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
国际传播复习资料
1.国际传播的定义广义: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 。
具体而言,即政府、企业、组织、个人进行的跨越国界的信息传递过程。
狭义: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
2.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一、研究范围不同:国际传播是国与国之间越过地理的国境线的信息交流过程,文化基本相同的两个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国际传播;文化相同的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处于不同国家时,其交流也是国际传播。
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信息交流过程。
二、学术渊源不同:国际传播起源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研究;跨文化传播起源于文化人类学。
联系:一、研究范围有交叉:跨文化传播要考虑国际关系因素,国际传播也要注意跨文化的因素。
二、二者互相依存:无论是通过大众媒介还是人际交流渠道,跨国的传播通常是一种跨文化传播。
三、二者的研究方向正在靠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跨国公司的增多和发展,跨文化传播的研究逐渐向组织机构间的跨文化交流,向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扩展,从微观向宏观方面发展。
而国际传播的研究也开始从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发展,即观察的角度从宏观走向微观。
两者关系日益密切。
3.20世纪60、70年代国际传播的发展研究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传播,主要是十九世纪电子媒介产生以后。
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传播在美国成为一个研究的学术领域得到承认。
加拿大对国际传播的研究比较多。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1964年,麦克卢汉出版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提出“地球村”和“信息时代”的概念。
196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传家会议,会上发送的出版物和会后发表的“关于船舶研究国际项目的建议”,被普遍成为国际传播研究的分水岭。
它注意到了“信息自由传播原则”加剧了信息富国和信息穷国之间的不平等。
20世纪70年代,一批在50-60年代摆脱殖民统治的亚非国家(不结盟国家)在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之外,还要求建立国际信息与传播新秩序。
1973年9月在阿尔及尔召开的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关注大众传播领域里的工作”,以“促进不结盟成员国之间的信息的进一步相互交流”。
第十六章 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
第一节 世界新闻的不平衡状态 第二节 争取新秩序的历史进程 第三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歧 第四节 斗争的成果及未来展望
1
第一节 世界新闻的不平衡状态
一、新闻事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二、信息流量的不平衡 三、传播内容的不平衡
2
一、新闻事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15
其他信息流量的差距
西方四大通讯社对国际新闻市场的垄断
西方国家国际广播电台
西方国家电视节目的竞争力 西方国家的卫星电视
16
后 果
“在美国文化的出口中,大量宣传色情、暴力的 影视片源源不断地流向其他国家。从曼谷到贝鲁 特,从巴黎到德黑兰,不少有识之士痛心疾首, 予以猛烈抨击。人们担心,在这种文化渗透的冲 击下,各国自己的文化将毁于一旦,他们各自传 统的价值观将逐步灭亡。” ——《纽约时报》1994年
7.4
39
20
243
大洋洲
苏联 世界平均数
11000
4900 9000
30
98 25
305
396 130
4
☆中国当代电影放映员
5
☆中国民间博采:休闲活动
6
☆广播电视的差距
7
8
☆中国乡村广播
9
☆电讯基础设施的不平衡
10
电讯投资方面的差距
11
二、信息流量的不平衡
达北 国方 家发
展南 中方 国的 家发
29
第三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
• • • • 发展中国家的新秩序理想 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措施及发达国家的反应 根本的理论分歧 建立新秩序的实质
30
第四节 斗争的成果及未来展望
• 发展中国家建立新秩序的主张,在联合国范围内 赢得了广泛的认同 • 发展中国家新闻传播事事业的大发展。发展中国 家区域性合作组织的出现与发展。斗争的艰巨性 与复杂性
下一代互联网与我国参与重构世界传播新秩序的机制
下一代互联 网与我国参与重构 世界传播 新秩 序 的机制
在1 9 7 3 年的阿尔及尔会议上 ,发展 中国家首次提 出 “ 改变全球 更 加公 平 ( F a i r n e s s )、更 多共赢 ( Al l — 信息流动和传播体系不平衡”的主张 。之后 1 9 7 6 年的突尼斯会议 、 wi n)、更大 包容 ( I n c l u s i o n)、更强责任 (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3 使很多发展中国家又看
/何 志武 朱 秀凌
栏
目
主
持
吕
晓 东
【摘 要 】从2 0 世 纪7 0 年代发展 中国家提 出 “ 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至今 ,世界信息不公平现 象依 然存在。下一 代互联 网为我国等发展 中国家重构世界信 息传播新秩序提供 了契机 。在下一代互联 网语境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
机制 : 多元 主体 的信 息 传播机 制 、开放 融合 的信 息 治理机 制 和基 于 下一代 互联 网的信 息产 业机 制 ,将 有 助 于我 国更
恒弱的 “ 马太效应 ” 。
参与重构新秩序的契机 。2 0 1 1 年2 月3 H,全 球互联网I P 地址相关管理组织宣布 :现有 的
好地参与重构世界传播新秩序 。 【 关键词 】 下一代互联网 参与重构 世界信 息传播新秩序
【 作者信息】何志武,华 中科技 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朱 秀凌,华 中科技 大学新闻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新闻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2013 新闻史1、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2、 时务文体“时务文体”是一种新型的报章文体。
维新运动前,报刊上流行的仍是一种八股 文和桐城派古文相结合的混合文体。
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利用报刊极力倡导变法,议论时政, 一种新文体应运而生。
由于这类政论文章多以“时务”为内容,且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所载文 章为代表,故称“时务文体” 。
3、 默多克193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后到牛津大学求学,毕业后,回家继承父业。
1969年,早英国买下《世界新闻》后又买下《太阳报》。
1981年,以高价买下汤姆森报团的《泰晤士报》,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报团。
如今他在英国拥有三十余家报纸,占英国全国报纸总发行量的三分之一。
此外,还用用英国天空广播公司40%的股份和路透社的股份。
默多克的新闻国际公司是一家跨国集团。
4、 三社四边协定这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
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
他们的业务日益超过国界,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
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得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
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第十六章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
☆中国当代电影放映
员
本国旧事传达史
☆中国官方博采:休闲活 动
本国旧事传达史
☆广播电视的差距
本国旧事传达史
本国旧事传达史
☆中国乡村广 播
本国旧事传达史
☆电讯基础设备的不平 衡
本国旧事传达史
电讯投资方面的差 距
本国旧事传达史
南方的开 展中国度
南方兴 旺国度
二、信息流量的不平衡
本国旧事传达史
英国前首相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书中 指出:
〝 中国出口的是电视 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本国旧事传达史
其他信息流量的差 距
西方四大通讯社对国际旧事市场的垄断 西方国度国际广播电台 西方国度电视节目的竞争力 西方国度的卫星电视
本国旧事传达史
后果
〝在美国文明的出口中,少量宣传色情、暴力 的影视片源源不时地流向其他国度。从曼谷到 贝鲁特,从巴黎到德黑兰,不少有识之士痛心 疾首,予以猛烈抨击。人们担忧,在这种文明 浸透的冲击下,各国自己的文明将毁于一旦, 他们各自传统的价值观将逐渐消亡。〞
1978年11月,结合国教科文组织146个 成员国在巴黎举行第20届大会,经过了«关于 群众传达工具为增强战争和国际了解,为促进 人权以及为支持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和支持怂 恿战争做各项的基本原那么宣言»
1980年,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大 会讨论了旧事交流和记者权益效果。国际交流 效果研讨委员会主席肖恩·麦克布赖特提出了« 多种声响,一个世界»的研讨报告
本国旧事传达史
续上
1996年,〝信息社会与开展〞部长国际会议在南非召 开,来自开展中国度和兴旺国度的40多个政府代表及 欧盟、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等18个国际组织参与了这次 大会。议题之一就是全球信息社会效果,许多国度表 示了他们对技术资金优势将招致兴旺国度在信息化进 程中扩展其文明影响的忧虑,一些兴旺国度如法国和 加拿大也强调了坚持文明多样性的重要
浅谈“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之于当代中国传播的启示
YUE KANWEN CUN91浅谈“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之于当代中国传播的启示宋文博(江西师范大学 330022)一、“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回顾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大量的媒介信息从英、美两国向世界流动,在世界传播领域形成了不均衡信息流动。
同时亚、非、拉等国家提出反对美国对信息、新闻和文化的控制。
关于建立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争论的结果是提出了麦克布莱德报告,不过,该报告提出的原则“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反对。
有学者认为,它的局限在于:“一方面它们垄断国内的传播秩序,一方面又抗议国际传播被西方强国所掌握”,可见,参与运动的亚、非、拉国家的立场本身就是脆弱的[1]。
二、对当代中国传播的启示 (一)印度的公众听证会2000年,江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丰城8.16事件”。
由于当地政府对国家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进行封闭,造成当地农民无法获得信息。
而当农民从某杂志社获得一些政策信息时,人们开始通过人际渠道传播,进而引发当地农民集体上访[2]。
可见,信息被垄断后,会引发威胁社会的群体事件,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
而包含于印度信息权运动中的“公众听证会”等行动有助于解决传播秩序遭到干扰的问题。
公众听证会是“一个公众可以触及的平台,通常在一个开放的高处搭建一个开放的帐篷或住处,政府记录、文件和档案被呈现在公众眼前,可兹证明的是地方民众所获得的关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从项目文件中获得的关键信息被人们高声朗读。
对特定政府项目信息有直接了解的人们,受邀对官方记录和参与公共项目工程的劳工或经济调查的申请人提供的信息两者之间的矛盾进行甄别。
”公众听证会是一种能够保证沉默的人们有发言权并增强其自信的机制[3]。
由此可见,包含公众听证会的形式的印度信息权运动,是“本土的社会运动,是对需求的回应”,它起源于草根并运用了人们熟知的教育工具,以“加强和巩固发言权,并提供参与的框架”。
它可以起到动员、激励农村或社会边缘群体发声的作用,在满足大众知情权方摘要: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争取“世界新闻与传播新秩序”(NWICO)的运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其却为动员公民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中国参与建构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策略
试析中国参与建构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策略摘要:由于全球传播结构与权力的严重失衡,二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维护自身的信息与传播自主权的问题。
因而,从20世纪7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在不结盟国家组织的领导下,向“信息自由流通”原则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建立“国际信息和传播新秩序”的要求,并依托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展开了持久的争取平等信息传播权利的斗争。
本文认为,建立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实质是实现信息与传播领域的国际关系民主化。
在既有的国际体系结构中,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建设具有两种路径:自由流通与政府干预。
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参与建构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只有两种途径:实力政治战略与国际机制战略。
关键词:国际传播信息传播国际秩序一、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博弈历史二战结束以来,国际信息传播的显著特征是超级大国利用自身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在信息自由流通(free flow of information)的原则下,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为工具,对发展中国家实施信息控制,而这一原则正是二战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提出的。
[1]但实施信息自由流通原则的历史实践表明,国家之间信息自由而平等的交流从未实现,并出现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种种弊端。
首先,大众传播媒介在全球严重失衡,国际新闻机构主要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
其次,信息交流严重失衡,出现了一种信息单向流动的局面,即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单向流动。
[2]再次,信息内容对第三世界的严重歪曲。
国际新闻机构往往以本国利益作为选择新闻的标准,并进行过滤、剪裁和歪曲。
[3]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传播体系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基本上没有向世界其他各国清楚地阐明自己国内事务的渠道,国外得到的关于他们的消息大多来自西方国家的国际新闻机构。
[4]由于信息时代全球传播结构与权力的严重失衡,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维护自身的信息与传播自主权的问题。
由于信息和传播领域的自主权与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自主权交织在一起,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民族经济、民族文化和国家安全都受到了“传播媒介统治”的侵害和威胁。
中外新闻传播史 习题库(附答案)
填空题(第1章)1.中国古代经典称:“上古结绳面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2.发明家改进了造纸技术,以树皮、破布、废麻为原料,于公元105年制成了质量完好的纸张。
3.孔子编辑而成的,虽然记载历史,但从内容上看,不少篇章酷似现代新闻标题或导语。
4.古代希腊著名的史诗,和《奥德赛》,是行吟诗人历代累积的成果。
5.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在口头传播之外,又发明了结绳纪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图画传声等传播方式。
6.是记录和传达人类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思想的新工具。
7.世界各国的文字都是由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
8.纸张的发明,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9.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不久,就创办了。
10.公元前6年,恺撒的外甥又创办了《每日纪事》。
11.大约在《每日纪事》、《每日纪闻》刊行的同时,罗马境内还出现了早期的。
12.到了唐代,邸演变为,邸报亦由此演变为进奏院状。
13.唐代玄奘的真实地报道了其足迹所至的100多个国家的新闻,增长了人民的见识。
14.在15、16世纪之交,德国富格尔家族雇人将所得到的消息抄写,编辑成对外出售。
填空题(第2章)15.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16.约在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17.近代报刊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
18.法国的邮政制度形成于统治时期的1464年。
19.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印刷品出现于公元11世纪的。
20.1482年发行于德国奥格斯堡的,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印刷品。
21.欧洲人最早看到的印刷物是入侵欧洲时带出的纸币和纸牌。
22.根据近代报业的标准,只有在公元初期出现的定期新闻刊物,才能称得上是近代意义上的报纸。
23.1615年,爱格诺尔弗·莫尔创办的,被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24.1621年8月,英国出版商鲍尔尼和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
世界新闻史试卷
世界新闻史试卷一(A)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十分)1.新闻传播并不是凭空发生的,它是_____的产物。
2.从15、16世纪开始,由于印刷技术的发明和普及,人类结束了_____时代的历史,揭开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序幕。
3._____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4.1776年7月4日,_____在大陆会议上主持起草并通过了《独立宣言》。
5.美国第一张成功的便士报,是由本杰明.戴于1833年9月3日创刊的_____。
6.《泰晤士报》是世界历史最悠久而又最有权威的高级报纸之一,它于1785年1月1日创刊于_____。
7.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_____,从而使得电报能够以一种超越民族特点的语言来沟通人们的思想与感情。
8.巴黎公社最基本的新闻政策,就是保障公民的_____权利。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控制新闻媒介的关键措施,就是实施_____。
10.1917年6月15日,美国颁布了_____,该法案规定,凡故意制造假报道或错误言论者,均处以重大罚款或监禁。
二、改错题(每小题一分,共五分。
)1.口头传播占支配地位的时代,伴随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而告终结。
2.从历史上看,新闻检查制度最早出现于美国。
3.近代大众报业的新闻自由为基础,而新闻自由又以三权分立为前提。
4.在实行公私合营制的国家,一般是政府和私人联合投资创办广播的,但是在投资比例上,私人资本占有明显的优势。
5.巴黎公社时期的出版自由,和资产阶级政权下的出版自由基本相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五分,共二十分。
)1.“定本”制度。
2.结绳纪事。
3.《新莱茵报》。
4.煽情新闻。
四、简答题(每小题五分,共十五分。
)1.口头传播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广告对于大众报业的重要意义。
3.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赋予报刊的六项使命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二十五分,共五十分。
)1.试分析中国大陆新闻事业发展的地域不均衡问题。
2.试论通讯社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前提。
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建设初探
个 小 中心都 是 主题 的一 个方 面和 表 现 。
的运 用 , 力 地 表 达 了 主 题 , 文 章 气 有 使
势 浩 大 , 人心 魄 。 我 们 在 写 人 物 通 讯 撼
看 。 吴冷 西通 过 , 青 让 人 把 稿 子 打 出 穆
传播新秩序具有重要 意义。在世界信息 传播新秩序建设 中, 升 国际传播力需 提
要 坚持公平 、 整合 、 共享等基本原则 , 具 体的策略则包括: 在开放 的前提 下提 高 本 国媒体 的核 心竞争力 、 不发 达国家间
努 力 形 成 良性 的 竞合 关 系、 过 国 际 协 通
的 与 其 他 国 家 传 播 系统 相 互 交 流 文 化
周原 带 着 稿 子 到 兰 考 , 正赶 上 县 委 召 开 公社 、 队 、 产 队 三 级 干 部 大 会 。 大 生 张 钦 礼 ( 任 兰 考 县 长 ) 着稿 子 在 大 时 拿 会 上 念 … … 在 场 两 干 多名 干 部 哭 成 一 片。 最后 除 订 正了 几个 人 名地 点 , 大家 都 认 为 事 实全 部准 确 , 一致 举 手通 过 。 ” ■
至 生命 , 了 人 民 , 记 自 己 的 焦 裕 禄 , 为 忘 展现 在 读 者面 前 。
神财 富 ,今 天 已 化 为 强 大 的 物 质 力 量 ,
推 动 着 兰考 人 民 在 自 力 更 生 、 发 图强 奋 的大 道 上继 续 奋 勇 前进 … … ” 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式 这
总之 , 篇行 文 中 ,榜样 ” 主线 。 在全 “ 是
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建设初探
一林 慧
【 摘要 】 提升 国际传播 力有 利于 实
世界新闻史
世界新闻史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一、新闻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第二节口头新闻时代一、人类的出现和语言的形成二、口头新闻的传播三、口头传播的补充手段四、口语传播及其补充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第三节手书新闻时代一、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发明二、古罗马的手书新闻三、中国的手书新闻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书第二章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一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二、早期的新闻印刷品三、定期刊物的出现四、日报的诞生➢第二节集权主义报业理论和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一、集权主义报业理论二、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第三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一、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二、曾格案件三、其他国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第一节思想的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准备三、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第二节革命时期的报刊论战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刊二、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报刊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报刊➢第三节自由传统的确立一、英国国会新闻报道的历程二、杰弗逊与新闻自由三、法国出版自由的确立第四章大众化报刊的勃兴➢第一节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二、城市规模的扩张三、工商经济的发展四、交通电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第二节主要国家的大众化报刊一、美国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二、英国的大众化报纸三、法国大众化报纸四、日本的“小报”事业五、大众化报纸的特点➢第三节独立报纸的兴起一、《泰晤士报》的报道传统二、美国《纽约时报》的成长三、日本的《时事新报》第五章通讯社的出现与发展➢第一节通讯社的历史前提一、通讯社的性质二、通讯社的历史前提➢第二节西方四大通讯社的由来一、哈瓦斯通讯社二、沃尔夫通讯社三、路透社四、美国联合通讯社➢第三节“联环同盟”及其解体一、“联环同盟”的缔结二、“三社四边协定”对世界的瓜分三、“联环同盟”的解体➢第四节通讯社的发展一、欧洲二、亚洲三、非洲美洲➢第五节近代通讯社的类型分析第六章自由的泛滥与新闻自律➢第一节黄色新闻的由来一、黄色新闻的定义二、黄色新闻的历史渊源三、黄色新闻的特征➢第二节美国的黄色报纸一、美国黄色报纸的一般情况二、黄色报纸出现的历史背景三、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四、赫斯特与黄色报业五、黄色新闻的变种——庸俗小报➢第三节其他地区的黄色报纸➢第四节对黄色新闻的评价➢第五节社会责任论一、新闻自由的发展二、社会责任论的产生三、社会责任论的内容四、社会责任论对新闻自由的反思五、社会责任理论的评价第七章无产阶级报刊事业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早期工人团体报刊一、英国早期的工人报刊二、法国早期工人报刊三、美国早期工人报刊四、早期工人报刊的意义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的报业生涯与报业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生涯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念第三节巴黎公社的革命报纸一、巴黎公社的新闻政策二、巴黎公社时期的报刊状况三、对巴黎公社时期的报刊的评价➢第四节列宁与俄国工人报纸第八章前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体制确立➢第一节十月革命时期的报刊事业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无产阶级报刊二、十月革命与无产阶级报刊三、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政策➢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一、广播事业的萌芽和发展二、统一报刊网的形成三、通讯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四、通讯员队伍的发展壮大第三节前苏联的新闻体制一、新闻体制的政策基础二、前苏联党和政府控制新闻系统的方式三、前苏联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四、前苏联新闻传播的特点第九章报业垄断化的进程➢第一节报业垄断的历史背景一、政治方面二、经济方面三、新闻媒介自身➢第二节主要国家的垄断报团一、美国早期的报团二、英国报业垄断三、德国早期的报团四、法国早期的报团➢第三节战后新闻垄断的进一步发展一、垄断发展的一般趋势二、跨媒介与跨行业垄断的发展三、跨国新闻垄断的出现➢第四节报业垄断的结果及其评价第十章广电时代的到来➢第一节广播的发明及广播事业的大发展一、广播的发明二、美国广播事业三、欧洲主要国家的广播事业四、亚洲国家的广播事业➢第二节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一、电视的发明二、初期的电视事业三、有线电视的起源四、卫星电视事业的出现➢第三节世界主要的电视大国一、美国的电视事业二、英国的电视事业三、日本的电视事业第四节四种广电事业体制一、民有民营体制二、公商并营三、公有公营型四、国有国营型第十一章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第一节世界新闻的不平衡状态一、新闻规模的失衡二、信息流量的失衡三、传播内容的失衡四、不均衡状况产生的原因➢第二节争取新秩序的历史进程一、斗争的第一阶段二、斗争的第二阶段三、斗争的新阶段➢第三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歧➢第四节斗争的成果及未来展望➢第五节草根媒体的一种尝试——IMC一、何谓IMC二、IMC的缘起三、IMC的基本原则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一、新闻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1. 新闻是什么?➢事实说,即将新闻视为一种事实。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圣才出品】
第二十五章 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2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1)传播力量的不平衡①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
②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某些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企图在电波、网络空间构筑起新的霸权;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及其先进程度决定着信息量的获取能力。
(2)传播流向的不平衡国际市场上的新闻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即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由“北”流向“南”。
目前世界新闻和精神产品的流通,基本上是以富国、强国流向穷国、弱国,这在很 传播力量的不平衡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传播流向的不平衡 传播内容的不平衡论争的第一个阶段建立新秩序的论争历程 论争的第二个阶段发展中国家的新秩序构想 发展中国家理想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特点 新秩序的构想与论争的实质 发达国家关于新闻传播秩序的观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分歧论争的实质论争的初步成果论争的初步成果与未来展望论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大程度上表明了发达国家企图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精神控制的野心。
(3)传播内容的不平衡西方新闻媒介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内容严重失衡,在总体上扭曲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形象,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建立新秩序的论争历程1.论争的第一个阶段(1)196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新闻和信息传播的不均衡和不平等问题。
(2)197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问题。
(3)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提出,争取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必须与争取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结合起来。
会议达成了相互交换新闻的决议。
(4)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与发达国家的代表就新闻自由进行了交锋。
(5)1976年3月,突尼斯不结盟国家交流问题讨论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口号。
国际传播新秩序
从国际机制理论看国际传播秩序的建立联合国国际法庭在1980年曾宣布,“机制”是具有自制力的外交法律规则以及“法规和规则系统”。
所谓国际机制的概念,目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对国际机制的提出了多种定义,其中经典、经常被引用的定义有三个:斯蒂芬·克拉斯诺认为,国际机制是指“在某一特定问题领域里组织和协调国际关系的原则、原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另外还有两种,见书《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从以上三种典型的定义中可以归纳出国际机制的三个要素:共同的国际行为模式,协调国际间关系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以及限制在某一特定的问题领域。
其中的核心是“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西方有关国际机制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国际机制的形成条件。
国际机制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自然得到发展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具备一些特定的条件。
霍夫曼认为,首先,必须有一个在国际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大国,其机制的原则和准则也许不是最佳的选择,但是由于其全球性的影响力,这些原则和准则往往自觉地获被迫地被大家所公认;其次,有关的国际实体(国家、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等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安全和发展;第三,有关各方同一“得大于失”的谈判和协商手段是解决国际危机的最好途径。
罗伯特·基欧汉从新自由主义角度提出了国际机制形成和发展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国际社会行为者必须具有某些相同的利益,说明双方均可从合作中得到好处。
没有共同的利益,仍会有国际惯例,但不可能形成国际机制。
另一个前提是,国际社会组织化程度的变化,要对国际行为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如果说世界政治的机构和机制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强调国际社会组织化的变化与国家行为的变化就毫无意义。
因此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国际机制与上述两个前提的关系图示如下:以上有关国际机制形成的理论分析,显然对国际传播新秩序的建构富有启发意义。
1、发展中国家在争取传播新秩序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扩大与发达国家在传播领域的相同利益。
第二十五章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
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二、建立新秩序的论证历程 三、新秩序的构想与论争的实质 四、论争的初步成果与未来展望
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传播力量的不平衡 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 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 传播流量的不平衡 新闻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 “北”向“南”
本章知识点
世界新闻传播不平衡状态的原因及表现 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 序提出的基本构想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建立世界新 闻传播新秩序在理论认识上的分歧 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 序的斗争取的成果 及前景
论争的实质:反对国际新闻垄断与控制
四、论争的初步成果与未来展望
论争的初步成果
发展中国家 争取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主张,在联合 国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同
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本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 增强实力,更好为本国的发展和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加强 管理,切实维护本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权,抵御外来新 闻传播的不良影响 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性合作和地区性合作,以打破西方新闻 媒介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垄断:不结盟国家通讯社、加勒比 通讯社、石油输出国联合国通讯社、亚洲太平洋新闻交换 网、泛非通讯社、拉美特高社
传播内容的不平衡 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的需要传播新闻,按照西方的政治观点、 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来筛选、采制新闻,报道内容存有很强 烈的主观观念
二、建立新秩序的论证历程
论争的第一阶段——明确提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之间存在着新闻和信息传播的不平衡和不平等问题;要 求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 论争的第二阶段——要求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更 多的趋向于采取实际行动
16新闻新秩序 外国新闻传播史 教学课件
• 世界新闻新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der) ,是边缘国家 (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为改变国际 新闻传播的不平等现状而提出的斗争目 标。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运动的主体 是不结盟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运 动的阵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和不结盟国家会议。
2020/9/30
二 建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 解”会议,首次讨论“不平衡”的问题。 1970、1974、1976年教科文组织会议就此问题进行展 开论战。 1973年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达成相互交换新闻的决 议。 1976年的不结盟国家交流问题讨论会明确提出建立“ 国际新闻新秩序”。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国际交流问题研究 委员会”。1980年发表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1987年,不结盟国家新闻部长会议通过《哈拉雷宣言 》
2020/9/30
一 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况
• 媒介分布严重不平衡 • 新闻传播的单向流动
中心国家向边缘国家倾销新闻文化产品 在国际新闻输出和期刊贸易的数量上占绝对 优势。 • 文化帝国主义 新闻传播的内容多是关于中心国家的报道 意识形态渗透、输出价值观念 在报道边缘国家报时类型化,妖魔化
2020/9/30
构建世界传媒新秩序:从不平衡到平衡
构建世界传媒新秩序:从失衡到平衡的探索实习记者霍文琦近日,新华社在美国纽约举行庆祝活动,宣布其北美分社正式进驻纽约时报广场。
这是首个来自非西方国家的媒体与路透、维亚康姆等“全球媒体”比肩出现在“世界媒体的十字路口”,被不少传媒人认为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一个体现,似乎可以看到打破欧美传播霸权的一线曙光,构建世界传媒新秩序的话题再次被国际关注。
全球化传播的信息失衡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卫星和电子传媒逐渐压缩了时空距离,今天的传播更多的是有中心的全球性传播,然而,全球化传播并没有将人类带入一个人人平等的地球村时代。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在其主编的《全球传媒报告》一书中形象地比喻,“地球村仅仅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因为这依然是一个有村长统治的村子,村长是文化帝国的皇帝,他通过市场支配、全球化文化的传播,统治全球……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全球村,在这个村庄里,住在村中央与住在边缘的村民在信息流向和流量上是不对称的。
”一直以来,全球传播都存在着这种信息的失衡。
6月1日,《华尔街日报》发表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构建世界传媒新秩序》一文,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
李从军在文中重申了国际传播结构的现状:二战后,以联合国成立为标志,形成当代国际秩序,相对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发展进程,国际舆论传播的秩序与规则,大大落后于时代潮流。
国际传播结构的信息传播主要呈从西方流向东方、从北方流向南方、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流通状态。
这样的状态一直在持续,不平衡也越来越明显,国际信息流的越来越集中,从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媒体集团的信息垄断,某些信息帝国支配世界舆论也变得更加容易。
然而,这样的全球传播结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单一因素造就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姜飞教授认为,媒体是人类的创造,它是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一种产物,是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媾和而经历坎坷后才形成当今我们看到的产业生态。
显然,国际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也受政治关系和经济资本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内容的不平衡 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的需要传播新闻,按照西方的政治观点、 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来筛选、采制新闻,报道内容存有很强 烈的主观观念
二、建立新秩序的论证历程
论争的第一阶段——明确提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之间存在着新闻和信息传播的不平衡和不平等问题;要 求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 论争的第二阶段——要求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更 多的趋向于采取实际行动
第十章 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P521
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二、建立新秩序的论证历程 三、新秩序的构想与论争的实质 四、论争的初步成果与未来展望
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传播力量的不平衡 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 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 传播流量的不平衡 新闻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 “北”向“南”
三、新秩序的构想与论争的实质
发展中国家的新秩序构想 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的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实际上是国际新 秩序的一部分,是国际新秩序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分歧 在自由与责任的认识上,双方是基本一致的,但在西方发达 国家在新闻传播领域并没有坚持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责任理论 在新闻价值观念的差异上,西方新闻价值趋向于反常、新鲜、 刺激;发展中国家倾向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保持正面与 负面的大体平衡
本章知识点
世界新闻传播不平衡状态的原因及表现 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 序提出的基本构想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建立世界新 闻传播新秩序在理论认识上的分歧 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 序的斗争取的成果 及前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争的实质:反对国际新闻垄断与控制
四、论争的初步成果与未来展望
论争的初步成果
发展中国家 争取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主张,在联合 国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同
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本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 增强实力,更好为本国的发展和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加强 管理,切实维护本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权,抵御外来新 闻传播的不良影响 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性合作和地区性合作,以打破西方新闻 媒介对国际新闻传播的垄断:不结盟国家通讯社、加勒比 通讯社、石油输出国联合国通讯社、亚洲太平洋新闻交换 网、泛非通讯社、拉美特高社
论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实际上是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 争,它涉及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根本的政治经济利益, 论争的过程必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去曲折的
1、大多数发达国家只是在策略上表示认可,论争触及到其 根本利益时,必然会拒绝 2、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在短期内不会丧失,其新闻信 息的传播已完全现代化 3、发展中国家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战略上存在差异,易 被利用 4、论争的结局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