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 引导语:陶渊明《饮酒》其五表现了作者悠闲⾃得的⼼境和对宁静⾃由的⽥园⽣活的热爱,对⿊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下⾯是⼩编整理的原⽂与阅读练习题,欢迎⼤家学习。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译⽂: 居住在⼈世间, 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 只要⼼志⾼远,⾃然就会觉得所处地⽅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 悠然间,那远处的南⼭映⼊眼帘。

⼭中的⽓息与傍晚的景⾊⼗分好, 有飞鸟,结着伴⼉归来。

这⾥⾯蕴含着⼈⽣的真正意义, 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语⾔表达。

【鉴赏】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

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园⽣活、墟⾥风光,为诗歌开辟⼀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此为第三⾸。

前有⼩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时所写,并⽆内在联系,兴⾄挥毫,独⽴成篇。

这⾸主要表现隐居⽣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特⾊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忘⾔”“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然的⼀种表现。

起⾸四句:“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何等平淡,何等⾃然,似乎是诗⼈不经意地在与你谈话,然⽽,那内涵、那滋味却⼜是相当丰富的。

⾸先,它蕴涵着诗⼈对⽥园⽣活深深的喜爱。

“结庐在⼈境”,⽽⼜能不受车马之喧的侵扰,这⾥满含着诗⼈对⼈境之喧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安静⽥园之赞美;其次,诗⼈对“结庐在⼈境,⽽⽆车马喧”这⼀⽭盾状况所作的解答,是“⼼远地⾃偏”,这⾥⾯包含着两层意思,⼀是只要“⼼远”,就⾃会去寻求偏远之地,从⽽达到⽆车马之喧的境界;再是只要“⼼远”,⽆论地之实际上的偏远与否,都会达到⼼灵的宁静,这与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境界已很相似。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诗歌鉴赏专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诗歌鉴赏专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诗歌鉴赏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的景象。

2.直接性默写填空。

(1)山随平野尽,。

(2)月下飞天镜,。

3.根据要求填空。

(1)《渡荆门送别》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

(2)《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描写过荆门入楚地时的壮阔景象,表现喜悦心情、朝气蓬勃的语句是:,。

(3)《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

(4)《渡荆门送别》借与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4.下列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诗题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交代了此行的地点和事由。

B.颔联中,“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

“入”字,写出江水流向远方,水天相接的开阔境界。

C.颈联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霞飘飞,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D.尾联直抒胸臆,写故乡之水不远万里送自己行舟远游,表达了自己尽快到达楚地的急切心情。

5.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6.请对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做简要赏析。

7.诗歌的最后两句写的含蓄而富有情致,请简要赏析。

8.《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什么场景?9.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道:“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

”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10.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一】孟浩然我行穷水国①,君使入京华②。

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注释】①水国:南方水乡。

②京华:京都,指长安。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李诗既写出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陶渊明《饮酒(其十七)》阅读练习及答案

陶渊明《饮酒(其十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6-18题。

(共12分)饮酒(其十七)[晋]陶渊明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1】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注]【1】萧艾:艾蒿,指杂草。

1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行失故路:人走着走着,往往会迷失最初的方向。

B.任道或能通:顺应内心的想法,或许能将路走通达。

C.觉悟当念还:觉悟到走错方向,应及时地回到旧路。

D.鸟尽废良弓:鸟打尽弓会废弃,英雄已无用武之地。

17.古人诗词中常会托物言志,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是(3分)A.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屈原《橘颂》)B.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陶渊明《饮酒(其八)》)C.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陈子昂《感遇(其二)》)D.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18.唐朝韩愈曾作《幽兰操》一歌,其中有四句:“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请你谈一谈韩诗与陶诗前四句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16.D17.D18.相同点:陶渊明和韩愈在诗中都通过兰花来喻指君子的高贵品格,表达了自己内心对高洁品性的坚守。

(2分)不同点:韩愈诗中所表达的是君子的才华不会因无人赏识而减弱半分。

即使没有明君赏识也没有关系,君子依然会坚守自己的道德操行。

(2分)而陶渊明诗则用清风比喻明主(或明时),萧艾比喻无能小人,表达了君子之德要有明君赏识,才能从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或君子要在明时出仕才会有所作为,从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2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4课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知识点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第24课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知识点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知识点+同步练习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悠然:自得的样子。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饮酒(其五)》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饮酒(其五)》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饮酒(其五)》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饮酒(其五)》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饮酒(其五)》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二)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三)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背景透视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词义解释。

(1)结,庐,。

(2)尔:(3)日夕:(4)相与:(5)辨:(6)心远:(7)山气:(8)真意:(9)言:4.理解诗句(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探究案1.读完全诗你知道全诗写了什么内容吗?2.从“在人境”“无车马喧”到“心远”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3.“采菊”“见南山”和“飞鸟还”这几个细节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此中”与“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5.飞鸟的生活方式与诗人的生活方式有何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蕴涵着一种怎样的文化精神?三、课堂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古代诗歌《过故人庄》《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过故人庄》《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5-7题。

(7分)
饮酒(其五) 过故人庄
陶渊明孟浩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开轩面场圆,把酒话桑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句所展现的生动画面。

(2分)
6.两首诗中都写到了菊花,请比较诗人写作用意的异同。

(3分)
7.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有很多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下面哪一
项是他对孟浩然诗歌创作所作出的评价?( )(2分)
A.或沉雄,或悲壮,或凄凉,或激越,永远,水远是在时间里颤动着。

B.爱静,爱瘦,爱冷,也爱这些情调的象征一鹤,石,冰雪。

C.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他的诗。

D.志在用世,遭时混浊,他乃退隐而以诗发其感愤。

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期中综合测试卷+排序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期中综合测试卷+排序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期中综合测试卷+排序题《饮酒》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第26课《诗词五首》练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练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练习题一、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蕴涵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世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亦无喧嚣之感。

3.《饮酒(其五)》反映了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饮酒》中写无意中看见黄昏中南山美好景象,感悟倦鸟知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运用夸张手法表达诗人希望战乱早日平息、盼望得到妻儿消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诗人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中诗人描写自我形象,抒发其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赤壁》一诗中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赤壁》中杜牧认为三国赤壁之战之胜败在于天时,有关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酒其五练习题完整版

饮酒其五练习题完整版

饮酒其五练习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饮酒》同步练习一、解释下列词语:1.庐:2.喧:3.君:4.悠然:5.心远地自偏:6.辨:7.忘言:8.相与还:二、根据提示写句子。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与陶渊明的“,”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

6.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答:。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

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一、1.结庐:建造房屋。

庐:简陋的房屋。

2.喧:吵闹的声音。

3.君: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文中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4.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5.悠然:闲适的样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24 饮酒阅读练习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内容?(用诗中句子回答)(3分)答: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请说说原因。

(4分)答:答案:1、A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例1:“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例2:“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饮酒(其五)》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饮酒(其五)》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饮酒(其五)》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这两句实写诗人在采摘菊花抬头时望见南山,表现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2.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B.错得比D明显,“心远地自偏”意为: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诗人虽处人境却感觉不到车马喧嚣是因为他内心远离尘世。

)A.本诗是诗人辞官归隐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人境,指喧嚣扰攘的尘世。

B.诗人虽身处人境却没有感到车马喧嚣,是因为他居住之地偏僻幽静。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飞鸟结伴而还的温馨情景。

D.最后两句是说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3.对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这句话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表露了作者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A.这首诗赋予菊以特殊的意蕴,以“采菊”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B.“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一体。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这句话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诗词五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应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簪()燕脂()..携带戟。

尹()。

秦()长湖。

2.解释下列单词。

(1)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烽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胜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在陶渊明的《饮酒》中,以问答形式表达的内心平静可以远离喧嚣的句子是。

(2)《春旺》中的这首诗将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燕门知府行》中,暗示官兵有一种“风吹,水凉,壮士不归”的豪烈自豪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民的骄傲中,诗人翻阅了旧的经文,提出了新的观点。

他用九万英里的风力把船吹到三座山上。

这首勇敢而境界崇高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对病态判决的错误修改之一是()a.历经25年审核,2年等待,首个世界上获批的供食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终于被端上餐桌。

(将“首个”移至“获批”前)b、在西班牙东南部阿尔梅里亚的海滩上发现了一只搁浅的海豚,但游客争先恐后地与它合影,导致它死亡。

(删除“原因”)c.广州白云机场“海天走廊”16日正式启用,成为不少国内外感知广州的“第一站”。

(在“国内外”后面加上“旅客”)d.《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不但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而且数量在增加,展现着大国的经济实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精品语文资料《饮酒》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

8.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

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意思对即可)9.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移情于景。

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1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03拓展阅读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1.请结合全诗欣赏“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

《饮酒(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饮酒(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专题10《饮酒(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有这样一位隐士,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他是谁?(陶渊明),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他的诗《饮酒》(其五)。

二、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诵读出诗的韵味;2 通过欣赏诗歌,领略诗歌意境,体味“炼字”之乐;3、品味诗歌语言,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4、感悟作者不落世俗、洒脱率真的自然之趣。

三、原文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注释①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②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③尔:如此,这样。

④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⑤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⑥山气:山间的云气。

⑦日夕:傍晚。

⑧欲辩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五、诗意住在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你怎样能做到这样呢?心高志远,住处自然偏僻宁静。

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起头看到了南山。

傍晚时分南山蒸腾着美丽的云气,飞鸟相伴飞回家。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六、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运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心与山融为一体,悠然自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的情怀。

《饮酒(其五)》阅读训练及答案(中考真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其五)》阅读训练及答案(中考真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饮酒(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中考真题)2014年山东省淄博市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3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9.答案示例: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3分,分析1分,情感2分)2014年湖北省荆州市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2分)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8.C7.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饮酒》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饮酒》古诗鉴赏(精选9篇)

《饮酒》古诗鉴赏(精选9篇)

《饮酒》古诗鉴赏〔精选9篇〕篇1:《饮酒》古诗鉴赏《饮酒》古诗鉴赏阅读以下古诗,完成诗后题目〔6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14.心远地自偏〔1分〕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16.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3分〕篇2:陶渊明饮酒鉴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人通过描写农村的美妙风光,展现自己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

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可以到达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假如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那么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黄昏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

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

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中考古诗词:闲适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闲适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闲适诗)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

(2分)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3分)1、心远悠然。

2、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

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簧里”、“深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2分)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1、“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2、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浣溪沙①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②,牛衣③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公元1078年,徐州春旱,太守苏轼曾率众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此为词人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鉴赏关键点】诗人归隐后心境恬静,不与权贵交往。

悠然自得地欣赏自然美景,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享受,因此他认为这种隐居生活含有人生真正的意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思想内容】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心远”二字为全诗之诗眼。

【名句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①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 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情景交融,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
诗人的闲适心情。

展现出作者热爱自然、悠然自得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②“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展现出作者的闲适心情。

③“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

(而“望”字却是有意为之。

如改成“望”字“悠然”之态就荡然无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①描绘:傍晚时候,山中雾气缭绕,一只只鸟儿结伴而还。

②赏析:写南山暮景,包含了诗人热爱自然、渴望回归田园的情感。

【中考链接】
2010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共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分)
答:
2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答: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分)
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

2分)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
7.赏析《饮酒》回答问题。

(3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1分)
答:
(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7.(1)表现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2)C 2011年四川省资阳市
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3分)
饮酒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一)古诗鉴赏(4分)
9.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10.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烽火”指叛军在长安城里放火烧城,大火烧了三个月还没有熄灭;“抵万金”比喻家书的珍贵。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浮云”只是指天空中漂浮的云彩。

诗句告诉我们:站在高山上,双眼就不会被空中漂浮的云彩遮住。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巧用拟人手法,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一)古诗鉴赏(4分)9.A10.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