
4.有条件地区,孕产妇用药前、用药期间建议进行耐药检测。
二、安全助产服务孕期提供充分的咨询,帮助感染孕妇及其家人尽早确定分娩医院,及时到医院待产。
艾滋病、梅毒母婴阻断实施方案
郸妇幼医健东字[2022]18号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㈠总体目标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㈡具体目标1.建立健全适合我乡实际情况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XX 县第X 医疗 健康服务集团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2.育龄妇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3.提供相应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孕产妇孕期和产时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检测率分别达到80%和100%以上,婚前保健人群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100%。
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分别达到90%以上。
6.梅毒感染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85%以上。
7.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达到90%以上。
8.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8月龄艾滋病检测率达到80%以上,其中6月龄内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的比例达到60%以上。
9.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达到90%以上,12月龄随访率达到80%以上。
10.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达到100%。
11.儿童经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报告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
二、策略(一)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广泛参与。
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为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
(二)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干预效果。
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
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的用药配制
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的用药配制
(在没有儿童剂型药物时推荐使用)
AZT(齐多夫定300mg/片):有条件应在制剂室配制
一片药平均分成两份(150mg/半片)→加5%葡萄糖液/蒸馏水15ml(10mg/1ml)→用皮试针(1ml针具)抽取1ml备用→按要求剂量服用→将稀释试剂放在冰箱保存(4度左右)→每次稀释试剂只能使用2~3天。
NVP(奈韦拉平200mg/片):有条件应在制剂室配制
一片药平均分成两份(100mg/半片)→加5%葡萄糖液/蒸馏水10ml(10mg/1ml)→用皮试针(1ml针具)抽取1ml备用→按要求剂量服用;
大人艾滋病治疗方案:任选以下一种方案
孕产妇治疗方案:方案1:(1)服用单剂量NVP 200mg,及AZT 300mg + 3TC 150mg,每天2次,至分娩结束;产后继续服用AZT 300mg + 3TC 15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7天。
方案2:服用单剂量NVP 200mg,及AZT 300mg + 3TC 150mg,每天2次,至分娩结束;产后继续服用AZT 300mg + 3TC 15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7天。
婴儿预防性治疗方案:
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技术实施方案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技术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一)总目标全面落实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如期实现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目标,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至2025年,实现以下目标:1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梅毒检测率达95%以上。
2.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5%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0%以上,孕早期检测率达85%以上。
3.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所生儿童抗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
4.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早期诊断率达98%以上。
5.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达95%以上,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达95%以上。
6.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首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注射率达98%以上。
7.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2%以下。
8.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至15/10万活产以下。
9.乙肝母婴传播率下降至1%以下。
二、工作内容消除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母婴传播(简称“消除母婴传播”)工作应以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综合防治体系为支撑,以常规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为基础,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孕产妇、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为育龄人群、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全面、整合的消除母婴传播服务,主要工作内容如下:(一)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少年保健、性病防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等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开展消除母婴传播相关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提高青少年、育龄妇女,特别是孕产妇及其家人对消除母婴传播的认知,增强其“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健康行为。
(二)检测与咨询医疗卫生机构遵循知情不拒绝的原则,检测前医务人员主动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性、预防母婴传播措施、接受各项检测的必要性和检测的相关信息,并依据检测结果提供检测后咨询。
为所有结婚登记人群在接受婚前保健时提供艾滋病、梅毒检测与咨询服务;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期保健过程中开展夫妻共同咨询检测。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方案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可分为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和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I期或II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一、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一)孕产妇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1、孕期和分娩时从妊娠14周或14周后发现艾滋病感染后尽早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LPV/r)400/100mg,每天2次;或者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依非韦伦(EFV)600mg,每天1次,直至分娩结束。
2、分娩后若选择人工喂养,产妇可在分娩结束后停止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若选择母乳喂养,产妇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
(二)婴儿应用抗病毒药物婴儿可以选择应用以下两种抗病毒药物方案中的任一种。
1、奈韦拉平(NVP)方案: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NVP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500g且≥Xg,服用NVP10mg (即混悬液1.0ml),每天1次;出生体重<Xg,服用NVP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1次;至出生后4~6周。
2、齐多夫定(AZT)方案: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AZT15mg (即混悬液1.5ml),每天2次;出生体重<2500g且≥Xg,服用AZT10mg (即混悬液1.0ml),每天2次;出生体重<Xg,服用AZT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2次;至出生后4~6周。
无论婴儿选择哪种抗病毒药物,都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开始服用。
(三)孕期没有接受HIV检测,临产时才发现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1、选择人工喂养者(1)产妇:服用单剂量NVP200mg,及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至分娩结束;产后继续服用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7天。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保健指导(固原市培训)
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时,食物和水使婴儿肠道发生过敏和炎 性反应,损伤肠粘膜,HIV易于入侵。抵消了母 乳的免疫作用。 混合喂养发生肠道感染的比率比纯母乳喂养高数 倍。
对HIV感染母亲提出的婴儿喂养建议
当人工喂养是可接受的、可行的、支付得起的、 可持续的和安全的,HIV感染母亲应避免所有形 式的母乳喂养。
(六)不同时期的儿童保健要点
生后6-8个月
依据早期诊断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 预防性治疗,若阴性停止用药 指导人工喂养及辅食添加,停止母乳喂养 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 按照程序预防接种,早期诊断结果阴性者,按程序补 种尚未接种的疫苗 未接种卡介苗者,应做PPD试验,必要时开始结核 感染的预防性治疗
(六)不同时期的儿童保健要点
生后18个月 生后12个月HIV抗体检测结果阳性者应在18个 月时再次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抗体检测,若均阴性 排除,若任一种或两种阳性,确认试验,若阴性 排除,若阳性确诊 喂养指导、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
HIV阳性儿童的 营养管理
毛新梅
积极适宜的添加辅食
出生后2-3周开始补充维生素A和D
宁夏妇幼保健院
营造良好的饮食氛围
鼓励永远比责备有效
开始少量,逐步增加 创造条件,自主进食 营造良好的饮食氛围 就餐以外的易智游戏
宁夏妇幼保健院
维生素A的补充
对HIV的儿童补充预防量的维生素A 6-12个月婴儿5000-10000IU/每天(口服) 1-5岁儿童10000-20000IU/每天(口服) 麻疹和重症营养不良儿童加倍剂量 AD的混合制剂要计算维D的量,防止过量,400-800 国际单位
固体食物促进牙齿生长
每日乳类不超过800ml
艾滋、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转介制度
艾滋、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
儿童转介服务制度
根据《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文件制定本制度。
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协调转介工作,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转介相关工作并落实。
2. 在转介服务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暴露转介对象的个人信息。
3. 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随访监测过程中确诊为艾滋病感染的,转入抗病毒治疗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满18月龄的确诊儿童转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随访管理。
4. 婚前、孕前保健中的未孕艾滋病感染妇女、艾滋病感染者人工终止妊娠后和分娩42 天后的感染孕产妇转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随访管理,抗病毒治疗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
5.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妇在治疗期间,如接诊医疗保健机构不能处理的情况等,填写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转诊知情同意书、告知书(二联单),孕产妇联交于病人,7日内追踪转诊结果,如转诊成功填写《省IPMTCT阳性个案转介卡与接收回执》上报至辖区妇幼保健机构,转诊失败上报辖区妇幼协调随访。
6.艾滋病感染孕妇、产后未满42 天的产妇及所生未满18 个月的儿童,梅毒/乙肝感染孕妇及其所生儿童在保健随访管理期间跨地区的转介,包括跨县(区)、市(州),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通过福建省妇幼信息管理平台转介,跨省转介填写《省IPMTCT阳性个案转介卡与接收回执》通过市妇幼保健院逐级转介。
2020HIV和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管理
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
早期胎传梅毒:2岁以前出现梅毒表现
营养障碍,貌似老人 皮肤大疱、皮疹、肝脾肿大,淋巴结肿火 梅毒性鼻炎:流涕、鼻塞、呼吸困难
晚期先天梅毒:2岁以后表现
为楔状齿、鞍鼻、间质性角膜炎、骨膜炎、神经性感染等, 其病死率及致残率高
先天潜伏梅毒:无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梅毒的诊断
非特异性血清试验 方法:RPR/Trust等 (抗原为牛心磷脂) 用途:用于筛查和疗效观察(证明疾病活性) 缺点:不能用于确诊
用药,服用
6~12周;
预防机会性感染
<2000g 2qdmg(0C<.2D1m54%+l)T的c/e感klgl染百儿③ 停分童比止至后母1乳周喂 养
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生后管理
1
生后6周和3个月 早期诊断
2
于12、18月龄 艾滋病抗体筛查
3
儿童满1、3、6、 9、12、18月龄, 随访及体格检查
4
省级项目管理人员 评估,督促项目顺 利进行
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早诊流程 HIV感染产妇所生儿童
生后6周采第1份血样本送检
阳性反应
阴性反应
采第2份血样 阳性反应 阴性反应 继续随访
3月龄再次采样
阳性反应
阴性反应
报告“阳性” 阳性反应
诊断婴儿HIV感染, 传染病报告, 提供转介服务
再次采样
阴性反应
HIV 母婴传播率
母婴传播是儿童HIV感染 的主要途径
HIV 阳性孕产妇中,约有15 %~45 %发生母婴传播 HIV 母婴传播概率: 发达国家为15 %~25 % , 发展中国家为25 %~45 %
2018年 我省6.85%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程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根据省市文件的要求,继续在全县全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程,为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以及为感染孕产妇与所生儿童提供综合干预服务。
现就2022年工程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程目标(一)总目标。
为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儿童的影响,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
至2025年底,实现以下目标:1.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100%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8%以上,孕早期检测率达95%以上;2.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达95%以上,孕产妇接受其他相关检测的比例到达95%以上,住院分娩率到达98%以上,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的比例达95% 省市卫生健康委要求,开展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重点案例评审。
(四)持续做好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干预效果评价为明确乙肝阳性产妇所生儿童(简称“乙肝暴露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效果,根据国家相关会议精神和要求,结合信丰实际,针对接种了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儿童,评估我县乙肝母婴传播发生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具体工作如下:1.全县有住院分娩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乙肝暴露儿童接种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完三剂次乙肝疫苗后,儿童满7个月至12个月龄期间,为其提供1次免费乙肝两对半检测服务(附件8),该服务可整合至常规儿童保健随访工作中,检测方法可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中的一种,检测经费标准为40元/乙肝暴露儿童,同时新增乙肝暴露儿童随访管理补助20元/人。
医学-HI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保健要点
的。
预防用药剂量
NVP奈韦拉平(2mg/kg, ≮6mg)
10mg/1ml,0.2ml/kg.次.
AZT齐多夫定(4mg/kg,一天2次)
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常见副作用
骨髓抑制 急性线粒体毒性反应:严重酸中毒、多功能
脏器衰竭、贫血等。 其他:肝功能异常、早产、低血糖、
人工喂养可降低传播率50-67% 。 人工喂养是最安全的选择。
基本概念
混合喂养的感染几率最高。 应该避免混合喂养。
对HIV感染母亲提出的婴儿喂养建议 (2019年)
当人工喂养是可接受的、可行的、支 付得起的、可持续的和安全的,HIV感 染母亲应避免所有形式的母乳喂养。
无法满足上述条件时,婴儿出生后应 进行纯母乳喂养。
(不会遭到歧视和非议)。 能够获得足够的母乳替代品(营养、安全)。 了解母乳代用品的成分和花费。 能理解并掌握人工喂养的相关知识。 母亲能够坚持人工喂养6个月以上。
未被感染的儿童可以选择母乳喂养或人工喂 养,两者各有利弊;
如果已知婴儿感染HIV,鼓励母乳喂养。与健 康儿童一样。
纯母乳喂养
如果母亲选择母乳喂养,应该在母乳喂 养期间继续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
应先停止母乳喂养,在停止母亲抗逆转 录病毒的治疗。
人工喂养应具备的条件
人工喂养不仅仅只是发放奶粉。 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可接受人工喂养。
效的抗病毒治疗。
2009年WHO新建议
确保母亲得到所需的照顾与有效的抗病毒治 疗或抗病毒预防治疗,直至母乳喂养结束;
任何时间在停止抗病毒治疗是应逐渐停止母 乳喂养,抗病毒治疗应持续到停止母乳喂养 后1周内;
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幼儿的保健管理方法
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幼儿的保健管理方法;2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610000;3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凉山615000)婴幼儿作为现代家庭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其健康成长,对整个家庭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一些妇女生活当中,经常受到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HIV阳性的情况,进而对其所生婴幼儿带来一定影响。
那么如何对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幼儿进行保健管理呢?一、HIV阳性是什么HIV为艾滋病毒的简称,是当前危害性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并不会直接导致病人死亡,而是降低病人的免疫系统,使病人能够更容易受到其他病毒的侵害,从而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健康。
阳性指的是感染者,只是携带了病毒,但疾病并未直接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HIV阳性指的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其体内虽然含有一定的艾滋病毒,但这些病毒依然处于潜伏状态,潜伏时间通常在7~10年之间。
当病人身体出现了并发症,还没有发展到艾滋病阶段,这才是艾滋病人,其与HIV阳性患者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孕妇HIV阳性初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一定时间后,就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长时间持续出现发热与盗汗情况;(2)食欲不振,体重快速下降;(3)长期气促并干咳;(4)咽喉区域长出白色斑点,且阴道、肛门瘙痒;(5)头痛且视力受到影响。
(6)淋巴结持续肿胀,坚硬没有疼痛感,但可以移动;(7)长期出现疲乏的情况;(8)慢性腹泻,大便频繁且呈水样;(9)皮肤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斑点,不痛不痒。
二、HIV阳性对孕妇的危害当孕妇呈现HIV阳性后,将会对其造成严重影响,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孕妇携带HIV病毒之后,虽然没有引发艾滋病,但由于病毒在身体内处于潜伏期,很可能会演变成艾滋病,导致孕妇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不良心理,受到这些不良心理的影响,降低了孕妇的睡眠质量,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
2013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题
2013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题姓名单位得分一填空题1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包括(),(),()。
2,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在生后()内,体内含有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此时婴儿检测艾滋病可能是(),但这并不表示婴儿()。
3,艾滋病预防母婴传播服务对象是全省()人群。
4,对感染艾滋病病例报告应在()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二选择题1、艾滋项目报告对象()A所有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人群B所有经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婚检妇女、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C所有诊断为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2、各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完成辖区内上月工作月报表的收集、代报、汇总和审核工作时限:()A每月3日前完成B每月5日前完成C每月8日前完成3、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应在儿童出生后()时随访后填写。
A每月1、3、6、9、12、18月B每月3、6、9、12、18、24月C每月1、2、6、9、12、18月4、在HIV感染孕产妇出现妊娠结束或产褥期(分娩至42日)结束()后填写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妊娠及所生婴儿登记卡。
A 2日B 3日C 5日5、艾5、滋病母婴传播途径()A 病毒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B 病毒通过破损胎盘缺口直接进入胎儿循环C 孕妇体内病毒载量超过胎盘的缓冲能力D 胎儿接触含有病毒的血液及宫颈—阴道分泌物E 母乳中含有HIV病毒,乳汁内的病毒通过口腔或者胃肠道造成新生儿感染6、孕产期保健目的与要求() A 孕早期及早发现HIV 感染的孕产妇 B 孕中期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 C 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和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抗病毒药物 D 孕晚期指导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 E 分娩时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服务三简答题1、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工作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工作方案篇一: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管理(1)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监测和随访管理为进一步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力争率先在儿童中实现“零艾滋”,我县发现5例艾滋病病毒携带产妇,分娩后2例转介原籍云南和四川,3例成功阻断。
为进一步消除儿童新发感染,我院于20XX年起在全县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制定的规范,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严格监测随访管理。
1.信息获取及管理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分娩7天后,综合性医院妇产科把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个案卡转至我院儿保科,儿保科接到信息后,对个案卡等相关资料进行专案管理并由专人负责,开始通过电话联系、入户家访,添加微信等方式对婴儿开始严格随访管理。
2.进行喂养指导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对产妇及其家人进行喂养方式的可接受性、知识和技能、可负担性、可持续性等条件的综合评估,给予技术指导。
对选择人工喂养者,指导正确奶粉冲配、器具清洁消毒等。
对选择母乳喂养者,强调喂养期间母亲和婴儿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告知母乳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改为人工喂养。
3.对儿童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和随访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纳入高危管理,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进行随访和体格检查,观察有无感染症状出现。
按照《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工作方案》的相关技术和时间要求,对所生儿童于出生后6周和3个月时,分别采集血标本,进行婴儿感染早期诊断(标本即干血片寄往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检测)。
未进行婴儿早期诊断检测或婴儿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儿童,于12月龄和18月龄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及必要的补体筛查实验,以明确感染状况。
对阳性儿童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提供转介服务,随访并监测病情。
篇二:20XX母婴阻断实施方案藤县太平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目前,我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人数逐年增多,疫情形势十分严峻,通过性传播的比例逐年上升,艾滋病逐步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严重威胁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
抗艾滋病病毒用药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可分为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和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I期或II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一、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一)孕产妇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1.孕期和分娩时。
从妊娠14周或14周后发现艾滋病感染后尽早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mg +拉米夫定(3TC)150mg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LPV/r)400/100mg,每天2次;或者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依非韦伦(EFV)600mg,每天1次,直至分娩结束。
2.分娩后。
若选择人工喂养,产妇可在分娩结束后停止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若选择母乳喂养,产妇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
(二)婴儿应用抗病毒药物。
婴儿可以选择应用以下两种抗病毒药物方案中的任一种。
1.奈韦拉平(NVP)方案: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NVP 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500g 且≥2000g,服用NVP 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NVP 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1次;至出生后4~6周。
2.齐多夫定(AZT)方案: 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AZT 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2次;出生体重<2500g 且≥2000g,服用AZT 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2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AZT 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2次;至出生后4~6周。
无论婴儿选择哪种抗病毒药物,都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开始服用。
(三)孕期没有接受HIV检测,临产时才发现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
1.选择人工喂养者。
(1)产妇:服用单剂量NVP 200mg,及AZT 300mg + 3TC 150mg,每天2次,至分娩结束;产后继续服用AZT 300mg + 3TC 15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7天。
(2)婴儿: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服用单剂量
NVP 2mg/kg(即混悬液0.2ml/kg),同时服用AZT 4mg/kg(即混悬液0.4ml/kg),每天2次,至出生后4~6周。
或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服用NVP,出生体重≥2500g,服用NVP 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500g且≥2000g,服用NVP 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NVP 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1次;至出生后4~6周。
2.选择母乳喂养者。
可以选择应用以下两种抗病毒药物方案中的任一种。
(1)产妇:服用AZT+3TC+LPV/r或AZT+3TC+EFV(用法及剂量同上),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
婴儿: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服用NVP,每天1次,至出生后6周(用量同前)。
(2)产妇:服用单剂量NVP 200mg,及AZT 300mg + 3TC 150mg,每天2次,至分娩结束;产后继续服用AZT 300mg + 3TC 15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7天。
婴儿: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服用NVP,每天1次,至母乳喂养停止后1周(对于产后才发现的感染产妇,产妇可暂不用抗病毒药物,婴儿采用此方案)。
二、治疗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一)孕产妇治疗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尽早开始服用AZT 300mg + 3TC 150mg,每天2次,EFV
600mg,每天1次;或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mm3时,还可以选择尽早服用AZT 300mg +3TC 150mg +NVP 200mg,每天2次。
(二)婴儿应用抗病毒药物。
婴儿可以选择应用以下两种抗病毒药物方案中的任一种。
1.NVP方案: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NVP 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500g且≥2000g,服用NVP 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NVP 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1次;至出生后4~6周。
2.AZT方案: 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AZT 15mg (即混悬液1.5ml),每天2次;出生体重<2500g且≥2000g,服用AZT 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2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AZT 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2次;至出生后4~6周。
无论婴儿选择哪种抗病毒药物,都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开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