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_ppt

合集下载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揭示背后的智谋 与决策,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背景介绍
1 群英会概述
讲述了三国时期蒋干使用谎报军情和伏击计等计谋,成功中计了司马懿和关羽,一举扭 转了战局。
2 蒋干的身份和背景
蒋干是刘备的丞相顾命大臣,在战略和计谋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能力。
感悟
通过《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 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个人、企业或者 国家等不同方面的启示。
对于个人、企业或者国家等方面的启示
该故事提醒我们要善于思考和运用策略,充分发挥 自身潜力,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蒋干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蒋干的成功在于善于运用谎报和计谋战术,但也需要注意计策泄漏和计谋被识破的风险。
对军事谎报的思考
军事谎报作为一种战略手段,既具有可行性,又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产生负面后果。
对计谋策略的思考
蒋干的计谋展示了灵活和独特的战略思维,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运用巧妙的策略应对各 种挑战。
总结
Hale Waihona Puke 要内容1开局一波操作——谎报军情
通过虚假的军情报告,蒋干成功让司马懿产生错误的判断,并在关键时刻发起反 击。
2
狙击关羽——伏击计
蒋干运用伏击计将关羽逼入困境,迫使其丢盔弃甲,最终斩杀了这位无敌的武将。
3
慑服貂蝉——罗刹阵
为了慑服貂蝉,蒋干利用罗刹阵的奇特布局,瓦解了貂蝉的危机,赢得了胜利。
教训与启示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优秀课件)13 沪教版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优秀课件)13 沪教版

《群英会蒋干中计》
16
作业
请根据课文内容,以“我 品《群英会蒋干中计》”为话题 写一篇品议文,要求从自己的角 度,以现代人的观点来品议,题 目自拟,500字左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
17
滚滚长江东逝水, 白发渔樵江渚上, 浪花淘尽英雄。 观看秋月春风。
是非成败转头空: 一壶浊酒喜相逢:
青山依旧在, 古今多少事, 几度夕阳红。 都付笑谈中。
9 段 结局 曹操中计杀了蔡瑁、张允。
10 段 尾声 周瑜闻报,为反间计成功而大喜。
《群英会蒋干中计》
8
分组尝试用章回小说惯用的 七言对句形式概括情节内容
曹孟德遣使送书,周公瑾斩使毁书。 三江口吴曹水战,立水寨曹操练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9
群英会蒋干中计
开端:欲计 周公瑾亲探曹寨 欲设计除掉蔡张 发展:定计 周瑜定计群英会 蒋干哑口难劝降 高潮:施计 周瑜装醉施妙计 蒋干盗书出辕门 结局:中计 曹操误中反间计 错斩蔡张两都督 尾声:计成 周瑜得知计成功 大喜江东险忧患
《群英会蒋干中计》
5
复述故事
要求: 1.组织进故事中关键性的词语 2.可结合图片提示
《群英会蒋干中计》
6
复述故事
1
2
3
4
《群英会蒋干中计》
7
情节结构
1—3段 开端 周瑜欲设计除掉蔡瑁、张允。
4—6段 发展 周瑜设计,大会群英,制止
蒋干说降。
7—8段 高潮 席散夜寝,周瑜装醉用计,
蒋干被骗窃信。
《群英会蒋干中计》
18
《群英会蒋干中计》
19
群英会蒋干中计
周瑜←─────→曹操 智取(反间计)
定计

学习课件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新版.ppt

学习课件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新版.ppt

精选
19
(二)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 象的?
1、以人物自己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 物性格。
2、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3、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 “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
4、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 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
精选
20
❖ 总之,对周瑜“笑”的描写,洗练传神,使 人物之风采神韵,跃然纸上,真可谓“着一 ‘笑’字,境界全出”。
精选
17
蒋干
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 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 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 来江东时
“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 周瑜施
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 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精选
26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草船借箭------上了大当
精选
27
精选
8
情节 (1)毁书斩使 (2)挫败曹军 (3)暗窥曹寨 (4)定反间计 (5)款待蒋干 (6)舞剑作歌 (7)施反间计 (8)细作来报
精选
9
文章结构
一: 开端 周瑜决定除掉蔡瑁、张允。
二: 发展 高潮 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中计。
三: 结局 尾声 曹操杀蔡、张二人,周瑜计成 。
精选
10
问题探究1
2.梦话:周瑜两次装说梦话“教你看曹贼之首。” 这就使蒋干误以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
3.密报: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 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 使蒋干完全相信。
精选
13
三、细读课文,分析情节和人物
(一)准备:较量开始前各自的心情和表情?

群英会蒋干中计详解PPT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详解PPT课件
第17页/共25页
三、小说的人物:
周瑜: 足智多谋,豪放自信 蒋干: 愚蠢而又自作聪明 曹操: 多疑,刚愎自用
第18页/共25页
比较鉴赏:
小说塑造人物运用了哪些方法? 这与西方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 什么不同?
第19页/共25页
研究与鉴别:
请结合课后练习三看一段史料,将这 则史料同小说作一下比较,看看小说 里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虚 构的? 这样做有助于了解历史小说与历史的 联系和区别。
第21页/共25页
相同之处:
一、历史上确有蒋干这个人。 二、赤壁之战前,蒋干确曾往东吴游说过周瑜 而没有成功。 三、周瑜确曾设宴招待过蒋干并请他参观军营 仓库等。 四、有些对话(如周瑜迎接蒋干时说的话)是 照录史料,有些略有变化.
第22页/共25页
历史与小说不合的地方:
历史上
小说中
1.曹操从扬州请来蒋干去游说周 1.蒋干自荐往江东游说周瑜.
“周瑜诈睡,是骗蒋干;蒋干诈睡,又骗周瑜。 周瑜假呼蒋干,是明知其诈睡;蒋干不应周瑜,是 不知其诈呼。 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是醒,醒 却是梦。妙在先说破他是说客,使他开口不得;又 妙在说他不是说客,一发使他开口不得。 妙在梦中 呼子翼、骂曹贼,一发使他十分疑惑。周瑜假做极
疏,却步步是密;蒋干自道极乖,却步步是呆。”
第23页/共25页
作业:
一、小说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二、请结合课文,自选角度, 写一篇文学评论,题目自拟。
第24页/共2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5页/共25页
(曹、吴实力相差太悬殊。曹军号称八十万 兵马,东吴“五万难猝合”。)
第9页/共25页
2.阅读《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前三段文 字看,曹、吴在力量对比上呈现怎样一种 形势?这一形势对情节的发展及人物的塑 造有什么作用?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通过对周、蒋、曹这三个 主要人物的分析说说小说的主 题是什么?
主题思想
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 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 斗争,赞美周瑜的卓越军事才 干,也告诉了我们知彼知己方 能百战百胜的道理。
作业:
❖ 1.你在周瑜身上学习 到了什么?(200字左 右小作文)
谢 谢 !
思考
❖ 1、蒋干是谁?
❖ 1、曹操帐下幕宾。
❖ 2、“中计”指中谁的计? ❖ 2、周瑜的计。
❖ 3、“计”指什么计谋? ❖ 3、反间计。
❖ 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 ❖ 4、杀蔡、张二人。
❖ 5、设此计的原因呢?
❖ 5、二人 “深得水军之妙”
❖ 6、周瑜怎么知道的呢? ❖ 6、亲往探寨。
❖ 7、计谋的结果呢?
4、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 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 着密信的桌子的?
❖答 : 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 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 “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 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 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大笑畅 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 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 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2、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 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
❖答 : 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 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 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 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 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 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 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 军法”。
❖ 答: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 因果关系。
❖ 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 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 举;由于这两人训练水军得法才引来周 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是 周瑜设计的背景。

《三国演义》之《群英会蒋干中计》PPT共34页

《三国演义》之《群英会蒋干中计》PPT共34页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4
《三国演义》之《群英会蒋干中计》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பைடு நூலகம்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38张+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38张+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内容小结
✓《群英会蒋干中计》在 情节安排上别具特色, 全文以“定计”“施 计”“中计”为线索, 情节曲折跌宕,摇曳多 姿。
人物形象
人物分析
一、周瑜
人物分析
一笑: 为蒋干送上门助施反间计而高兴

二笑: 看透来意,暗笑蒋干欲盖弥彰

三笑: 虚情假意稳住蒋干,以使其上钩
✓格识人这。几次四五笑笑“::笑让 彰”蒋 显表干 成感 就现到 地出毫位无,周戒表瑜心明潇,抗麻曹洒痹决豪蒋心放干 和对巧施反
明确: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 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 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 “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 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 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 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
✓ 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 错不认错?
明确: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 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 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 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 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
此时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兵临城下,东 吴主将周瑜率兵五万前来抵御,一场大战 拉开了序幕。
叁 故事背景
• 一方是以周瑜为代表的孙吴集团
• 一方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集团
• 双方因征服和反征服而形成尖锐的冲突, 这一冲突构成了双方深层的矛盾关系。
故事梳理
情节结构
✓ 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阶段对课文进行划分,并以人物为主线为 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通用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通用课件

问题探究1
周瑜为什么“毁书斩使”? 回击挑衅 以示决心 激励士气
为什么从“毁书斩使”写起: 因为有此举才导致下文“三江口之战”,
才引出周瑜窥寨,才使之决计除蔡、张, 才会有反间之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
16
问题探究2
周瑜又是如何设计使蒋干对密信内容深 信不疑的?
1.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内容在 蒋干看来处处合乎情理
《群英会蒋干中计》
34
2、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暗 中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靠近那封“密 信”?
《群英会蒋干中计》
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使他放松警惕。 ②装醉,有机可乘。 “大笑畅饮” “佯醉大笑” “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
《群英会蒋干中计》
周瑜之“笑”
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敏锐机智,将计就计,计划周密
笑曰:“…闻弦歌而知雅意”
笑挽其臂曰“…何速去也?”
大笑畅饮 擒纵自如,震慑对手,成竹在胸
佯醉大笑曰:“…不曾想有今日”
言罢大笑 豪放自信,躇踌满志,睥睨群雄
《群英会蒋干中计》
20
周瑜之“笑”
❖ 对文章的主要人物周瑜的刻画,作者着意于 对其“笑”的描写。
❖ 这“笑”,有天赐良机的得意,有对愚笨对 手的嘲弄鄙视引诱,有对自己功成名就的情 不自禁的炫耀。笑”中有心理,“笑”中有 性格,“笑”中有计谋,,“笑”中有成功。
23、关帝庙求子----走错了门
24、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25、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6、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27、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
《群英会蒋干中计》
33
轻松时刻 — 歇后语积累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优秀课件)13 沪教版共36页文档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优秀课件)13 沪教版共36页文档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优秀课 件)13 沪教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群英会蒋干中计 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 课件

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获取情报
周瑜通过蒋干获取了曹操的情报,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计策。在现实生活中,情报 工作同样重要,需要了解对手的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保密情报
同时,保密工作也十分重要。蒋干虽然聪明,但最终还是泄露了机密,导致计划 失败。这告诉我们,在处理情报时,需要严格保密,防止信息泄露。
决策与判断的重要性

周瑜在宴会上表现出对曹军的轻 视,并假装醉酒,将假情报放在
桌子上。
蒋干在宴会后盗取了情报,并返 回曹营向曹操汇报。
蒋干盗取假情报
蒋干在宴会结束后,趁周瑜醉酒,盗 取了放在桌子上的情报。
曹操信以为真,根据假情报做出了错 误的决策。
蒋干将情报带回曹营,并向曹操汇报 了周瑜的军情。
蒋干中计后的反应
蒋干盗取情报后,深信自己立下了大功,对周瑜的计谋一无所知。 当曹操发现情报是假的时,大怒之下将蒋干责备一番。
正确决策
周瑜在面对危机时,能够迅速做出正 确的决策,这是成功的关键。在现实 生活中,决策和判断同样重要,需要 具备快速、准确的决策和判断能力。
果断行动
周瑜在制定好计策后,果断地采取了 行动,没有拖延。这告诉我们,在做 出决策后,需要果断行动,抓住时机 ,才能取得成功。
CHAPTER 05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相关问题 探讨
对曹操和东吴关系的影响
加深仇恨
群英会蒋干中计后,曹操对东吴的仇 恨加深,为日后双方的争斗埋下了伏 笔。
建立联盟
虽然蒋干中计导致了曹操和东吴关系 的恶化,但也促使东吴与蜀汉结成了 更为紧密的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对蒋干个人命运的影响
声誉受损
蒋干在群英会中中计,暴露了他的才智不足和轻信他人的弱点,使他在曹营中 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人物背景
蒋干是曹操的谋士,曾多次为曹 操出谋划策。他与东吴的周瑜、 刘备的诸葛亮等人是敌对关系。
故事概述
蒋干以东吴都督周瑜的同窗身 份,潜入东吴,企图说服周瑜 投降曹操。
在东吴,蒋干与周瑜斗智,最 终被周瑜巧妙地利用其性格弱 点,中了周瑜的反间计。
蒋干中计后,曹操误信蒋干所 言,斩杀了东吴的两位重要将 领。
在现代社会中,商业欺诈和诈骗行为屡见不鲜。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提醒人们要时刻保 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以免上当受骗。
重视沟通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蒋干中计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深入的思考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有效的沟通 和思考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和思考 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蒋干的性格特点
01
02
03
自负聪明
蒋干自视甚高,认为自己 聪明绝顶,常常自作聪明 地行事,但实际上却往往 被他人利用。
急功近利
蒋干急于求成,追求个人 功名,缺乏深入思考和谨 慎行事的态度。
轻信他人
蒋干容易相信他人,缺乏 对人和事的深入分析和判 断力,这也使得他容易上 当受骗。
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周瑜
足智多谋、机敏过人,善于利用他人的弱点,达到自己的目 的。
诸葛亮
睿智沉着、深思熟虑,能够准确地分析形势、制定策略。
04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艺术手法 和表现力
情节安排和叙事技巧
情节安排 巧妙地设置悬念,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精心安排伏笔,使故事发展合情合理,增强可信度。
情节安排和叙事技巧
• 情节的转折点处理得当,使故事发展出人意料,增加了戏 剧性。
02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情节分析

名著阅读《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PPT(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34页)

名著阅读《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PPT(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34页)
1.瑜、干二人同榻就寝,各自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怎样 的心理特征? 2.蒋干为什么会上当?
1.瑜、干二人同榻就寝的表现及心理特征
清初小说评点家毛宗岗有一段精彩评论:“周瑜诈睡,是骗蒋干; 蒋干诈睡,又骗周瑜。周瑜假呼蒋干,是明知其诈睡;蒋干不应周瑜, 是不知其诈呼。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妙在 梦中呼子翼、骂操贼,使他十分疑惑;又妙在醒来却忘呼子翼,益发使 他十分疑惑。周瑜假做极疏,却步步是密;蒋干自道极乖,却步步是呆, 写来真是好看。”两个人各怀鬼胎,周瑜诈,蒋干也诈,一个诈得巧妙, 一个诈是笨拙。
1.蒋干去东吴之前的言行表现
在曹操受挫之时,蒋干此时挺身而出:“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 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曹操问他与周瑜关系如何。蒋干说:“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 要成功。”
曹操问他要带哪些东西。蒋干说:“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 其余不用。”
此时的蒋干意气洋洋,仿佛成竹在胸、胜券在握。
2.蒋干为什么会上当
1.周瑜的策划周密。 2.蒋干本身才疏学浅,愚拙欠虑。 3.蒋干劝降未果,求功心切。
人物形象分析
1.试分析周瑜、蒋干两个人物形象。 2.课文描写曹操的文字不多,但其形象却分外鲜明。 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形象特征。
周瑜
周瑜是一个年轻潇洒、豪爽自信、勇敢善战、足智多谋的将官 形象。他既有大决断的气魄,又有捕捉小战机的敏锐。
“言罢大笑”,是对蒋干的嘲弄,也表现自己立 场坚定。
“笑”和“大笑”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征?
周瑜的一笑再笑,表现了他的足智多谋, 沉着从容,慷慨豪放的性格特征,反映了作为 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出色才干。
思考
SIKAO
阅读第4至6段,思考问题: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主题分析
通过对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对话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主题的深层含义和作者 的创作意图。
主题的来源与影响
来源
该主题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特别是三国时期的历史 事件和人物。
影响
该主题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题的现代意义
现实意义
该主题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意义,包括领导力、团队合作、策略 思维等方面。
02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主要人物
周瑜
东吴的大都督,聪明 才智,善于谋略。
最终以火攻之计大破 曹军,使曹操败走。
巧妙地利用蒋干盗走 曹操的密信,使得曹 操误杀蔡瑁、张允。
蒋干
曹操的谋士,自视甚高。
因盗走曹操的密信而被周瑜利用,成为周瑜实施反间计的工具。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周瑜伪造的蔡瑁、张允的降书呈给曹操,导致曹操错杀二人 。
03
周瑜率领吴军与刘备军 联合,采用火攻战术击 败曹军。
04
曹操败走华容道,最终 在众将的掩护下逃回江 陵。
04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人物语言个性化
作者通过赋予不同人物以独特的 语言,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 征。例如,周瑜的机智、诸葛亮
的沉着、曹操的多疑等。
语言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 强了艺术感染力。
语言含蓄委婉
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常常采用 含蓄委婉的方式,使读者在品味中 领略其中的深意。
结构特色
情节安排紧凑
全剧的情节安排十分紧凑 ,环环相扣,起伏跌宕, 引人入胜。
结构严谨完整
全剧的结构严谨完整,布 局合理,层次分明,给人 以美的享受。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7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7
• • • •
三国名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龙能大能小、大则吸云吐雾、包含于宇宙万物之间。小则能隐却 于江河湖海之中、一但得水便能兴风作浪。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 石穿空津涛拍岸 倦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 志者也. 司马懿曰:“当战则战,不当战则守,不能守则逃,不能逃则降, 不能降则死而。
《演义》是根据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以扩展而成, 基本上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在许多情节的 设置和历史人物的塑造上,又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 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 《演义》的结构以蜀汉矛盾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 为主线来展开情节,既保证了前后发展的一贯性,又 富于曲折和变化,于清晰明朗的脉络间,构成了一个 古典小说中少见的,既宏伟又严密的结构。 • 《演义》的中心内容是演绎各集团间的种种矛盾斗 争乃至战争,这一切都是通过复杂的故事情节来完成 的,而在讲述这一个个曲折的故事时,作者又总是以 人物为中心。例如对那场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描写,作 者使用了八回的篇幅,细致、周到地一步步推动情节: 游说江东、孙吴内部的矛盾、孙刘联盟的形成、双方 的备战等,全都一一道来,而这些情节的描写,又都 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作用,显示诸葛亮高超智慧之目 的。
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 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
• 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
• 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 除此二人的决心。
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情节结构
✓ 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 明确: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 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 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
明确: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 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 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 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将 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 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 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认为天赐良机。
①以此抗议示威;
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
③鼓舞士气。
情节结构
✓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伏?回去后怎么办? 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
曹操所以失败:
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
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 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 军。
情节结构 ✓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
此时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兵临城下,东 吴主将周瑜率兵五万前来抵御,一场大战 拉开了序幕。
叁 故事背景
• 一方是以周瑜为代表的孙吴集团
• 一方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集团
• 双方因征服和反征服而形成尖锐的冲突, 这一冲突构成了双方深层的矛盾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是我国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也 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这部小 说尊重史实,又带有传奇色彩。 以史料为基本依据,但又不拘泥于史料,而是 按照历史生活的本质,进行精炼的概括和合理 的虚构,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又体现了艺术 的真实。
《群英会蒋干中计》
4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 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 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 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 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 “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 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 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 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 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素 不习水战”是其致命的弱点。周瑜用了反间计、苦肉计、 连环计和火攻等计谋最终大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 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 毁书斩使 。 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 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 ① 以此抗议示威; 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 态度; ③鼓舞士气 。
2、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 仗?回去后怎么办?
答:
写曹操折兵和练兵 。 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 之兵 ,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 善于调兵遣将 。 曹操回去后采纳蔡、张二人意见, 让他们操习水军。
初读课文,思考:
1、蒋干是谁? 2、“中计”指中谁的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计”指什么计谋? 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 5、设此计的原因呢? 6、周瑜怎么知道的呢? 7、计谋的结果呢?

1、曹操帐下幕宾。 2、周瑜的计。 3、反间计。 4、杀蔡、张二人。 5、二人 “深得水军之妙” 6、亲往探寨。 7、曹操误杀此二人。
群英会蒋干中计
一.基础字、词:
1.字音、字义 2.词义 二: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三:人物形象: 周瑜、蒋干、曹操
掌握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⑴可以便宜行事 (biàn﹒yi)不须请示灵活处置。 . . ⑵万弩齐发 (nǔ)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 ⑶迤俪前行( yǐlǐ)曲折连绵。 . . ⑷碇石( dì ng)系船的石墩。 . ⑸觥筹交错( gōng)古代用兽脚做的酒器。 . ⑹谙习水战( ān)熟悉。 . ⑺一齐轮转橹棹( . zhào)船桨。 ⑻不胜酒力( shèng)能承担,能承受。 . ⑼献于麾下( huī)将帅的大旗下。 .
周瑜之“笑”
周瑜之“笑”
对文章的主要人物周瑜的刻画,作者着意于
对其‚笑‛的描写。 这‚笑‛,有天赐良机的得意,有对愚笨对 手的嘲弄鄙视引诱,有对自己功成名就的情 不自禁的炫耀。笑‛中有心理,‚笑‛中有 性格,‚笑‛中有计谋,,‚笑‛中有成功。 总之,对周瑜‚笑‛的描写,洗练传神,使 人物之风采神韵,跃然纸上,真可谓‚着一 ‘笑’字,境界全出‛。

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文化常识)
⑴青、徐之兵(青州和徐州,现在的山东省和江苏一带) . . ⑵二人久居江东(这里指从芜湖,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 . . ⑶干到江左(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 . ⑷虽从江北到此(长江以北,这里指曹营。) . . ⑸鸣鼓呐喊而进(击鼓、古时作战进军的信号。) . . ⑹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敲锣,古时作战收兵的信号。 ) . . ⑺现为帐下幕宾(指军中参谋。) . . ⑻经出辕门(军营的门,也指衙署的外门。) . .
③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 “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 ④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 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
⑤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周瑜(笑) :瞧你
这小样,还来说 降,趁早回家带 孙子去吧!
曹操(怒)你损了
我两员大将,你 可知罪?
蒋干(汗)丞相恕罪,不是老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群英会蒋干中计》
30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群英会蒋干中计》
31
中计
定计
(发展) 施计 (高潮)
计成 (结局、尾声) 误杀蔡、张
阅读1-3段,思考: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一段内容吗?周瑜为什
么要这样? 2、第二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 后怎么办?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 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 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答: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
因果关系。 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 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 举;由于这两人训练水军得法才引来周 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是 周瑜设计的背景。
“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试析周瑜
之计:
周瑜(设计)
高明的演员
反间
蒋干(中计)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 看曹军水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
答: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
军水寨”。 看到曹军训练井井有条、声势浩大, 悟 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 的蔡、张二人。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 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 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毁书斩使 年轻勇猛
挫败曹军 精通战术
暗窥曹寨 有胆有识
定反间计 机敏果断
款待蒋干 豪放自信
舞剑作歌 文雅潇洒 施反间计 足智多谋
细作来报 料事如神
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敏锐机智,将计就计,计划周密 笑曰:‚…闻弦歌而知雅意‛ 笑挽其臂曰‚…何速去也?‛ 大笑畅饮 擒纵自如,震慑对手,成竹在胸 佯醉大笑曰:‚…不曾想有今日‛ 言罢大笑 豪放自信,躇踌满志,睥睨群雄

故事情节
开端(1-3段):周瑜决定除蔡、张二人。 发展(4-6段):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 迷蒋干。 高潮(7-8段):周瑜假装泄密,蒋干窃书中 计。 结局(9段):曹操中计杀蔡、张二人。 尾声(10段): 周瑜闻讯喜庆计成。

故事线索(反间计)

周瑜
(开端)
曹操(蒋干) 说降
2.梦话:周瑜两次装说梦话‚教你看曹贼之首。‛ 这就使蒋干误以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 3.密报: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 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 使蒋干完全相信。
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 又知错不认错?
讨论。明确: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 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 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看到 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 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 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 “怠慢军法”。
问题探究(蒋干性格)
自荐说降 盲目自信 昂然而来 自命不凡 东吴会友 志大才疏 中计东吴 自作聪明
总之,蒋干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既 无自知之明,也无知人之明;贪功心切, 鬼迷心窍,失去判断真伪的能力。
自恃兵多 刚愎自用
不信降将 天性多疑
错用蒋干 急躁奸诈
寻找借口 知错不认
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确:①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 简略交代。 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现。
愚笨的木偶
A 堵嘴—— 欲擒故纵 ——有口难开 B 炫耀—— 心理震慑 ——自愧不如 C 佯醉—— 示之以隙 ——玩于彀中 环环相扣,天衣无缝, 假戏真做,水到渠成
步步窘迫,进退失据, 自作聪明,贻笑千古
问题探究2
周瑜又是如何设计使蒋干对密信 内容深信不疑的?
1.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内容在 蒋干看来处处合乎情理
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 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
明确:选这一段作尾声,情节才完整。 周瑜的“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 吾无忧矣!”①与第3段中“吾必设计先 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应,说明 计策的成功。②曹操失去能使水军由劣 势转化为优势的将领,对于随后的赤壁 大战曹败吴胜有很大关系。周瑜可以说 除去最主要的障碍,所以“大喜”。
四大古典名著
— 《三国演义》— 《西游记》 — 《红楼梦》 —
《水浒传》
施耐庵、罗贯中· 元末明初 罗贯中 · 元末明初 吴承恩 ·明代 曹雪芹 ·清代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 · 《三国演义》
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传说是号湖海 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的学 生,曾共同从事著作.代表作《三国演义》
夫无能,实在是他太设局太 精!
主题思想
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 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 斗争,赞美周瑜的卓越军事才 干,也告诉了我们知彼知己方 能百战百胜的道理。
轻松时刻 — 歇后语积累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