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模式之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模式之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一、理论背景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个案社会工作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最早可追溯到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首次使用了“心理社会”这个概念。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汉密尔顿在“社会工作基本概念”一文中首次系统阐明了该学派的有关理论,标志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1951年,汉密尔顿又出版了《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一书,书中观点认为人是心理和社会共同作用下的个体,必须用整体的观点去诊断和治疗案主的问题,从而进一步阐明了该学派的理论,标志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20世纪60年代,霍利斯(Hollis)出版了《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一书成为该派的代表性著作。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最初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很大,后来一些学者不断加以修正,逐步吸收了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人类学理论、沟通理论、学习理论、家庭理论、系统理论,危机理论等等,在此基础上,由此提出了该模式的一些基本假设和原则。

二、基本假设和原则

(一)基本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基本假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在情景中。“心理社会”这个名词是指人是由生理、心理及社会各部分组成,而其中的互动作用更促成各部分之间不断的彼此影响。“人在情景中”认为人不能被看作一个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一定要同时了解他所

处的环境,即是他的家庭、学校、朋友、工作场所等社会组别因互动所产生的状态。

2、个人的成长经历对当前状况的影响。个人过去所经历的事物,所持的观念,所学习得到的技巧、知识和态度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着个人当前的一切。因此了解案主的早年经历对了解他的现状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心理社会治疗法亦强调了个人的自我调节功能,即是说不单探索问题的背景和成因,也重视案主人格的强度,由此可见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3、个人与其环境的互动,他的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影响,对超我和自我理想的建立都有着重大意义。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媒介物,了解案主沟通的能力与技术有助于理解案主的问题以及做出正确的诊断。

4、每个人都被视为有价值和有待发展潜质的个体。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宗旨是协助个人达到健康的发展和充分运用个人的潜力。

5、人类的行为不仅可以被了解,而且也可以用预测的方法来加以影响和改变,从而产生系统性的影响。

(二)基本原则

1、个别化原则。即是将案主看成独特的个人,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感受与看法。

2、接纳的原则。即是要承认案主有自由表达情感的权利,工作者应投入的聆听,既不阻止,也不责备。

3、案主自决的原则。即是承认案主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

4、非评判的原则。工作者的角色是了解和帮助案主,而不是对案主做出是非对错的评判。

5、真诚或表里一致的原则。即是指工作者在和案主建立的专业关系中一直保持着开放和诚实的态度。

6、保密的原则。即是要保守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显露的秘密。

7、受控制的情绪反应的原则。即是指工作者的情绪要受到理性和专业的控制,正确处理好“移情”,不让自己产生“反移情”。

三、理论运用之治疗过程

一般把心理社会治疗过程氛围接案——开始接触、心理社会研究、诊断与治疗四个阶段。

(一)开始接触

首先是初次会谈。初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案主前来求助的动机,尽可能找出案主面临的问题,作出是否给予帮助的决定。

其次是建立关系。工作者能否与案主建立关系取决于工作者能否取得案主的信任。在治疗的早期——关系建立的阶段,工作者的态度和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案主与工作者最初接触时往往会受他过去的偏见和早年经验所影响。根据心理分析学派所提供的理论观念,工作者要留意自己和案主之间所发生的“移情”和“反移情”的现象。

最后是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明确案主、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初步的治疗计划等方面。

(二)心理社会研究

心理社会研究的第一步是资料的收集。即全面收集与案主有关的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料,包括了解案主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是否尝试处理过这些问题,追溯案主的童年及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价值观念及如何看待自己等。第二步是了解案主各种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上的满足和不满足的不同感受。第三步是协助案主

进行自我发现,了解自己在行为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及这些缺陷对面临问题的影响。

(三)诊断

根据霍利斯(Hollis)的观点,诊断是指整理、归纳、分析有研究中所收集的资料以便对问题的性质做出一些评估和推理的过程。她强调诊断并非只是给案主一个标签,而应该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她把诊断分成三种:

(1)心理动态诊断:研究形成案主性格的三大动力即超我、自我和本我之间的互动。

心理学认为上述三者保持均衡,则人格发展正常;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即会产生神经症。而自我调节功能的强弱——即理解力、判断力、冲动控制力、防卫技能、与别人的关系是否成熟等,都会影响到个人对问题的应变能力。个人的自我防卫机制是调节功能的一个重要表现,从中可以解读出个人自我调节功能的强度。当一个人在心理上受到挫折或困难时,会产生焦虑,如何去应付与适应呢?心理学提出用“心里防御机制”来解决问题。这些机制包括压抑、投射、合理化、反向、转移等策略。

(2)病原诊断。上述的心理动态诊断是一平面的方式诊断案主的现状,而病原诊断是从案主过去的经历中研究当今问题的原因。

(3)分类式诊断。就是把案主个人方面的功能按生理状况、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进行分类,并分别做出临床评估。

(四)治疗

心理社会模式下的治疗是指结合案主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及相互之间的互动作用,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促进案主问题的解决和个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四、治疗目标

五、方法与技巧

心理社会治疗法把治疗分为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种类型。针对案主本身的叫直接治疗,针对案主周围环境的叫间接治疗。

(一)直接治疗技术

1、非反映沟通动力技术。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方式。

(1)支持。支持在开始接触阶段,由显重要。支持的第一步是减轻案主的不安和焦虑情绪。工作者通过了解、接触、同情、信任和帮助的态度来帮助案主减轻求助时的不安和焦虑,并进而与其建立起信任的关系。支持的第二步是保证。即肯定案主的某些行为作出必要的治疗效果的承诺等。但在工作者做出保证前,一定要对案主完成目标的能力做出恰当的估计。

(2)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工作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以推动或劝阻案主的某些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