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题练习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试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试题大气的受热过程试题多哈(25°16' N,51°31'E )气候变化大会于当地时间2012年12月8日20时闭幕,《京都议定书》作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框架得到了维持。
据此,回答第1-2题。
1.多哈气候变化大会闭幕时,北京时间约为A.9日1时 B.8日24时 C.9日2时 D.8日15时2.节能减排可以削弱A.太阳辐射,从而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大气辐射,从而减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D.大气逆辐射,从而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下左图为福建省某地区2010年1月份部分时段天气实况资料,右图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关系图。
回答下题。
据左图,出现16日天气状况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变小④变大B. ③变大④变小C. ①变大③变小D. ②变大③变小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
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下面2题。
4.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5.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可能总辐射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读“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表1),回答6-7题。
纬度(°N)64 50 40 30 20 0可能总辐射(W/m2)139.3 169.9 196.4 216.3 228.2 248.1有效总辐射(W/m2)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可能总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B.云量最多的地区是64°NC.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增加而迅速递减D.20°N有效总辐射最大是因为太阳高度较大且降水较少7.下列地区有效总辐射量最高的是:A.青藏高原B.墨累—达令盆地C.西伯利亚地区D.刚果盆地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完整版大气受热过程专题训练1
《大气受热过程》专题训练 11.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 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③此时吹山风A. ①③ B . ①④C . ②④2 .关于图中气温、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C .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D . ②③( ) B.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D .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3 •“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甲地的形象写照。
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 是该地区( )A. 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B.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C.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上升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 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 成降水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 云量厚度B.地势高低C.植被状况 D .正午太阳高度②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④此时吹谷风5.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云量增加C.环境污染D.人口增加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
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
在我国雾霾天气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中西部地区少东部地区多,乡村少城市多,春夏季节少秋冬季节多。
据此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① ② ③ ©6.上图中所示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天气状况及其原因是()A.③一一逆温层,风力小B.②一一气压高,气温低C.①一一湿度大,降水多D.④一一风力小,湿度大7.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A.果林园艺及乳畜业B.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C.钢铁及汽车制造业D.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F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
3-2 大气受热过程 分层练习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第一册(2023~2024学年)
3.2大气受热过程一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反射作用(1)表现 ①云层:云层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②固体杂质:空气中较大颗粒越多,反射越强。
(2)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3)影响: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的气温相对较低。
2.散射作用(1)表现: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
(2)特点:大气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
(3)影响⎩⎪⎨⎪⎧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3.吸收作用(1)特点: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①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②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
(2)影响⎩⎪⎨⎪⎧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
2.保温过程拓展延伸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下图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某种削弱作用。
读图完成1~2题。
1.这种作用是()A.吸收B.反射C.散射D.保温2.下列现象不属于这种作用造成的是()A.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B.日落后天空仍然很明亮C.没有阳光直接照射的房内仍有亮光D.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答案】 1.C 2.D【解析】1.读图可知,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物质时,一部分太阳辐射被改变方向,引起太阳辐散向四周弥散,这种作用属于散射,C正确。
2.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因此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属于大气的反射作用,故选D。
高三地理总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地理总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项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中应用广泛,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主要是因为地膜()A.增加了①辐射B.增加了②作用C.减少了③的散失D.减弱了④的补偿2.夏季午后,农民在菜地上方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是为了()A.减弱①辐射B.减弱②作用C.增强③辐射D.增强④辐射3.秋季,果农在日出前给果园熏烟可以减轻霜冻灾害,主要是为了增强()A.①辐射B.②作用C.③辐射D.④辐射下图为南疆沙漠腹地夏季晴天与沙尘日的地表温度与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4-6小题。
4.图中表示晴天地表温度变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5.据图信息可知()A.地温高于气温B.地气温差夜晚小于白天C.沙尘日地温变化幅度小于晴天气温变化幅度D.地气温差沙尘日大于晴天6.沙尘日的最低气温高于晴天,是因为沙尘日大气()A.大气逆辐射作用强B.白天时吸收太阳辐射作用强C.反射作用强D.透明度差,地面辐射强煤电行业曾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最大的行业,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动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建成了10.6亿千瓦煤电机组并实现超低排放,占煤电总装机的94%,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中大气受热过程()A.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②—晴朗天气比多云天气作用弱C.③—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D.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8.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对大气受热过程产生的影响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④减弱D.⑤减弱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大气受热过程题目(含答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如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飞机飞行大部分时间需要停留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Ⅲ层底部 D.Ⅲ层顶部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5题。
3.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①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4.白天云量增多时,会导致A.①减弱 B.②减弱C.③增强 D.④不变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读“大气受热过程”,完成6~7题。
6.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7.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
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B.② C.③ D.④8.“月夜酷寒”的形成原因与图中有关的因素是(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9.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小 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C.白天反射作用加强 D.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10.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B.从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到天空总是特别蓝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D.早晨与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11.由于大气的热力作用()①霜冻多出现在晚秋多云的夜晚②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天低③产生的温室效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④“高处不胜寒”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13、根据下图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①________辐射;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题训练
word整理版学习参考资料《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题训练1.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A.气压低 B.空气稀薄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2.人造烟幕防霜冻的原理是()A.烟幕中的尘埃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B.烟幕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C.烟幕通过热辐射直接使大气增温 D.烟幕通过热辐射直接使地面增温3.青藏高原地区小麦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B.CO2浓度高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D.雨量充沛4.能使近地面气温增高的原因有()①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②尘埃的反射和散射作用③大气逆辐射作用④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下图表示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读下图,回答6~8题。
word整理版学习参考资料6、在图中箭头所示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A.箭头a B.箭头b C.箭头c D.箭头d 7、表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的是 ( ) A.箭头a表示的辐射 B.箭头b表示的辐射C.箭头c表示的辐射 D.箭头d表示的辐射8、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 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增强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右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读图回答下面9~10题。
9.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 B.② C.③ D.④10.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word整理版学习参考资料值大小有关()A.① B.② C.④ D.⑤11、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①④ B.②③ C.①③D.②④12.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的气温曲线是。
高三大气受热过程练习题
高三大气受热过程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大气的受热过程?A. 辐射B. 对流C. 蒸发D. 地面传导2. 在大气受热过程中,主要的能量来源是:A. 水面蒸发B. 太阳辐射C. 火山爆发D. 电能转换3. 全球上空空气的主要升温方式是:A. 大气辐射B. 大气传导C. 大气对流D. 大气蒸发4. 地球表面受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导给大气?A. 直接传导B. 辐射传导C. 对流传导D. 辐射传导和对流传导共同作用5. 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大气辐射的特点?A. 速度快B. 无需介质C. 传播距离远D. 传播热量大二、判断题1. 大气受热过程中,水面蒸发是大气主要的升温方式。
2. 地面传导是指地面受到太阳辐射后直接传导给大气。
3. 大气对流是指大气受热后产生空气的流动现象。
4. 在大气受热过程中,辐射是主要的升温方式,传导和对流相对较小。
三、简答题1. 请解释大气受热过程中的辐射、传导和对流。
辐射是指太阳向地球表面发射的电磁辐射,其中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
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后,会吸收部分辐射能量,然后向大气传递。
辐射的特点是速度快、无需介质传播距离远,能够直接传递热量。
传导是指物体内部因分子振动而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后,部分能量会通过直接传导传递给地下和大气中的空气分子。
传导的特点是依赖物质的接触和传递,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对流是指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气体或液体的流动现象。
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后,空气会被加热并上升,形成气流。
这些气流在大气中的运动形成了大气对流,从而使热量在大气中传递。
对流的特点是能够快速传递热量,但需要存在流体介质。
2. 请简要描述全球上空空气的升温过程。
全球上空空气的升温主要通过大气对流来实现。
太阳辐射照射到地球表面,使得地表温度升高,地面受热后产生的热量向上传导、辐射和对流。
由于空气的密度和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热空气会上升,形成气流。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河北保定摸底考]云对地气系统的辐射传输和能量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
随着云量加大,大气逆辐射增强,云底高度越低,大气逆辐射增强的效应越显著。
据此完成1~2题。
1.高云(云底位置高的云)增强大气逆辐射的效应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高云()①温度低②规模小③大气逆辐射散射比例大④大气逆辐射传播路径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推测以下四种气候类型区中,云对大气逆辐射增强效应最显著的是()A.苔原气候区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热带沙漠气候区D.温带海洋性气候区[2022·广东卷]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
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二、综合题5.[2023·甘肃月考]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题练习试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2. 青藏高原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是〔A. 离太阳近B. 太阳高度角小C. 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且夜晚大气逆辐射弱D. 云层厚而且夜长3. 青藏高原日较差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且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⑤⑥D. ①⑤⑥4.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主要是因为〔A. 大气吸收作用B. 大气反射作用C. 大气散射作用D. 大气折射作用5.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可达300℃的原因是〔A. 月球昼夜变化周期短B.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没有大气的热力作用且昼夜变化周期长C. 月球体积质量太小D. 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不具有选择性的是〔A. 吸收作用B. 反射作用C. 散射作用D. 折射作用7、在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云层的反射强烈B、大气的吸收强烈C、大气的散射强烈D、地面反射强烈8、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B、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C、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9、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c <b<a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10、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整word版)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doc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单选题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正确的顺序是()A. ①- ② - ③B. ① - ④ - ②C. ② - ③ - ④D. ③- ④ - ②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 ①B.②C.③D.④读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易出现霜冻的是A. 13 日、 14 日B. 13 日、 15 日C.14 日、 16 日D.15 日、 16 日4.农民为了减轻霜冻对农业的影响,在田间释放烟幕,这是为了()A. 增强太阳辐射B. 增强地面辐射C.增强短波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某蔬菜大棚的照片。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表示大气辐射B.②表示大气逆辐射C.③是地面辐射D.④表示太阳辐射8.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A. 增强①B.削弱②C.增强③D. 削弱④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A. A 层B. B 层C.C 层D.AB层10.下列关于 A 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上部热、下部冷B.高度与纬度位置无关C.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D.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1/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图1为郴州某地草莓生产景观(大棚覆盖白色透明薄膜,草莓根部土壤覆盖白色透明地膜),图2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郴州农户冬季采用大棚能够种植草莓,主要原因在于大棚的存在能够大幅度A.削弱丙环节B.削弱戊环节C.增强乙环节D.削弱丁环节2.如果寒潮发生频率大,郴州农户冬季大棚种植草莓还需覆盖地膜。
覆盖地膜的作用主要是A.削弱甲环节B.削弱丙环节C.增强乙环节D.增强丁环节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4.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昼夜风向明显改变的地方性大气现象。
一般来说,湖泊面积越大,水量越多,湖陆风强度越大。
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部分季节有较明显的湖陆风。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十年真题汇总(2023·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
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A.1小时40分钟B.2小时00分钟C.2小时40分钟D.3小时20分钟2.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A.降水多B.受海洋影响强C.风力强D.受山地影响强3.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A.雨雪天气B.温带气旋C.晴朗天气D.冷锋过境【答案】1.D 2.B 3.C【解析】1.根据珲春的经度可知,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约40分钟,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11时20分。
7月该地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约为14时40分,滞后当地正午约3小时20分钟,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及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D错误;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C选项。
故选B。
3.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故C正确;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较多,排除A、B、D选项。
故选C。
(2023·浙江卷)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
“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
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4.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A.B.C.D.5.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①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①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①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4.D 5.A【解析】4.1000米之下有两个热泡,相同气压系统控制说明甲地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①的偏西风,根据图示的等压线数值大小关系,A图中的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是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既不是西北风也不是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B错误;C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而在热泡1时风向需要是西北风,C错误;D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热泡1时,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应是西北风(偏西风),在热泡2时远离地面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西南风,西南风属于偏西风,符合题意,D正确。
(完整版)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单选题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①B.②C.③D.④读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易出现霜冻的是A.13日、14日B.13日、15日C.14日、16日D.15日、16日4.农民为了减轻霜冻对农业的影响,在田间释放烟幕,这是为了()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C.增强短波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某蔬菜大棚的照片。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大气辐射B.②表示大气逆辐射C.③是地面辐射D.④表示太阳辐射8.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A.增强①B.削弱②C.增强③D.削弱④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A.A层B.B层C.C 层D.AB层10.下列关于A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上部热、下部冷B.高度与纬度位置无关C.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D.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1/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11.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能反射无线电波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含答案)基础过关1.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大气辐射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2.下列辐射中波长最短的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DD.大气辐射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的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B.大气的反射作用C.大气的散射作用D.大气的吸收作用4.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的原因是A.自转周期比地球的短B.公转周期比地球的长C.没有地球上的大气层D.月球表面没有液态水能力提高1.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D.吸收地面的辐射少2.下列自然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些B.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较明亮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云量的多少B.太阳高度角C.海拔高度D.太阳距离的远近4.夏季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偏低的原因A.太阳高度小B.地势高C.晴天少D.距离海洋远5.“十雾九晴”是因为A.晴天地面辐射强B.晴天大气辐射强C.晴天大气逆辐射强D.晴天大气逆辐射弱6.人造烟幕防霜冻的原理是:A.烟幕中尘埃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B.烟幕通过热辐射直接使地面增温C.烟幕通过热辐射直接使大气增温D.烟幕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7.深秋季节,农民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其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冻害B.增加二氧化碳以利农作物光合作用C.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损失D.增加空气中的水汽,缓解旱情8.下图哪种情况夜晚气温最高9.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D)10.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分析,我国新疆地区“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C.夜间大气逆辐射弱D.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多11.由于人类活动而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A.臭氧增多B.地中海沿岸夏季干燥C.上海地面下沉D.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化暖2009年3月15日晚到16日晨,北京市区出现大雾,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500米,有些地方的能见度只有几十米。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1.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前后排列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很少,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后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吸收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再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能量返还给地面,被地面吸收,其传递过程如C所示,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2.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题。
【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 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读图,分析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
A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是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是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D是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
所以正确的是选项D。
选项A、B、C错。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A B.B C.C D.D【答案】C【解析】结合上题的分析,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几乎是个透明体,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个隔热层,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选项C对。
选项A、B、D错。
【3】阴天的夜晚比晴天的夜晚气温高,是因为()A.辐射A减弱B.B辐射增强C.C辐射增强D.D辐射增强【答案】D【解析】大气白天主要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大气主要表现为保温效应,通过逆辐射形式,减少地面的能量损失。
夜晚阴天,大气的保温效应强,地面热量损失的少,气温较高。
夜晚晴天,大气的保温效应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
所以是图中的字母D阴天时增强了,导致阴天的夜晚比晴天的夜晚气温较高,选项D对。
夜晚没有字线A、B存在,选项A、B 错。
夜晚字母C作用随着温度下降不断减弱,不会增强,选项C错。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
3.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一年无四季,是说某地气温年变化小,一日见四季是说气温日变化大,①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 青藏高原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是()
A. 离太阳近
B. 太阳高度角小
C. 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且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D. 云层厚而且夜长
3. 青藏高原日较差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且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⑤⑥
D. ①⑤⑥
4.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主要是因为()
A. 大气吸收作用
B. 大气反射作用
C. 大气散射作用
D. 大气折射作用
5.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可达300℃的原因是()
A. 月球昼夜变化周期短
B.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没有大气的热力作用且昼夜变化周期长
C. 月球体积质量太小
D. 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
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不具有选择性的是()
A. 吸收作用
B. 反射作用
C. 散射作用
D. 折射作用
7、在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云层的反射强烈
B、大气的吸收强烈
C、大气的散射强烈
D、地面反射强烈
8、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B、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
C、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
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
燃了柴草……。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9、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c <b<a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
10、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1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读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13.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14.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5.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
A.①太阳辐射 B.②大气辐射
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地面辐射
16.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①B.② C.③D.④
17.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
18、下图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19. 图5—13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
回答。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这是由于
________。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这是由于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