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

合集下载

历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4(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4(人教版必修三)

A
D
5.(08.5广东汕头)孔子认为作 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 要‘‘克已复礼”因而其本质思 想被除数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B
6.(08山东)<三字经>中写道:"人 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 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①孟子②荀 子③告子④苏格拉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04年10 月28日, 《孔子文 化展》在 巴黎吉美 博物馆拉 开帷幕。
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 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 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 响力的代表,他闪烁着智慧 的人生哲理不 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 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 影响。
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
第1课

2010年江苏考试说明: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
(4)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
2.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C
9.(2008广东三校联考)孔子主张“正 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 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 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 张的思想核心是 A.“仁” B.“礼” C.“德” D.“孝”
B
10.(北京市东城区质检)1988年,全球诺 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 言,其中说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 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下列主张反映“孔 子的智慧”的是 ①“仁者爱人”“为政 以德”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③ “三人行必有我师”④“兼爱”“非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教版教案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教案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朱崇珏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朱崇珏一、教学背景1. 面向学段:高中2. 学科:历史3. 年级:高二4. 课时:1课时5. 课前准备:1) 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史料。

2) 反映儒家思想的相关图片、资料。

3)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高二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通过让学生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孔子“仁”的思想和教育思想,以及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等来使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的人文主义精神。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课,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以及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2.过程与方法(1)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3)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按照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调查法等,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共33张ppt)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论语·为政》
1、孔子 (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思想主张
探究1:请你根据下列材料概括 孔子的思想主张,并谈谈对这些 言论的理解。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④提出唯物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孔子说:“性相近也。” ——《论语·阳货》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 ——《孟子·告子上》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思考: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 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 制崩溃,新制度逐渐建立
③社会阶层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用
④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私学兴起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主要流派
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商鞅、韩非子
墨家
墨子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对中国有何重大历史影响?
1、道家学派——老庄之学
老子 春秋晚期楚国人 创立道家学派 著《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主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①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道”,要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②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 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 书立说。著有《孟子》一 书。有“亚圣”之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解题指导: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思想大 变动的根源是“混乱和改革”,即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大变革。这一时期,随着 铁犁牛耕的推广,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与经济基础的变化 相适应,分封制、宗法制趋于崩溃。这些变化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就是“百家 争鸣”局面的出现。
思维脉络
-2-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若干边疆国家,如秦、晋、齐、楚等,因开拓疆土、并兼异族,使经济和文化产出好
些新方面。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
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互动探究(1)史料中的“封建社会”是指什么时期?“封建”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历史背景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过程。 2.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我 国主要的思想流派、代 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3.认识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8-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 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 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有渰(yan)凄凄 ,兴雨祁祁。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
单元线索: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 儒学从创立到蔚然大宗:孔子、孟子、荀子
“独尊儒术”(汉代): 儒学成为正统:董仲舒
理学(宋明) 儒学的新发展(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程朱、陆王
②.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私学兴起。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生产力发展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社会大变革
土地制度 阶级关系 政治制度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确立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百家争鸣
3、“百家争鸣”的表现
主要流派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商鞅、韩非子、李斯 墨家: 墨子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二: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 税亩者,非公之去公亩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 民为己悉矣。
──谷梁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三: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 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葛。……郑师合以攻 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孔府 位于孔庙
东侧,有“天下第 一家”之称,是孔 子嫡系长期居住的 府第,也是中国封 建社会官衙与内宅 合一的典型建筑。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2.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
简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曾受业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 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 诸侯国。
2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3 .人性论: 性本恶 4 .主张礼法并用 5 .哲学观: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创立儒家学派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蔚然大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 1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录
一 “中百央家集争权鸣的”发局展面的形成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三 道家和法家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含义: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 时期,社会上形成一批 以…、…为宗旨的学者和思 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 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等。
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 ⑴政治思想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

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家思想的价值观。
教育理念
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念仍受到儒家思 想的影响,重视德育、人文教育等 ,以及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社会道德
儒家思想的社会道德观念对现代中 国仍有影响,如尊老爱幼、尊重传 统等价值观念。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的代表
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对 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 远影响,如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 也有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 想的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目录
CONTENTS
•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 儒家思想的形成 • 儒家与其他学派的思想比较 • 儒家思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01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政治环境
01
02
03
各国纷争不断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 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政治 斗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
治。
教育体系
儒家思想重视教育和学习,提倡 “有教无类”,推动了古代中国 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了
大量人才。
社会伦理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提倡孝顺、忠诚、仁爱等道德 观念,对古代中国社会伦理观念
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政治哲学
儒家思想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哲学 产生了影响,如“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等理念,体现了儒
分封制逐渐瓦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朝的 分封制度逐渐失去效力, 各诸侯国开始独立发展, 形成不同的政治势力。
士人阶层的崛起
在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士 人阶层开始崛起,他们活 跃于各国之间,成为百家 争鸣的重要力量。
经济环境
井田制的瓦解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土地制度的改革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开始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一)、背景分封制和宗法制遭破坏
1、根本原因:社会变革奴隶制崩溃,封建
社会正在形成
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出现
2、“士”的崛起
3、私人讲学的出现
(二)、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
(一)、孔子:(春秋晚期)
1、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以为人
3、政治思想:以德治民
4、教育思想:首创私学,有教无类
(二)、孟子:战国时期
1、政治思想:仁政(民本思想)
2、伦理思想:性善论
(三)、荀子:战国时期
1、政治思想: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2、伦理思想:性恶论
三、道家思想
(一)、老子(春秋晚期)
1、哲学思想:
(1)唯心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2)辩证法:对立面相互依存、转化
2、政治思想:
(1)无为而治
(2)小国寡民
(三)、庄子(战国时期)
1、齐物论
2、逍遥自得的人生态度
四、法家思想:韩非子(战国时期)
1、法、术、势
2、君主专制
五、墨家、墨子(战国时期):兼爱、非攻、尚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