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四读”教学模式例谈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在古诗教学中,常常需要通过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而“四读式”教学法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四个层次的读解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使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一读,即字面理解。
这一层次的读解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诗歌的字面意义来理解古诗的基本信息,包括诗歌的主题、人物、事件以及基本的情感。
这一层次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课堂讨论来完成,让学生尽量准确地吐词,正确地表达古诗中的内容。
第四读,即审美理解。
这一层次的读解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古诗的音韵、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理解来领悟古诗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包括对古诗的音乐性、韵律感和形象感的体验和感受。
这一层次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声音模仿、音乐欣赏等方式来完成。
通过“四读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去理解古诗,并逐步提高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情感和文化。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四读导学式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探微
奏响古诗词教学四部曲构建“四读导学”模式,彰显古典诗词之美------“四读导学”式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探微绪论“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的确,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
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古代的诗人在作品中所创造的情景、意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透过这些画面,我们可以窥视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所体验和创造出来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细细地品读,认真地体味,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诗词教学中必须做到“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在初中阶段的各种测试甚至是中考中,也都将古典诗词的背诵默写等作为考查的重点,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我作为一线多年的语文教师,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不如人意的问题。
1.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
忽视了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及其情趣和韵味的鉴赏,属于诗的那些特质被一个个简单的符号所替换,对其的美感体验当然也就无从说起。
2.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
3.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
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
4.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古诗教学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四读式”教学是指读原文、读注释、读译文、读评析,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古诗教学中,通过层层深入的阅读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读式”教学中的第一步是读原文。
古诗的原文是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通过读原文,学生们可以先从语言文字、风格节奏等方面感受诗歌的魅力,领悟诗歌的意境。
在读原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把握诗歌的语言特色,诗歌的音韵美、节奏感和音律感等,让学生们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读式”教学中的第二步是读注释。
在古诗教学中,注释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阅读注释,学生们可以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成因等相关知识,这有助于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注释还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生僻词汇、古文的语法结构等,提高学生们的古文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注重阅读注释,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
然后,“四读式”教学中的第三步是读译文。
古诗的翻译是学生们理解古诗内涵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古诗的译文进行阅读,学生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诗歌的意义与主题。
由于古诗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译者对同一首古诗的译文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读译文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古诗的多种表达方式,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读式”教学在古诗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层层深入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全面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内涵,感悟诗歌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古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古诗教学是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古诗教学在传统的朗诵、背诵的基础上,也需要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读式”教学法是指:朗读、解读、仿写、背诵。
通过这四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提高对古诗的感悟和领悟能力。
首先是朗读,这是古诗教学的基本环节,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熟悉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感。
其次是解读,这是对古诗文本内容和意境的深入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
然后是仿写,通过仿写古诗,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艺术魅力。
最后是背诵,通过背诵古诗,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在古诗教学中,采用“四读式”教学法有以下几个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通过“四读式”教学法可以增加古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朗读和背诵古诗,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通过解读和仿写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通过“四读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意境和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可以促进师生互动。
在“四读式”教学中,教师既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通过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中国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方面面都紧密相连。
在学生学习语文时,古诗是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然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和体会古诗,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古诗教学的有效性与纵深性,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为此,可以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所谓“四读式”,是指“字词读”,“意象读”,“句子读”和“全文读”,它是一种系统、科学的古诗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和理解古诗文本。
以下是对这四个方面的分析。
一、“字词读”“字词读”指的是对古诗中的字和词进行深入的解读。
首先,要了解古代汉字的发展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汉字的组成、发音和意义,从字形学、音韵学和义理学三方面对字词进行阐释,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词义与用法。
其次,要重视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在讲授课文时要指导学生分析句子中所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并结合所剖析的词语,领会其修辞的表达意义。
最后要教导学生认识古诗韵律,了解诗句中的押韵、平仄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内涵。
二、“意象读”“意象读”指的是领会古诗中的形象意象,即根据古诗中的描述,想象出画面、场景等,而后体会作家的情感和情绪。
这种阅读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心理想象能力,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词句中优美的意象,形成自己的美感,进而加深对古诗理解和记忆。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自己所熟知的事物,以放大、拟人化等手段,让学生形象生动地体会古诗,从而提高阅读的感受性和思维力。
三、“句子读”“句子读”是指对整个句子进行解析和把握,了解句子结构和成分的组成,掌握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诗句是具有独立语言形式的散文词句,其语言的表达和意义的传达都是极具修饰和艺术性的。
学生需要分析诗句的结构、结构成分、性质和作用。
通过分析句子、理解思想表达和语言细节,将古诗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准确地表述出来。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艺术表达形式,吸引了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在古诗教学中,往往因为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诗歌语言的理解不足,容易造成教学效果的不佳。
为了提高古诗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运用“四读式”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四读式”教学法是指“理解读、体验读、内观读和形象读”四种读诗方式的结合运用。
首先是理解读,即通过解读古诗的含义、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等,使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这需要教师有充分的准备和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惑,使他们对古诗的意义和内涵有个初步的认识。
其次是体验读,即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形象朗读、背景音乐等方式,营造出逼真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感官上与古诗产生共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去亲自体验古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如在山水之间行走、品味诗中所描绘的美食等。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是内观读,即通过对古诗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出古诗所蕴含的人性之美。
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古诗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冲突和内心矛盾等,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到古诗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一些情感导引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最后是形象读,即通过对古诗中形象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艺术之美。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图片配对、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古诗中的形象,提高他们对古诗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创作一些与古诗相关的绘画作品、音乐作品等,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运用“四读式”教学法,可以使古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机会,让古诗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
“四读法”教《关雎》兼谈古典诗歌的教法
“四读法”教《关雎》兼谈古典诗歌的教法“四读法”教《关雎》兼谈古典诗歌的教法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读法”教《关雎》兼谈古典诗歌的教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朗读对于古典诗歌的教学,朗读成为必经之路。
但是同样要认识到古典诗歌在音韵节奏上的多样性,朗读的指导要有的放矢。
对于《关雎》一诗,在朗读这个环节我要求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出节奏,第三读出韵味。
读准字音,是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雎鸠”、“窈窕”、“参差”、“寤寐”等词的读音,同时告诉学生,这些双声叠韵词的使用让整首诗具有了音乐感。
读出节奏主要是把握四言诗的特点,采取两次一顿的读法。
而对于读出韵味这一要求,老师指导学生抓住诗眼“求”字,把男子的衷情读得如泣如诉。
二、意读对于此环节,余映潮老师的课例是译读。
这一字之差,实际上是由诗歌内容和形式决定的。
余映潮老师设计此环节,目的是“以诗译诗”,培养学生对于律诗格律的把握和生动的表达。
而我上《关雎》在这一环节中,更想突出其故事性,让学生通过描绘故事的方式把握诗歌大意。
我先提出两个铺垫性的问题:其一,这首诗发生在哪?其二,诗歌中人物的形象如何?学生通过第一环节的朗读,很容易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加入了很多想象。
我根据他们的回答,让他们把整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叙述出来,并要求他们尽量用美的语言表达。
结果学生根据诗歌改编的故事在课堂上迎得了掌声和笑声。
意读这一环节的设计,让诗歌的内容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品读对于古典诗词的品读方法是多样的,但笔者比较认同“古典诗歌阅读要基于写作的表达方式”这一观点。
每一首古典诗歌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抓住其表达方式,实际上就是掌握了品读诗歌的钥匙。
对于《关雎》一诗,我从“赋”、“兴”、“重章叠唱”这三种表达方式出发,引导学生品读诗歌。
学生了解赋的作用是直言其事之后,品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些句子,就能品出其中执着且热烈的情感。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四读式”教学法是现今教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古诗教学中,也同样适用。
这种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反复阅读,逐步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化素养以及语文表达能力。
一、第一读——整体操作在初步接触一首古诗时,一般采用整体操作的方法,即让学生全神贯注地阅读整首古诗,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记住古诗的基本情境、含义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为后面的分析打下基础。
此外,整体操作还可以通过一些引导练习来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整体理解,比如根据古诗内容想象、画图等。
这样有助于学生将古诗中的情境形象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
二、第二读——形式剖析形式剖析主要是指对古诗的字句、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深入理解古诗的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从而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一些辅助工具,比如对比分析、关键词梳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古诗的语言技巧。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古诗的理解,还能够在日常写作中有所体现。
三、第三读——感悟升华感悟升华指的是通过对古诗的内在情感进行挖掘,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问题或分享式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想象。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深究古诗表达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内涵,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文学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四、第四读——创新拓展创新拓展主要是指通过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思考和发扬光大,从而形成基于古诗的新的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融入现代语言和文化元素,为自己的创造性表达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路。
通过“四读式”教学法的实施,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古诗的意义和内涵,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由读成诵,“四读法”探秘小古文教学——以《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为例
71中华经典,源远流长。
指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由于古今语言方式差异很大,学生在阅读古文时产生的畏难情绪常常会拉低学习兴趣。
而传统讲读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死记硬背只能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停留在表面,更不用说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了。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学生与古文佳作的距离渐行渐远,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本文在小古文教学上提出了“四读法”,并在《记承天寺夜游》这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本着生本原则,循序渐进的“激趣”让学生在“读”的挑战中获得了自信,潜移默化地把“讲”融入“读”中,让学生在走进文本的基础上自然成“诵”,中华经典“读”“讲”“诵”,一气呵成。
一、“四读法”课堂教学实践以《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1列出的小古文《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实践为例,我在课堂上通过“一读正音”“二读句读”“三读语感”“四读成诵”四个环节,完成“读”“讲”结合,由“读”向“诵”的自然飞跃。
(一)一读正音:借助拼音,读通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中心小学 琚凌康读顺课堂伊始,我出示课文并指导学生观察课题,提取信息(地点、时间、事情)。
“题为文眼”,学会审题是高效阅读的方法之一。
接着,我配乐范背,将文言文古色古香的韵律美用声音展现出来,让学生对古文学习产生好感和向往。
示范结束,学生模仿,我相机正音,根据实际学情总结难读的生字。
待充分练读后,我借助图片教学“藻荇”的读音和意思。
最后齐读巩固,实现读通读顺的“一读”目标。
(二)二读句读:指导停顿,理解文意古人云:“读书要明句读。
”读文言文的时候,应注意标点符号、语气词、句中停顿。
古文最初没有标点符号,除了后人标识的标点符号外,文中的语气词也暗示我们注意停顿。
《记承天寺夜游》中有三处比较明显的语气词,朗读时,这些语气词可以稍微延长读音并停顿,用来加深表达效果。
古文单字成词,往往几个字就是一句话,所以还要进一步划分句中停顿。
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古文,语感还处在积累的阶段,因此我在屏幕上出示了划分好的句中停顿,并让学生自由练读: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古诗教学一直是中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古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一直是教师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读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四个层次的阅读和理解,来使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字面理解、情感理解、形象理解和意境升华。
下面将针对这四个层次进行具体的介绍。
首先是字面理解。
字面理解是古诗教学的基础,通过对古诗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表面意思。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的词语意思、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对古诗的表面意思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
其次是情感理解。
在字面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古诗的表面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分析古诗中的描绘和抒发,帮助学生感受古诗所蕴涵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解读和情感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从而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情感理解和共鸣。
第三是形象理解。
形象理解是古诗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细致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形象描绘,帮助学生形成对古诗的形象化理解。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古诗中的意象和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感受古诗中的形象美和意象魅力。
最后是意境升华。
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和理解之后,学生已经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受,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意境升华。
通过对古诗中的意境进行深入挖掘和升华,帮助学生从诗歌中领略到更深层次的艺术魅力和内在含义。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讨论引导,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对古诗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升华。
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四读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古诗的过程中,逐步深入,从表面意思到情感理解、形象理解,再到意境升华,帮助学生全面领略古诗的艺术魅力。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四读式”教学是一种以朗读、背诵、准确理解、感悟体验为主要方式的古诗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学生在进入文学领域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况。
而采用“四读式”教学方法,既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首先,朗读是“四读式”教学的第一步。
在朗读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体验古诗的
情感,而且可以通过声音的韵律和节奏把握古诗的整体美感。
此外,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并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背诵也是“四读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背诵,学生不仅能够牢记古诗的内容,还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古诗中所体现的美感和情感。
在背诵中,学生需要重复古诗,这样能够更好地把握古诗的语言特征,进而感受诗歌语言给人带来的美感。
准确理解是古诗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理解中,学生需要深入挖掘古诗的内涵,充
分了解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思想和情感表达。
通过深入挖掘,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
境和内涵,并且更好地欣赏古诗所体现的美感。
最后,感悟体验是“四读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感悟体验中,学生需要通过自身
情感和生活经验来感受和理解古诗。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古诗所传达的情感,而且还能够将其与自身的情感进行对比和反思,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采用“四读式”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审美,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感
知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也能够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让古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古诗词“四读”教学模式例谈
古诗词“四读”教学模式例谈作者:李瑛来源:《教师·上》2010年第11期一、“四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吟读”、“译读”、“说读”、“背读”。
第一步,“吟读”。
即按照诗的个性读,按照学生自己的体会读。
有人说,“诗歌是格式化的音乐艺术,是人格化的语言艺术,是浅显化的深刻美”。
学生初读诗歌,对诗歌的停顿、重读、思想、情感、志趣等把握不准确或理解不深刻,读不出诗的个性和自己的体会是很正常的。
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跟读、配乐范读等方法,适时引导学生在解决诗歌的读音、节奏、停顿、语调、重音等的同时让学生的理解尽量接近诗歌所言说的思想情感的“中心点”,为学生走进诗人心灵形成一种跨越时空却又绵延相连的灵魂对话打下坚实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吟读”强调少齐读,多涵咏。
第二步,“译读”。
要求“以诗译诗”。
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反复“吟读”,对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已有了一个初步感知。
这一步则要通过析意象,品意境,悟诗情,明诗理,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个较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
这一环节十分重要,需重点突破。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诗歌主题确定学生研读的重点、次重点及难点,讨论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诱导,“放”、“控”结合。
“以诗译诗”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像一首诗就行,并要教给学生“译诗”的方法,如注意语句的简洁性,尽量保留原诗句中的韵脚字等等。
第三步,“说读”。
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与诗人对话。
方式可写可画,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两句。
这是学生与文本、诗人间的深度对话。
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善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情感融会诗人的情怀,抒发自己内心的独特体验。
当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感悟传达出来时,也把诗歌的主题内涵这份厚实的精神体验积淀了下来,从而在课堂学习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生命的关怀与滋养。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面对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让学生既理解古诗的意境,又能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情感。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教师尝试着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运用“四读式”教学方法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对“四读式”教学方法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谈。
“四读式”教学法是中国传统教学法之一,是指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逐渐深入的阅读四遍。
在古诗教学中,这种方法被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味,进而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第一遍读,是为了了解诗句的表面意义。
教师可以逐句解释,让学生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帮助他们建立对古诗的最基本的理解。
在读唐诗《登鹳雀楼》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字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例如“白发三千丈”,“挂冠人待取”的意思。
通过第一遍的阅读,学生可以对诗歌的意思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有利于他们之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二遍读,是为了理解诗句的意境。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诗歌所带来的情感,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意象。
在读《枫桥夜泊》时,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笔下的江南水乡的风景,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倾诉,在经过第二遍的阅读之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进而更好地品味其韵味。
第三遍读,是为了体味诗句的韵味。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声韵、韵脚、韵律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在读《春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吟诵,体会其中的韵律美。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进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韵味。
第四遍读,是为了领悟诗句的情感。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情感表达,以及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境界。
在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古诗词“四读法”教学例说
古诗词“四读法”教学例说【摘要】长期坚持采用读“准”诗歌(积累语感)﹑读“懂”诗歌(明确大意)﹑读“透”诗歌(品味词句)﹑读“活”诗歌(迁移运用)的“四读法”指导古诗词教学,实现古诗词教学的轻负高效。
标签:古诗词;教学;四读法;素养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既积累古诗词基础知识,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兴趣,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采用“四读法”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以九年级·上语文教材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教学为例说说古诗词“四读法”教学。
《武陵春》这首词是李清照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后所作,此时她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抒情,想象奇特,表达的感情情真意切,抒情方式委婉含蓄,清晰自然。
简介了写作背景﹑出示了学习目标后,我这样设计教学:一﹑读“准”诗歌,积累语感它包括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好语气﹑读出情感。
学法导引:(一)先独立试读,读准字音,再同桌朗读互评。
(二)独立试读,读对节奏﹑读好语气﹑读出情感。
(三)教师检查,全班展示。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舴艋,载不动许多愁2﹑全班展示:个人朗读﹑小组朗读﹑听录音比较,师生评点。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掌握生字,初步感受了诗歌哀伤动人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初步感受能力。
二﹑读“懂”诗歌,明确大意它的主要任务是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大意,进一步走进诗歌抒发的情感。
学法导引:(一)独立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下列画横线的词语:也拟泛轻舟,舴艋舟(二)同桌说说诗歌大意,相互纠正补充。
(三)展示学习成果:1.检查画横线词语的意思: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2.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上下片说说诗歌大意。
本步骤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逐渐走入诗人悲苦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三﹑读“透”诗歌,品味词句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品味词句意蕴,体会诗人遣词造句之妙,发挥想象走入诗歌优美的意境。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一、“四读式”教学简介“四读式”教学是由莫言提出的一种文学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默读、朗读、批读和鉴赏读”四个环节。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多次的阅读和思考,逐步深入地理解文本,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而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在古诗教学中进行“四读式”教学的意义1. 增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把握。
古诗为汉字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和深刻的思想,而要让学生真正深入地理解古诗,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思考。
而“四读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历多次的阅读和思考,逐步深入地了解古诗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把握古诗。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美感。
古诗具有其独特的语言韵律和意境,要真正体会古诗的之美,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而“四读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经过多次的阅读和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美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往往会因为学生对古诗的陌生和难以理解而导致学生望而生畏。
而“四读式”教学可以通过多次的阅读和思考,让学生慢慢地进入古诗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由此可见,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把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默读环节。
在这个环节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一次默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感受其中的语言韵律和情感。
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初步的感受和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朗读环节。
在这个环节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古诗的音韵和韵律,加深对古诗的体味和理解。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味古诗的语言之美,增添文学的氛围。
3. 批读环节。
在这个环节下,教师可以对古诗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四读式”教学是一种在古诗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学生在诵读、研究、分析、理解古诗文字时,不断地反复诵读、理解、分析和消化,在课堂上“四读”教学,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古诗的目的。
第一读:逐字理解在第一次朗读古诗时,学生需要逐字理解每个字的含义,尤其是重点词汇。
老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把关键词的意义解释清楚。
此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古诗整体的初步认识,开展深入学习的起点。
第二读:标点断句在第二次读诗时,学生需要注意每个标点和断句,弄清楚句子的结构和语义。
此步骤有利于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及语调,为下一步分析古诗做基础。
第三读:分析含义在分析古诗意义时,学生需要注意整体文意,将句子,即每一个有意义的语序单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学生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句子,理解它的隐含意义,其中获取句子的情感,对学生的人生智慧是有益的。
此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言外之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第四读:感悟体验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需要借助自己的生活、阅读、思考和感悟等方面的素材,对古诗进行体验和感悟。
学生需要自由发挥,自由联想,构建自己的情感世界,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
此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在古诗中获得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读式”教学直接参与学生,让学生对古诗产生更强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自觉研究能力。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采用“四读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
诗歌鉴赏“四读法”例谈
诗歌鉴赏“四读法”例谈摘要:该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总结出诗歌鉴赏的“四读”法,通过这种方法,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歌意象,抓住诗眼,快速透彻地理解诗歌内容,并有助于学生在面对诗歌鉴赏题时有针对性地答题。
关键词:诗歌鉴赏意象诗眼一、初读:疏通大意拿到一首诗歌进行鉴赏时,首先是初读,疏通大意。
在初读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诗歌的题目、作者及作者所处朝代。
另外,要特别注意阅读诗文之后作者的注解,经验告诉我们,这些信息往往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文的关键。
对诗歌主题把握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我们对诗歌的理解程度,而且,有时就是这一两个注解便能让我们茅塞顿开。
看清题目,是了解作品主旨和情感的窗口;看清作者,是为了能让鉴赏者联想到作者的风格或其擅长表现的诗歌主题,抑或由作者推知朝代,联想背景,推知主题;看清朝代,是为了联系时代背景;阅读注释,是为了把握一些难懂的字词,帮助我们更准确无误地理解诗歌内容。
如杜甫的古今七律第一名作《登高》(这首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九月九日在夔州登高之作。
)读到这首诗,初看题目,我们可能只知道表面意思:登上高处。
继续看作者——杜甫,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歌可能与忧国忧民的主题有关。
初读之后,再看注释,我们知道,这是767年作者在夔州九九重阳登高之作。
通过初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一些信息:一是作者在夔州,客居他乡;二是这首诗写于九九重阳节。
初步判断,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思乡、孤独的情感。
二、细读:圈出意象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在《登高》一诗的首联和颔联中,我们可以圈出这么几个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这些景物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但寄托了作者的主观情思,就成了意象。
这些意象仿佛使人置身于作者给我们设定的特定环境之中:苍穹之下,长江边,寒风阵阵刺人肌骨,一只孤鸟在空中不断盘旋,两岸落叶纷纷,迎面而来的是翻腾的长江,滚滚而逝,急剧地向两岸冲去……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欣赏古诗,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
近年来,“四读式”教学在古诗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将从“四读式”教学的理念、方法和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四读式”教学的理念“四读式”教学是指对古诗进行四次诵读、品读、研读和体味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由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启夫先生提出的,它强调了在古诗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体验性,引导学生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情感投入和审美情趣。
通过“四读式”教学,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全面理解和感悟古诗,进而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1. 第一读 - 诵读在第一次诵读中,学生要尽量准确地朗读古诗,掌握其音韵和节奏。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整首古诗,帮助学生纠正错音,正确发音。
诵读古诗是尊重古人的文字,也是对古诗的最基本的认识。
2. 第二读 - 品读在第二读中,学生要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掌握诗中的形象和意境。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古诗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之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3. 第三读 - 研读在第三次研读中,学生要深入挖掘古诗的深层含义,了解古诗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结构、主题、寓意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诗歌解读的过程。
4. 第四读 - 体味在第四次体味中,学生要通过朗读、演讲、写作等方式,进一步体验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使古诗的情感得以传达和表达。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诗歌赏析会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的传播和传承中去。
通过以上四次读诗的过程,学生可以全面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读式”教学在古诗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四读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还能够感受古诗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 四读 ”教 学 模 式 的 “
教 学 案 例
过 零 丁 洋
() 学 目标 一教
这 是 人 教 版 八 年 级 下 册 的 一 首
要 任 务 是 利 用 多 媒 体 课 件 、 录 音 跟
读 、 乐 范 读 等 方 法 , 时 引 导 学 生 配 适 在 解 决 诗 歌 的读 音 、节 奏 、停 顿 、 语
打 下 坚 实 基 础 。 特 别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吟读 ” 调 少 齐 读 . 涵 咏 。 强 多 第 二 步 , 译 读 ” 要 求 “ 诗 译 “ 。 以
生 把 自己 的 理解 、 悟传 达 出来 时 , 感 也
把 诗 歌 的 主 题 内涵 这 份 厚 实 的 精 神体 验 积 淀 了 下 来 , 而 在 课 堂学 习知 识 、 从
~
农 吁
让孩子赢在起步作文的起跑线上
浅谈小学低年级 的作文指导
胡 旺 洪
( 南省 宁 乡县 玉 潭 实验 小 学 ) 湖
写 作 文 . 常 令 老 师 “ 眉 毛 ” 让 常 皱 、一、ຫໍສະໝຸດ 在 讲 故 事 的氛 围 中
生 掌握 知 识 的意 愿 。” 生有 了兴 趣 , 学
学生 “ 咬笔 杆 ” 一 句 话 , 文 难 , 。 作 起
农 吁
古诗词“ 四读’ ’ 教学模 式例 谈
李 瑛
( 南省 安仁 县 教 师进 修 学校 ) 湖
一
、
“ 四读 ”教 学模 式 的基
理解与把握 。这一环节 十分重要 , 需 重 点 突破 。教 师 应 根 据教 学 目标 及 诗
刍性 阅读 。 主要 任 务 是 统 览全 诗 。 对诗
发 诱 导 ,放 ”“ ” 合 。 “ “ 、控 结 以诗 译 诗 ”
标 达 成 的信 息 反 馈 , 留 疑 点 、 点 。 不 盲 只有 这 样 学 生 在 “ 读 ” 背 时才 会 背 吟 出 诗 的个 性 ,才 会 让 内心 涤 荡 的 文 化情 怀 及精 神 体 验 如 火 山 般进 发 出来 。
催 生 这 种 文化 情 怀 。 () 过 在 “ 言 ”诗 意 ” 诗韵 ” 3 通 诗 “ “ 间
走 一 个 螺旋 式 的来 回 ,培 养 学生 学 习 古 诗 的 有效 策略 。
诗” 。学 生 通过 第 一 步 的 反 复 “ 读 ” 吟 ,
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生命的关
怀与滋养。
调 、 音 等 的 同 时 让 学 生 的 理 解 尽 量 重
诗 。根 据 这 一 模 式 的 理 论及 诗 歌 的 内 容 、 生 的 特 点 . 定 以 下几 点 目标 : 学 确
() 助 教 材 注 释 及 相 关 资 料 . 1借 正
确 理解 诗歌 内容 。
接 近 诗 歌 所 言说 的 思 想 情 感 的 “ 心 中 点” .为 学 生 走 进 诗 人 心 灵 形 成 一 种 跨 越 时 空 却 又 绵 延 相 连 的 灵 魂 对 话
() 学 过程 二教
1朗读 — — 吟 读 .
基 础 上 进 行 背 吟 。如 果 说 前 三 步 是 对 诗 歌 内容 的 消 化 吸 收 。 么 这 一 步 就 那 是 对 诗 歌 内容 的 巩 固与 提 高 , 于 反 属
() 1学生 自主 朗读 , 求 读 准 字 音 , 要
注 意 诗 歌 的 节奏 、 顿 、 调 与 重音 。 停 语
歌 进 行 更 高 层 次 的 概括 总 结 .对 诗歌
本 操 作 流 程
模 式 的 基 本 操 作 流 程 是 : 吟 “ 读 ”“ 、 译读 ” “ 、 说读 ” “ 读 ” 、背 。
歌 主 题 确 定 学 生 研 读 的 重 点 、 重 点 次
及 难 点 , 论 时灵 活 运 用 各 种 方 法 启 讨
生 独 特 的 感 受 、 验 和 理 解 ” 要 善 于 体 ,
引领 学 生 用 自己 的情 感 融 会 诗 人 的情 怀 , 发 自己 内 心 的 独 特 体 验 。 当学 抒
() 多种 方 式 的 “ ” , 分 体 2在 读 中 充
悟 诗 人 的思 想 感 情 , 断 丰 厚 、 养 、 不 滋
要 求 不 能 太高 , 只要 像 一 首 诗 就 行 , 并
要教给学生 “ 诗 ” 译 的方 法 . 注 意 语 如 句 的 简 洁 性 , 量 保 留原 诗 句 中 的 韵 尽 脚字等等。 第 三 步 , 说 读 ” 即 让 学 生 充 分 “ 。 发 挥 自己 的想 象 , 把诗 意 扩 展 开 来 . 在 原 诗 句 的基 础 上 增 加 一些 自己想 要 表 达 的 内容 , 后 与 诗 人 对 话 。 方 式 可 然 写可画 . 内容 可 以 是整 首 诗 . 可 以是 也 其 中的 一 句 或两 句 。 是 学 生 与 文 本 、 这 诗 人 间 的 深 度 对 话 。 教 师 要 “ 视 学 珍
第 四 步 ,背 读 ” “ 。要 求 在 理 解 的
对 诗 歌 的韵 律 美 、 言 美 、 象 美 、 语 意 情
感 美 已有 了一 个 初 步 感 知 。这 一 步 则 要通过析意象 , 品意 境 , 诗 情 . 诗 悟 明
理 , 学 生 对 整 首 诗 有 个 较 深 层 次 的 让
精华 再 度 品 味 ,使 学 生悟 其 所 以 。 因
此 .教 师 应 及 时 处 理好 前 面 各 环 节 目
第 一 步 . 吟 读 ” 即 按 照 诗 的个 “ 。
性 读 , 照 学 生 自 己 的体 会 读 。 有 人 按 说 , 诗 歌 是 格 式 化 的 音 乐 艺 术 . 人 “ 是 格 化 的 语 言 艺 术 .是 浅 显 化 的 深 刻 美” 。学 生 初 读 诗 歌 。 诗 歌 的 停 顿 、 对 重读 、 想 、 感 、 趣 等 把 握 不 准 确 思 情 志 或理 解 不 深 刻 . 不 出诗 的 个 性 和 自 读 己 的 体会 是 很 正 常 的 。这 时 教 师 的 主