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复习 21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影响: (1)奠定古代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基础。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是官僚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历代沿用。 (2)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有重要作用。 (3)对古代农耕经济及文化发展及中华民族形成(民族融合)起重 要作用。 (4)专制色彩浓厚,阻碍近代民主及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小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特点 (1)皇权至高无上(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皇位终身制、世袭制; 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制度发展过程中: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中 央与地方。
二、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政治局势: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一)春秋时期 (二)战国时期 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诸侯称王; 地主阶级(士)兴起; 各国改革变法(商鞅变法); 兼并战争,统一趋势增强; 中央集权制逐渐形成(县制的出现)。
三、秦朝 (一)秦国统一与秦朝疆域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2.宗法制(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制度) (1)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 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 ①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划分、关系),周王是天下大 宗。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家”与“国”密切结合。 ③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④等级森严; (3)影响: ①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②影响深远。
(二)君主专制(中央官制)的演变及特点 1.演 变: (1)西汉: ①汉初,仿秦代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 ②汉武帝时,形成内(中)外朝制 (2)魏晋时期: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分工;②影响。 (4)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参知政事 (副宰相)、枢密院(分宰相军权)、三司(分宰相财权)。 (5)元朝:一省两院制----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2.趋 势: 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不同点:
盛行时代
分 封 制 奴 隶 社 会
郡 县 制 封 建 社 会
与中央政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 府的关系 的独立性,封位世袭 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 免 影 响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 护了国家的统一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拓展2:秦朝的中央机构有何特点及作用?
1.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作用: (1)分工明确。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 (2)君主专制。“三公”相互牵制,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3)重策朝议。先由“三公九卿”朝议,后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 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4)家天下。家国同治。
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周 (一)夏朝: 王位世袭制(政治权力传承方式转变) (二)商朝: 1.王位世袭制 2.内服与外服制度 (1)内服(中央):商王直接控制 (2)外服(地方):附属国管辖 (3)关系:商王控制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是有限。 3.政治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 1.分封制:(1)目的、(2)过程、(3)内容、(4)影响 2.宗法制 3.礼乐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
特点:
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 袭;皇权独尊。 2.中央体制(演变): 三公九卿制度、三省六部制 度、废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 3.地方体制(演变): 分封制、郡县制度、郡国二 制、行省制度; 4.选官制度(演变):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逐渐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 中到中央。
特点:高度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 至上,个人独裁,皇位终身制、世袭制; “中央集权”是一种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模式,即中央控制地 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1.内容: (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权)、皇位世袭 (2)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朝议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划分行政区域和层级,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西)周 (一)夏朝: 王位世袭制(政治权力传承方式转变) (二)商朝: 1.王位世袭制 2.内服与外服制度 (1)内服(中央):商王直接控制 (2)外服(地方):附属国管辖 (3)关系:商王控制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是有限。 3.政治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 1.分封制:(1)目的、(2)过程、(3)内容、(4)影响 2.宗法制:(1)目的、(2)内容、(3)影响 3.礼乐制(规范)
(三)历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及特点 1.演变 补:(夏商周)世卿世禄制度、(春秋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 (1)汉武帝察举征辟制:孝廉(品德)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入仕。 (3)隋唐宋元科举制 补:明清科举:八股取士,束缚士人思想。
2.发展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趋向公开公平。 (2)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 (3)选拔形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授官,趋向制度化、严 密化。
拓展3:秦朝官僚机构的有什么特点?
1.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2.组织严密,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 制; 3.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思考4: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1.相同:(1)性质: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2)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作用)
四、历代(汉、唐、宋、元)中央集权体制演变(地方官制、中央官 制、选官制) (一)中央集权(地方官制)的演变及特点 1.演 变: (1)西汉:①初郡国并行制; ②武帝推恩令、设(州)刺史。
(补: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2)唐朝:(补:隋朝,废郡,以州辖县)
①道(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②节度使与藩镇割据 (3)北宋:①收精兵;养兵政策 ②行政权、兵权、财权收归中央(削实权、制钱谷); ③文官管理地方、通判监督; (4)元朝:①中书省直辖腹里;②行省制度(补:宣政院辖吐蕃地区) 2.趋 势:不断削夺地方实权(分割、限制),加强中央集权。 3.影 响: (1)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团结;(2)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
1.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过程:两次分封:周武王、周公旦 (3)内容: 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②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 ③诸侯的权利:a.受封时获得土地和人民; b.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c.封疆内对卿大夫进行再分封; ④诸侯的义务:a.服从周王的政令,朝觐述职; b.交纳贡赋; c.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4)影响:影响深远。 ①积极作用:形成森严等级;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②消极影响: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思考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
展思 考 扩
制度方面的体现。
(2)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3)政治-君臣;血缘-兄弟。
思考2: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与神权结合,但权力并未高度集中。 (2)层层封授,等级森严。 (3)有上古血缘纽带和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周 (一)夏朝: 王位世袭制(政治权力传承方式转变) (二)商朝: 1.王位世袭制 2.内服与外服制度 (1)内服(中央):商王直接控制 (2)外服(地方):附属国管辖 (3)关系:商王控制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是有限。 3.政治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 1.分封制:(1)目的、(2)过程、(3)内容、(4)影响 2.宗法制:(1)目的、(2)内容、(3)影响 3.礼乐制
①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 中。 ②人治高于法治。 ③政治机构完备,统治网络严 密。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 强化。 ④始终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 央和地方的矛盾。君权不断加 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 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政治、经济、军 事、法律、文化 手 段
专制主义(决 策方式) 中央集权(组 织形式)
拓展1:秦朝的中央机构
皇帝
(牵制) (统率) 太尉 (虚设) 御史大夫 丞相 (统率)
奉 常
郎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粟 内史
少 府
太 仆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君主专制 皇权至上 核 心
战国形成 秦朝确立 西汉巩固 发展 隋唐完善 过程 宋元发展 明清空前强化
概 念
经济:自然经济 思想:法家思想
功能: 内--组织生产,镇 压人民,调整矛盾 外-抵御外患
封建专 制主义 中央集 权制度
两对矛盾
趋 势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拓展:全面看待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开放考试,吸收寒士进入政权,扩大统治基础; ②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③将选拔人才权力集中于中央,强化中央集权; ④营造了尊师重教和勤奋读书的社会氛围; ⑤促进文学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2)消极方面 ①明清八股取士,束缚知识分子思想,不利于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 ②脱离实际的学风,是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
五、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代地方体制的演变 (1)初期:沿袭元代行省制 (2)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3)明代中期后,在三司体系外,形成了一套总督、巡抚体制 2.明代中央体制的演变 (1)初期:沿袭元代中书省体制 (2)明太祖: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3)内阁体制的逐渐形成: ①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②明成祖时,选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出现; ③明宣宗时,大学士拥有票拟权
拓展阅读:内阁首辅与丞相比较 宰相 内阁首辅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权力来源 中央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职 责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 任 免 议 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 对皇权影 制约皇权 物 响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二)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1.清代地方体制的演变(略) 2.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 (1)初期: ①仿明朝体制,设内阁时,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 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设军机处。 ①职能:跪受笔录、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②特点:简(机构简单)、速(效率提高)、密(决策保密) ③影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