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标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新课程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优化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提倡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丰富教学资源:新课程标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科技应用,语文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这些方面的训练,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5.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
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新课程标准需要语文教师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促进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和推广。
语文教师应以较高的素养走进新课程
叁壑壁垒!!!竺!!堕三至亟】重盈语文教师应以较同的素养走进新课程顾逊明(滨海县滨淮初级中学,江苏滨海224552)摘要:当今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养,本文指出,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并作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师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实施新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充满机遇、充满挑战、充满竞争、飞速发展的新世纪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长远观点看,这是新时代向教育发出的呼唤,是教育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作为教育工作主力军、教育活动具体实施者的教师也就面临着一个“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造”的新问题。
而做为一名从事基础学科建设的语文教师。
肩负的担子更重。
我以为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格、知识、能力等素养。
大家知道.今天乃至未来衡量一个围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尺度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更为重要的是要看民族精神是否振奋。
国民人格是否完善,精神文明是否高扬。
民主法制是否健全。
青少年有一些儿童因战争、贫穷和疾病等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阴影和遗憾.目的在于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宝贵的学习机会。
可对在校的学牛来说看不到失学儿童的情景.也体会不到失学儿童的心情。
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先是展示了希望工程“小女孩渴望学习”的宣传照片.再配以声情并茂的讲解,然后播放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的片段。
宣传照片中小女孩渴望学习的大眼睛。
还有影片中山区学生简陋的学习条件以及孩子失学时的无奈情态,都深深地刺激着学生的心灵。
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纷纷表示要帮助失学儿童和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
这样的情景设计无疑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4.阅读体验法。
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
因为受阅历等限制,学生的体验是有限的,在直接体验不足的情况下,多阅读优秀作品,同样可以丰富人生的各项情感体验。
浅谈新课程的语文课
当然, 探究学习并不是在所有语文学习过程中都是必需的。我们的提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根据教学的需要, 决定是否进行必要的探究学习。
一、树立课程理念
树立语文学科的课程理念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是课程标准的基石, 反映了该课程服务于时代要求, 实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课改方向。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应成为我们实施新课程, 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提出四点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首先, 传统教学老师传授的“双基”是系统的基础知识, 而学生主要是接受、储存这种知识。这种“双基”知识的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尽管十几年来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双基”并未改变。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 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 “双基”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 是日常评价的评价标准。教师要根据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结合教学实际, 制定具有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作为日常评价的目标。
语文课的日常评价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学业评价与非学业评价。新课程不是原有的学业评价再加上几项非学业评价项目。二者是一个整体, 应统一在同一个过程之中。
语文教师如何迅速走进新课程
然 寡味 ,效果 自然 好 不 到哪 里 去 。要 提 高文 学素 养 ,要 并 且能够 承认 自己的过 失和 错误 。 拓 宽文 化视 野 ,还 得 听从 鲁 迅 的教 导 , “ 书要 像 蜜蜂 读 那 么 ,促 进 者 的角 色 如 何扮 演 ?据专 家 分析 ,促进 采 蜜 一 样 杂 采 众 家 ” , 多 看 “闲书 ” 。 除 了经 典 名 著 者 的角 色 有 3 特 点 。 一 是积 极 地 旁 观 。学 生 在 自主观 个 外 ,语 文教 师 还应 该 读精 的、 新 的、 富有 鲜 明 时代 特色 察 、 实验 或 讨论 时 , 教师 要 积极 地 看 ,积 极 地 听 ,设 身 的 当代 优 秀作 品 ,凡 是学 生 应 该读 的 、适 合 学生 读 的 、
的教 师 视 为乐 园 。 同样 一篇 文章 ,一位 老 师 讲 ,学 生 学 学 生设 计 不 同 的学 习 目标 和 学 习方 法 ;给 他们 以 自 由感 得 兴趣 盎然 ,忽而 眉 飞色 舞 , 忽而 屏 息凝 神 ,觉 得 上课 受和 活动 的 空间 。 是一 种 享受 。换一 位 老 师讲 ,学生 学 得索 然 寡味 ,忽 而
的热 点 、焦 点 ,寻 找能 引起 学 生 心灵 共 鸣 的切 入 点 。未 在学 习 中会 发 现新 的意义 ,会 产 生许 多 新 的 问题 。学 习
来 的语 文 教 师不 仅 是知 识 的传 递 者 ,更 是 知识 的 构建 者 过 程 是 可设 计 的 ,又 是 不可 设 计 的 ,教 学 中常 常会 有 不
学效 果 ,唤 起 学生 强 烈 的求 知欲 ,使语 文 教 学变 得 生动 为 学生 提 供各 种 便 利 ,为 学 生 的学 习服 务 ; 建立 一 个接 一
浅谈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浅谈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体系在课堂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之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做出自己的回答。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因为每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去实现和完善。
在课改实践中,不仅要改变大多数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而且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要实现这些转变不是一蹴而就,这要靠广大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总结提高。
下面我就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看法:一、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教材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这次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育方式决定着教育效果,可以说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一生,新教材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创造者。
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要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勇于改革创新,从而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
小学语文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在充分交流和轻松的氛围中,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之受益。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这样的时代特征,教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老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在这里我很荣幸有时机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历和感悟。
我将以《走进新课程》为主题,与大家共同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转变和开展。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创举,也是对教育教学的一次深入变革。
新课程的施行给我们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首先,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
传统教育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学习伙伴。
老师需要主动与学生进展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其次,新课程要求我们老师将学科知识和学科跨越有机结合起来。
在传统教学中,学科之间往往是割裂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孤立的。
而在新课程中,我们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将不同学科进展有机的交融,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任务和工程。
这不仅有助于进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才能。
第三,新课程要求我们老师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
传统教育中,我们老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成绩,无视了学生的开展全面性。
而在新课程中,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展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才能、理论才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开展。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更全面客观地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最后,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
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课程的常规,老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勇于创新教学,不断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形式,进步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
亲爱的同事们,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走进新课程,需要在改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开展方向。
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科整合,关注学生全面开展,不断学习和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开展做出更大奉献。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应怎样走进新课程
自主学习就是一种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学习。它的前提是老师要不断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绝大部分学生感觉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断成功,不断满足的愉悦体验,从而由“要我学”而进入到“我要学”的自觉学习的佳境之中。
二、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生活语文化——走大语文教育路子。
实践表明,课堂小世界,生活大课堂。处在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学若仅仅只是抱着一本语文课本教学,永远把自己囿于狭小的课堂教学的小天地,而不把鲜活的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那么,你的语文教学就注定要失败的。
应对的措施及方法:
1、有效地引生活的活水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课外知识向课内辐射,使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走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的路子。平时电视里广告很多,我就叫同学们评最佳广告词;学校里有很多名言警句,我带同学们到校园里一游,然后请同学们评最富有诗意的、最具有教育义的名言警句。评论会上,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结果往往是各有千秋,都是佳言丽句。再就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往往因一句话表述不清,而造成听者理解歧义的现像。
可操作的方法:
1、老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真正还课堂于学生。真正做到学生双边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机会。
要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就应当以《读本》和学校阅览室里的报刊杂志为学习平台,并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目标,并定期检查。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就应当主要通过语文实践来进行。如根据课本内容合作改写课本剧在班上表演,或是下去采访某人,某事,然后合作撰写文章等。
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互动性和共进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依赖于每个学生在共பைடு நூலகம்的学习环境中不仅能主动承担个人的责任,而且还能相互支持与默契的配合。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走进新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走进新课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全面展开,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又一个春天,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上也应探讨如何走进新课程。
1立足教材,赞赏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语文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同时全方位的与学生、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一是口语交际训练要鼓励每位学生大胆去说,对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哪怕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赞赏。
同时可组织学生通过开展辩论、演讲、故事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指导学生讲普通话的一些技巧,教他们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提高普通话的说话交际能力。
二是补充的课文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造自主讨论的空间。
如教学《灰椋鸟》时,为了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结尾,可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做必要的介绍,再启发学生思考并开展讨论:作者是怎样写灰椋鸟归林的?鸟归林后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不起眼的灰椋鸟会引起作者的兴趣?通过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不仅提高了分析思考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教学中研究课程内容,联系生活加强“双基”训练研究现有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从浅显易懂的知识教起,着重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式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同时要引导学生跳出所设情境的约束,拓宽思维,自由驰骋于广阔天空,培养创造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参观周围的可观场所,发现闪光点,描述生活中的喜悦,介绍美丽的景色,畅想人生的未来,憧憬美好的明天。
3运用多媒体,激活思维,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
改变在原课程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走进语文新课程 探索新的学习方式
走进语文新课程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培养人才的方式,不断地探讨新的教育途径。
在此,根据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和目前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1. 明确教学目标传统的教育学主张教学要贯彻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原则,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长远目的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产生努力学习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让他们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使他们进行目标清晰的实践活动,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作客观分析,想方设法并最终取得认可,自我提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因此,如果教学目标在授课开始阶段就让学生了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从而将学习目标转变为学习的内在动机。
这个动机决定着学生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可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投入地学习。
例如,在《春》这篇优美散文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用导语导出:“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用了许多确切、生动的比喻和拟人的句子,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求吧!”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 自主学习(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迫切弄清未知事物的心理,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心态,并将其转化为内在学习的“自我需要”。
记得在教学《木兰诗》一文时,让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问题:“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辞官还乡,请用自己知道的词汇概括在你心目中木兰的形象?”创设这个问题,犹如一根“引线”,学生们畅所欲言,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理解“巾帼不让须眉”的艺术形象,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2)利用良好互动,创造机会。
“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活动,是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去学习,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极好地创造自主学习的动机。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正确、完整,对形状的区别、明暗的判断、空间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明显提高。观察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从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不仅有助于绘画水平的提高,而且对于从事各项工作,各项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记忆对智力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形象记忆能帮助学生储存更多的形象信息,形象记忆力提高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笔者注重通过速写、记忆画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有些儿童对周围事物不够关心、形象记忆能力弱,不能凭记忆画出经常见到的并不复杂的形象。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语言启发、放幻灯、配合音乐及创设游戏情境等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如:在上记忆画“吹泡泡”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带来洗涤剂和吹管,在讲新课前配合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做“吹泡泡”的游戏。全班同学在尽情的游戏中,体会到了蘸洗涤剂、吹、扇等人物动态,看到了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中呈现出来的如彩虹般的色光。这样就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吹泡泡”这一游戏场面的记忆,在动笔作画时便可以轻松愉快地画出吹泡泡的人的动态和五彩缤纷的泡泡。总之,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去回忆,以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创新和突破是新课程体系改革的显著特点。
新的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投身入这场具有时代意义的改革呢?一、彻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变。
在功能上,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结构上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即由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
无论是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还是选择教学方法,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
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
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共性,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着力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性、创造性和教师要求的规范性、划一性之间的矛盾。
即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的看法,也不要轻易否定。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师生之间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完全平等,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收稿日期: 2006一。 8一12 作者简介: 于 凤艳(1963一) , 吉林长春人, 教高 校 教 女, 中 级, 长, 育硕士。
使教学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展开。
总而言之, 教师要满怀信心, 切实把握 自己在 教学中的位置和角色, 不断分析 自身的优点和短 缺,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 要在教学实践中放大自身优势, 不断完善、 形成教 学风格、 教育个性。要敢于突破教材, 创造性地开 展教学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事半功倍, 只有这样 才能使师生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 资任编辑:贺春健〕
学环境, 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促进课程改
点放在过程中, 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 注重 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显露知识的思维过程, 从而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 能力得到发 展。教学中, 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 身上, 想想学生在做什么, 需要什么, 依据他们的
学习情况, 灵活安排每一个学习环节, 组织课堂步
革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发展, 使全体师生明确课堂 改革的目的, 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契机。校长是学校发展规化的总设计师, 承担 着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实施新课改的任务。为此,
校长需要更新学校管理的理念, 建立课程改革与
学校发展之间积极有效的联系, 强化校本管理制 度, 使全体师生顺利地走进新课程。 二、 教师要做学生的伙伴、 朋友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彼此分享思考、 见解、
2006 年 9 月 第 2 卷第 3 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1of Ch ngchun E u tion Institut e a d c a
反p. 200 6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经过多年广泛论证,反复实验,终于出台。
这一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集中体现了本次课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纲要》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的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的开发与管理,课程的评价,课程的管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标准。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新一轮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老师的教育观念的能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在于如何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意义的建构者,学习的帮助者等等,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1、语文教师是新课程的参与者,开发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语文课程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由国家制定,具有一定的专制性、统一性,语文老师的任务是忠实而有效地传授课程知识,学生考试能得到分数就行了。
这样,语文这个本来最富有灵气和活力的课程走向了封闭,走向了僵化,走向了难、繁、偏、旧。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整齐化一,统一教材,统一教参,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答案,这样使语文老师伤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创造性。
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的死胡同,使无数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语文教学的莫大悲哀。
到此,语文非改不可了。
语文新课程由“专制”走向了民主,由“统一”走向了多样,语文课程不再是“文本课程”,不再是知识的特定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老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成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就是课程之一,是课程的主体,是课程的创造者。
只有这样,语文改革才大有希望。
2、语文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师生的交往。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程。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根据学科 特点和课程要求,设计合理的实 践方案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实践。
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具备较高 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有 效地监督实践活动的进行,并及
时给予指导和总结。
04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01
02
03
尊重学生
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 个性、兴趣和需求,以建 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
力。
强调素质教育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关 注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 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
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倡导合作学习
教师应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启发
中共同成长。
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和趋势,保持与学术界的联系和交流。
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 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和课程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
倡导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探究 学科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需要教师提供探究的主题和问题,引导学 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和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 究活动,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指通过实验、实 践、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 身体验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走进新课程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走进新课程摘要】实施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而且必将改变教师生活,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改革就是变革,在变中求新,在变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过去,我们常常把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看成是此消彼长或彼消此长的过程。
似乎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必然削弱教师的作用;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必然削弱学生的作用。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其实,正是发挥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作为语文学习主人的地位才能真正落实,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走进;新课程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5-129-01实施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而且必将改变教师生活,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改革就是变革,在变中求新,在变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为了走进新课程,教师们应有哪些转变呢?一、教育理念要变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还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是以被动式接受性学习为主,还是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是基于“定论”、“事实”的传统的学习方式,还是批判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这是新旧教育理念的分水岭。
教育理念的变化,必将带来教学重心的转移,即由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
无论是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还是选择教学方法,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
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
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共性,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着力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性、创造性和教师要求的规范性、划一性之间的矛盾。
如何走进新课程下的中学语文课堂
如何走进新课程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摘要】本文论证了新课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让学生掌握终生有用的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走进;新课程;语文课堂新课程改革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我县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有四年半的时间。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的实施,中学语文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因此,每位中学语文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向新课程。
现就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的课堂谈点体会。
1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的认识语文新旧课程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旧课程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教师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以应付大大小小考试。
而新课程课堂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让学生真正掌握终身有用的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其贯彻落实及目标的最终实现,取决于中学语文课堂。
那么,什么样的中学语文课堂才符合“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呢?1.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1.2中学语文课堂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的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3中学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发表时间:2009-08-07T10:28:29.810Z 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瑛(河南太康 461400)[导读] 本文拟就美术教育与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关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现代美术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法、培养兴趣,同时还要开发学生的智力,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艺术才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起着特定的作用,对儿童未来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拟就美术教育与开发
学生智力的有关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要把瞬息万变、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观察是重要的前提,观察是儿童认识对象和描绘对象的主要途径,通过观察,儿童能够直接认识、理解和描绘对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觉形象。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笔者都随时随地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儿童观察的兴趣,训练他们的眼睛,培养他们观察的能力。
例如:在一次春游中我看到公园里各种盛开的鲜花,就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花朵的不同形状,并鼓励他们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看到一片美丽的串红,有的说“像一串串美丽的风铃”,有的说“像一挂挂鞭炮”,这些描述对他们上“写生花卉”一课时把握形状起着很大的作用。
写生是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的有效途径。
无论寒暑,笔者总是带领美术特长班的同学进行写生训练:从最熟悉的书包、旅游鞋到切开蔬菜;从美丽的花园到我国的古建筑;从最亲近的父母到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
总之,画笔所到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课堂。
在写生过程中,笔者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观察物体的外形及特征,进而观察物体的内部构造和细节部分。
例如:在我设计的“看看蔬菜里面有什么”一课中,我首先出示一组完整的蔬菜,让学生观察其外形及表面纹理,然后启发学生“你知道蔬菜里面什么样吗?”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这时再切开蔬菜,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蔬菜的内部结构及纹理变化,并将其画下来,结果学生的作业不仅形体准确,而且线条疏密分明,富于变化。
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正确、完整,对形状的区别、明暗的判断、空间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明显提高。
观察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
从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不仅有助于绘画水平的提高,而且对于从事各项工作,各项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记忆对智力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形象记忆能帮助学生储存更多的形象信息,形象记忆力提高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笔者注重通过速写、记忆画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
有些儿童对周围事物不够关心、形象记忆能力弱,不能凭记忆画出经常见到的并不复杂的形象。
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语言启发、放幻灯、配合音乐及创设游戏情境等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
如:在上记忆画“吹泡泡”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带来洗涤剂和吹管,在讲新课前配合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做“吹泡泡”的游戏。
全班同学在尽情的游戏中,体会到了蘸洗涤剂、吹、扇等人物动态,看到了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中呈现出来的如彩虹般的色光。
这样就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吹泡泡”这一游戏场面的记忆,在动笔作画时便可以轻松愉快地画出吹泡泡的人的动态和五彩缤纷的泡泡。
总之,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去回忆,以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
三、创造力与美术教育
创造能力是人类最高智慧的体现,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社会的发展、民族的繁荣昌盛,追根溯源要靠教育,而教育的有效途径便是通过智力的开发,造就出更多的具有创造才能的新型人才。
许多学科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教学体系之中,而美术教育对于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为突出。
美术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灵活,更富于鼓励学生运用横向思维,学生在美术课中能获得充分运用创造力的机会。
丰富多彩的想象是开拓学生创造力的要素。
教学中我让学生从一种物体去想象另一种类似的东西,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不要过于呆板,更不能抑制他们的想像力。
学生对日常所见到的许多东西都很好奇。
如:在启发学生画圆形物体时,他们会想到自己所熟悉的许多圆形物体:苹果、气球、游泳圈、太阳、车轮……,但我们不能停留在学生粗浅的认识上。
要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使他们明白各种圆不尽相同。
游泳圈是圆的,汽车的轮子是圆的,太阳是圆的,但这些圆的造型和色彩各不相同,每个同学对于这些物体的看法也各有不同。
我不囿于学生某一方面的思维,而是诱导他们自由发挥,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儿童的想像力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出想像中的形象。
如:在上“天上有什么”这一课中不仅启发学生谈出肉眼看到的东西,而且鼓励学生去想象没见到过的东西,如外星人、飞碟、宇宙飞船、女娲等,并抓住学生对太空世界的神秘向往,提出问题“你想到天上去吗?你到天上干什么?”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我想探索宇宙的奥秘”;有的说“我想和外星人交朋友”;还有的说“我现在要努力学习,将来去宇宙空间寻找人类能够生存的星球”……这时我抓住时机,引导、启发学生说:“你能将自己想到的画出来吗?你能创造出想像中的形象吗?”学生们以丰富的想象,奇妙的设计,各自发挥出不同的创造才能,一幅幅构思新颖、表现大胆的美术作品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