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作品分析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浅谈美学中审丑的思想与价值
浅谈美学中审丑的思想与价值摘要:现在我们广泛的对于“丑”的定义,往往将它作为美的对立面。
不仅在人们的思想中如此,在艺术作品创作中也是这样的。
但现在我们观赏一些艺术作品中不但出现令人视觉不适的元素,借以衬托主体的优美,较为极端的作品也将这种“不适”作为表现的主题。
本文将与大家讨论在艺术创作中表现“美”是否为作品的唯一表达形式,“丑”的存在及其内在与价值。
关键词:丑学;美学;艺术;审美价值;一、丑与美丑陋的生活现象如何在艺术作品创作中带给人以美感呢?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提出与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但几千年来人们仍然没有得出一个较为一致的看法,也仍然没有跳脱出当时讨论的范围。
丑及其丑学的独立突现是由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伴随着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兴起,“丑”在艺术中开始取代“美”而占据了主角的位置,赋予了作品独立的审美价值。
伴随着这股审美潮流,丑学便如此诞生了。
当我们大众在谈论到“丑”的存在价值时,仍脱离不了以丑衬美、以丑显美和化丑为美的观点,简而言之“丑”即为“美”的对立面;而从哲学的视角看,黑格尔的异化理论中对社会丑恶的批判和否定,传达了由西方现代化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多元化,才有了新兴艺术中“丑”的审美价值体现。
至此我们对于“丑”和“美”两者的界定处于两难的境地,其一要强调其在美学中的存在意义,使其成为与美学相对的丑学;其二又要揭示其的审美价值,由此可见丑学仍是美学的一部分,既要丑,又要美,最后对于“丑”的存在价值还是落脚在化丑为美上。
对此有不少人认为:“艺术中的美就是美,丑就是丑,美不可能是丑,丑也不可能是美。
‘美’与‘丑’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东西。
”为什么大众认为艺术中只有美而没有丑呢?我们首先要明白两点,一是艺术不等同于美;二是视觉上的丑与丑的借以传达的背后形象的文化价值并不等同。
二、丑的形成及展开纵观艺术发展的历程中,艺术早期从大众劳动中被分离出来。
在艺术的朴素理解中,历史的推进与人们使用工具并将其从粗糙打磨到光滑密不可分,艺术的发展从实用到后期产生艺术审美转变也伴随着这样的打磨。
浅析丑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浅析丑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丑的艺术作品常常被低估或者被忽视,但实际上,它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丑的艺术作品可以给人以启示,引发思考,触动共鸣,传递情感,并且提升审美情趣。
这些作品拓展了人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净土。
丑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一面,也让人们得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通过对丑的艺术作品的深入探究和理解,人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从而实现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关键词】关键词:丑的艺术、现实生活、启示、思考、共鸣、情感、审美情趣、重要意义、丰富生活、拓展思维。
1. 引言1.1 探讨丑的概念丑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丑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艺术中,丑通常被定义为对审美标准的违背或者与常规美学观念相悖的东西。
丑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一种另类的美感,引发人们对美的反思和思考。
丑在艺术中的表现很广泛,可以是人物形象的畸形、怪异,也可以是色彩的不和谐、构图的不规则等。
丑的概念在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挑战了人们对美的认知,让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美的本质。
通过对丑的探讨,艺术家可以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全新的审美境界。
丑的艺术作品常常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共鸣,吸引观众深入探索内在的含义和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丑的艺术作品能够开拓人们的审美视野,让人们在感知美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一种不同的美感,从而丰富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1.2 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中的“丑”也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形式。
通过丑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可以揭示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面,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的深思。
丑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客观地看待现实生活,不仅可以展现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还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艺术作品中的丑,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从而引发对改变和进步的思考。
艺术概论 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艺术鉴赏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评价和欣赏。
感知是指通过感官接收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理解是指对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进行理性分析和解读;评价是指对艺术作品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欣赏是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知、理解和评价,产生情感共鸣和享受艺术的美感。
艺术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和审美能力,同时也需要开放的心态和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包容性。
艺术鉴赏的三个环节包括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以及审美理解。
在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方面,欣赏者主要通过感、知觉来进行发现和感受。
在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方面,欣赏者主要通过联想、想象来实现。
而在审美理解方面,欣赏者需要运用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对艺术作品和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思想、境界等作出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评价。
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包括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此外,艺术家还应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精湛的艺术技能。
例如,XXX是一位优秀的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包括展览、出版、艺术品交易、艺术教育和网络传播等。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构图严谨、笔画有力和气韵生动等。
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精湛的艺术技能。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动作美、音乐美、情感美、形式美和艺术表现力等。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旋律美、和声美、节奏美、音色美和表现力等。
1.简述艺术起源的基本学说艺术起源的基本学说有五种。
第一种是模仿发生说,即艺术起源于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
第二种是游戏发生说,即艺术起源于游戏。
第三种是表现发生说,即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第四种是巫术发生说,即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
第五种是劳动发生说,即艺术起源于劳动。
浅析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审美关系
浅析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审美关系作者:林楠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4期摘要:现实中美丑杂处。
一般说来,人们讨厌作为审美活动中丑的事物,但是生活丑也有自己的艺术价值。
艺术家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感悟与评价,借助审美意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生活中的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
人们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认识丑、克服丑,揭示丑的本质,这是从反面肯定美。
本文以两件雕塑作品引出这一话题,探讨生活丑的美学意义,分析美与丑的审美关系,得出二者是相反相成、不可或缺的结论。
关键词:生活丑艺术美审美关系相反相成\罗丹的名作《欧米哀尔》,塑造了一个年老色衰的妓女形象。
几十年的风月场生活,使她如此衰老。
她是这样干枯、瘦弱:佝偻的脊背,枯瘪的乳房,满是皱褶的肚皮……如果在生活中,谁见到了这样的形象,恐怕都不会说是美的。
可是面对罗丹这件作品,观赏者久久不忍离去,内心深处泛起层层涟漪。
阿格桑得罗斯所做的《拉奥孔群像》雕塑,拉奥孔的神情是恐怖和痛苦的,他努力挣扎,想让自己和孩子摆脱蛇的缠绕。
三个扭曲的身体,所有肌肉运动都达到了极限,表达出了在痛苦状态下的力量和反抗状态下的紧张,所有神经、血管和肌肉都被痛苦填满了,气氛紧张而惨烈。
以上两件雕塑作品在视觉上颠覆了我们对艺术美的认识,单纯塑造了“不美”的形象,但在这种塑造丑的形象的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作者美的理想。
看到这些作品,没有人会感到丑陋,有的只是赞叹、激动。
在这里生活丑巧妙地实现了向艺术美的转化。
一、本是同根生,相“厌”何太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在人类刚刚出现的时期,祖先们就开始了对美追求的漫漫历程,无论现实生活里还是艺术家创作中,追求美都是一个不变的话题。
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展览生活中的丑恶现象,而是歌颂美好的事物,表现美好的理想。
“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不仅是生活的反映,而且是艺术家人格的反映,正是客观的社会生活通过作家、艺术家主观的熔铸、改造,才变成了艺术作品,才创造了一种不同于社会生活美的新的美——艺术美”①。
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
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摘要】在艺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丑是处于一个相对卑微的地位上。
在艺术作品中,她绝对不允许丑陋的事物以本来的面目出现,艺术总是与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所以丑陋的事物想要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必定先转型为美才行.但是,自从19世纪中期开始,艺术作品中丑的比重大幅增加,甚至出现了大量整体上都有丑意味的作品,人们称这些为丑艺术家创造的为丑艺术.从此,丑不用躲闪了,而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艺术中,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大有与美分庭抗礼之势.于是如何评价传统艺术对于丑的表现,如何看待丑陋艺术中的美的成分,成为了艺术界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以围绕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美丑相互转化相互依存引言:虽然长期以来传统美学是把艺术与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艺术丑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丑与美,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都有论述。
他们常常认为,美与丑并不矛盾,同时存在,相互依存。
老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学问题,指出美与丑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东西,二者是相互联系并可以相互转化的;庄子美学也突出强调了美的相对性,指出美与不美是“应时而变”,相互转化的;毛泽东也曾说:相斗争而发展的美和丑都能够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因为正是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对抗中,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才更易获得鲜明和丰富的体现。
一,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马克思指出,艺术是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存在艺术家脑中的能动反映,他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以特有的形象个审美方式进行的.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想象中体现痛苦或者享受甘美,他把这种感情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艺术创造情感的传达和心灵直觉最直接的表现.1,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美与丑的反映从西方的“模仿自然”到“再现现实”说,中国姚最的“师造化”到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都承认艺术来源与生活。
艺术家眼中的美与丑,与普通的美丑判断有所不同。
艺术中“丑”的形象的审美价值
艺术中“丑”的形象的审美价值作者:贾婧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9期丑主要是指社会中及自然界里那些畸形的、病态的、片面的、消极的现象形态,表现为变异、病态、怪诞、残酷、丑陋、恶俗等特征,在外观上给人很不舒服的异常感觉,心理上使人产生恐惧与厌恶的感觉。
但是,作为美学范畴上的“丑”,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谈到的“丑”有着根本的区别,它具有否定的意义及否定的价值,是被赋予某等特定意义内涵的,在此范畴中它成为一种艺术“丑”。
审美活动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手法,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情感外化的展现,它是一种无功利的审美形式。
在这种审美活动中,美和丑既是相对的,又是具有同一性的,即美与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斥又同一。
正如李泽厚所说:“丑是美的拓展,美是丑的升华。
”美的现实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源和依据,但丑的现实也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创造中的源泉,即现实丑可以通过丑的现实来反映,并且通过审美创造实现丑的转化,使之成为艺术美。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模仿说,他指出:“模仿的对象不限于已有的事和美好的事”。
这说明现实生活中丑的事物同样可以拿来被模仿,进而所得到的作品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以悲剧为例:“悲剧本身是痛苦的,但却能激起别人的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使观众得到快感。
”可见,在审美过程中,移情作用使丑转化为美的感受,悲剧中美的瞬间过眼即逝,使观赏者的身心被悲剧中的丑与悲到净化,获得真正的审美享受。
因此,艺术“丑”作为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必然存在的一种审美经验,甚而,艺术的审美价值有时候只能用丑的形象来传递。
在日益喧嚣的社会进程中,神圣的光韵不断被消解,呈现出来的现实世界充斥着矛盾和分裂,生活中充斥着荒诞和虚无的现实。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就是如此,以各种丑陋的形象为创作来源,在恶的世界中发现美,这是一种“恶”的艺术,从丑恶中挖掘世界的真实。
自然丑转化为艺术美,其审美价值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以丑衬美和化丑为美。
论丑在美学发展中的意义
论丑在美学发展中的意义2011-07-14 14:57:5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内容提要: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丑”在古代处在一种被排斥的、非独立的状态之中。
“丑”在近代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其从属性的地位,而且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的一系列深化。
“丑”的异军突起,促成了“崇高”和“滑稽”范畴的独立;“丑”的不断渗透,加剧了“悲剧”和“喜剧”的对立。
近代美学不仅因“丑”的介入而实现了其历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且还走向极端,引出了作为美学范畴的“荒诞”。
可以说,“丑”是美学发展史上的催化剂,而审丑也标志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健全。
一、丑的逻辑演进与历史发展我们经常说不美即是丑。
这样解释固然有些简单,但是,从本质上说,丑的确是作为美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我们知道,美是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理智和意志的和谐统一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而当人的本质力量受到压抑和排斥,反而被非人的本质力量所控制时,那么对象呈现出的便是丑,美的主体追求的是和谐感、愉悦感,最典型的便是古典美的追求,无论是讲求形式上的比例适中,色彩搭配协调,还是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都是追求一种和谐美,即使是崇高的追求,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最终投入美的怀抱。
而丑的主体追求的是不和谐,反和谐,追求的是痛感。
如果说美的最终特征是整一的,秩序的、均衡的、合理的;那么丑的最终特征便是混乱的、奇异的、怪诞的、荒谬的。
美作为真与善的矛盾统一,同时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矛盾统一。
美的内容是感性对象对善的肯定,美的形式是肯定善的感性对象,这是合二为一的事情。
到了崇高便在事物内部展开了美与丑、真与善的斗争,但是,崇高的事物最终是美战胜了丑。
崇高中丑的扩大和美的因素被挤出审美王国,最终便导致了丑的独立。
崇高强调内容压倒形式,也要求形式丑来表现崇高。
到了丑则追求的是内容与形式的不和谐,形式不再象古代那样服从于内容。
比如罗森克兰兹认为,丑是“有缺点的形式和自然真实或历史真实的缺乏(无形式、不正确)”⑴。
“丑”的审美思考
“丑”的审美思考作者:李莹波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第12期【摘要】文章以《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形象分析为切入点,借此剖析文学作品中“丑”的美学意义。
作为审美范畴,“丑”的审美价值体现在美丑对照、美丑对立、以丑衬美、化丑为美、形式丑等几个方面。
它是文学作品解读生活本质、启发人性的独特方式之一,是作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显现作品意识形态性的重要手段,因而在指导文学创作方面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丑卡西莫多美丑对照化丑为美形式丑作为审美范畴,美学中的“丑”不等同于伦理学范畴的“恶”,它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内涵丰富又颇多歧义,大致包括如下几种:1.丑和美是相对的,其美学意义也具有相对性。
2.美丑对立,将丑确定为美的反面,美的负价值。
美带来愉悦和快感,具有审美意义,丑则带来痛感和不安,不具有审美意义。
3.美丑对照、以丑衬美,最终化丑为美。
通过表现丑来揭示美,即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
4.形式丑,指对象审美外观上的一切有悖于常态的不和谐的形式。
5.丑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和美学价值,因为“丑”照亮生活中存在的病态的、阴暗的东西,彰显生活的完整性;作家还可以借“丑”的描绘显现艺术人物的个性特征。
1853年,罗森克兰兹出版专著《丑的美学》明确了丑在美学中的独立地位。
李斯托威尔也确认丑独立存在的理由是“丑所表现出来的不是理想的种类典型,而是特征。
”[1]美学大师叶朗先生认为“丑”有一种“意义的丰满”,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等。
本文拟以《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形象分析为切入点,谈谈对“丑”的美学意义的具体思考。
美丑对照及“丑”对生活、人性的启发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在1827年发表的剧本《〈克伦威尔〉序》中提出的,他认为“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2]。
”如果创作的过程能做到美丑对照,相反相成,可以使人们对崇高优美产生更强烈的感受,而如果将美与丑相割裂,那就失去了自然的完整面貌,也就失去了真实。
丑的意义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丑的意义美学原理名词解释人们常常将美与丑视作对立的概念,认为美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而丑则令人感到不悦。
然而,丑并非仅仅是一种让人不悦的事物,它在美学上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丑的意义美学原理,并对几个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一、丑角理论丑角理论认为,丑角是舞台戏剧中非主角的一类角色,他们通常外貌丑陋、言行滑稽,但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欢笑。
丑角在剧作中扮演着调剂氛围的角色,通过夸张的表演和幽默的语言,带给观众欢乐和轻松。
丑角的存在使得整个剧作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观众更容易与其产生情感共鸣。
在美学上,丑角也具有较为深层的含义。
他们常常被用于反衬主角的美好形象,通过对比突出主角的美丽和善良。
丑角的存在使得整个艺术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张力,也增强了观众对美好的欣赏和认同。
二、丑陋之美丑陋之美是一种美学概念,指的是一些外表看似丑陋或不协调的事物却因其独特性而具有吸引力。
例如,一些艺术作品中的丑陋形象,通过艺术家的处理和表达,被赋予了某种美感。
这种美感并非来自于外表的美丽,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者的情感共鸣而得到的。
丑陋之美的存在引发人们对审美标准的思考。
它挑战了传统美学观念中对于美的定义,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世界的多样性。
丑陋之美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视觉上的冲击力,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传统美的挑战和突破。
三、丑态美学丑态美学是一种关注人类悲剧性的审美理论。
它认为,真实的人性往往包含了各种丑陋和矛盾,而深入探索这些矛盾和丑陋正是艺术的使命。
丑态美学关注的是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探讨人类在痛苦和苦难中所表现出的真实和美的一面。
丑态美学突破了传统美学对美好的理解,将人性的种种丑陋和痛苦纳入美的范畴。
它认为,真实的美应该是包容与接纳的,不仅仅局限于外表的完美和优雅。
丑态美学通过展示人类在丑陋和痛苦中所显示出的勇气和希望,引发了人们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思考,并通过审美体验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认同的方式。
浅谈艺术作品中对丑的认识
浅谈艺术作品中对丑的认识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丑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被人们所接受,然而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却逐渐了解到丑与美的关系,丑逐渐成为艺术作品中的宠儿所能体现出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丑,丑与美的关系,丑的价值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不和谐,具有紊乱,嘈杂,破败,粗陋,畸形,邪恶,虚假等特性。
它是与美对立的范畴,在现实生活中,丑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它常引起人们的心理抗拒和情感排斥,从而被排除于审美视野之外,不为审美心理所容纳。
它是审美活动中的负价值,是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但是,美与丑并不是矛盾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老子指出美与丑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
”他还从美的相对性出发,指出美与丑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美之与恶,相去若何?”意为美与丑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东西。
庄子美学也突出强调了美的相对性,指出美与不美是“应时而变”的,“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美与不美相互包容,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熟知天下正色哉”;“厉与西施,恢恑橘怪,道通为一。
”同时,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谈到了丑的问题,揭示出丑中之美,认为人格精神上的美可使人忘掉其形体上的丑陋,所以丑怪形象中,可以包含有强烈的精神之美。
当然庄子并不忽视形体的美,但他更看重精神的美。
毛泽东曾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也曾说过:“美和丑因相互对照而显著。
”德国的苏瓦尔说:“丑是美的背景,用来增强美的光辉。
”美和丑都能够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因为正是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对抗中,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才更易获得鲜明和丰富的体现。
因为艺术有着极大的兼容性,它既包含了对自然美和现实美最真切的关照和美化,又包含了对生活丑的透视剥露和审美转化现实中的丑也可以成为艺术对象因此在涉及艺术美时,我们不可以仅仅把现实中的美好事物集中起来捆在一起使之理想化,而不顾及现实中丑恶的东西。
论艺术丑的美学功能与价值
《学海》199714论艺术丑的美学功能与价值张芹荪 艺术是一种精神性与物质性相统一的文化现象,又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现象与心理现象。
艺术活动是人类文明活动重要构成与生成起点,正是艺术这种自由创造的精神给人类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活动是科学、哲学、宗教活动的基础。
艺术以美为它的核心和终极目标,美是艺术的主要价值构成。
但艺术内在机制的自由创造特质也将自己的触角伸向荒诞、无理性、疯狂、精神病态、痴呆、心里癔障、性变态、犯罪欲等丑陋的精神内容与心理存在。
“美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
”(莱辛《拉奥孔》P.11,朱光潜译)。
美的至尊地位在近现代艺术中动摇与沉落了,审美意识产生嬗变,艺术不再以描写狭窄的美的对象为主要目的性,而是要深入探索人类复杂的心理结构,表现多重的精神运动。
美学已不再是单纯探讨“美”的科学,托马斯・门罗说:“在整个美学中,美的概念已不占据中心和显要地位。
”(《走向科学的美学》P.398,石天曙滕守尧译本。
)丑大量地拥入艺术殿堂丰富了艺术现象,但丑是否属于艺术美或美的范畴,它的美学功能与价值是什么?它是否可以给艺术接受者以美感、还是非美感的价值感?本文试从艺术丑的本体和对艺术丑的创造与欣赏这两重视角去探讨这些问题。
一在某种意义上古典艺术是和谐的理想美艺术,是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平衡统一的艺术,黑格尔认为以古希腊艺术尤其是雕塑为代表,但这仍不能涵盖所有古代艺术的共同性质,正如莱辛所说,美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但艺术的内在机制是自由创造精神,任何一种界定都具有片面性。
美是古典艺术的中心内容,但丑作为表现对象也大量存在,而近现代艺术更具反叛精神,它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丑更多地成为艺术的对象,显示了美学的功能与价值。
古罗马圣奥古斯丁认为丑在美学中不是一个消极的范畴而是一个积极的范畴。
罗森克兰兹认为丑以感性形式进入审美领域时,就具有某种积极的审美价值。
艺术丑是有意味的情感形式和有价值的艺术表现符号,是精神结构的载体,它是一种感性形式,具有审美价值。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艺术理论》试题A卷评分标准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1、什么是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
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
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线条与组合;(2 )具象与抽象;(3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
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丑在美学中的意义
丑在美学中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丑的美学意义二、丑的定义与分类1.自然丑2.艺术丑3.社会丑三、丑的价值体现1.对比美2.引发思考3.丰富审美多样性四、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1.文学2.绘画3.戏剧4.电影五、结论:丑的美学意义及其重要性正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丑这个词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令人不悦、反感的事物。
然而,在美学领域,丑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美学作为研究美与丑的学科,不仅关注美,也关注丑。
那么,丑在美学中究竟有何意义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丑的定义和分类。
丑可以分为自然丑、艺术丑和社会丑。
自然丑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令人不悦的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等;艺术丑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丑陋形象,如毕加索的画作《哭泣的女人》等;社会丑则是指社会现象中的丑恶行为,如贪污、腐败等。
其次,丑在美学中具有价值体现。
首先,丑与美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美更加突出。
没有丑的存在,美就失去了参照物,无法显现出其独特价值。
其次,丑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
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丑是美的反面,是思考的开始。
”通过对丑的审视,人们可以对美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丑丰富了审美的多样性。
审美不仅仅局限于美丽的事物,丑也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审美体验,使得审美领域更加丰富多彩。
在艺术创作中,丑被广泛应用。
无论是文学、绘画、戏剧还是电影,艺术家们都善于运用丑来突显主题、表达情感。
例如,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丑陋的外表来反映内心的复杂与矛盾;绘画作品中,丑陋的线条和色彩组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戏剧和电影中,丑角的出现往往带来欢声笑语,同时也寓意着社会现象的讽刺。
总之,丑在美学中的意义不容忽视。
它与美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哲学思考的审美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对丑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提升审美品位,丰富人生体验。
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在艺术表现中,丑具有其特殊的审美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读:
1. 对比与反差:丑与美相对立,丑能够与美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通过丑,艺术家能够突出美的价值和特质,使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美的存在。
2. 触动内心情感:丑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丑的形象常常与悲伤、痛苦、无助等负面情绪相关联,通过丑的形象,艺术家可以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引发思考与共鸣。
3. 反映社会现象与问题:丑可以象征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平等。
艺术家通过描绘丑的形象,反映社会中的丑恶与丑陋,警示观众应更加关注并改变这些问题。
4. 对于个体形象的突破:丑可以打破传统美的标准,重新定义审美观念。
艺术家通过丑的形象,突破现实中关于美的刻板印象,让观众反思与重新审视自己对美的定义。
总之,丑在艺术表现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它可以强调美的价值、触动观众情感、反映社会问题以及重新定义审美观念。
丑恰恰是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使人们对美与丑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
论丑在文艺作品中的价值表现
在 西 方美 学 史 上率 先提 出 了文 艺创 作 中 的美 丑 对照 原 则 。他 所 说 : “ 滑稽 中丑 态是 使 人 不快 的 ;但 是 , 我们 是 这样 明 在 说 : “ 稽 丑怪 作 为 崇 高优 美 的配 角 和对 照 ,要算 是 大 自然 察 , 以至 能 够 了解 丑 之为 丑 ,那 是 一 件愉 快 的 事情 。我们 既 滑 给 予 艺术 的 最丰 富 的源 泉 。 ”他 的著 名 小说 《 巴黎 圣 母 院 》 然 嘲笑 丑 态 ,就 比他 高 明 。 ”可见 ,从艺 术 效 果来 说 ,文 艺 就 是按 照 这 一 原则 来 塑造 人 物 形象 、 设 置人 物关 系的 。通 过 作 品 中 的丑 的形 象 实 际上 已经成 为 对 现实 生 活 中这 些 丑类 的 相 互 的对 比和 映 衬 , 美 与 丑 的特 征 都 显 得 格 外 的突 出 、 分 否 定 。莫 里哀 笔 下 的伪 君 子 达尔 丢 弗 、吝 啬鬼 阿 巴贡 , 巴尔
论 丑 在 文 艺 作 品 中 的 价 值 表 现
。 郑 晓 敏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丑在文艺作 品中的价值表现:以丑衬美、绘丑 寓美、化丑 出美、审丑升位等 几个方面,意 在使人们 与丑建立一种新型的特殊的价值评价关系。
关 键词 :美 丑 文 艺作 品 价 值表 现 艺术形 象
从 古到 今 人 们一 直 公认 现 实 美是 文 学 作 品反 映 的重 要 对 盾 和 斗 争 。 正 如 人 们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所 经 历 的那 样 ,人 生 的 象 ,争 论较 多的 是现 实 丑 能 否作 为文 艺作 品 的表 现 对象 ,文 价 值 和 意 义 往 往在 冲 突 和 较 量 中才 能得 到 鲜 明而 充 分 的显 艺 作 品为 什 么 要 表 现 丑 ,或 者 说 丑 在 文 艺 作 品 中有 什 么 价 现 , 真 善 美 与 假 恶 丑 的 冲 突 和 斗 争 实 际 蕴 含 着 更 为 丰 富 的
西方艺术中的“丑”
西方艺术中的“丑”摘要:丑,这一历来为人们所唾弃、隐藏、压制、异化的形态终于得以崛起和独立,甚至似乎有超越美地位的趋势。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化氛围下的艺术作品的梳理,发现“丑”经历了被排斥,依附于美、发展到与美携手共同发展,再到逐步崛起而独立于美之外的一个漫长、复杂、艰辛的演变过程。
以及在艺术丑的这一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五大特点。
本文同时阐述了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西方艺术作品对“丑”题材光明正大的采用与表现呈现出一种态势:美学思潮开始从审美转向审丑,及其意义。
关键词:西方艺术丑美审丑一.“丑”的发展演变美与丑就仿若昼与夜一般,有白天必然也会有黑夜。
美与丑是相互依存的,在任何时代,美与丑都共同存在于这个社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美”、“丑”就作为一对孪生的概念出现了。
时至今日,艺术丑在艺术王国里的地位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1.美主导,丑依附于美。
在神学、哲学和伦理学背景下所产生的西方古典艺术,他们喜欢用单纯的、绝对的、永恒的“美”来表达,我们很难找到别的任何一种替代方式。
关于艺术,希腊人有三大原则:道德主义原则、形而上学原则和审美原则。
总之,卑劣、低俗、丑陋的对象是不应该进入他们所供奉的艺术品的。
遵循着这样的信条,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的伟大抱负之一仍然是尽最大可能描绘出人的美。
在那个时代,丑只是作为一种附属地位而存在,一旦进入艺术,只能在不破坏和谐的美和单纯的愉悦的情况下,称为其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正因如此,在当时的绝大多数艺术作品中,都被禁止出现丑的形象。
但也有部分艺术家开始对丑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产生兴趣,力图通过改造而称为艺术美。
亚里士多德对“丑”的论述在古典哲学家中就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艺术中纵然会模仿丑,也只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模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
总之,艺术丑就它本身而言,是不存在实际艺术价值的,丑如果不把美当作遮羞布,就不可能单独存在于艺术作品中。
浅析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审美关系
浅析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审美关系作者:林楠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4期摘要:现实中美丑杂处。
一般说来,人们讨厌作为审美活动中丑的事物,但是生活丑也有自己的艺术价值。
艺术家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感悟与评价,借助审美意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生活中的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
人们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认识丑、克服丑,揭示丑的本质,这是从反面肯定美。
本文以两件雕塑作品引出这一话题,探讨生活丑的美学意义,分析美与丑的审美关系,得出二者是相反相成、不可或缺的结论。
关键词:生活丑艺术美审美关系相反相成\罗丹的名作《欧米哀尔》,塑造了一个年老色衰的妓女形象。
几十年的风月场生活,使她如此衰老。
她是这样干枯、瘦弱:佝偻的脊背,枯瘪的乳房,满是皱褶的肚皮……如果在生活中,谁见到了这样的形象,恐怕都不会说是美的。
可是面对罗丹这件作品,观赏者久久不忍离去,内心深处泛起层层涟漪。
阿格桑得罗斯所做的《拉奥孔群像》雕塑,拉奥孔的神情是恐怖和痛苦的,他努力挣扎,想让自己和孩子摆脱蛇的缠绕。
三个扭曲的身体,所有肌肉运动都达到了极限,表达出了在痛苦状态下的力量和反抗状态下的紧张,所有神经、血管和肌肉都被痛苦填满了,气氛紧张而惨烈。
以上两件雕塑作品在视觉上颠覆了我们对艺术美的认识,单纯塑造了“不美”的形象,但在这种塑造丑的形象的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作者美的理想。
看到这些作品,没有人会感到丑陋,有的只是赞叹、激动。
在这里生活丑巧妙地实现了向艺术美的转化。
一、本是同根生,相“厌”何太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在人类刚刚出现的时期,祖先们就开始了对美追求的漫漫历程,无论现实生活里还是艺术家创作中,追求美都是一个不变的话题。
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展览生活中的丑恶现象,而是歌颂美好的事物,表现美好的理想。
“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不仅是生活的反映,而且是艺术家人格的反映,正是客观的社会生活通过作家、艺术家主观的熔铸、改造,才变成了艺术作品,才创造了一种不同于社会生活美的新的美——艺术美”①。
探析文学艺术中的“丑”
探析文学艺术中的“丑”季百春【摘要】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美学把丑归入审美范畴。
这反映了艺术创作对象的扩大,表明了艺术认识社会现实的一切方面(包括丑的方面)的合理性。
所以艺术认识和揭示社会生活本质,不仅依附于审美的表现,有时也依附于审丑的表现,甚至有时审丑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要超过审美。
提高审丑的感悟力需要从外在之丑与内质之美、美中之丑与个性之美和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欣赏艺术之丑的魅力。
【关键词】艺术;丑;美艺术之美是一切传统艺术的根基,一直以来也是艺术家们所推崇和努力追求的目标,他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所体现的艺术审美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
然而艺术揭示社会生活本质,不仅依附于审美的表现,有时也依附于审丑的表现,甚至有时审丑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要超过审美。
换言之,艺术之丑也同艺术之美一样有其感人的魅力。
艺术之丑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外在之丑与内质之美艺术作品有给人以审美愉悦的,也有给人以审丑愉悦的。
美可以愉悦人之情,其实丑亦然。
但能给予人们愉悦的“丑”,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丑,这个“丑”是含蕴了美在其中的,是外在之丑与内质之美的有机结合,是丑中有大美。
这种“丑”凝结的艺术有时要比美凝结的艺术更能震撼和感染欣赏者,它更能打动人心,更可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铭记。
最好的例子是法国大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敲钟人加西莫多这一艺术形象。
加西莫多的外貌丑陋无比,丑得让人“触目惊心”,但他却有一颗金子般令人肃然起敬的纯美心灵——仁爱、正义。
其纯美所焕发出的内质之美,与其丑得不堪入目的外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和张力,给读者以强大的震撼和冲击力。
同时在丑和美的对比中,加西莫多外貌的奇丑反而衬托和突出了其内在的精神实质,从而使其内在美的素质大放光彩。
同样庄子《德充符》篇中描写的哀骀它也有着让人惊骇的丑貌,但他内心的美德却能征服和吸引与他交往的一切人,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具有着与众不同的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优秀的美术作品分析,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主要摘要;
丑是与美对立的范畴。
在现实生活中,丑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它常引起人们的心理抗拒和情感排斥,从而被排除于审美视野之外,不为审美心理所容纳。
它是审美活动中的负价值,是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但是,现实中的丑却可以成为艺术对象,现实丑就能转化为艺术美。
事物本身的“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作为艺术形象却具有了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同时,它能使人认识到这种否定性的本质,便具有了审美认识的作用。
关键词;丑,审美,
生活丑能转化为艺术美,是由艺术创作的特性所决定的。
艺术家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将丑真实地展示出来,就体现了合规律性的“真”;同时,进入到艺术殿堂中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便从反面肯定了美,又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并且,由于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丑在艺术上构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因此,当生活丑进入艺术意境,就会蕴含生活丑本身所无法包含的审美意义。
这是一种以其艺术性的存在否定其自身现实存在的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震颤,产生强烈的美感,即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于丑怪中见光华,比如说: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的《欧米哀尔》欧米哀尔是个年轻美貌的妓女,风流一时,当她衰老时,过分的纵欲和摧残使她尝到了苦果,欧米哀尔弯腰踞坐着,无力地低垂着头,绝望地看着自己那曾经饱满、灵巧的乳房,富于弹性光洁的腹部。
而今一道道皱纹布满僵硬的身体,四肢如同冬日里的朽木,支撑着衰老的生命。
昔日的生命活力,如同逝去的岁月永不再回。
虽然第一眼看来那仅仅是一个老妇的雕像,可当它成为一件艺术做品时,其中却蕴含美的意义。
通过艺术家的各种艺术手段与表现形式,艺术实现了现实生活之中假丑恶向艺术美的转化,从而化丑为美,扩大了人的审美范围与审美对象,有助于主体通过艺术来认识和把握世界。
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所谓的丑,可是有知道那是对生活中真实的美的再现了,正因为有了欧米哀尔以前的那种美那种风流,当岁月流逝,看到艺术作品的欧米哀尔时,是不是先是惊讶,然后了,那就是对这个惊讶的思索吧。
这个时候你就体会到它的美了吧。
突然发现是丑让美更美,美的更深刻,美的更刻骨铭心
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
自然中认为是丑的,在艺术上可以是非常美的,艺术美是可以表现丑的,罗丹:“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
”只要它充分表现自身的性格,这种丑要比粉饰的甜蜜要美得多。
因为内在的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和残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
在欧米哀尔的雕像中,罗丹尽情使用着造型的语言,大胆淋漓地描绘了一个衰老的生命体。
她是一个接近生命终极的活脱脱的血肉之躯,带着无尽的生活遗憾,在残然的寂寞中无奈地等待丧钟敲响。
其次,艺术的化丑为美必须通过美与丑的对比。
《欧米哀尔》这座雕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以前的那种兴起一时的美,与她渐渐被人遗忘以后是的那种老形成强烈的对比,对比性原则体现了事物间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选择,有选择才有所得的普遍原理。
在美丑对比中,艺术会产生美的增值效应,让人感觉不那么单一。
通过揭示社会的丑,用精湛的技巧创造出的丑的形象来体现独特的构思美。
艺术美是艺术家自由自觉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将社会美和自然美纳入心灵,用情感去冶炼它,用想象去完善它,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趣
味、审美激情熔铸进去,化为作品的血肉和灵魂,从而使现实美升华,成现为心物一体的美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