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
(完整版)9、西泠印社
印章的妙用
❖ 书画作品为何要盖章? ❖ 资料链接:1:作者的章:通常有引首(形状多为随形的)、和落款
(通常为正方形)。这是坚定作品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引首章的内容 比较随便,如作者的号、书斋名称……,落款章一般为作者的名字,通 常为“XX之印”、“XXX印”等,阴文、阳文都可以,有的画作中作者 在毛笔的提款中署上了自己名字的名(2或3字),而用一个章(印文就 一个字)表示自己的姓。 ❖ 资料链接2:收藏、鉴赏章:这件作品在表示各个时期流传的经历,如 果被众多历史上的著名画家、收藏家收藏过,基本可以肯定这件作品的 真实性,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中国画装裱时可以把名人的鉴赏章裱在 后面,一定要小心。所以鉴定时不能仅仅依靠印章。而历代皇家收藏的 作品一般有皇帝的鉴赏专用章,加盖这些章的位置是有规范要求的。
❖ 《词集考》 ❖ 《清词年表》 ❖ 《全明词》
饶宗颐的史学作品
❖ 《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 《九龙与宋季史料》 ❖ 《选堂集林·史林》 ❖ 《潮州志汇编》
饶宗颐的目录学作品
❖ 《潮州艺文志》(合著) ❖ 《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善本书录》
饶宗颐的楚辞学作品
❖ 《楚辞地理考》 ❖ 《楚辞书录》 ❖ 《楚辞与词曲音乐》
丁辅之
❖ 丁辅之(1879年8月14日~1949 年7月12日)近代篆刻家、书画 家。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辅 之, 号鹤庐,又号守寒巢主,后 以字行。浙江杭州人,系晚清著 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松 生从孙。其家以藏书之丰闻名于 海内。嗜甲骨文,尝以甲骨文撰 书楹联编成册,又喜篆刻,名印 金石,代有收罗,尤以西泠八家 印作为多。并擅画花卉瓜果,极 其璀璨芳菲。幼承家学。一度同 王禔供职于沪杭铁路局。公余之 暇,探讨金石书画。
篆 刻
杭州孤山西泠印社景区介绍
杭州孤山西泠印社景区介绍《杭州孤山西泠印社景区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杭州孤山西泠印社景区,那可真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那儿,一走进景区,就感觉好像进入了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小世界。
沿着小路往前走,周围绿树成荫,那种宁静的氛围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然后就看到了那座著名的四照阁,哇,它建在高处,特别显眼。
我当时就想着爬上去看看,等我气喘吁吁地爬上去后,那景色,简直绝了!能看到远处的湖光山色,还有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真的太美啦!我在那上面站了好久,都舍不得下来呢。
再往里面走,就是那些印社的建筑啦,古色古香的,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我还看到有好多人在那里研究印章呢,一个个都特别专注。
景区里还有好多小亭子和长廊,我就随便找了个亭子坐下来休息。
嘿,你别说,在那亭子里坐着,吹着微风,感觉时间都好像变慢了。
我还在那亭子里发了会儿呆,脑子里啥也没想,就是单纯地享受那一刻的宁静。
西泠印社真的有好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呀,每一处都能让你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而且在那里,你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去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
总之呢,杭州孤山西泠印社景区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你放松身心,又能感受到浓厚文化氛围的好地方。
如果你也喜欢这种充满文艺气息的地方,那可一定要去看看哦,保证你不会失望的!哈哈,我下次还想去那儿多待一会儿呢,好好再感受感受那份独特的氛围。
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也想去啦?赶紧去吧!。
西泠印社的名词解释
西泠印社的名词解释西泠印社,作为中国文化古都杭州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六大印社之一,也是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们探索艺术创造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西泠印社进行解读,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西泠印社,简称“西泠”,得名于其位于杭州西湖泠泠之滨。
作为中国长寿之乡,西泠印社由西泠桥、西泠故址博物馆和西泠美术馆三部分组成。
西泠桥横跨西湖锦带里的西泠湖,整个印社座落在湖的东岸,与湖的美景交相辉映。
西泠印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它起初是一个由文人雅士们自发组成的艺术交流组织。
然而,直到清代乾隆年间,西泠印社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
在那个时期,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如黄道周、纪晓岚以及宋人吴玠等都在西泠印社留下了印迹。
西泠印社的活动以刻印为主,其印谱被尊为印学的瑰宝。
在西泠,印谱的刻印技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推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西泠印谱目前保留颇多,如《西泠印社全谱》、《雪窦山房谱》等,每一本印谱都蕴含着艺术家们世代传承和探索的智慧火花。
这些印谱记录了印学艺术的发展变革和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是了解中国印刷艺术历史的重要窗口。
西泠印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传承的工具,它还承载着文化的底蕴和历史的记忆。
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印谱在纸上刻印的每一个文字、图案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刻印品无论是艺术性还是艺术技巧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每一本印谱都是艺术家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除了刻印,西泠印社还重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每年,西泠印社都会举办讲座、展览以及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和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交流。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也提升了西泠印社的声誉和影响力。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西泠印社也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通过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合作,以及创新的思维方式,西泠印社逐渐将印学的艺术魅力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例如,推出了一系列以印刷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包括纪念品、书籍、纸品等,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印谱艺术。
西泠印社·资料
创作背景1920年,吴昌硕罹患足疾,数月乃缓。
是帧写于1920年仲秋时节,时“足楚稍平”,故如释重负,写来轻松自如。
[2]4画家简介吴昌硕,浙江孝丰县人。
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
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4]不盈尺的小幅中,绘竹篱旁低矮的丛菊,淡墨渲染花叶,浓墨勾筋;焦墨写花,赭石东篱秋菊立轴设色纸本[1]填色;再用淡墨湿笔随意写出篱笆和枝干,信手拈来,涉笔成趣。
题跋中“乘兴涂此”句,流露出病痛舒缓后惬意的心情。
[1-2]绚烂的花朵离不开污秽的土壤,正如文人心中的菊都开在东篱一样。
自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历代文人就把菊端放在了自己心中,将菊种在了东篱之下。
菊已不仅仅是陶公的菊,这东篱也不仅仅是陶公的东篱了。
菊花满山野,东篱最高洁。
西泠印社1904年创建于浙江杭州西湖。
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
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
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西泠印社的创立西泠印社创立于1904年。
时值清末,金石研究和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
众多的金石名家,有志于弘扬和发展国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人相聚西湖,研讨印学。
于是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
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
在西泠印社印社初创的10年,四位创始人团结同仁,集资、规划,“买山立社”,先后建造了“仰贤亭”等九处园林建筑,印社初具规模。
1913年,举行了建社10周年纪念大会,修启(西泠印社成立启)立约(西泠印社社约),发展社员,公推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为首任西泠印社社长,并开展了集会、展览、收藏、出版等一系列活动。
西泠印社的简介
西泠印社的简介西泠印社,简称西泠,是中国著名的文化艺术团体,成立于1904年,总部位于中国杭州市。
西泠印社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宗旨,致力于研究、收藏、展示和传播中国古代书画、印章、篆刻等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
西泠印社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4年的浙江西泠书院,当时一群文化名流和书画爱好者在书院内组织了一个以研究书画艺术为主的学术团体,这就是西泠印社的雏形。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印学的开创,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西泠印社以其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研究成果而闻名于世。
社内拥有大量的珍贵古籍文献、名家字画、古代印章等收藏品,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
西泠印社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展示其独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造诣,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学者前来参观和交流。
西泠印社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积极推动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
社内有一支由知名书画家和篆刻家组成的艺术家团队,他们不仅承袭了传统的技法和审美观念,还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融合,创作出许多具有现代风格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传承了中国古代书画的精髓,又展现了当代艺术的创新力和个性魅力。
西泠印社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多年来,西泠印社与许多国内外的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关系,举办了多次文化交流活动和国际艺术展览,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交流。
作为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文化艺术团体,西泠印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也是当代文化艺术研究与创作的重要力量。
西泠印社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世界呈现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泠印社的故事
西泠印社是中国著名的印学社团,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
西泠印社以它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影响深远而享誉海内外。
以下是西泠印社的几个故事:
1. 西泠印社创立之初,成员们相约在孤山南麓放鹤亭集会,探讨印学。
他们坚持“不做官,不谈时事,不讲阔绰,不慕虚名”,以“同仁自娱”的方式开展活动,他们在这里研究艺术,交流心得,留下了很多艺术佳话。
2. 后来,西泠印社声名渐起,甚至影响到了日本、朝鲜等国。
1907年,日本篆刻家河井仙郎和长尾甲到访西泠印社,希望与浙派篆刻家们交流学习。
他们被西泠印社的艺术精神和治学态度所打动,回国后大力宣传西泠印社的事迹。
从此,西泠印社在海内外产生了更加广泛的影响。
3. 西泠印社的名声远扬,不少名士都曾参与其中。
如篆刻大师齐白石、书法家郭沫若等都与西泠印社有着密切的交往。
他们不仅在艺术上相互欣赏,而且在生活中互为知己。
这些交往故事不仅展现了西泠印社的历史底蕴,也见证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这些故事充分展现了西泠印社的学术氛围和艺术精神。
通过研究这些故事,可以深入了解西泠印社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也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
西泠印社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西泠印社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
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人文景观(一)(20张)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
西泠印社还建有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
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
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侧,社址总面积为5757(865平方米,居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
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
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1913年,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
此后二十余年,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逐步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地位。
受西泠印社影响,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国内,在日本、韩国创立了全国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
西泠印社促成、推动了周边汉字文化圈内篆刻创作与研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在国内外堪称一流的西泠印社印谱收藏1949年,西泠印社收归国有。
1979年后,社团活动步入正轨,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影响扩大,规模空前繁荣。
西泠印社景点介绍
西泠印社景点介绍西泠印社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一处重要景点,也是享誉海内外的印刷艺术中心。
下面,本篇文章将为您全面介绍西泠印社的历史文化背景,特色建筑以及参观景点,让您对西泠印社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起初是一家印刷公司,后逐渐发展成为一家集印刷、教育、文化于一体的机构。
历经百年,西泠印社逐渐成为一座极具文化底蕴的博物馆式印刷厂,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印刷机构之一。
它汇聚了许多国内外的印章、印刷机器、纸张、书籍、碑刻等珍品。
其中入选国家一、二、三级文物的就有100余件,可以说是中国印刷文化的宝库。
西泠印社是由众多文化名人共同创建和运营的,这在建筑上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景区内融合了古朴的江南园林特色,与浓郁的文化气息相得益彰。
景区内主要的建筑有“阜盛书院”、“浩然书屋”、“闻一多故居”、“茱萸堂”等。
阜盛书院是西泠印社的核心建筑,是清朝末年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学习习俗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在书院里,游客可以看到许多实物展示和艺术品,以及对于古代印刷方式的详细解释,体验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浩然书屋是清代著名学者清·王则楚之子王维桢的私人书房,是中国墨宝艺术和书学界的中心地。
茱萸堂是一座仿古建筑,是一处独特的艺术展示馆,展示了包括手印、水印等各类印刷艺术品,值得每一位艺术爱好者前来一览。
当您来到西泠印社,不仅可以欣赏印刷文化,也可以感受浓浓的人文氛围。
普及华夏传统文化,风尚中国传统美德,让游客深入体会到印刷文化、学术文化、艺术文化的交融现象,并增进对于印刷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总之,西泠印社是一处以独具魅力的印刷文化而著名的景区,是汇聚了印刷技术、文化传承、艺术精品的印刷艺术宝库。
来到这里,您将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江南文化的典雅魅力,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之旅,值得每一位来杭州游玩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往参观。
印社
张宗祥(1882—1965) 名思曾,后慕文天祥为人,改名宗 祥,字阆声,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海宁硖石人。少时 与蒋百里一起勤奋苦读;俱文采斐然,齐名乡里。长大成才 各有贡献,硖石镇上流传“文有张冷僧,武有蒋百里”之说。
历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博物馆 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考古学会 名誉会长等职。其书法远宗汉魏,近取宋明,于钟繇、 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诸家,用力最 勤,且能化古融今,形成自己"雄强"书风。兼擅篆、隶、 行、草、楷诸书,所作榜书大字,雄浑刚健,气势磅礴, 堪称旷世罕见。沙氏学问渊博,识见高明,于语言文字、 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
接下来的小问题,知道的人举手。答对有小礼物哦!
西泠印社西泠印第一任社长名为:吴昌硕
西泠印社西泠印第二任社长名为:马 衡 西泠印社西泠印第三任社长名为:张宗祥 西泠印社西泠印第四任社长名为:沙孟海 西泠印社西泠印第五任社长名为:赵朴初 西泠印社西泠印第六任社长名为:启 功 1921年秋天,有外国人欲以重金购取 “汉三老碑”并出运国外,丹徒陈氏意 已应允。 马衡(1881~1955),浙江鄞县人,字叔平,别 署无咎、凡将斋。
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 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 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与虚谷、蒲华、 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初名俊,又名俊卿, 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 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马衡(1881~1955),浙江鄞县人, 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西泠印社 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 家。早年在南洋公学读书,曾学习经史、 金石诸学。精于汉魏石经,注重文献研 究与实地考察。中国金石学家,考古学 家,书法篆刻家。南洋公学肄业。 曾 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 学研究 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 1952 年任 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过 燕下都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由金 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 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
形容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是中国著名的民间艺术团体,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
其宗旨在于“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西泠印社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
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
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西泠印社在历史上的成就和影响不仅在于其精美的艺术作品和收藏,更在于其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它曾多次举办国际性的篆刻艺术展览、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西泠印社也在培养年轻一代艺术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的艺术事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总之,西泠印社是一个集艺术研究、创作、交流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文化机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重要代表之一。
第1页共1页。
西泠印社章的类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西泠印社章的类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西泠印社章是中国著名的印章艺术组织,成立于1904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印章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西泠印社章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严谨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印章艺术的瑰宝"。
西泠印社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随着历史的变迁,它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发展和壮大,成为了中国最负盛名的印章艺术团体之一。
西泠印社章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兼收并蓄,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西泠印社章的分类主要有篆刻、楷书和隶书三种类型。
篆刻是最早形成并广泛应用的一种印章风格,它以方正的形状和独特的笔画为主要特点,给人一种庄重、古朴的感觉。
楷书则是印章艺术的主要传承者,它以端庄、稳重的笔画和规范的布局为特点,给人一种典雅、大气的感觉。
隶书则是印章艺术的一种分支,它以流畅、舒展的笔画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主要特点,给人一种豪放、洒脱的感觉。
西泠印社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无论是雕刻的精细度还是印章的质感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其次,西泠印社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印章的历史风貌,又不断融入现代艺术的元素,使其具有现代性和时代感。
最后,西泠印社章在印章艺术的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中国印章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西泠印社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品质在中国印章艺术界独树一帜。
它的起源、分类和特点都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对于中国印章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西泠印社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印章艺术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概述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简要介绍,可以介绍西泠印社章的背景和重要性。
西泠印社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西泠印社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西泠印社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印艺社团,成立于清乾隆年间的杭州市。
经过几代印艺大师的继承和发扬,西泠印社已经成为了世界和国内印艺领域的瑰宝,广受赞誉。
西泠印社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非常珍贵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 西泠印社的历史背景西泠印社的成立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当时杭州市官绅和士人为了振兴传统印艺,决定创立一个印艺社团,从而就有了西泠印社的诞生。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西泠印社凭借着其传承和发扬中国印艺文化的历史使命,不断发展壮大,并影响和带动了国内外印艺界的发展。
2. 西泠印社的文化传统西泠印社一直以来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印艺文化,其文化传统特点主要包括:弘扬印艺文化,强调传统技艺的学习和研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如《西泠印社史稿》等;致力于推动中国印刷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如研究中国麻布纸、木版水印等。
3. 西泠印社的艺术价值西泠印社的艺术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印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及其所创作的印艺作品的精湛程度。
西泠印社所创作的印艺作品,无论是版画、印章或者贴画、月份贴,都呈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缜密的精神风格,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4. 西泠印社的社会价值西泠印社除了所以涉及的印艺文化和艺术价值以外,还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
自成立以来,西泠印社一直坚持对中国印艺文化历史的探索和传承,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印刷技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西泠印社还带动了国内外印艺界的繁荣和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印艺文化的历史和发展,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和史料。
总之,西泠印社是中国传统印艺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传承和发扬传统印艺文化的历史使命,而且还体现在其所创作的印艺作品的精湛程度和艺术价值。
当今,西泠印社依然沿着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印艺文化的道路前行,保持着印艺文化探索和传承的特点,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让历史和文化价值得以延续和发扬。
西冷印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西泠印社活动基本停止。1951年,经沪、杭两地社员协商,将西泠印社房产土地等捐献政府,其园林由园管部门接收,可动文物(书画、书籍、印谱等)由省文管会保管。1957年,为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金石书画传统艺术的弘扬,浙江省委文教部和浙江省文化局,着手进行西泠印社的恢复工作。成立了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由著名学者、书法家、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陈伯衡为副主任,诸乐三、沙孟海等四人为委员。在社址开辟了吴昌硕纪念室,并由政府拨款5000千元,在社址内设立了金石书画门市部。1959年,为贯彻中央关于体制下放的指示,浙江省文化局将西泠印社下放到杭州市,归杭州市文化局领导。同年9月,杭州市文化局成立杭州书画社,专营古今书画名家的真迹和复制品展览、收购和供应,并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西泠印社的恢复和活动提供基本经费保障。在浙江省委林乎加、李丰平书记关于要尽快恢复西泠印社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印学艺术的一再指示下,1962年12月中旬,西泠印社在杭州召开了建国后的第一次社员座谈会。到会的有张宗祥、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上海书法篆刻学会主任沈尹默、江苏国画院院长傅抱石、上海国画院院长王个簃、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唐醉石等全国金石书画名家及健在的印社社员三十多人。会上成立了以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为副主任的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筹委会,拟定了“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活动计划”和“西泠印社章程”(草案),举行了“赵之谦金石书画艺术”专题讨论和两次书画活动。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有关领导都出席并讲了话。1963年,印社召开60周年纪念大会,海内外名家和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印社社员云集杭州。除王个簃、沙孟海、马公愚、方介堪、韩登安等老社员外,新入社的都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书画篆刻大家,如傅抱石、马一浮、沈尹默、潘天寿、程十发、谢稚柳、唐云等。大会通过了新的《西泠印社章程》,选举产生了近20人组成的首届理事会,选举张宗祥先生为第三任社长,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等五人为副社长。举办了规模盛大的第二届历代金石书画作品展等。大会还收到了国家及文化部、全国文联领导人董必武、郭沫若、齐燕铭、沈雁冰等人的题词和贺辞。自此,西泠印社恢复了雅集活动,定期邀集理事和社员来杭,研究印学、商量社务、观赏藏品,并经常组织社员进行篆刻书画创作,举办展览,还编辑出版了有关的金石书画出版物。西泠印社于1979年、198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分别召开了建社75、80、85、90、95周年纪念活动。先后又有赵朴初、吴作人、启功、叶浅予、李苦禅、罗福颐、朱屺瞻、陈巨来、黄胄、亚明、陈大羽、宋文治、徐邦达、吴青霞、杨仁恺等一批金石书画名家和鉴定家等入社。在1979年建社75周年大会上,书坛巨匠沙孟海当选为第四任社长,赵朴初为名誉社长,王个簃、启功、程十发等八人为副社长。1993年建社90周年大会,著名学者、书法家、佛教活动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当选为第五任社长,启功、方去疾、程十发、郭仲选等九人为副社长。1961年,西泠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西泠印社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西泠印社已成为以社团为基础,兼具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图书出版、生产销售、展览交流、文物收藏和保护,集社团、事业、企业、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李瑞环、李岚清、乔石、李铁映等曾亲临西泠印社视察和指导。
西泠印社考察心得体会
西泠印社考察心得体会西泠印社是杭州市著名的文化景点,也是中国最早的印社之一。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古老而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关印刷文化的知识和体会。
以下是我的考察心得与体会。
首先,西泠印社作为一个文化景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建筑区域保持着浓厚的历史氛围,建筑物古朴而庄重,仿佛可以让人穿越时空进入古代。
尤其是它的一楼展厅,陈列着各种古老的印刷设备、印刷品和相关文物,给人一种沉浸在印刷文化中的感觉。
在观展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印刷技术的历史演变和影响力。
其次,我对印刷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里,我学到了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据介绍,印刷术最早起源于中国,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通过西泠印社的展品,我看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印刷样本,从最早的木刻印刷、活字印刷,到如今的数码印刷,每一种技术都代表了一段历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技术水平。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深入了解印刷文化的机会,也让我更加珍惜现代科技带来的印刷便利。
此外,西泠印社还展示了中国传统印刷文化的独特之处。
这些展品包括了各种印章、法书、名人墨迹等,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雅趣和审美追求。
在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西泠印社通过这些展示,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在心中埋下了对传统文化的种子。
最后,参观西泠印社让我意识到保护和传承印刷文化的重要性。
在展厅里,我看到了许多收藏和修复的印刷器材和文物,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保护和维护。
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电子文件和数字印刷成为主流,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文物在风雨中逐渐消失。
因此,我相信我们应该重视印刷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保持现代化的同时,也要传承好传统文化。
总之,参观西泠印社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体验之旅。
通过这次考察,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关于印刷文化的知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相信这次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西泠印社章程
西泠印社章程一、引言西泠印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印刷艺术团体之一,成立于1904年,总部位于杭州市西湖区。
西泠印社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印刷艺术,保护和研究古代印刷技术,促进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二、宗旨与目标1.传承印刷文化:西泠印社致力于传承中国印刷文化的优秀传统,通过研究和实践,保护和传承古代印刷技艺和经典著作。
2.推广印刷艺术:西泠印社通过举办展览、培训班和讲座等形式,推广印刷艺术,提高公众对印刷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3.创新与发展:西泠印社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印刷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探索新的印刷技术和表现形式,推动印刷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组织架构1.社长:负责整体协调和决策,代表西泠印社对外交流。
2.副社长:协助社长工作,负责具体事务的处理。
3.秘书处: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管理社内文件和档案。
4.研究部:负责研究古代印刷技艺和经典著作,组织相关学术活动。
5.制作部:负责印刷制作工艺,包括设计、排版、印刷和装帧等环节。
6.宣传部:负责推广印刷艺术,策划和组织展览、培训和讲座等活动。
7.市场部:负责印刷品的销售与推广,开展相关商业合作。
四、会员制度1.会员资格:–任何对印刷艺术感兴趣的个人或团体都可以申请成为西泠印社会员。
–经过推荐并经社长批准后,成为正式会员。
2.会员权益:–参加社内研究、讨论和交流活动,共同学习和进步。
–参观社内藏品和展览,了解印刷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参与印刷制作和展览等实践活动,提升自身技艺。
–参与西泠印社组织的培训班和讲座,学习印刷相关知识。
–参与西泠印社组织的商业合作,拓展个人和团体的发展机会。
3.会员义务:–遵守西泠印社章程和规章制度,维护印刷艺术的声誉和形象。
–积极参与社内活动,为西泠印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尊重和支持其他会员,共同促进印刷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五、活动与成果1.学术研究:–组织古代印刷技艺的研究与探索,出版相关学术著作。
–主办印刷艺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
西泠印社的建筑样式
西泠印社的建筑样式
西泠印社是中国杭州市的一座历史建筑,建于1904年,是一
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西泠印社的建筑样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门楼:西泠印社的入口处有一座精美的门楼,门楼上方悬挂有“西泠印社”四个字。
2. 院落:西泠印社的建筑呈布局规整的方形,周围被围墙围合成院落。
院落内有花草树木和水池,环境清幽。
3. 牌坊:西泠印社的内部还有一座牌坊,牌坊上刻有“书画印
章皆知音,西泠印社天下闻”的字样。
4. 亭台楼阁:院落内分布有多座亭台楼阁,如春晖亭、爱晚亭、渔雷楼等,这些楼阁可供人们休憩、观景。
5. 建筑材料:西泠印社的建筑采用传统的青砖灰瓦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
总体而言,西泠印社的建筑样式融合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杭州西泠印社的简介
杭州西泠印社的简介
西泠印社始建于1907年,由王福庵、叶为铭、丁辅之等发起组织,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著名篆刻社团,在中国乃至世界印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与浙江书画社、湖社、浙社等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社。
西泠印社现有社员四百余人,其中不乏当代著名的书法篆刻艺术家,如周韶华、吴子建、商承祚等。
社员作品在国内外各种大展中屡获大奖。
西泠印社以弘扬印学为宗旨,是研究和提高篆刻艺术水平的学术团体,也是开展国内外艺术交流的重要机构。
印社的主要活动包括:举办社员作品展览、研究探讨篆刻艺术;编辑出版会刊《西泠印报》和《西泠艺丛》;承办国内外重大篆刻艺术展览;举办各类专题研讨会等。
印社现有七个机构,即:一、书画研究处;二、图书资料中心;三、金石篆刻研究处;四、文物征集委员会;五、创作研究部;六、对外联络处;七、社务办公室。
西泠印社成立以来,为发展我国的篆刻艺术事业,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1 —1 —。
介绍西泠印社的书籍
介绍西泠印社的书籍西泠印社成立于1904年,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私人印社之一。
印社以印临安金石题跋、收藏、研究、举办展览以及出版印刷图书等为主要活动内容。
以下是对西泠印社出版的一些书籍的介绍。
1.《西泠印社馆著录丛刊》这是西泠印社出版的一套系列书籍,共分为35辑,涵盖了印刷、金石、书画、字谱等多个领域。
每一辑都收录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和藏品,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2.《西泠印社合集》该书是西泠印社出版的一部图文合集,以高清的图片和详细文字介绍展示了印社的收藏品和活动。
书中不仅有印章、碑帖、字画等艺术品的展示,还有对每件藏品的评述和解读,让读者深入了解这些文化瑰宝的背后故事。
3.《西泠印社建筑考古系列》西泠印社出版了一系列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图书,该系列书籍通过详细的建筑图纸和研究报告,还原和解析了许多古代建筑的构造和历史背景。
这些书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4.《西泠印社研究论丛》该书籍系列是西泠印社学术研究成果的汇编,涵盖了中国书法、篆刻、古籍研究等多个艺术领域。
其中包括了一些著名学者和研究者的专题研究论文,为读者提供了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资源。
5.《西泠印社画刊》西泠印社出版的画刊以介绍和展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为主题。
高质量的图片和详细的解读使得读者可以欣赏到许多名家的作品,同时了解到这些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6.《西泠印社丛书》该系列书籍涵盖了茶文化、诗词、文化史等多个方面,每一本书都由专业学者和研究者撰写,内容丰富深入。
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书籍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西泠印社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出版这些书籍,西泠印社向读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和文化遗产。
这些书籍不仅是珍贵的研究资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传承。
西泠印社自费出书如何收费
西泠印社自费出书如何收费西泠印社是中国著名的出版社,以出版古籍经典和研究成果著称。
自费出书是指作者自己出资出版自己的作品,而不是由出版社出资出版。
在西泠印社自费出书的流程中,收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作者的出版成本和价值回报。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西泠印社自费出书如何收费的问题。
首先,西泠印社在收费标准方面是比较公开透明的,一般会按照出版页面数量、印刷质量、装帧设计、印数等因素来确定收费。
在自费出书的过程中,作者需要先向西泠印社提交书稿,由专业人员进行初步审核和评估,然后给出具体的出版方案和费用明细。
一般来说,西泠印社自费出书的收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版面费:根据书稿的字数、插图数量等要素确定出版的页面数量和版面费用。
通常情况下,每一页的版面费用会根据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印刷费:印刷费用是自费出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会根据书籍的印数和品质来确定。
高品质的印刷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因此费用也会相对较高。
3.装帧设计费:装帧设计是书籍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书籍的美观程度,还可以提升书籍的品质和价值。
因此,装帧设计费也是自费出书中的一个必要费用。
4.其它费用:除了以上几项费用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费用,比如校对费、排版费、设计师费等等。
这些费用虽然不是主要的,但也是自费出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西泠印社自费出书的收费是比较合理和透明的,一般都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收费。
对于作者来说,在选择自费出书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出版的成本和收益,以及书籍的市场定位和目标读者群体等因素,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创建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印学社团,以篆刻书画创作、研究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在海内外久享盛誉。
印社自成立以来,名家荟萃,人才辈出。
这个学术团体,遐迩闻名,为中外时人所称道。
概况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
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
西泠印社还建有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
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
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侧,社址总面积为5757.865平方米,居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
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
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1913年,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
此后二十余年,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逐步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地位。
受西泠印社影响,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国内,在日本、韩国创立了全国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
西泠印社促成、推动了周边汉字文化圈内篆刻创作与研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在国内外堪称一流的西泠印社印谱收藏1949年,西泠印社收归国有。
1979年后,社团活动步入正轨,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影响扩大,规模空前繁荣。
2003年西泠印社创社百年华诞,109个海内外印学社团汇聚孤山,共襄盛典。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为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现任社长为国学大师饶宗颐。
截至2005年底,西泠印社拥有社员313人,分布于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捷克、加拿大等国家。
每年固定在清明、重阳前后举办雅集,以孤山社址为核心,公祭印学先贤,举办社员作品和藏品展览,开展鉴赏研讨等活动,诗词吟咏、笔墨酬唱、赏鉴珍藏,延续了传统文人结社的聚会方式。
每年还不定期邀集外地社员赴杭研究印学、商讨社务、观赏藏品,开展篆刻书画创作和展览交流活动,编辑出版金石书画出版物。
西泠印社逢五、逢十周年庆典时,还汇聚海内外印学同道,举行大型纪念活动。
除金石篆刻和书画艺术的研习外,西泠印社藉社员和各界贤达之力,上自鼎彝碑碣,下至印玺泉刀,无不博采旁搜,并设印学图书馆,专收两浙图经志乘、乡邦掌故、先贤著述及一切考论金石、古器、书画等书,以供同人赏鉴研究之用。
西泠印社还搜辑、考订、出版了大量印谱、碑帖和印学研究著作,刊行海内外。
2001年06月25日,西泠印社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一步确立了西泠印社作为篆刻传承代表组织和国际印学中心的地位。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路31号,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全国性印学社团,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兼及书画”为宗旨,以篆刻书画创作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
西泠印社创立于1904年。
时值清末,金石研究和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
众多的金石名家,有志于弘扬和发展国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人相聚西湖,研讨印学。
于是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
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
在印社初创的10年,四位创始人团结同仁,集资、规划,“买山立社”,先后建造了“仰贤亭”等九处园林建筑,印社初具规模。
1913年,举行了建社10周年纪念大会,修启(西泠印社成立启)立约(西泠印社社约),发展社员,公推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为首任西泠印社社长,并开展了集会、展览、收藏、出版等一系列活动。
在此前后,日本篆刻家河井仙郎、长尾甲也来中国进行交流并加入印社。
此后,在1923年和1933年,西泠印社分别举行了建社20周年、30周年纪念活动,“罗列金石书画千余幅于社,张挂四壁,一时文采风流,声闻远布”。
此时,印社的园林建设全部完毕。
社内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楼台亭阁建筑精美,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成为西湖园林的精华之处。
1927年,首任社长吴昌硕逝世,著名金石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继任社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印社活动处于停顿,一直到1947年,才补行了40周年纪念活动。
从1904年到1949年的45年,印社经历了一个纯民间社团的辉煌和艰辛。
这一时期,西泠印社共有正式社员61人,赞助社友10人,除王、丁、叶、吴四位创始人和吴昌硕、马衡两任社长外,还有李叔同、胡菊邻、经享颐、黄宾虹、方介堪、来楚生、沙孟海等大家、学者以及两位日本篆刻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西泠印社活动基本停止。
1951年,经沪、杭两地社员协商,将西泠印社房产土地等捐献政府,其园林由园管部门接收,可动文物(书画、书籍、印谱等)由省文管会保管。
1957年,为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金石书画传统艺术的弘扬,浙江省委文教部和浙江省文化局,着手进行西泠印社的恢复工作。
成立了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由著名学者、书法家、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陈伯衡为副主任,诸乐三、沙孟海等四人为委员。
在社址开辟了吴昌硕纪念室,并由政府拨款5000千元,在社址内设立了金石书画门市部。
1959年,为贯彻中央关于体制下放的指示,浙江省文化局将西泠印社下放到杭州市,归杭州市文化局领导。
同年9月,杭州市文化局成立杭州书画社,专营古今书画名家的真迹和复制品展览、收购和供应,并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西泠印社的恢复和活动提供基本经费保障。
在浙江省委林乎加、李丰平书记关于要尽快恢复西泠印社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印学艺术的一再指示下,1962年12月中旬,西泠印社在杭州召开了建国后的第一次社员座谈会。
到会的有张宗祥、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上海书法篆刻学会主任沈尹默、江苏国画院院长傅抱石、上海国画院院长王个簃、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唐醉石等全国金石书画名家及健在的印社社员三十多人。
会上成立了以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为副主任的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筹委会,拟定了“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活动计划”和“西泠印社章程”(草案),举行了“赵之谦金石书画艺术”专题讨论和两次书画活动。
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有关领导都出席并讲了话。
1963年,印社召开60周年纪念大会,海内外名家和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印社社员云集杭州。
除王个簃、沙孟海、马公愚、方介堪、韩登安等老社员外,新入社的都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书画篆刻大家,如傅抱石、马一浮、沈尹默、潘天寿、程十发、谢稚柳、唐云等。
大会通过了新的《西泠印社章程》,选举产生了近20人组成的首届理事会,选举张宗祥先生为第三任社长,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等五人为副社长。
举办了规模盛大的第二届历代金石书画作品展等。
大会还收到了国家及文化部、全国文联领导人董必武、郭沫若、齐燕铭、沈雁冰等人的题词和贺辞。
自此,西泠印社恢复了雅集活动,定期邀集理事和社员来杭,研究印学、商量社务、观赏藏品,并经常组织社员进行篆刻书画创作,举办展览,还编辑出版了有关的金石书画出版物。
西泠印社于1979年、198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分别召开了建社75、80、85、90、95周年纪念活动。
先后又有赵朴初、吴作人、启功、叶浅予、李苦禅、罗福颐、朱屺瞻、陈巨来、黄胄、亚明、陈大羽、宋文治、徐邦达、吴青霞、杨仁恺等一批金石书画名家和鉴定家等入社。
在1979年建社75周年大会上,书坛巨匠沙孟海当选为第四任社长,赵朴初为名誉社长,王个簃、启功、程十发等八人为副社长。
1993年建社90周年大会,著名学者、书法家、佛教活动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当选为第五任社长,启功、方去疾、程十发、郭仲选等九人为副社长。
1961年,西泠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
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2001年,西泠印社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西泠印社已成为以社团为基础,兼具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图书出版、生产销售、展览交流、文物收藏和保护,集社团、事业、企业、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单位。
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李瑞环、李岚清、乔石、李铁映等曾亲临西泠印社视察和指导。
创始人王福庵(1878—1960),原名寿祺,字维季,号屈瓠,七十后自号持默老人,别署罗刹江民。
斋称春住楼、麋砚斋。
浙江杭州人,幼承家学,精算术,工二篆、八分。
喜畜印,自称印佣。
精篆印,力承浙派正脉,得浙派神髓,兼收众家之长,擅圆朱文,风格敦厚古雅。
一生刻印二万余方,钤谱一百零三册,著有《福庵藏印》、《麋砚斋印存》等。
又精研文学,著有《说文部属拾异》、《麋砚斋作篆通假》等。
丁辅之(1879—1949),又名丁仁,原名仁友,字子修,号鹤庐,斋称小龙泓馆、守寒巢。
浙江杭州人,后居上海。
治印宗浙派,善商卜文,偶画蔬果,亦艳雅动人。
家世以藏书闻海内,而收藏西泠八家刻印尤夥,嗜之成癖,抚拓无虚日,辑有《泉唐丁氏八家印谱》、《杭郡印辑》、《丁氏秦汉印绪》、《丁丑劫余印存》等。
又潜研甲骨卜辞,著有《商卜文集联》、《商卜文集存》等。
其建鹤庐,立浙派与皖派篆刻艺术代表人物丁敬、邓石如石像于社内。
叶铭(1867-1948),谱名为铭,字盘新,又字品三,号叶舟,斋名铁华庵、松石庐。
原籍新州,世居杭州,遂为杭人。
家藏金石文物甚富,往来交游多才艺之士,故于金石篆刻,颇多会心。
善篆隶,能镌碑,工治印,宗法秦汉,融会浙派,精金石考据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