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⑶是……重要阶段,奠定……基础。
【知识拓展】
流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代表人物 孔、孟、荀 墨子 老子 庄子
诸子百家
名作(或论) 《孟子》《荀子》 《墨子》
《道德经》《逍遥 游》 法家 李悝、吴起、商鞅 、韩非 《韩非子》 阴阳家 邹衍 《易经》 杂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名家 公孙龙 白马非马论 纵横家 鬼谷子(孙膑、庞涓师) 农家 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 小说家 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
【知识梳理】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要求:根据提示,结合第二目第3-4段,标注记忆,时间2分钟。
(二)初步发展:战国时期 1.思想: ⑴孟子: ①政治主张:“仁政”;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性本善。 ①政治主张:“仁义”、 “王道”; ⑵荀子: 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③ 伦理观:“性本恶”。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要求:根据提示,结合第一目2-4段,标注记忆,时间2分钟。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这些学派互相诘难、 2.含义: 批驳,彼此吸收、融合,所形成的局面。
道家:老子、庄子; 3.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
4.意义: ⑴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要求:根据提示,结合第一目第1段,订正标注记忆,时间1分钟。
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1.原因: ⑴经济: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⑵政治: 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⑶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崛起;阶级关系变动。 ⑷思想文化: 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私学兴起,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要求:阅读单元导言,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主流思想是什么?
2.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3.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 成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 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 想的形成。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总体: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形成,社会 的大变革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
【知识拓展】
“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 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 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 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 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 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
【历史印记】
蒙山鬼谷子庙遗址
【历史印记】
兰陵县荀子墓
【知识梳理】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要求:根据提示,结合第二目第1、2段,标注记忆,时间1分钟。
(一)儒学创立:春秋晚期
孔子:⑴地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⑵思想: ⑴思想核心: “仁” ⑵政治思想: ①以德治民,…反对…; ②希望……“克己复礼”。 ⑶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⑷伦理观: 性相近 ⑶文化贡献:①首创私人讲学; ②整理“六经”。
2.贡献: ⑴总结改造吸收,体系更完整,更适应社会需要;
(根本) ⑵蔚然大宗。
【释疑解惑】
二、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仁的思想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同 异
民本思想
人Baidu Nhomakorabea论
【知识拓展】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3.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 宽、信、敏、惠。„„” 4.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
一.搜集和辨析材料
1.思想家:见导学案2 2.古为今用: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 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 对战争
【课后延伸】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 自习课说话的现象?
政》
7.“„„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 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历史记忆】
“三孔“于1994年被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
孔子在首尔
孔子在柏林
【知识梳理】
三、道家和法家
要求:根据提示,结合第三目,标注记忆,时间3分钟。
学派 时期
春晚 道家 战国
代表
老子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课堂总结】
含义: 时期、人物、局面 百 原因: 经济、政治、阶级、思想 家 争 表现:派别、时期、人物、主张、评价 鸣 儒 道 法
意义: 体系、运动、阶段、基础
主要思想
⑴世界本原是“道”; ⑵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⑶哲学思想: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⑴把世界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⑵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 的自由。 ⑴主张法治;
庄子
法家
墨家
战末
战初
韩非子
墨子
⑵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3)变法革新,重农抑商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综合探究】
【知识拓展】
流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代表人物 孔、孟、荀 墨子 老子 庄子
诸子百家
名作(或论) 《孟子》《荀子》 《墨子》
《道德经》《逍遥 游》 法家 李悝、吴起、商鞅 、韩非 《韩非子》 阴阳家 邹衍 《易经》 杂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名家 公孙龙 白马非马论 纵横家 鬼谷子(孙膑、庞涓师) 农家 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 小说家 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
【知识梳理】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要求:根据提示,结合第二目第3-4段,标注记忆,时间2分钟。
(二)初步发展:战国时期 1.思想: ⑴孟子: ①政治主张:“仁政”;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性本善。 ①政治主张:“仁义”、 “王道”; ⑵荀子: 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③ 伦理观:“性本恶”。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要求:根据提示,结合第一目2-4段,标注记忆,时间2分钟。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这些学派互相诘难、 2.含义: 批驳,彼此吸收、融合,所形成的局面。
道家:老子、庄子; 3.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
4.意义: ⑴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要求:根据提示,结合第一目第1段,订正标注记忆,时间1分钟。
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1.原因: ⑴经济: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⑵政治: 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⑶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崛起;阶级关系变动。 ⑷思想文化: 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私学兴起,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要求:阅读单元导言,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主流思想是什么?
2.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3.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 成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 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 想的形成。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总体: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形成,社会 的大变革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
【知识拓展】
“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 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 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 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 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 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
【历史印记】
蒙山鬼谷子庙遗址
【历史印记】
兰陵县荀子墓
【知识梳理】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要求:根据提示,结合第二目第1、2段,标注记忆,时间1分钟。
(一)儒学创立:春秋晚期
孔子:⑴地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⑵思想: ⑴思想核心: “仁” ⑵政治思想: ①以德治民,…反对…; ②希望……“克己复礼”。 ⑶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⑷伦理观: 性相近 ⑶文化贡献:①首创私人讲学; ②整理“六经”。
2.贡献: ⑴总结改造吸收,体系更完整,更适应社会需要;
(根本) ⑵蔚然大宗。
【释疑解惑】
二、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仁的思想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同 异
民本思想
人Baidu Nhomakorabea论
【知识拓展】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3.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 宽、信、敏、惠。„„” 4.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
一.搜集和辨析材料
1.思想家:见导学案2 2.古为今用: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 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 对战争
【课后延伸】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 自习课说话的现象?
政》
7.“„„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 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历史记忆】
“三孔“于1994年被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
孔子在首尔
孔子在柏林
【知识梳理】
三、道家和法家
要求:根据提示,结合第三目,标注记忆,时间3分钟。
学派 时期
春晚 道家 战国
代表
老子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课堂总结】
含义: 时期、人物、局面 百 原因: 经济、政治、阶级、思想 家 争 表现:派别、时期、人物、主张、评价 鸣 儒 道 法
意义: 体系、运动、阶段、基础
主要思想
⑴世界本原是“道”; ⑵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⑶哲学思想: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⑴把世界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⑵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 的自由。 ⑴主张法治;
庄子
法家
墨家
战末
战初
韩非子
墨子
⑵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3)变法革新,重农抑商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综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