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的软硬件接口
鲁邦通 GoRugged R2000 双 SIM 卡 VPN 无线路由器 用户手册说明书
鲁邦通GoRugged R2000 双SIM卡VPN无线路由器用户手册关于文件该文件描述双SIM卡工业2G/3G/4G路由器——鲁邦通R2000的软硬件功能。
版权所有©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商标许可Robustel是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标。
该文件中提及的其他商标和商业名称均属于各自持有者。
免责声明未经版权拥有者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该文件的任意部分。
由于方法、设计、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文件内容可能在未预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修订。
因使用该文档导致任何错误或损坏,鲁邦通概不负责。
技术支持联系方式电话:+86-020-********传真:+86-020-********邮件:********************网址:重要注意/通知由于无线通信的特性,数据不能确保百分之百地传输和接收。
数据可能延迟、损坏(即有错误)或全部丢失。
虽然在一个状况良好的网络里正常使用路由器这样的无线设备传输或接收数据时,数据很少会有明显地丢失或延迟,但是在数据传输或接收失败会对用户或其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死亡或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建议不要使用无线路由器。
由于传输或接收数据过程中的数据延迟、错误或数据传输接收失败而导致的严重后果,鲁邦通概不负责。
安全防范常规●该路由器会产生射频。
使用该路由时必须注意射频干扰和射频设备规定的安全问题。
●不要在飞机、医院、加油站或其他禁止使用无线通信产品的地方使用路由器。
●要确保附近的设备不会干扰路由器。
比如:心脏起搏器、医疗设备。
路由器天线应该远离计算机、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等。
●路由器必须正确连接外部天线。
在路由器上只能使用经过验证的标准天线。
想要寻求符合标准的天线,请联系授权经销商。
●天线与人体至少保持20cm以上的安全距离。
不要把天线放在金属盒子、集装箱等金属容纳物中。
●射频辐射暴露声明1.对于没有协同定位的移动设备(安装发射天线的地方要远离人体至少20cm。
sim卡,7816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sim卡,7816协议篇一:sim卡基本知识sim卡基本知识转发评论20xx-04-1821:52sim卡(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国际移动用户识别模块),简称用户识别卡,它是一张符合gsm规范的cpu卡。
sim卡用于gsm全球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系统,除主要用于移动电话外,还可以用作其他数字通信。
每一张sim卡就代表一个用户,它记录着制造商和用户的有关信息,主要包括国际移动识别码imsi、鉴权密钥ki、用户身份识别及密钥信息、辅助业务信息、短信息、移动性信息和无线电资源信息等,可供gsm系统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鉴别以及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
手机只有装上sim卡才能使用。
如未安装sim卡,仅能拨打119、112等几个紧急号码。
一个移动设备(me)用户必须经过身份鉴权以确认入网是否合法。
确认过程是在网络和sim卡之间进行的。
鉴权开始时,网络产生一个128bit的随机数Rand,经无线电控制信道传送到移动台,移动台从sim卡中取出固有的密钥ki和算法a3,对接收到的Rand计算出应答信号sRes,并发回网络端。
而网络端在鉴权中心查明该用户的密钥ki用同样的Rand和算法a3算法sRes,并与sRes进行比较,如两者一致,则鉴权通过。
否则,不能入网。
sim卡常用的型号有sle44c80s、sle66c160s、sle66c322p、sle66c644p、at90sc4816R、at90sc6432R、at90s19264Rc、mc68hc05sc21、mc68hc05sc27、mc68hc05sc28、h8/3101、st16系列、st19系列和st22系列。
1、sim卡的作用*向移动通信设备(me)提供sim卡的容量。
*可以按预先设定的方式,由sim卡主动向me发出一个呼叫。
*向sim卡写入信息。
*可以由sim卡向me主动传送菜单。
*可以实现sim卡对me的监控。
手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体系
h t t p ://ww w.m s cb s c.c o mh t t p ://ww w.m s cb s c.c o m/b b s/本文档来源于移动通信论坛(mscbsc),原文地址:/bbs/thread-199044-1-1.html 手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体系--------------- 发贴者:alvinway 发表时间:2010-07-11 00:41:23【资料名称】:手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体系【资料作者】:手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体系【资料日期】:手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体系【资料语言】:中文【资料格式】:DOC【资料目录和简介】:h t t p ://ww w.m s cb s c.c o mh t t p ://ww w.m s cb s c.c o m/b b s/手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体系本文首先介绍了2.5代(2.5G)GSM(GPRS)手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体系,重点讨论了其技术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最后对其整机系统集成、FTA型号认证、工程化和产业化的步骤与措施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旨在与我国同行一道,对如何尽快开发出具有完全知识自主产权的国产手机做一有益探讨。
关键词: 2.5G手机;整机设计1 引言自90年代初以来,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应用取得飞速发展和成功。
截至1999年底,我国已有移动用户4300多万,预计每年以2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商机,而真正具有芯片级、协议级知识自主产权的国产手机,还未出现,所有国产手机总和,其市场占有率也不足10%,且其手机定位也一般为中、低档产品。
鉴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面对中国加入WTO的临近,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国产手机市场扶持的力度,包括信息产业部在内的国家有关部门,对国产手机的关爱已达成共识,总政策方向为大力扶持、一路绿灯。
本论文旨在通过论述GSM手机整机设计方案,与国内同行相互交流、学习,尽快实现具有知识自主产权的国产手机的产业化。
GSM技术简介
D网和G网的不同点
• 无线电波传播规律不同
– DCS-1800的频率较高,无线基站的密度要 比G网高,蜂窝半径相对要小 – 手机的输出功率不同 – 抗干扰性能不同
采用GSM900/1800双频系统
• 除射频部分外,两系统具有基本相同的软硬件结构 • 两网络拓扑结构相同,可共用MSC、HLR、BSC及 OMC • 两网络可共用站址 • 虽然电波的传播特性不尽相同,但无线频率规划方法 及工具却基本相同 • GSM1800无线覆盖范围小,小区半径小,覆盖相同的 区域需要较多基站,因此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网络容量 • 由于两者原理与系统结构相同,可以节约网络运行维 护及人员培训费用。
– 广播控制信道(BCCH)
• 传输通用信息,用于移动台测量信号强度和识别小区标志 等。
公共控制信道(CCCH)
• 用途是在呼叫接续阶段,传输链路连接所需要 的控制信令与信息
– 寻呼信道(PCH)
• 传输基站寻呼移动台的信息 • 下行信道,点对多点方式
– 随机接入信道(RACH)
• 移动台申请入网时,向基站发送入网请求信息 • 上行信道,点对点方式
– 发射机 – 接收机 – 支持各种小区结构(如全向、扇形、星状和链状) 所需要的天线 – 连接基站控制器的接口电路 – 收发台本身所需要的检测和控制装置
基站控制台BSC
• 具有对多个BTS进行控制的功能 • 主要功能是进行
– – – – – – 无线信道管理 小区配置数据管理 定位 实施呼叫 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 切换
– 全速率话音业务信道(TCH/FS) – 半速率话音业务信道(TCH/HS)
• 数据业务信道
– 全速率数据业务信道 – 半速率数据业务信道
广播信道(BCH)
sim卡通信原理
SIM卡通信原理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是一种集成电路卡片,用于存储和管理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与移动网络运营商进行通信。
SIM卡通信原理涉及到SIM卡与设备、移动网络运营商之间的通信过程,包括SIM卡的识别、鉴权、加密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解释SIM卡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
1. SIM卡的基本结构SIM卡通信原理的基础是SIM卡的基本结构。
SIM卡通常由塑料卡片和集成电路芯片组成。
集成电路芯片中包含了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等组件。
•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短信、联系人等数据。
存储器通常包括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处理器:用于处理SIM卡内部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
处理器通常是一个嵌入式微控制器,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通信接口:用于与设备或移动网络运营商进行通信。
通信接口通常包括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
2. SIM卡的识别和鉴权SIM卡通信的第一步是识别和鉴权过程。
设备在与SIM卡进行通信之前,首先需要识别SIM卡的存在并进行鉴权,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插入SIM卡:用户将SIM卡插入设备的SIM卡槽中。
•电源供给:设备为SIM卡提供电源,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识别SIM卡:设备通过读取SIM卡中的信息,识别SIM卡的类型和运营商信息。
•鉴权:设备向SIM卡发送鉴权请求,SIM卡通过验证设备的身份和权限,确定是否允许设备接入移动网络。
SIM卡的识别和鉴权过程是SIM卡通信的基础,确保了通信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3. SIM卡与设备的通信SIM卡与设备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实现的。
物理接口是指SIM卡与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逻辑接口是指SIM卡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协议。
3.1 物理接口物理接口是指SIM卡与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
SIM卡通常采用ISO/IEC 7816标准定义的接口规范,包括物理尺寸、电气特性和引脚定义等。
e-sim指标
e-sim指标e-sim(嵌入式SIM卡)是一种嵌入在移动设备中的可重写的SIM 卡。
与传统的物理SIM卡相比,e-sim卡可以更方便地切换运营商,并且可以通过远程管理来激活和更新运营商信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e-sim作为未来的趋势之一,其指标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e-sim指标及其意义。
一、尺寸和体积e-sim卡相较传统的物理SIM卡,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就是尺寸和体积的减小。
由于嵌入在设备内部,e-sim卡不再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这为移动设备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因此,e-sim指标中尺寸和体积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既要保证兼容性,又要满足设备设计的需求。
二、容量e-sim卡的容量决定了其能够存储的运营商信息和个人数据的大小。
在e-sim指标中,容量的要求应根据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来确定。
对于智能手机等个人设备而言,足够的容量可以存储多个运营商信息,实现用户自由切换。
而对于物联网设备,容量的要求可能较低,只需存储基本的网络连接信息即可。
三、安全性由于e-sim卡可以通过远程管理来激活和更新运营商信息,因此安全性无疑是e-sim指标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e-sim卡需要能够提供有效的身份认证和加密机制,以确保用户信息和通信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防范侵入者对e-sim卡进行攻击并防止信息泄露。
四、兼容性e-sim技术的发展要求e-sim卡能够与各个设备和运营商进行良好的兼容性。
在e-sim指标中,兼容性应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在硬件层面上,e-sim卡需要与设备的接口兼容,并能够与各种通信模块配合使用。
在软件层面上,e-sim卡需要与各个运营商的网络结构和协议兼容,以确保平稳的网络连接和通信质量。
五、生态系统支持e-sim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来提供支持。
生态系统包括多方合作伙伴,比如设备制造商、运营商、芯片厂商等,他们共同努力,推动e-s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sd卡、emmc卡、sdhc、sdio接口、nand等简略说明
简要总结2017-5-17xdk1.Sim卡和sd/sdio/sdhc什么的不一样,只有复位、电源、时钟、一根数据线。
看手机版设计,vcc电压是lte模组出来供电,且会1.8V 3.3V切换。
VPP悬空处理即可,不需要编程。
2.Nand接口和sdio/sdhc什么的也不是一种口。
Nand属于localbus总线,一般和nor共用(虽然和sdhc口一样有8位双向信号线)。
Nand主要就是we/oe/ce/ale/cle/8位命令地址数据线。
3.Sd(Secure Digital Card)卡最大支持2GB容量(据说由MMC演变未来),4bit数据线。
还有clk/cmd信号,cmd用来区分命令还是数据。
文件系统fat12/16.4.sdhc("Secure Digital High Capacity高容量sd存储卡),支持2GB~32GB容量范围;和sd相比,8bit数据位。
Sdhc可以向下兼容sd卡(sd2.0以后的版本,老的不兼容)。
文件系统fat32。
5.sdxc(SD eXtended Capacity),容量更大目前可达64GB,理论上2TB,传输速度更快(300MB/s),exFAT文件系统.支持UHS104(新的超高速sd接口规格)6.sdio就是支持sd卡的接口,同时还外延了,支持其他支持sdio接口的设备,如蓝牙、网卡、电视卡等(见下文网络copy,具体工作模式没看透,支持spi、data1作为中断?暂时不影响我画图)。
7.sdhc接口,可以接sdhc卡,emmc卡。
8.eMMC(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是由MMC协会(MultiMediaCard Association,2008年已并入JEDEC)提出的内置存储标准,主要针对手机和平板等移动设备设立。
在最新的eMMC5.1标准中存取带宽已经提升到600MB/s9.UFS(Universal Flash Storage)的出现比eMMC要晚一些。
SIM卡知识介绍 PPT课件
移动研究院 终端所 2008年8月
总提纲
SIM卡基本知识简介
SIM卡的发展历史概述 SIM卡的生产流程 SIM卡的主要作用 USIM卡的主要作用
SIM卡技术应用
OTA 大容量SIM卡 Smart Card Web Server NFC SIM卡
分提纲
SIM卡基本知识简介
SIM卡的发展历史概述 SIM卡的生产流程 SIM卡的主要作用 USIM卡的主要作用
增加主动式命令 增加已有主动式命令的可选项 增加事件下载定义 扩展TERMINAL PROFILE 字节定义
➢ USAT优势
能兼容2G业务 提供应用及业务的高速下载通道 提供更良好的用户界面 可开展更多的业务
USIM VS SIM
➢ 可观的数据传输能力 ➢ 高度的安全性 ➢ 完善的多级PIN管理 ➢ 多通道多应用平台 ➢ 强大的电话号码簿管理功能
OTA1
- 提出了OTA技术 的概念,初步 定义了技术实 现方式
- 各个厂商独立提 供OTA服务器 及技术
OTA2
- 解决了各卡商的卡片 和后台服务器的兼 容问题
- 不仅最终用户操作界 面能够统一,后台 系统的管理、维护, 以及SP业务的管理 都实现了统一
- 实现远程文件管理
OTA3
- 不仅支持短信通道 的业务菜单下载,
USIM卡上不但可以存放多个应用,并且可以同时 运行多达四个不同应用,例如用户可以在打电话的 同时进行数据下载和网上支付等。
➢ 强大的电话号码本管理功能 :
支持500条以上电话号码记录; 每条电话记录支持更多的附加信息; 支持分组管理; USIM应用和GSM应用可以共享同一电话号码本。
USIM鉴权方式与算法
SIM卡的基本知识
SIM卡的基本知识目录1. 什么是SIM卡? (2)1.1 SIM卡的定义 (3)1.2 SIM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4)1.3 SIM卡的功能 (5)1.4 SIM卡的结构组成 (6)2. SIM卡的类型和标准 (7)2.1 常用的SIM卡类型 (8)2.2 SIM卡规格 (10)2.3 网络制式与SIM卡类型对应关系 (11)3. SIM卡的存储信息 (13)4. SIM卡的应用场景 (14)4.1 移动通信 (16)4.2 物联网 (IoT) (17)4.2.1 工业应用 (18)4.2.2 智能家居应用 (19)4.3 其他应用场景 (21)5. SIM卡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22)5.1 SIM卡的安全机制 (24)5.2 SIM卡隐私保护 (25)6. SIM卡的破解和安全风险 (26)6.1 SIM卡破解方法和危害 (28)6.2 SIM卡安全风险防范 (29)7. SIM卡的发展趋势 (30)7.1 eSIM的应用前景 (32)7.2 未来SIM卡可能的演变方向 (33)1. 什么是SIM卡?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即客户识别模块,是一种数字证书,持卡人将其插入移动电话中,以便进行身份认证和通信连接。
SIM卡是GSM、3G和4G等多种移动通信运营商使用的核心技术之一。
SIM卡被集成在一个标准化的卡内部,主要由内置微电子芯片和天线组成。
这个微芯片包含了持卡人的所有海量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呼叫者和被呼叫者的电话号码、存储的短信、容器电子串号等。
SIM卡可能包含额外的功能如增加的费用控制、呼叫控制、通信记录保护等。
SIM卡是一种可擦写存储介质,这意味着只需通过编程工具对其编程,就可以执行诸如数据存储、传输和加密等操作。
这些数据存储在卡上的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内存(NVRAM)中,即便用户切换到不同的手机或者更换运营商,SIM卡中的数据依然保持不变。
电子产品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设计
电子产品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设计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设计在改善用户体验、提升产品性能和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探讨电子产品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设计。
一、电子产品的可扩展性设计1. 考虑硬件扩展接口:电子产品应该提供足够的硬件接口,以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硬件扩展。
例如,手机应该具备可扩展的存储接口和SIM卡槽,以方便用户增加存储空间和更换不同运营商的SIM卡。
2. 考虑软件扩展接口:除了硬件扩展接口外,电子产品还应该提供相应的软件接口,以方便用户进行软件定制和功能扩展。
例如,智能电视应该提供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以方便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各种应用程序和功能插件。
3. 支持外部设备无缝连接:电子产品应该支持与外部设备的无缝连接,以方便用户使用不同的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功能扩展。
例如,笔记本电脑应该支持蓝牙、Wi-Fi、USB等多种连接方式,以方便用户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4. 提供标准化接口:电子产品的扩展接口应该符合行业标准,以方便用户选择和兼容不同厂家的设备。
例如,手机的充电接口应该符合USB标准,以方便用户使用标准的充电设备。
二、电子产品的兼容性设计1. 考虑跨平台兼容:电子产品应该尽可能兼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以方便用户在不同的设备上使用和传输数据。
例如,智能手机应该支持iOS和安卓系统,以方便用户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使用和同步数据。
2. 支持常见的文件格式和协议:电子产品应该广泛支持常见的文件格式和通信协议,以方便用户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流和共享。
例如,相机应该支持常见的图片格式,以便用户在不同的设备上查看和编辑照片。
3. 兼容旧版产品:电子产品在发布新版时,应该考虑与旧版产品的兼容性。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的新版应该能够与旧版设备无缝兼容,以方便用户进行升级和扩展。
接口简介介绍
05 接口的未来趋势
接口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01
接口技术的不断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接口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包括更快的数据
传输速度、更低的能耗、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大的灵活性。
02 03
标准化和开放性
未来接口技术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开放性,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互操 作性。标准化将促进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的兼容性,而开放性则将鼓励 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参与接口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接口的分类与组成
分类
接口可以分为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硬件接口是指不同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如 USB接口、HDMI接口等;软件接口是指不同软件之间的连接,如API(应用程 序接口)、GUI(图形用户界面)等。
组成
接口由请求和响应组成。请求是指从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的请求,例如HTTP请 求;响应是指服务器对客户端请求的响应,例如HTTP响应。
1394接口也称为火线接口,是一种高速串行总线标准,具有传输速度快、支持热插拔等 特点。
HDMI接口
高清多媒体接口,用于连接音视频设备,如电视、音响等。
USB 3.0
相比USB 2.0,USB 3.0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兼容性更好。
现代接口技术
Thunderbolt接口
01
也称为雷电接口,是一种高速串行总线标准,支持数据和视频
接口的协议与标准
协议
接口的协议是指不同设备或软件之间交换信息时所遵循的规 则和标准。常见的协议包括HTTP、TCP/IP、SOAP、REST 等。
标准
接口的标准是指不同厂商或组织所共同制定并遵循的接口规 范。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实现不同设备或软件之间的互操作性 和信息共享。例如,USB接口标准、HDMI接口标准等。
SIM卡知识介绍
目前,以GSM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熟。
SIM卡发展概述 SIM卡发展概述
SIM卡的容量及功能演进 SIM卡的容量及功能演进
•128K
安全性 支持 多种通信网络
•64K
强大的个人信息管理功能 强大的个人信息管理功能
•32K 支持多种移动增值服务功能 •8K/16K
STK应用 应用
•3K 电话号码记录 •1K 基本用户认证
SIM卡ICCID编码 SIM卡ICCID编码
各省移动公司代码
IMSI
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国 Identity( 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460 MM H1H2H3 S XXXXXX 460 移动用户国家代码MCC,固定不变。 MM 移动网号MNC,固定不变 当MM=00时 对应号段135-139 当MM=02时 对应号段134(1340-1348) H1H2H3 S XXXXXX 移动用户识别号码MSIN
OTA 大容量SIM卡 大容量SIM卡 Smart Card Web Server NFC SIM卡 SIM卡
分 提 纲
SIM卡基本知识简介 SIM卡基本知识简介
SIM卡的发展历史概述 SIM卡的发展历史概述 SIM卡的生产流程 SIM卡的生产流程 SIM卡的主要作用 SIM卡的主要作用 USIM卡的主要作用 USIM卡的主要作用
SST
SIM卡服务列表 SIM卡服务列表 指示出SIM卡提供的服务种类,SIM卡没有 指示出SIM卡提供的服务种类,SIM卡没有 SIM卡提供的服务种类 配置和没有激活的业务不能选择启用
PIN/PUK
SIM卡的密码: SIM卡的密码: 卡的密码 SIM卡的密码是为了保护运营商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SIM卡的密码是为了保护运营商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而设,按GSM标准中以卡内文件访问条件的形式来实现 而设, GSM标准中以卡内文件访问条件的形式来实现 其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 PIN
第6章 信息传输材料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材料 6.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材料
GSM手机常用时钟晶体主要有两种, GSM手机常用时钟晶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手机常用时钟晶体主要有两种 纯石英晶体。 纯石英晶体。另一种是带温度补偿的石英晶振 模块,该模块除纯石英晶体之外,还增加了一 模块,该模块除纯石英晶体之外, 个热敏电阻网络和一个变容二极管, 个热敏电阻网络和一个变容二极管,构成补偿 电路来跟踪调整温度变化引起的频率变化。 电路来跟踪调整温度变化引起的频率变化。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材料 6.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材料
GSM手机射频系统需要频率高、 GSM手机射频系统需要频率高、衰减特性 手机射频系统需要频率高 陡峭的带通滤波器,由于声表面波滤波器 陡峭的带通滤波器,由于声表面波滤波器 (SAWF)具有体积小、无需调试、性能稳定、动 (SAWF)具有体积小、无需调试、性能稳定、 具有体积小 态范围宽、相位失真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态范围宽、相位失真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GSM手机一般都采用SAWF作为射频系统的带 手机一般都采用SAWF 故GSM手机一般都采用SAWF作为射频系统的带 通滤波器。 通滤波器。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材料 6.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材料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材料 6.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材料
呈钙钛矿结构的锆钛酸铅PbZr 呈钙钛矿结构的锆钛酸铅PbZrxTi1-xO3 锆钛酸铅 PZT)材料是最常用的压电材料。 (即PZT)材料是最常用的压电材料。 GSM手机使用的可充型二次电池分为 GSM手机使用的可充型二次电池分为 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等三种 等三种。 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等三种。
6.2
光纤通信材料
对光源的调制是指将欲传输的信息加载到 光波上的操作。 光波上的操作。 内调制是指直接对光源进行调制。 内调制是指直接对光源进行调制。 外调制方式不直接对光源调制, 外调制方式不直接对光源调制,而是当 光从光源射出以后, 光从光源射出以后,在光传输的通道上对光 进行调制。 进行调制。
SIM卡知识
SIM卡一张标准SIM卡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客户识别模块)的缩写,也称为智能卡、用户身份识别卡,GSM数字移动电话机必须装上此卡方能使用。
它在一电脑芯片上存储了数字移动电话客户的信息,加密的密钥以及用户的电话簿等内容,可供GSM网络客户身份进行鉴别,并对客户通话时的语音信息进行加密。
版本介绍刚入网时得到的SIM卡是镶嵌一张大卡上的,目前手机普遍使用标准卡【也逐渐出现了小卡】,把小卡从大卡上取下来塞进手机的SIM卡插槽即可使用。
SIM 卡有大小之分,原卡【即刚到手时】的尺寸为54mm×85mm (银行卡标准尺寸),标准卡的尺寸为25mm×15mm (比普通邮票还小,大概手指一截大),小SIM卡【M icro SIM卡】是12x15mm。
SIM卡在GSM系统中的应用,使卡和手机分离,SIM 卡唯一标识一个客户。
一张SIM卡可以插入任何一部GSM手机中使用,而使用手机所产生的通信费则自己记录在该SIM卡所唯一标识的客户帐上。
SIM卡容量有8K、16K、32K、64K,其中16K,512k,1g,4g以上的大容量的SIM卡统称为多功能STK 卡。
原卡不解释,就比标准卡多了一个架子。
不要扔,上面可能有SIM的PIN码与用户码,先看完再扔。
标准卡目前大多数手机使用的SIM版本,都知道,也不多说了。
小卡Micro SIM卡,也叫做3FF SIM卡即第三类规格SIM,尺寸为12x15mm,比我们目前在手机中使用的第二类SIM卡规格15x25mm小了52%小卡与标准卡的比较其实小卡就是标准卡上带有芯片的那一块,“标准\小两用卡” 上面真正起作用的就是它上面的那张“ 小卡” ,“ 小卡” 可以从两用卡中取下。
目前国内流行样式是“ 标准卡” ,小卡也可以换成“ 标准卡” (有个卡托即可)。
基本概念SIM卡的存储容量一般SIM卡的IC芯片中,有8kB的存储容量,可供储存以下信息:(1) 100组电话号码及其对应的姓名文字。
SIM100 说明书
文档名称: SIM100_UGD版本: 01.01日期:2003年9月22日文档编号: SIM100_UGD_V01.01状态:发布前言感谢您使用SIMCOM有限公司提供的SIM100 GSM/GPRS模块。
本产品具有标准AT命令接口,可以提供GSM语音、短消息和GPRS上网等业务。
使用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此用户手册,您将领略其完善强大的功能和简洁的操作方法。
本设备主要用于语音或者数据通信,本公司不承担由于客户不正常操作造成的财产或者人身伤害责任。
请客户按照手册中的技术规格和参考设计开发相应的产品。
同时注意使用移动产品特别是GSM产品应该关注的一般安全事项。
在未声明之前,本公司有权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对本手册内容进行更改。
版权声明本手册版权属于SIMCOM有限公司,任何人未经我公司书面同意复制将承担法律责任。
目录0.版本记录 (3)1.介绍 (4)1.1.范围 (4)1.2.参考标准和资料 (4)2.概述 (5)2.1.功能特性 (5)3.接口 (6)3.1.系统连接器 (6)3.2.电源 (6)3.3.串行口 (8)3.4.音频 (9)3.5.射频 (12)3.6.SIM卡接口 (13)3.7.控制接口 (14)3.8.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和网络指示灯 (15)3.9.SPI LCD接口 (16)4.超级终端配置方法 (17)5.常用AT命令集 (22)5.1.一般命令 (22)5.2.呼叫控制命令 (27)5.3.网络服务相关命令 (30)5.4.电话本命令 (35)5.5.短消息命令 (38)5.6.GPRS命令 (48)5.7.开发示例 (54)6.结构技术特性 (60)6.1.SIM100结构图 (60)7.电气、环境和射频特性 (61)7.1.极限工作范围 (61)7.2.温度特性 (61)7.3.发射功率 (61)附件一60针系统连接器的定义 (63)附件二IL-312-A60P-VF-A的规格说明 (65)附件三MM9329-2700以及相配连接器规格说明 (66)附件四EVB电路原理图 (67)0.版本记录版本号拟制人/修改人拟制/修改日期更改理由主要更改内容01.00 邵于国2003/08/08发布版本01.01 邵于国2003/09/22改正部分错误1.介绍本手册描述了SIM100 GSM/GPRS模块的硬件接口特性、应用开发参考设计、简要AT 命令集和EVB参考设计电路。
广和通NL668
SIM应用设计说明文档版本:V1.0.6更新日期:2017-05-23版权所有©2017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注意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版本记录文档版本更新日期说明V1.0.02013-08-01初始版本V1.0.12014-02-10根据目前SIM卡性能变化,对SIM卡信号上的电容,ESD器件带来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认,然后进行优化改善。
V1.0.22014-07-28修改G510R1设置说明。
V1.0.32014-08-19更新G510R1设置说明。
V1.0.42014-12-26公司名称变更,更新为“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V1.0.52015-08-24更新公司logoV1.0.62017-05-23添加模块产品型号序号型号说明1适用于所有包含SIM接口的通信模块目录1SIM接口简介 (5)2SIM卡设计 (6)2.1SIM连接器选型推荐 (6)2.2SIM原理图设计 (7)2.3SIM设计要点 (8)3SIM信号的射频干扰处理 (9)3.1射频干扰产生原理 (9)3.2针对性改善措施 (10)4SIM热插拔设计 (10)4.1硬件连接 (10)4.2软件设置 (10)4.3系统与模块通讯端口的调试 (11)1SIM接口简介Fibocom模块集成了SIM卡接口,其特点如下:•支持1.8V和3.0V(电压自适应)•支持SIM卡状态检测(部分型号)SIM接口管脚说明:管脚名称管脚说明备注SIM_CLK串行时钟,3.25MHzSIM_VCC SIM卡供电,电压自适应部分型号命名为VSIMSIM_DATA串行输入输出信号部分型号命名为SIM_IO;模块内部已上拉到SIM_VCCSIM_RST SIM卡复位管脚,低电平有效SIM_CD SIM卡状态检测部分型号支持SIM_GND SIM卡的电源地部分型号支持没有则直接接地Fibocom模块支持并自动识别1.8V和3.0V的SIM卡。
SIM卡硬件基础逻辑测试讲义
SIM卡传输协议检测
什么是传输协议?
SIM卡传输协议检测
时序检测
上电复位 复位应答 握手协议 ATR检测
正常通讯
错误重发检测
……
通讯协议检测
SIM卡基础硬件逻辑检测
总结
硬件是实现软件和上层应用的基础 硬件测试是最基础的测试 硬件测试中会出现破坏性实验 硬件测试在全面测试中应该是最后一道测试
基础硬件逻辑测试
特点:
底层测试,反映SIM卡基础品质 硬指标,只有合格与不合格 涉及学科领域广,测试条件复杂 测试须规范,由专业机构进行
物理特性测试
产品验收
跟我们 有关系 吗?
失效分析 市场售后
运营商
物理特性测试
物理特性测试之最:
最易
外型特性检测
?
最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难
机械强度、抗 静电检测 卡片寿命检测
SIM卡电气特性检测
电气 特性 传输 协议 接口
SIM卡电气特性检测
开短路测试
短 路
开 路
SIM卡电气特性检测
管脚电流电压检测
供电电压Vcc 电压极限
卡类型
5伏
3伏 1.8伏
最小电压Vmin (单位:V)
4.5
2.7 1.62
最大电压Vmax (单位:V)
5.5
3.3 1.98
SIM卡电气特性检测
物理特性测试
总结
物理特性测试更多是针对塑料卡基、金属条带 和硅芯片的自然性质 物理特性的优劣决定了SIM卡上层应用的品质
SIM卡ESD特性测试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 ,静电放电
静电
集成电路
LTE-sim卡详解
一、概述移动电话机与S IM卡共同构成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无论是GSM系统还是CDMA系统,数字移动电话机用户在“入网”时会得到一张S IM卡(Subscri berIde ntityM odule)或UIM卡(UserIde ntityModule)。
SIM卡是一张符合GSM规范的“智慧卡”,可以插入任何一部符合GSM规范的移动电话中,实现“电话号码随卡不随机的功能”,而且通话费用自动计入持卡用户的账单上,与手机无关。
二、SIM卡硬件特性1、外部特征在实际使用中有两种功能相同而形式不同的S IM卡:卡片式(俗称大卡)SIM卡,这种形式的SIM卡符合有关IC卡的ISO7816标准,类似IC卡。
嵌入式(俗称小卡)SIM卡,其大小只有25mm×15mm,是半永久性地装入到移动台设备中的卡。
“大卡”上真正起作用的是它上面的那张“小卡”,而“小卡”上起作用的部分则是卡面上的铜制接口及其内部胶封的卡内逻辑电路。
目前国内流行样式是“小卡”,小卡也可以换成“大卡”(需加装一卡托)。
“大卡”和“小卡”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GSM移动电话,早期机型如摩托罗拉GC87C、308C等手机用的是“大卡”,而目前新出的机型基本上都使用“小卡”。
2、SIM卡接口SIM卡是通过卡面上铜制接口来连接卡内逻辑电路与移动终端的,SIM卡芯片有八个触点,通常与移动设备连接需要六个触点,具体接口定义如下图所示:3、内部结构SIM卡是一个装有微处理器的芯片卡,它的内部有5个模块,并且每个模块都对应一个功能:微处理器CPU(8位)、程序存储器ROM(3--8kbit)、工作存储器RA M(6--16kbit)数据存储器EE PROM(128--256kbit)和串行通信单元。
这5个模块被胶封在SIM卡铜制接口后与普通IC卡封装方式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M卡的硬件和软件接口设计
移动通信
作者:黄智
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即用户识别模块,是一张符合GSM规范的"智慧卡"。
SIM卡可以插入任何一部符合GSM规范的移动电话中,"实现电话号码随卡不随机的功能",而通话费则自动计入持卡用户的帐单上,与手机无关。
SIM卡作为智能卡中特殊的一类卡,采用标准的接触式IC卡。
他受到ISO7816标准(接触式集成电路IC卡的规定)和ETSI(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的GSM11.11等标准的规范。
他沿袭了智能卡在安全中的特色,并在移动用户认证和移动商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目前手机用户将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都储存在手机的SIM卡上。
如果手机失窃,用户可以买一部新的,但是储存的号码怎么办呢?如果用户能事先将储存在SIM卡上的电话号码做一份电子拷贝,这样就算手机丢失了,用户还是可以很容易地将保存的号码写入到新的SIM卡里。
为此,研究并设计了SIM卡读卡器,通过他可以将手机SIM卡中信息读取到电脑中,方便地实现电话簿和短消息的编辑、备份和管理。
为经常使用手机的用户提供了一个经济、便捷的信息备份管理解决方案。
SIM卡是一张符合GSM规范"智能卡",他实际上是一个装有微处理器的芯片卡,内部有5个模块,且每个模块都对应一个功能:CPU(8位)、程序存储器(3~8 kb)、工作存储器(6~16 kb)、数据存储器(128~256 kb)和串行通信单元。
SIM 卡能实现存储数据(电话本、短消息等)和在安全条件下(个人身份号码PIN、鉴权钥Ki正确)完成客户身份鉴权和客户信息加密算法的全过程。
这些功能都是由SIM卡内的一部具有操作系统的微处理机完成。
SIM卡具有机卡分离(SIM-ME接口)、通信安全可靠、成本低等特点。
(1) SIM卡的物理特征:可以分尺寸为54 mm×84 mmID-1 SIM(大卡)和尺寸为25 mm×15 mmPlug-in SIM(小卡)两种。
(2) SIM卡的存储容量:一般SIM卡有8 kB的存储容量,另外还有容量分别为16 k和32 k的SIM卡,即STK SIM卡。
(3) SIM卡的使用温度:标准温度-25~+70℃,极限温度-35~85℃,极限情况下每次使用不得超过4小时,总共使用不得超过100次。
(4) SIM卡的使用寿命:物理寿命是取决于客户的插拔次数,约在1万次左右;而集成电路芯片的寿命取决于数据存储器的写入次数,不同厂家其指标有所不同,就Mo-torola经试验室试验约5万次左右。
平均寿命约为4年。
一、SIM卡接口电路
SIM卡引脚功能的定义如表1所列:
SIM卡芯片有8个触点,与移动台设备相互接通:
(1) 电源VCC(触点C1):4.5~5.5 V,ICC<10 mA;
(2) 复位RST(触点C2);
(3) 时钟CLK(触点C3):卡时钟3.25 MHz;
(4) 不提供(触点C4);
(5) 接地端GND(触点C5);
(6) 编程电压VPP(触点C6);
(7) 数据I/O口(触点C7);
(8) 不提供(触点C8)。
SIM卡同移动台设备连接时至少需5个连接线:数据I/O口(Data)、复位(RST)、接地端(GND)、电源(VCC)、时钟(CLK)。
他与基带单元的接口电路如图1所示。
其中SIM CD为SIM卡检测脚,用于检测SIM卡的拔插;SIM CLK 为ME提供的读/写SIM卡的参考时钟;SIMRST为SIM卡复位信号;SIM IO为串行数据输入/输出线,由20 kΩ上拉电阻上拉至高电平;SIM RnW为读/写控制信号,用以指示当前SIM_IO线上数据传输的方向;SIM PWCTRL为功率控制信号,可在空闲方式时控制SIM卡上的电源关闭,从而降低功耗,延长待机时间。
二、单片机与SIM卡的接口
单片机与SIM卡的接口电路如图1所示。
该电路主要由外围有源晶体Y2提供4MHz、稳定的时钟频率给SIM卡,电源由一颗LDO输出3.3V、纯净的直流电到SIM卡的Cl_VCC上。
这里选择ST7267的PE2脚作为I/O引脚,通过一个4.7 kΩ的上拉电阻与SIM卡实现通讯;选择PE3脚作为SIM卡的复位控制引脚。
四、SIM卡内部数据结构
SIM卡共有3类数据文件:主文件(Master File,MF)、专用文件(Dedicate File,DF)、基本文件(ElementFile,EF)。
组织结构规定如下:
0x3F00代表根目录,0x2FXX代表根目录下的基本文件;
0x7FXX代表一级子目录,0x6FXX代表一级子目录下的基本文件;
0x5FXX代表二级子目录,0x4FXX代表二级子目录下的基本文件。
5 SIM卡上电复位流程
SIM卡符合国际标准ISO7816的要求,按照协议中的规定,SIM应有8个触点,包括电源接口、复位控制接口、时钟输入接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SIM卡工作时整体电流消耗小于10 mA。
SIM卡的时钟频率可由外部提供,在指定时问内运行鉴权过程时至少需要13/4 MHz的时钟频率,其他情况下,使用最小为13/8 MHz的时钟频率。
I/O端口的数据传输波特率为时钟频率的1/372。
五、底层软件设计
SIM卡的数据传输方式与其他存储卡不同,它遵循ISO7816标准。
因此在进行SIM卡读写设计时应该注意数据传输时每一个数据位的宽度,然后按照ISO7816的标准编写程序。
首先是接收到正确的复位应答信号(ATR),其次是向SIM卡发送命令,得到正确的返回数据和状态标志。
5.1 ETU的计算
ETU(基本时间单位)就是SIM卡I/O脚上输入/输出每一位数据的时间,计算公式是;
其中:参数F和D分别是时钟频率转换因子和波特率调整因子,这里使用默认的速率,即F=372,D=1;使用的时钟频率f是4MHz。
可以计算出基本时间单位是93μs。
5.2 基本数据帧结构
通信使用的协议是ISO7816-3所规定的T=0的异步半双工字符传输协议。
基本的数据帧是由1个起始位(低电平)、8个数据位和1个奇偶校验位组成的,如图2所示。
其中,校验位是将8个数据位与其自身做偶校验,也就是其中1的个数必须足偶数。
起始位不做校验运算。
在保护时间内SIM卡和单片机都要处于高电平(即I/O口是高电平)。
在T=O协议里,如果SIM卡或者单片机检测到奇偶校验结果不正确,则在保护时间内把I/O端口拉低,以示出错。
5.3 SIM卡的APDU结构
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s)包括了命令APDU以及应答APDU,其结构如下:
其中:CLA是指令的类别,A0被制定为GSM的应用;INS是指令代码;Pl、P2、P3是指令参数,P3指示的是数据的长度; Data就是要传输的数据;SWl和SW2就是命令处理后返回的状态。
5.4 基本程序模块的设计
设myBit为从I/O端口采样的存储变量,设Parity为奇偶校验变量,Parlty的初始化值为0。
每次从I/O口采样后,my Bit都要与Parity进行一次“异或”,结果放入Parity。
这样采样9次后,如果Parity的最终值是0,就说明奇偶校验正确;如果不是0,就说明读取数据失败,返回错误信息,要求发送者重发。
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 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Cyborg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