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课题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思考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思考论文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思考论文摘要:文章阐述水土保持的涵义及水保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1水土保持的涵义水土保持是指对于因为人为和自然的原因导致的水土流失情况采取的有效治理方案。
主要的防御措施是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在现在的水土保持工作中用到最多的是生物措施,如造林种树等。
水土保持工作被应用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有其自身的特点:科学性、地域性、综合性和群众性。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水土保持工作在实际中将林业、农业等结合在一些,实施有效的防御水土流失措施。
地域性是指因为各地区地貌和环境等的不同,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也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据现实情况制定水土流失的防御措施。
综合性指的是水土保持工作在建设的过程中将多种领域结合在一起,如环保、法律、林业等,制定合理科学的水土流失防御措施。
而群众性是指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过程中,要依靠群众,一起防御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2.1水土保持工作在新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农业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农业生产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想要保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的效率,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如果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获得(如乱砍滥伐)而不关注水土保持工作,最终会造成气候恶化及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资源是生态建设中的关键点,要完善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生态发展,平衡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一般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主,结合林业和工程等措施,改善农村水土流失状况,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资源的良性运转。
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防止土地沙漠化,有效减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维护农村的农业建设,改善河道水流。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论文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论文摘要:红壤坡地的养分流失受到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从降雨量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来看,植被覆盖较多的土壤其养分流失的速度也比较慢,所以为了阻止养分流失,以免破坏生态平衡,针对不同的土壤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更好的阻止红壤坡地中养分的流失,确保生态平衡不因养分流失而被破坏。
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2.6%,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地。
但是由于受到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侵蚀一方面造成了红壤土地的土体结构遭到严重的破坏,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也不断流失,加速土地贫瘠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流失的养分流到下流的水域,也使得这一地区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以红壤坡地的养分流失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采取水土保持的综合措施,减慢土壤的侵蚀速度[1]。
一、实验设计与实验观测(一)实验基地概述实验基地设置在杭州生态园内,杭州生态园位于杭州市东南的萧山所前镇,地处嵇山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mm以上,多年平均气温为18℃,属于典型的红壤坡地地域,地质条件在中国南方红壤坡地中具有典型性,所以将实验基地划定在这里,更加具有代表性。
实验区域位于山坡的下部靠近山脚处,这里土层厚度在2cm左右,氮含量在0.08g/kg以上,磷含量在0.07g/kg以上,土壤ph值接近5.0,初步具备实验所需的各项指标。
(二)实验设计原理我们将实验划定在两个相同的径流区域内,实验区为10×20的径流区域,面积控制在200㎡,对照区同样设置为10×20的径流区域,在实验区栽种同等树龄的果树10株,所有区域的生态环境均按照相同的标准展开,为了能够全天候的观测到降雨类型与降雨情况,另设气象观测站一座。
通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共得到45天两组不同的数据。
实验结束后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数据与样品,包括每片试验地按照Z型取10个不同的点,每个点取样土500g,共取样土40个,并用保鲜袋加以封存,最后总结分析出红壤坡地中氮磷等养分的流失规律。
水土保持毕业论文
水土保持毕业论文前言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管理的综合生态系统。
迄今为止,各地区已经把人工湿地技术充分地应用到了污水处理中,并且对于污水处理的对象已经由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拓展到处理污染物含量较为复杂的工业废水,使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提升。
目前,在美国约有600多座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在丹麦、德国、英国每个国家也都至少有200个地下潜流湿地系统在运行,新西兰也有80多个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1]。
根据人工湿地的运行经验,正常情况下湿地的出水水质可达到农业灌溉水质要求,湿地系统为水禽提供了舒适的沼泽栖息地,并且对于湿地植物收割后,对湿地基本无破坏,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低廉。
因此,人工湿地的出水一般用于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或灌溉工程;在挪威,正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研究,虽然稳定性和出水指标正在进行着研究,但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特别是COD、BOD、TP和TN 的去除率都达到了较优的效果;英国提出的有关人工湿地可持续排水系统方案,将人工湿地成功应用于住宅、商业区、工业区、公路和机场等地,用于给排水;澳大利还采用人工湿地取代传统的雨水调蓄池净化合流制溢流污水,并积累了大量相关工程经验。
我国对于人工湿地生态去污技术的研究以在中小城镇构筑节约型人工湿地为主,成本低廉且运行效果也很好;同时,结合人工湿地技术利用荒漠化的土地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植物处理,不仅使污水的处理效果有了大大提升,也使荒漠化土地有了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在人工湿地构筑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大片的生态湿地,对小环境有着良好的作用。
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针对于人工湿地各个组成成分对TN、TP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得到了不同湿地构成、不同污染物浓度、不同植物配置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并得到了人工湿地最优的配置体系。
本文以满堂河小流域人工湿地为实例,满堂河人工湿地位于沈阳市东陵区满堂河小流域,纬度:41.9°,经度:123.6°,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水土保持研究论文(全文)
水土保持研究论文一、、群众参与,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要鼓舞流域群众参与,发挥乡土知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能够和当地的乡土知识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
培养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能力和治理能力,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水士保持项目的成果,在实现流域群众自身可持续进展的前提下,实现流域可持续进展。
各县政府对流域综合治理要高度重视,一个流域或者社区的经济社会进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多部门协作机制。
因为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治理中,只有各相关部门(如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行业)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综合”治理。
而这种部门的合作包括了技术合作和政策层面的协调和统一。
相比较而言,技术层面的协作要比政策层面的协作容易一些,而真正要实现政策层面的协作和统一,就需要政府部门内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并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二、加强生态修复,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山区土地资源为林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林地不仅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而且对调节气候,水源供给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省会西宁市的重要屏障。
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水热条件不充足等,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森林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注重植被生态系统修复,增加远高山区封育治理面积,促进灌草生长,提高山区植被覆盖率,同时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促进生态系统优化,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水源供给等生态功能。
三、因地制宜,深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按照清洁型小流域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水土保持新思路,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治理应结合实际遵循“生态良好、生产进展”的原则,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综合配置各项措施并合理布局,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同步治理,使其形成结构良好、各项功能较强的整体防护体系,达到保持水士、保护水源、改善环境、促进生产的目的。
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水土保持课题论文(1)
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水土保持课题论文(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土保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其对于环境、经济及人民生命安全都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与维护经济正常运行,制定出一系列的水土保持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完善法律制度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法律制度是首要的保障,制定并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
在惩罚力度上要做到坚决、公平,尤其是对于违反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要适时追责,让其付出实际代价。
此外,在加强执法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宣传力度,增加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二、加强科技支撑科技的进步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实践中要注重掌握先进的科技手段并结合实际使用。
在水土流失控制方面,应采用装备先进的设备以及应用高新技术,比如建立遥感监测中心,手动或计算机智能地实现土壤水分、流量、坡度和土地利用等环节的监测和预测,开展水土保持技术推广和树立科技示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保护水土资源,在建设中应采用尽可能多的措施来保持生态平衡,比如建设水源涵养林等。
此外,还应注意合理规划道路,合理地利用水面建造防护堤防、拦沙堤、滨海防护工程以及鱼塘等,同时增加有机肥料的应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种粮养林、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的理念。
四、加强基层建设基层建设是保障水土保持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环节要求能够有效地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落实水土保持工作责任和措施,同时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队伍的技术素质和协作能力。
总之,“水土保持”是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它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切实保护好我们的水土资源。
水土保持概论论文
《水土保持概论》论文论文题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地理教育年级:2011级学校: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目录一.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3)㈠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3)㈡气候差异比较大 (3)㈢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 (4)㈣山地丘陵面积大 (4)㈤植被覆盖率低 (4)二.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 (4)㈠水土流失现状 (4)㈡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5)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 (5)㈠.自然因素 (5)㈡人为因素 (6)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对策 (7)㈠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7)㈡. 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8)【摘要】: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
如果离开水和土壤,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继续。
但是黄土高原上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英文摘要】Water and soil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living creatures, is the basic resour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will inorganic and organic world, biology, and the biological world, promote the natural ecosystem of the material energy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f out of water and soil, the human will lose the survival foundation, civilization will also be difficult to continue. But due to blindly on the loess plateau, and did not respect the laws of nature unrestrained development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cause now increasingly serious soil and water loss, serious impact on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
水土保持论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及做法
水土保持论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及做法[摘要] 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监督执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总结了多年来工作中所取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更好地做好玉溪市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做法玉溪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占国土总面积的35.99%,水土流失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而,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始终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的发展战略思路,通过集中在“三湖一海一库”径流区开展以小流域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建立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站,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态修复能力,有效保护现有的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效1.1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1998年以来,玉溪市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以小流域为单元,完成了32项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上各级各部门,社会和群众的力量,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96.88km2,其中,坡改梯14303.1hm2,水保林39348.5hm2,经果林19121.8hm2,种草818.7hm2,封禁治理28469.8hm2,保土耕作4580.1hm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49640处。
新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142867hm2。
完成投资43407.2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287.4万元,地放配套资金28241.72万元,群众自筹4878.03万元。
通过综合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治理区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1.2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有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审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335个,其中市级审批121个,县级审批1214个。
水土保持原理和措施的应用论文
水土保持原理和措施的应用论文引言水土保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减少水土资源的流失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门科学。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土保持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并探讨一些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
水土保持的原理水土保持的工作主要依靠以下几个原理:1.水土保持的水文原理:水文原理是水土保持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水文规划和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水的流动,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例如,设立河岸带、建设排水系统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水流速度和侵蚀力,保护土壤。
2.植被保持原理:植被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工具。
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抵抗水的冲刷。
同时,植物的叶片和茎秆可以起到减轻雨滴的冲击力和拦截水分的作用。
因此,保持良好的植被覆盖是水土保持的关键。
3.地形保持原理:地形对水土保持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规划地形和地形特征可以阻止水的流动,减少水流速度和冲刷力。
例如,建设不同高程的坎地、梯田等措施,使水流呈横向流动,减少纵向流动对土壤的侵蚀。
水土保持的常见措施林地水土保持措施在林地上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既能保护林地,又能减少水土流失。
一些常见的林地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被修复:在采伐或火灾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选用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进行重新种植。
同时,加强对林地的抚育,保持林地的整洁和健康。
•绿篱建设:在林地边缘或重点保护区域,建设绿篱来阻挡水和土壤的流失。
绿篱由多种适应性强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沟壑治理:对林地内的沟壑进行治理,修复和加固边坡,修建沟壑和截沟,以减少和控制土壤侵蚀。
此外,还可以增加沟壑的水保护性,通过抑制沟壑中的水流速度,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农田水土保持措施农田是水土保持的重要领域之一,正确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田水土保持措施:•垄行式耕作:通过设置耕地为垄行式,可以减少冲击力和冲刷,并有助于形成深耕层。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施工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这就使城市的水土流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的水土保持问题已经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以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和重要性1.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r /> 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是针对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景观的破坏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城市水土保持要根据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采取与该区功能相配套的综合措施,来治理城市的水土流失的现状。
一般来说,城市水土保持包含多个方面,比如,有效的管理和防治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水源的保护林建设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1.2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城市水土保持可以使城市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且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有效的水土保持对策不仅可以起到蓄水保土、防洪减灾的效果,还能大大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来说,如果城市的水土流失严重,就会给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和补给带来困难,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另一方面,城市中原有的土地植被被破坏,遇到有风的天气,就会漫天黄沙,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2.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不合理的治理带来的负面效应。
据相关数据调查,广东省的广州、珠海、佛山等12个城市在1986-1995年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475km?,土壤流失量达到了5.28亿m?;而在山东省的济南、潍坊等七个城市中,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30%。
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的水土流失现象已经十分的严重,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的措施,促进城市的水土保持。
2.1城市土地过度开发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飞速增长。
水土保持结课论文
摘要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促进人和自然和谐、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1.水土保持基本概念广义的水土保持为: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
狭义的水土保持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2.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国家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三是恶化生态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加重灾害损失和面源污染,对国家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水土保持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为了促进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主要在以下方面加强研究:一、水土流失过程及机制应用数字和力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水土流失过程和机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①水力侵蚀动力学机理与世程的研究,包括径流水动力学特征、坡地降雨径流侵蚀与输沙机理、水沙汇集与输移过程、小流域水蚀机制、侵蚀过程模拟;②风力侵蚀过程与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包括风和风沙流动力学特征及风蚀作用、沙粒与沙丘的运动机制、沙尘暴发生机制;③重力侵蚀发生机理的研究,包括重力侵蚀与泥石流发生的力学机制、重力侵蚀与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泥石流预测预报理论和方法、重力侵蚀与泥石流对河流泥沙与河道淤积的影响、滑坡监测与预测研究;④人为侵蚀与特殊侵蚀的研究,包括耕作寝室机制、开发建造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农牧草交错带风蚀与水蚀交互作用。
二、侵蚀预测预报及评价模型研究用数学方法定量表达各个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预报土壤流失量。
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模型参数、水土流失因子的定量评价、破面水蚀预报模型、小流域水蚀预报模型、风蚀预报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模型、滑坡与泥石流预报模型,以及各类预报模型的使用范围及效果评价。
三、水土流失对污染物迁移过程以及水质的影响机理水土流失向河、湖、塘、库等输送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
水土保持论文
论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水土保持措施及发展作者:郑敬阳【摘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模式和二子世纪最后儿年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水土保持作为人类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工程手段和途径,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的日益增多,在开发中而忽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剧,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引语】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体现,对人类生存环境极为不利,它是人类诸多灾害的根源。
新疆水土流失面积达10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28.9%。
水力流失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92万平方公里。
全疆近7万平方公里的绿洲面积中,有两万平方公里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新疆90个县(市)中有80多个县(市)有荒漠化分布,近2/3的土地面积和1200多万人遭受荒漠化危害。
新疆土地沙化仍以每年1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全区的水库库容有1/3被泥沙淤积;全区有1/3耕地和一半的宜农荒地受到盐碱侵害。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但始终贯穿其中的成功做法是:将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寻求两者同时受益的“结合点”,基于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关键技术措施。
1.1 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新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1.1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土壤和土地资源,淤积、沙压农田,加剧土壤干早,使土地肥力丧失,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
强烈的水土流失,把地面切割的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吞噬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
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对策论文
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对策论文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前言: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对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1 阐述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1.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水土流失的主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①使土壤蓄水量减少。
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②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桥涵、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
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1.2 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1.3 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抬高,严重影响泄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1.4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
水利建设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与效果分析、水利工程施工防渗技术发展及应用…
水利建设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与效果分析2、水利工程施工防渗技术发展及应用3、水利工程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制度构建4、谈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与管理5、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措施应用全文总字数:17162 字篇一: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与效果分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与效果分析[摘要]水土保持一直以来都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不注重水土保持,将会对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水土保持要结合实地的水文环境和工程实际情况,巧妙利用先进技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科学合理,让水利工程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效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引言水利工程具有涉及范围广、建设工期长,工程量较大等特点。
在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一直是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水文环境和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水土保持能力降低,加剧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1.1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一方面,一些地区水土含量逐年减少,从而导致了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使得水土保持能力降低,而水土流失最终导致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最终消失,土壤内部的存水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导致土壤整体的含水量减少;另一方面,水土流失还会导致河道、水库、湖泊等水利工程泥土淤积严重,蓄水空间量逐步减少,最终,在雨季到来时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对地方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1.2水利工程整体效益降低降水会对表层土壤进行反复冲刷,在冲刷过程中大量的泥沙会在水的裹挟下顺着地表径流流向了水塘、河道、水库湖泊之中,最终导致河湖严重淤塞,从而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转效率。
此外,由于泥沙长期在水库中沉积,占据了大量的水库容量,也使得河道、河床位置被迫抬高从而导致水位上涨,最终河流不畅,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调蓄防御洪灾的能力,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水土保持课题论文
水土保持学论文学院:应用科技学院专业:环境工程13-2班姓名:黄召峰学号:1322106045水土保持与可持续性发展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土保持领域也不例外。
本文对水土保持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本人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途径水利正文一,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1,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减少水资源可利用量。
流域上游山丘区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降低蓄水保水能力;同时缺乏拦蓄降雨和径流的蓄水保水措施,就会使降雨时地表径流增大,流速加快,大部分降雨以地表径流方式汇集河道,成为山洪流入江河湖海,土壤入渗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水位下降。
暴雨时山洪暴发,暴雨过后又很快河流干枯、土壤干旱、人畜吃水困难。
据水利部门测算,由于超采严重,山东省已出现1.7万km2地下水负值漏斗区。
1977年以来,莱州市先后出现三次连续四年的严重干旱,水土流失使水库露底,河道断流,湿地干涸。
为抗旱,全市掀起了打井高潮。
超采诱发,过度超采加剧了海水入侵。
从1979年原西由镇北村地下水位观测井发现海水入侵到1999年的20年时间里,全市海水入侵面积迅猛扩展至278km2,平均推进速度为每年202m。
同时,水土流失淤积水库,阻塞江河。
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和固体废弃物,沿程淤积于水库与河流中,降低了水库调蓄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水库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剧洪涝旱灾。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t中,约4亿t淤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cm,形成“地上悬河”,对周围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建国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全国共损失水库库容200亿m3,据1981年莱州市6座中型水库和小于家水库测量计算,建库21年共淤积320万m3,占兴利库容的6%。
依此推算,全市水库、塘坝年平均淤积量96.3万m3。
水土保持论文有关水土保持的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有关水土保持的论文关于做好水土保持的建议摘要:水土保持是一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保持水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它不仅有利于当代社会,而且造福后世子孙。
它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对策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
而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
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其次,水土流失造成了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增加了江河洪水威胁,降低了江河通航能力。
近年,长江流域屡受洪涝威胁,与沿江湖泊萎缩有很大关系。
此外,因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
而河道淤积造成潜在的洪水威胁,可能是更为重大的问题。
再次,水土流失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
据水利部门的调查,凡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也都是人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地力下降,耕地萎缩,生产结构单一,农民陷入一种“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治理水土流失工作非常重视,提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那么,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呢? 1 水土保持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最近几年来,如何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这个话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是有生命的,对于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在其承载力范围内,河湖的健康生命才能得以延续。
水土保持学结课论文
3、封坡育草
治坡工程
梯田种类
水平梯田:田面水平的梯田
坡式梯田:顺坡每隔一定间距,沿等高线修筑地埂,靠逐年翻耕,地表冲淤,并加高田埂,是田面逐渐变缓,最终致成水平梯田的一种过渡形式
隔坡梯田:在两个一次修成的水平台阶之间,保留着一个斜坡段
反坡梯田:田面向内侧倾斜的梯田
梯田规划
梯田的形状应该沿等高线,成长条(带状)布设
间作、套种混;作技术: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的覆盖度。
带状间作技术:
沟垄耕作技术:
区田、田川、田埂种植技术:
丰产沟集约种植技术:
林草措施
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造林技术
构建山区水土保持林体系
美国、苏联等国还广泛采用覆盖耕作、免大跃进法和少大跃进法等。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都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称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从而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根据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3大类。各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第9页
前言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类措施组成: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
水土保持工作问题论文
水土保持工作问题论文【摘要】我们可以看出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必须从现在做起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并且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 问题; 措施一、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水土流失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不仅遭到破坏,还影响了我国的水资源和土资源。
所以,水土保持的工作迫在眉睫。
二、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相对滞后在我国,各级行政机构都成立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机构,但这些机构普遍存在人员、技术、设备落后,研究力量分散、高层次人才缺乏。
造成了对水保理论系统研究不够深入。
技术指导作用乏力,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或应用缓慢,难以取得区域性的重大突破。
2.水保意识有待提高宏观调控力度不够长期以来,虽然政府相继颁发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水保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人文环境等因素,人们对水土保持法律意识不强,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再有在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严重、各出其道,缺乏宏观调控力度,造成各项治理措施脱节,导致治理的综合效益低下。
3.治理任务艰巨投入却严重不足多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局部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但整体仍存在不断恶化的局面。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但与其水土流失面积分布以及治理难度相比,却显得杯水车薪,难以保证治理的质量与进度。
4.管理体制不顺,协调机制缺位一是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基本上是按照治理措施在政府部门间分工负责,因此导致政府各部门水土保持职能上的交叉,项目资金分散管理,重复治理;二是治理和破坏涉及多部门,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和综合协调,虽然《水土保持法》明确了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但是有关法律规定缺乏强制性和约束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部门间的协调上缺乏权威性,难以统筹协调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政府与群众等关系。
水土保持水利施工论文
水土保持水利施工论文(一)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水土保持对于水流中的泥沙能够起到十分有效的拦截,使泥沙不能流入江河湖泊之中,减轻水库和河流之中泥沙的淤积速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可能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和降低维护费用的支出,取得水利工程的规模效益。
(二)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可以保护水体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能够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的良好开展,土壤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因为水土保持而无法流入到其他水流中去,土壤对于水体的危害因为水土保持而讲到最低限度,对于提高水体的质量和维持水体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能够增强抗洪和抗旱的能力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能够有效提高水利设施的抗洪抗旱能力,水土保持通过土壤对地表水的调节,土壤通过渗流调节顶峰时期的洪水,起到降低洪灾洪峰的作用,从而增强抗洪和抗旱的能力。
(一)水利工程的系统规划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于工程所存在的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的后果进行方案设计,邀请水利专家、学者进行科学的预测可估算,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工程区的水土保持方面的相关设施进行检查和完善,在科学分析的根底上进行规划设计的详细制定。
(二)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水土保护的制度建设要加强水利工程中对于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开展方面的制度建设,制度的建设对于水土保持十分重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一个严格而又具有系统规划的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制度,对于涉及到的关于水土流失方面的污水和废水排放进行更加严格的论证分析,对于那些耗能比拟大,效率比拟低下,污染又比拟严重的企业要积极的引导向低耗能、高效率、污染低的方向开展。
(三)水利工程施工方面根据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呈现点状和线状的特点,在水土保持的工作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治理措施。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要尽最大可能的利用水利工程工程中的开挖区、回填区和弃渣区,实现工程和生物两种措施的结合,提高地表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在施工中所产生的一些废弃的渣滓和废物要及时清理,以免影响到植被的发育。
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水土保持课题论文-V1
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水土保持课题论文-V1水土保持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保工作,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实现有效的水土保持需要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水土保持的首要策略。
在农业生产中,要控制土地开垦面积,科学利用肥料和农药,避免过度施肥和过度耕作导致水土流失,同时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应用,有利于土地质量的保持和改善。
二、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但也是十分重要的水土保持策略。
通过采用抗风、抗旱、抗寒、抗盐碱的树种和草本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将其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运作,能够减缓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和水源的供应。
三、防治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是需要很多方法联手处理。
在修复荒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防风林的建设和合理的灌溉水利设施来减缓水土流失,同时也可以削减过度牧放的影响。
在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都应该发挥各自的力量。
四、建立水土流失预警和监测体系建立水土流失预警和监测体系,对于发现和控制水土流失、有效的应对水土流失事件、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利用传感器、遥感技术等手段,可以对水土流失的发生进行实时追踪和控制。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
尽管实现水土保持需要利用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但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防治土地荒漠化和建立水土流失预警和监测体系等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应用,水土保持的工作定会更有效和可持续。
水土保持学课程论文
水土保持学课程论文专业:地球科学与资源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班级:土管6班姓名:杨爽学号:03310641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类措施组成: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
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
美国、苏联等国还广泛采用覆盖耕作、免大跃进法和少大跃进法等。
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都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以下进行详细了解:一、水土保持学研究对象及意义1、研究对象:水土保持学是研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运用综合性手段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发展的一门自然学科。
主要任务是研究地表水土流失的形成、发展、发展规律及其控制水土流失的基本原理、治理规划技术措施及效益等,以达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治理江河与风沙,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意义:可以保护土地资源,增加耕地。
改良坡耕地,提高抗旱能力,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
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山区脱贫致富。
改善河流水文状况,减轻洪涝灾害。
减少河流泥沙,改善水质。
保护工矿、交通,促进航运事业发展。
二、我国水土保持发展趋势1、由单一措施分散治理转到一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新格局。
2、国家、省、县开办重点区,形成点、线、面结合治理新格局。
3、统一管理,集体经营转向农户专业对群众个人多种治理。
4、由单纯的防护性治理转向开发与治理相结合。
5、形成依法防止水土流失新局面。
6、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投资效益。
7、纳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
三、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1、把防止和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
2、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3、重视植被的环保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性发展学院:艺术园林学院专业:10风景园林(1)班姓名:宋君学号:102266012005指导老师:董强成绩:水土保持与可持续性发展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土保持领域也不例外。
本文对水土保持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本人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途径水利正文一,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1,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减少水资源可利用量。
流域上游山丘区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降低蓄水保水能力;同时缺乏拦蓄降雨和径流的蓄水保水措施,就会使降雨时地表径流增大,流速加快,大部分降雨以地表径流方式汇集河道,成为山洪流入江河湖海,土壤入渗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水位下降。
暴雨时山洪暴发,暴雨过后又很快河流干枯、土壤干旱、人畜吃水困难。
据水利部门测算,由于超采严重,山东省已出现1.7万km2地下水负值漏斗区。
1977年以来,莱州市先后出现三次连续四年的严重干旱,水土流失使水库露底,河道断流,湿地干涸。
为抗旱,全市掀起了打井高潮。
超采诱发,过度超采加剧了海水入侵。
从1979年原西由镇北村地下水位观测井发现海水入侵到1999年的20年时间里,全市海水入侵面积迅猛扩展至278km2,平均推进速度为每年202m。
同时,水土流失淤积水库,阻塞江河。
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和固体废弃物,沿程淤积于水库与河流中,降低了水库调蓄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水库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剧洪涝旱灾。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t中,约4亿t淤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cm,形成“地上悬河”,对周围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建国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全国共损失水库库容200亿m3,据1981年莱州市6座中型水库和小于家水库测量计算,建库21年共淤积320万m3,占兴利库容的6%。
依此推算,全市水库、塘坝年平均淤积量96.3万m3。
同时,水土流失还是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江水质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的例子2,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外营力对土壤及其母质的分散、剥离以及搬运和沉积上。
由于雨滴击溅、雨水冲刷土壤,把坡面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在水力侵蚀严重地区,沟壑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15%,支毛沟数量多达30~50条/ km2,沟壑密度2~3 km/ km2。
上游土壤经分散、剥离,砂砾颗粒残积在地表细,小颗粒不断被水冲走,沿途沉积,下游遭受水冲砂压。
如此反复,细土变少,砂砾变多,土壤沙化,肥力降低,质地变粗,土层变薄,土壤面积减少,裸岩面积增加,最终导致弃耕,成为“荒山荒坡”。
同时,在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或滨海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蒸发强烈时,土壤深层含有盐分(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的地下水就会由土壤毛管孔隙上升,在表层土壤积累时,逐步形成盐渍土(盐碱土)。
它包括盐土、碱土和盐化土、碱化土。
盐土进行着盐化过程,表层含有0.6—2%以上的易溶性盐。
碱土进行着碱化过程,交换性钠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20%以上,结构性差,呈强碱性。
盐渍土危害作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渗透压过高,引起作物生理干旱和盐类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以及由于过量交换性钠离子的存在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的土壤性状。
据统计,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6万hm2,平均每年6万hm2以上,每年流失土壤50亿t以上,带走氮、磷、钾4000万t以上,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全年化肥产量。
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50%。
进入20世纪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 km2。
莱州市年土壤侵蚀量425.95万t,按1979年土壤普查平均养分含量计算,年损失标准氮肥962t,磷肥189t,钾肥233t。
3,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1) 注重历史经验,坚持综合治理以县为基本单位,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修建基本农田和发展经济果木为突破口,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的做法是成功的,应当加以肯定。
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和有计划地封山育林育草,这一综合治理中的关键环节未能取得突破。
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既是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有效实施造林种草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半干旱区进行人工造林(含灌木)时必须强调以工程整地为前提;而在发展人工种草的同时,如果不将草纳入正式种植制度之中,并与发展畜牧业与饲草加工业相结合则很难持久下去。
建议各地制定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必须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治理规划,而不是单一的林草建设规划。
(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生态优先退耕还林还草是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但如何具体实施却大有讲究。
我们认为,对于25°以上的陡坡地,不是退耕后不再种粮就算完成了任务,而是要强调退耕后主要应作为营造水土保持林灌草的生态保护用地,即在一定期限内不再进行任何方式的收获和采伐。
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大补偿力度。
前一时期限内在拍卖"四荒"中,一些地方将牧荒坡地翻耕改种经济林果、药材,甚至粮食的做法,实际上是将天然植被变为生产用地了,应考虑其后果。
至于25°以下坡地退耕后的利用问题,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置,同样应遵循生态保护为主的原则。
对于地少人多、特别困难的少数地方,为保证群众生活和保护生态环境,则应考虑采取移民搬迁工程的办法加以解决。
(3) 把对天然植被保护、改良放在与退耕还林还草同等重要位置人工植树种草无疑是使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一个关键步骤,但必须把天然植被保护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黄土高原人工造林种草要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依据植被地带分布规律和地形地貌条件确定适宜的乔灌草植被类型,选择适生树种,特别是乡土树种,以及在本地区经长期种植引种并取得成果的树草种,培育新的速生多抗体树草种当然十分重要,但不是马上能够实现的。
相比之下,保护和恢复天然林草植被的措施就比较简单,最主要的一条是封育,其次是补播、补植。
(4) 充分挖掘降水生产潜力,实行"以丰补歉"对策为解决不断加剧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就农田生产而言,首要途径应当是挖掘自然降水生产潜力。
目前在水土流失严重区,旱作农田对降水的有效利用率仅30%左右,水分生产潜力开发值45%左右,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约为0.3kg/mm亩。
利用已有技术近期内分别提高到45%、55%和0.5kg/mm亩,使亩产达到150kg左右是可能的。
但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多变,年际间降水差异很大,农业因遭受严重干旱大幅度减产的年份不可避免,局部农田虽可采取覆盖、集雨补灌等集约栽培技术减少损失,但在大范围内作用还是有限的。
为此建议,为保持该地区自身粮食供给的相对稳定,在积极采取提高降水利用率技术措施的同时,还必须采取"以丰以歉"的种植业发展策略,以三至五年为一个目标制定粮食生产和供应计划,而不完全着眼于当年收成如何,这一计划思路的转变,对于促进该地区生产、生态的良性循环,以及保持社会稳定都是有益的。
(5) 加速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少、非农业人口例低。
1999年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17%,低于东部地区47.4%30个百分点,城市密度相差56倍。
西部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东西部的差距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的差距。
逐步减少农业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必须一方面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应创造条件,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的战略部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人口转移,使一定比例的人口摆脱对土地的依赖。
既可促进退耕还林还草的进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又有利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发展,使区域内外在物资交流、运输、科技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6) 改革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提高投资效果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这项跨行业、跨部门的宏传工程的领导,建议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恶化区,设立专职机构,加强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协调农、林、牧、水等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投资、重复统计、重复估算治理效益的弊端。
项目实施中,采取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严格检查验收,保证各项治理措施与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同时明确规定上过程中必须有水土保持和农、林、牧、水等有关的科研、教学部门参加,促进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投资效益。
(7) 将科学技术与专业科技力量直接切入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支撑作用按照国际项目管理经验,专业研究机构应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参加区域或大型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从规划、实施、直到评估验收的全程工作。
为有效发挥科技的作用,在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项目中增设"科技专项"是十分必要的。
建议以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或主管部门为中心组织和部置科技工作,根据实际需求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科技纳入一体,形成直接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科技体系,把国家的需求与教学、科研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用责权利联系起来,既可以保障规划及实施的科学性,又可提高治理项目的质量,同时也可使科研教学单位多年的科技成果在项目区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二,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1,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
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不合理。
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
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达到和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第二,洪涝、干旱灾害频繁。
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
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
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
第四,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