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老子有无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十一章)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二是指本根界的有无。 是以抽象的方式来描绘道的运 作,是属于形而上的思辨的有
无。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如: • 有无相生(第二章)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第四十章)
什么叫格局大,就是可以达到“鸟瞰” 的层次。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 •
唐代诗人李贺有首诗: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无为”本身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一种 “为”。
• “无为而治”就是要人们积极有为,而积
最终实现“大治”和“大发展”。
极有为又是通过“无为”达到“无不为”,
是变易。
• 例如一个鸡蛋变成一只雏鸡: • 鸡蛋变雏鸡 雏鸡消解鸡蛋
• 有→无
无→有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现实生活中世人只知道“有”的利 益,而忽视“无”的作用。
• 老子提醒大家,“有”之所以能够
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那是“无” 在起作用。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老子形上思维的核心问题是“无”, 是“道冲”,“用之或不盈,渊兮似 万物之宗。”
天下一定太平,百姓一定富足。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 话现在已是脍炙人口、发人深
省、家喻户晓的最具智慧的一 句话了。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
白居易有首诗讲: “花非花,雾非雾。
• •
•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据说,贞观四年,判处死刑的全国
总共才二十九人。贞观二十二年,
全国死刑犯只有二人。 • 法简刑轻,成为太平盛世的标志。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大学》讲: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 而后能得”。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好静”、“无事”、“无欲”都 是“无为”思想的写状,都是“无
观、认识论、人生观和历史观,从而 反映出深刻的精神内涵。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老子的有无,一是指现实界的有无,
• 是就经验中具体的有无来说的。 • 其中“有”是指“存在物”,
“无”是指“空间”,是可以观察到的。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如: • 三十辐,其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故圣人云: • • •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
我无欲,而民自朴。”
• (五十七章)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在老子看来,天下一治一乱,一正一 反,全取决于当政者是否有道。 • 当政统治者如能以清静无为的方略治 国,不折腾, 赵焱
• 次年,进一步阐明治国在于:
•
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 (《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篇。)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贞观二年,他又对大臣说: • 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
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
损欲,克己自励耳。 • (《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篇。)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
“我自然。”(十七章)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从历史上看,汉文帝、汉景帝、 唐太宗是懂得道家无为思想并 有所作为的君主。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第三讲:老子的有无观
“有”与“无”是老子《道德经》中一对非
常重要的概念。
老子的有无观折射出一种无为而治的价值取 向,体现出更高层次的价值关怀:无为而民 自化,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天下治。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一、有无相生的辩证视野
• 有与无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是道家首先 创立的。
• 老子通过有无辩证关系来阐发其宇宙
为”的内涵,
• 目的是“为无为则无不治”,达到 “无为而无不为”。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老子的有无观揭示了“有之为有,
恃无以生;事之为事,恃无以成”
的道理。 •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
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
不妄为的意思。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老子看到,世人过于追求有,忽视无的 作用,导致急功近利,不可长久。
• 如果凡事只看到当下,就难以有将来。
• 此后,唐太宗: • 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 无事。
• (《贞观政要》卷一,政体篇。)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唐律体现了唐太宗宽仁、慎刑的宗旨,以 死刑条目为例,比前朝法律几乎删减了一 半,也比号称简约的隋朝《开皇律》更为 宽简,把斩刑减为流刑的有92条,把流刑 减为徒刑的有71条,还废除了鞭背等酷刑 以及断趾等肉刑。
• 唐朝建立初期,国力薄弱,经 济凋敝,为了迅速恢复国力, 太宗李世民接受了老子无为而
治的治国思想,使唐朝逐渐走
向了繁荣昌盛。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从贞观之治看老子对政治的影响:
• 贞观元年,唐太宗重申: •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 (《贞观政要》卷一,君道篇。)
• 是不生之生、不有之有、不长之长、
不用之用、不宰之宰、不恃之恃、不 为之为。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二、无为而治的价值取向 • 老子有无观落实在现实社会层面即指向无 为而治的价值取向。 • 无为而治之“无为”即是“法自然”,不
妄为。
• 无为而治,就是摒弃人为主观欲望的恣意
妄为,以出世的心态干入世的事业。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三、“太上,下知有之”的治 国之道
• 在治国理政方面,老子主张以 正道治国,以奇道用兵,以无
事取天下。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
• •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在中国古文字里面,
• “无”至少有三种形态: • 亡、無、无。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有无相生”、“有生于无” 之“无” 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虚而不无”,
• 是确实存在而又看不见的,
• 体现了事物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变易 关系。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足以表示有无统一的最接近的例子
• (十一章)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二是指本根界的有无。 是以抽象的方式来描绘道的运 作,是属于形而上的思辨的有
无。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如: • 有无相生(第二章)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第四十章)
什么叫格局大,就是可以达到“鸟瞰” 的层次。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 •
唐代诗人李贺有首诗: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无为”本身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一种 “为”。
• “无为而治”就是要人们积极有为,而积
最终实现“大治”和“大发展”。
极有为又是通过“无为”达到“无不为”,
是变易。
• 例如一个鸡蛋变成一只雏鸡: • 鸡蛋变雏鸡 雏鸡消解鸡蛋
• 有→无
无→有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现实生活中世人只知道“有”的利 益,而忽视“无”的作用。
• 老子提醒大家,“有”之所以能够
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那是“无” 在起作用。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老子形上思维的核心问题是“无”, 是“道冲”,“用之或不盈,渊兮似 万物之宗。”
天下一定太平,百姓一定富足。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 话现在已是脍炙人口、发人深
省、家喻户晓的最具智慧的一 句话了。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
白居易有首诗讲: “花非花,雾非雾。
• •
•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据说,贞观四年,判处死刑的全国
总共才二十九人。贞观二十二年,
全国死刑犯只有二人。 • 法简刑轻,成为太平盛世的标志。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大学》讲: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 而后能得”。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好静”、“无事”、“无欲”都 是“无为”思想的写状,都是“无
观、认识论、人生观和历史观,从而 反映出深刻的精神内涵。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老子的有无,一是指现实界的有无,
• 是就经验中具体的有无来说的。 • 其中“有”是指“存在物”,
“无”是指“空间”,是可以观察到的。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如: • 三十辐,其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故圣人云: • • •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
我无欲,而民自朴。”
• (五十七章)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在老子看来,天下一治一乱,一正一 反,全取决于当政者是否有道。 • 当政统治者如能以清静无为的方略治 国,不折腾, 赵焱
• 次年,进一步阐明治国在于:
•
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 (《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篇。)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贞观二年,他又对大臣说: • 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
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
损欲,克己自励耳。 • (《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篇。)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
“我自然。”(十七章)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从历史上看,汉文帝、汉景帝、 唐太宗是懂得道家无为思想并 有所作为的君主。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第三讲:老子的有无观
“有”与“无”是老子《道德经》中一对非
常重要的概念。
老子的有无观折射出一种无为而治的价值取 向,体现出更高层次的价值关怀:无为而民 自化,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天下治。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一、有无相生的辩证视野
• 有与无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是道家首先 创立的。
• 老子通过有无辩证关系来阐发其宇宙
为”的内涵,
• 目的是“为无为则无不治”,达到 “无为而无不为”。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老子的有无观揭示了“有之为有,
恃无以生;事之为事,恃无以成”
的道理。 •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
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
不妄为的意思。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老子看到,世人过于追求有,忽视无的 作用,导致急功近利,不可长久。
• 如果凡事只看到当下,就难以有将来。
• 此后,唐太宗: • 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 无事。
• (《贞观政要》卷一,政体篇。)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唐律体现了唐太宗宽仁、慎刑的宗旨,以 死刑条目为例,比前朝法律几乎删减了一 半,也比号称简约的隋朝《开皇律》更为 宽简,把斩刑减为流刑的有92条,把流刑 减为徒刑的有71条,还废除了鞭背等酷刑 以及断趾等肉刑。
• 唐朝建立初期,国力薄弱,经 济凋敝,为了迅速恢复国力, 太宗李世民接受了老子无为而
治的治国思想,使唐朝逐渐走
向了繁荣昌盛。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从贞观之治看老子对政治的影响:
• 贞观元年,唐太宗重申: •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 (《贞观政要》卷一,君道篇。)
• 是不生之生、不有之有、不长之长、
不用之用、不宰之宰、不恃之恃、不 为之为。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二、无为而治的价值取向 • 老子有无观落实在现实社会层面即指向无 为而治的价值取向。 • 无为而治之“无为”即是“法自然”,不
妄为。
• 无为而治,就是摒弃人为主观欲望的恣意
妄为,以出世的心态干入世的事业。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三、“太上,下知有之”的治 国之道
• 在治国理政方面,老子主张以 正道治国,以奇道用兵,以无
事取天下。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
• •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在中国古文字里面,
• “无”至少有三种形态: • 亡、無、无。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有无相生”、“有生于无” 之“无” 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虚而不无”,
• 是确实存在而又看不见的,
• 体现了事物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变易 关系。
山大(威海)马列部 赵焱
• 足以表示有无统一的最接近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