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二次分组的分组方法与适应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简介二次分组的分组方法与适应范围

二组分组,又叫主题学习组,是分解学习内容,每人参与一个主题,最后再集体分享的分组方法。

其基本操作要领是:

1、确定小主题。围绕学习总目标,确定苦干个小主题,小主题的数量应与小组成员数量相同,从而保证同一学习小组成员拿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

2、成立主题研究组。各组拿到相同主题的同学,跨组或新的小组。(二次分组)

3、组织学习。围绕共同的问题组织讨论,保证弄懂学会,成为本主题的“专家”。

4、回到本组。学习结束后,各位“专家”回到原组,轮流向组员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保证每组组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基本了解。

5、形成对问题的理解。组长负责将大家的学习成果,整理成为对本问题的理解,然后分享。

二次分组适合于教学内容较多,而交流起来又显得时间不足的课堂。

简介动态分组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动态小组,又叫循环小组,其分组方法是:

1、先按照传统小组的划分原则,进行异质分组。

2、各小组成员依据导学案全面自学,教师确定该小组重点研究的问题。

3、每个小组确定2-3人作为该问题的解说员,轮流为全班不会的同学讲解;没有轮到自己解说时,可到其它小组学习自己不会的问题;其余学生哪个问题不会,便选择到重点研究该问题的小组学习。

这种分组方法,适合于在同一时间内展示所有问题,也就是说,把原来的轮流大展示,变成每个问题的同步展示。

同质分组的方法适用范围

所谓的同质分组,即按学科,采用优等生对优等生、中等生对中等生、潜能生对潜能生的形式进行分组。

1、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做好解释说明:这是一种分层教学、因施施教的方式;同时,要设计好分层的导学案,做到目标分层、内容

分层、练习分层、达标检测分层。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学科分层,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中途调换小组。

2、在编排座位时,要吸收“异质分组时组内就近询问”的优势,便于潜能生组、中等生组就近解决问题。

3、在导学案改评时,优等生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方法,自己找答案;中等生组教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自己找方法,自己找答案;潜能生组教师设计好问题,同时也给予方法指导,只让学生找出答案来。在导学案内容设计上,也要遵循课标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要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内。

4、学习时,可借鉴复式教学模式,错开展示时间。

此种分组方法,比较合适于某些学校班级、学科学生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或适用于复习课与毕业班升学复习阶段。

三、以您所教班为例,谈一谈你是怎样培养小组长的?把你的培训方案呈现出来共享

1、①充分信任。相信每个组长都愿意把小组带好,都具有在工作中提升管理能力。放手,放权,放心。

②明确职责

A、行政组长职责

①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小团队。

②协同学习小组长把握好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进程;做好组内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③注意组内同学的课堂学习秩序和自习、周末自主学习秩序。

④及时分配学习任务,督促组内的同学自主学习,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

⑤协同学习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潜能生。

⑥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的问题,组织组内学生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B、学习组长职责

①及时收交作业,查好作业质量,交给学科学习班长。

②协同行政组长把握好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等环节的过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目标任务,确保每一个学习环节的学习活动有序

进行。

③负责了解积累本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学习状况,发现在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及导学案使用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在科研小组会上与老师共同研究改进课堂和学案的措施。

④协同行政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达成状况做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潜能生。

⑤协同行政小组长,组织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

⑥开好由学习班长组织的高效课堂研讨会,认真汇报组内情况,积极思考讨论改进措施,并把会议精神传达给组员。

3、指导帮助

教师要深入各小组了解组长们的工作运行情况。洞悉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的困难,及时予以解决,为他们排忧解难。

4、表扬鼓励

当小组长在建设小组文化、凝聚团队意识,引领学生竞争精神等方面有优秀表现,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他们为小组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培训成员

加强组员互助意识、团队精神、学习规则、学习流程等方面的培训。

帮助小组长顺利开展工作。

(3)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有什么异同?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2、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模糊,不可检测;学习目标要将原行为动词转化为具体、可测的,学生容易明白的动词。

3、教学目标缺少行为条件,而学习目标首先要补充学习条件。

4、教学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维度,往往目标广泛,类似教育目标,一节课完不成,且不可检测;而学习目标则使之具体化、明确化、有利于学生把握。

四、列举自己开发的适合所教年纪的培养团队荣誉感及高效课堂规划意识(习惯)的3个小活动

案例(一):同心协力

活动目标:

1、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活动规则:

由2人组合开始,每次尝试成功后增加1人。

活动过程:

1、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在5人以上为佳。

2、每组先派出2名学生,背靠背坐在地上。

3、2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与对方一同站起。

4、以此类推,每组每次增加1人;如果尝试失败,而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1人。

5、教师在旁观看,选出人数最多且用时最少的一组为优胜。

思考问题:

1、你能紧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完成起立的动作吗?

2、如果参加游戏的队员能够保持动作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不是更容易完成?为什么?

3、你们是不想通过一些办法来实现队员之间动作的协调一致?

案例(二):众志成城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借由团队合作与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让学生体会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为团队付出,对团队负责的精神。

活动规则:

各组成员的脚不能踏出报纸之外。

1、老师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约10人。

2、老师分别在不同的角落(依组数而定)的地上铺一张全开的报纸,请各位成员均站到报纸上,无论用任何方式都可以,就是脚不可以踏出报纸之外。

3、各组完成后,教师请各组将报纸对折后,再请各组成员站到报纸上;各组若有成员被挤出报纸外,则改组淘汰,不得再参加下一回合的比赛。

4、上述活动进行至淘汰到最后一组时结束。

分享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