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18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机构,为了有效运营和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规章。
以下是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一、规章制度1.医院章程:规定医院的性质、目标、组织结构、职责等基本内容。
2.内部管理规定:明确医院的内部管理体制、职责分工、决策程序等。
二、人事管理3.人事管理制度:包括招聘、考核、奖惩、离退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医院人事管理的公正公平。
4.岗位职责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益,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财务管理5.预算管理制度:规定医院的收入、支出、投资等方面的预算制定和执行程序。
6.资金管理制度:包括医院资金的流转、审批、报销等内容。
四、设备管理7.设备采购管理制度:规定医院设备采购的流程、标准、评估等。
8.设备维修与保养制度:明确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流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药品管理9.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规定医院药品采购的标准、流程、评估等。
10.药品库存与配送管理制度:明确药品的库存管理、配送程序等。
六、病案管理11.病案分型与编码制度:规定病案的分类和编码规则。
12.病案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病案的填写、整理、存档、质量评估等流程。
七、感染管理13.感染控制制度:规定医院感染控制的原则、程序和要求。
14.卫生防护与环境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部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八、手术管理15.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准备、术前讨论、手术操作、麻醉等方面的规定。
16.手术后护理管理制度:规定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和观察要求。
九、急诊管理17.急诊服务流程制度:规定急诊收治、鉴别、诊断和处理流程。
18.急诊设备与药品管理制度:规定急诊设备的配备、使用和维护,药品的储存和管理等。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是医院运作和管理的基础,它们可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高效、规范。
在制定和实施这些制度时,医院需要充分考虑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不断做出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医疗环境的快速变化。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范本(三篇)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范本1、首诊医师、首诊科室责任制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危急重病人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9、查对制度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11、值班交接班制度12、分级护理制度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4、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首诊医师、首诊科室责任制一、医师在接待患者就诊时应态度和蔼,认真检查,规范、妥善处置,认真准确、客观书写病历。
对患者诊断处置措施以及患者提出的问题,应作必要可信的告知和解释,不得推诿拖延。
二、门诊首诊医师在接待急危患者而病情又不允许转送急诊科时,应立即就地组织抢救,同时向上级医师、相关科室部门报告,协助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转运至急诊科或收入病房治疗。
三、对病情复杂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应请上级医师或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共同协商,妥善处置。
经会诊确属其他科室的患者,首诊科室应作必要的处置后,转科检查治疗。
四、对经检查确属错挂号的不属本科诊治范围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向患者作必要的处置和解释后,转相应科室。
五、对错收科室的住院患者,首诊科室应在细致检查及必要的处置后,邀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经会诊确属错收的,会诊科室同意转科后,首诊科室应及时转诊并护送病员至相关科室。
首诊科室在会诊和转诊期间,应保证有效治疗措施,不得延误、拖延治疗。
六、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在对急危重症病员进行必须的辅助检查、会诊、转诊期间,就给予积极必要治疗措施,不得延误治疗抢救,检查,转诊时应有医护人员护送至相关科室,转诊病人应当面交接,经接诊后方可离去。
七、急诊科医师接诊急危重症患者,应突出“急”字,首诊医师查体应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尽快给予必须的、有效可行的救治措施,并迅速向上级医师、医院有关部门汇报。
涉及多科疾病的应迅速邀请相关科室会诊,经会诊后以某科疾病为主,由某科主持救治,其他科室协助。
18项医疗核心制度
1 、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查对制度;9、值班和交接班制;10、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2、病历管理制度;13、分级护理制度;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5、危(wei)险值报告制度;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7、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8、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凡挂号病人,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者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转科、传染病报告等工作负责。
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问询病史、体格检查,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初步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者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及时请上级医师或者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3、首诊医师下班时,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晰,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者多科疾病,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组织会诊与处理,必要时报告医务部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收治或者转入相应科室进行抢救与处理。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者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者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因本医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好后,由科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允许,并请示业务副院长批准允许后方可转院。
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殊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委或者拒绝。
6、医务部负责首诊负责制的督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通报。
1、建立我院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者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2、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者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 2 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 1 次。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
(完整版) 18项医院核心制度1. 管理体制1.1 组织架构医院的组织架构是医院管理的基础,有助于明确职责、加强协作。
在组织架构中,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确保医院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1.2 人事制度医院人事制度包括招聘、录用、晋升、奖惩等内容,用于规范人员的管理和运作,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效率。
2. 质量管理2.1 质量指标医院应设定明确的质量指标,包括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指标,以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符合相关标准。
2.2 质量监控医院需要建立质量监控系统,定期对医疗行为、病案管理、护理质量等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1 电子病历管理医院应建立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提高病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3.2 医药信息管理医院需要建立医药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药品库存管理、进销存管理等,提高医药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
4. 安全管理4.1 安全政策医院应制定安全政策,明确安全责任、安全管理措施等,保障患者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4.2 安全培训医院需要进行安全培训,包括火灾逃生、感染控制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5.1 预算管理医院应制定年度预算,并进行预算执行和监控,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5.2 资金管理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包括收支管理、账务管理等,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监管能力。
6. 法律法规6.1 法律法规宣传医院需要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员工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遵守意识。
6.2 法律风险管理医院应建立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管理、纠纷处理等,降低法律风险。
7. 人际关系7.1 员工关系医院应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包括员工福利、沟通渠道等,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7.2 患者关系医院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建立良好的患者关系。
8. 设备管理8.1 设备维护医院应建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包括设备保养、维修、报废等,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医院18项核心制度
医院18项核心制度1.院务管理制度:包括医院的组织架构、职责划分、人事管理等内容,确保医院运转的顺利进行。
2.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方面,确保医院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3.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保护和管理医院财务资源,确保财务稳定和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4.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院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和保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医疗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服务的流程和标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6.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包括质量控制、评估和改进。
7.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环境清洁、安全和卫生,保证患者和员工的健康。
8.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9.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采购、存储和使用的安全和规范。
10.感染管理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医疗安全。
11.管理信息系统制度:规范和管理医院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12.医患关系管理制度:保障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13.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医院的安全和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4.文明医院创建制度:倡导文明医疗行为和文明医院建设,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15.急救管理制度:规范急救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
16.绩效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工作。
17.医疗纠纷处理制度: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和方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
18.学术研究管理制度:规范医院的学术研究活动,提升医院的学术水平。
这些核心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医院整体管理和运作的基础。
这些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例如,人员管理制度可以设置明确的人员招聘条件和流程,选拔出合适的医务人员,保证医院拥有专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医疗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疗服务的流程和标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规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可以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质量控制、评估和改进,提高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质量目标、评价标准、监督机制和责任分工,保障医疗行为的规范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定医务人员的招聘、聘用、考核、晋升、奖惩等事项,保证医院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并激励人员积极工作。
3.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患者的诊疗流程和标准,并加强对患者的跟踪和监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4.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处理程序,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和风险控制,保障患者的安全。
5.病历管理制度:规定病历书写、归档、使用和保密的要求,确保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6.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制度:规范临床检验的流程、设备使用和结果解读,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医院药物管理制度:明确药品的采购、配送、管理和使用规范,防止药品的滥用、浪费和盗窃。
8.院感管理制度:强调医院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包括消毒、隔离、手卫生等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9.医院职业道德规范制度:规定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医疗伦理的培养。
11.医患关系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对患者投诉和纠纷处理的程序,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12.红楼堂制度建设:建立红楼堂制度,加强医院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13.基础设施管理制度:规定医院建筑、设备、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和使用规范。
14.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医院的年度预算,并按照预算执行,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管理和控制。
15.病床管理制度:合理规划病床使用和分配标准,确保患者的住院需求得到满足。
16.物资管理制度:明确物资的采购、入库、使用和报废的程序和要求,减少物资的浪费和滥用。
17.办公室管理制度:规定医院办公室的工作流程、任务分工和责任制度,保证办公工作的顺利进行。
18.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激励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上是医院的十八项核心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管理和运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3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3版)1.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
2. 医保支付制度: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推行按病种付费、按诊断相关组(DRG)付费、按服务包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推动医疗费用合理控制。
3. 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推动医院分类管理,完善医院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4. 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将常见病、多发病所需的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推进药品价格谈判和带量采购制度。
5. 医师多点执业:放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限制,鼓励医师开展多点执业,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6.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优化价格结构,合理定价,加强价格监管,保障合理利润和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7. 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处理:健全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加强医疗纠纷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
8. 健康档案电子化:推动健康档案电子化,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提高医疗信息共享和调阅的便捷性。
9. 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10. 医学人才培养: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医学教育体系,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11. 科研创新和药物研发:支持科研创新和药物研发,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动医疗科技进步和医疗设备更新换代。
12.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建立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绩效考核,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13. 医疗资源配置优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4. 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照护和护理服务。
15. 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防止医疗信息泄露和滥用。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具体内容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具体内容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是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加强医疗工作管理而制定的十八个重要制度。
这些制度的具体内容如下:1.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建设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该制度涵盖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慢性病防控等方面,旨在保障全民健康。
2.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医疗机构管理制度是规范医疗机构建设、管理的重要制度,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3.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而制定的重要制度,方便群众获得质优价廉、安全有效的药品。
4.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制度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制度旨在提高医疗卫生人才的综合素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同时加强人才队伍管理。
5.医疗服务价格制度6.医保制度医保制度是为保障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权益而制定的制度,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保障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7.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管理制度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管理制度是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的制度,旨在及时准确地对外界发布信息,组织专家开展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是为保障人民用器械安全而制定的制度,加强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监管。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规范医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制度。
10.医学伦理和医学道德规范医学伦理和医学道德规范是为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伦理和道德建设而制定的制度。
11.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医院感染防控制度是为保障医院内病人的安全而制定的制度,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
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处理制度是为促进医患良性互动而制定的制度,方便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协商。
13.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是为加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管理和约束而制定的重要制度。
14.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是为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的制度。
16.职业病预防控制制度职业病预防控制制度是为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而制定的制度,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利。
医院18项核心制度
医院18项核心制度1.院长负责制度:明确医院院长的权责和职责,确保医院的顺利运营和发展。
2.人事制度: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的人事制度,招聘、选拔、考核、激励和管理医院的人力资源。
3.绩效考评制度: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医院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激励优秀的医务人员。
4.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激励医务人员继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
5.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6.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环境安全和医患双方的安全。
7.患者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患者权益保障制度,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8.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财务运作的合法合规和财务安全。
9.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10.供应链管理制度:建立供应链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药品、器材和其他物资的供应安全和有效管理。
11.制度执行和监督制度:建立严格的制度执行和监督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12.紧急救治制度:建立紧急救治制度,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研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的科研工作,提高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
14.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管理制度,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护理需求。
15.健康宣教制度:建立健康宣教制度,开展医学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健康意识。
16.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保持医院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
17.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环境保护制度,保护医院周围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18.管理变革制度:建立管理变革制度,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以上是医院18项核心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医院的运作和管理,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1.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控制。
2.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部和环境的安全。
3.护理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4.医疗设备管理制度:采购、使用和维护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5.药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药事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配送、储存、使用和废弃等环节的管理。
6.感染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内部的感染传播。
7.手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手术管理制度,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8.输血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安全和指征的合理性。
9.用药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用药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和用药质量。
10.医疗记录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记录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11.医患沟通制度: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12.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加强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13.病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病案管理制度,确保病案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14.诊疗流程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管理制度,提高诊疗流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15.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数据安全。
16.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17.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制度,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
18.制度落地与监督:确保上述制度真正落地和执行,建立监督机制,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以上18项核心制度涵盖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方方面面,是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权益的基本保障措施。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这些制度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
四、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处理医院感染事件。
3.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4.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耐药菌监测,遏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3.医院应制定质量改进计划,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4.医院应鼓励创新和改进,分享成功的改进经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以下辅助管理制度:
1.保密制度:保护患者信息、医院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防止泄露。
2.采购制度:规范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流程,确保采购的公开、透明和高效。
2.医院应加强与国外医疗机构、学术团体的合作,促进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3.医院应支持医务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培训和合作研究,提高国际影响力。
4.医院应建立国际患者服务制度,提供优质的国际医疗服务。
十六、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制度
1.医院应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鼓励员工和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1.医院应制定医学教育及科研规划,鼓励和支持医务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医学教育和科研水平。
2.医院应建立健全科研伦理审查制度,确保科研活动的合规性和伦理性。
3.医院应加强对医学教育质量的监控,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4.医院应加强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医学科技创新。
1.医院应制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规划,降低医疗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医院应加强医疗废物的分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1. 治安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部治安秩序良好,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2. 院务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院务会议,讨论医院的一些重大事项,并作出决策。
3. 人事管理制度:对医院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
4. 财务管理制度:对医院财务收支进行管理,确保财务的合理运作。
5. 信息管理制度:对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和流畅。
6.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提高医疗水平。
7. 外联与合作制度:与相关的医疗机构、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和交流,提升医院的影响力。
8.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医疗安全进行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9. 行政管理制度:对医院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
10. 人员岗位职责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规定,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11. 内审管理制度:对医院内部各项制度进行审核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12. 福利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进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归属感。
13. 健康教育制度: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
14.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卫生环境进行管理,确保患者的就诊环境干净整洁。
15. 制度宣贯制度:对医院的各项制度进行宣贯,确保医务人员的执行力和规范性。
16. 紧急情况应急管理制度:对突发的紧急情况进行管理,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
17. 病历管理制度:对患者病历的管理进行规范,保障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8. 轮岗培训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岗位轮岗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多岗位能力。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目录一、基本制度 (3)1.1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5)1.2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6)1.3 医疗纠纷处理与防范制度 (7)1.4 医疗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 (8)1.5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9)1.6 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制度 (11)1.7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2)1.8 药物使用与管理规范 (13)1.9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4)1.10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管理制度 (15)1.11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17)1.12 住院患者风险评估与防范制度 (18)1.13 危急值报告与处理制度 (20)1.14 业务培训与考核制度 (21)1.15 科室管理与协作制度 (22)1.16 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制度 (23)1.17 外部审计与监督制度 (24)1.18 康复与长期护理制度 (25)二、诊疗活动制度 (26)2.1 门诊管理制度 (27)2.2 住院管理制度 (28)2.3 手术管理制度 (28)2.4 会诊与转诊管理制度 (30)2.5 麻醉与疼痛管理制度 (31)2.6 脑死亡判定与器官捐献管理制度 (33)2.7 有创操作管理制度 (34)2.8 临床试验与伦理审查制度 (35)2.9 医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制度 (37)2.10 护理工作制度 (38)2.11 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39)2.12 医疗保险与支付管理制度 (40)2.13 医疗机构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 (41)2.14 医疗安全与风险防范制度 (43)2.15 医疗服务投诉与纠纷处理制度 (44)2.16 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制度 (45)2.17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执行制度 (46)2.18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与发展制度 (47)一、基本制度首诊负责制度:首诊医师应对患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负责,确保患者得到连续、必要的医疗服务。
会诊制度:对于复杂疾病或罕见病例,应及时组织多学科会诊,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医院18项核心制度
医院18项核心制度一、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是医院内部员工的管理规范和要求,包括员工招聘、考核、薪资福利、晋升等方面的制度。
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医院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的规范,包括资金管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等方面的制度。
三、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医疗流程、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制度。
四、患者服务管理制度患者服务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患者服务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挂号、医患沟通、患者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制度。
五、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医院对药品的采购、配送、使用和储存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药品管理人员的资质和责任等方面的制度。
六、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是医院对医疗设备的购置、维修、使用和处置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的资质和责任等方面的制度。
七、感染管理制度感染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隔离措施和感染病例的报告等方面的制度。
八、科研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是医院对科学研究的规范和要求,包括科研项目的批准、经费的管理和成果的评价等方面的制度。
九、病案管理制度病案管理制度是医院对病历和病案的管理的规范和要求,包括病历书写、归档和保密等方面的制度。
十、院感防控管理制度院感防控管理制度是医院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制度。
十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消防安全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消防设施的维护和使用、灭火器的配置和消防演练等方面的制度。
十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医院对职业健康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医务人员的体检、职业暴露的防护和职业病的诊断等方面的制度。
十三、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是医院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和解决的规范和要求,包括纠纷调解、仲裁和法律诉讼等方面的制度。
十四、危急病人处理制度危急病人处理制度是医院对危急病人的救治和监护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危重病人的急救措施和监护要求等方面的制度。
18项医院核心制度
18项医院核心制度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卫生机构,为了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一系列核心制度来规范医院的运行。
以下是18项医院核心制度:1.《临床操作规范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临床操作流程,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2.《感染控制制度》:建立感染控制职责体系,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保障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
3.《医疗事故报告制度》:规定医疗事故的报告程序和责任追究,以便及时处理和规避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4.《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符合规定,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5.《药品采购与管理制度》:规范医院药品采购程序,确保药物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6.《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规定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要求,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7.《医疗费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费用的收取和结算程序,保障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8.《医患关系管理制度》:建立医患沟通渠道,加强医患关系的管理,提升医患信任度。
9.《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医疗过程和结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10.《医疗信息管理制度》:规定医疗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利用规程,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11.《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护理操作标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2.《急诊绿色通道制度》:为急诊病人提供优先诊疗和治疗,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保障急诊服务的及时性。
13.《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建立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医院伦理审查和伦理监督工作。
14.《人事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人事管理程序,确保医务人员的权益和职业发展。
15.《医疗设施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规范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17.《医疗影像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医疗影像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保障患者的诊疗效果。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医院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规范医疗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核心制度的18个方面,包括:1. 门诊制度门诊制度是医院服务的入口和第一道防线,它包括医生门诊、挂号、收费、预约、急诊等方面的规定和操作流程,旨在提供便捷高效的门诊服务。
2. 住院制度住院制度是医院行政管理的基础。
它涉及病人住院流程、病历管理、床位管理、费用结算等方面,以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和舒适。
3.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而设立的一系列规范和管理措施,包括医疗操作规范、医疗质量评估、医疗错误处理等方面。
4. 医疗安全制度医疗安全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病人身体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包括医疗设备维护、感染防控、临床用药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5. 医患沟通制度医患沟通制度是医院为了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体验而设立的一系列沟通规定和培训措施,旨在增强医患信任和合作。
6. 护理管理制度护理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护理工作、保障患者护理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护理操作规范、护理培训、护理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7.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是医院为了处理医患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纠纷处理流程、调解机构设立等方面的规定。
8. 医学伦理和道德制度医学伦理和道德制度是医院为了规范医护人员的职业行为和伦理道德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包括医疗诊治原则、病人隐私保护、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要求。
9. 医疗信息管理制度医疗信息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规范医疗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操作流程,以确保医疗信息安全和合规。
10.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有效管理和提升员工绩效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章,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方面的规定。
11. 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规范财务运作、防范财务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1.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 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患者和员工的信息管理流程。
3. 患者权益保护制度: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4. 新技术新疗法评估制度:对新技术和新疗法进行评估和审查。
5.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有效解决医患纠纷。
6.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7. 应急预案制度: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预案和流程。
8. 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9. 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的记录、归档和存储。
10. 用药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
11. 危险品管理制度:管理和储存医疗工作中的危险品。
12. 院感管理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制度和流程。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制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14. 经济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和控制医院经济资源的管理。
15.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和管理医疗废物的制度和要求。
16. 人才管理制度:招聘、培训和激励医务人员的管理制度。
17. 工作流程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各个工作流程和流程的管理。
18. 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安全和安全工作的管理。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医院十八项医疗核心管理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医院十八项医疗核心管理制度1.门诊诊疗制度:规定医生门诊接诊、诊断、治疗的准则和规范,确保门诊服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住院医疗操作规范:明确住院患者的病情评估、入院安排、手术安排、医嘱管理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规程。
3.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视医疗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监测、评估和持续改进来提高医疗质量。
4.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部各项医疗活动的安全性,包括手术安全、药品安全、患者用血安全等。
5.费用管理制度:制定合理、透明的费用标准和收费规则,防止价格虚高和过度治疗,确保患者的合理负担。
6.医患沟通制度: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渠道,增加医患之间的互信和理解,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7.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医患纠纷,维护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8.医学伦理审查制度:设立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审查医学伦理问题,确保医疗活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9.医学人员考核制度:制定医学人员的考核规则和程序,对医生的医术水平、临床经验和医德医风进行全面评估。
10.护理服务规范:规定护理人员的工作标准、流程和责任,确保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11.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和操作流程,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2.病案管理制度:规定病案的编写、归档和保密等规程,保证病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3.医疗器械使用与管理规范:规定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维护和管理要求,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
14.医疗科研与创新管理制度:鼓励医务人员进行科研和创新,规定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流程。
15.疼痛管理制度:建立疼痛管理专班,规范患者的疼痛评估、镇痛治疗和护理。
16.医疗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17.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制定感染控制方案和操作规程,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蔓延。
18.呼叫急救制度:建立急诊呼叫系统,确保患者在急救情况下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救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首诊负责制度为切实履行医院救死扶伤的职责,规医护人员对重危病人抢救的医疗行为,防止不安全医疗责任事件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一)因各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病人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病态,威胁病人生命,或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被视为危重病人。
(二)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和医疗部门必须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专门医疗部门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
(三)危重病人抢救必须听从急救小组负责人或主管医师指挥,迅速将病人转入急救室和ICU进行救治,特别紧急设法转运的应就地抢救,召集急救车和医院急救小组赶赴抢救。
(四)在医院发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病人危重状态或重危病人抢救需行政特别支持的,除按第三条处置外,必须立即上报医务处直至院长。
(五)危重病人的转送必须有主管医护人员或主持诊疗操作的医护人员陪同,根据病情由主管医师决定护送人员的医疗等级,请护士陪同需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医嘱。
无医嘱视为主管(治)亲自陪同。
护士站必须做好协调工作。
(六)各医疗部门必须组建抢救小组由科负责人亲自主持。
各病区要建立定期检查急救设备、药品制度,药剂科要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提供充足的急救药品,辅助科室要保证急救检查设备的完好和随时应急并建立制度。
(七)急诊科和ICU是医院处置危重病人的重要部门,必须保证急救床位和设备的应急使用和人员的紧急调用。
科室要建立相应的定期检查医疗制度。
(八)危重病人急救中全体医护人员应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收到急救传呼6120,放下一切工作奔赴急救场所。
为救命,主持抢救负责人有权力签署“特急急救”意见,先救治后付费,但此权限仅限首次。
行使后应立即报告医疗行政和总值班,以后不付费诊治需请示医疗行政审批。
(九)如违反以上条例视为责任事件,医院将进行严厉处罚,因此所引起的后果,当事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2.三级查房制度(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不少于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2-3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
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二次。
(二)对重危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检查病员。
(三)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子、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的检查器材等。
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病情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四)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实际教学。
(五)查房容: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危重病例,审查对新入院、疑难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副主任医师对新入院的一般病人在首次查房时应提及包括疾病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四方面的容,对疑难病例应提及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在鉴别诊断的意义及明确诊断的途径、措施和方法:对已发出“病危”通知的病人,应自当天起连续三天,每天进行查房,查房需提及当前的主要矛盾以及解决主要矛盾的途径、措施和方法。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病员的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的错误记录;了解病员的病情变化并征求他们对饮食、生活的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院、转科问题。
3、住院医师查房,要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的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的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员的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六)院领导及职能科室负责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参加各科的查房,检查病员治疗情况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3.会诊制度(一)凡遇到需会诊的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主管医师陪同会诊医师检诊病人,并做简要病史介绍。
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二十四小时完成,并写会诊记录。
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让病员到专科检查。
(三)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叫随到,接到会诊通知后,必须及时到达会诊地点。
(四)科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五)院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处派人参加。
(六)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
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传发有关单位,进行远程会诊。
(七)科、院、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详细介绍病史。
参加会诊医师要详细检查病人,发扬技术,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主持人要进行小结,会诊意见要认真组织实施。
4.分级护理制度(一)目的分级护理指根据病人的病情,确定特级护理或一、二、三级护理,进行病情观察和治疗护理,并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给予基础护理。
(二)适用围1、特级护理(1)脏器功能衰竭(心、脑、肾、肝、呼衰)。
(2)各种复杂的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3)各种严重的创伤、烧伤,多脏器功能损伤。
2、一级护理病情严重或病情不稳定需严密监测和观察者。
3、二级护理病情基本稳定者。
4、三级护理病情稳定者。
(三)主要护理要求1、特别护理要求(1)专人护理或转入ICU。
(2)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出人量。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病人的重要生理、心理反应。
(4)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
(5)做好基础和专科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2、一级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医嘱和病情监测记录生命体征、出人量。
(2)观察病人的生理、心理反应,了解心理需求,做好身心整体护理。
(3)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
(4)做好与疾病有关的专科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5)做好健康教育,协助或指导功能锻炼。
3、二级护理要求(1)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生理、心理反应,做好身心护理。
(2)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
(3)做好健康教育,协助或指导功能锻炼,预防护理并发症。
4、三级护理要求(l)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
(2)了解病人病情,做好健康教育。
(四)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和护理要求护士应对病人进行ADL评定,并提供相应的护理。
1、级别(1)一级:完全独立,各项活动能在正常时间安全完成。
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借助帮助。
(2)二级:部分独立,在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中,需要使用辅助器具并超过正常完成活动时间,动作不够安全。
若提供必要的物品,生活可以自理。
(3)三级:部分依赖,已尽最大努力仍不能独立完成日常活动。
需要指导、监督或说服,协助生活护理和功能锻炼。
(4)四级:完全依赖,完全需要帮助。
需要协助被动活动,指导部分主动活动。
2、护理质量标准(1)床铺平整、清洁、舒适、无碎屑、无尿渍、无血渍。
(2)卧位舒适,符合病情和治疗要求。
(3)口腔清洁,妥善处理口腔黏膜溃疡、出血等。
(4)皮肤清洁、完整无破损,会阴、肛门清洁无异味,指、趾甲、须发等洁净。
(5)满足进食的需求。
(6)满足饮水、排泄的需求。
(7)根据肢体功能,协助和指导适当的功能锻炼。
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一)医师值班交接班及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1、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均须设医师值班。
原则上应由住院医师任一线值班,主治医师任二线,副主任医师可参加第三线值班。
2、值班医师应提前半小时到岗,接受各级医师的交班,交班时,应巡视病房。
危重病员,应于床前交接。
3、医师下班前,应将新病人及危重病员情况和处理事项记录于交班簿,值班医师亦应将值班期间的病情变化处理情况记于病程记录,并同时重点扼要记入交班簿。
4、值班期间急诊入院病人,原则上要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如需急救处理或急诊手术来不及书写病历时,应记首次病程记录,然后根据时间情况补写病历。
5、值班医师在班期间,必须尽职尽责,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的临时处理,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上级医师处理。
6、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不得随便找人顶替,确有特殊情况时经住院总医师或科主任批准并交待工作后方可调换。
7、值班医师若有事需暂时离开,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当护理人员请叫时立即前往诊视。
8、值班医师一般不脱离日常工作,如因抢救病员或其他特殊原因未得到休息时,过后酌情予以适当补休。
9、每日晨,值班医师将病员病情及处理情况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10、值班医师每晚9:30与值班护士共同查房,包括对陪伴人员、病房卫生及安全等全面检查一次。
(二)有关科室值班交接班制度1、药房、检验、放射、心电图室等科室的值班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岗,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2、做好所用器械和仪器等交班工作并记入值班本。
3、尽职尽责,完成班所有工作,保证临床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4、如遇特殊情况需暂时离开科室,应向院总值班说明去向,以便寻找,避免影响工作。
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入院后五日不能确诊的,需进行科室讨论;入院后八日未能确诊的,需组织全院讨论。
(二)疗效不满意病例的讨论:主要病情不能控制的,五日完成科室讨论;仍不能控制的,八日完成全院讨论。
(三)门诊病例讨论:凡是在我院就诊三次仍不能明确诊断的,要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讨论。
(四)医技病例讨论:凡疑难病例,或发现结果明显异常,报告有疑问,要组织讨论,必要时复验,并由副主任医(技)师审核签发。
(五)危重病例讨论:病危病重的病人要在24小时完成科室讨论;病情不能控制的要求提请医务处组织全院会诊,医务处组织在24小时完成院级讨论。
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
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处、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
涉及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