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寓言故事(练习)
先秦诸子精华:孟子、庄子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庖丁解牛”这个寓言见于《庄子》书中的()。
A.《齐物论》B.《养生主》C.人间世D.《逍遥游》正确答案:B2、先秦诸子著作中被金圣叹列为“六大才子书”的是()A.《老子》B.《孟子》C.《庄子》D.《论语》正确答案:C3、郭沫若、童书业等先生认为庄子思想可能出自()。
A.子思之儒B.颜氏之儒C.孟氏之儒D.孙氏之儒正确答案:B4、《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写了四个人物,除老子、庄子、韩非子外,还有一个是()A.彭蒙B.田骈C.申不害D.慎到正确答案:C5、朱元璋之所以痛恨孟子,是因为孟子的下列哪一种言论?()A.制民之产B.人性本善C.民贵君轻D.重义轻利正确答案:C6、孟子认为,如果君主视臣下为草芥,臣下就可以把君主视为()。
A.手足B.犬马C.路人D.寇仇正确答案:D7、以下四个方面不属于孟子认为值得尊敬的三个方面之一的是()。
A.年齿B.财富C.品德D.官爵正确答案:B8、孟子以“孺子将入井”这个场景来说明()。
A.生命脆弱B.天性相通C.见义勇为D.恻隐之心正确答案:D9、孟子认为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首先要做的是()。
A.养浩然之气B.礼乐教化C.反求诸己D.制民之产正确答案:D10、《孟子》书中“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个寓言故事所讽刺的主要是()A.亵渎神灵,不敬鬼神B.追求富贵虚荣,不择手段。
C.欺骗家人,口是心非D.好吃懒做,不劳而获。
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以下文章标题见于《庄子》“内七篇”的有哪几篇?()A.《齐物论》B.《知北游》C.《德充符》D.《逍遥游》正确答案:A、C、D2、以下思想命题中属于孟子思想体系的有()。
A.人性善B.民为贵C.人定胜天D.反身而诚正确答案:A、B、D3、以下成语见于《孟子》书的有()。
A.自暴自弃B.揠苗助长C.游刃有余D.王顾左右而言他正确答案:A、D4、以下特定用于起源于《庄子》书的有()。
A.良知B.腐鼠C.天籁D.舔痔正确答案:B、C、D三、判断题1、《庄子》书讲到老子或老聃的地方很多,但却很少提到孔子。
成语类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成语类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成语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共18题;共206分)1.小古文阅读。
卧薪尝胆吴既赦①(shè)越,越王勾践反②国,乃苦身③焦思,置胆于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⑤(rǔ)忘会(kuài)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ɡ)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注释】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
②反:同“返”,返回。
③苦身:使自己的身体劳累。
④坐:同“座”,座位。
⑤女:同“汝”,你。
⑥折节:放下身架。
⑦振:同“赈”,救济。
⑧吊:慰问。
(1)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厚遇宾客()A.相遇B.对待,款待C.机会②置胆于坐()A.坐下B.椅子C.座位(2)“女忘会稽之耻邪?”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意思是:________(3)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勾践的()描写。
A.语言B.心理C.动作D.神态(4)勾践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文言文阅读凿壁偷光①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
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和()。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
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
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
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
(2)匡衡是一个_______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_______。
3.课外阅读。
东施效颦(pín)①西施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③之,归④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⑤妻子⑥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五上《孟子》小古文练习
孟子(一)国学经典再现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我是小助手安:乐意。
梃(tíng):木棒。
庖(páo):厨房。
厩(jiù):马栏。
莩:同“殍”且人恶(wù)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
且,尚且。
恶(wù):疑问副词,何,怎么。
俑: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
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
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
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始作俑者”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
象:同“像”。
我是小翻译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
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考考你的智慧1.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2.解释:始作俑者:。
3.谈一谈你对“始作俑者”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穷当益坚马援(前14-后49)是汉代一位有名的将领。
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课后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三章》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畎.亩(quǎn)孙叔敖.(áo)法家拂.士(fú)B.拂.乱(bì)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àn)C.域.民(yù)百里奚.(xī)富贵不能淫.(yín)D.傅说.(shuō)衡于虑.(lǜ)空乏.其身(fá)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是()A.丈夫之.冠也往之.女家。
B.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D.居天下之.广居三里之.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B.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人恒过.B.劳.其筋骨C.必先苦.其心志D.空乏.其身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
B.曾益其所不能。
C.行拂乱其所为。
D.衡于虑。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B.必先/苦其心志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七里之郭.( ) (2)委而去.之( )(3)多助之至.( ) (4)父命.之( )(5)与民由之.( ) (6)威武不能屈.( )(7)人恒.过( ) (8)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9)而后作.( )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8.翻译下列句子(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含答案)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三章》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人恒过(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____)(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委而去之____________ 委:放弃B.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 池:水池C.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 得道: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中有足乐者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____________ 或异二者之为C.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D.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寓言故事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寓言故事孟子·公孙丑上一书中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启发性的情节,向读者们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寓言故事一:鱼》、《寓言故事二:鸟》和《寓言故事三:乌鸦和雀》这三个故事。
《寓言故事一:鱼》讲述了一个被捕鱼者远走高飞的故事。
故事中,一位聪明的鱼发现了网子的存在,它告诫了其他鱼要迅速逃离这个陷阱。
然而,大多数鱼无视了这个警告,只有极少数的鱼在聪明鱼的带领下成功逃脱了危险。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仅需要眼光敏锐,更需要果断和行动力。
《寓言故事二:鸟》则揭示了人们之间的真实面目。
故事中,一只在林间作乐的鸟被捕鸟者抓住,并被关进笼子。
然而,在笼子中的鸟并没有放弃,它专注地磨砺自己的喙,准备逐渐脱离笼子的束缚。
最终,这只鸟成功自由飞翔。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境,只要有勇气和毅力,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
《寓言故事三:乌鸦和雀》则是讲述了胜者通吃的残酷现实。
故事中,一只自以为强大的乌鸦看不起其他的小鸟,而一只智慧的雀却看透了乌鸦的虚弱之处并借此获得了胜利。
通过这个寓言,孟子告诫我们不要傲慢自大,而应该保持谦逊,以免酿成错误。
这些寓言故事不仅给予了读者娱乐和启发,更传递了人生的智慧和真理。
它们引导我们正确的思考和行动,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读者们应该认真体味这些故事中蕴含的深意,在实践中运用它们,让自己变得更加明智、勇敢和谦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孟子》寓言故事小练习 学生版
《孟子》寓言故事小练习班级姓名一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1.源自这段文字的历史典故:二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其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食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2.你读了这个寓意故事的感悟:三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②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滕文公下》)【注释】①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
②庄岳:齐国一个繁盛街道的名称。
3.孟子以此寓言故事设喻,向戴不胜提出了的建议。
4.有一个以学习语言为喻说明环境对人影响的深远成语就是从本章简化而来,这个成语是□□□□。
孟子认为要让齐王“之善”,仅有一个人不能有多大影响,这句话是“□□□□□□□□□□”。
5.用斜线(/)给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6分)四(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①?‛(孟子)曰:‚我知言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中的有的寓言故事
《孟子》中的有的寓言故事
《孟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书中记载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形象化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给人们以启迪和教益。
首先,我们来讲讲《孟子》中的寓言故事之一——“鱼之悦水”。
寓言中讲述了鱼在水中的快乐和得意,以及当被送上岸后痛苦的遭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要顺应自然规律,适应环境。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其次,还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是“樊哙舞剑”。
寓言中的人物樊哙是一个剑术高手,但他一直只顾自己的剑法,没有考虑到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结果,当他遇到了一个实力更强的对手时,却败下阵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还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
只有倾听和理解他人,才能在团队中取得最大的效益。
另外一个寓言故事是“舜发于畎亩之中”。
寓言中的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圣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但他通过勤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之,《孟子》中的寓言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智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如何努力奋斗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教育和启示。
我们应该多读读这些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孟子二章》习题含答案
习题一:《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性。
【参考答案】1.《鱼我所欲也》儒家仁政本善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于我何加焉( ) (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参考答案】2.(1)祸患,灾难;(2)不丢掉;(3)益处;(4)感激。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1)乡为生死而不受(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4)故患有所不辟也3.(1)“乡”通“向”;从前。
(2)“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
(3)“辩”通“辨”;辨别。
(4)“辟”通“避”;躲避。
4.翻译下面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参考答案】4.(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学习单(2)第一题看图猜成语
1.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
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约公元前390-前305),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当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一度为齐宣王客卿。
他死后,门徒把他的著述编辑为《孟子》。
《孟子》和论语一样,是问答语录体,但篇幅略长。
书中引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风趣幽默,标志着中国寓言的成熟。
2.郑人买履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
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
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
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
"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
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
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五
(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五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五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谖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日:“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注释]①少时:小时候。
②诵:背诵。
③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④渲(xuān):遗忘,忘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母方织( )其母引刀裂其织(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何为中止?。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3.孟母通过这件事,告诉孟子..的道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①自--从。
②坠--掉落。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③遽____________④求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甚么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孟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论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孟子》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通常以动物或其他生物为主角,通过它们的行为和遭遇,来阐发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孟子的一些寓言故事。
第一则寓言故事是《鱼我所欲也》。
故事讲述了孟子和弟子们在濠梁观鱼时的对话。
孟子问弟子们,“鱼何以水而活?”弟子们纷纷回答,“鱼之所欲多,水之所欲少。
”孟子笑着说,“非也,鱼之所欲多,水亦多;鱼之所欲少,水亦少。
鱼之所欲水亦多,故鱼之所欲有水也。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孟子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但要知足常乐,懂得适可而止,才能真正获得快乐。
第二则寓言故事是《梁惠王》。
故事讲述了梁惠王问仁于孟子的对话。
梁惠王问孟子,“仁者爱人,恶者害人,如何?”孟子回答说,“仁者爱人,恶者亦爱人。
恶者爱人,仁者亦爱人。
”梁惠王不解,孟子解释说,“仁者爱人,恶者亦爱人,但仁者爱得其道,恶者爱得其欲。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孟子告诉我们,真正的仁爱是要顺应道义,而不是随心所欲。
第三则寓言故事是《公孙丑》。
故事讲述了公孙丑问义于孟子的对话。
公孙丑问孟子,“人皆有所好,何谓也?”孟子回答说,“人皆有所好,亦有所恶。
”公孙丑再问,“人皆有所好,何恶?”孟子回答说,“人皆有所好,亦有所恶,有所好必有所恶,有所恶必有所好。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孟子告诉我们,人的喜好和厌恶是相辅相成的,要懂得取舍,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
通过这些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孟子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情节,深刻阐发了人生的道德、伦理和哲学问题。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们以启迪和警示,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领悟这些寓言故事中的智慧,让孟子的思想继续发扬光大。
《孟子》中的经典故事
《孟子》中的经典故事《孟子》中的10则经典故事读《孟子》时,一共摘出了10则哲学寓言故事,觉得很有趣味,辛苦地抄来,以与友分享。
1. 再作冯妇——《孟子·尽心下》——有个叫“冯妇”的男子,空拳打死老虎,国王给了他一个“士人”的官去做。
一次外出看到老虎伤人,他跳下“官轿”,朝老虎扑去….百姓称好,而其他的“士人”却笑他身为官员,不成体统。
2.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孟子连续问了齐宣王三个很棘手的问题,他无言以答,只有东张西望,看看左右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3. 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国有位老农,嫌秧苗长得太慢,有一天,他就下田去把秧苗一棵一棵地拔高,回到家来,他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长高了好几寸。
”他的儿子赶快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部枯槁了。
4. 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说齐国有个丈夫死要面子,说天天与有钱人在一起,并经常吃得醉醺醺很晚才回家来,后来他的妻妾发现他原来天天是在外面当乞丐,还是给他面子,他仍然可以大摇大摆地从外面回来,还在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5. 下棋——《孟子·告子上》——秋先生是围棋高手,他有两个徒弟同时与跟他学下棋。
两个人中,有一个专心致志;另外一个虽然也在听讲,但心不在焉想得是天上的大雁自己准备怎么去射击它们。
两人同时学习,智力也差不多,但是效果却大不相同。
6. 苑囿嫌大——《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沉溺于声色犬马,成天飞鹰走狗,到处围猎,群众意见很大,但是他以为自己的狩猎场地还没有周文王的大,对于群众的抱怨很不理解。
孟子告诉他:周文王的狩猎场是向群众开放的;而谁进你的狩猎场地是要杀头的。
虽然场地比周文王的小,群众还嫌你的苑囿大呢!7. 煮鱼——《孟子·万章上》——有人送给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就叫他的手下人把鱼到池子里去。
结果这个下人把鱼拿出去煮吃了,还回来对子产说:“鱼我已经放了,刚放下去时,呆着不动;一会儿,它才显得得意的样子,一甩尾巴钻进水里去了。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孟子》中,有很多关于人生道德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向人们阐述了孟子的伦理道德观念,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孟子曾经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他认为人应该保持一种高尚的气质,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在《孟子》中,有一则关于浩然之气的寓言故事。
故事说,有一位叫做鲁颇的人,他的儿子在路上捡到了一把玉器,拿回家后,问他父亲这是什么东西。
鲁颇看了一眼,便说,“这是一块石头。
”他没有去认真辨别,而是随口一说。
后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这是一块珍贵的玉器,鲁颇非常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浩然之气,就会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轻易受到外界诱惑的影响,做出错误的选择。
因此,孟子强调要保持浩然之气,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不受外界的干扰。
另外一则寓言故事是关于孟子对待道德问题的态度。
故事说,有一位叫做梁惠王的君主,他问孟子,“人皆有所好,吾好利,人皆有所甚,吾甚于利,人皆有所贵,吾贵贞洁。
以利为重,不知贞洁,可乎?”孟子回答说,“不可。
夫贞洁者,天下之至美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犹水之于鱼也。
鱼必因水而生,人必因贞洁而成。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孟子认为道德贞洁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质,比利益更加重要。
一个人如果只追求利益,而不注重道德,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孟子强调要重视道德贞洁,把道德放在人生的首要位置。
孟子的寓言故事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孟子对人生道德的看法,学习到如何保持浩然之气,注重道德贞洁,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这些道德观念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孟子的寓言故事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启示,向人们阐述了孟子的伦理道德观念,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这些故事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寓言1.拔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孟子•公孙丑上》翻译: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将每一颗都往上拔了一点。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了。
" 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欲速则不达。
2.月攘一鸡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翻译:从前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 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
" 他回答说:"那就让我改正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寓意:亡羊补牢, 犹未晚也.
3.校人烹鱼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 始.
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
《孟子•万章上》翻译: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 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
"子产说:" 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小吏出来就说:" 谁说子产富有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
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
4.弈秋诲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翻译: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有天鹅将要到达,想着要拉开弓将它射下,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跟奕秋学习,却比不上人家。
难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孟子回答说:不是这样。
寓意:专心致志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5.楚人学齐语孟子谓戴不胜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 曰:.
"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
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
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
《孟子•腾文公下》
翻译:孟子对戴不胜说:" 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
"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
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
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寓意: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
6.齐人乞墦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其.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 蚤起,...施从食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
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
《孟子•离娄下》
翻译: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
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
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
"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她丈夫说过话。
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 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寓意: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实则内心肮脏的本性.
7.明察秋毫
吾力足以举百钧,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翻译: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这样你能接受吗?
寓意:
8.冯妇搏虎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
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
《孟子•尽心下》翻译:。
晋国人有个姓冯的妇女,善于搏虎,后来改行成为善人。
有次她到野外,有很多人追逐老虎。
老虎被逼到背靠山势险阻处,没人敢去迫近它。
大家望见冯妇来了,连忙跑过去迎接他。
冯妇捋袖露臂下车,众人都很喜欢她,可她却被有修养的人讥笑。
"
寓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9.脍炙人口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 脍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曰:" 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
所独也。
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 .....
《孟子•尽心下》翻译: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
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
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
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 公孙丑又问:" 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 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
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
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
寓意:好的事物受到人们的津津乐道广为称赞和传颂,7A版优质实用文档6
7A版优质实用文档
优质参考文档
优质参考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