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课件
从《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看古代散文“乐—悲”情感模式
从《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看古代散文“乐—悲”情感模式作者:王辉来源:《新高考·高二语文》2012年第05期《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赤壁赋》都是古代散文中字字珠玑、脍炙人口的传世杰作,它们的主题、内容不尽相同,但从文章结构来看,却都采用了一种以“乐—悲”为情感线索的结构模式,由此可见,古代散文中一脉相承的文人创作意识和审美心理。
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宴会是这三篇文章共同的创作背景,无论是在兰亭举办修禊诗会、流觞曲水,还是在滕王阁上登高望远、吟诗作赋,抑或在月圆之夜泛舟赏月、弄箫畅饮,都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乐事,让人不由感到欣喜和满足。
所以,王羲之由衷地感叹“信可乐也”,少年王勃更是心怀仰慕、由衷赞美,就连被贬黄州的苏轼也欣然写道“于是饮酒乐甚”,喜不自胜。
眼前之景、身处之境虽然迥异,但愉悦的心情何等相似。
然而,这种喜悦之情并没能持续多久,情势急转而下,很快便“由乐转悲”,其实兴尽悲来,乐极生悲也是世间常态,慨叹盛宴不再,好景不长以及生命短暂也是普天下文人共同的情怀,又何止他们三人。
但他们“悲”的心境还是有细微差别的,真是“各有各的不幸”。
如《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情随事迁,人不可能时刻快然自足,也就是人的愿望是会发生变化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因而无法得到满足,并引出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而在失意之中的青年才俊王勃则是感慨自己命运不济,怀才不遇;苏轼的“悲”主要还是源于仕途上受到重创,文中的“悲”似乎由凄凉的箫声所引起的,但从下文援引曹操、周郎的典故,可以看出他还是哀叹人生迟暮、无法建功立业。
由此,三篇文章的“乐—悲”结构已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某种意义上说写“乐”景似乎就是为了引出“悲”情,引发人生之感慨,渲泄心头之郁结,然则文章并未就此打住,戛然而止,反而是生发了对人生,对生活更深层的探讨。
例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下文中就拈出了一个“痛”字,文章结构就变成了“乐—悲—痛”;《滕王阁序》中,王勃在抒发郁郁不得志的情怀后,立即呼喊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慷慨之音,然后又写到虽不能遂志却可得知己的心情,可谓有喜有悲,喜忧参半,因而其文章脉络可以表达为“乐—悲—乐—悲”;而苏轼则表现得更为有趣,也更为洒脱,在《赤壁赋》中以主客辩论的方式阐述了享受人生的道理,所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显得超凡脱俗而圆满自足,其文章的情感公式当是“乐—悲—乐”。
10.1《兰亭集序》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
贰 章
研读文本
第一段
春季的末一个月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全、都
全、都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高高的
映衬 名作动,环绕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引来
酒杯
排列 旁边
乐器 繁盛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喝酒 作诗
深远高雅的情思
悲伤
明白
本来 意动,把…看做一样/看做相等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犹如
因此 一个个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的原因 意态,情趣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这次(集会)
亦将有感于斯文。
“悲夫”,因何而悲?
每若览合昔一人契兴感之由,(今之视昔)
过仰去之,间以前,已为陈迹,犹不成能为不以之兴怀,况修因 短代随词化,
造化,指自然
到、及
发生、兴起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大事
“岂不痛哉”,作者因何而痛?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
痛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 惜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难测之痛
第 二 课 时
第三段
结交 比喻时间短暂 兼词,之于 同“晤”,面对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随着、依靠
放纵
同“取”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感到欣喜
一时
高兴的样子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参考译文】
苏轼到二十岁的时候,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 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 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 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 里想的一样啊!”嘉祐二年,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 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主考官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 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 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 但是苏轼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科。
板 学案20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块 二
活动一 基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例句 ①悟言一室之内 ②冯虚御风 ③长乐王回深父
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通“晤”,面对面 通“凭”,乘 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其次 列坐其次
古义:_其__,__代__词__,__指__曲__水__;__次__,__旁__边___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
举匏樽以相属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 歌窈窕之章
B. 扣弦而歌之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
帝乡不可期
何可胜道也哉 D.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A项劝请/通“嘱”,嘱托。 B项均为“歌唱”。 C项至,及/期求。 D项说/道路。
5.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②顺流而东也
埋怨、怨恨
①纵一苇之所如
往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好像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两序比较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两序比较《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两序比较《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一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为兰亭诗集所写的序文,一为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的骈文名篇。
前者是王羲之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者是王勃二十岁时的惊人之篇。
下面就两篇美文作些比较赏读:一、全面比较《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都是序。
但《兰亭集序》是书序,而《滕王阁序》属“饯别序”,即赠序。
前者是散句体,后者是骈句体。
内容上都是在全面描述了聚会盛况之后,“兴尽悲来”,不同的是前者主要表达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指出“死生亦大矣”,批评了当时泯灭生死差别、将生死等同的虚无思想。
后者则主要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与不平,虽有自我宽慰、振奋之词,而终不免彷徨、痛苦。
两篇文章折射出它们各自产生的时代面影。
由前者可见:东晋时期士大夫崇尚玄学的风气,不可避免造成士大夫们群体精神上的敏感而缺货生机;由后者可见:初唐时期,除旧布新,然而整个社会还不够革新、开入,因此,青年才俊虽有积极进取的雄心却又深感步履艰难,困难重重。
两篇文章表达方式都由写景叙事转而抒发感慨和议论,但行文顺序有所不同,前者由聚会而引发感慨;后者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抒情,步步推进。
议论抒情也有所不同,前者议论的核心问题是关于“生死观”作者由“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引出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成为“痛的感觉,最后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顺应自然(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事实)的态度;后者表现出两种感慨: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
两篇文章文笔都很优美。
前者以散句为主兼及对偶,使得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文字清新质朴、自然流畅,个别地方用恰当地使用了典故。
后者通篇骈文,对仗工整,句式多变,运用大量典故增加了文章的内涵,还大量使用借代、借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丰富文章内容的表达。
二、深入比较(一)乐在山水与乐在盛会《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既写美景,又写乐事。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2、深挖教材,比较鉴赏。
3、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教学重点:深挖教材,比较鉴赏。
教学难点: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黑板、粉笔课堂教学设计: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一)熟读背诵《兰亭集序》,教师检查。
(2分钟)(二)梳理本文作者的情感线索。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10.1《兰亭集序》课件(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会稽山( kuài jī ) 激湍( tuān ) 骋怀(chěnɡ ) 趣舍万殊 ( qū) 嗟悼(jiē dào)
春季的末一个月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全、都 全、都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 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 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 在一起。
成书的意义
(后之览者, 亦有感于斯文)
史铁生论生死: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 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 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 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王羲之论生死:死生亦大矣。
情感梳理
乐
兰亭盛会
痛
人生感慨
——席慕蓉《为什么》
原因
面对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
悲伤 明白 喻之于怀。
(我)每当看到古人(文中)(对死生)发出感 慨的原因,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 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了于心。
就 意动,把…看做一样/看做相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
高兴的样子
等到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连接 代词 感慨系之矣。
动词,往,引申为“求得”
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 和躁动的不同,但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欢喜,心里一时 感到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没想到老年将 要到来。等到他们对所得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情况的 变化而起变化,感慨就随之有所不同了。
10.1《兰亭集序》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叙事方面: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情 形,用词平实,几无修饰,却将宴会中的所有重要 细节都概述出来,且表现出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绘景方面: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清 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字就将兰亭周 围景色写尽,渲染出清幽氛围,使人心旷神怡。
意动,把…看作 虚假荒诞
虚妄不经
意态
一致/相等
情趣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一个个地 记录 抄录 作, 即使
一致
誊抄 指诗篇 纵使
相同
亦将有感于斯文。
生发感慨 代,这
第四段译文
每当(我)看到过去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如果(和我的想法)像符契那样 吻合一致,我未尝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伤怀的,(对这样契合的凭验)不能了 然明白于心中。原本我也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荒诞不真实的, 把长寿和短命看作一致的说法也是虚妄不经的言辞。等到后来的人看待我们 今天(的作品),也就像我们看待过去的人(的作品)一样,真是可悲啊!所以 我一一记录下参与这次集会的人,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即使时代推移变 化,所遭遇的事情各有不同,但是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在思想情趣上应该 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大概也将会对这次集会写下的诗文生发(类似的)感 慨吧。
用来,借以
第一、二段译文
永和九年,正当农历癸丑年,在暮春三月的前几天,(我们)在会稽郡山阴 城的兰亭举办集会,是为了做修禊事啊。众多的贤才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和年 长的全都聚在一起。(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峰峦和陡峭的山岭,有茂密的树 林和高大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映衬环绕在亭子的周围,(我们)把溪 水引来作为飘荡酒杯的曲折弯绕的水道,各按顺次坐在曲水边上。虽然当天没 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大家相聚一起喝喝酒,作作诗,也足够用来畅快地诉说 着我们内心深远高雅的情趣哲思了。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教学PPT课件25张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流觞,把盛酒的杯
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
的面前,谁就取来饮用。觞,酒杯。
﹝次〕旁边。
﹝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
【研习任务二】品读文本,探究“情理交融”
【疏通大意】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 式,进行1-2段翻译。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庄子的观点 实则是将人 生归于虚无。 消极悲观, 无所作为。 王羲之的反 对,实则是 和虚无主义 划清了界限, 消极其表, 执着其里。
赏兰亭,同其悲
【研习任务二】品读文本,探究“情理交融”
“情”
千 古 同 悲
“悲夫”,因何而悲?
文本
“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昔人死不能生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李 白
王实甫《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 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文四美俱全,加之恰逢“修禊”足 可乐也。
【研习任务二】品读文本,探究“情理交融”
【疏通大意】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第3段翻译。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赏兰亭,探情感
【研习任务一】感知情感
王羲之情感曲线图
乐
痛
悲
第
二
品读文本, 探究“情理交融”
章
【研习任务二】品读文本,探究“情理交融”
【疏通大意】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
式,进行1-2段翻译。
﹝癸(guǐ)丑〕指永和九年。
﹝修禊(xì)〕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及《前赤壁赋》的比较与启示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及《前赤壁赋》的比较与启示作者:高慧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0期摘要:《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前赤壁赋》均为即景抒怀的名人佳作,其结构都是即景生情、乐极生悲、悲而超越,本文以三篇文章的相似结构为基础,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分析比较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挖掘作者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现实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即景生情;乐极生悲;超越;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24-0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前赤壁赋》均为我国古代即景抒怀的名人佳作。
《兰亭集序》笔端含情,曲折婉转,流畅通脱,是王羲之散文的代表作;《滕王阁序》辞藻华丽、用典贴切,于工整谨严的结构中驰骋高深神妙之思,为王勃的经典传世之作,被国学大家范曾誉为骈文第一;《前赤壁赋》作为苏轼黄州时期乃至一生的代表作,写景、抒情、说理水乳交融,以其纯熟的技巧、畅达的风格及透彻的人生领悟,成为千古以来的“文章绝唱”。
一、即景生情,情不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前赤壁赋》题材相似,都描写了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作者皆即景生情,抒发胸臆,但心境与思绪却大不相同。
王羲之眼中的的“兰亭集会”,兼具了修禊旧俗与文坛盛事双重意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惠风和畅的春光里,在修竹清流的山间流觞畅怀、吟咏诗篇,“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成为千古佳话。
王羲之作为此次集会核心人物,在众星捧月中俯仰天地、笑论生死,尽显一代书圣文豪的洒脱自在。
王勃有幸邂逅了重修滕王阁落成大典,但见阁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阁内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在这四美具、二难并的盛会上,他“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引经据典,炫才耀华,显示出唐代青年才俊的踌躇满志与意气风发。
苏轼夜游赤壁,心境与王羲之、王勃大不相同,他劫后余生、被贬黄州,门前冷落、亲友疏离,友人来访的感动喜悦及仕途无望的心灰意懒交织在一起。
10.1《兰亭集序》课件 (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名词,次序
(4)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形容词,下一等
(5)历险数次,遂达峰顶:量词,回,表示动作的次数
5、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高高的
(2)修禊事也:
动词,做,从事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形容词,长
4、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动词,至、及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敞开
(7)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
(3)引以为流觞曲水: 动词的使动用 事
法,使……流
(8)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动词的使动 ,把……看作相等
用法,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的意动
用法,把……看作一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其致一也:
2、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名词,意态,情趣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动词,得到
(3)听妇前致词:
动词,表达、表述
(4)专心致志: 动词,集中(力量、意志等)
(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动词,招致
3、次
(1)列坐其次:
名词,旁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动词,驻扎
(3)余船以次俱进:
兰 亭 集 序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羲之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 2、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了解本文景情相生、情理 相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 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 家、文学家。他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羲之书法 造诣极高,尤善行、草,代表作《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文学上,他 也是“魏晋风骨”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散 文清新自然,感情深沉。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10.1 《兰亭集序》 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悲哀,却仍旧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一任历史的长河无
情地冲刷。
思考:本文与一般的书序有什么异同?找出 有关的语句加以说明。
• 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做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做 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叙 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文”)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 的,把长寿与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王羲之原本就知道生死殊途,那么,他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既然生命的两极是非自我能力所能驾驭的,那么生命的过 程(怎么活)就足以让存活在世的人好好思量。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调所蔽,阐明他的生 死观,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 齐观,暗含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仰望碧天际,俯磐渌水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
类之盛)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视听之娱)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
乐 → 痛 →悲
时代土壤
•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
21个不同姿态的“之”。 兰亭序
绍兴的兰亭有个鹅池,相传因王羲之在此养鹅、赏鹅 而得名。其实,王羲之不仅自己养鹅,还爱写“鹅” 字。 鹅优美的体态对他书法风格的形成很有启发,使他悟出了 书法的玄理。比如食指高钩如鹅头昂扬微曲,运笔时如鹅 掌拨水,把全身精力贯注笔尖。王羲之从鹅游水的优美体 态感悟出书法的线条之美,《兰亭集序》中二十个“之” 字的写法就是根据鹅的姿态演化而来。”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2、深挖教材,比较鉴赏。
3、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教学重点:深挖教材,比较鉴赏。
教学难点: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黑板、粉笔课堂教学设计: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一)熟读背诵《兰亭集序》,教师检查。
(2分钟)(二)梳理本文作者的情感线索。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课件(51张PPT)
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以今及古
悲
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以今推来
夫
沧桑感、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厚重感
后之视今 亦由今之视昔
※ 第四段,如何理解作者的 “悲”?
对生命的思考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话题,也是人类 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悲”是指当“我”想象到昔 人和后人都同自己一样感慨生死,感受时光飞逝 和人生短暂时,不禁对千古同伤共痛发出“悲夫” 的喟叹,而玄学家所谓的“一死生”、“齐彭殇”, 不过是些虚妄无稽之谈。较之前文之“痛”,这里 的“悲”,是由己及人,更加深沉厚重。
乾隆印: “三希堂精鉴玺” “宜子孙” “乾隆鉴 赏” “石之宝” “古稀天子” “乾 隆御览之宝” “八征耆念之宝” “太上皇帝”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赵孟頫印:
赵氏子昂 吴兴 神品 其他人印:
❖项子京、柯九思、黄石翁等二十多人章
❖
我们见到的书法作品多是后人的摹本, 每一次观赏鉴定都要加上自己的印章, 所以愈加越多。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
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古代纪年法
❖ 1.帝号纪年法。 ❖ 主要在汉武帝前使用。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方法,它
是以帝王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依次则为二年、三年…… 如周平王元年、赵惠文王十六年。 ❖ 2.年号纪年法。 ❖ 自从汉武帝建元元年开始,以后我国历代帝王就都用年号纪 年了。有的皇帝在位期间经常更改年号,每更改一次便要从 新的年号开始进行纪年,如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而清朝 的玄烨在位61年却只用一个年号----“康熙”。
今年是丙申年,那么明年、后年用干支纪年各是什么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乐极兮哀情多之《滕王阁序》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 盈虚之有数。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 是他乡之客。 •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 内心落寞,愤懑 • 怀才不遇
欢乐极兮哀情多之《赤壁赋》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 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 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英雄人物也是过眼云烟,何况自己是远谪 黄州的小人物。古今人物对比生悲。 • 宇宙无穷与人生渺小、短暂对比生悲。 • 现实与理想对比生悲。
• 作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欢乐极兮哀情多之《兰亭集序》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 知老之将至。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 不以之兴怀。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欢乐有尽 人生短暂 • 生命无常,无法超越生死,惶恐和痛苦
开阔思维广度深度 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赤壁赋》比较鉴赏
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之《兰亭集序》
• 良辰:暮春之初
• 美景: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 乐事:修禊事也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 作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小结之文章内在精神
王羲之:在山水之乐中,对抗人生虚无的消 极生死观,展现了对生命价值的独特感悟。 王勃:既有怀才不遇的感慨,更有穷且益坚 的奋发,体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 苏轼:在如履薄冰的仕途中,寻求内心宁静, 呈现出从容旷达的人生境界。
当人生遇到挫折与困难时,都要积极应对。 辩证法 文化自信、文化创新
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之《滕王阁序》
• 良辰: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
• 美景:阁在山水形胜之地,优美与雄伟并备。 登高所见,山川之美,有尺幅千里之势;人烟 之盛,富庶又祥和。 • 乐事:爽籁发,纤歌凝。睢园绿竹,邺水朱华 • 作者: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之《赤壁赋》
• 良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美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 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乐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超越伤感之《兰亭集序》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对生命热爱和执着——个体生命意识的 觉醒。 • 后人看自己的文章,能产生共鸣。生命 虽逝,文章不朽,价值永存。
超越伤感之《滕王阁序》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 坠青云之志。 •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 晚。
• 万物与人生都有其变的一面,又有其不变的一面, 不必羡慕长江之无穷。 • 知足常乐,勿用贪念对待万物。 • 享纳自然美景,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获得坦 然和从容。
小结之文章思路
• 悲喜起伏,层层深入
情景交融之乐 乐极生悲,生命残缺 超越悲痛,理性思考
• 即景抒怀 • 乐极生悲 • 思而超越
情不同 悲有异 意迥然
• 坚持自己的信念与追求,对个人前途充满 憧憬和期待。 • 体现了 唐代繁盛时期,文人特有的积极向 上的精神面貌。
超越伤感之《赤壁赋》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乎? •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得,虽一 毫而莫取。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 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