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个案社会工作-各个疗法的治疗方法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非反映沟通动力技术①支持:在开始接触阶段尤为重要。
第一步——减轻案主的不安和焦虑情绪。
方法:专注的聆听、温情的语调、友善的笑容等向案主表明工作者的理解、接受、信任和乐意帮助的态度。
第二步——保证。
肯定案主的某些行为,作出必要的治疗效果的承诺等,但承诺前要对案主完成工作目标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否则会使案主认为工作者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对工作者失去信任。
可以以实物资助的方式表示对案主的支持。
Hollis称作“爱的礼物”,即为案主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如申请救济金等。
实物资助有助于增加案主对工作者的信任。
②直接影响:是指工作者运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以推动或劝阻案主的某些行为。
运用直接影响时一定要在案主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坚持案主自决的原则。
根据工作者对案主的指导性强弱有五种直接影响技术:强调:工作者用点头同意或表示重视的姿态去鼓励案主实践一些他本来已有的想法或已经准备采取的行动。
提议:工作者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途径告诉案主,由案主自己作出选择。
忠告:工作者对案主应该采取的行动提出指导意见,表明自己的确切立场和态度。
坚持:指对于一些严重的事态,如离家出走、伤害别人等会引起不良后果的情况,工作者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要当机立断地向案主指出事情的严重性和提倡应该采取的行动。
实际干预:工作者采取各种强烈的措施直接干涉案主生活的行动。
干预要有二个条件:工作者有充分的理由沙漠干预行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必要性;干预要能够获得充分的社区资源的支持,常见的例子是将受父母虐待的孩子从家中转移出来。
③探讨、描述和宣泄:在整个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过程中要经常使用。
在该过程中,事实和感受均是了解的范围。
探讨和描述:是指工作者用点头、微笑、沉默、不了解的神情或语气来表达他对案主描述的倾听,同时鼓励案主表达内心的感受。
工作者要避免在同一时间问两个以上的问题或含糊不清的问题。
宣泄:指工作者协助案主毫无阻碍地表达其负面情绪,常见的愤怒、憎恨、悲伤、内疚及焦虑。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Biblioteka 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
内容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理论假设、治疗技巧。特征:开放性。
理论假设的核心包括: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三种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做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都强调:1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探讨行为习得、改变的规律;2以学习做为核心,研究行为学习的具体机制和条件;3注重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在任务中心模式看来,任务就是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它是服务介入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服务介入工作目标—解决问题的手段。解决问题是目标,任务是实现解决问题的手段。
技巧
治疗技巧分为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反思性—)和间接治疗技巧
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满灌疗法、厌恶疗法、模仿、果敢训练、代币管制。
危机发展分四个阶段:危机发生、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
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其理论假设涉及对人性的基本看法以及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等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家庭治疗模式中运用最广、影响最大)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其基本概念涉及家庭系统、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和倒三角)、家庭生命周期(形成期、发展期、收缩期、解组期)。
学习中的认知因素:信息加工过程、信仰系统、自我表述、问题解决和处理的方式。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doc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doc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分别是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
由于涉及内容较多,今天就先简单了解一下个案社会工作吧。
一、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为了保证个案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个案工作中相关的服务模式。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既是用来指导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也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决定个案工作的程序和服务方法的重要依据。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有很多,而且差别很大,这里将着重介绍四种常用的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①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
③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可以运用的技巧比较多,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
所谓直接治疗技巧,顾名思义,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状况,以及反映服务对象内在想法和感受的状况分为非反思性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把个案工作服务介入的焦点从服务对象个人扩展到服务对象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①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docx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 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 )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
1937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 )发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 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 )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 Florence Hollis )在 20世纪 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① 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 人在情境中的状态” ,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 3 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
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 3 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 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 2)治疗技巧① 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 non-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 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
社工开展工作的常用模式
社工开展工作的常用模式
社工开展工作的常用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 个案服务模式:社工通过与个人或家庭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变不良行为和提升生活质量。
2. 小组工作模式:社工组织小组活动,建立互助、支持和学习的环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来解决问题、提高个人能力和促进社会融入。
3. 社区工作模式:社工在社区内开展各种活动,包括社区教育、社区组织、社区网站、社区咨询等,通过社区层面的干预和支持,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
4. 宣传与教育模式:社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社会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增强公众参与社会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5. 媒体和网络工作模式:社工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通过发布信息、建立网络社区、开展在线咨询等方式,向公众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和资源支持。
这些常用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工作需求和工作环境进行灵活组合和调整,以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效果。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大全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大全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残障人士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生活和发展。
2. 临终关怀服务:为即将离世的患者提供关怀和安慰,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关爱和尊重。
3. 青少年危机介入:针对处于困境的青少年,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心理支持、生活帮助和学业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4. 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家庭成员的精神问题,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稳定性。
5. 妇女社会工作个案介入: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提供支持和帮助,维护她们的权益和尊严。
6. 困境家庭帮扶:针对处于困境的家庭,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生活救助、心理支持和资源链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7. 婚姻家庭问题解决:针对婚姻家庭问题,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婚姻咨询、家庭关系调和和亲子关系辅导等服务,帮助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关系。
8. 精神残障人士危机干预:针对精神残障人士的危机状况,提供紧急介入和稳定服务,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福祉。
9. 儿童行为纠正:针对儿童的不良行为,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行为分析和矫正服务,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0. 残疾人就业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和康复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和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感。
以上是社会工作个案案例的一部分,这些案例涉及到不同的人群和问题,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个人和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提升他们的福祉和生活质量。
个案工作模式
个案工作模式个案工作模式是指在社会工作领域,针对个别人的特殊需求和问题,采用一种个性化的服务方式。
这种服务方式以个人为中心,通过与客户建立密切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定义、特点、应用场景、实施步骤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
一、定义个案工作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通过建立密切关系和有效沟通,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的服务方式。
这种服务方式注重客户个性化需求和情感支持,强调客户自主权和参与度。
二、特点1. 以个人为中心:个案工作模式将客户置于服务的核心地位,注重了解客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2. 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客户制定不同的服务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密切关系:建立起社会工作者与客户之间亲密而信任的关系。
4. 情感支持:在提供物质帮助之外,还注重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5. 自主权和参与度:强调客户在服务过程中的自主权和参与度,鼓励客户积极参与决策。
三、应用场景个案工作模式适用于以下场景:1. 个人需求复杂、多元化,需要定制化服务的场合。
2. 社会问题复杂、难以解决,需要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并提供全面帮助的场合。
3. 客户需要情感支持和关怀的场合。
四、实施步骤1. 建立联系:社会工作者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与客户建立联系,并了解客户基本情况。
2. 评估需求:社会工作者通过面谈、问卷等方式详细了解客户需求,制定服务计划。
3. 实施服务:根据服务计划,为客户提供物质帮助和情感支持,并监督服务效果。
4. 调整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对服务计划进行调整,并及时反馈给客户。
5. 结束服务:当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无法继续提供有效帮助时,结束服务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
五、总结个案工作模式是一种注重个性化服务、建立密切关系和情感支持的服务方式。
它适用于个人需求复杂、社会问题难以解决、客户需要情感支持和关怀等场合。
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建立联系、评估需求、实施服务、调整计划和结束服务,确保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常见实践方法,通过个别与受援者的互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发展潜能和改善生活情况。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是个案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包括人本主义、系统论、任务性等多种理论模式。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1.人本主义模式人本主义模式强调个人的尊重和尊严,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潜能。
该模式将个案工作理解为一个支持和激励受援者发现和充分利用个人资源和能力的过程。
在人本主义模式中,社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的环境,帮助受援者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模式注重与受援者建立平等和互助的关系,促进其自我成长和发展。
2.系统论模式系统论模式将个案工作视为一个存在于系统之中的过程。
在该模式中,社工将受援者视为一个具有多个子系统的整体,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等。
社工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受援者解决问题和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
系统论模式注重整体性的思维和干预,认为对个案的改变需要考虑到影响个案的各种因素和关系。
3.任务性模式任务性模式将个案工作视为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在该模式中,社工与受援者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并通过不同的任务和技巧来达到这些目标。
该模式注重实用性和目标导向性,强调行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工在任务性模式中扮演着导师和教练的角色,帮助受援者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每个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在实践中,社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或将其相互结合使用。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的核心是关注个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受援者的互动和合作,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和实现个人潜能的发展。
这些理论模式为个案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使社工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个案干预和辅导。
个案工作的类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个案工作的类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个案工作是一种专注于个体的社会工作实践方法,在社会工作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与个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个案管理和提供个别化的服务,以实现个体的自主性、发展和社会参与。
个案工作的实践对象通常是面临各种社会问题或需要特殊关注的个体,例如被虐待儿童、家庭暴力受害者、精神疾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等。
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背景、需求和问题,个案工作者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个案工作的目标是改善个体的生活状况,促进其心理和社会福祉的提升。
它以个体为中心,尊重个体的权利和选择,鼓励个体参与决策过程,并与个体共同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个案工作者通过提供信息、建议、辅导和支持等方式,帮助个体增强自我意识和应对能力,提升其在社会中的功能和自理能力。
个案工作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咨询、辅导、案例管理、社区介入等。
不同的个案工作类型根据不同的问题领域和服务目标,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
例如,在儿童保护领域,个案工作可能涉及家庭调查、风险评估和制定行动计划;在心理健康领域,个案工作可能包括心理评估、治疗和康复计划的制定。
总之,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个体的紧密合作,为他们提供个别化的服务和支持,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并改善其生活状况。
不同类型的个案工作根据不同的问题和需求,采用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以达到最大的效果和影响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会介绍个案工作的不同类型。
本文将包括以下要点:1. 第一个要点:介绍个案工作的定义和背景。
将会探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包括其起源和发展历程。
此外,还将分析个案工作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重要性,并说明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第二个要点:详细讨论个案工作的不同类型。
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个案工作类型,包括儿童个案工作、家庭个案工作、社区个案工作等。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行为修正模式以服务对象的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探讨服务对象不良行为产生的外部条件、机制以及具体发展过程,以便知道求着这调整或矫正其不良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注重借助“人在情境中”,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帮助服务对象。
受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互动理论、人类学的家庭理论以及系统理论等影响。
(1)七项原则:个别化、接纳、当事人自决权、不批判态度、表里一致、保密和受控制的情绪反应。
(2)理论假设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认为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服务对象的成长过程,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把服务对象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服务对象的所处环境把握服务对象的问题。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压力有关。
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A.过去的压力:指服务对象在成长早期感受到的因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情绪冲突没有消除而产生的压力,干扰当前生活,妨碍适应新的环境;B.现在的压力:当前社会环境压力过大,导致成长早期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服务对象的行为出现偏差;C.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压力: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有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服务对象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
强调:把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结合起来考虑,既要重视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原因,又要重视服务对象当前的人格强度。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是沟通。
人际沟通会影响服务对象的家庭关系和服务对象社会角色的扮演,对服务对象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也骑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服务对象的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影响其人际沟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第四章 个案工作方法
2.(单选)社会工作者在着手解决服务对象危机时, 需要先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帮助服务对象恢 复自信,这是指危机介入 基本原则。 A.及时处理 B.恢复自尊 C.输入希望 D.限定目标
3.(单选)得知父母已经离婚的消息后,小明难以接 受这样的事实,做出了自残身体等高风险行为。社会 工作者小张经过评估后,对小明说:“虽然你现在还 难以接受爸爸妈妈离婚的现实,但我相信你是有能力 自己走出来的”小张的上述说法突出体现了危机干预 的: A.及时处理原则 B.限定目标原则 C.重构目标原则 D.输入希望原则
(二)专业角色的扮演 (1)使能者。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调动服务对象自 身的能力和资源,发挥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有效改变。 (2)联系人。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与拥有资源的服务机构联系,保证 服务对象能够获得合适的服务。 (3)教育者。社会工作者指导服务对象学习处理问题的新知识、新方法, 调整原来的行为方式。 (4)倡导者。社会工作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权利倡议机构实行必要的改革, 为缺乏资源的服务对象争取更合理的服务,或者动员服务对象一起争取一些合理 的资源和服务。 (5)治疗者。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消除或者减轻服务对象的 困扰。
(三)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 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的交往中需要做到: (1)接纳。无论服务对象面临什么问题,社会工作者 都愿意理解服务对象,不是关注服务对象的问题,而 是关心问题背后服务对象的发展要求。 (2)无条件关怀。在服务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评 价服务对象,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并且相信服务对 象是可以改变的。 (3)真诚。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开展过程中对自己的感 受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且愿意与服务对象交流和分享 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制订计划 (一)服务计划的制订 服务计划的基本内容涉及以下七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二是服 务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三是理论的依据;四是服务计划的目标;五是服务开展 的基本阶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六是服务开展的期限;七是联系方式。 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准确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二是 明确服务工作的目标、阶段和方法;三是熟悉服务机构提供的具体服务;四是清 晰认识社会工作者具备的能力;五是了解服务对象拥有的资源。 (二)服务面谈内与服务面谈外的安排 一是在每次服务面谈结束之后,给服务对象设计和布置行动任务作为服务面 谈外的任务;二是在每次服务面谈的开始阶段,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回顾和总结 服务对象前一次行动任务完成的情况;三是在每一次服务的面谈中,针对服务对 象行动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面对面的指导;四是在每次服务面谈结束之前,让服 务对象了解下一次行动任务的要求和要点。
社工个案 服务形式
社工个案服务形式社工个案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方式,为个人或群体提供服务和支持。
社工个案服务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咨询和辅导服务咨询和辅导是社工个案服务中常用的形式。
社工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个人或群体的问题和困扰,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在咨询过程中,社工可以使用各种技巧和工具,如情绪管理技巧、决策分析工具等,帮助个人或群体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是针对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困扰和问题提供的专业服务。
社工可以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个人或群体管理和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
通过与个人或群体的互动,社工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三、社区行动和社区发展社区行动和社区发展是社工个案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
社工可以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各种社区活动,促进社区的融合和发展。
社工可以帮助个人或群体建立社交网络,提供资源和支持,推动社区的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
四、协调和引导服务协调和引导是社工个案服务中的重要环节。
社工可以与不同的服务机构和资源进行沟通和协调,为个人或群体提供适当的服务。
社工还可以根据个人或群体的需求,向他们介绍和引导相应的服务和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
五、教育和培训服务教育和培训是社工个案服务中的另一种形式。
社工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讲座,向个人或群体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社工还可以提供个人发展规划和职业咨询,帮助他们提高自身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六、政策倡导和社会变革政策倡导和社会变革是社工个案服务的更高层次形式。
社工可以通过参与社会运动和政策制定过程,争取个人或群体的权益和福利。
社工可以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和社会变革方案,推动社会公正和社会改革。
以上是社工个案服务的几种常见形式。
社工在实施个案服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形式,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技巧,帮助个人或群体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内容
一般来说,对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介绍主要是从三大方法人手,分别予以介绍。
这也是由于个案、小组和社区是最常用的三大工作方法。
大致说来,三大方法中个案是基础,所以,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集中在个案社会工作中,比较常用的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主要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治疗模式、行为主义治疗模式、,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现实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格式塔治疗模式、危机干须模式、存在主义模式、女性主义模式等等。
我们选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
理性心情治疗模式几种主要模式进行解析。
与个案社会工作相关的还有一种家庭社会工作,常规教科书一般都将家庭治疗的方法归人个案社会工作之中。
但是。
目前看来,这种归纳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由于,家庭治疗的方法已经渐渐成熟,并且,家庭治疗无论是在治疗方法、治疗对象还是治疗原则等多方面已经渐渐成熟起来,独特性越来越突出,与传统个案社会工作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这里,我们主见家庭治疗的方法不再归并人个案社会工作,而是与个案、小组和社区并列为第四种独立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此,我们分别选择家庭治疗中最为常用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和联合家庭治疗模式予以介绍。
小组社会工作尽管进展比较晚,但是,目前,关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探究和运用进展很快,在日常社会工作实践中,小组社会工作的实际应用效果越来越突出,圆满的是,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与个案比较起来还有待进一步进展和探究。
在小组社会工作中,相对来说比较常用的三大工作模式是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其他还有过程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等等。
大致来看,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属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另一类则是个案社会工作模式在小组社会工作层面的再次应用。
需要留意的是,这些小组社会工作模式尽管在国外、在过去已经被证明是比较有成效的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但是,从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进展详细情形来说,我们对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不实行既有的成果,我们主要介绍两种基本模式:自助小组模式和成长小组模式。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Florence Hollis)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人在情境中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
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2)治疗技巧①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
前者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
个案社会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模式
个案社会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模式
社会工作解决问题的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家暴、失业、困难家庭等,这些问题不能由政府来单独解决,而需要社会工作者大力运用一系列具体方法,为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社会工作解决问题的模式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采用人道主义手段和正义方式解决问题。
首先,在接受案件时,社会工作者需要相信和尊重当事人的诉求,尊重其权利,维护其利益,帮助其解决问题。
其次,在干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公正、慎重等原则,尊重当事人的自由意志,根据当事人的需求,提供合适的帮助方案。
第二,坚持全面的工作方式,关注个人的全部需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能只关注案件本身,而是要全面考虑当事人的全部需求,从经济、文化、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干预,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不断检验当事人的责任,进行系统性的调整和行动。
在调解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再三提醒当事人尊重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不仅要把握时间,解决社会冲突,而且还要积极推动当事人自身责任的发挥,从而达到持久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目的。
上述是社会工作解决问题的模式。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采取有效的措施,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尽心尽力。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比较
有效的沟通行动需具备两个要素(有系统、有反应),达到五种功能(探究、组织、意识水平的提升、鼓励、方向引导)。
特点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技巧
人本治疗模式认为有效的辅导方式不是运用具体的辅导技巧消除服务对象的困扰,而是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
重演、集中焦点、感觉震撼、划清界限、打破平衡、互动方式、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显现似是而非的想法、强调优点。
特点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其理论假设涉及对人性的基本看法以及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等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家庭治疗模式中运用最广、影响最大) 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其基本概念涉及家庭系统、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和倒三角)、家庭生命周期(形成期、发展期、收缩期、解组期)。
个案工作式
7、家庭治疗模式
内容
危机: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分为两类:成长危机、情境危机。
危机发展分四个阶段:危机发生、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
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之比较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4、任务中心模式
社会工作个案理论模式
社会工作个案理论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背景最早室友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在1928年提出的,她发现在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中所列举的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所以她将个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心理方面。
1930年,美国汗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的概念。
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出版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整理,不过当时他是以精神分析为主。
托尔主张,对个人地理解必须从“人在情景中”着手。
方法和技巧(一)直接治疗技巧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工作者与求助者的沟通状况,把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映性直接治疗和反映性直接治疗。
1、非反映性直接治疗的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类型。
(1)支持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常用的治疗技巧之一,其核心是通过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同感和信任等削减求助者的焦虑和不安。
(2)所谓直接影响是指工作者通过直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理困容的消除。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直接影响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五种: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和干预。
(3)探索—描述—宣泄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
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
2、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和人格发展反映(1)现实情况反映主要涉及六个方面:1、外在反映2、内外在反映3、内在反映4、对环境刺激的反应5、自我评估6、对工作者和治疗的反应(2)心理动力反映工作者协助求助者认识、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倾向,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这方面的工作称为心理动力反映。
(3)人格发展反映是指工作者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早年痛苦经历,调整求助者的人格发展。
其技巧包括三个方面:1、宣泄2、分析3、修正。
在求助者了解其不良行为的根源基础上,工作者需要帮助求助者重新评估以前的经历,调整求助者现有的人际关系。
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
评估
评估方法:服务对象评估(服务满意度);同行评估;服务机构评估
追踪
任务:安排结案后的练习、巩固进步、增强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调动案主的周围资源、增强社会支持;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小组工作的过程
组员的特征
社工的任务
社工的角色
准
备
阶
段
1.组员的招募和遴选;2.确定工作目标;3.制定工作计划;
工作方法
阶段性目标
注意事项
准备阶段
基本任务:对社区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分析的重点是社区基本情况和社区需求。
社区观察、访问、宣传等;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和社区团体共同协商
1.制定一套有系统地介入社区的计划;2.认识和熟悉较多居民及其家庭;3.居民主动向社工者提出社区内共同性问题;4.对有关政府部门、单位、社会团体运作情况的了解。
1.社区内建立不同性质的小组;
2.培养一批社区领袖,协助解决社区问题。
1.居民对社区领袖的信赖度低,社区领袖因此有挫折感;
2.各类居民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会有人事和权力之争。
巩固阶段
行动方针:成立或巩固居民组织,让社区工作系统化
主要任务:巩固居民组织,让居民支持居委会工作
1.互助合作
2.社区教育
3.用行动争取资源
签订协议
服务目标;服务内容和方法;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的地点、时间、期限、次数;双方签字
开展服务
工作者角色: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
结案
(1)结案条件:社工与案主认为达到目标;案主已具备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关系不和谐;出现新问题;某些不可预测因素(对这三种情况,在结案时应转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Florence Hollis)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人在情境中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
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2)治疗技巧①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
前者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
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支持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和同感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给予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和认可;直接影响则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调整服务对象的不良行为。
后者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
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反映服务对象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现实情况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状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心理动力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人格发展反思则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以往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
②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家人、朋友、同事、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它扩展了个案服务介入的焦点,构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技巧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依据生理医学模式,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实施阶段。
这三个实施阶段相互影响、紧密关联,形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自身的特点。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的情境中了解服务对象。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研究阶段是指从第一次与服务对象接触到完成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资料的收集。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在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过程中,只有把服务对象放回到具体的人际交往的情境中,并把服务对象目前的内心冲突与以往的经历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揭示服务对象困扰产生的真实原因。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阶段是指对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寻找服务对象问题产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心理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和分类诊断。
心理动态诊断是对服务对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估;缘由诊断则是对服务对象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分类诊断是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出判断。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阶段是指对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调整和修补。
它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主要用于5个方面的治疗工作:一是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二是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三是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四是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五是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思想来源植根于行为治疗原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贝克(A. T. Beck)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认知治疗理论,强调认知因素对人的行为和情绪的影响,成为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重要思想来源。
为了扩展服务的效果,七八十年代人们开始寻求和探索将认知和行为因素结合起来的服务模式,形成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史华哲(R. Schwartz)1982年对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在社会工作领域的运用进行了总结。
(1)理论假设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包含2个基本假设:一是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假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日常发生的事件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就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情绪。
这样,认知、情绪和行为就会围绕着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形成相互影响的循环圈。
可见,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把人的问题归结为认知、行为和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需要从认知、行为和情绪3个方面同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2)治疗技巧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短期治疗模式,关注服务对象的此时此地的经验和感受。
当然,它同时也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背景、创伤经历和儿童早期的发展状况等。
一般情况下,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安排5-20次的面谈。
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案例,像人格障碍等,辅导面谈的次数可以超过20次。
每次面谈的时间以45分钟左右为宜,每周1次。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主要包括:①个案概念化。
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结构和问题的特性,将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个别化,以适合具体的具案。
它要求从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设计针对具体问题的服务介入计划。
而不是相反,依据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直接安排治疗活动。
②合作式的治疗关系。
治疗师依据理解、友好、同理等原则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平等的合作治疗关系,组成调查研究小组,一起观察、一起建立问题的假设、一起设计和执行服务治疗计划等。
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中,服务对象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们可以参加治疗计划的讨论,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③苏格拉底式的提问。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答法,他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争辩、诱导或暗示,把学生导向预定的结论。
社会工作中的苏格拉底式提问,即通过采用对话式提问调动服务对象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揭示服务对象的无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强调让服务对象参与具体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强迫服务对象接受所谓的治疗理论和概念。
④结构化和心理教育。
通过让服务对象设计日程的安排和提供反馈的方式,帮助服务对象规划自己的生活安排,提高服务对象的学习能力,最充分地发挥面谈辅导的治疗效果。
而心理教育是指运用服务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呈现治疗的概念和要点。
当然,在运用心理教育的治疗技巧时,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如自助的读物、手册和量表等。
⑤认知重塑。
通过认知中错误的辩论、理性选择方式的列举以及认知排演等方法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和改变无效的自动念头和图式,加强服务对象的理性认知的能力。
(3)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在行为治疗模式基础上结合认知治疗的要素而产生的,它形成的目标就是想克服行为治疗模式和认知治疗模式的限制,把人的内部信息的加工过程和外部的行为调整结合起来。
因此,认知行为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行为治疗模式和认知治疗模式,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①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特点,把人的内部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作为考察的内容。
这样,借助于对人的内部意识过程的了解,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服务对象行为变化的规律,把认知和行为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
②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
行为治疗模式注重人的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认知治疗模式强调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实际上,人的行为改变一定涉及内部信息的加工过程;同样,人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的改变通常也会带来人的行为的变化。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既看到人的行为改变的规律,又看到人的认知加工的特点,使内部和外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工作。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1)理论假设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的趋向。
这种趋向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倾向是发展出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另一种倾向则发展出不良的、非理性的生活方式。
因此,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强调,人的自由选择是相对的,它受到环境和周围他人的影响。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
A代表引发事件(activation events),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beliefs),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知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consequences)。
通常认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都是由引发事件直接导致的,但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的信念的影响。
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像要求自己所遇到的人都喜欢自己,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
所谓非理性信念是指那些把特定场境中的经验绝对化、普遍化、抽象化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想法和观点。
所谓绝对化是指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希望自己的生活完美无缺;普遍化是指服务对象把自己对某件或者某些事情的看法概括为所有事物的普遍特性;抽象化是指服务对象把具体场境中得出的经验抽象为一般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